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效衔接实践研究_第1页
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效衔接实践研究_第2页
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效衔接实践研究_第3页
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效衔接实践研究_第4页
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效衔接实践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页共8页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效衔接的实践研究“以龙湾区永中街道与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范源清【内容摘要】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促进了新的教育理念的形成,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为今后社区教育发展提供了经验。课题组成员对龙湾区永中镇社区内的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发现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效衔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一个中心,二个结合点,六种基本形式”的方式来实施课题的实践研究,取得了可行的效果。【关键词】:社区教育;学校教育;有效衔接一、课题提出的社会背景及现状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本地区人们的价值观,思想意识都有了极大的转变,其中凸显的问题就是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观念更新跟不上教育发展需求等不协调现象。学校生源普遍较差,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本校位于镇区,社会环境较为芜杂,经济发展又将大量的外来人员吸引了过来,这给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上述多种原因,对教育大环境造成了家庭教育“教不得法”,社区教育“鱼龙混杂”,学校教育“独木难支“,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龙湾区永中镇地处温州市东部,是温州市高新区,可以说是位于城乡结合部。近年来,永中镇建立健全了社区教育的领导机制,增加了社区教育的基础投入并加强了各类社区教育培训,但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社区教育资源仍显不足,统筹与共享度不高;二是对开展社区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终身教育理念还未被民众普遍接受,资金投入仍显不足,社区教育设施环境还不够完善;三是社区教育人才仍然紧缺;四是各社区之间存在差距,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制约了龙湾永中镇社区教育的发展,影响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进程。本课题的提出就是基于这些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校内教育是按照教学计划,以班级授课制的方式,面向全体学生,完成课标和教【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温州城市大学社区教育研究课题“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效衔接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csdx-sjg13)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社区教育是广大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空间,它不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具有服务性、自愿性和公益性。是在学校教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未成年人进行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张扬个性、培养兴趣、发展心智及特长发展充满生活情趣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正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对社会各种信息进行科学的选择、过滤、强化正面影响,并渗透到提升境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休闲娱乐等多方面;同时通过对未成年人进行课堂以外知识和技能的启迪与训练,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育人目标体现在课余生活,贯穿于兴趣相同的未成年人群体活动中。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教育的补充、拓展和升华。三、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效衔接的实践途径在一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一个中心,二个结合点,六种基本形式”的方式来实施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效衔接实践研究。一个中心:以学校为中心,在实施课题研究工作中,学校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因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而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零散性。二个连结点:建立健全的家长委员会和社区教育委员会。这是学校联系、沟通家长的桥梁。通过家长委员会及时把学校教育信息传达给广大家长,同时又把广大家长的意见迅速反馈给学校,使大家取得共识,形成合力。半年来,家长委员会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为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效衔接,进行一体化育人作了大量的工作。六种基本方式:1、学校教育学校是学生形成健全心理素质、塑造完美人格、养成优良道德行为习惯及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关键区域。因此,学校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的主要阵地。课题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学校政教处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方式有:仓河社区居委会、龙湾区关工委和永中街道党委政府的领导同志向家长传达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我们聘请部分家在永中街道的老干部、老教师来介绍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帮助孩子的父母学会做家长。我们还在家长学校活动中开展评选“好家长”活动。每年先由我们学校班主任教师推荐,家长学校学员通过,评选出每个学年度的“十佳家长”和“家长学校十佳优秀学员”。3、社区借助学校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社区教学活动。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职业学校的发展,投入大量资金,加强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和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技术学校拥有丰富的社区教育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环境资源。若社区教育与职业学校沟通合作、资源共享、联动发展,充分利用好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可使社区教育少花钱多办事甚至不花钱办大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职业学校教师资源,加强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和送教进社区活动。课程资源是社区教育发展的核心,大力开发社区教育课程,特别是面向社区人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是提升社区教育内涵的重要途径。职业学校建在社区,所开设的专业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利用职业学校的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开发社区教育中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具有很强的适用性。龙湾区社区学院利用龙湾区职业学校教师,编写了18万字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大纲,开发社区教育教材103门,其中市级特色课程21门、省级特色课程3门,送教进社区1000多次,开展各类培训2200多场次。

(2)利用职业学校设施设备资源,开展社区职业技能培训。我校现利用三个校区开设了机械加工技术、财会、装潢设计、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6个专业进行教学或培训;建有数控车床实训车间、普通车床实训车间、焊接实训车间、PLC实验室、电工实验室等专业实训车间或实训室14个,有教学用计算机240台、标准局域网多媒体机房3个、远程教室1个、多媒体教室34个,藏有普通图书20万余册;有校外农业示范培训实践基地100余亩。先进的实训设施设备、高水平的校内外专业实训基地在满足学历教育学生实习实训前提下,对社区开放。社区教育可在周六、周日或学生寒暑假组织利用职业学校优势资源对社区成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既可使职业学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职业学校服务社会功能,也可提高社区教育质量,提升自身发展内涵。(3)利用无形教育资源,配合社区进一步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每年暑假我们学校选派学生干部深入街道居委会,担任“见习楼组长”,组成一支优秀的暑期文化辅导员队伍。这些中职生辅导员有很强的责任心,在暑期活动中,他们出谋划策,利用在校所学的知识主动教授社区居民英语口语、电脑操作、网络知识、书法绘画等等。这些新颖的教育模式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温州有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曾经进行了专门报道。4、建立互参互访制度。(1)开展“互参”活动。学校与永中街道仓河社区居委会建立起了联系制度,形成了管理网络。永中街道仓河社区居委会定期与学校进行交流,互通工作情况,讨论工作计划,确定活动内容,并建立社区管理网络。2012年、2013年,我校两次邀请永中街道仓河社区居委会和永中街道各村民委员会干部到学校参观,并请他们给我们学校提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12、13届高中的毕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均选择在永中街道仓河社区进行。在永中街道仓河村委会的协助下,完成了学生的农村养殖实践及农产品的种植实践工作,既为学生掌握实际技能提供了方便,又为学生的体验教育提供了平台。(2)开展“互访”活动。“互访”即老师访问家长和家长访问教师。我们已经形成制度,所有班主任每学期对每一位学生家访不少于一次,且必须做好访笔录。教师在家访中,可向学生家长讲明学校开展工作的目的和要求,介绍学生在校表现,也可请家长介绍家庭教育情况,交流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意见,从而统一教育要求,商讨对学生加强教育的措施。家长访问教师也是学校于家庭联系的重要方式,学校要求班主任及时接待来访家长,并建立“家长接待日”、“家长开放日”制度。永中街道是单日逢场,为了方便家长,我校确定每月的1日、15日为“家长接待日”,每逢“家长接待日”,我校均要求当天没有上课的班主任教师和部分科任教师到校门处接待家长,与家长沟通。我校还确定双周的星期一为“家长开放日”,每逢这一天,家长可以与学生一起随堂听课,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这样,取得了既让家长满意,又不至于干扰正常教学秩序的良好效果。5、学校与社区资源共享,双向服务。学校作为社区结构中的一个组织单位与社区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学校是社区的重要的文化机构,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是造福于社区居民的实事,也是将学校融入社区,让社区了解学校的重要措施。(1)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全面开放场馆设施开放。学校将各类文化体育设施,包括图书馆、琴房、美术室、舞蹈室、计算机室、室内运动馆、田径运动场、演播厅等在不影响学校正常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下向社区居民开放,为社区居民提供运动休闲、学习进步、发展提高的场所。

师资及管理人员开放。学校可抽调在德育、计算机、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经验的教师担任社区教育工作辅导员,到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社区居民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帮助疏通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帮助家长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等。学校面向社区开展艺术教育、普法教育、健康教育等可以丰富社区居民精神生活。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放。学校可以经常邀请社区居民观摩学校开展的“教学开放周活动”“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活动”“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等教育教学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到校观看学校的体育运动会、文艺汇报演出;邀请居民参加学校趣味运动会,亲子活动;等等。(2)社区资源给予学校充分的帮助

社区与学校联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召开社区教育工作会议,邀请社区内各单位领导、知名人士代表、普通市民代表共商学校教育发展大计;同时,还可以和街道居委会、派出所、城管中队等联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防止不健康的消费方式和娱乐方式、不健康的文娱、音像制品对青少年的精神污染,优化学校周边教育环境;借助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势,弥补学校教育中的一些不足,解决一些自身不能解决或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创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社区里往往有一些名胜古迹、革命史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等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就是我们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学校充分利用和整合这些资源,对未成年人进行广泛的人文教育,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能大大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区充足的硬件资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活动阵地。6、改革评价方法,实现激励育人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学生在自身不断变化发展中,非常需要激励。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个成功者,就会多一份欢乐。为让我们的学校人人都能得到发展,人人都有追求,人人都能体验欢乐与成功。我校改革了过去的评先办法,建立了德育评价激励机制,把过去评先只是少数学生的事,变为全员参与。学校重视过程评价,如开展雏鹰争章比赛,学校在已有的奖章上增加了社区服务章,每月有问卷调查,让社区给每个学生书面评价,然后学校根据评价确定是否得到奖章。学生争先恐后地争夺,谁也不落后。同时也重视结果,学校设立了各类先进的评选,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特长生、进步生、文明生、故事大王、数学大王、小作家、小翻译家、小音乐家等多种先进,并制定各类先进的条件。实践证明,建立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效衔接,进行一体化育人”模式,把家长和社区领导推到了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人翁地位,这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是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