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导论 课件 第九章 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与安置_第1页
特殊教育导论 课件 第九章 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与安置_第2页
特殊教育导论 课件 第九章 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与安置_第3页
特殊教育导论 课件 第九章 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与安置_第4页
特殊教育导论 课件 第九章 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与安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第一节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第二节特殊儿童的安置模式第三节特殊儿童的教育转衔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与安置学习目标了解教育评估的含义与类型;掌握教育评估的程序与方法;熟悉特殊儿童的学校教育模式;了解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模式;了解教育转衔的含义与模式。第一节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1.教育评估概述2.教育评估的程序与方法《特殊教育导论》4一、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的概述教育评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而现代意义的教育评估却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测量运动蓬勃兴起,孕育并推动了教育评估事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具有现代意义的教育评估开始进入我国,至今已积累四十多年的经验。教育评估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教育。

(一)教育评估的发展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一些家长组织利用一系列的诉讼案推动教育当局为特殊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评估与服务。如1971年宾夕法尼亚智障者协会向法院提起诉讼,控告当地学校将特殊儿童拒之门外的做法。在一系列的调解措施下,宾夕法尼亚州教育局最后同意为所有拒之门外的特殊儿童提供医学和心理学评估,以便对他们进行合理的教育安置。1975年《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颁布,第一次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各州的教育部门要负责找到并对本州所有的特殊儿童进行鉴别和评估,自此该项工作体系也日趋成熟。5一、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的概述美国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我国1994年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要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全面实施残疾人教育;第三条规定,应当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开展残疾人教育。这是我国最早的特殊教育评估思想的体现,虽然没有明确提及特殊教育评估的问题,但却与教育评估的思想及内涵相一致。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特殊儿童的鉴定评估工作,特殊教育评估工作逐渐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2017年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要求各个地区建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身体状况、接受教育的能力和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进行评估,进一步完善特殊儿童的评估工作。2022年1月,《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指出,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程度、不同年龄残疾儿童青少年的需要,科学评估、合理安置、分类施教。2022年11月,教育部印发的《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中明确:建立科学完善的特殊儿童筛查评估工作制度并予以落实。科学严谨的教育评估有助于贯彻实施因材施教理念,提高特殊教育的管理水平和质量。6一、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的概述我国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方俊明(2005)认为,特殊教育评估是通过观察、访谈和测验多种途径,来收集有关信息、鉴别教育对象、确定教育目标和检验教育效果的综合过程。通用定义一通用定义二王辉(2014)认为,特殊教育评估是指采用各种测验和其他测量手段普及特殊儿童大量信息和资料,并进行分析、解释、推测和推断的过程,从而做出教育性的决定。虽然以上对教育评估的定义稍有不同,但其共同之处在于:教育评估是指在全面搜集和分析特殊儿童相关信息资料的基础上,使用相关测验或测量手段对儿童的各项成就与行为做出价值判断,进而做出教育决策的过程。7一、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的概述(二)教育评估的含义8关键概念辨析一、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的概述9评估、测验、测量这些属于可以交换使用,但这些词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测验是测量的一种方式或手段,而评估则是一种高层次、多方面的工作,评估的范围更加广泛,涵盖的内容更多,可以包括测量和测验,三者的层次关系如图。总结一、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的概述(三)教育评估的类型筛查性评估:即从大量的样本中筛选出需要的样本。诊断性评估:经过筛查性评估之后,专家或其他专业人员需要对筛查出来的高危儿童进行诊断性评估,进而区分出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确定特殊儿童的类型并给予相关的教育服务。终结性评估:又称后置性评估,主要用来评价某一阶段结束或者特殊教育全过程的教育效果及是否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类型筛查性评估终结性评估诊断性评估10一、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的概述11(三)教育评估的类型一、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的概述生理状态:指特殊儿童的健康状况,如视力水平、听力水平、语言功能及个人与家族病史等。这些资料主要通过身体检查与医学诊断来获得,通常由儿童本人、家长及医生提供。心理表现:包括语言发展、智力水平、人格发展、情绪表现等,一般可以通过心理测量的方式获得。心理测量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及原则,对个体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及发展水平进行测定,是一个定量描述的过程,以打分为主。教育情况:通常包括儿童的学业成绩、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主要通过学业测验及教师问卷、教师访谈来获得。这些资料通常学校的各任课老师提供,由班主任或相关教师进行搜集与整理。此外,为了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还要对儿童进行课程评估。(四)教育评估的内容社会适应:包括儿童的家庭关系、教养方式、求学过程等等。社会适应相关资料的获取通常由教师或专业人员根据社会适应评定量表进行评定或调查、访谈取得资料,可以采用社会调查和家长问卷方式进行。12一、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的概述案例研讨以智力障碍儿童为例,为了将智力障碍儿童从正常儿童当中区分出来,明确智力障碍的状况和程度,分析造成障碍的原因并制定补偿方案。你会如何做?14案例链接第一,对儿童进行生理评估。在这一阶段,主要收集该儿童从其母亲妊娠到现在的身体与智力的发展史、病史及治疗过程等信息,检查儿童身体外表是否异常、有无异常行为、目前的身体状况并进行视力听力神经系统的检查及内分泌机能检查等。第二,在生理评估之后,为了确定该儿童是否存在智力障碍,需要去往专业机构对儿童进行智力评估。可根据情况选用智力测验量表:如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绘人测验、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等等,上述量表在前文中已进行介绍。第三,需要对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评估,可选取的量表有AAMR适应行为量表、学校版、文兰适应行为量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量表、婴儿一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生活适应能力检核表。可根据量表的侧重功能与具体范围选择。15案例链接再次,进行教育评估。教育评估需要综合分析儿童在幼儿园和学校各方面的表现,包含与同学的交往情况、各科学业成绩,学习兴趣、类型和习惯、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的适切性、教学目标的确定等等。除上述评估过程外,还将进行家长访谈和行为观察。这一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孩子家庭的基本情况,如父母的职业、父母的教育水平、家庭的经济状况以及父母对抚养孩子的态度。通过这个过程,我们还可以了解到父母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与学校合作,例如,他们能够教什么,每天能够教多少时间。最后,结合这些信息,向家长提出建议,如是否组织专业培训或支持。通过综合分析以上信息,对儿童进行专业的评估与判断,并最终确认儿童的教育方案。16(一)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的流程二、教育评估的程序与方法17(二)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的实施程序二、教育评估的程序与方法准备阶段测评阶段综合评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在教育评估的准备阶段,为保证教育评估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全面性,通常需要组建评估小组。评估小组通常由5-9人组成,为全面了解特殊儿童的多方信息,评估小组的人员构成需多样化。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与儿童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员,有特殊教育工作者、学校教师、儿童的主要照顾者、医务工作者、心理测量工作者等专业人员组成。准备阶段18二、教育评估的程序与方法(二)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的实施程序测评阶段是对被评估儿童进行检查、测试、评估和询问的阶段,以获得有关儿童身心发展的数据和信息。儿童及家长首先与教育主管和普通教师见面,他们一方面与家长进行初步讨论了解孩子的情况,另一方面解释评估和评价的过程、内容和方法,以消除家长的疑虑和担心。其次,由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如医务人员、心理学家和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教师测评阶段19二、教育评估的程序与方法(二)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的实施程序对专业人员收集的所有评估信息进行综合评定,是诊断性评估过程的最后一部分。在这一阶段,评估小组应将评估材料提交给每位评估员进行讨论,在分析、讨论和总结相关信息后,为被评估儿童出具书面评估和教育建议。为了保护儿童及其家庭的隐私,所有评估材料应被密封,只有遵循一定程序的专业人员才能查阅。此外,如果信息要用于教育以外的目的,应获得家长的许可综合评定阶段20二、教育评估的程序与方法(二)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的实施程序教育评估的目的是了解儿童各方面的情况,为更好地进行教育干预以促进儿童的发展提供基础。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在一系列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独特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教育需求制定的教育计划。个别化教育计划21二、教育评估的程序与方法(二)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的实施程序22观察法是用以进行特殊儿童评估的最直接、最简便、最基础的方法之一。观察法以评估者本人及相关辅助仪器为工具,对所要评估的特殊儿童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针对性评估,主要对其心理特征、行为表现等进行记录与描述,进而获得相关资料。观察法评定量表测验法访谈法评定量表一般是非标准化的,不具备信度和效度。通常由教师根据评估内容及评估目标自拟,用于日常记录、编写个别化教育计划等。评定量表的形式有多种,常见的有数字等级评定量表、描述评定量表、标准评定量表、检核式评定量表等测验法是评估者应用各种心理和教育测验来收集有关特殊儿童心理特征、行为表现和成就资料的一种方法心理和教育测验的种类很多,根据测量对象不同主要分为能力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三种访谈法是通过有目的的交谈、对话来收集特殊儿童相关资料的一种方法。访谈法同样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二、教育评估的程序与方法第二节特殊儿童的安置模式1.早期教育模式2.学校教育模式24一、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模式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指以特殊儿童生长生活的家庭环境为中心,辅之以其他教育机构、康复训练机构,以家庭中接受过基本特殊教育训练的主要照顾者为教育人员,对特殊儿童实行教育与训练的一种教育模式。家庭是儿童早期接触最多、最熟悉的自然场域,家长是儿童最有影响力的教育者。研究表明,早期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增强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减缓焦虑,形成较强的心理弹性具有重要作用家庭中心模式25家庭为中心的模式:优势第一,对于儿童而言,能够在自然、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有利于儿童更快地适应环境,减少教育及训练中的情绪的波动。家庭作为自然环境,也有利于儿童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与泛化。第二,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中,家庭中儿童的主要照顾者(如父母、祖辈等)担任教育者的角色,减少了教育者与儿童熟悉的环节,有利于更快地进入到学习、训练等阶段,省时高效,也有利于保持教育的连贯性。第三,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经济便捷,有利于减缓因昂贵的干预治疗费用带来的家庭负担。一、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模式26家庭为中心的模式:不足第一,家长虽然接受过一定的培训,但仍然不具有系统的特殊教育知识,并不是专业意义上的特殊教育人员。第二,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将特殊儿童的生活、学习范围全部限制在家庭环境中。家庭环境较为单一和刻板,特殊儿童难以锻炼全方位的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第三,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中,与儿童接触最多的人群为成年人,特殊儿童缺乏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与沟通,不利于锻炼和发展同伴交往能力与社会情感能力。第四,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中,家长独自面对特殊儿童,缺乏与同龄特殊儿童的比较,难以发现差异并及时校正。一、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模式27一、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模式训练中心模式是以政府或民间机构牵头,在各地区成立独立的教育康复训练机构,对特殊儿童实行早期教育的一种模式。训练中心模式往往把特殊儿童集中起来,有专业人员在相对封闭、隔离的环境中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与康复工作。此外,许多国家和地区还设立康复医院或综合性质的康复治疗服务中心,将特殊儿童的医疗养护与教育训练融为一体。这种模式适用于重度特殊儿童和病弱儿童。在儿童康复医院或儿童康复中心中,不仅配有医生、护士,还包括教师、心理学工作者、专业治疗师等。他们可以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协作配合制定特殊儿童的教育与训练方案训练中心模式28训练中心模式:优势第一,训练中心模式配有专业的教育与康复人员,能够保障特殊儿童接受专门化、系统化的教育训练,确保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二,训练中心能够将一定数量的儿童集中在一起参与集体的教育与康复,特殊儿童获得了集体学习氛围下同伴交往与模仿同伴的机会。同时家长也获得了交流的机会,减少教育焦虑。第三,训练中心模式中的专业人员来源多样,既包含教育领域的相关人员,也包含康复、心理及医学等多领域人员,他们的协作配合能让特殊儿童的教育效果最大化。第四,训练中心配备有比较齐全专业的特殊教育设备供儿童使用,减缓家庭购买康复训练器具的压力一、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模式29训练中心模式:不足第一,一些训练中心收费昂贵,造成特殊儿童家庭经济负担较重。第二,康复机构一般建立在大中型城市,辐射面较广,对于很多特殊儿童家庭而言距离较远,往来不便。第三,康复机构隔离教育的性质不利于学生的社会适应与发展,有碍学生的融入主流社会与生活。一、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模式30一、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模式综合训练模式是将家庭中心模式及训练中心模式相结合,将稳定、自然的家庭教育环境与系统、专业的强化教育训练结合起来,将集体学习气氛和亲子亲情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更全面地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家庭中心模式与训练中心模式都各有利弊,综合训练模式则充分融合了家庭中心模式与训练中心模式的优点,有效地解决了单一模式产生的负面效果。儿童来中心活动的次数根据其年龄及儿童自身情况而定。在具体开展方式上,综合训练模式是家长定期地带领特殊儿童到特殊教育训练机构接受训练,并且在家中巩固和发展在训练中心接受到的训练。在中心参加活动之后,家长利用家中的物品作为教学材料,并将从中心学到的技能灵活地运用到家庭教育中。综合训练模式31综合训练模式:优势与不足第一,在保障了教育训练专业化的同时,家长还可以参与到康复训练中心的日常干预过程中,通过学习、模仿积累经验,逐步成长为儿童的教师。第二,综合训练模式能够让家长和专业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将儿童的专业训练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全方位地促进儿童发展。第三,综合训练模式让家长接触自身孩子的同时,还能与其他家长交流进步。不过,综合训练模式依然存在缺点,需要家长自觉、有力地配合,否则,不坚持家庭强化训练,会影响教育的效果一、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模式32一、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模式融合教育模式是在儿童发展的早期阶段,将特殊幼儿安置在普通幼儿园与普通儿童共同接受教育。融合教育不仅有利于特殊儿童,也对普通儿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早期校园融合环境有利于普通儿童的心理发展,能够促进普通儿童自尊感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需要强调的是,家庭教育、训练中心、综合训练及融合教育等特殊教育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四)融合教育模式33二、特殊儿童的学校教育模式资源教室模式资源教室模式是指将残疾儿童安排在普通教育环境中与其他正常儿童一同接受教育,同时又能接受相关的特殊教育与康复服务特殊教育班模式特教班是主流学校中专门为特殊学生设计的班级。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隔离程度。虽然特殊班级是走向融合的一步,但它在性质上是隔离的,是特殊学校的空间发展和延伸。特殊学校模式特殊学校是为了不同类型的残疾儿童专门设置的教育机构,主要包含盲校、聋校和培智学校。一般都配有经过系统培训的师资和比较齐全的教学及康复设施,特别适合中、重度残疾儿童需要。特殊儿童的学校教育模式是指面向学龄特殊儿童和青少年的所采取的学校教育形式,主要包括资源教室模式、特殊教育班模式、特殊学校模式、融合教育和随班就读模式等。近年来,远程教育、送教上门及社区教育也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模式,共同促进特殊儿童发展。34二、特殊儿童的学校教育模式融合教育及随班就读模式1994年“世界特殊教育大会”,颁布了《萨拉曼卡宣言》,明确提出了“融合教育”的思想。随班就读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我国特殊教育工作者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探索出来的发展特殊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有形式。远程教育、送教上门及社区教育远程教育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的情况下,与特殊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方式。送教上门是残疾儿童教育安置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指为有重度残疾或多重残疾的学生(多为生活无法自理、认知功能极为低下)进行上门教育的教学方式。社区教育是指在社区内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特殊儿童的学校教育模式是指面向学龄特殊儿童和青少年的所采取的学校教育形式,主要包括资源教室模式、特殊教育班模式、特殊学校模式、融合教育和随班就读模式等。近年来,远程教育、送教上门及社区教育也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模式,共同促进特殊儿童发展第三节特殊儿童的教育转衔1.特殊儿童的个别化转衔2.特殊儿童的幼小转衔转衔转衔,为过渡、转介之意。转衔意味着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从一种教育环境转换到另一种教育环境,或者是从一种教育环境转换到工作和独立的地方。36一、特殊儿童个别化转衔的概述(一)转衔的含义1997年美国《个人教育法》的修正案承认,向残疾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免费适当的公共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他们的就业和独立生活做好准备”。因此,它要求所有年满14岁的残疾学生有一个个人过渡计划,作为其个人教育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他们今后在社区的生活做好准备。具体来说,对于每个年满14岁的残疾学生(或在个别化教育计划小组认为合适的情况下更早),个人教育计划应在学生的课程中反映出对转衔服务的需求,并应每年更新(例如,参与大学预修课程或职业教育)。法

律37一、特殊儿童个别化转衔的概述(一)转衔的含义对于年满16岁的残疾学生,转衔服务还应该包括有关社会服务机构的责任以及如何建立必要联系的规定。2004年,该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关于提供过渡支持服务的新政策。对《残疾人教育法》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强调了转衔计划的要求,并引入了关于转衔服务的新规定。转衔服务是为残疾儿童提供的一套有针对性的协调活动,旨在改善他们的学业和功能(如社会适应)发展,以促进他们从学校生活顺利过渡到离开学校后的社区活动,包括中学后教育、职业培训、综合就业(包括辅助就业)、成人继续教育、成人服务、独立生活和参与社区活动。法

律38一、特殊儿童个别化转衔的概述(一)转衔的含义我国法律对于特殊学生的转衔,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做了一些规定。2014年颁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就指出,“初步建立学段衔接的特殊教育体系”。2017年颁布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进一步提出,“给予特殊学生学业、生活上的支持与帮助,做好其教育与就业衔接工作”。2022年颁布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更加明确了“推进特殊学生教育评估、转衔安置和个别化支持等工作规范及时、科学专业地开展,切实做好特殊学生教育与就业衔接工作”39一、特殊儿童个别化转衔的概述1984年,美国特殊教育和康复服务办公室主任玛德琳,威尔提出了转衔服的桥梁模式。这种模式包含三种水平的服务,分别服务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一种水平都作为连接中等特殊教育课程和成人职业的桥梁,因此被称为桥梁模式。威尔的桥梁模式定义不同水平在第一水平上,是不需要特殊教育转衔服务的学生。第二水平上,是需要限时转衔服务的学生。在第三水平上,转衔服务需要持续且长期地进行,为残疾程度较为严重的学生提供支持性就业及成人生活的指导与帮助,帮助他们获得适当的工作报酬40一、特殊儿童个别化转衔的概述(二)转衔服务的模式(二)转衔服务的模式威尔的桥梁模式一、特殊儿童个别化转衔的概述哈尔彭的三维转衔模式领域居住环境质量有意义的工作社会关系网42虽然威尔提供了从学校向社会工作转衔的桥梁模式,在方向上为特殊儿童的转衔服务提供了指引。但很多特殊教育者认为这种模式太过局限。在此情况下,哈尔彭提出了一个三维转衔模式,将威尔的普通的、限时的、持续地支持服务转到帮助残疾学生适应社区中的成年生活中来。该模式包含三个领域,如右图所示。一、特殊儿童个别化转衔的概述(二)转衔服务的模式一、特殊儿童个别化转衔的概述(二)转衔服务的模式43一、特殊儿童个别化转衔的概述(二)转衔服务的模式个别化教育转衔计划依据一2004年美国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法》(IDEA)修正案将转服务定义为一套针对残疾学生的核心服务措施,包括:以结果为取向的服务,提供一系列支持措施帮助学生跨越从学校到社会的整个时期。例如,中学后的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综合就业(包括辅助就业)、进一步的成人教育、独立生活或社区参与。服务包括指导、适当的服务、社区经验关注工作进展和其他成人生活目标的实现,同时确保学生获得适当的日常生活技能和功能性职业评估。❶依据二《残疾人教育法》修订案同时规定服务要建立在学生的个别化需要基础之上,考虑学生的偏爱和兴趣。该法案还要求高年级的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应包括学生从学校向成年生活转衔所需支持的相关信息。提出这一要求的目的是使制订个别教育计划的团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学生离开学校后的成功相关的中等教育课程计划上。学生的这一部分个别化教育计划就被称为个别化转衔计划(IndividualizedTransitionPlan,ITP)。❷44一、特殊儿童个别化转衔的概述为了帮助残疾学生在高中毕业后实现他们的目标,转衔计划需要组建一支团队。转衔团队包括特殊教育工作者、普通教育教师、职业教育教师、学校辅导员、相关服务提供者、社区工作者、成年期各服务中介(如职业康复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高等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所有参与的成员都应建立并保持联系,相互支持。残疾学生人人转衔计划的制定可分为四个阶段(如下图所示),即:进行与年龄相适应的转衔评估;评估学生目前的表现水平;制定中学后的目标和需要评估的年度目标:最后,制定适当的转衔服务。一、特殊儿童个别化转衔的概述幼小接阶段的变化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过程。如何保障儿童成功迈出关键的这一步意义重大。儿童从幼儿园阶段迈入小学阶段,生活和学习的各方面都在发生变化。环境变化学前教育康复机构和幼儿园的物理环境相对比较小,环境布置比较活泼多彩,活动空间与生活空间连接;相对而言,小学物理环境比较大,环境布置更有结构性,教室与生活用房有一定的距离,男女厕所分开,相对成人化。任务变化关系变化学前教育的儿童班级是一个非正式的集体,结构宽松,人际关系相对宽松;而小学班级开始构成一个正式的集体,有较为严格的组织机构人际关系更为紧密,同龄儿童之间影响与制约因素明显。学前康复机构和幼儿园课程内容更多的是游戏活动为主,小学开始分秘上课,对学习的认知能力有了较高要求,静态学习时间显著增多。对儿童的学习动机、注意力、情绪稳定性等有了更高的要求46二、特殊儿童的幼小衔接(二)幼小衔接的参考性做法47二、特殊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