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总结自2020年2月获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立项批准以来,为更好地落实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推进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保证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决定聘请机电行业专家、企业机电人员、学校骨干教师成立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本专业召开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对专业培养方向、目标进行了审定,就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经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培养方案,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充实、课程设置更加科学,更加体现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中职人才培养特色。二年来,主要工作如下:一、深入学习贯彻有关职业教育会议、文件精神,推进专业健康、持续发展1.学习、宣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谱写职业教育新篇章。2.深入贯彻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等有关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文件,推进本专业以建设促内涵发展,培养适应行业、企业、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机电技能型人才。二、组织召开各种研讨会和专题会议,转变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专业建设健康顺利发展专业建设项目和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促进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实践条件配置和专业团队自身发展理念新的变化。(一)以服务为宗旨,更新中职教育教学理念1.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的专业建设理念根据中职教育的指导方针,本专业重新分析定位了专业建设的服务对象,根据机电设备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往届学生就业去向等,分析确定了本专业的服务定位,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专业建设的需求调查、课程体系重构、校企合作建设等各项工作。专业团队深入服务企业调查了解真实的人才需求、岗位能力需求和典型的工作任务,重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情境的学习领域课程,从岗位工作任务入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使专业建设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服务区域行业、企业、产业的理念得以具体落实。2.确立了以行动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对区域内企业的典型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整理,系统化了专业核心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并按照六步教学法的理论,实施任务和载体明确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系统设计和实施,促使专业教学团队能够主动学习研究任务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和实施项目方案,使行动导向、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得以真正落实。3.确立了因事制宜的灵活的校企合作理念将建设能够重现真实生产情境的生产和教学双功能的实践教学条件作为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原则,分层次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专业的师资、技术、毕业生资源,吸引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与十几家机电企业建立了以开展顶岗实习和教师与企业员工的双向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双向基地”合作。(二)积极推进“产品导向分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强化顶岗实习环节,加强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兴趣爱好、文化基础、知识水平、职业倾向等将学生科学地分成初级班组、中级班组和高级班组,实施“产品导向、分层递进”教学,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均衡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实现“人人成功,个个发展”。初级班组,以掌握专业基础为主,加强素质教育养成,转变他们学习态度,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能生产简单产品,在全市、全校技能大赛上获得较好成绩。中级班组,以掌握专业技能应用为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探究能力,在专业实践技能上有大提升,能生产精密的产品,在全区、全市技能大赛上获得优良成绩。高级班组,以掌握专业技能综合应用为主,提高学习难度,注重拓宽知识面,要求学生具备较好创新创业能力、领悟能力,能主动进行自主学习,能生产综合产品、设备调试与维护,在全国、全区技能大赛上获得优异成绩。图1教学模式结构图(三)构建校企协同,“产品导向、分层递进”的精准实训教学体系本校、外校、企业多方各自依据性质、特色建立共享的实训基地12个,构建校内外行业、产业、产品导向的实训教学体系,按照“岗位认知”→“跟岗实践”→“上岗实践”→“顶岗实践”→“企业产品生产”的过程构建“能力递进”式课程与实训。(1)在校内建设生产型实训车间。建成了广西高水平示范性机械加工实训基地,且实训基地通过了省级优秀等级验收;建成了焊接技术实训基地,通过了省级良好等级验收;建成了机器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也取得了省级良好等级验收,三基地对接区、内外企业产品生产及培训服务。(2)建立了机器人、机械加工等实训基地。(3)在自动化控制产品实训基地。(4)建成了技术应用专业发展研究基地。(四)调整专业课程方向,制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基于协同育人生态圈的理念,重构机电类专业协同育人模式,建立“文化素养基础+专业能力基础+创业能力提升+岗位能力实训”的学生多样化发展培养方案,实施知识与技能、岗位任务与课程内容对接的课程教学体系,满足企业对高端技能型机电类人才,及升学发展的需求,有效破解学生差异化发展的难题。首先,分析沿海发达地区、广西及河池市冶金、采矿、化工、水泥、农用车等产业,确定本专业主要服务行业为矿山机械、有色金属冶炼机械、化工机械、桑蚕加工机械、农用汽车机械等维修维护;自动生产流水线操作、维护、调试及设计;数控机床使用、维护、售前售后服务、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机电产品营销等。其次,细分专业服务行业的工作岗位群。根据技能要求的不同,分解为:机电设备操作岗、产品生产管理岗、机电设备装配与调试岗、机电设备维护与维修岗、机电设备改造与设计岗、机电产品售前与售后服务岗等。再次,围绕工作岗位群,确定本专业工作岗位必备能力,根据岗位能力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行动领域,将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整合,重构成为教学课程。最后,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标准,共建课程标准,开发典型案例驱动的知识与技能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图3课程体系结构图根据教育部课程开设要求,在“产品导向”理念的引领下,将课程加以排列组合,使各门课程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专业群课程产业链育人目标。图4课程体系构成图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素质以校企合作为载体,采取培训进修、企业挂职锻炼、主持专业和课程建设等途径,培养专业带头人4名,骨干教师28名,新聘兼职教师10名,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1.专业带头人培养。从骨干教师中选拔了4名具有高级讲师以上职称、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通过国内外著名院校专项学习、培训进修或学术交流;到企业挂职锻炼;主持教学成果奖申报撰写;主持专业和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主持教改课题;指导青年教师等途径进行重点培养,带领机电专业建设。2.骨干教师培养。从“双师型”教师中选拔28名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教师,采取国内知名院校培训进修;企业顶岗实践;主持或参与课程建设;上示范课或公开课,指导教学;主持或参与教改、教研课题;指导青年教师等途径,培养成为省级骨干教师。3.“双师型”教师培养。通过“以老带新”、到企业实践、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上公开课或探讨课、参加机电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等途径,培养18名“双师”素质教师,使专业教师团队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0.88%,形成一支综合职业素质高的“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利用机电专业良好的行业背景,从行业或企业中聘请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从企业一线选聘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担任实习指导教师。2年内聘请10名行业、企业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兼职教师每年担任教学任务不少于160个课时。学校建立10名以上的兼职教师数据库,制定《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办法》,激励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教改科研和教学成果评审,为学校提供技术资料,与专职教师合作开发专业教材,开展机电培训。并与企业兼职教师签订相应协议,给予相应的福利待遇及优惠政策,以保持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四、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工作,指导教育教学改革1.指导核心课程建设。由专任教师与行业、企业机电专家组成课程开发小组,企业提供不同岗位职业活动内容和过程、职业能力要求、案例等,专任教师整理、归纳、组织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项目及环节,拟定教学手段及方法,共同完成了《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电气安装与维修》、《机器人操作与编程》、《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运行与维护》、《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照明线路安装与维修》等6门优质核心课程;依据行业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实训项目、实训内容和考核标准。2.完成了校本特色教材开发工作。根据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及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企业真实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业机器人方向)《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运行与维护》、《机器人操作与编程》2本校本特色教材。3.指导专业群精品在线课程建设。2020年11月,完成了机电专业群在线精品课程等相关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试题、视频、仿真软件等)的收集,并入学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共享。4.指导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以适应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将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转化为专业教学模块,将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和履行岗位职责及其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建构教学内容单元,设计教学模块,形成模块化的专业教学模式。5.指导学生考核评价模式改革。通过企业行业共同参与,改革考核方法及学生综合评价模式,构建学校、企业、社会行业“三位一体”的人才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①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根据课程类型、性质和教学条件采取合适的考试方法,主要执行以专业动手实践技能为主,突出技能本位的考核方式。②改革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模式。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双证”毕业,实现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转变评价主体,由教师、企业、社会共同考核评价学生(在工学交替阶段和顶岗实习阶段)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的状况。③制订课程评价标准。在新的评价机制下,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符合职业能力成长的课程体系,设置融入职业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劳动组织方式等一体的专业课程,开发核心教材,完成六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课程标准,分别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电气安装与维修》、《机器人操作与编程》、《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运行与维护》、《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照明线路安装与维修》,完成了重构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了一批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这些课程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并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和手段。6.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组织2021年本专业教学成果奖、教育课题申报和立项工作,教学成果、课题研究的选题范围突出本专业内涵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原则上是鼓励校企联合申报,研究成果共享,切实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并产生实效,使之在领域具有教学效果显著,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7.加强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评审工作和成果推广工作。与行业组织共同开展有关行业职业教育的研究工作和本专业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工作,组织课题研究和优秀论文评选工作。并将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公布,起到成果的推广和辐射作用。五、加强自身建设,做好“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工作1.加强机电建委会建设,完善工作制度。为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学校与社会、专业建设和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建立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机制,建立健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暨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2.健全组织机构,完善人员配备。为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机电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调整,聘请机电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学校骨干教师成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其宗旨是“博采行业精英之专长,集中专家智慧和经验,为机电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出谋划策”。3.指导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和修订,指导教学计划的实施、专业实习的安排、毕业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工作。4.指导实践性环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推广合同3篇
- 2025年度智能车库租赁定金合同4篇
- 2024湿地公园生态教育展示中心建设合同3篇
- 2024投标联合体协议书模板:新型城镇化项目合作3篇
- 2025个人股份代持协议范本与合同履行评估报告4篇
- 2025年度金融产品个人居间推广合同4篇
- 2025年度个人股份代持协议书(艺术品投资合作)4篇
- 2025年浙江湖州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广西防城港市港发控股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工程咨询服务承诺书
- 青桔单车保险合同条例
- 车辆使用不过户免责协议书范文范本
- 《狮子王》电影赏析
- 2023-2024学年天津市部分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 DB13-T 5673-2023 公路自愈合沥青混合料薄层超薄层罩面施工技术规范
-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5届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哈尔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 2024 smart汽车品牌用户社区运营全案
- 中医护理人文
- 2024-2030年中国路亚用品市场销售模式与竞争前景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