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全册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全册综合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速度超过了10%。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目前,全国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且有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垃圾问题已成为近年的热议话题。对于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等,如何实施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成为每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科学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70%—80%。
不过,焚烧发电也并非是直接“变废为宝"。焚烧是一种能够处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术,垃圾分类是焚烧的充分条件,它可以起到减少垃圾处理量、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受技术和工艺制约,发电时燃烧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因此垃圾发电成本很高,投资惊人。目前垃圾分拣存在很大难度,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
给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在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存在很大困难。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倒,没有进行必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民间自发的拾荒大军,虽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是无照经营,缺乏规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取材于霍文琦《直击城市垃圾之困》)
材料二:
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来批判工业文明。有学者反驳说,垃圾问题不是工业社会所独有,传统社会也存在。“垃圾”一词,至少从宋代开始,就已经有了与现在大体一致的含义和用法。但是工业化之后的垃圾,无论从量还是从质上看,与“传统垃圾"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工业文明。
从质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作为工业文明基础的科学与技术。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大多是大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于自然,也容易回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因而,垃圾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污染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科技广泛应用的结果。
从量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与核心理念。工业文明的核心理念就是“赚钱",整个社会都以资本增殖为核心运行。一切经济链条,归根结底,都伴随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链条,资本运行起来,则必然以科学技术为利器,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和天然水体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因而,垃圾问题是内在于工业文明的,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之内是难以解决的。由于垃圾问题之不可解决,工业文明注定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形态。
近年来,垃圾问题全面爆发,频频成为新闻头条。这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过于强大,及时转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或许才能得以延续。生态文明不可能是工业文明的简单延续,而是超越工业文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具备两个前提: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
很多非政府环境组织成员联合成立了国际性的“零废弃联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零废弃"理念,以减少垃圾的产生。例如,在加州洛杉矶附近的小城克莱蒙有一种生态屋,它利用本地土壤作为建筑材料,屋墙使用了类似中国干打垒的技术,屋子的整体形状很像陕北的窑洞,其经过特殊设计,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水源;波士顿还曾经展出过洛克菲勒·艾比的马桶,它是一个瑞典人设计的专利产品,完全不用冲水,经过自身沉淀,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
(取材于田松《在生态文明形态下解决垃圾痼疾》)
材料三:
垃圾资源化之路的可行性毋庸置疑。当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提出“垃圾分类”“垃圾资源化"的理念,未来,会有更多的地区加入这一行列。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些地区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这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照此运行下去,必然会出现资源日益减少、废弃物日益增多的局面,其结果必然发生资源和环境两个危机。因此,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尽快改变这种发展模式,走上人类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
这是一种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拟出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发达国家为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避免环境污染而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提出了新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垃圾中的大多数成分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分开就是资源,混合就是垃圾。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迫使人们对垃圾处理展开一场更加深入的绿色革命。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据有关报道,德国一些企业能提供从收集、运输到再利用的服务,营业额丰厚;瑞士环保产业拥有欧洲最先进和最高效的垃圾再循环处理系统,进口国外的垃圾,经回收处理后,赚取高额回报。这让我们看到垃圾处理的一线曙光。
(取材于赵章元《用循环经济思维处理垃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垃圾焚烧发电能实现“变废为宝”,但垃圾焚烧发电成本高,且危害健康。
B.循环经济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对垃圾进行分类,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
C.材料一侧重介绍了当前对垃圾处理的传统做法,而材料二则从理性角度反思,批判了工业文明。
D.材料三认为实现循环经济才是垃圾资源化的可行之路,这种循环经济不是材料二中所说的工业文明经济模式,而是材料二中所说的生态文明经济模式。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垃圾从内容上可分为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等,从时间上可分为传统垃圾和现代垃圾,从形态上可分为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
B.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手法,可以有限回收资源。
C.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形态,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文明。
D.根据“零废弃"的理念,像纯棉衣物、纽扣电池、共享单车、塑料餐盒都是符合这种理念的商品。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工业文明”的解释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制造了难以自然降解的垃圾物质。
B.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应用越广泛,制造的垃圾就会越多。
C.工业文明对资本增殖的追求导致资源转变为各种垃圾。
D.解决了垃圾问题就解决了工业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4.材料一在说明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
5.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述解决城市垃圾之困的主要办法。(6分)
答: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卖葱
侯德云
朋友老刘在晚宴上讲一个卖葱的故事,刚起头我就笑。老刘瞪我一眼,说笑什么笑?我说,我想起《手机》里的卖葱。老刘发愣,手机里卖葱?电子商务啊。我说不是,作家刘震云有个长篇小说叫《手机》,里边有个卖葱的故事。老刘说,噢。
老刘没问《手机》里怎么卖葱。他不问我也得说,话头赶到这里了嘛,对不对?
我说,《手机》里边的主角叫严守一,哎哎,拍成电影了嘛,电影也叫《手机》,老刘你没看过?老刘摇头。我用眼睛扫别人,也都摇头。嗨,你说这都是些什么人啊……
我接着讲卖葱。
严守一他爹老严,跟谁一起卖葱(那人我给忘了),一天说话不超过三句的人,跟那谁卖葱,卖得眉开眼笑,都会讲笑话了。老严的变化,让严守一觉得,世上最好的事,好不过卖葱。只不过年底时老严跟那谁算总账,那谁在账上做手脚,还背地里骂老严傻,让老严听见,那个气啊,从此不卖葱。老严委屈啊,说一辈子就遇到一个能说上话的,还骂我傻。
老刘笑了,说《手机》卖葱,不如我的卖葱。
我赶紧收起下巴,说,你说你说。旁边哥几个也催促,你说你说。
下边是老刘讲的卖葱。
很长时间的事,隔现在,差不多十七八年。那时候,钱还当钱,不像这阵儿,一百块的票子,你刚掏出来,嗖一声,没了。我记得那时候我的工资也就千把块钱。
东山早市,有两口子,四十多岁的样子,天天来卖葱。不卖别的,只卖葱。一辆三轮车,装满满一车葱。半头晌散市,卖光的时候比较少,大多时候,要剩一些。
这两口子的长相怪有意思,男的细长,女的墩粗。男的不光身子细长,脑袋也细长;女的不光身子墩粗,脑袋也墩粗,还没脖子,像个碾盘倭瓜……
说到这里,老刘张开两手比划了一下,“碾盘倭瓜"你们知道吧?哥几个都点头,谁不知道呢?就是偏呼呼圆咚咚的那种大倭瓜嘛。看我们点头,老刘放心了,接着说,女的那脑袋,像个碾盘倭瓜直接放在倒置的宝葫芦上。两个人的脚也一样,对比强烈。男的细而长,三五鞋的宽度四五鞋的长度;女的宽而短,四五鞋的宽度三五鞋的长度。俩人搁在一块,看着特滑稽。
他们的三轮车也滑稽。一个车轱辘,指定是手推车轱辘。另一个,指定是自行车轱辘。也不知怎么安上的。三轮车的车座,一般都是六根弹簧上面,蒙一层皮革。他们的车座不是,是三根弹簧上面,缠几道塑料布,透明的。还没车闸。车架子上绑一块胶皮,胶皮就是车闸。胶皮拖地,需要刹车时,男的用右脚,猛踩胶皮。天天踩,鞋底的前半截,踩出一道沟。
总之这两口子,从人到车,都是一副尴尬相,看着让人心酸。
我常去买他们的葱,比别处便宜嘛。时间长了,混个脸熟,有时还互相唠几句闲嗑。赶上星期天,闲着没事,我会在葱摊上站一会儿,看他们忙忙叨叨地卖葱。我觉得挺有意思。
那天我去得晚,他们的葱已经卖完。七月的半头晌,有烧烤感,两人却不急着走。女的在清点卖葱的钱。男的在一边看。两人脸上都笑眯眯的。
我也在一边看。我看那两口子,两口子不看我。
女的清点完,对男的说,今天不赖,净挣三十六块一毛五。说完咧开大嘴,无声一笑。男的也咧开嘴,也是无声一笑。
女的瞅男的,说,二十块,给咱爹买点东西。男的瞅女的,点头,说嗯。
女的说,十块,给咱闺女买个裙子。男的点头,说嗯。突然又说,闺女有裙子,你买件衣裳吧。
女的说,我不买,我有衣裳,要不给闺女买个书包,她的书包太旧了。男的点头,说嗯。
女的说,六块,给你买两包烟一瓶酒,晚上你喝点儿。男的努起嘴唇,是飞吻的姿势,然后咧开嘴,说,你呢,你什么都不买?
女的说,还有一毛五,买根冰棍,我咂咂就行了。说完,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脸上绽开一朵大丽花。
我看见男的突然变成顿号,愣在那里不说话,眼圈渐渐泛红。
我不忍心再看,扭过身子,快走几步,看别的菜摊。
等我再回头,两口子已经蹬上三轮,准备出发的样子。我冲他们摆摆手。男的背对我,没看见。女的看见了,也摆摆手。女的好像对男的说了句什么,随之男的扭头看我,笑笑。
我原地不动,看他们,直到他们的背影在我眼前消失。
老刘的卖葱故事,起初,引起酒桌上一阵阵哄笑。有人笑得直拍桌子,有人笑得岔气,还有人不断插话。可越往后,笑声越少,结尾处,全场静默。
故事讲完,老刘的话还在继续。
老刘说,那天,我想了很多事,想自己的种种不如意,想到最后,想开了,我怎么就不能用别人的阳光来照亮自己呢?
话音刚落,桌上响起掌声。老刘脸色通红。(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卖葱”为题,概括了主要情节,并以此来统率全篇,展开小说的细节,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深刻的主题。
B.老刘对卖葱夫妻所用的三轮车的细致描写,主要目的是通过描写三轮车的简陋滑稽,来说明夫妻二人生活的艰辛和困窘。
C.听到女的只想“买根冰棍"“咂咂就行了”,男的“愣在那里不说话,眼圈渐渐泛红"的细节,表现了男子内心的落寞。
D.老刘讲故事,大家先是哄笑、拍桌子,后来静默无声,大家哄笑的是滑稽的形象和车辆,静默于对人间温情的感动。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主要内容是老刘讲述的卖葱的故事,却在开头插入《手机》中卖葱的情节,这样可以制造悬念,使情节有波澜,更具可读性。
B.小说所写的两个卖葱的故事,并不是平均用力,第一个故事是为第二个故事铺垫造势的,是为了突出后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C.第一个卖葱的故事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第二个故事则讴歌了人间真情。两个卖葱的故事形成了递进关系,从而深刻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D.小说结尾写大家的掌声和老刘的脸色通红,与开头大家的哄笑、老刘讲出故事的滑稽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揭示主题,引发读者思考。
8.有人评价侯德云的小说语言朴素又充满张力的美感,干净利落,充满生活味儿,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小说的语言特色。(4分)
答:_________
9.小说在创作手法上借鉴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即对比与反衬,请结合文本从人物塑造和主题表现两方面对此手法进行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太祖即位,端知浚仪县,同判定州。端为政清简,远人便之。十年,出知蔡州,以善政,吏民列奏借留。秦王廷美尹京,会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当表奏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从行。
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先是,寇准为参知政事,端既为相,虑己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遂用其策。其母后终老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太宗不豫,真宗为皇太子,端日与太子问起居。及疾大渐,内侍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谋立故楚王元佐。太宗崩,李皇后命继恩召端,端知有变,锁继恩于阁内,使人守之而入,皇后曰:“宫车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今始弃天下,岂可遽违命有异议邪?"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
(节选自《宋史·吕端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B.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C.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D.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押班”指朝会领班,起于唐;宋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
B.“纳款"指向敌人投降归顺;纳款请命,意为投降朝廷并请求归附。
C.“起居”指每五日群臣随宰相入见皇帝,其制始于唐,宋沿袭之。
D.“晏"指迟;“宫车晏驾”,宫车迟出之意,旧为帝王死亡的讳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端为政清正简要,颇得民心。他在蔡州担任知州时,因为政绩良好,当地的官员和百姓希望吕端能留任。
B.吕端为相持重,颇识大体。他先当上宰相,担心寇准心中不满,奏请皇上同意寇准参与执掌宰相事务。
C.吕端察事以微,思虑深远。太宗本想杀死李继迁的母亲,吕端知晓后,劝谏太宗不杀她且善养她,后来因此成功招降了李继迁。
D.吕端行事果断,大事审慎。太宗驾崩,吕端感觉不对,当即关押继恩;真宗垂帘接见大臣,吕端确认是真宗本人,才率众跪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当表奏扈从。
译文:_______________
(2)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坚其叛心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
14.太宗和寇准商议要杀李继迁的母亲,吕端是如何说服太宗改变主意的?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秋思
陆游
老怀不惯著闲愁,信脚时为野外游。
过雁未惊残月晓,片云先借一天秋。
村醅似粥家家醉,社肉如林处处留。
七十已稀今又过,问君端的[注]更何求?
注端的:究竟,到底。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怀"一句,“老”“不惯"既交代“秋游”的缘起,又暗示“秋思"的缘由。
B.颔联运用比拟、对比的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雁”“云"等意象,突出了“秋”的特点。
C.本诗先点明“秋游"的缘由,再写秋景、秋俗,最后直抒胸臆,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D.本诗展现的乡村风俗及淳朴民风,与作者另一首诗《游山西村》相似。
16.“问君端的更何求?”一句表达的情感深沉而复杂,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人们要学会以别人为镜,优则学之,劣则思之。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借助典故说明自己坚持变法、义无反顾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在《阿房宫赋》中,杜牧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看看蝙蝠,就使我想起小时的往事。那时我住在大陆北方的农村。①___,人们白天多不敢外出。因而一到晚上,家家户户,人手一把芭蕉扇,纷纷坐到门前的瓜架豆棚边纳凉进晚餐。这种情景,正如某田园诗人所写的“晚时爱风凉,家家豆棚坐"。不过我们孩子不怕热,总是三五成群,在打麦场上追逐嬉戏,或脱下鞋子,抛上天空兜蝙蝠。一面口中还高唱着当地的一首童谣:“蝙蝠早来,给你草鞋,蝙蝠迟来,给你皮鞋……”果然,蝙蝠一见到抛上去的鞋子,立即争相往鞋窝里钻。②___,又都急急地往外飞去,因而始终兜不到一只。不过大家却乐此不疲,以此为夏夜的玩乐。然而一晃间,三十多个夏季,就在蝙蝠的翅膀下抖落了。这些童年旧事,如今在异乡的夏夜里偶然忆起,不禁带给我悠悠如水的乡心,丝丝如缕的客梦!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引用、拟人、借代
B.引用、夸张、借代
C.对比、夸张、比喻
D.对比、拟人、比喻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如今在异乡的夏夜里偶然忆起的这些童年旧事,不禁带给我如缕的客梦,如水的乡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3月14~20日是中小学生生命教育周,本次生命教育周的主题为“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教育”。②我市中小学纷纷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了各类活动,③龙城网上家长学校以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也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公益讲座。④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教育者们最为关注的话题,⑤老师都要掌握一些心理学,也成了老师和教育者们的共识。⑥金坛华罗庚实验学校在生命教育周期间围绕本次活动主题举行了系列活动,⑦其中初中部各班精心组织、设计、召开了“打造生命的精彩"主题班会。⑧他们的一些做法,很有借鉴意义。
答:_________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为助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按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世界级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目前上海已累计建设5G基站近500个;2019年3月30日上午,首个5G手机对话在沪拨通,上海成为全国首个5G试商用城市。到2021年,将实现5G网络在全市的深度覆盖,在工业制造、智能网联汽车、健康医疗、城市管理等领域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应用解决方案,把上海打造成为5G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
答: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承载着国家的昨天和明天,只有让文化的传承和共享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二:
“兰州拉面”有200多年的历史,传承自河南有着厨艺高手的中医世家。熬一锅牛肉汤需要20多种中草药。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养生之道,也融合在一碗面汤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碗拉面帮助甘肃、青海的许多百姓走出大山,摆脱贫困,融入城市。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兰州拉面"“青海拉面”之类的招牌。拉面成了老百姓改变命运的“聚宝盆"。
改革开放40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下馆子更加讲究,哪怕一碗面也要吃得“有情怀、有情调”。可多数拉面馆仍为家庭作坊。一个炉子,几张桌子,简易的招牌,卫生条件急需改善。这种状况,显然难以适应人们对餐饮品质提升的需求。这碗“脱贫面"还能吃多久?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改革开放40年,你周围的生活一定也发生了很多改变。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生活,就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答案D
解析A项“危害健康”错。原文是说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B项原文是说循环会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而不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只是“综合利用”的一部分。C项材料二批判的是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垃圾问题,而不是工业文明本身。
2.答案D
解析D项推断错误。只有“纯棉衣物"才最符合“零废弃”理念。
3.答案D
解析D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二中说“垃圾问题是内在于工业文明的,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之内是难以解决的。由于垃圾问题之不可解决,工业文明注定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形态",但并非解决了垃圾问题,工业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4.答案①说明顺序:总分结合,主次结合。②说明方法:综合运用阐释、举例、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5.答案①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焚烧发电,变废为宝。②建立生态文明,倡导“零废弃”理念,减少垃圾产生。③用循环经济模式处理垃圾问题,使垃圾资源化。
6.答案C
解析“表现了男子内心的落寞"错,这一细节表现了男子为妻子关心爱护家人,敬老爱幼,却唯独委屈自己的做法而感动。
7.答案C
解析“递进关系”错,这两个故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8.答案①语言生活化,多用口语来表达。如“笑什么笑"“话头赶到这里了嘛”“今天不赖"等,就是完全的口语,生活化的语言,让人感到亲切。②语言准确、富有表现力。如“女的那脑袋,像个碾盘倭瓜直接放在倒置的宝葫芦上”,生动而准确地勾勒出女人外在的“丑"的形象。再如,“脸上绽开一朵大丽花”,比喻贴切,很有表现力,写出了女人幸福的笑容。③语言幽默。在对卖葱夫妻的描写上,注重夸张、对比与幽默,用“碾盘倭瓜"来形容脑袋,男瘦女胖、男细女粗的对比,很滑稽,让人忍俊不禁。但在笑过之后,引人沉思。
9.答案(1)人物塑造上的美丑对照:①男瘦女胖、男高女矮、男俊女丑,构成鲜明的对比。外在的不协调反衬出内在协调和夫妻相爱相敬的幸福。②妻子的外丑内美,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外表的丑反衬内在的美,从而有力地表现出妻子的品行之美。③夫妻俩的三轮车之丑同其他三轮车的对比,更加衬托出夫妻俩外在的滑稽形象,也有力地揭示出夫妻二人生活的艰辛。
(2)主题表现方面的美丑对照:①以人物的外丑和生活的艰辛来反衬内心的美和阳光积极的生活态度。妻子虽丑,夫妻却十分默契,彼此照顾,共同努力,生活虽艰辛,一家人却过得其乐融融。②以这对夫妻的生活来同老刘对比。老刘作为有着许多不如意的普通人,能够从卖葱夫妻的故事中获得照亮自己人生的阳光,展示了其乐观、阳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10.答案D
解析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多有异议”语意相连,不可断开,排除A、B两项。“详酌"是“吕端”的谓语,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D。
11.答案C
解析“其制始于唐"错,应是“始于后唐明宗”。
12.答案C
解析“后来因此成功招降了李继迁"错,原文说“其母后终老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招降的是李继迁的儿子。
13.答案(1)皇上不顾风雨辛苦奔波,慰问百姓,讨伐罪人,大王您处于皇上的亲人和贤臣的地位,应当上表奏请随从护驾。(得分点:“栉风沐雨"“吊”“处"“扈从”)
(2)做大事的人是不会顾及他的亲属的,何况李继迁这种叛逆的人呢?陛下今日杀掉她,明天可以抓到李继迁吗?如果事情不是这样,白白地让他坚定反叛之心罢了。(得分点:“举"“亲”“然"“徒”“坚")
14.答案①说明李继迁不会顾念亲情。②杀李继迁的母亲会坚定他的反叛之心。③善待李继迁的母亲,对其招降,牵系其心。
参考译文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太祖即位之后,吕端管理浚仪县,同判定州。吕端治理政务清正简约,远处的人也感觉到便宜。十年,出京管理蔡州,因为善于管理政事,官吏百姓排着队上奏请求朝廷让他留下来。时逢秦王赵廷美担任京城的府尹,太宗征讨河东,赵廷美将可能接到留守京城的命令,吕端对赵廷美说:“皇上不顾风雨辛苦奔波,慰问百姓,讨伐罪人,大王您处于皇上的亲人和贤臣的地位,应当上表奏请随从护驾。如果主持留守事务,是不合适的。”赵廷美因此恳请跟从随行。
太宗想任命吕端为宰相,有人说:“吕端为人糊涂。"太宗说:“吕端小事上糊涂,大事上不糊涂。”拿定主意要任命吕端为相。在这之前,寇准担任参知政事。吕端做了宰相后,他考虑与寇准同在朝班,而自己先居宰相之位,担心他内心不平,就奏请参知政事和宰相分开日期轮流统领群臣,主持朝政,一起登政事堂,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当时一般同事上朝奏对时,大多发表独特的意见,只有吕端很少有所倡议。一天,宫内传出皇帝的手书,命令说:“从今以后中书省的事务必须经过吕端详细斟酌,才能上奏皇帝。"吕端更加谦让不敢承当。
当初,李继迁骚扰西部边境,保安军奏报说捉住了李的母亲。此时太宗想处死李母,因为寇准任枢密副使,便单独召见,跟他商量此事。寇准回去时,经过宰相办公之处,吕端猜想是商议大事,便邀他说:“边境上的日常事务,我不必参与知晓。如果是军国大事,我位居宰相,不能不知道。”寇准就告诉了事情的原委。吕端说:“怎么处理这件事?"寇准说:“想要在保安军北门外将李母斩首,以此来惩戒凶贼逆臣。”吕端说:“如果一定要这样办,可真不是合适的办法。希望您暂缓办理,我将再去上奏。"进了朝堂,他就说:“从前项羽抓住了太公(刘邦之父),想要烹煮他,高祖说:‘(如果你一定要烹他)希望能分给我一杯肉羹。’做大事的人是不会顾及他的亲属的,何况李继迁这种叛逆的人呢?陛下今日杀掉她,明天可以抓到李继迁吗?如果事情不是这样,白白地让他坚定反叛之心罢了。”太宗说:“那怎么办呢?"吕端说:“依照臣的愚见,应当在延州安置李母,让人优厚地服侍她,以便招降李继迁。即使不能立即招降他,最终可以牵住他的心,而他母亲的生死又掌握在我们手里。”太宗拍着大腿,连连称好,并说:“要不是爱卿,几乎误了我的大事。"就采用了他的计策。李母后来病死在延州,李继迁不久也死了,李继迁的儿子终于投诚,这是吕端的功绩啊。
宋太宗身体不好,宋真宗当时是皇太子,吕端每天都和太子一起入朝面圣。等到宋太宗的病情加剧,内侍王继恩畏惧皇太子的英明,私下里与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计划立先前的楚王元佐。宋太宗驾崩,李皇后让继恩把吕端叫来,吕端感觉不对,于是就把继恩锁在阁内,让人看着他然后才去见李皇后。皇后说:“皇帝已经晏驾,应立皇长子为继任皇帝,这是顺应天意的,(你说)现在该怎么办吧?”吕端说:“先帝立太子正是为了今天这种状况,现在皇帝才弃天下而去,怎么能急着违抗先皇遗命呢?"宋真宗登基后,垂帘引见诸位大臣,吕端请求皇上卷帘,走上前去仔细查看,然后走下台阶,率领群臣跪拜并高呼万岁。
15.答案B
解析“细致入微”有误,对“雁"过、片“云”等没有进行细致刻画。
16.答案①抒发对乡村优美景色、淳朴风俗的喜爱与满足之情。在颔、颈两联描写了乡村的优美风景与淳朴风俗之后,作者发出感叹:“有如此美景、风俗,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②表现了豁达的人生态度。作者此时已经年过古稀,却能劝慰自己要满足于眼前之景,有豁达之意。
③抒发了壮志未酬的遗憾之情。“端的”一词有“究竟"之意,有对自己的追问之意:“有如此美景、风俗,你究竟还在追寻什么?”是对未竟事业的遗憾。
17.答案(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3)弊在赂秦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18.答案D
解析文段中主要运用了引用、对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晚时爱风凉,家家豆棚坐"及童谣是引用,大人和孩子的行为形成对比,蝙蝠“钻”是拟人,“悠悠如水"是比喻。
19.答案(1)原文是短句,句式活泼,有韵味;(2)原文先是“乡心”,后是“客梦",符合事物的逻辑顺序;(3)原文的修饰成分“悠悠”“丝丝"的描述更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城市供用电合同(示范文本)
- 淘宝与个人合同范本
- 高中地理第三章同步学案: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 2024年四川华西东部医院招聘真题
- 2024年连云港市连云区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真题
- 小型店铺转让合同范本
- 2024年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2024年安徽龙亢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招聘真题
- 菜场摊位租赁合同范本
- 合伙投资框架合同范本
- 2025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政治试题及答案
-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解读
- 谈谈微电影创作PPT课件.ppt
- 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140页)
- 空分装置增压机大修方案
- 2021年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能
- 六层框架住宅毕业设计计算书2
- 胆汁淤积和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治专家共识参考教学提纲
- 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一册 Unit3Lesson1SpringFestival
-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全文解读PPT课件模板
- 《公输》(共44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