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问题(解析)_第1页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问题(解析)_第2页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问题(解析)_第3页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问题(解析)_第4页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问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问题(解析)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问题

(共16题)

一、复合题(共16题)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二)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①.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②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③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迭崿④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①像类:相像类似。②书记:书中记载,③践跻:亲自登临。④迭崿(diéè):重重叠叠的高崖。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蔽:隐天蔽日王之蔽甚矣

B.清:回清倒影香远益清

C.自:自非亭午夜分自李唐来

D.虽:虽乘奔御风虽欲言,无可进者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语段(一)中写“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出了三峡什么特点?

(4)语段(二)写山时有一处与语段(一)的一处在描写内容和语言表述上十分相似,请写出相关语句,并回答这两处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描写了山的什么特点。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各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怡然不动。

③俶尔远逝。

④以其境过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ii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如其源。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珮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4)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

仆[1]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2]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3],一遇和景[4],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

[1]仆:对自己的谦称。[2]已:过一会儿。[3]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4]和景:温暖的日光。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①无所出。

俄②有老夫③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①计:办法。指想办法。②俄:不久,一会儿。③老夫(fǔ):老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i执竿入城

ii遂依而截之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3)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下列各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①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②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

①旋:不久。②戕:残害,伤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山门圮于河圮:

②不亦颠乎颠:

③怖几失魂怖:

④苟得此盗苟:

(2)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阅十余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遂相率呼啸去

C.其反激之力其真无马耶

D.是专为取耳来也斯是陋室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i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文:

ii终不得其所以然。

译文:

(4)比较甲文和乙文,用原文句子填上空。

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针对乙文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①”(用甲文原文填上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②”(用乙文原文填上空)。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i泉水激石

ii蝉则千转不穷

iii鸢飞戾天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ii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用骈文写成,文字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B.本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

C.第二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D.第三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命驾将适野。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②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魏于是乎始强。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一》)

①文侯: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②一:当初。会:约定。③罢:取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文候与虞人期猎/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B.是日饮酒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C.乃往,身自罢之/家祭无忘告乃翁

D.魏于是乎始强/强欲登高去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跟虞人会面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褚公①于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②,名字已显而位微,人未多识。公东出,乘估客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尔时,吴兴沈充为县令,当送客过浙江,客出,亭吏驱公移牛屋下。潮水至,沈令④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吏云:昨有一伧父⑤来寄亭中,有尊贵客,权移之。令有酒色,因遥问:伧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褚因举手答曰:河南禇季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⑥诣公,更宰杀为馔⑦,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令送公至界。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①褚公:褚哀(chǔpóu),字季野,后面的“公”皆指他。②记室参军:官名。③估客:商贩。④沈令:为前文的沈充,后文“令”皆指他。⑤伧父(cāngfǔ):骂人的话,意为粗鄙的人。⑥修刺:写好名站,备办名片。⑦馔:饭食,肴膳。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画两处)

亭吏驱公移牛屋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i吴兴沈充为县令:

ii伧父欲食饼不:

iii褚因举手答曰:

iv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橫线的句子。

名字已显而位微,人未多识。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同是面对犯错之人,元方和禇公分别有怎样不同的反应?从文本内容或人物性格角度,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的是,字,河东人,代文学家,他和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2)给黑体字注音。

参差披拂悄怆幽邃往来翕忽犬牙差互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思。

i俶尔远逝俶尔:

ii佁然不动佁然:

iii潭中鱼可百许头许:

iv斗折蛇行斗折:

(4)翻译句子。

i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ii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想想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面的加点字。

i君子之行

ii非学无以广才

iii淫慢则不能励精

iv意与日去

(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非淡泊无以明志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i静以修身,俭以养徳。

ii险躁则不能治性

(4)文申说“非志无以成学”,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存审①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②将相,其间出③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④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⑤,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五代纪》)

①存审:李存审,五代时人。②极:达到。③出:经历。④镞:金属箭头。⑤膏粱:泛指富贵人家。膏,肉;粱,精米。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i年与时驰:

ii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存审出于寒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咏雪》)B.因授以所出镞因往晓之(《杞人忧天》)

C.命藏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D.尔曹生于膏粱于我如浮云(《十二章》)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i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ii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5)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两文都是长者对子孙的劝诚,文中,诸葛亮勉励儿子勤学志,修身养性要从中下功夫;文中,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义鼠

杨天一言: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蹬目如椒似甚恨怒然遥望不敢前。]蛇果腹①,蜿蜒入穴。方将过半,鼠奔来,力嚼其尾。蛇怒,退身出。鼠故便捷,欻②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鼠来嗅之,啾啾如悼息③,衔之而去。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

(选自《聊斋志异》)

①果腹:吃饱。②数(xū)迅速。③啾啾如悼息:叫声凄厉,好像在悼念哭泣。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方将过半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

B.及入穴及其家穿井(《穿井得一人》)

C.吐死鼠于地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十二章》)

D.衔之而去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2)文中画中括号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似甚恨怒/然遥望不敢前。

B.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似甚恨怒然/遥望不敢前。

C.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似甚恨怒然/遥望不敢前。

D.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似甚恨怒/然遥望不敢前。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文中的老鼠有哪些令人赞叹的品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学弈

(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i惟弈秋之为听

ii虽与之俱学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谈谈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本文是(人名),字晓岚,(朝代)学者、文学家。

(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i①山门圮于河

ii②曳铁钯

iii③湮于沙上

iv④不亦颠乎

(3)寺僧、讲学家寻找石兽的具体方法分别错在哪里?

(4)讲学家和老河兵在发表看法之前都“笑”了,请分析二人因何而笑。

(5)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并写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领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欧阳修《卖油翁》)

吕文穆公①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②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解释:①吕文穆公:吕蒙正,宋太宗时任宰相。文穆是他的谥号。②孝卫公:唐初功臣李靖,曾封为卫国公。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i徐以杓酌油

ii笑而遣之

iii尤所眷遇

iv昔贤之所难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A.①陈康肃公善射②择其善者面从之

B.B.①但手熟尔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C.①不为物累②为人谋而不忠

D.D.①欲因公弟献以求知②以我酌油知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①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ii②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

(5)文的陈康肃公是个、的人,文中的吕蒙正有着、的品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③拊:拍。④搐chù:收缩。此指“夹”。⑤掉:摆动。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

③好书画好:

④一日曝书画曝:

(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标两处)。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i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ii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4)请结合文中语境,简要分析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

i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ii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丐不如其乡里,明孝宗时,尝行乞于吴。凡丐所得,每贮之竹筒中。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曰:吾有母在,将以遗之。有好事者欲窥其究,迹之行。行里许,至河旁,竹树掩映颇洁,有老媪坐其中。丐坐地,出所贮饮食整理之,乃起唱歌,为儿戏,然后他求。一日乞道上,无所得有沈孟渊者,哀而与之食,丐宁忍饿如是者数年,母死,丐不知所终。丐自言沈姓

(选自《虞初新志孝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i见者以为异

ii诘其故

iii舟虽蔽,颇洁

iv如是者数年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有好事者欲窥其究,迹之行。

ii有沈孟渊者,哀而与之食,丐宁忍饿

(3)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乞丐的“孝道”表现在哪些地方。

解析

一、复合题(共16题)

1.

(1)D

(2)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3)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突出了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

(4)语段(二):(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语段(一):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或: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描写了山高峻挺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遮蔽/所受的蒙蔽;

B.清波/清香,清馨;

C.如果/从;

D.即使/即使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自,在、从。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缺口,空隙。句意: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3)本题考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意思,然后概括其中文中的作用。“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意思是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本文重在写三峡,此处写猿叫,一是为了突出三峡秋季的凄清;再结合全文内容来看,又是以猿叫的回声很久消失,来侧面表现三峡的山高、峡长,而且中间没有丝毫的中断。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知。语段(一)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从正面和侧面共同表现了山的高峻。语段(二)中“最为竦桀,自非清霁素朝,不可望见”也是从正面和侧面两个方面表现了山的高峻。

2.

(1)大约;呆呆的样子;忽然;凄清

(2)i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ii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3)D

(4)①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②被贬之地荒远。③小石潭环境凄清。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②句意为: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③句意为: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④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清:凄清。

(2)i本题主要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字词:澈,照;影,影子;布,映。

ii重点字词:势,地势;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参差不齐。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ABC.正确;

D.有误,“斗折蛇行”,就是采用正面描写,用比喻的修辞表现溪水的曲折蜿蜒,不是侧面描写。

故选:D

(4)本题考查思想感情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意,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原因即可。阅读两文,了解内容,从“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以其境过清”等语句中可知,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被贬之地荒远;小石潭周围环境凄清。“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譬如囚拘圆土”表明虽然寄情山水,但触景生情,想到自己的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还是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

(1)i拿、举。

ii于是、就。

(2)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3)告诉我们不能相信以往的经验或书本上的教条(喜欢按老经验、老规矩办事),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事。

(1)i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意: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执:拿、举。

ii句意: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遂:于是、就。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何,为什么。以,用。而,表承接关系。句意: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执长竿入城门者”蠢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老父”还不如蠢人,自作聪明,乱指挥,弄巧成拙,给他人出了一个馊主意。这则寓言故事既嘲笑了执长竿的鲁人,笑他不知变通;更嘲笑了锯竿入城的老父,笑他自作聪明,好为人师。后者不仅可笑,而且有害。故事讽刺了那些只相信以往的经验或书本上的教条(喜欢按老经验、老规矩办事),不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事的人。

4.

(1)①倒塌②错误③害怕④如果

(2)B

(3)i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ii最终没有找到这样的原因。

(4)①“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

②“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

①句意为:庙门倒塌在了河里。圮:倒塌。

②句意为:不是(显得)疯狂了吗。颠:错误。

③句意为:官员妻子吓得几乎丢了魂。怖:害怕。

④句意为:如果抓到盗贼。苟:如果。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进行比较。

A.第一个“阅”,经过,阅读。

B.两个“去”都是“离开”的意思。

C.第一个“其”,指代石兽,表反问语气。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D.第一个“是”;第二个“是”。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故选:B。

(3)

(4)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本题,然后再从对应的选文中找出与之意思相近或相关的句子?文中与之对应的一句是“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但知其一。

5.

(1)i冲击,撞击。

ii同“啭”,此指蝉鸣。

iii至,到达。

(2)i(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ii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

(3)D

(1)i句意为:泉水冲激着石头。

ii句意为: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

iii句意为:追逐名利的人。

(2)i重点字词:负,凭借;竞,争,往高处远处伸展,争着向上。

ii重点字词:经纶,治理,政务;反,返回,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C.正确;

D.有误,反衬出山林之寂静。

故选:D

6.

(1)A

(2)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喝酒喝得正高兴,天又下起了大雨的时候。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

A.期:约定;

B.乐:高兴;

C.乃:于是;

D.强:强大;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对话、句子结构成分、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句句意为: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全文,根据文中的“是日饮酒乐,文侯将出”,而天又下起了大雨的时候跟虞人会面的,魏文侯说“虞人期猎,岂可不一会期哉”,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守信之人。

7.

(1)亭吏/驱公/移牛屋下

(2)i担任

ii同“否”。

iii于是,便。

iv拜见。

(3)他的名声已经很大,可是官位低,很多人还不认识他。

(4)元方:面对对方的道歉,没有理会。褚公:言谈、脸色没有什么异样表现,对一切毫不在意。

原因:元方是一个小孩,没有太多的想法,所以流露出自己的想法,而褚公则是一个名声很大、宽容的人,对这一切并不在意。

(1)本句意思可以大致理解为“亭吏就把褚季野赶到牛棚下”,根据要求断两处,即主谓之间以及两个动宾短语之间要停顿,由此可得出解析。

(2)i根据句子的意思可判断词的意思。

(3)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显”译为“大”,“微”译为“低”。

(4)方法一:

根据关键句子“元方入门不顾”和“言色无异,状如不觉”判断出他们二人的态度,原因联系他们的性格特点谈即可。

方法二:

褚季野从章安县令升任太尉的记室参军,(当时)他的名声已经很大,可是官位低,很多人还不认识他。诸季野要坐着商船往东去,和几个送行的下属到钱唐亭投宿。这时,吴兴人沈充任钱唐县令,正好要送客过浙江,客人太多,亭吏就把褚季野赶到牛棚下。(夜晩)江水涨潮,沈县令起来在亭外徘徊,问:“牛棚里是什么东西?”亭吏说:“昨天有个粗鄙的人来亭中寄宿,因为有尊贵客人,就姑且把他挪到这里。”县令这时已有几分酒意,便远远地问道:“粗鄙的人想吃饼吗?你姓什么?可以一起说话。”褚季野便扬了扬手,回答道:“河南禇季野。”远近的人久仰褚季野的大名,县令于是大为惶恐,又不敢惊动他,便在牛棚里呈上名帖拜谒他,并且另外宰杀牲畜,整治酒食,放到他的面前,鞭责亭吏,想用这些做法来道歉并表示愧意。禇季野和县令对饮,言谈、脸色没有什么异样表现,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后来县令把他一直送到县界。

8.

(1)柳宗元;子厚;唐代;韩愈

(2)fú;suì;xī;cī

(3)i忽然

ii愣住的样子

iii表示大约的数量

iv向北斗星座

(4)i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悬空游动,又有什么凭借。

ii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相互缠绕摇动,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5)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9.

(1)i结构助词,的

ii增长

iii振奋

iv意志

(2)非淡泊/无以明志

(3)i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ii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示例一:一些同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终日浑浑噩噩,最后学无长进。可见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示例二:从小我就有成为画家的梦想,于是我毎天勤学苦练,从不放弃,绘画水平不断提高,在学习中感受成长乐趣。所以立志是学习的前提和动力,有志向,更容易专心向学,收获更多。

(1)i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君子之行”翻译为“君子的行为操守”,“之”是助词“的”。

ii“非学无以广才”翻译为“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意思是“增长”。

iii“淫慢则不能励精”翻译为“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励”意思是“振奋”。

iv“意与日去”翻译为“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意”意思是“意志”。

(2)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非淡泊无以明志”翻译为“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据此停顿为:非淡泊/无以明志。

(3)i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句中“以”是介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养”意思是“培养”。

ii“险躁则不能治性”句中“险躁”意思是“轻薄浮躁”,“治”意思是“修养”。

(4)方法一: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这一句告诉我们志向对于成才的重要作用,这里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分析即可。例如可以谈谈自己是如何立志的,又是如何朝着自己的志向努力,并让自己有所收获的。

方法二: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0.

(1)i疾行,指迅速逝去。

ii应当。

(2)B

(3)i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急躁冒险不能陶冶性情。

ii这中间死里逃生的不止一次,剖开肉骨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总共一百多次了。

(4)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5)淡泊宁静;教育孩子富贵来之不易,须知创业艰难,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丧失斗志,应多多磨练,有所作为,忆苦思甜

(1)i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年与时驰”意思是: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在本句是动词,疾行,指讯速逝去。

ii“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意思是:(你们)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当”在本句是“应当”的意思。

(2)此题考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存审出于寒微”意思是:李存南出身贫穷卑贱。“寒”在本句的引申义是“贫穷”。“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意思是: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寒”在本句就是“寒冷”之意。故A项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相同;B项,“因授以所出镞”意思是:于是他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因”在本句是“于是“之意。“因往晓之”意思是:于是就去开导他。“因”在本句也是“于是”之意。故B项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C项,“命藏之”意思是:命令他们收藏起来,“之”在本句是代词,指箭头。“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意思是: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之”在本句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故C项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相同;D项,“尔曹生于膏粱”意思是: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于”在本句是介词,在。“于我如浮云”意思是:对我而言就如同天上的浮云。“于”在本句是介词“对”,故D项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相同。因此本题选B。

(3)i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表述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的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本题需注意翻译的关键词:“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修性,养性”。

ii“出:脱离”:“破:剖”;“镞:箭头”;“凡:一共,总共”等。

(4)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断句常用方法: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尤其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等。此题根据文意: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即可推断,“少提一剑去乡里”意思是年轻时只带一把剑离开家乡。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故应在“乡里”后断句。“四十年间”指时间,可在“间”后断句。故正确解析为: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5)方法一: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甲文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在乙文中,李存审的子孙称得上高干子弟,吃得好住得好,可他们不知道父辈是如何艰苦奋斗的。因此李存审要告诫他们,并把从身上取出的箭头让他们好好保存,教育孩子富贵来之不易,需知创业艰难。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丧失斗志,应多多历练,有所怍为。据此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方法二:

参考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侮恨又怎么来得及?

李存南出身贫穷卑贱,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带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里,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九死一生的情况绝不止一次,剖开骨头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有上百余次。”于是他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令他们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孩子们都答应了。

11.

(1)C

(2)D

(3)射进(洞)(老鼠)就过来,蛇出(洞)(老鼠)就跑,就这样持续了好久。

(4)讲义气、勇敢、机智。

(1)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理解。A的方都是“将要”的意思,B的“及”都是“等到”的意思,D的去都是“离开”的意思。C的前一句的于表示“在”,后一句的于表示“对、对于”,不一样。

(2)该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该句中的“瞪目”必须有后续的“如椒”,“然”在句式中一般都表示停顿。所以正确解析是D。

(3)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重视句式的选择、特殊用法和句中关键词的意思。该句省略了入和出后面的洞,“如是者”意思是“一直这样”。所以翻译出来为:射进(洞)(老鼠)就过来,蛇出(洞)(老鼠)就跑,就这样持续了好久。

(4)该题考查文言文的艺术形象。这类题要疏通全文,结合关键句子来总结。这两只互相不舍弃对方,是讲义气。老鼠敢和蛇搏斗,是大胆。利用策略斗贏蛇,则是机智。

翻译:

杨天一说:曾看见两只老鼠出洞,一只被蛇吞下,另一只瞪着眼睛如同花椒粒,非常怒恨,但它只是远远地盯着不敢向前。蛇吃饱了肚子,就蜿蜒地向洞内爬去;刚爬进一半,那只老鼠猛地扑来,狠狠地死咬住蛇的尾部。蛇怒,急忙退岀洞来。老鼠本来就非常机灵敏捷,便飞快地跑了。蛇追不上,又入洞,老鼠又跑回来和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