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试吧大考卷》二轮专题闯关导练·语文【新高考】难点强化针对练4_第1页
2024《试吧大考卷》二轮专题闯关导练·语文【新高考】难点强化针对练4_第2页
2024《试吧大考卷》二轮专题闯关导练·语文【新高考】难点强化针对练4_第3页
2024《试吧大考卷》二轮专题闯关导练·语文【新高考】难点强化针对练4_第4页
2024《试吧大考卷》二轮专题闯关导练·语文【新高考】难点强化针对练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试吧大考卷》二轮专题闯关导练·语文【新高考】难点强化针对练4eq\x(周日)难点强化针对练4(难点4:文言文阅读)满分:40分时间:40分钟得分: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五月,除田半租,为孝文立太宗庙,令群臣无朝贺。匈奴入代,与约和亲。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长星出西方。天火燔雒阳东宫大殿城室。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反,发兵西乡。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立楚元王子平陆侯礼为楚王,立皇子端为胶西王,子胜为中山王。徙济北王志为菑川王,淮阳王馀为鲁王,汝南王非为江都王。齐王江庐、燕王嘉皆薨。七年十一月晦,日有食之;春,免徒隶作阳陵者。丁巳,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彻。中元年四月乙巳,赦天下,赐爵一级,除禁锢。后二年正月,地一日三动。郅将军击匈奴,酺五日。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令徒隶衣七緵布,止马舂。为岁不登,禁天下食不造岁。省列侯,遣之国。十月,租长陵田。后三年十月,日月皆赤五日。十二月晦,袴。日如紫,月贯天廷中。正月甲寅,皇太子冠。甲子,孝景皇帝崩。遗诏赐诸侯王以下至民为父后爵一级,天下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复无所与。太子即位,是为孝武皇帝。太史公曰: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节选自《史记·孝景本纪》)诸侯骄恣,吴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作《孝景本纪》。(节选自《太史公自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B.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蓻等/与谋反者/C.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遗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D.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早有三皇五帝,如羲皇、娲皇、黄帝等。B.和亲,即“和戎、和蕃”,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政治联姻。C.薨,古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也用于皇帝高级妃嫔和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等。D.甲子,我国古代纪年法的一种,古人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组合而成,居六十纪年循环首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景帝排行中间,福运加身。生母窦太后得宠后,前一个王后去世,生母的三个儿子也相继死亡,景帝方得以继承帝位。B.景帝宽厚薄省,善待臣民。即位元年五月,就下诏减去一半田租;为孝文皇帝修建太宗庙时,也诏令群臣不必为此上朝拜贺。C.景帝施政惠民,废除禁锢。大赦天下,赐给民众每户户主爵位一级;废除不准商人、入赘女婿做官和不准犯过罪的官吏重新做官的旧令。D.景帝节俭用度,重视农业。粮食歉收时,诏令全国节约用粮,减少驻京的列侯,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国;把长陵附近官田租给农民。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令徒隶衣七緵布,止马舂。译文:(2)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译文:5.结合全文内容、写法和司马迁经历,你认为司马迁对景帝持何态度,请简要说明。(3分)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魅结其据见陆生。陆生因进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天子闻君王王南越,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家,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服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陆生卒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因。”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右丞相陈平患之,力不能争,恐祸及己,常燕居深念。陆生往请,直入坐,而陈丞相方深念,不时见陆生。陆生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臣常欲谓太尉绛侯,绛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欢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厚具乐饮;太尉亦报如之。此两人深相结,则吕氏谋益衰。及诛诸吕,立孝文帝,陆生颇有力焉。(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B.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C.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D.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客,指门客,是我国古代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之服务的人,是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B.剖符,是封建帝王用于封赏功臣的契券,用竹或铜、木制成,分剖为二,君臣各执一半。C.诗书,指《诗经》和《尚书》等经书,其中蕴含的儒家思想为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所重。D.太尉,官名,秦朝时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位居三公,西汉初沿袭秦制,地位仍然很高。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贾能言善辩,受到高祖赏识。陆贾随从高祖打天下之时就以口才好著称,常伴随高祖左右,出使诸侯;后来成功出使南越,得到高祖的赏识和提拔。B.陆贾义正辞严,尉佗归汉称臣。陆贾奉高祖之命出使南越,起初南越王对他傲慢无礼,陆贾义正辞严,晓之以理,最终使尉佗接受封赐,向汉朝称臣。C.陆贾直言进谏,高帝采纳建议。陆贾主张得天下后应放弃以武力治天下,却遭到高帝的训斥,但他毫不气馁,极力劝谏,使高帝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D.陆贾心忧汉室,献计削弱吕氏。诸吕擅权时,右相陈平明哲保身,陆贾为汉朝社稷着想,向陈平献策,让他联合绛侯,从而打破了吕后篡权的阴谋。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译文:(2)臣常欲谓太尉绛侯,绛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欢太尉,深相结?译文:10.“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的目的是什么?请你结合原文简要概括。(3分)答:eq\x(周日)难点强化针对练4(难点4:文言文阅读)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本题中“诛”为动词,宾语为晁错,要在“错”后断开,故排除A和C;最后“赦”的宾语为“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而“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为定语后置句,因此中间不断开,排除B。整句话的翻译为:天子因为这件事处死了晁错,派袁盎谕告七国,七国仍不停止进军,向西围攻梁国。于是,皇帝派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派兵消灭了他们。六月二十五日,赦免七国败亡的士卒和楚元王的儿子刘蓺等参加叛乱的人。故选D。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早有三皇五帝,如羲皇、娲皇、黄帝等”是错误的,这些都不是真正地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故选A。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A项,“生母的三个儿子也相继死亡”是错误的。原文中说到“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意思是孝文皇帝在代国时,前一个王后生有三个男孩,等到窦太后得到宠幸,前一个王后死了,三个儿子也相继死亡,所以孝景皇帝得以嗣位。故选A。4.答案:(1)诏令内史和各郡不能用粮食喂马,(违者将其马匹)没收归入官府。规定囚徒和奴隶穿粗糙的七布衣,禁止用马舂米。(2)京城(朝廷)军队讨伐,七国服罪,天下安宁,太平稳定殷实富足。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一句的得分点为:“食”,动词,喂食;“衣”,穿;“马”,名词作状语,用马。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师”,军队;“伏辜”,服罪;“翕然”,安宁。5.答案:①作者对景帝的功绩基本上是肯定的。②《孝景本纪》行文简略,不太符合人物传记详细刻画的写法,说明景帝份量不重。③本文行文省俭,在于司马迁对景帝之子武帝心存戒惧,唯恐言多语失,招致祸患。④表面上指责晁错削夺诸侯封地操之过急,实际上暗刺景帝审时不明,谋划不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本纪虽然记载简略,但从中仍可看出景帝在基本国策上对文帝的继承和发展。如“除禁锢”的宽松政策、“省列侯遣之国”等节俭措施,以及遗诏中“出宫人归其家”的善举等。尤其对景帝果断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和鼓励农业生产、稳定局势等做了肯定记录。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对景帝的功绩基本上是肯定的。本文为人物传记,人物传记要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做精细的刻画,但本文作为一篇帝王传记,篇幅不长,行文简略,说明景帝在作者心目中的分量不重。司马迁是在汉景帝之子汉武帝当政期间给汉景帝做的人物传记,司马迁用笔俭省,也是对汉武帝心存戒惧,唯恐言多语失,招致祸患。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进行总结时提到晁错削夺同姓诸侯王的封地,导致七国共同起兵,联合西向,这是由于诸侯王的势力太强大,而晁错在行动的时候不是采取渐渐削弱的方法,表面上指责晁错削夺诸侯封地操之过急,实际上暗刺景帝审时不明,谋划不周。【参考译文】孝景皇帝是孝文皇帝的中子,母亲是窦太后。孝文皇帝在代国时,前一个王后生有三个男孩,等到窦太后得到宠幸,前一个王后死了,三个儿子也相继死亡,所以孝景皇帝得以嗣位。元年四月二十二日,大赦天下。五月,减免一半的田租。为孝文皇帝建立太宗庙,命令大臣们不要上朝拜贺。匈奴进入代地,与匈奴签约和亲。三年正月二十二日,大赦天下。一颗光芒很长的星出现在西方。天火烧毁了雒阳东宫大殿和城楼。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昂、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反叛,出兵向西进发。天子因为这件事处死了晁错,派袁盎谕告七国,七国仍不停止进军,向西围攻梁国。于是,皇帝派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派兵消灭了他们。六月二十五日,赦免七国败亡的士卒和楚元王的儿子刘蓺等参加叛乱的人。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立楚元王的儿子平陆侯刘礼为楚王,立皇子刘端为胶西王,皇子刘胜为中山王。迁徙济北王为菑川王,淮阳王刘馀为鲁王,汝南王刘非为江都王。齐王刘江庐、燕王刘嘉都死了。七年十一月的最后一天,发生了日食。春天,赦免修筑阳陵的刑徒。二十九日,立胶东王为皇太子,皇太子的名叫彻。四月二十三日,大赦天下,赐予百姓爵位一级,取消禁锢的规定。后二年正月,一天发生三次地震。郅将军出击匈奴。允许百姓欢聚宴饮五天。命令内史和各郡不得用粮食喂马,(否则)要把马匹收归官府;让刑徒穿极其粗劣的衣服,禁止用马舂米。因为收成不好,禁止天下百姓不到一年就把当年收获的粮食提前吃完。减少在京城的列侯数量,派遣他们前往自己的封国。十月,出租长陵周围的耕地。后三年十月,发生日食和月食,太阳和月亮有五天出现红色。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有雷震。太阳呈现紫色。月亮横穿天廷。正月十七日,皇太子举行冠礼。二十七日,孝景皇帝去世。遗诏赐予诸侯王以下至百姓中作为父亲后嗣的每人爵位一级,天下百姓每户一百钱。放出宫女,让她们回到自己家里,免除赋役,不再参加任何杂徭。太子即位,这就是孝武皇帝。太史公说:汉兴以来,孝文皇帝广施恩德,天下百姓怀恩而安,到了孝景皇帝,不再忧虑异姓诸侯王;然后晁错削夺同姓诸侯王的封地,导致七国共同起兵,联合西向,这是由于诸侯王的势力太强大,而晁错在行动的时候不是采取渐渐削弱的方法。等到主父偃提出建议,(被孝武帝采纳,)诸侯王的势力才衰弱下来,终于国家得到了安定。(由此来看,)安危的关键,难道不是运用谋略吗?(节选自《史记·孝景本纪》)诸侯骄纵放肆,吴王首先作乱,京城(朝廷)军队讨伐,七国服罪,天下安宁,太平稳定殷实富足。(节选自《太史公自序》)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王”是名词使动,意思是“让……为王”,宾语是“诸吕”,故应在“诸吕”后断开,排除BD两项;“畏”的宾语是“大臣”,而“有口者”是“大臣”的后置定语,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故排除C项。故选A。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其中蕴含的儒家思想为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所重”错误,儒家思想是汉武帝后才成为封建王朝治国的正统思想的。故选C。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项,“放弃以武力治天下”错误,文中陆贾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意思是“您在马上可以取得天下,难道您也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商汤和周武,都是以武力征服天下,然后顺应形势以文治守成,文治武功并用,这才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最好办法啊”,由此可知,并非是“放弃武力”,而是文治武功并用。故选C。9.答案:(1)假使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仁义之道,效法先圣,那么,陛下您又怎么能取得天下呢?(2)我常常想把这些话对太尉周勃讲明白,但是他和我总开玩笑,对我的话不太重视。您为什么不和太尉交好,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乡使”,假使;“行”,实行;“法”,效法;“安得”,怎么能够。(2)“谓”,对……说;“戏”,开玩笑;“易”,轻视,不重视;“交欢”,与……交好;“深”,密切。10.答案:为汉高祖著述国家成败之由,提供治国安邦之策。解析:“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大意是陆生就奉旨大略地论述了国家兴衰存亡的征兆和原因。前面陆贾说到了文治武功并行才能治理好天下,列举了吴王夫差重武,炫耀武功而致使国家灭亡,秦统一天下后实行严刑酷法,不懂得实行仁义之道而二世而亡的例子。他为高祖著述国家兴衰存亡的征兆和原因,意在让高祖要重视文治,为高祖提供安邦治国的策略。【参考译文】陆贾是楚国人,以幕僚宾客的身份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原平定的时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生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生。陆生趁此游说尉佗道:“您是中原人,亲戚弟兄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一反中原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凭借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佗听罢,立刻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得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仪了。”陆生终于完成拜尉佗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陆生在皇帝面前时常谈论《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听到这些,高帝很不高兴,就对他大骂道:“你老子的天下是靠骑在马上南征北战打出来的,哪里用得着《诗》《书》!”陆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