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苏省南京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达标语文试卷(Word)南京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达标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
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朝闻道,夕可死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相对于上述显在的文学表现,我更欣赏《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请看似乎平淡无奇的开篇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即为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此段首言不仅要勤学更要经常练习,强调知行合一之道;次言欢迎各位远来学习,表述孔子善待弟子及朋友的处世之道;再言弟子初次相聚不因互不了解而闹矛盾,申述大家反求诸己,和睦相处的君子之道。这段话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大有“始正而未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文心雕龙隐秀》)的神采。这三句话并非彼此独立的教诲,而是气脉相互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曰开场白,故被弟子置放卷首。
(摘编自钱念孙《孔子谈“诗”说“文”及践行》)
材料二:
总体而言,儒家以人伦教化为己任,圣贤是全民之师,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但从文辞的表述特征来讲,同为儒家经典,《论语》与《中庸》和《大学》相比,传递出的是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如开篇《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交友、日常交往,讲的都是来自百姓日常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体验,是起居行事、待人接物,同时又是安身立命、政通人和,读来亲和惬意,循循善诱,明白通畅,从容不迫,令人顿生如沐春风之感。正所谓“圣人语人不语神,语常不语怪”。
虽说如此,《论语》在遣词用句上却从不粗陋,通篇可见精巧的句子结构,精辟而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雍也》篇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述而》篇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泰伯》篇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也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高度统一,极具韵律和美感。
文学的核心是人。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
《阳货》篇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游的一段对话——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孔门弟子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实施库序教化,学习礼乐的人很多,小城中弦歌不辍。孔子到了武城,听到弹琴和歌唱的声音,有感于当时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联想到许多大国的民众都没有这般对礼乐的喜好,而在武城这个小地方却能如此成功地化民成俗,其实是有些喜出望外的,因此“莞尔一笑”,用了一种玩笑的口吻说“割鸡焉用牛刀”。这表现了夫子少见的谈谐轻松、和蔼有趣的一面。子游回答:“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容易引导和管理。”听到这段话,孔子马上正色道:“学生们,言偃(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谈谐到深沉肃移,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也体现了他对于“治国安邦”之事的在意和敬畏。
上述内容,不是围绕“义理”展开的,而是在具体的事件中呈现孔子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因此会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也正是来源于《论语》中许多段落呈现出的“氛围感”和戏剧感。
(摘编自车凤《〈论语〉中的以“文”化人》)
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中有不少语句体现了孔子的主张,如“朝闻道,夕可死矣”运用夸张的手法凸显了孔子对道的追求。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知行合一之道,用亲切的反问语气道出了学习不但要勤奋,而且要多加练习的道理。
C.儒家注重人伦教化,视自己与众生为一体,其作品内容也大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和常见事,叙事说理融为一体。
D.“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精辟而富有哲理的排句,其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高度契合。
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的很多思想在当代仍能给人们深刻启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句言简意赅地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
B.“学而时习之”三句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体现了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的循循善诱,故被置于《论语》卷首。
C.《阳货》篇中,孔子听到弦歌先“莞尔而笑”,后听子游的对答后,转而正色道歉。前后的转变,体现了他对“治国安邦”的敬畏。
D.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正是来源于《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详细的神态描写。
3.(3分)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巧言令色,鲜矣仁。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言之无文,行而不远。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4.(4分)两则材料都提到《论语》开篇《学而》,其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5.(4分)《论语》是如何表现文学性的?请综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孩儿面
梁晓声
那天晚上,我在友人家做客。友人乃中年书法家,墨迹很是值钱,其父生前也是一位极有分量的书法家。
正聊着,忽闻敲门声,声称要找“汪铭老先生”,归还一样东西。友人妻开了门,让进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看其衣着气质,山里人无疑。
友人问青年从何处来?
答曰从大兴安岭林区来。
问归还什么?
青年犹豫不语。
于是友人将青年引入另一房间,指墙上其父遗像说:“我是你要找的人的儿子。而且他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
青年沉吟半晌,默默从肩上取下布袋,放于桌上。又默默从袋中取出布包,一层、两层、三层,展开三层包裹,现出一块砚来,光润莹洁,精湛浑朴。好一块古色古香的文房之宝!
友人不禁“呀”了一声,急问:“此砚是怎么落在你手中的?”
青年说:“为了归还,十几年间我专程到北京四五次,寻找它的主人寻找得好苦!今总算寻找到了,我也从此了却一桩心事……不过我现在好渴……”友人立即吩咐其妻:“快沏茶来!”赶紧让于沙发,待为嘉宾。
青年饮了几口,讲出下面一段事:二十二年前,大兴安岭某农场的一个伐木队里,来了一个人,一个神色沉郁、五十多岁的劳改分子。
当天,伐木队长向自己手下的三十多名伐木工人打招呼:“我看此人,衣物很少,书却挺多,不卑不亢,满脸正气,这年月,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不少。咱们谁也不许为难他。”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证明伐木队长的判断不错。一头熊,闯入伐木人家属住的房子。炕上正睡着一个未满周岁的孩子。那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归还古砚的青年。熊,就卧在孩子身旁,将嘴巴伏在两只前掌上打盹……
几个小伙子,攥着利斧,要闯入屋里;有人从窗口偷偷伸进去猎枪……他们被那接受改造的人一一拦住了。
他说:“熊在这种时候,一般不伤人。最稳妥的办法,是有人进屋里去,将孩子抱出来……”
他以他所主张的方式救出了那个孩子……他在伐木工们的心目中成了传奇人物。伐木队长公然和他交上了朋友,毫无避讳地和他称兄道弟,还经常请他到家里去喝酒……
一天,他伐木时,碰上了“吊死鬼”——一棵已经伐断的树,被另一棵树半空“扯”住。
他碰上了两棵断树被同一棵树半空“扯”住的险情。
他打准了第三棵的倒势,开动了电锯。
森林里突然刮起一股风。那风起得好疾,好猛。他刚听一声大喊:“闪开!”一抬头看时,两棵断树被刮得脱了依持,凌空向他压顶砸下来。他还没来得及做出迅速的反应,就被人推出一丈多远,跌倒在雪窝里……参天大树轰然倒下,压着的是伐木队长……
半月后,他离开了大森林。谁也不晓得他将被弄到哪里去,等待他的是凶是吉。
他没有忘记向伐木队长的妻子告别。
他对她说:“你们母子以后的生活肯定会很艰难。我处于这般田地,无法报答你丈夫的救命之恩。也无力周济你们母子。只有这块古砚,是传家之宝,姑且收下吧。有机会变卖掉。可维持三年五载的衣食。”
他双手捧砚,挚诚相赠。她感激涕零,却坚拒不受。
最后,他叹息一声,说:“就算我将它寄托于你们吧。若是哪一天,我的处境略有转变,就让孩子带这块砚去找我。我会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友人及其妻听至这里,不禁四目涕视,我看得出,他们内心里都活动着些微妙的想法。
友人嗫嚅地说:“可是,可是我父亲……我刚才告诉过你的,他已经去世了……”青年说:“我母亲也去世了。母亲去世前,再三叮嘱我——将来一定要寻找到这块砚的主人。当年讲好是寄托于我们的,我们就一定要守信用,一定要物归原主。我千里迢迢又来到北京,只是为了归还这块砚。除此没有别的目的。”
友人夫妇,顿时肃然。
青年又说:“允许我再看一眼老先生么?”
友人愧曰:“当然当然。”
于是青年第二次至遗像前,三鞠躬后,拱手作别。
友人问:“你可知此砚现在值多少钱?”
青年回答:“三年前曾有人出两万元高价求买。虽家境贫寒,但毕竟是信托之物,不欲换钱。”
友人感慨地说:“这是一块安徽歙县出品的古砚。曾是宫廷之物,归于我家祖上,已传七八代之久。抚之如柔肤,叩之似金声。素享“孩儿面”之美誉。苏东坡曾赞“孩儿面”——‘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可不是区区两万元就能买卖之物啊!”
遂向其妻暗使眼色,其妻领悟,转身取一信相赠,言内有五千元,聊谢归还诚意……青年坚拒不受。
友人说:“请稍候。我为你写一条幅,可愿收下?”
青年微笑,说这是很高兴收下的。
于是友人铺展纸幅,便用那“孩儿面”细细研墨。研罢,悬笔在手,似一时不知该写什么,侧目求援视我……我沉吟有顷,想出四句话:世人皆图币,君子古心来,孩儿面依旧,朴拙放异彩!
友人随声落笔,果然龙飞蛇舞,墨迹不凡!
我望着那青年,心中暗思——好一段古砚情!好一块“孩儿面”!好一位品性古朴未染的青年!
6.(3分)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来京归还古砚,将古砚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藏布袋里,足见青年的小心谨慎和对古砚的无比珍视。
B.当听到父亲要将青年当成亲生儿子一样时,友人与妻“内心里都活动着些微妙的想法”,“微妙的想法”是指友人夫妻因平白多了一个兄弟而暗自喜悦。
C.汪铭老先生当年冒险从熊口下抱出孩子,足见他的大智大勇。后来伐树遇到危险,伐木队长为了救他牺牲了自己的性命。
D.小说结尾青年拒收五千元,友人只好展纸挥毫,题字相赠,是因为要表述对青年归砚的感谢和对青年美好品质的赞许之情。
7.(3分)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孩儿面”是小说的线索,不仅使故事情节得以集中、紧凑地展开,也引出一段感人至深的古砚情,有利于主题的表述。
B.小说结尾友人的展纸挥毫,题字相赠,“我”的心中暗思,都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具有余韵悠长的效果。
C.小说运用语言、心理、细节等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使作品呈现出华丽的语言风格。
D.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我”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
8.(6分)“青年”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6分)青年归还古砚是小说的主体情节,但小说为什么要花近一半的篇幅,写青年讲述往事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江海,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淹少孤贫,不事章句之学,留情于文章。宋建平王景素好士,淹随景素在南兖州。广陵令郭彦文得罪,辞连淹,言受金,淹被系狱,自狱中上书。景素览书,即日出之。及镇京口,淹为镇军参军,领南东海郡丞。会东海太守陆澄丁艰,淹自谓郡丞应行郡事,景素用司马柳世隆。淹固求之,景素大怒,言于选部,黜为建安吴兴令。及齐高帝辅政,闻其才,引淹入中书省,先赐酒食,淹素能饮啖,食鹅炙垂尽,进酒数升讫,文诰亦办。相府建,补记室参军。高帝让九锡及诸章表,皆淹制也。时襄阳人开古冢,得玉镜及竹简古书,字不可识。丰僧虔善识字体,亦不能谙,直云似是科斗书。淹以科斗字推之,则周宣王之简也。少帝初,兼御史中丞。明帝作相,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振肃百僚也。”淹曰:“今日之事,可谓当官而行,更恐不足仰称明旨尔。”于是弹中书令谢朏、司徒左长史王绩、护军长史庾弘远,并以托疾不预山陵公事。又奏收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并赃货巨万,辄收付廷尉。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昙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内外肃然明帝谓曰自宋以来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永元中,崔慧景举兵围都,衣冠悉投名刺,淹称疾不往。及事平,时人服其先见。天监元年,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临沮县伯。淹乃谓子弟曰:“吾本素宦,不求富贵。功名既立,正欲归身草莱耳。”以疾迁金紫光禄大夫,改封醴陵侯,卒。武帝为素服举哀,谥曰宪。
(选自《梁书·江淹传》)
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县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内外肃然/明帝谓曰/自宋以来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
B.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县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内外肃然/明帝谓曰/自宋以来/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
C.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县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内外肃然/明帝谓曰/自宋以来/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
D.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县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内外肃然/明帝谓白/自宋以来/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句之学是汉儒所创的一种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重在解释篇章句读。
B.丁艰也叫丁忧,源于汉代,指遭逢父丧或祖父丧,后多专指官员居丧。
C.九锡是古代皇帝赐给有特殊功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表示最高礼遇。
D.谥是帝妃、诸侯、大臣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淹喜好文章,才干受到赏识。江淹从小丧父,倾心于文章,后齐高帝晋位宰相,补他为记室参军,齐高帝辞让九锡及各种章表,都出自他之手。
B.江淹坚持已见,触怒景素被贬。江淹虽受恩景素,但他兼任南东海郡丞时,坚持认为自己理应代理太守,因而引得景素一怒之下将他贬为县令。
C.江淹博学多才,确定古书年代。襄阳人挖古墓得到竹简古书却不识其字,善识字体的王僧虔也只说像是蝌蚪字,江淹则推断是周宣王时的竹简。
D.江淹富有远见,淡然面对富贵。崔慧景起兵造反,官绅都去送名片,江淹却称病不去,其后崔慧景果被平定;年老时他不图富贵,打算归隐乡里。
13.(8分)把文中画横线句子发你成现代汉语。
(1)先赐酒食,淹素能饮啖,食鹅炙垂尽,进酒数升讫,文诰亦办。
(2)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振肃百僚也。
14.(3分)江淹兼任中丞时主要有什么作为,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5.(3分)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本诗情感炽烈。将收复失地的快意抒发得酣畅淋漓,但同时也暗含着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16.(6分)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借此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试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燕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意暗示和渲染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悲剧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
(2)《李凭箜篌引》中运用瑰丽的想象,以月宫中吴刚和玉兔对乐声的痴迷来渲染乐曲的美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近日,某品牌雪糕受热不化现象引发公众的关注和担忧。据研究,雪糕受热不化主要与抗融性和保型性这两个因素有关。抗融的目的是延缓雪糕融化的时间,而保型的目的则是使雪糕化了也能尽量保持形状。
一般来说,①__________,都会影响到其抗融性。而糖对抗融性的影响最为明显,除此之外,雪糕中添加的不同种类的油脂,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抗融性。相比较而言,水含量越少,即固形物含量越高的雪糕,其保型性越好。与保型性相对的是膨化度,一般雪糕的膨化度越高,其质地就越松软,②__________。
同时,雪糕中的添加剂,如乳化剂和增稠剂,也会影响其抗融性与保型性。通俗地说,雪糕中的乳化剂就像一双握紧的手一样,能紧紧地抓牢雪糕原料中各种微小的气泡和脂肪颗粒,有效提升了雪糕的抗融性与保型性,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其柔顺而润滑的口感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而增稠剂则能使雪糕及其原料变得更粘稠,让融化的雪糕也能“尽力”维持原样。
当然,无论添加了何种乳化剂或增稠剂,只要该雪糕生产者严格遵循国家标准,那么产品就是安全的,公众无需过度担心。③__________,才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18.(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处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4分)文中画框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述效果。
20.(4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我国闽南的漳浦县古雷半岛东面,有一个盛产紫菜的小岛叫菜屿,距该岛约500米处的海面上有一处奇异的淡水区,叫做“玉带泉”,这一带渔民和来往船只①__________。无独有偶,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东北部之间的海区,周围海水含盐量很高,但中间有一片直径为30米的海域,水却是淡的,这里水的颜色、温度、波浪同周围的海水不同,人们称它为“淡水井”。
为什么海洋中会出现“淡水井”?经过科学考察后发现,这些“淡水井”的海底都有一口喷泉,能够源源不断地喷出一股强大的淡水流,当喷出的淡水顶开海水占据了一定的位置以后,就形成了一个同周围海水完全不同的淡水区。②__________?这是因为在几十万年前有些海底还是一片陆地,陆地上众多的河流和星罗棋布的湖为形成地下含水层创造了有利条件,()。
21.(3分)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后来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但原封不动地保存了其中的水分。
B.虽然后来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但其中的水分被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
C.尽管后来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但其中的水分被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
D.尽管后来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但原封不动地保存了其中的水分。
22.(6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子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老子》第八十一章)意思是说,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和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体现辩证思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以及解答
1.解析:C
解答:“视自己与众生一体”与原文“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的说法不符,“其作品内容也大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和常见事,叙事说理融为一体”错,扩大范围。原文是《论语》的内容大多叙述平凡人和常见事,而选项的主语是儒家作品。
2.解析:A
解答:B项强加因果,“学而时习之”三句置于卷首,是因为这三句是气脉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日开场白,所以被弟子置于卷首。C项“转而正色道歉”错,原文没有体现“道歉”的意思。D项有两处错误,一是“详细的神态描写”错,原文说的是“《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描写虽然简约”;二是“正是来源于《论语》中”错,原文是“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也正是来源于《论语》中许多段落呈现出的‘氛围感’和戏剧感”。
3.解析:D
解答:A项注重描写,体现了语言的文学性;B项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也能体现文学性;C项直接提出语言要注重文学性。D项没有体现语言的文学性。故选D项。
4.解析:①材料一提到《论语》开篇《学而》,是为了分析其中的文学笔法,证明《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②材料二提到《论语》开篇《学而》,是为了说明《论语》相比《中庸》《大学》,传递的内容更加具有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
5.解析:①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如借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②讲究遣词用句,常用结构精巧而又精辟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运用对句说明了“质”与“文”的关系;③注重在不同的情景中运用简约的神态描写来呈现“氛围感”和戏剧感。如《阳货》篇中对孔子的描述。
6.解析:B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本和选择。
7.解析:C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8.解析:①谨守信用。仅为当年的一句托词,青年千里迢迢归还古砚孩儿面。②古朴淡泊。别人出高价求购孩儿面,青年不为所动:一无所求,友人以钱酬谢,他也拒不接受。③坚持执著。为了归还古砚,青年十几年间专程到北京四五次。④心存感恩。只因汪铭当年从熊口救过自己,青年临走还不忘向老先生遗像鞠躬作别。
解答:由“青年说:“为了归还,十几年间我专程到北京四五次,寻找它的主人寻找得好苦!今天总算寻找到了,我也从此了却一桩心事”,可见解析:信守承诺。仅因当年的一句托词,青年千里迢迢归还古砚——“孩儿面”。由“友人问:‘你可知此砚现在值多少钱?’青年回答3年前曾有人出两万元高价求买。虽家境贫寒,但毕竟是信托之物,不欲换钱。”……友人感慨地说:“这是一块安徽歙县出品的古砚。曾是宫廷之物……可不是区区两万元就能买卖之物啊!”遂向其妻暗使眼色,其妻领悟,转身取一信封相赠,言内有五千元,聊谢归还诚意……”得出解析:古朴淡泊。别人出高价求购“孩儿面”,青年不为所动;友人以钱酬谢,他也拒不接受。由“我千里迢迢又来到北京,只是为了归还这块砚。除此没有别的目的“青年说:‘为了归还,十几年间我专程到北京四五次,寻找它的主人寻找得好苦”……青年坚拒不受(谢礼——5000元)”,得出解析:坚持执着。为了归还古砚,青年十几年间专程到北京四五次。由“青年又说:“允许我再看一眼老先生吗?”……于是青年第二次至遗像前,三鞠躬后,拱手作别”,得出解析:心存感恩。只因汪铭当年从熊口救过自己,青年临走还不忘向老先生的遗像鞠躬作别。
9.解析:①从故事情节看,这段往事是对古砚来历的必要交待,这才有了小说归还古砚的故事,使故事情节曲折有致,富有波澜。②从人物塑造看,插叙内容表现出上一辈人的勇敢、智慧、朴实、牺牲、友爱的精神品格,丰富了人物形象。③从思想主旨看,这段古砚情,蕴含着对苦难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朴实友爱精神的赞美之情,丰富了小说内涵,突出了小说人情美的主题。
解答:可以从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以及艺术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小说的情节上来看,小说插叙“青年讲述的一段往事”,“他对她说:“你们母子以后的生活肯定会很艰难。我处于这般田地,无法报答你丈夫的救命之恩,也无力周济你们母子。只有这块古砚,是传家之宝,姑且收下吧。有机会变卖掉。可维持三年五载的衣食。”交代古砚台的来历,使得情节有了波澜。从艺术效果来看,“青年讲述的一段往事”是小说的插叙部分,补充交代了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使内容丰富充实,也说明了归还古砚的原因,而且使小说结构更加曲折有致。从人物塑造看,插叙的部分内容,表现出上一辈人的精神品格。“他说:熊在这种时候,一般不伤人。最稳妥的办法是,有人进屋里去,将孩子抱出来……”表现了汪铭老先生的勇敢、智慧;“参天大树轰然倒下,压着的是伐木队长……”表现了伐木队长的牺牲、奉献;“他双手捧砚,挚诚相赠。她感激涕零,却坚拒不受”表现了母亲的朴实;“伐木队长向自己手下的30多名伐木工人打招呼:我看此人,衣物很少,书却挺多,不卑不亢,满脸正气,这年月,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不少。咱们谁也不许为难他。”表现了队长的朴实、友爱。从思想内涵看,插叙部分介绍了这段古砚情的由来,苦难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朴实、友爱精神令人感动,“青年讲述的一段往事”丰富了小说的内涵,突出了小说人情美的主题。
10.C;11.B;12.B;13.(1)先赏赐他酒饭,江淹平时能吃能喝,一只烤鹅快要吃光,几升酒也喝完了,文诰也写完了。
(2)先生从前在尚书省,除了干公务从不随便行动,在任.上宽大与严厉能够调和适中。如今担任南司(监察官),完全可以整顿百官了啊。
14.主要作为是弹劾了一批不参与山陵公事的官员,又奏请逮捕了一些贪官污吏。作用是严厉整顿了官场,使得朝廷内外秩序良好。
解答:10.第一处,“官长”要跟“大县”相连,“大县官长”意为大县县令,另“多被劾”的主语应是“临海……大县官长”;第二处“不复有”的宾语是“严明中丞”,另外“君”是下一句的主语。
11.丁艰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丁外艰指子遭父丧或遭祖父丧。
12.“一怒之下将他贬为县令”有误,应该是景素先上报吏部,再将他贬黜。
13.参考译文: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江淹从小孤苦贫寒,不爱从事经学训诂,而倾心于诗赋文章。宋朝建平王刘景素爱结纳士人,江淹在南兖州跟随景素。广陵县令郭彦文被治罪,供词牵连到江淹,说他曾经受贿,江淹因此被因禁于牢狱。他在狱中给刘景素写信申辩。景素见到书信,当天就把他放了出来。等景素镇守京口,江淹作镇军参军,兼任南东海郡丞。赶上东海太守陆澄因父母丧守孝离职,江淹认为自己是郡丞,理应代理太守,(但)景素任命了司马柳世隆。江淹坚持要求这职位,景素大怒,上报吏部,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等齐高帝萧道成辅佐治理政事,听说他有才华,引荐江淹入中书省,先赏赐他酒饭,江淹平时能吃能喝,一只烤鹅快要吃光,几升酒也喝完了,文诰也写完了。相府建成(齐高帝晋位宰相),(江淹)
被补授为记室参军。齐高帝辞让九锡之文及各种章表,都是江淹拟定的。当时襄阳有人挖开
古墓,发现玉镜和竹简古书,字已经不认识了。王僧虔善于识别各种文字,却也看不明白,
只是说像是蝌蚪字。江淹以蝌蚪字来推究,认为是周宣王以前的竹简。齐少帝初年,江淹兼
任御史中丞。齐明帝当时作丞相,对江淹说:“先生从前在尚书省,除了干公务从不随便行
动,在任上宽大与严厉能够调和适中。如今担任南司(监察官),完全可以整顿百官了啊。”
江淹回答说:“如今的事,只能说我当其官守,行其职责,恐怕还不能完全符合您的旨意。”
15.解析:D
解答:D.“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分析有误,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
16.解析:①尾句描写寒食节时朝陵驿道上处处盛开的梨花,通过联想方式,想象朝陵驿道上使者奔驰的热烈欢快的场面;②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表述诗人对故土收复、皇陵得以朝祭的欢愉之情,寄寓着国家中兴的的美好愿景。
解答:尾联“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是说料想明朝寒食祭扫陵墓,一路春风处处梨花盛开。首先这是还未发生之事,是诗人想象的寒食节扫墓的情景,所以有想象的手法。结合注解②可知,是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朝廷派朝陵使前往西京祭扫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在他赶往陵墓的路上一路梨花盛开。“驿路梨花处处开”是写景,处在诗歌的末端,所以还有的手法就是“以景结情”。想象梨花处处开的盛景,画面美好,字里行间中流露出诗人想象收复山河、恢复故土后的欣喜之情,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17.解析:(1)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2)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描写初夏的古诗
- 2025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素养培优6 电磁感应中动力学、能量和动量的综合
-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4-2025学年上学期12月份月考七年级英语试题(无答案)
- (人教版)广东省深圳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宝岛眼镜案例分析成功效果
- 医学教材 产科急危重症急救流程学习资料
- 2025届高考备考全国九月联考 卷一
- 4.5 甲乙类双电源(OCL)
- 高一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第三章《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课件
- 2025年配电室管理安全培训课件
-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范例)
- 特种设备宣贯
-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小水滴的诉说》评课稿
- 2023年三审三校制度
- 德语现代主义文学-浙江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中国银保信2023年校园招聘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认识百分数》课件教学
- 静脉炎患者的个案护理
- 2023年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通用6篇)
- 《恐龙世界》美术教学设计一等奖
- 多无人船任务规划方法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