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届新疆喀什地区普通高考4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喀什地区2023年普通高考4月适应性检测
语文
(卷面分值:150分;测试时长: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解析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集大成”这个词,如果从字面上理解,似乎仅仅指集过去之大成,但事实上不仅如此。孟子称孔子“集大成”,主要是因为他在继承遗产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从而为其后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制定了完整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孔子之“集大成”,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承前,而在于启后。
杜诗也有同样的情况。入宋以后,人们对杜甫的巨大影响愈来愈清楚,进而赞不绝口了。王禹偁说:“子美集开诗世界。”宋代诗人基本上被笼罩在杜诗的巨大影响之内,所以张表臣说:“有能窥其一二者,便可名家。”在我们今天看来,杜甫总结并发展了他之前的一切诗歌遗产并影响了在他以后历时一千多年的诗歌史。
杜甫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急剧变化的大时代。在艺术上登峰造极的杜诗、韩文、颜字、吴画先后出现在那个时代,并不是偶然的。苏轼最早称杜诗、韩文、颜书为“集大成者”。苏轼的目光是犀利的,他第一个看出杜诗是古典诗歌的一大转变。同时他也看出了“集大成者”的实践所显示的穷则变的内涵。
从东汉至盛唐,五七言诗歌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其总的趋向是不停地向前发展的。唐人虽然对六朝诗歌的淫靡之气颇为鄙薄,但在艺术上却正是六朝诗的直接继承者,从陈子昂到李白,并无例外。到了杜甫,则以集大成者的姿态,对前人的诗歌遗产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从表现对象到创作手法,从诗歌体裁到修辞手段,前人在诗国中留下的丰富积累都在杜诗中汇总起来了。
在杜甫之前,建安七子用力描摹动荡的社会现实,曹植、阮籍着意刻画深沉的内心律动,陶渊明善于把田园生活纳入他的恬静心境,谢灵运擅长摄取山川景物的奇丽外貌……到了杜甫,则对上述的题材内容兼收并蓄,而且使它们互相渗透、融合,从而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最深沉的内心独白,却偏偏揭露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惨状。秦州至同谷道中的一组纪行诗刻画山水的功力可与大谢媲美,却偏偏抒发了“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的政治理想。在杜诗中,从朝政国事到百姓生计,从山川云物到草木虫鱼,整个外部世界都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融合无间,而且都被纳入儒家的政治理想、伦理准则、审美规范的体系之中。从杜甫开始,儒家诗教的积极精神真正成为古典诗歌的指导原则。在杜甫以后的著名诗人很少不是沿着他开创的道路前进的。
在杜甫之前,建安诗歌以慷慨的气势取胜,阮籍《咏怀》以沉郁的风格见长,陶诗平淡自然,谢诗富丽精工,齐梁以降,由古变律,又从形式到风格不断地有所进展。杜甫对上述的艺术手段兼收并蓄,熔铸成一种全新的艺术风貌:格律严整而气势磅礴,字句烹炼而意境浑然,成语典故与口语俗字并得妙用,泼墨濡染与工笔细描同臻极致。不仅如此,在杜甫手里,诗歌的表现手段有了新的发展。七言律诗在艺术上臻于成熟,五言排律和各种形式的组诗开始成为重要的样式,用诗歌发议论的手法也得到了成功的尝试。后代诗人们无不在艺术上受到杜诗的熏陶和启发。
古典诗歌由唐转宋,前人或以韩愈为其源头,其实,杜甫才是这一转变过程的真正发韧者,韩愈只是在杜甫所开创的道路上又向前迈了一步从而也很引人注目而已。“若无新变,不能代雄”,杜甫在古典诗歌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在创作实践中求新求变,从而为诗歌的继续发展开辟了道路。
综上所述,杜甫之“集大成”与孔子之“集大成”一样,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承前而在于启后。“集大成”这个概念能够从哲学领域移植到文学领域,诗国“集大成者”这顶桂冠不是由唐人而只能由宋人来奉献给杜甫,最主要的原因就在这里。
(摘编自程千帆莫砺锋《杜诗集大成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在诗歌表现手段上取得开创性成就,如最早写作五言排律和各种形式的组诗。
B.宋代诗人清楚地知道,他们都受到了杜甫的影响,其作品都是效仿杜诗创作出来的。
C.自汉至唐,我国诗歌一直保持着向前发展的态势,杜甫在此基础上做了全面总结。
D.孟子用“集大成”一词来称述孔子,而宋人用之来描述杜甫在古典诗歌领域的成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按文学史的先后详细介绍了建安七子、阮籍、陶渊明等人的诗歌,富有条理性。
B.文章从“承前”和“启后”两方面论证了杜诗的“集大成”,其中后者是论述的重点。
C.文章综合运用了类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D.文章开篇解释孔子在思想领域“集大成”的内涵,意在引出对杜诗“集大成”的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杜甫不处在剧变的时代,杜诗可能不会“集大成”,研究杜诗不能忽视时代因素。
B.六朝诗有淫靡之气,但是在艺术上仍有积极的一面,所以唐诗完全继承了六朝诗。
C.杜甫兼收前人的题材,使之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将其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之中。
D.有人认为是韩愈开启了古典诗歌的唐宋转变,其实他所走的诗歌道路是杜甫开辟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1858年发现了莫比乌斯环带。他把纸条的一端扭转180度与另一端粘在一起,做成了莫比乌斯环带。普通纸带具有两个面(双侧曲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而莫比乌斯环带只有一个面(单侧曲面),一只小虫可以爬遍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
(摘编自吴淑梅、刘宏博《莫比乌斯带》)
材料二:
莫比乌斯环看似简单,却蕴藏着无尽的奥秘。数百年来人们不断地对它研究探索,使它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工业上很多机械设计的传送带都被做成了莫比乌斯环状,这样整条传送带环面各处就能均匀地承受磨损,避免了普通传送带单面受损的情况,延长了使用寿命。针式打印机中的色带,为充分利用其表面,常被设计成莫比乌斯环状。在音乐磁带中运用莫比乌斯环,可加大磁带的信息承载量。莫比乌斯环原理也被运用在工程建筑中,如中国科技馆的三叶纽结,是由莫比乌斯环演变而成的,它表示着科学没有国界,科学门类之间没有边界。此外,莫比乌斯环在邮票、绘画、电影等方面也都广受青睐。
(摘编自阮征、柯惠静《扭曲中的数学美——“怪圈”莫比乌斯环》)
材料三:
莫比乌斯环是一个超越常识的存在。将一根纸条扭转180度,然后两头粘接起来,就可以制成一个莫比乌斯环。环面是一种单侧、不可定向的曲面,沿着纸带的中央行走,却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回到原点,无始且无终,可以无尽循环。而如果我们把得到的纸环剪开就会发现更多奇妙的现象。
我们把一个莫比乌斯环沿中线剪开后,居然变成了一个大环;将莫比乌斯纸环沿着三等分线依次剪开,会形成一大一小相互套连的两个环,大环周长是原莫比乌斯环的两倍,小环周长与原莫比乌斯环相同;以此类推,沿四等分线、五等分线……依次剪开,我们会发现莫比乌斯环等分后得到的环数及环的周长存在着一定的规律。
如果我们变换分割方式,沿着1/2、1/3……线分割,从得到的莫比乌斯环结构中我们又会发现新的规律:沿着1/N(N>2)线分割,永远只会得到两个相互套连的纸环,而且其中一个纸环的长度为另一个的2倍,但随着N的变化,得到的两个纸环宽度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莫比乌斯环的发现使拓扑学(研究几何图形或空间在连续改变形状后,还能保持一些性质不变的学科)有了长足的发展。通俗来讲,拓扑就是无论我变成什么形状,我还是我。
(摘编自顾冰《走不尽的莫比乌斯环》)
4.下列没有运用莫比乌斯环原理的一项是()(3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普通纸带有两个面,即正面和反面;而莫比乌斯环带却只有一个面,所以一只小虫可以爬遍整个平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
B.莫比乌斯环面只有单侧且不可定向、无始无终,这些超越常识的特点引发了人们的兴趣,数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和研究。
C.做成莫比乌斯环状的传送带、针式打印机色带、磁带,可避免单面受损的情况,使整条环面均匀承受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D.只要沿N等分线或1/N线分割莫比乌斯环,就永远只能得到两个相互套连的纸环,而且这两个环的周长还存在一定的规律。
6.研究莫比乌斯环有什么意义?它的发现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大湖
蒋冬梅
鱼把头站在冰面上,一千年前这样站,一百年前也这样站。他是查干湖的一只鱼鹰,心里装着整个大湖。
传说查干湖有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鱼。
人人都在期盼着大鱼,可今年冬捕的重头戏,师傅决意不来了。
刚入冬,师傅就带着另一队人马,跑内蒙了。他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对鱼把头说:“查干,就交给你啦!”这让把头想起,大鸟把小鸟喂养大,就离开了那片树林。
寒冷把天地和大湖冻在了一起,策马狂奔的队伍像刀剑割开北风,车马从切口里闯了进去,马的影子跑在冰里。马匹背对着光亮,把头也背对着光亮,哈气升腾起来,像窜出的火苗。赶在太阳升起之前,人马齐备,大战在即。马嘶,狗吠,号角声里,把头像一个将,统领着一切。
把头趴在冰面上,寻找冰层里珍珠一样的气泡。他看不见鱼,但鱼的呼吸会暴露自己。
“鱼知水性,人知鱼性!你喘气儿鱼也喘气儿!”鱼把头想起了很多年前,师傅趴在冰面上,寻找大鱼吐出的气泡。寒冷冻不僵男人的血性,师傅的脸冻得皴裂流血了,他让把头朝他脸上喷一口烧酒,再使劲朝大湖喊一嗓子,就又朝冰面趴下了。
今年的冰层从未有过的奇异,鱼呼吸的气泡都被冰层深深地锁住了,透过冰面看到的尽是形状怪异的花纹。这些异象让人们对大鱼的出现,更加想入非非。
供桌,敖包,鼓声,铃音,口口相传的经文在叩问,一千年前这样叩问,一百年前也这样叩问。风吹得非常烈,把头的心有些乱了,可他不能让人看出他的乱!
师傅带着把头上冰很多年了,每当冬捕遇到情况时,有师傅在,把头的心就落了底。“公家把这个事儿交给咱,咱就得担得起!”年年冬捕,师傅都说这句话。
冬捕前的那些天,师傅天天带着把头到冰面上探冰。查干湖渔场多少口子人呢,一半的日子要指靠着冬捕。一场冬捕在哪儿凿开冰洞,就像打井找水眼一样重要。他记得冬捕前的很多天,嗜酒的师傅从来滴酒不沾,直等到选定冰眼,凿出湖水的那一刻,师傅才拿出酒壶,狠狠地灌起来,他抓着酒壶的手,都在剧烈地抖动。
这一刻,把头的手也在抖动着。冰面上是有山丘和低谷的。把头辨识着那些矮小的山丘,一脉水波拱起一座山丘,山丘下将喷发鱼的讯息。从前他拿不准水眼的位置时,师傅总是说:“你一定得信自己,一半经验,一半信,才能找到鱼!”把头终于选定了一处冰层,坚定地砸下鱼铲,在冰花的绽放里,叩问大湖的安静,钻木取火般凿开一眼泉,黑色的湖水涌出,像新鲜的血。
凿出的冰洞一字排开,四匹马拉着铰盘,拖动大网向湖中布阵。水冻成透明的玉,数尺之下能看见网在游。把头跟着网,像追着一只大鸟,大鸟张开翅膀,自由舒放,仿佛要揽过整个大湖。网入大湖纵横成田,鱼像秧苗布立其间,每个网眼四寸大,拦住大湖也放过大湖。
人,马匹,狗在冰上踢踏,纷乱着破晓的早晨。几十号人在冰封的大湖上耕耘,索取在夏秋肥美起来的大鱼。太阳照在人头顶的时候,该起网了,鱼儿带着热气,被网裹挟着出水。把头抱着第一条出水的鱼,在镜头面前笑着。人们欢呼雀跃,将把头抬起,抛向空中。但把头知道,更多的人在翘首等待传说中的大鱼。
把头拎着一瓶烧锅酒钻进帐篷,像师傅那样,两手颤抖着拧开酒瓶,狠狠地灌了下去。
刚才在镜头前的笑容,渐渐褪去,他没有把握捕到那条大鱼。
他想起有一次,同样没有像人们盼望的那样,捕到更多的大鱼。那时把头还年轻,有些垂头丧气的,师傅递过来的酒他也没心思喝。
师傅独自喝了几口,突然给他讲起了从前的事:“十六岁那年,听人说黑龙江有大鱼,我们就从白洋淀往那奔。没想到半道上,火车让洪水拦下了,我们就在查干湖下了车。谁曾想,一下车就在这停了一辈子!人都说一场洪水把我拦下了,其实是大湖把我拦下了。”
把头叹了口气:“人人都稀罕大鱼,你捕了一辈子鱼,可谁知道大鱼在哪呢!"
“你记着,人,活不过湖!大鱼,一直都在湖里!”
那一刻,两人站立在查干湖的湖心,像大鱼游弋在无边的湖水。
(选自《山西文学》,有删改)
查干湖,蒙古语为“查干淖尔”,意为白色圣洁的湖,其大部分位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自辽金以来,千百年间,历代帝王都到查干湖“巡幸”和“渔猎”。这里是中国最后的渔猎部落。查干湖冬捕,以其带有浓郁蒙古族风情的渔猎文化,成为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写冰层被砸破后,“黑色的湖水涌出,像新鲜的血”,用黑色来形容湖水,暗示人类对大湖生态环境的破坏。
B.鱼把头冬捕时选定冰眼、凿出湖水以及灌酒等习惯,凸显了渔猎文化的集体个性,古朴而可贵,使人产生敬意。
C.小说从听觉、视觉的角度,把冬捕队伍出发赶往湖面的场景描绘得充满气势。尽管天气寒冷,捕鱼队伍却紧张、兴奋。
D.小说中既有对鱼把头捕鱼的一系列娴熟动作的细致描写,同时也有对大伙整体协作的描写,点面结合,详略分明。
8.小说的标题“大湖”看似普通,却意蕴深厚,它有哪些寓意?请结合作品加以概括。(6分)
9.小说将现实与回忆相互交织,这样写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易曰:“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又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夫明王之施德而下下也,将怀远而致近也。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春秋之时,天子微弱,诸侯力政,皆叛不朝;众暴寡,强劫弱,中国之不绝若线。桓公于是用管仲、鲍叔、隰朋、宾胥无、宁戚,三存亡国,尊周室,霸诸侯。晋文公用咎犯、先轸、阳处父,强中国,败强楚,合诸侯,朝天子,以显周室。郑僖公富有千乘之国,贵为诸侯,治义不顺人心,而取弑于臣者,不先得贤也。
伯牙子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节选自《说苑·尊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
B.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
C.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
D.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之时”与“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两句中的“春秋”含义不同。
B.“三存亡国”与“枉用相存”(《短歌行》)两句中的“存”字含义相同。
C.“伯牙子鼓琴”与“赵王鼓瑟”(《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鼓”字含义相同。
D.“贤者怨之”与“老使我怨”(《诗经·氓》)两句中的“怨”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王想流芳后世,一定要尊重贤士。朝廷没有贤士,就像渡江海的人没有船只,去往远方的人没有车马,贤士是想要称霸成王的人的依靠。
B.春秋时期,天子的权力微弱,诸侯的势力强大,国家濒于灭亡的边缘,齐桓公、晋文公均任用贤士,使自己的实力强大,并尊奉周天子。
C.子路向孔子讨教治理国家的方法,孔子认为,治理国家在于尊重并任用贤能的人,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国家就可以安定昌盛。
D.钟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钟子期死后,伯牙为之摔琴绝弦,文章以此为例,指出贤士需要有贤明的君主赏识,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1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每题5分,共10分)
(1)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2)贤者知其不已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泉南作①
张埜(元)
自入闽关,形势山川,天开两边。见长溪漱玉,千瓴倒建,群峰泼黛,万马回旋。石磴盘空,天梯架壑,驿骑蹒跚鞭不前。心无那,恰鹧鸪②声里,又听啼鹃③。
区区仕宦谁怜。道有志、从来铁石坚。但长存一片,忠肝义胆,何愁半点,瘴雨蛮烟。尽卷南溟,不供杯杓,得遂斯游岂偶然。天公意,要淋漓醉墨,海外流传。
①这首词是自北方到南方做官,途经福建泉州南蒲所作。②鹧鸪:鸟名,其鸣声似“行不行也哥哥”。③啼鹃:杜鹃鸟,其鸣声似“不如归去”。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三句点明词人置身之处与感发诗情的地理环境,后文是从正面描写的角度,用夸张的手法刻画入闽的艰难。
B.“恰鹧鸪声里,又听啼鹃”与“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有异曲同工之妙,渲染了旅途环境的空寂苍凉。
C.词人认为,他能有机会游览这奇境绝非偶然,是上天有意要他用文字来描绘这美丽山川,写成佳作流传海外。
D.全词写景气势博大,激荡纵横,夸张和浪漫之笔为全词增添了瑰丽色彩,读来令人精神振奋。
15.李白的《蜀道难》艺术地再现了蜀道之难,张埜的《沁园春·泉南作》也将入闽的艰难险阻描写得淋漓尽致。同样写路途艰险,但两位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与客人游赤壁时中从“变”的角度阐发自己哲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表现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渭水和樊川流经阿房宫,表现阿房宫之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电视上和网络里,我不止一次听到草海这个柔软的名字。我在网上见到过许多草海的美图。那辽阔的海面上,泛黄的水草在初冬的冷风中,低头摇晃。成群的黑颈鹤三三两两地翱翔在碧空之下,在荒草丛中横卧的渔人的旧木舟,不远处的水畔花间,一位年轻的女子正忙着拍照那多梦的青春。黑颈鹤灰白的羽翼油光发亮,它们修长的双腿,正从海面浮出,溅起的浪花从它们趾间滑落。说不清自己是怎样喜悦的心情,当真真切切地走进自己___①___的草海,当轻而易举到只需推开窗就能见到梦想已久的草海风光,以及那风光中的黑颈鹤和辽阔无垠的海时,只觉得那种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优越感___②___。
这就是我梦想了许多年的草海。它属长江水系,为横江之源,它汇聚了流自周边的海子河、东山河、白马河、大中河等溪涧河流。你可以从江家湾码头远眺,也可以在西海码头近观,在月光的抚摸之下,微波细浪会直朝眼前奔来。水畔,寂静的羊关山、店子山、门前山等山脉和海子屯、温家屯、夏家屯、攀家营、土家屯等闲散的村落,默默地守候着这一片温厚的海。山下,屯营里的乡友们正披着月光盘点着一日的收成,那肥硕的鱼虾还在网兜里___③___,这些便是小城威宁的市民们次日的盘中美肴。丰水之际,鱼虾成群,渔民们远销他地,让万民共享草海美味。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述效果?请简要赏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很多伟大科学家的身上,我们能发现一个共同的品质——好奇心。好奇心可谓是我们人类认知世界的主要驱动力。李政道说过:“好奇心非常重要,我们搞科学离不开好奇心,道理很简单,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好奇心事关问题的提出,而科学研究是为了探索新知,其前提就是提出问题,所以我们要创新必须要有好奇心。没有了好奇心,___①___;没有了问题,我们就很难去深究,我们的科学就很难一步步向前推动。
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只是单纯地接受知识,一味地遵循标准解析,很少提出独立的见解,教师只喜欢学生按照自己说的去做,那么,这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___②___,将来进入研究领域之后,很难提出创新问题。
很多重大科学发明都是源于好奇心,比如,电报的发明者莫尔斯,有一次在游船上,看到有人在展示实体电磁体,心生好奇,随后他自学电学,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最终发明了电报。___③___,但只有保持长期的好奇心,才能促使人不断地去探索,从而成就事业。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横线句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马大伟又唱起了那首《牡丹之歌》,孩子们似乎已经听厌烦了。
B.在我们故乡,每到年关,家家都会准备各式各样的年货——春联、爆竹、腊肉……谁家的年货丰富,似乎就预示着谁家来年要走鸿运,发大财。
C.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胡须。——这就是我从前初到隅庄,老水牛爷爷给我的印象。
D.告诉不告诉于你没有关系。——我问你,你的意思,忽而软,忽而硬,究竟是怎么回事?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今时代,崇尚“巧”的大有人在,如果再来倡导守“拙”,似乎已不合时宜。但也有人认为,“巧思”有余而“拙力”不足是普遍性问题——“巧思”指要有科学的谋划,严密的举措,解决好“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拙力”则是恒心、毅力和韧劲,干事时总想“一击必杀”“一搏必胜”,这样反而难以成大事、克险阻。
校团委将组织以“巧思与拙力”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卷解析
一、(36分)(一)(9分)
1.DA.“最早写作五言排律和各种形式的组诗”错,根据原文“五言排律和各种形式的组诗开始成为重要的样式”,并非“最早写作”。另外,原文是“新的发展”,也不同于“开创性成就”。B.“他们都受到了杜甫的影响,其作品都是效仿杜诗创作出来的”错,原文只提到“宋代诗人基本上被笼罩在杜诗的巨大影响之内”。选项曲解文意。
C.“自汉至唐,我国诗歌一直保持着向前发展的态势”错,根据原文“从东汉至盛唐,五七言诗歌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其总的趋向是不停地向前发展的”,可知选项扩大了时间范围,“五七言诗歌”说成“我国诗歌”,也是扩大范围。将“总的趋向是不停地向前发展的”曲解为“一直保持着向前发展的态势”。
2.AA.“文章按文学史的先后详细介绍了建安七子、阮籍、陶渊明等人的诗歌”错,文章只是简要列举了前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并没有详细介绍。
3.BB.“完全继承”错,原文为“在艺术上却正是六朝诗的直接继承者”,只是“在艺术上”继承。另外,不能据此认为“在艺术上仍有积极的一面”与“唐诗继承了六朝诗”有因果关系。
(二)(12分)
4.C两个车轮的设计没有运用莫比乌斯环原理。
5.BA项偷换概念,应为“曲面”而非“平面”。C项以偏概全,磁带使用莫比乌斯环状,主要是为了加大磁带信息承载量。D项范围扩大、说法绝对,两个“N”都缺乏条件限制。原文是说“沿着1/N(N>2)线分割,永远只会得到两个相互套连的纸环”。
6.意义:对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还可使拓扑学有长足发展,推动关于拓扑结构及应用的研究进程。启示: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并深入思考研究;利用发现的原理,既可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也可在审美方面有创新、创意的表述。
(“意义”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4分;“启示”一点1分,两点2分)
(三)(15分)
7.A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A.“暗示人类对大湖生态环境的破坏”说法错误。“黑色的湖水涌出,像新鲜的血液”是写水流之大,水中鱼之多,场面之热烈壮观,并非暗示人类对大湖生态环境的破坏。故选A。
8.①大湖作为渔猎的场所,孕育了肥美的大鱼,滋养了世世代代的渔民,为他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和命望。
②大湖承载了渔猎文化,古朴、隆重、热闹的渔猎场面是在大湖上进行的,师傅和鱼把头的优秀品格也是在大湖中锤炼出来的。
③大湖更是自然的恩赐,小说最后两段含蓄蕴藉地表述了人类应该永远敬畏大湖、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理。
结合“鱼把头站在冰面上,一千年前这样站,一百年前也这样站。他是查干湖的一只鱼鹰,心里装着整个大湖”“人们欢呼雀跃,将把头抬起,抛向空中”可知,大湖是渔猎的场所,大湖里孕育了肥美的大鱼,世世代代的渔民在这里捕鱼为生,大湖承载着他们丰收的喜悦和命望。结合“寒冷把天地和大湖冻在了一起,策马狂奔的队伍像刀剑割开北风,车马从切口里闯了进去,马的影子跑在冰里。马匹背对着光亮,把头也背对着光亮,哈气升腾起来,像窜出的火苗。赶在太阳升起之前,人马齐备,大战在即。马嘶,狗吠,号角声里,把头像一个将,统领着一切”“把头趴在冰面上,寻找冰层里珍珠一样的气泡”“师傅趴在冰面上,寻找大鱼吐出的气泡”可知,人们在大湖冬捕,查干湖冬捕恢宏壮阔的场面古朴、隆重、热闹,凸显了渔猎文化的集体个性,古朴而可贵,大湖承载了渔猎文化,师傅和鱼把头是领头人,他们在大湖上锤炼本领,大湖了锤炼了人的品格和情操。结合“你记着,人,活不过湖!大鱼,一直都在湖里!”“两人站立在查干湖的湖心,像大鱼游弋在无边的湖水”可知,大湖是自然的恩赐,查干渔场的人们依赖于大湖而生,渔猎文化依托于自然而传承,人应当对自然谦卑和敬畏。
9.①这样写既能表现渔猎文化在当下的意义,又能看出文化传承的脉络,使主题更加深刻。
②这样写拉开了时空距离,师傅是鱼把头形象的有机补充,使得鱼把头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③这样写使行文富于变化,避免情节单调,叙事平淡。
④这样写使现实与回忆交织,产生时空转换的效果,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出一点两分,答出三点即可)
从主题上看,鱼把头是师傅一手教导出来的,小说穿插着回忆,在回忆里读者很容易地就能感受到师傅对鱼把头的影响。师傅带鱼把头上冰,寻找冰洞,确定开凿的位置;师傅离开后,鱼把头也像师傅那样,“把头趴在冰面上,寻找冰层里珍珠一样的气泡”;师傅凿开冰洞后才会双手颤抖地喝酒,师傅离开后,鱼把头也会在成功后“像师傅那样,两手颤抖着拧开酒瓶,狠狠地灌了下去”。师傅的言行与现任把头的形象处处照应,现实与回忆交织的叙述方式,清晰地呈现出师傅对鱼把头的影响,从这种影响里,能够看出文化传承的脉络,体现出渔猎文化在当下的意义。
从人物上来看,小说叙述现实时,说鱼把头“趴在冰面上,寻找冰层里珍珠一样的气泡”,终于“终于选定了一处冰层,坚定地砸下鱼铲”,最后“拎着一瓶烧锅酒钻进帐篷,像师傅那样,两手颤抖着拧开酒瓶,狠狠地灌了下去”,这些内容写出了现任鱼把头的勇敢、坚毅、吃苦耐劳。小说叙述回忆中有关师傅的情节,是对鱼把头形象的有机补充:师傅“带着把头上冰很多年了……师傅天天带着把头到冰面上探冰”,这说明鱼把头在正式承担职责之前,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经验;“从前他拿不准水眼的位置”,师傅鼓励他要自信,“一定得信自己”,这写出了鱼把头自信、勇于承担的由来;师傅安慰开解年轻时遇到失败的鱼把头,“人,活不过湖!大鱼,一直都在湖里”,使鱼把头拥有智慧和朴实、勤劳的个性。现实与回忆交织的叙述方式可以拉开时间距离,使人更加全面地认识鱼把头的形象,了解鱼把头的成长过程,鱼把头的形象因此更加立体。
从结构和情节上来看,现实与回忆交织的叙述方式融合了师傅与现任鱼把头两个人物的故事情节,呈现出更丰富的内容。如果只对鱼把头进行单线叙述,只是记叙现任鱼把头在师傅离开后独自一人进行冬捕的故事,交代捕前捕后的心理、动作,情节难免有些单调,叙事的效果则较为平淡。因此,这种现实与回忆交织的叙述方式更加灵活、富于变化。
从表述效果看,这种现实与回忆交织的叙述手法,使小说更显得真实可信。小说将过去师傅带领大家捕鱼和现在鱼把头带领人们捕鱼的过程联系起来,在师傅身上,能看到现任鱼把头所拥有的品质的来由;在现任鱼把头身上,也能看到师傅的影子。这样叙述产生了时空转换的效果,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34分)(一)(19分)
10.C句意:“(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子路说:“晋国的中行氏尊重贤能,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
两处“尊贤而贱不肖”为并列结构,“而”字表并列,中间不必断开,第一处作“于”的宾语,第二处作谓语,排除AB;两处“曰”是对话标志,后面应断开,“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为对称结构,排除D。故选C。
11.BA.正确,“春秋”,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句意:春秋时期。“春秋”,春天和秋天;句意:蟪蛄不知道春天和秋天。B.错误,“存”,使……得以保存;句意:多次使几乎灭亡的国家得到保存。“存”,问候;句意:屈驾前来探望我。C.正确,“鼓”,均为“弹奏”;句意:伯牙弹琴/句意:赵王弹奏瑟。D.正确,“怨”,均为“怨恨”;句意:贤能的人怨恨他/句意:偕老之说徒然使我怨恨罢了。故选B。
12.CC.“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国家就可以安定昌盛”错误。由原文“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可知,孔子认为治理国家不仅要做到尊重并任用贤能的人,而且要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并且罢免他们,只有这样,国家才可以安定昌盛。故选D。
13.(1)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
(2)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望”,愿望;“犹”,还是;“致”,达到;“所欲至”,名词短语,想要到达的地方。
(2)“不已用”,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不用己”;“不肖者”,不贤之人;“贱”,看不起;“雠”,同“仇”,仇恨。
参考译文:
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的君王,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易经》说:“地位高的人谦虚地对待地位低的人,他的道德大为光明。”又说:“以尊贵的身份礼遇地位低的人,就能够大获民心。”贤明的君主施恩德并谦恭地对待士人,就能够使远方的人归附并使近处的人投奔自己。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
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卑微权势弱小,诸侯以武力为政,都反叛不朝拜;人数多的欺辱人数少的,强大的劫掠弱小的,中原之国局势危急。桓公在这种情况下任用管仲、鲍叔、隰朋、宾胥无、宁戚,多次使几乎灭亡的国家得到保存,以尊奉周室,称霸诸侯。晋文公任用咎犯、先轸、阳处父,使中原之国强大,打败强大的楚国,会合诸侯,朝见天子,以彰显周王室的地位。郑僖公的富有可以抵得上一个中等国家,身份贵为诸侯,治理不得民心,而被臣下弑杀的原因,是没有得到贤才。
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述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钟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不但弹琴是这样,贤人也这样。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会自己到达千里之远,是要等待伯乐的赏识后才能到达千里。
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子路说:“晋国的中行氏尊重贤能,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
没有永远安定的国家,没有一直自觉的人民;得到贤能的人才国家就安定昌盛,失去贤能的人才国家形势就会变得危急甚至国家灭亡,自古至今,没有不是这样的。明镜是用来清晰地反映外物,过去是用来认识现实的。知道厌恶那些历史上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却不去追求、学习那些历史上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就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了。
(节选自《说苑·尊贤》)
(二)(9分)
14.AA.“上篇……从正面描写的角度”错误。“见长溪漱玉,千瓴倒建,群峰泼黛,万马回旋。石磴盘空,天梯架壑”是正面描写,“驿骑蹒跚鞭不前”是侧面描写。故选A。
15.①李白的《蜀道难》写蜀道之难,意在劝阻友人不要入蜀,警示朝廷对蜀地要加以防范,表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②张埜的《沁园春·泉南作》写入闽之难,是为下片写自己不畏艰难险阻的雄心壮志和忠肝义胆做铺垫。
李白的《蜀道难》写蜀道之难,意在劝阻友人不要入蜀,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述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警示朝廷对蜀地要加以
防范,表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张野的《沁园春·泉南作》写入闽之难,自从进入闽关之后,立刻置身于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之间,一入其“形势山川”,即见“天开两边”令人心惊的景象,随着词人步履和月光的渐次深入,山中的奇观异景也逐渐清晰具体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如千瓶倾泻,飞流直下,激石溅玉。“群峰”四句,千峰苍翠如泼黛,群山如万马奔赴,水流山险,道路崎岖,石蹬如悬半空,天梯如架壑巅,极言其陡与险。于是心惊胆战的词人发出“心无那”那无可奈何的感叹!正在惊魂未定,又传来鹧鸪“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和杜鹃“不如归去”的悲鸣,内心的感受通过外物的点化,产生了强烈的表现效果,把入闽的艰难险阻描写得淋漓尽致,是为下篇写自己不畏艰难险阻的雄心壮志和忠肝义胆做铺垫。
16、(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三、(20分)
17.①心驰神往②油然而生③活蹦乱跳
①处,语境形容对草海的向往之情,可用“心驰神往”。心驰神往: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魂牵梦萦”“心心念念”亦可。
②处,语境形容优越感自然而然地产生,可用“油然而生”。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③处,语境形容鱼虾的活泼欢快,可用“活蹦乱跳”。活蹦乱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特教学生健康教育报告模板
- 学校设施管理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 硕士教育实践经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技术秘密转让合同规范本2篇
- 2025审计投资管权与合同
- 家电维修工程师的专业技能培训
- 2024版连带责任保证合同范本
- 小学课堂管理方法与技巧
- 2024石膏基复合材料研发与市场推广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装配式建筑生产与应用合同3篇
- 河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版)
- 医院院长年终工作总结报告精编ppt
- 绿化养护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 “三排查三清零”回头看问题整改台账
- 造价咨询结算审核服务方案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机动车综合商业保险条款
- T∕CGCC 7-2017 焙烤食品用糖浆
- 八年级物理上册计算题精选(50道)
- 货代操作流程及规范
- 矿井反风演习方案
- 2022年胫骨平台三柱理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