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 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 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 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 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 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高三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各地的人们正在食用过多的错误食物,这为全球健康灾难打下了基础。超过20亿人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超过3.4亿的5~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占这一年龄群体全球人口的18%,而在1975年,这个比例只有4%。这不再是富裕世界的独有问题:超过1000万非洲儿童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高达20%的全球医疗保健支出被用于肥胖问题,包括预防和治疗肥胖或者相关疾病,比如心脏病和二型糖尿病。政府预算正在像腰围一样危险地膨胀。

这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高脂肪高糖分食物造成的。我们选择这类食物的一个原因在于,它们通常比更有营养、脂肪较少的食物便宜。另一个驱动力是味道:我们觉得这些食物比扁豆、甘蓝和芹菜更加可口。实际上,研究表明,我们不仅认为不健康的食物更加可口,而且更喜欢吃被我们认为不健康的食物。对抗肥胖最常见的策略是通过奖励或惩罚诱导我们回避可口的食物。父母将西兰花隐藏在意面酱中,或者承诺提供甜食奖励,以便让孩子摄入西兰花。这些策略似乎都不太奏效。虽然每年有数十亿美元被用在饮食计划、替代食品和泻药上,但是肥胖率仍然在持续上升。

更加成功的方法是改变我们对于低糖低脂营养食物的看法。我们需要让好东西产生吸引力。

一系列迷人的实验展示了人类大脑在受到合适激励时多么容易改变品味。研究人员让被试者品尝两杯相同的葡萄酒,并且宣称两个杯子里装的是价格不同的产品。被试者表示,在饮用他们所认为更加昂贵的葡萄酒时,他们感到更加快乐。这不是想象的作用。当他们在功能性磁共振扫描仪中进行同样的实验时,饮用他们所认为的昂贵葡萄酒的被试者大脑中与快乐体验相关的区域出现了更加活跃的神经活动。和“真实”艺术品的例子一样,他们的确更加享受这种味道。巧克力实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看起来,当我们拥有享受预期时,我们更容易享受某种事物。这一现象适用于从电影到啤酒的各种消费品,被称为“营销安慰剂效应”。这是因为,从生物学上说,快乐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机制,是为了劝说我们追求对进化有用的目标。这种机制可以得到重新校正。

“大脑之所以提供快乐,是因为它可以让人知道哪些活动应该重复、哪些活动应该回避,要想做出良好的决策,你需要对经历质量做出良好的衡量,”葡萄酒研究的参与者之一安东尼奥·兰格尔说,“作为改进这种衡量的途径,将关于经历的其他信息来源添加进来是合理的。特别地,如果你在认知上确信某种经历是好的,那么将其添加到你目前对于快乐的衡量之中就是合理的。”此时,较高的标价会使人相信,他们将会品尝到美味的葡萄酒——于是,他们真的品尝到了美味的葡萄酒。

这意味着如果你能说服自己相信西兰花很好吃,你就会发现西兰花真的很好吃,你的前额叶皮层也会真的出现与快乐相关的神经活动。对于对西兰花具有固定看法的成年人来说,这项技巧很难实施。不过,如果我们接受这个研究结论,我们也许可以更好地鼓励孩子接受健康饮食。我们并不是出生时就知道我们喜欢吃什么,这是我们从父母和周围人那里学到的。通过奖励或恐吓方式让孩子吃绿叶蔬菜或者将蔬菜藏在沙司和蛋糕里的标准技巧只会强化“健康食物很难吃”的预期,使之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相反,如果父母和其他健康饮食倡导者能够传达“健康食物很美味”这一竞争性真相,那么根据葡萄酒实验,孩子可能真的会发现它们很美味,并且形成持续一生的健康饮食习惯。

我完全承认,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过,研究表明,如果在蔬菜旁边画上蔬菜的卡通人物形象,或者赋予蔬菜吸引人的有趣名字,比如“透视胡萝卜”,那么小学生就会自愿食用更多蔬菜。父母可以充当孩子的榜样,热情地谈论菠菜和糙米,将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或布娃娃与花椰菜联系起来,将蘑菇和核桃作为奖励。

我们也许可以对我们自己的大脑使用相同的魔法。斯坦福心理系的研究人员调查了名称和标签对于食物选择的影响。他们为大学食堂里随机选择的蔬菜贴上了“放纵式”标签,比如“具有柑橘光泽的古怪胡萝卜”“爆炸性辣椒和用酸橙调味的怪异甜菜”“激情迸发的可爱青豆”。在另一些时候,他们为制作方式完全相同的蔬菜贴上了标准的或者听上去很健康的标签,比如“青豆”或者“碳水化合物含量较少的青豆”。

他们观察到,在使用“放纵式”标签时,选择蔬菜的人数和蔬菜摄入总量分别增长了25%和23%。同标准标签相比,强调健康属性的标签并不能使蔬菜更受欢迎,为蔬菜赋予吸引人的名字是一个更加有效的方法

(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刘清山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肥胖问题成为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使贫穷国家和地区也同样存在;政府不断增加财政预算用于预防和治疗肥胖或者相关疾病。

B.扁豆、甘蓝和芹菜等健康的食物因为味道不好,人们不喜欢吃;人们更喜欢吃高脂肪和高糖分的不健康食物,因此导致肥胖。

C.快乐是大脑的一种可以得到重新校正的机制,如果你认为某种经历是好的或不好的,那么这种机制就会帮你做出衡量和选择。

D.研究人员发现,采用给蔬菜取吸引人的名字这一做法,比给蔬菜贴上强调健康属性标签更能让大学食堂就餐者选择食用蔬菜。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选择高脂肪高糖分食物有两个原因:它们相比更有营养、脂肪较少的食物价格低和味道好,其中味道好是主要的原因。

B.对抗肥胖常见的策略是用奖励或惩罚诱导我们食用健康食物,但实际上这一策略只会强化“健康食物很难吃”的预期,难以奏效。

C.饮用认为价格更高的葡萄酒时,被试者大脑中与快乐体验相关的区域出现了更加活跃的神经活动,他们更享受这种味道。

D.我们喜欢吃什么食物,通常受自己父母和周围人的影响:如果他们喜欢吃什么,说什么好吃,我们往往也喜欢吃什么食物,反之亦然。

3.《后真相时代》的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引用了食物记者比·威尔逊的观点:“人们几乎普遍相信,我们不可能习得新的口味,摆脱之前的口味。不过,事实恰恰相反。”不能作为论据支撑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实验表明人类大脑在受到合适激励时是容易改变品味的,葡萄酒和巧克力实验都说明这一点。

B.安东尼奥·兰格尔说,“如果你在认知上确信某种经历是好的,那么将其添加到你目前对于快乐的衡量之中就是合理的”。

C.我们并不是出生时就知道我们喜欢吃什么,这是我们从父母和周围人那里学到的。我们是杂食动物,我们应该可以食用任何食物。

D.当人们意识到食用低脂肪低糖分对健康的重要意义时,就会理性地放弃错误食物而选择健康食物。

4.是怎样证明我们是可以改变对于低糖低脂营养食物的看法的?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人物

契诃夫

“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文官涅维拉济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

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桌子上,在涅维拉济莫夫写字的那只手旁边,一只迷途的蟑螂在慌张地跑来跑去。

“还得给他,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涅维拉济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熏黑的天花板。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也可怜起那只蟑螂了……

“我值完班还能离开这里,可它却要一辈子在这里值班,”他伸着懒腰想道,“苦闷啊!”

看门人巴拉蒙已经不擦皮靴了……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画着十字,站在通风小窗前听着……“打钟了,先生。”他对涅维拉济莫夫小声说道。

涅维拉济莫夫把耳朵凑到小窗口,也倾听起来。复活节的钟声随同春天的清新空气,一齐从窗口涌进室内。各处的教堂钟声齐鸣,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辘辘作响。“人真多啊!”涅维拉济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道,叹口气说,“有多少笑声和谈话声!只有我倒霉透了,这种日子还得在这里坐着。而且每年都是如此!”

“谁叫您拿人家的钱呢?要知道今天不该您值班,是扎斯杜波夫雇您当替身。别人都去玩乐了,您却在这里替人值班……这是贪财啊!”

“见鬼,这怎么叫贪财呢?统共才两个卢布,外加一条领带……是贫穷,而不是贪财!要是能跟大伙儿一道去做晨祷,然后开斋,那该多好啊……喝上那么几杯,吃点冷荤菜,然后躺下睡他一觉……这时你会感到自己是个人……唉……我这一辈子算完了!你瞧,有个骗子坐着四轮马车招摇过市了,可你却不得不待在这里。”

“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上帝保佑,您也会升官晋级,日后坐上四轮马车的。”

“我?嘿,不行,伙计,你开玩笑。即使拼了命,我这九品文官也上不去了……我没有受过教育。”

“我们的将军也没有受过教育,可是……”

“嘿,我们的将军,他在做将军之前,早偷盗了十万公款。他那副派头,伙计,我可比不上……凭我这副模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连姓也糟透了:涅维拉济莫夫[注]!总而言之,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你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那就去上吊……”

涅维拉济莫夫离开通风小窗,苦恼地在各个房间里转来转去。钟声变得越来越响……

“要不要从值班室溜走?”涅维拉济莫夫想。不过,这种逃跑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算复活节这一天他过得很好,很舒服,可是往后又怎样呢?依旧是阴暗的四壁,依旧要受雇于人代人值班,依旧要写这种贺信……

他热切地想突然出现在大街上,汇入热闹的人群中,参加节日的庆典……他想起了刚才一位太太乘坐的四轮马车,想起了庶务官穿了就神气活现的那件大衣……他想起了勋章,新皮靴、暖和的床铺和袖子没有磨破的文官制服……他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所有这些东西他都没有……

“要不要去偷?”他又想,“据说,一些人带着赃物都逃往美洲,不过鬼知道这个美洲在什么地方!看来要能偷会盗,还得受过教育哩。”

钟声停了。此刻只能听到远处的马车声和巴拉蒙的咳嗽声,可是涅维拉济莫夫的满腔愁苦和愤恨,却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忍受。

“写告密信呢,普罗什金一次告密,日后就步步高升……”涅维拉济莫夫坐在自己桌前,陷入沉思。灯里的煤油已经烧干,冒着浓烟,眼看就要熄灭。迷途的蟑螂还在桌上爬来爬去,找不到安身之处……“告密怎么行!这种东西一写,日后我定会受到申斥,我这个笨蛋只能见鬼去!”

于是目光又落在他起草的那封贺信上。这信是写给一个他十分憎恨又惧怕的人的,十年来,他一直向这个人请求把他从十六卢布的职位提升到十八卢布的职位上……

“啊……你还在这里跑,鬼东西!”他愤恨地一巴掌拍在那只不幸让他看到的蟑螂身上,“真讨厌!”

蟑螂仰面躺在那里,拼命蹬着细腿……涅维拉济莫夫捏住它的一条腿,把它扔进玻璃灯罩里,灯罩里突然起火,发出劈劈啪啪的声响。

涅维拉济莫夫这才感到略为轻松些。

一八八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注]在俄语中,这个姓与“衬裤”的发音相近。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贺信表现了涅维拉济莫夫对父亲的敬畏,人物胆怯性格已露出冰山一角。

B.故事发生在复活节,描绘了大街上热闹喧嚣的景象,反衬了人物的冷清和苦闷。

C.契诃夫借主人公的嘴巴,点出了沙皇俄国时期高官那种无知无识又贪婪腐败的事实。

D.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描写了一个小公务员为了一点好处而替别人值班的故事。

6.下列对本文主人公涅维拉济莫夫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边写贺信一边咒骂,是一个虚伪阿谀、表里不一的人。

B.为自己处境不如意而感到苦闷,是一个自哀自怜、软弱无能之人。

C.认识到官位再也不可能提升了,是一个清醒、颇有自知之明的人。

D.既羡慕告密高升之人,又害怕自己受到申斥,是个卑劣胆怯之徒。

7.小说开头涅维拉济莫夫是“可怜”蟑螂的心态,结尾则是将其拍死而感到“轻松”,这种矛盾心理如何理解?这和鲁迅笔下哪个人物的哪种典型心理是一致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②也。”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子墨子问于儒者曰:“何故为乐?”曰:“乐以为乐也。”子墨子曰:“子未我应也。今我问曰:‘何故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室以为男女之别也。’则子告我为室之故矣。今我问曰:‘何故为乐?’曰:‘乐以为乐也。’是犹曰:‘何故为室?’曰:‘室以为室也。’”

子墨子言曰:“任者之事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非以犓豢③煎灸之味以为不甘也,非以高台、厚榭、邃野之居以为不安也。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节选自《墨子·公孟》《墨子·非乐》)

[注]①进:进展,此处指学习新的曲子。②《文王操》:古曲名,相传为周文王所作。③犓豢:指牛羊猪狗等牲畜。

8.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仁A者B之C事D必E务F求G兴H天I下J之K利L除M天N下O之P害Q将R以S为T法U乎V天W下

9.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文中指技法,与《六国论》中“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的“数”的意思不同。

B.黯然,文中指皮肤黝黑的样子,与成语“黯然神伤”中“黯然”的意思不同。

C.亏,文中指损害,与《谏太宗十思疏》“亏无为之大道哉”中的“亏”意思相同。

D.中,文中指符合,与《劝学》“木直中绳”中的“中”意思不相同。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学琴锲而不舍,他在练习一首琴曲时不仅仅要求会弹奏,还要深入到更高的境界层次,以至于最终悟出了古乐背后作曲人的形象。

B.墨子论辩技艺高超,他在与儒者讨论音乐问题时抓住对方“乐以为乐也”的回答,通过对比论证达到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效果。

C.墨子主张实用主义,他认为仁者应当为天下兴利除弊,而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人民的衣食财物,认为纹饰、美食、建筑的功用不合时宜。

D.两则材料都记载了人物对话,但风格有所差异。相较于《史记》,《墨子》善于说理,多用反复论说,在表意清楚的同时不失结构的层次感。

1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2)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

12.请结合材料分析墨子对待音乐的态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怀锦水居止①(其二)

杜甫

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

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

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

惜哉形胜地,回首一茫茫!

季秋江村②

杜甫

乔木村墟古,疏篱野蔓悬。

清琴将暇日,白首望霜天。

登俎③黄柑重,支床④锦石圆。

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注]①《怀锦水居止》:作于永泰元年(765),已离开成都,来到云安县。锦水居止:杜甫草堂。②《季秋江村》作于大历二年(767)农历九月,居夔州。③俎:古代祭祀、宴飨时,专门用来盛放祭品的礼器。④支床:支撑床足。

13.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锦水居止》的颔联写草堂所见之近景,颈联写的是远景,远近结合,相得益彰。

B.《怀锦水居止》中的“老树”既写苍老的树木饱经风霜,又暗示诗人漂泊年老之态。

C.《季秋江村》中“锦石”即美丽花纹的石头,以“锦石”支床可见诗人的高雅情趣。

D.《季秋江村》全诗以空间的疏阔和时间的清闲,营造了宁静古朴、清朗明净的氛围。

14.两首诗歌表述的情感态度有何异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和苏轼的《赤壁怀古》都用到了“白发”这个意象,对应的句子分别是“”和“”。

(2)《劝学》中,“,”两句以“马”为例,正面论述了坚持不懈会获得成功。

(3)《归去来兮辞》中,和“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意思接近的两句是:,。

(4)《种树郭橐驼传》中,“,”两句介绍了郭橐驼的种树经验,即栽种时和栽种后所采用的两种不同态度和方式。

三、语言文字运用(2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常常一人一车一背包,徜徉在小城的山水之间,看秦岭色彩斑斓,汉江清秀潇洒,石泉温婉灵动。你看这里的泉水,春天滋润勃发,A,秋天清澈甘冽,冬天雾气袅袅,一年四季都有着图画般的美感。因石泉水电站、喜河水电站而形成的汉江库区,风光旖旎,碧波荡漾。跋涉于云雾高山,可以看云蒸霞蔚,暮霭烟岚。探幽中坝峡谷,可以感受天地静谧,浓荫流泉。绿叶荷塘,蛙鸣蝉噪,田垄丰饶……总是让我陶醉其间。文章、照片、视频,我用自己的方式,B。

稻香满山川,鱼跃莲藕田。我们来到石泉,看的就是青山绿水,吸的就是新鲜空气,喝的就是富硒矿泉。沉醉于天然氧吧,养了肠胃,饱了眼福,健了身心,忘了疲倦。

夜晚降临,远看石泉,好似一座不夜城。天上有星,城里有灯,岸边有树,江中有影,美轮美奂,仿佛璀璨明珠落玉盘。石泉小城的美丽与灵秀,连同泉水唱响的欢歌,像一条小河,缓缓流进人们的心窝间……

16.文段中用多种人称叙述,请结合文本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1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9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家的草坪能踩,咱们的草坪为何只能‘干看着’?”每到踏青时节,类似的疑问总会出现在网上。

观赏性和实用性如何取舍?以后这种“纠结”或许会少点儿了。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通知,决定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在公园草坪、林下空间以及空闲地等区域划定开放共享区域,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

支一顶帐篷,带一些食物,邀三五好友拥抱自然、共话家常,怎一个惬意了得!为了这份惬意,地方以及企业都有自己的探索。比如,利用空地绿化改造,成都市已对城市的393个“金角银边”示范点位完成建设和改造;去年广州推出了第一批24个绿地草坪帐篷区,一经开放便“圈粉”无数。再如,蒙草集团运用“草”科技打造了一款创新生态产品——“走路草坪”。其混合配比国内不同品种的乡土草种,垫层丰富、结构稳定,具有减缓膝盖受力的柔软特性,因而被企业相关负责人戏称为“欢迎踩踏”。

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不仅是种草植树,更是用理念铺路。此次住建部印发通知要求,开放用于游憩活动的草坪区域要根据植物生长周期和特性,推广地块轮换养护管理等制度,避免植被过度踩踏。鼓励各地拓展开放共享的绿地类型,增加绿色活动空间。②从这个角度来说,建设公园绿地,就是服务百姓,而不是做一个用来珍惜的“盆景”。

18.文中三处加点词语是否可以互换?请说明理由。

19.标点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引号各自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Ⅲ(本题共3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前,在万众瞩目中,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这一我国①最大最重的航天器,顺利开启“问天之旅”。这是一次自信之旅,这种自信,既体现了延续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向的“习惯”——发射前精确宣布发射时间,实际发射时间与宣布时间②,同时也反映在迎接和战胜新的挑战之中。将问天实验舱这个庞然大物精准送入太空轨道,要蹚过“零窗口”发射这道关口,即火箭发射时间和预定点火时间偏差不能超过1秒,发射窗口(即允许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③。

打开“天宫”画卷,时光铺陈的,不仅仅是一个个航天器穿梭太空的轨迹,更是中国航天人一次次以自信和豪迈在太空写下的中国奇迹。庞大的太空计划显示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进入太空的雄心壮志,为科学探索而进行的“问天”之举,更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创新的重视和长足考虑。就像科学家形容的,当问天实验舱那一对长长的柔性太阳电池翼展开时,像是一架被缓缓拉开的手风琴在宇宙中奏响美妙乐章。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文中加点的“形容”有何含义?科学家的“形容”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述效果。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东汉思想家王充有言:“两刃相割,利钝乃知。”比较可以让我们鉴别事物的好坏,明确自己的优劣高低……比较让个人和社会得以发展。但是,印度哲学大师奥修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比较也会让我们自卑沮丧、心志动摇……比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解析与解答

1.B2.A3.D4.主要以研究的结论为依据来证明。①通过实验的方法发现人脑具有快乐的机制,例如葡萄酒实验证明当我们拥有享受预期时,我们更容易享受某种事物;②研究表明,如果在蔬菜旁边画上蔬菜的卡通人物形象,或者赋予蔬菜吸引人的有趣名字,比如“透视胡萝卜”,那么小学生就会自愿食用更多蔬菜;③将葡萄酒实验得到的结论用于实践中,例如在大学食堂给蔬菜贴上“放纵式”标签或起吸引人的名字,选择蔬菜的人数和蔬菜摄入总量都大幅度增加。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扁豆、甘蓝和芹菜等健康的食物因为味道不好,人们不喜欢吃”错误。文中“我们觉得这些食物比扁豆、甘蓝和芹菜更加可口”的意思是“扁豆、甘蓝和芹菜”没有“这些食物”可口,不等于说扁豆、甘蓝和芹菜等健康的食物不可口,味道不好。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其中味道好是主要的原因”错误,于文无据,原文没有说明哪个原因是主要的。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比·威尔逊的观点为“我们可以习得新的口味,摆脱之前的口味”,这个观点的依据是人们喜欢食用什么食物,是受快乐机制支配的,往往不受理性控制。

A.“人类大脑在受到合适激励时是容易改变品味的”,说明人们喜欢食用什么食物往往不受理性控制,可以支撑比·威尔逊的观点。

B.当我们拥有享受预期时,更容易享受某种事物,说明人们喜欢食用什么食物往往不受理性控制,可以支撑比·威尔逊的观点。

C.“我们并不是出生时就知道我们喜欢吃什么,这是我们从父母和周围人那里学到的”,说明人们喜欢食用什么食物往往不受理性控制,可以支撑比·威尔逊的观点。

D.“会理性地放弃错误食物而选择健康食物”,与比·威尔逊的观点不符,不能支撑比·威尔逊的观点。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一系列迷人的实验展示了人类大脑在受到合适激励时多么容易改变品味。研究人员让被试者品尝两杯相同的葡萄酒,并且宣称两个杯子里装的是价格不同的产品。被试者表示,在饮用他们所认为更加昂贵的葡萄酒时,他们感到更加快乐。这不是想象的作用”可知,通过实验的方法发现人脑具有快乐的机制,例如葡萄酒实验证明当我们拥有享受预期时,我们更容易享受某种事物;

结合“不过,研究表明,如果在蔬菜旁边画上蔬菜的卡通人物形象,或者赋予蔬菜吸引人的有趣名字,比如‘透视胡萝卜’,那么小学生就会自愿食用更多蔬菜”可知,研究表明,如果在蔬菜旁边画上蔬菜的卡通人物形象,或者赋予蔬菜吸引人的有趣名字,比如“透视胡萝卜”,那么小学生就会自愿食用更多蔬菜;

结合“他们观察到,在使用‘放纵式’标签时,选择蔬菜的人数和蔬菜摄入总量分别增长了25%和23%。同标准标签相比,强调健康属性的标签并不能使蔬菜更受欢迎,为蔬菜赋予吸引人的名字是一个更加有效的方法”可知,将葡萄酒实验得到的结论用于实践中,例如在大学食堂给蔬菜贴上“放纵式”标签或起吸引人的名字,选择蔬菜的人数和蔬菜摄入总量都大幅度增加。

可见,主要是以研究的结论为依据来证明我们是可以改变对于低糖低脂营养食物的看法的。

5.A6.C7.“可怜”蟑螂是同病相怜中的自高自大、无可奈何中的自我麻醉,拍死蟑螂而感到“轻松”是用欺凌弱小来泄愤,看似矛盾的心理本质上都是排解现实中的失败。这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一致的。

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A.“对父亲的敬畏”错误,结合“于是目光又落在他起草的那封贺信上。这信是写给一个他十分憎恨又惧怕的人的,十年来,他一直向这个人请求把他从十六卢布的职位提升到十八卢布的职位上……”可知,不是“父亲”,是上级。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C.“自知之明”错,结合“总而言之,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你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一那就去上吊……”可知,是丧失信心、自轻自贱。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涅维拉济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熏黑的天花板。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也可怜起那只蟑螂了……”可知,“可怜”蟑螂是同病相怜中的自高自大,无可奈何中的自我麻醉;

结合“蟑螂仰面躺在那里,拼命蹬着细腿……涅维拉济莫夫捏住它的一条腿,把它扔进玻璃灯罩里,灯罩里突然起火,发出劈劈啪啪的声响”“涅维拉济莫夫这才感到略为轻松些”可知,拍死蟑螂而感到“轻松”是用欺凌弱小来泄愤。看似矛盾的心理本质上都是排解现实中的失败。

这和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一致的。“阿Q精神”是一种自我安慰的精神,是阿Q的自嘲、自解,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比如分明挨了打,他却想:“这是儿子打老子”。

8.DLQ9.D10.B11.(1)那人眼睛能远望四方,好像成了天下四方的王,除了周文王谁还能成为这个样子(作这首曲子)呢!

(2)仁者是替天下考虑的,并不是为了能见到美丽的东西,听到悦耳的声音,尝到美味的东西。12.墨家认为音乐艺术并不是不美,只是当下人们欣赏音乐,就会耽误国事和农时,因此认为不合时宜,应该取消音乐。

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仁人做事,必须讲求对天下有利,为天下除害,将以此作为天下的准则。

“仁者之事”中,“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仁者之事”作主语,其后D断开;

“兴天下之利”和“除天下之害”对称,应在“利”“害”后LQ断开。

故选DLQ。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技法;命理,天数。句意:还没掌握弹琴的技法。/那么胜负存亡的命理。

B.正确。皮肤黝黑的样子;神色暗淡。句意:那人肤色黝黑。/心神悲沮的样子。

C.正确。句意:让这些来损害民众的衣食财物。/损害了古来圣人无为而治的大道。

D.错误。都是“符合”的意思。句意:不符合圣王的事迹。/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B.“通过对比论证”错误,墨子用建造房屋来类比从事音乐,应为类比论证。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望羊”,指远望四方;“如”,好像;“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2)“度”,考虑;“目”,作动词,看见;“甘”,美味的东西。

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

由原文“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可知,墨家认为音乐艺术并不是不美,只是当下人们欣赏音乐,就会耽误国事和农时,因此认为不合时宜,应该取消音乐。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没学习新的曲目。师襄子说:“可以增加一些学习内容(学习新曲子)了。”孔子说:“我已经学会了曲子,只是还没掌握弹琴的技法。”过了些日子,师襄子说:“你已经学会了弹琴的技法,可以多学些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未领悟曲子中表述的思想。”过了些时候,师襄子说:“已经领悟了曲子中表述的思想,可以多学些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能了解出作曲者的形象(气质、品格)。”过了一段时间,孔子表现出静默深沉的样子,有时还安适愉快地抬头仰望,似有远大的志向。就说:“我知晓作曲者的形象了。那人肤色黝黑,身材颀长,那人眼睛能远望四方,好像成了天下四方的王,除了周文王谁还能成为这个样子(作这首曲子)呢!”师襄子站离坐席拜了两拜,说:“我的老师告诉我这首琴曲叫《文王操》。”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墨子问一个儒者说:“为什么从事音乐?”儒者回答说:“以音乐作为娱乐。”墨子说:“你没有回答我。现在我问:‘为什么建造房屋?’回答说:‘冬天避寒,夏天避暑,建造房屋也用来分别男女。’那么,是你告诉了我造房屋的原因。现在我问:‘为什么从事音乐?’回答说:‘以音乐作为娱乐。’如同问:‘为什么建造房屋?’回答说:‘建造房屋是建造房屋’一样。”

墨子说:“仁人做事,必须讲求对天下有利,为天下除害,将以此作为天下的准则。对人有利的,就做;对人无利的,就停止。”仁者是替天下考虑的,并不是为了能见到美丽的东西,听到悦耳的声音,尝到美味的东西,使身体安适。让这些来损害民众的衣食财物,仁人是不做的。因此,墨子之所以反对音乐,并不是认为大钟、响鼓、琴、瑟、竽、笙的声音不使人感到快乐,并不是以为雕刻、纹饰的色彩不美,并不是以为煎灸的豢养的牛猪等的味道不香甜,并不是以为居住在高台、厚榭、深远之屋中不安适。虽然身体知道安适,口里知道香甜,眼睛知道美丽,耳朵知道快乐,然而向上考察,不符合圣王的行事;向下考虑,不符合万民的利益。所以墨子说:“从事音乐活动是错误的!”

(节选自《墨子·公孟》《墨子·非乐》)

13.C14.(1)同:都表述了对居住地的喜爱。《怀》诗写草堂四面皆水,视野开阔,苍老的树木饱经风霜,雪岭呈现出接天的白色,夕阳中的锦城一片金黄。《季》诗写江村古朴宁静、藤蔓缠绕。(2)异:①《怀》诗还写了对草堂的无比怀念。“惜哉形胜地”中“惜”字写出了离开成都的可惜之情。②《季》诗还写了诗人苦中作乐的乐观心态。“登俎黄柑重,支床锦石圆”明明写自己贫穷困顿,用语表面看却有富贵之感(或:“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虽然孤独寂寞,但能看到如此壮美的山川还是值得庆幸的)。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C.“以‘锦石’支床可见诗人的高雅情趣”错误,此诗写于漂泊夔州之时,写出了诗人的落魄、生活的艰难。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第一首诗写草堂高敞的轩廊都对着流水,还有苍老的树木,西部的雪岭呈现出接天的白色,夕归中的锦城一片金黄,写出了山川的壮美。第二首写古老的村落里生长着高大的乔木,野生的蔓草悬挂在稀疏的竹篱上边,展现了江村的古朴宁静的特点,也写出了壮美的山川。都传达出对居住地的喜爱之情。

第一首诗尾联着一“惜”字,诗人说可惜那山川壮美的地方,回首遥望已然模糊渺茫,流露出对草堂的无比怀念之情。第二首诗还写到自己“盘子里盛着大个的黄柑,用以支床的锦石又光又圆”,自己的生活很苦,生活很艰难,自己很落魄,但诗人苦中作乐,心态乐观。明明是孤独寂寞幽居之景,贫苦生活之状,却让诗人写的趣味横生,用语表面看却有富贵之感。

15.艰难苦恨繁霜鬓早生华发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鬓、驽、驾、谏、莳、置。

16.①文段中用了“我”“你”“我们”三种人称来展开叙述,切换自如,亲切自然。②三种人称的运用,能将与读者拉到一起,让读者随着的脚步与视角,共同欣赏美景,充分表述了对石泉小城山水景物的喜爱之情。17.A.夏天充盈丰满B.记录着小城的美丽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叙述人称和表述效果的能力。

文段中采用多种人称叙述,这样写的好处在于:

首先,第一人称“我”“我们”和第二人称“你”交替使用,切换自然,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对石泉山水的热爱之情;

其次,“我常常一人一车一背包,徜徉在小城的山水之间”“你看这里的泉水,春天滋润勃发”“我们来到石泉,看的就是青山绿水”多种人称能够让读者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石泉山水的美丽;

最后,“你看这里的泉水”“总是让我陶醉其间”多种人称的叙述方式还能够让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感受到石泉山水的美丽和魅力。

1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春天滋润勃发”“秋天清澈甘冽,冬天雾气袅袅”得出此空应该描写夏天,结合泉水的特点可以填写“夏天充盈丰满”;

根据前文“徜徉在小城的山水之间”“文章、照片、视频,我用自己的方式”可知第二处应填写记录着什么,可以填写“记录着小城的美丽”。

18.不能互换。

①“每到踏青时节”在句中做时间状语,表示游客在踏青时节注重草地的实用性,强调其经常性,规律性;

②“不久前”,在句中做时间状语,强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通知的及时性,针对性;

③“此次”在句中做状语,是指上文提到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有关城市观赏性和实用性如何取舍问题的通知,因为上文已经提到,故用“此次”。19.①处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此处直接引用游客的话,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为引出下文对观赏性和实用性草坪如何取舍服务;

②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此处给盆景加上引号,强调公园绿地要服务百姓,而不是做盆景一样的陈设品。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每到踏青时节”在句中做时间状语,表示时间点,“类似的疑问总会出现在网上”表示游客在“踏青时节”注重草地的实用性,“每到”强调其经常性,

“不久前”是一个时间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