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资源国调整石油政策的原因及影响_第1页
近期部分资源国调整石油政策的原因及影响_第2页
近期部分资源国调整石油政策的原因及影响_第3页
近期部分资源国调整石油政策的原因及影响_第4页
近期部分资源国调整石油政策的原因及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期部分资源国调整石油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访徐小杰、徐世澄、童晓光、曾兴球

当前,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表现之一是部分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本国石油资源的控制。俄罗斯、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乍得等国家先后实施了程度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的进一步加强对本国石油资源控制的政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客观、冷静、深入地分析这一动向对世界能源地缘政治、能源外交合作、石油工业格局、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以及世界石油市场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倡导“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探讨我国石油企业如何在国际能源政治新格局下与相关国家开展互惠多赢的合作,《国际石油经济》约请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海外投资环境研究所所长徐小杰,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徐世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顾问童晓光,以及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原总地质师曾兴球,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一、部分国家对石油政策所作出的具体调整近几年,部分石油资源国对石油政策作出调整,陆续加强了国家对石油资源的控制。其中,以拉美的三个国家最为典型。1.委内瑞拉自查韦斯政府1998年执政以来,委内瑞拉政府不断调整石油投资政策,以逐步实现国家对其石油产权和资源的全面控制。2001年11月,查韦斯政府颁布新的《石油法》。该法规定石油矿区使用费率由原来的16.66%提高到30%,所得税率由67.7%降至50%。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规定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2005年4月,查韦斯政府陆续修改了32个上世纪90年代与外国石油公司签署的作业合同,将这些合同纳入2001年的《石油法》框架之下,并对在奥里诺科河地区进行超重油开采的外国公司上调所得税比例,所得税比例从原来的34%上调至50%。根据这一轮投资政策的调整,在委内瑞拉开采原油的外国和本国民营公司必须在2005年12月31日前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签署向建立合资公司过渡的临时性协议,在新的合资公司中,PDVSA所持股份最低不少于60%,合资公司还要接受新的财税安排。从2006年1月1日起,PDVSA收回了所有出售给22家外国和私人公司的32个油田。查韦斯政府在所提出的以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为大股东组建新合资公司的安排中再次规定,新的合资公司需要缴纳30%的矿区使用费和50%的所得税,此外还应缴纳3.33%的附加税,并将提取1%的税前利润支援油田周边的社会项目发展。到2006年3月31日,包括英荷壳牌、雪佛龙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内的16家外国石油公司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合资协议,但法国道达尔公司和意大利埃尼集团拒绝与委签署合资协议,这两家公司在委经营的油田被委国家石油公司接管。2006年5月4日,委内瑞拉国民议会通过了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与16家外国和私人公司共建21家合资企业的协议,在新的合资企业中,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的平均股份达到了63%。2006年5月16日,委内瑞拉国民议会通过了对《石油法》部分条款的修改。修改后的《石油法》增加了石油开采税和石油出口税两个税种,并将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及欧美石油公司在奥里诺科重油带联合作业的4家重油开发合资公司的矿区使用费与石油开采税之和统一定为总收益的33.3%(此前矿区使用费为总收益的16.66%)。按照规定,石油公司不仅要按50%缴纳2005年的所得税,还须补缴2001-2004年的所得税差额(此前的所得税率为34%)。2.厄瓜多尔2006年4月,厄瓜多尔议会通过了一项石油改革法案,规定外国公司必须将因石油价格上涨而超出原销售合同价格而所获得利润的50%上缴给厄政府,根据修改后的石油法,厄政府将同外国公司重新进行石油合同的谈判。2006年5月15日,厄政府决定终止美国西方石油公司1999年与厄国家石油公司签订的石油合同并没收其资产以及各种机械设施。厄政府指控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在经营中多次违规,特别是未经厄瓜多尔能源部的批准,2000年擅自将位于亚马逊地区的15号油田的40%权益转让给加拿大恩卡纳石油公司。根据厄石油法的规定,终止合同后,该公司在合同范围内的油田即收归国有。美国西方石油公司一直试图与厄瓜多尔石油公司达成和解,但遭到拒绝。3.玻利维亚2006年5月1日,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签署第28701号最高法令,宣布对本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实行国有化,并派军队控制了全国油气田。该最高法令的主要内容是:国家恢复对石油天然气资源完全和绝对的控制和所有权;从2006年5月1日起,所有在玻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活动的外国公司,都应向玻利维亚石油公司(YPFB)交出所有的石油天然气生产经营权;YPFB全面负责全国石油天然气产品的管理和商业运作,负责确定贸易的条件、国内市场和出口的规模及价格;在法令发布后180天内,所有在玻利维亚运营的外国公司必须按照宪法和法律所要求的条件,与YPFB重新签订合同;期限过后,没有重新签订合同的外国公司不能继续在玻从事生产活动;对于不遵守或者拒绝履行最高法令的外国公司,YPFB将负责这些公司所属气田的生产活动;在过渡期间,对于2005年日均产量达到1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田,其生产价值的82%归国家(包括18%的矿区使用费,32%的石油天然气生产税,32%的额外收益税),18%归外国公司(包括生产成本回收、投资收益等);国家负责全国石油天然气产品的生产、运输、加工、存储、分配、贸易和产业化;对现有的混合制公司实行必要的股份化重组,使玻利维亚国家石油公司在这些公司的股份不少于51%。二、石油资源国加强对本国石油资源控制的内因和外因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海外投资环境研究所所长徐小杰认为,当前拉美部分国家石油政策的变化是多年来国内经济形势、主流政治思潮、现政府统治需要和国际油气局势变化的必然结果。首先,近10年来,拉美国家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赤字,贫富差距扩大,推动左翼和中左翼政治思潮抬头或占据统治地位。例如委内瑞拉,政府收入增长缓慢,贫富差距扩大,政府失去对油气资源和经营管理的主导权,促使广大的中下阶层支持查韦斯。自2002-2003年的大罢工之后,查韦斯政权趋于稳固,提出建设所谓的“21世纪的社会主义”,在油气工业的体现是执行“彻底的石油主权”政策。这一政策否定了以往10多年以来的石油政策,重新提出了一系列强化国家控制石油工业发展和对外合作的政策措施。2006年1月,平民出身的莫拉莱斯就任玻利维亚总统。上台后,他极力推行“社群社会主义”发展思路。这一思路体现了农民社群中的相互平等和平均主义,主张维护本土价值观,反对新自由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在经济上,主张国家必须掌握本国资源,体现经济主权。玻前两任总统均由于没有充分体现以上要求、回应国内国有化呼声而分别下台。作为左翼总统的莫拉莱斯汲取前车之鉴,制定和实施了油气工业国有化的法令。其次,为了兑现改善国内大众生活的承诺,拉美左翼或中左翼政府上台后,积极推行所谓“社会主义”经济政策。这必然要求政府掌控本国油气收入,而近几年来的高油价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良好时机。在委内瑞拉,查韦斯政府认为,过去的石油合作政策使政府失去了对本国油气资源开发的主导权,更失去了大部分的石油收入。为此,委政府批评过去10年PDVSA所实行的“业务外包”、“国际化政策”、重油带战略联合体和三轮招标签订的32个作业协议,认为这些政策和协议实际上违背了委内瑞拉的宪法和石油主权,损害了国家利益和多数人的利益,肥了外国资本。政府要求对以往的合作模式、控股比例、资产记录、销售权、公司董事会组成和股权转让、雇佣制度、合同争议仲裁、国际协议和税收分配政策,以及公司社会义务等进行全面清理和调整,增强国家对本国油气资源的直接控制力度,保证本国政府的收入。在玻利维亚,莫拉莱斯为了兑现上台前的承诺,推行“社群社会主义”,也需要掌握大量资金,改善国内人民特别是土著居民的生活。新政府认为,从国家主权原则看,过去70%的对外合同都未按法律执行,属非法合同。政府决定以审计后的价格对对外合作的石油资产实行国有化。如果外国公司已回收投资,则不予赔偿。要求所有外国公司要么撤离,要么在6个月内重新签订合同,在新合作中确保玻政府对石油资源的主权和对石油资产的控股权及销售权。在厄瓜多尔,现政府也认为1992年和2002年签订的合同不合理。合同中确认的油价均在20美元/桶以下,因此,必须修改本国油气法,要求外国公司根据新油气法,重新谈判合同条款,同时强行要求追溯过去过低的合同价格给政府造成的经济损失,对今后的石油项目征收50%的超额收益税,确保政府是对外合作的最大获益者。第三,近几年来,随着国际油气价格不断攀高,拉美部分资源国希望利用其油气资源强势,提高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目前,委内瑞拉的常规石油储量为772亿桶,非常规资源(奥里诺科重油)储量为2300亿桶。两者之和超过了沙特的石油储量(2600亿桶)。玻利维亚的天然气储量为31万亿~54万亿立方英尺,在南美国家中居第二位。这些国家抓住当前油价高企的有利时机,通过调整石油政策,体现自身对本地区和周边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查韦斯自1998年上台以来,一直在打石油牌。玻利维亚在地缘上处于巴西、秘鲁和阿根廷的包围之中,没有出海口,争取天然气资源的国有化和天然气出口的主导地位是其必然选择。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徐世澄分析认为,拉美一些国家采取加强资源控制的措施主要是基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的考虑。从经济方面来看,拉美石油资源国的政府要求分享近年来外国石油公司从油价不断高涨中获得的超额利润。多年以来,外国石油公司在拉美地区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而拉美国家却获利不多,因此,拉美国家纷纷开始反思当年的能源私有化进程。以玻利维亚为例,据统计,外国石油公司在玻开采石油的利润十分惊人,国际上每生产1桶原油的成本平均为5.6美元,而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在玻利维亚每生产1桶石油的成本平均只有1美元。从政治方面来看,部分拉美国家政府采取加强资源控制的措施,其目的之一在于巩固执政地位。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在当初竞选总统时最主要的承诺之一就是要实现石油资源的国有化。他的前两任总统之所以被迫提前下台,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将石油资源“资本化”(即私有化),使资源丰富的玻利维亚成为“坐在金椅子上的乞丐”,沦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莫拉莱斯历来标榜自己是坚定的民族主义者,是捍卫国家资源的勇士,因此,他当选玻利维亚总统后开始兑现承诺。此外,玻利维亚于2006年7月2日举行立宪议会的选举,莫拉莱斯选择在这次选举前宣布实施国有化,其目的之一是为了争取更多选民的支持。而事实上,这一目的已经达到。在立宪议会选举中,莫拉莱斯所在的争取社会主义运动获得了胜利。厄瓜多尔前几任总统也由于在石油资源勘探和开采等问题上屈从于外国公司等原因,遭到群众反对而被迫提前下台。厄瓜多尔现任总统帕拉西奥斯在民众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修改石油法,并对违规的外国公司(美国西方石油公司)采取终止合同的强硬措施。委内瑞拉查韦斯政府主张“21世纪的社会主义”,其石油资源进一步国有化的措施是同莫拉莱斯的政治主张一致的。拉美一些国家进一步加强对本国石油资源的控制,将使资源国重新掌握油气供给权,进而夺回定价权。一旦其他产油国跟随其搞资源国有化,不仅将打破美国主导的油价定价机制,也有可能因自主选择石油交易计价货币,从而瓦解美元的霸主地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顾问童晓光指出:在国际石油合作中,有三种情况会使国际石油公司的利润大幅度增加。其一,发现没有预见到的大油气田;其二,石油资源国由于缺乏经验或急需资金,合作条款订得过于宽松;其三,油价出乎预期地高涨,例如,2005年与2004年相比,由于油价上涨,埃克森美孚的利润增加了29.9%,英荷壳牌的利润增加了52.5%,BP公司的利润增加了35.1%。面对外国石油公司获得的高额利润,石油资源国开始感到不平衡,认为自己的国家利益受到损害,从而想出各种办法,获取补偿。委内瑞拉是最早做出反应的国家之一。标准普尔公司最近的—份调查报告指出,今年已有6个发展中国家提出增加矿区使用费和提高石油税收的要求,其中包括厄瓜多尔、阿尔及利亚、乍得等国。以哈萨克斯坦为例,哈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时独立的国家,当时正处于油价较低的时代,哈萨克斯坦又急于获得国际石油公司的技术和资金,因此,所签的石油合同条款总体上都比较宽松。例如,拥有已探明可采储量达7.5亿~11.5亿吨的田吉兹油田,其进入费用较低。4年前哈萨克斯坦政府曾提出新的税收要求,尽管雪佛龙公司一再拒绝,最后还是支付了8.1亿美元税金才算了结。实际上英美等发达国家也有提高税收的倾向。2005年12月英国将北海的油气税率从40%提高到50%;美国国会已就提高墨西哥湾油气项目的矿区使用费举行听证会等。三、近期资源国加大对本国石油资源控制力度的新特点徐世澄:近期拉美一些国家加大对本国石油资源控制力度的动向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拉美自然资源的国有化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都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不同之处主要有三点。第一,近期自然资源国有化涉及的国家较少,主要集中在石油和天然气等部门。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自然资源的国有化波及的国家比较多,国有化的范围比较广,不仅包括石油、天然气,还包括矿业、电力、钢铁、铁路、海运和空运等部门,而近期拉美所涉及的主要是三个国家。第二,近期资源国所采取的措施比较温和,没有采取没收或驱逐外国资本等激烈的措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有些国家在实行自然资源国有化的过程中,采取了没收、赎买等手段,而这一次有所不同。正如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2006年5月11日在维也纳参加欧拉首脑会议时所说,玻利维亚的石油资源国有化,不等于充公或驱逐外国公司,“我们没有驱逐任何人,只是对本国资源行使所有权”。拉美三国目前所采取的是有限度的国有化举措,没有完全排挤外国投资者的参与,更没有采取没收外国资本或驱赶外国公司的做法,依然允许外国公司保留生产和经营的份额,只是谋求一种新的合作模式,使政府在资源的开发、经营和销售领域发挥控制和主导作用。第三,这次受影响的不仅有西方国家,还有发展中国家及其公司。例如巴西、阿根廷等国及其公司也受到影响,而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自然资源国有化影响的国家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徐小杰:目前拉美个别国家出现的对本国石油资源强化控制的举措,旨在夺回外国公司对本国资源的控股权之后继续保持合作关系,这体现了油气资源国在世界油气合作中的绝对强势地位,成为石油地缘政治中的新特点。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原总地质师曾兴球:近期出现的资源国对本国石油资源进一步加强控制的趋势,其直接诱因是油价飙升。这些国家的做法,既是利益分配不平衡的产物,又存在地区性差别,不同国家采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特点。1.通过制定新的法规或调整政策,加大政府管控油气资源的程度对于大多数石油资源国而言,其资金、技术和管理都无法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匹敌。资源国为了维护其主权,采取的主要办法之一就是依靠国家行政权力,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或调整政策,加大对本国油气资源的管理力度。资源国在对本国石油资源进一步加强控制的过程中,大多采用调整政策的办法。比如俄罗斯国有化力度很大,但并不排斥外资进入俄罗斯。科威特政府规定,外国公司与科威特合作,只能承包石油设施建设。厄瓜多尔政府通过了一项石油改革法案,外国公司因石油价格上涨而超出原来石油合同价格利润的50%必须上交给厄政府。乍得总统代比表示,“乍得必须参与石油生产,控制其财富,发展和参与输油管道的建设”。中东、中亚和非洲的其他一些产油国,也都相继通过修订法律法规,加大政府对石油资源的管控力度。但与历次石油资源国有化相比较,这次国有化推行的不是关门主义,国家并没有绝对垄断,大多数资源国的大门还是开着的,只是进去的门槛提高了,审查、管理和控制得更严了,更多地体现出了资源国作为主权国的权威性。正如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所说:“欢迎外国公司来投资,我们需要的是伙伴,而不是资源的主人”,这反映了资源国对本国资源强烈的保护意识。2.调整石油合同,修改商业模式,保证资源国政府在石油合作项目中获得最大经济利益虽然产油国还是普遍采用合作开采、利润分成的方式获得部分收益,但在国际油价高企的情况下,产油国开始通过调整石油合同,改变原有的商业模式,采取增加政府控股比例、提高油气资源出口关税、开征石油特别收益税等方式,从资源的勘探、开发、炼制加工、运输销售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控制全部上下游业务,保证资源国政府能获得最大的利益。这是新一轮石油资源国有化的重要特征之一。3.稳定国内局势,实现资源国的政治利益俄罗斯是世界油气资源大国,其石油资源占世界总量的6.2%,天然气资源占世界总量的26.6%。油气资源事关其国家地位、国计民生。俄总统普京认为,上世纪90年代,俄政府放弃了对油气战略性资源的有效管理,是个惨痛的历史教训。考虑到国家形象和经济稳定的需要,对于关系到国家局势稳定、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特别是涉及战略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加大国家干预的力度。他把国有化明确解释为加强国家管理,并不是强求对私有化了的企业一律重新国有化。普京不排斥西方资本进入俄国,只是限制外资在一定范围、按一定规模进行投资;他还倡导以国有为主,私有为辅的混合型行业布局。为了增强国家对石油行业的控制力,巩固俄罗斯石油大国的国际地位,普京狠狠打击国内寡头垄断,首先拿尤科斯石油公司开刀。2004年12月,由国有俄罗斯石油公司收购尤科斯最大的子公司尤甘斯克公司76.79%的股份,使俄罗斯石油公司一跃成为全俄第三大石油公司。2005年6月,俄罗斯石油公司又以7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10.7%的股份,使得俄罗斯政府持有Gazprom的股权超过50%。与此同时,Gazprom于2005年9月又以130.91亿美元收购了俄罗斯第五大石油公司——西伯利亚石油公司72.7%的股份,进一步加强了俄罗斯政府对油气资源的控制。2006年,俄政府以尤科斯偷税漏税为由,不断增加对其罚款数额,迫使其宣布破产保护。普京执政后,从国家经济安全出发,灵活运用能源牌,对内打击石油寡头,对外开展能源外交,影响周边国家,抗衡欧盟与美国,收到很好的效果。他强调油气出口多元化,试图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开通油气运输管道,利用中日之间的石油管道之争,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走向,巧妙地实现了国家利益最大化,提高了俄罗斯的国际地位。4.拉美产油国效仿俄罗斯,在石油资源国有化过程中,开展能源区域合作,增强地区影响力墨西哥与中美洲国家签署了能源一体化计划。玻利维亚、委内瑞拉、阿根廷和巴西正在讨论联合建设南美洲天然气管道工程。古巴、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签署了三国间的经济一体化协议,都是地区能源一体化的具体表现。四、有关国家和公司对资源国调整石油政策的反应徐小杰:从国家层面上看,巴西积极与玻利维亚谈判天然气进口价格问题,并表示极力与玻利维亚在政策上进行协调。秘鲁总统加西亚表示,本国油气工业需要外国资本,不效仿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的政策。哥伦比亚与美国政治经济关系紧密,难以做出开罪美国和西方国家利益的事。美国现在不放弃与厄瓜多尔进行自由贸易协议谈判,意在争取厄瓜多尔;对于委内瑞拉,美国除了继续支持查韦斯的反对派外,暂无良策。美国和欧盟对玻利维亚的国有化表示担忧,并主要从保护西方石油公司利益和稳定市场的角度,对玻施加压力。2006年5月初,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曾召开南美投资环境评估研讨会,建议美国政府今后加大对南美的外交和政治力度。从公司层面看,巴西国家石油公司、雷普索尔公司、BP公司、雪佛龙公司和道达尔公司都在南美地区有较大投资。这些公司对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三国石油政策调整的反应十分敏感,认为这些政策变化打击了外国石油公司的利益,抑制了它们今后对这些国家的投资进程。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在南美地区的天然气一体化计划也受到很大冲击。尽管如此,这些公司还没有出现集体撤离的现象。目前,委内瑞拉国民议会已批准了委内瑞拉16家外国公司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签订的21个合资公司协议。在厄瓜多尔,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因其资产被没收而起诉。在玻利维亚,20多家外国公司正在经营该国72%的天然气产业,投资总额近40亿美元。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起初对玻利维亚的国有化反应强烈,最近经协调,两国国家石油公司均表示愿协商解决。雷普索尔公司(在玻利维亚的天然气产量占该国天然气总产量近26%)表示尊重玻利维亚的国有化政策,但是必须保护本公司的利益。五、资源国加强对本国石油资源控制的趋势徐小杰:南美是我国实施石油安全“多元化”战略的重点区域之一,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三国先后宣布调整石油政策,充分反映了这些国家加强对油气工业控制的意图,对外国投资者和周边国家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对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的投资环境将具有重大影响。我们需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以适应变化,探索新的投资策略和合作模式。我们对资源国加强对本国石油资源控制的趋势有以下几点判断。1.今后拉美三国的石油政策还会有微调,但不会反弹加强国家石油主权,加大政府控股比例,与当前拉美国家的政治思潮紧密相关。国内专家认为,这种思潮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会延续。从目前情况看,委内瑞拉改变合同模式,提高其控股比例,实际上是对现有合同资产的变相国有化;玻利维亚的国有化是非没收式的国有化。这些国有化政策或补交税收都是对过去私有化政策的一种纠正,有着其国内政治经济上的需要。但是,这些国家新出台的石油工业政策尚处于试探与调整的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有可能按照国内外因素的变化和谈判结果进行适当修正。例如,委内瑞拉有可能按不同地区设置不同的税率,玻利维亚在与巴西谈判中也逐步调整国有化的做法,使其能被国外投资者和周边消费国所接受。这些潜在的调整都反映了在拉美国家左翼政治中的实用主义成分。上述三个国家如果不出现政局上的重大变化,其石油政策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出现反弹。2.拉美三国的石油政策在拉美地区难以普遍推广拉美的左翼思潮和左翼政权并不是“铁板一块”。尽管查韦斯在国内影响较大,在本地区积极靠近古巴,亲近玻利维亚,但其他国家并不一定会跟随,有的甚至已有意回避。秘鲁已明确表示不跟从上述三国的对外合作政策。巴西总统卢拉的反应也比较冷静。哥伦比亚和秘鲁已经与美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厄瓜多尔也没有因为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资产案终止与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谈判。在政治上,厄瓜多尔也不属于委、玻、古三国“社会主义”阵营。总体分析拉美多数国家的国情、国内民族情绪、当权者的政治主张和国内外压力等因素,可以认为,上述三国的石油政策暂不会在该地区出现普遍效仿的趋势。3.加强资源主权,提高政府收入将渐成普遍趋势,但不会走向极端目前,拉美国家采取提高石油税收和矿区使用费的政策,既是国内政治经济的需要,也是当前高油价下的必然做法。在油价进一步升高的情景下,为确保国家收入,资源国会普遍提高政府税收,从而给外国公司带来较大的经营成本压力。但是,今后无论是委内瑞拉、玻利维亚还是厄瓜多尔,石油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外国公司的技术、资金、管理、经验,这些国家仍将保持对外合作的政策,其高税收政策估计不会走向极端,以致外国资本大量外流。这是拉美国家国有化和政策变化的最大特点。即便是委内瑞拉,与美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也仍在继续扩大。这种实用主义政策倾向在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也存在。尽管拉美三国的石油政策不会很快对其他国家产生跟进的影响,但是,加强政府对油气工业的控制力,提高政府收入的政策走势将随着今后油气市场的变化产生普遍的影响。目前三国与国际资本之间的较量,客观上将对其他国家起着示范作用。影响的重点首先是那些油气产量迅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从而导致全球性和长远性的效应。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都已有相似的做法。不排除这些国家和一些非洲国家今后出现类似的做法。六、资源国加强石油资源控制将产生的影响曾兴球:近一个时期出现的新一轮石油资源国有化对国际能源结构调整和地缘政治格局将会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应密切关注形势的发展,因势利导,迎接挑战。这一趋势的主要影响体现在四个方面。1.资源控制权转移,区域合作加强一段时间以来,世界主要产油国采用法律手段,有效地增强了对本国石油资源的控制。通过地区之间的广泛合作,优势互补,增强地缘政治的国际影响力。比如,欧盟主要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应,俄采取的石油资源国有化政策,大大增强了俄在欧洲的影响力,削弱了美国联合欧盟对抗俄罗斯的能力,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使俄罗斯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一极。南美洲和中美洲国家实行资源国有化以后,实行地区合作,挟油制美,脱美、反美倾向愈演愈烈。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正在筹划加入欧佩克组织,资源控制将完全过渡到资源国手中。2.世界能源秩序趋向深刻变革,西方石油消费国与资源国的矛盾可能加剧石油资源国有化打破了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石油消费国和以欧佩克组织为主导的石油生产国之间的供需平衡关系。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需求量也在明显增加,部分发展中国家已经步入高能耗的工业化阶段,少数“有钱人”控制能源供应的局面将会被完全打破,世界能源秩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市场化消费和国有化供应之间的矛盾将会被激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和世界产油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将不可避免。3.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石油价格机制将面临挑战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石油公司和金融机构通过纽约商品交易所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几乎垄断了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石油期货市场,它们经常利用强大的资本实力操纵国际油价的涨跌,使石油期货价格成了国际油价的风向标。随着新一轮石油资源国有化的推进,这种垄断格局将会有所改变,产油国一旦掌握了油气供给权,自然就有了定价发言权。俄罗斯、委内瑞拉、中东一些国家通过建立自己的石油交易所,甚至准备改变原油出口以美元计算的方式,摆脱西方跨国石油公司对石油交易的垄断和控制。这样做的结果,甚至可能动摇美元主导的世界货币体制。4.国际石油合作的方式将会产生新变化石油资源的特点决定了石油经济必然是国际化的,石油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缩影。国有化和市场化是矛盾的两方面,加强国有化有可能阻碍市场化。尽管国有化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市场,但无论是“石油民族主义”还是“能源民族主义”,最终都不可能摆脱全球市场配置。资源国有化加大了国家管控资源的力度,但大多数资源国基础设施落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动用和开发资源的难度很大。比如,玻利维亚、厄瓜多尔、乍得等拉美和非洲国家,只有通过与有实力的国际石油公司合作,才能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好本国资源。新一轮资源国有化的冲击,打破了原有的市场秩序。由于投资环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跨国石油公司投资的积极性,或者迫使跨国石油公司改变投资方向,寻找新的投资领域。短期内国有化占优势,但从长远来看,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唯有市场才能解决世界能源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产油国控制油气资源以后,有可能会引发油价继续攀升。资源国将会催生出新的既能够保护资源国利益,又能够调动跨国石油公司投资积极性的商务模式和管理机制,现行的合作方式将会产生变化,国际石油合作(合资)将会有新的突破。徐小杰认为,拉美地区依然是外国石油公司争夺的一个重点。拉美地区的政治经济相对稳定,油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多数外国公司看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趋势。但是,现在这一地区对外合作政策调整幅度较大,政治风险增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盛行的国际合作惯例(如全球化、业务外包、WTO、自由贸易、产品分成合同等)受到挑战,国家石油公司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