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_第1页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_第2页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一、基本特性1、标识

中文名: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丙烷、丙烯、丁烷、丁烯)

英文名:Liquefiedpetroleumgas;Compressedpetroleumgas

分子式:丙烷(C3H8)、丙烯(C3H6)、丁烷(C4H10)、丁烯(C4H8)

分子量:

CAS号:68476-85-7

RTECS号:SE7545000

UN编号:1075

危急货物编号:21053

IMDG规章页码:2、理化性质

外观与外形: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液体,具有特别臭味

主要用途: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也可用作工业和民用燃料

熔点(℃):

相对密度(水=1):

0.5

(比水轻)

沸点(℃):

相对密度(空气=1):1.5-2(比空气重)

饱和蒸汽压(kPa):

溶解性:微溶于水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

最小引燃能量(mJ):3、包装与储运

危急性类别:第2.1类

易燃气体

危急货物包装标志:4

包装类别:Ⅰ(36)

储运留意事项: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纳防爆型。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二、危害特点1、燃烧爆炸危急性

燃烧性:易燃

建筑火险分级:

闪点(℃):

爆炸上限(%):9.65

自燃温度(℃):

爆炸下限(%):2.25

危急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引起燃烧爆炸。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避开接触的条件:明火、受热2、集中性

液化石油气液态变为气态时快速集中,形成高浓度区、快速混合区、燃爆最猛烈区;其集中区与区之间,快速扩大而且电阻率大于1013cm2;它们之间静电位达300伏时即放电,产生燃爆;受热气体可扩大250~300倍;膨胀率比水大16.1倍。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接触限值:中国MAC:1000mg/m3

苏联MAC:

美国TWA:

美国STEL:

侵入途径:吸入

性:属低毒类

LD50:

LC50:

健康危害:极具冻伤性;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空气中1%时使人呕吐头痛,10%时二分钟使人麻醉,时间稍长即可死亡。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症状,严峻时有麻醉状态及意识丢失。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消失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惫、心情不稳、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4、带电性三、战术要点1、遵循“疏散救人,划定区域,有序处置,确保平安”的战术原则;2、掌握、消退一切可能引发爆炸的危急源;3、严格掌握进入现场人员,组织精干力气,做好平安防护和行动掩护;4、正确选择行车路线、攻击方向和部署参战力气;5、充分利用固定设施和实行工艺措施进行处置;6、在上风、侧上风等平安区域内建立指挥部,利用通讯、广播等手段,保障调度指挥;7、严密监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