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学习笔记_第1页
心理咨询师学习笔记_第2页
心理咨询师学习笔记_第3页
心理咨询师学习笔记_第4页
心理咨询师学习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咨询师

学习笔记

辛浓

二o—1年七月

第一编概述

第一个问题: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心理咨询师是干什么

的?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一、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心

理咨询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健康人群会面对家庭、择业、

求学、社会适应等问题,他们会期待做出理想的选择,顺利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

求得自身的最大发挥和寻求生活的良好质量。心理咨询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提

出中肯的发展咨询,给出相应的帮助。心理咨询所提供的全新思想可以帮助人们

认识自己与社会,处理各种关系,逐渐改变与外界不合理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

式,并学会与外界相适应的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排除困扰,还

能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

心理咨询是一门创造性的应用科学,是科学、技艺、艺术的统一体,是一

项助人自助的工作。

二、心理咨询)/币:应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

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心理咨询师,

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份助人自助的职业,是自我不断修炼成长的职业;对于求助

者,心理咨询师如同一把梳子,梳理求助者的思绪和问题脉络,帮助或协助求助

者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心理咨询师是一份崇高的职业,

是一份可以终身从事的职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发展。

三、心理咨询师的基本要求:

(一)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

(-)心理咨询师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1、唯物主义观点

2、普遍联系的观点

(1)身心一体;

(2)心理生理社会的交互作用;

(3)整体性观点。

3、限制性观点

(1)职责限制;

(2)时间限制;

(3)情感限制;

(4)咨询目标限制。

4、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发展观

5、中立性态度

(三)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素质

1、品格: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

2、自我平衡能力:不将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和情绪带入咨询室,不将不良情

绪带到第二天。

3、容纳他人;

4、强烈的责任心:不夸大心理咨询效果,不欺骗来访者,及时转诊;

5、自知之明。

(四)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态度

咨询态度不是单纯的工具或手段,而是咨询师职业理念和人性的表达。因此,

正确的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否则,再好的咨询方法和技巧

都会失去意义。正确的咨询态度包括: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

1、尊重

(1)尊重的概念及意义

尊重:把求助者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

活生生的人去对待。其意义在于: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可以给求助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最大

程度地表达自己。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可使求助者感到自己受尊重、被接纳,获得一-种自我

价值感。特别是对那些急需获得尊重、接纳、信任的求助者来说,尊重具有明显

的助人效果,是咨询成功的基础。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尊重可以唤起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以成为对方

模仿的榜样,起到开发潜能的作用。

(2)如何做到恰当的表达尊重: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一视同仁,以礼

待人,信任对方,保护隐私,应以真诚为基础。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咨询师应把每个求助者看作是有人权、价值、情感

和独立人格的人,这是互相尊重与平等的前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尊重意味着接纳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而不是仅接

受求助者的光明面,排斥其消极面。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尊重也意味着接纳一个价值观和自己不同甚至差距

很大的求助者,并与之平等交流。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以礼待人、信任对方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尊重意味着以礼待人:对求助者要不嘲笑,不动怒,

不贬抑,不惩罚。即使求助者的言谈举止有些失礼,也应以礼相待。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信任是尊重的基础,缺乏信

任就很难有尊重。

有时因为咨询关系还未完全建立,求助者在涉及某些敏感问题时会有所顾

虑、掩饰或犹豫,咨询师应予以理解,并借助于尊重、理解、温暖来消除顾虑。

有时求助者的言语可能会出现矛盾,咨询师可协助予以澄清,不可简单地认为是

求助者故意不诚实。只有信任才能换来求助者的诚实。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于求助者讲述的秘密、隐私,咨询师应予尊重、

保护,不应随便外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于求助者暂时不愿透露而与咨询密切相关的隐私,

咨询师应耐心等待,不可强迫讲述。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至于与咨询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隐私,咨询师不得随

便干预,不可出于好奇而去探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尊重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迁就求助者,没有原则没有

是非。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咨询时,咨询师可能遇到不同意求助者言行的情况,

对此,咨询师应在掌握材料的基础上,视咨询关系建立的状况,表明自己的意见,

否则就会违背真诚的要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在咨询关系已建立的情况下,适度地表达对求助者

言行的看法,无损于咨询的进程,反过来会起积极促进作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同时,应该让求助者正确认识尊重与真诚的关系,

因为在咨询后期咨询师经常会对求助者进行面质,若能使求助者及早理解咨询师

对事不对人的观念,是很有必要的。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咨询师发现自己实在难以接纳求助者,可以考虑

把求助者转介给合适的咨询师。

(3)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接纳、尊重程度,往往与他对人的看法即人性观有

关。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咨询师深信求助者有内在潜力面对挑战成长,他会尊

重求助者个人的决定意向,对求助者言行不加半点评论干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咨询师虽相信求助者有能力改变,但认为能力有限,

需要包括咨询师在内的外界帮助,因而,他虽尊重求助者的意见和选择,但同时

也认为有必要加以指导和提醒。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咨询师相信求助者有能力应付日常生活的琐事,但在

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则有赖于专业人员的指导与帮助。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咨询师不那么相信人有内在潜力,咨询师会给与较多

的指导和干预

2、热情

热情体现在咨询的全过程,从求助者进门到离去,咨询师都应热情、周到,

要让求助者感到自己受到了最友好的接待。

(1)求助者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表达关切

(2)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

(3)咨询时的耐心、认真、不厌其烦。

(4)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受到温暖。

3、真诚

(1)真诚的含义:真诚,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以“真正的我”出

现,没有防御式伪装,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后面,不带假面具,不是在扮

演角色或例行公事,而是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地置身于与求助者的关系之中。

(2)真诚在咨询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可以为求助者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氛围,能让他知道

可以坦露自己的软弱、失败、过错、隐私等而无需顾忌,使求助者切实感到自己

被接纳被信任被爱护;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咨询师的真诚坦白为求助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求助者可以因此而受到鼓励,以真实的自我和咨询师交流,坦然地表露自己的喜

怒哀乐,宣泄情感,也可能因而发现和认识真正的自己,并在咨询师的帮助下,

促进其相应改变,而这种改变会减少面谈过程中的混淆和模糊,使双方的沟通更

加清晰和准确。

(3)真诚需要注意的问题: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真诚不等于说实话: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真诚不是自我的发泄: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真诚应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真诚要适度。

4、共情

(1)共情的含义: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

情感、思维。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

经历和人格间的关系,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关切理解传达给对方,以影

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2)共情的重要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咨询师能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从而更准确地把握

材料。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求助者会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会感到愉快、

满足,这对咨询关系会有积极的影响。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促进了求助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

的自我了解和咨询双方更深入的交流。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求助

者,有更明显的咨询效果。

(3)缺乏共情的影响: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求助者感到失望:认为咨询师对自己不理解、不关心,

因而会感到失望,减少甚至停止自我表达。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求助者觉得受到伤害:由于咨询师没有进入求助者的

参照框架,而过多地立足于自己,因而他就很难真正理解求助者的问题,有时会

表现出不耐烦、反感甚至批评,这会使求助者觉得受到伤害。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影响求助者自我探索:自我探索是求助者成长、进步

的必要步骤,但如果缺乏共情,咨询师往往对求助者的自我探索不加注意,影响

求助者的自我了解。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应:咨询师就不能真正了解

求助者的问题与需要,因而做出的反应也常常缺乏针对性。

(4)正确共情注意事项: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

架。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5、积极关注

(1)积极关注的含义:积极关注对求助者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

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需要注意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分消极,立足实

事求是。凡是助人工作,首先必须抱有一种信念,即受助者是可以改变的。他

们身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长处和优点,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潜力存在,都存在着一

种积极向上的成长动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外界的帮助,每个人都可以比现在更

好。

(2)积极关注的意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建立咨询关系;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促进沟通;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本身就具有咨询效果,尤其对那些自卑感强或因面

临挫折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者,咨询师的积极关注往往能帮助他们全面地认

识自己和周围,看到自己的长处、光明面和对未来的希望,从而树立信心、消除

迷茫。

(3)积极关注需要注意的问题: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避免盲目乐观:有些咨询师片面理解积极关注的含义,

表现出对求助者的过分乐观,咨询师应针对求助者的实际问题,客观地分析其现

有的不足,同时帮助分析其拥有的资源。咨询师的工作就是要把求助者的观点从

只注意失败面转到客观分析形势,立足自己的长处和所拥有的资源上。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反对过分消极:咨询师应始终立足于给人以光明、希

望与力量,这就是积极关注的实质。咨询师的反应应符合咨询的原则,应对求助

者负责,应促进咨询的有效进行。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立足实事求是:积极关注应建立在求助者客观实际的

基础上,不能无中生有,否则求助者会觉得咨询师是在用虚言安慰自己,是咨询

师无能的表现,这样的积极关注会适得其反。

(五)心理咨询师的基本功

1、观察力

2、洞察力

3、沟通力

4、同感力

第二个问题: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有哪

些?

一、心理咨询的知识体系

(-)基础知识

1、基础心理学

2、社会心理学

3、发展心理学

(-)核心层知识

1、变态心理学

2、健康心理学

3、心理测量学

4、咨询心理学

(三)外围层知识

1、人文科学

2、医学

二、心理咨询的技能

(-)心理诊断技能

(-)心理咨询技能

(三)心理测验技能

第三个问题:中国心理咨询产业的市场发展如何?一个心理

咨询师怎样在这个市场者生存、发展、成功、成就?

一、心理咨询产业的市场发展

二、心理咨询师的成长之路

1、心理咨询培训

2、通过国家考试

3、见习实习

4、继续教育

5、督导,个人成长

6、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三、心理咨询师的市场之路

心理咨询师要想获得成功,取得成就,必须联系市场,发现市场机会,创

造自我风格。

第二编知识学习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

一、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研究对象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2、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3、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1)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认知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情感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意志

(2)人格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

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

1、基础性。咨询师答辩中,我经常会问考生一个问题:你看过

印象比较深的心理学专业书籍是什么?答案千奇百怪。《女心理

师》,大众心理学、青年心理等杂志。

2、实用性。在心理咨询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人际关系问题。

与家庭的关系、夫妻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等。社会心

理学很重要的研究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关注的诞生

•人类开始研究自身不过百年的历史。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

基础学科,正是人类对自身的兴趣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发

展。

・1908年,美国的社会学家罗斯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大纲

和参考书》

・同年,英国的心理学家麦独孤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

・这两本社会心理学教科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诞

生。

社会心理学的关注的问题

•为什么聪明的人也会犯愚蠢的错误、为什么有人怂恿跳楼

的人跳楼、为什么人际关系困扰着人们?

•我曾经在许多场合下问:最近什么让你开心、什么让你不

开心?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花圈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C1J

•1、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PSP):

•G.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是设法了解与解释个人的思想、

情感和行为是怎样受到他人存在的影响;这个他人的存在

包括实际的存在、想象中的存在或隐含的存在。

・R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人的社会行为与社会意

识。社会心理学是个体心理学的一部分,心理学的所有分

支都是研究个体的科学。

•强调对个体的研究,受传统心理学的影响较大。

・2、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SSP):

・产生于社会学的,以社会学的研究取向为主导的社会心理

学,叫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即SociologicalSocial

Psychology,简称SSP。

•美国社会学家斯特克:社会心理学“是由社会和个体的相互

关系来界定的",任务是“解释社会互动"

•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

活的心理为基础。

•强调社会互动

PSP与SSP的历史(补充内参)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纽科姆在《社会心理学理论:整合个人

与社会的探讨》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并对两种社会心理学提出了

尖锐的批评

・上世纪7。年代末,两种社会心理学的争论再度兴起。许多

社会心理学家们开始寻求SSP和PSP的整合之道。

社会心理学综合定义

•教材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

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主体:群体中的个体以及由个体组成的大小不等的群体;

•情境和刺激: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文化因素;

•反应:应为全部反应,包括内隐过程(心理)和外显过程

(行为)。

•要研究的是人(个体与群体)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相互作

用过程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和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1、社会行为:人在社会情境当中的所以行为。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

系统。

•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勒温的:Ruf(P,E)

,IB行为P---------个体IE--------个体所处情境1F----------

函数关系

•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既个体行为是个体与所处情

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做是一一个

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记住: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领导风格、群体动力、

场论

•2、社会心理黑箱理论推测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黑箱)。

即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

动。

•社会心理活动与情境、经验利人格有关

•3、关系

•有所区别,又紧密联系。行为是外显的,客观存在的。而

心理是内隐的,属于主观世界。承载两者的主体都是生活

在社会中的人。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可分为四个层面:从微观到宏观

•个体层面(微观):研究个体的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知

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

•人际层面: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

•群体层面:群体心理,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影响等

・社会层面:如社会时尚、风俗、文化心理等

•重点是个体层面,部分是人际和群体层面

社会心理学简史

・美国当代社会心理学家霍兰德(E.P.Hollander,1976)认为

整个社会心理学的历程可分为哲学思辩、经验描述和实证

分析三阶段,与这三阶段相对应的分别是社会心理学的启

蒙期、形成期和确立期。

哲学思辩:启蒙阶段

•即在哲学的怀抱中出现并积累社会心理思想阶段。

・关于,,人性,性题的争论,可以作为社会心理学的最早的研

究。主要有两条线索:

•八从苏格垃底——柏拉图——康德——卢梭:人性具有

“善”。应改变社会。

•例如:孟子:人性善。游说国君,算是最初的管理咨询。

•2、亚里士多德——霍布斯——马基雅维里:社会源于人的

自然本性,人性是由生物或本能决定的,人性“恶”。

•例如:荀子:人性恶

•争论的结论不重要,它反映了人们开始关注并认识自己。

经验描述: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在欧洲进行。

•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

客观的描述和分析。英、法、德、奥地利涌现了大批的心

理学家。

・为什么主要在欧洲进行:工业革命完成、“尸8世纪文艺启

蒙、文艺复兴运动奠定了基础。

*

•在这个时期,罗斯的《社会心理学》,麦孤独的《社会心

理学导论》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的

诞生19080

实证分析:确立阶段

・描述—实证定性一定量纯理论—应用

•以实证、实验为主要方法开展大量的研究,不断充实内容

和形式,形成多种理论而渐趋成熟的的独立发展阶段。

•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F.奥尔波特

•主要标志:将实验和问卷法等实证手段引入社会心理学的

研究领域。一直沿用至今。

•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与实验:瑟斯顿与李克特的社会态度测

量;谢里夫的社会规范研究;莫雷诺的人际关系测量;勒

温的群体动力学研究。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原则

・X、价值中立原则——客观的描述分析、假设,实事求是。

你只看到你想看到的。

•举例:离婚的咨询师接到婚姻的案例之后,怒气冲冲地说:

离!

•2、系统性原则——用系统的方法考察和研究。对于咨询的

启发:面谈,测量,全面评估。

•3、伦理原则——不做有损被研究者身心的事情。

・NIH人类被试保护条例知情同意书大学伦理审查委

员会IRB地震发问卷

研究方法----观察法

•1、观察法

•0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情景中观察。是所有研究方法的基

础。例如:儿童交往技能发展。

•2)参与观察法:观察者进入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

系中进行观察、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例如:包身工

研究。

研究方法----调查法

•2、调查法(询问法)

•拟出一系列问题请被调查者回答,然后分析整理资料r达

到描述、解释、说明社会行为的目的。

•口头调查:访谈;纸笔调查:问卷

•«)访谈法:口头调查

•结构访谈(标准化,结构;市场研究);与非结构访谈(灵

活;鲁豫有约);

•直接访谈(面对面)与间接访谈(网络、电话)

•2)问卷法:纸笔调查。

•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的问卷收集资料的方法。最普遍的

方法之一。标准化程度高,迅速。

研究方法----档案研究法

•外档案调查法(文献法)

•建立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过去几现在的),通过内

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

•档案资料包括:个案资料、统计资料、调查报告、出版物、

事件记录及历史文献等。

•例:蒋介石日记、鲁迅日记

•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用这种方法。首要、中心、

次要特质

*

•优点:对研究对象干扰小。缺点:工作量大,分析难度大

研究方法----实验法CU

•4、实验法

•研究这在人为控制的实验条件下,通过假设检验的方法研

究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方法。

•自变量:在研究中有意加以改变,操纵的事物、条件和特征

・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结果),是要观察和

测量的变量

•无关变量:与实验无关但会影响结果,要严格控制的。

•如:电视暴力促进儿童暴力行为吗?

•实验研究是目前运用最多、最广泛、最长久的方法。

•意义:建立理论、检验假设、创设理想情境,发现真理。

•存在问题:受情境限制,实验结果不具普遍性;被试不具

有对总体样本的代表性;存在伦理问题;监狱模拟实验

•注意:书上各种研究方法的比较

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浪

社会学习论

•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的理论

•简史: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华生一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班杜拉——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学习的机制:联想(犹太人对纳粹符号反映强烈);强化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道德楷模);模仿(儿童最擅长

模仿,语言发展、唱电视主题歌);

•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过目不忘)——

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社会交换理论fij

•社会交换理论是社会学家霍曼斯提出

•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和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

论。强调人际互动是物质和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基本假设: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人们所付出

的行为要么是为了报酬,要么是为了逃避惩罚,并且按照

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收益的方式去行动。

,五个普遍性命题:

•成功命题(奖赏导致行为的重复,为什么有的坏习惯改不

了,因为得到了奖赏,甚至一些心理问题也是,个体一定

是从中得到了“奖赏",心理问题是个人的选择。);

•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引起相同或相似的行为:投桃报李;

微笑换来微笑);

•价值命题(行为对个体越有价值,行为的重复性越高:老

鼠压杠杆);

•剥夺与满足命题(相同奖赏越多,个体感到越无价值:物

以稀为贵);

•侵犯与赞同命题(侵犯与赞同行为与个体行为受到的奖惩

有关)。

符号互动论

•强调:在社会互动中解释个体的行为。小群体创造自己

的符号系统。行为的意义必须在具体的互动中得到准确的

解释。比如,你这人真坏!在两个陌生人、恋人之间意义

不同。咨询当中,注重此时此地来访者所采用语言符号的

含义。

・主要观点:

•符号:语言、文字、行动、姿势等都是符号。

•社会和个体是通过符号的相互作用来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精神分析论(1)

•强调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有决定作用的理论。

•X、意识与潜意识——冰山理论。

・2、力比多(性本能、性驱力):核心概念。既性本能。是人

类生命力的根源。弗洛伊德认为是力比多在推动世界的前

•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4、生本能和死本能:来咨询,生本能作用。谈到自杀或杀

人则是死本能。来到风景优美的地方、站在高处。

•5、人格结构:本我、自我与超我。比喻:唐僧师徒四人

•新精神分析论

•损弃早期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性本能的观点,强调社会因素、

文化因素对人的社会行为的影响。代表人物:沙利文、霍

妮、弗罗姆、埃里克森等。

•霍妮“文化因素论"

•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

社会化概念与类型

・社会化概念

•亚里士多德:社会性动物。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强调两个方面:社会对人的影响和人对社会的适应。

•社会化类型:

・早期社会化(儿童和青少年)、

•继续社会化(成人期):大学生心理适应

•再社会化(对未合格的社会成员个体重新进行的,如劳改)

•终身社会化,无终点。:银行里不适应的老人

・社会化内容

・X、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自

理能力、知识、技能):做事

•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信念和传统):做人

•3、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做事

•4、培养社会角色;做人

社会化条件与我体

社会化的条件

•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啃老族)

•遗传素质:强大的学习系统

社会化的载体

•家庭:你会发现你越来越像父母。

•学校(进入学龄期后,是最重要的社会化的场所:同伴影

响作用巨大,为什么?融入!)

•大众传播媒介:越来越受重视。网瘾。

•参照群体:社会分层,你认同的群体。

社会化分类0J

语言社会化: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为前提的。

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母语的重要性。英语过

度投入。

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别角色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照自己的性

别角色的规范行事的过程。父母教养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

要。

•性:生物学概念,(遗传、解剖差异)sex

•性别: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男性特征、女性特征)gender

•性别角色:社会对男人和女人在态度、行为方式上的期待。

genderrole

•道德社会化:

••指通过教化使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

则的过程。包括三方面: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

*

政治社会化:是个体学会接受现时的社会政治制度的规范,并掌

握相应的行为方式和态度的过程。

社会角色概念

・社会角色的概念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

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例如:莎士比亚关于角色的经典台词。

社会角色分类

•社会角色分类

•按角色获得方式——:先赋角色(先天有的如父母),成就

角色(努力获得如老师)

•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规定型角色(规范程度高.

如警察)、开放型角色(规范低.如朋友)

•按角色功能——:功利型角色(追求利益为目标.如商人),

表现型角色(表现制度、价值等,如教授)

*

•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自觉角色(有意识.如演

员)、不自觉角色(未意识.如男人女人)

社会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过程

•角色期待——:个体处于一定的地位,周围人也按照该社

会角色的•般模式来期待他

•角色领悟——:个体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

•角色实践——:实践的过程

社会角色失调

•角色失调

•在角色扮演中出现矛盾、失败等现象

•八角色冲突

・A、角色间冲突:同一主体的两个或多个以上的角色之间的

冲突(丈夫、儿子)

・心、角色内冲突:同一角色,面对不同的期待。如教师)

•2、角色不清:角色模糊

,3、角色中断:失业

•4、角色失败:贪官

自我⑴

・“、自我或自我意识(自我概念)

•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

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社会角色的认知。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主我与客我(詹姆斯的观点):自我具有两重性,取方

我是由主观的我(I)和苕观的我(me)两方面构成。

•K:是自我的动力部分.是认识的主体,是主动行动者。

•Me:是自我认识的对象,是被观察者,他是通过接受别人

(社会)对自己的有组织的态度系统形成的。是社会的我,

通过角色获得。

•镜我:是由他人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我们周围的群体是

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

•罗杰斯的观点: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更有影响。你

是谁不重要,你怎么看自己才重要。

4我结构和功能

自我结构(五个层面)

物质自我:自我的载体

心理自我:态度、信念、价值观、人格

社会自我: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是自我概念的核心。

理想自我:理想中我该是什么样的人

反思自我:自我概念的反馈(修正自己)

自我概念的功能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精神分裂者无法维持内在一致性

解释经验:自我概念消极和积极的人

决定期待

t我概念的发展与测量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三阶段:

R)生理自我(8个月—3岁):原始阶段,对躯体的认识

Q)社会自我(3—n4):自我中心,了解社会期待,调节自己行

3)心理自我(青春期.成年):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身的发展的

要求知觉和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自我概念的测量:我是谁?

你可以用7个答案来排列。

身份(自看)由角色构成。

4尊

•自尊:个体对社会角色的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一种角色单独评价的总和。

•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马斯洛。

•自尊的主要表现为:

第一,对成就、优势、自信的欲望;炫富心理

第二,对名誉、地位支配、赞赏的欲望。

•自尊需要的满足导致自信,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力量、有

地位。自尊遇到挫折导致自卑。

自尊影响因素及测量

•影响自尊的因素

•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影响:(无条件的爱、双亲一致、尊重、

说服而不是体罚)

•成功行动的反馈:(表扬的方式要具体)

・选择参与扬长避短:(发现你的优势;弥补不足的教育;

烤了一面的牛排,倡导积极心理学)

•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坐标系的选择很重要。

选择地位,身份一致的人的进行比较

•自尊的测量

,Rosenberg-自尊量表

社会知觉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知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将获得的信息进行

选择、组合、加工和解释,形成完整的印象的过程。

•社会知觉: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人际知觉和

自我知觉。

•社会知觉与普通心理学的知觉复杂。这是一个人(知觉),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社会知觉)。

*

•准确进行人际知觉和自我知觉,是个人能够在社会中获得

良好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社会知觉的影响因素(1)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N、认知者的经验(图式:知识经验的网络,心理结构)

•关于某一人社会角色的图式:判断一个人的职业。

*关于某一事件的图式:出国。

•图式的作用:

•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例如,同性恋者的图式。

•影响记忆。与图式有关的(与已有经验建立起联系的事件)

事件容易被记住。

•影响自我知觉。自我图式,根据以往的经验对自己的概括

性认识,与自我概念很接近。

•影响对他人的知觉。对某一地区的人形成一种图式,我们

会只注意符合图式的信息。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2、认知者的动机和兴趣:鸡尾酒会效应

•3、认知者的情绪:情绪高涨的时候,觉得人人都可爱;情

绪低落的时候,人人都面目可憎。

•因此,咨询师的经验丰富很重要,存储了各种各样心理问

题的图式。同样,咨询师的动机和兴趣、情绪同样会影响

他/她对来访者的知觉。咨询师应该是一面平静的湖水,反

映出来访者真实的自我状态。

印象与印象形成

•印象:外界事物在我们大脑中保留的形象。

•印象形成:在新情境中遇到的人或事,用以往的经验将其

归类,让自己能够适应新情境,这一过程就是印象形成。

•第一印象:发生在人际互动的头几秒钟。为何要形成印象

•印象形成效应: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ABCXY,容易I可忆起来。熟悉的人,容易出现近因效应;

陌生人容易出现首因效应。因此,注重第一印象是人际交

往中的默认的规则。

•2、光环效应:最初倾向性的印象如同光环,笼罩了其他品

质。晕轮效应。名人效应即典型的光环效应

•3、刻板印象:以自己的经验对一类人形成较为固定的看法。

地域、性别、职业等等。北方人、南方人。

•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

・八加法甲5个特征得8分,乙4个特征得7分。甲〉乙

,2、平均甲卜6乙卜75甲〈乙

•3、加权平均考虑不同特质的重要性酒井法子例

•力中心品质心理学家发现“热情”积极中心品质。

•印象管理:

•八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2、印象管理的作用:使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3、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

•(0按社会常模,随大流:不被排斥或笑话

•(2)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伪装、戴面具;留下好印象

•(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社会对医生的期待“救死扶伤",

然而,若医生收受红包,则会受到社会的批评。

•J)投人所好: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黄金规则白金规

•归因概念

•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

测与判断的过程。

*

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一种需要。(甲方乙方:傅彪老婆对

自己百依百顺,他也想知道为什么。)

归因行为原因分类及控制点理企

•行为原因的分类

,11、内因与外因

•Q、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

•外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人最容易控制的是自己:

常常想控制不可控的因素,会失去自我控制。答辩焦虑。

•控制点理论

•罗特:人本质的差别在于人是否能把我自己。内控者,外

控者。内控者积极、外控者消极。

归因原则

•归因原则

・N、不变性原则:甲同学来上课,课堂乱;甲同学不来,课

堂安静。

•Q、折扣原则:如果是甲和另外两名同学来的话,课堂乱,

不来,安静。那么,归因于三位同学的任何一位都不容易。

•外协变原则:

•张三在李老师课堂上睡觉,张三睡眠不足?李老师的问题?

•第一,张三是否只在李老师的课堂上睡?特异性

•第二,其他同学是否也在李老师的课堂上睡?共同性

•第三,张三是否每次都在李老师的课堂上睡?

・3、协变原则:

•情境一外部归因:李老师

•张三只在李老师的课上睡觉高特异性

•李老师的课上其他人都睡觉高共同性

•张三每次都在李老师课上睡觉高一致性

•情境二内部归因:张三

•张三在每个老师的课上都睡觉低特异性

•李老师的课上其他人都不睡觉低共同性

•张三每次都在李老师课上睡觉高一致性

影响归因因素

•影响归因的因素

・N、社会视角:行动者、观察者

•考试失败:老师觉得学生不努力;学生觉得出题难。学生

属于行动者、当事人。

•Q、自我价值保护:老师、学生都自我价值保护。

3、观察位置:甲、乙二人在不同位置观察一组谈话的人,

甲、乙认为小组中影响力大的人分别是处于自己注意中心

位置的人。

4、时间因素:回忆过去时,一般都会说:当时谁处于那种

情境都这样,你也是迫不得已。

•社会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

目标的心理过程。

•自然需要引发自然动机、

社会需要引发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

社会动机过程

,社会动机功能

•激活功能:激发行为

•指向功能:社会动机总是特点的社会需要引起的,需要当

然指向特定目标。

维持与调节功能:目标没达到之前,动机会维持行为;行为受阻,

动机仍然存在,改变行为方式。现实交友受阻,可能转向网络交

友。

社会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关系

•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任何行为都有一个最佳的动机水

平。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呈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

动机,活动效率最高。

.“中等强度,,随活动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比较简单的工

作,中等强度偏高;比较复杂的任务,中等强度偏低。

•体力活和脑力活的最佳动机水平不同。田径场上,要求运

动员有较强的动机水平;考场上,考生要冷静、沉着。

亲和动机(\)

•社会行为的动力基础,社会学习而来。

,亲合动机

•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的一种心理倾向。

•八亲合起源于依恋(发展心理学细讲)

•Q、亲合的作用

•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消除孤独感、满足爱与归属的需要

•获得信息:孤陋则寡闻,通过和他人的交往,获得生存发

展信息

•减轻心理负担:快乐分享加倍,痛苦分享减半

•使个体避免窘境:社交场合,无人陪伴,会让人觉得性格

不好

亲和动机(2)

•影响亲合的因素

•情境因素:外界压力、痛苦的情境(即便是犯人都不愿住

单间)。孤独的守岛人。

•情绪因素:恐惧、焦虑(火车站经历);过桥实验

­出生序列:长子、长女亲和性强;依恋关系发展好

成就动机(1)

•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

状态的动机。简言之,追求成功与成就的动机。

・X、成就动机的重要性:推动个体发展;经济成功和社会发

展;一个社会野心勃勃的人越多,社会发展的越快。我们

的教育却让学生越来越没有理想。

•2、抱负水平:个体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

影响抱负水平的因素:成就动机;过去的成败经验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目标的吸引力

•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过高、过低都不利

•个体为实现目标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让朗朗去跑IO。米,

让波尔特谈钢琴。

•培养儿童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

•家庭教养方式。动机与父母对儿童自律训练的严格成都呈

正相关。

•强调成就、追求成就的社会氛围。高度发达的国家儿童;

好学校实质上是一种氛围。

权力动机

・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一种普遍的需要,程度不同。

・两种权力动机:积极的权力动机(竭力谋求领导职位);

消极的权力动机(害怕失去权力)

•引起权力动机的因素:

・X、社会控制的需求笑傲江湖:一统江湖

•Q、对无能的恐惧。出身卑微、或者自卑的人,权力欲通常

比较大。

侵犯行为⑴

•侵犯行为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

•1、侵犯的构成:

•伤害行为一侵犯动机一社会评价(依据社会规范和准则)

•2、侵犯的原因

•本能论的解释:弗洛伊德:死本能——罗伦茨习性学(生

物自我保护)

・挫折—侵犯学说:

•多拉德: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强度同目标受

阻程度呈正相关;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

期惩罚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

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反之,则越大。

•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

•人情绪唤醒水平(儿童争夺玩具尖叫)

•2、道德发展水平(唐僧)

•3、自我控制能力(酗酒之后)

•外社会角色与群体(监狱的犯人表现出更多的侵犯行为似

乎是合理的;群体规模大,去个性化效应)

•5、大众传媒的影响

利他行为CU

•11、利他行为的性质

•利他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

由利他动机引起的,以完全有利于他人为目标。

2、利他的原因

•社会生物学的观点——利他具有生存的意义,是遗传学上

的基本人类特性。动物自杀。

•社会规范论的观点一一在所有文化中,都有助人的规范和

准则。社会提倡和奖励助人行为,批评和谴责见难不救的

行为。个体通过社会化,逐渐将这些规则和准则内化于心。

•3、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责任分散与社会冷漠);

时间压力;利他的对象特点(与利他者相似的人:登三轮

捐款例,未伤害过利他者的人,有吸引力的人)。

•利他者的心理特点:心境;内疚;人格(丧失独子互助团

体倡导者。)

•利他的技能:助人也是一种能力。举例:给需要帮助的人

尊严。

社交情绪和基本社交情绪

•社交情绪

•人际交往中的主体体验。个人的社会需要是否满足,产生

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体验。

•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

・N、社交焦虑

•交往中常见的一种危害心理健康的负面情绪,仅次于抑郁、

酗酒的危害。与成长过程中经常受挫、缺少社会支持、自

卑等等有关。

•严重的社交焦虑不敢与人目光接触,甚至不敢出门。

•咨询案例:社交焦虑,害怕别人看出她的内心。

•2、嫉妒:

•通过社会比较,发现自己的劣势而产生的羞愧、愤怒、怨

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

•针对性:针对个体或群体。

•持续性:不容易摆脱。

•对抗性:女孩嫉妒比自己漂亮的女孩,就造谣。

•普遍性:程度大小不同。

,3、羞耻与内疚

•羞耻:对自己某些方面存在缺陷、或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

产生的痛苦情绪体验。

•健康的羞耻感:保持与常态一致,社会化,上进心,知耻

而后勇。

•内疚:个人对自己实际或想像的错误感到有责任,从而体

验到的不安、羞愧、负罪。

•健康的内疚感是有良心的体现。反社会人格内疚感很低。

态度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

倾向。是社会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

•X、态度的特点——

•内在性:是个体的内在的心理倾向,一般需要间接地从一

个人的表情、谈吐、行为中推知。

•对象性:总是指向一定目标(人、事、物、国家、制度、

等),一但成为态度的对象就是态度的客体。没有客体的

态度是不存在的。

•稳定性:态度一经形成便构成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

易改变。人们不太喜欢那些易变的人,缺乏一致性。靠不

住。美国选总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此人是不是有一致性。

・2、态度的成分(态度的ABC模式)

(1)态度物筋俄咽AEFECHON)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和情

感反应。如接纳或拒绝,喜爱或厌恶,热情或冷漠,尊重或轻视

等。

(2)态度的行为成分(BEHAVIOR):个体对态度对象的预备反

应或以某种方式行为的倾向性。一经产生就必定对人们的特定行

为产生影响。

(3)态度的认知成分:eOGNNTlION)是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所有

认知—关于事实、知识、信念、评价等。知之深,爱之切。

工作态度:认为工作有价值、有意义——喜欢——积极努力、

加班。

•3、态度与行为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一直是比较争议的话题。

••态度是否决定行为。重庆某官员在电视台上反对黑势力,

结果口己就是黑势力。态度何时能预测行为:社会外界影

响因素小、针对31体行为、态度强有力的时候

•4、态度与价值观

•价值观更抽象、更稳定持久。

态度的功能

••工具性功能:发展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大学生喜欢并

加入某一社团,因为能够带来利益。•自我防彻劝念:选择

有利于保护自我形象和价值的态度。如:有自卑感的人反

而表现出优越感。、价值表现功能:通过亮明态度来显示

自己的社会价值。你去投票,就是想表明自己的态度,想

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认知功能:一种态

度给人提供一种建构世事手段的参照框架。比如,你就喜

欢某一类人,到了陌生情境中,这种态度会引导你寻找这

样的人。加油站的故事。

态度的属性

•方向(direction),即态度指向,指人们对于态度客体的

态度是肯定指向还是否定指向。

•强度(strength),指一种态度倾向于特定方向的程度。大

多数量表是强度的测量。

•深度(intensity),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对象上的卷入水平。

对自己的孩子的态度。

,向中度(cenitrality),态度接近个人核心价值的程度

,外显度(salience),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上所表现的外露

程度。

忠度的形成

•凯尔曼认为态度的形成可以经历位丛、认同和内化三个过

程。

•例如:父母让孩子喝牛奶例。

•态度转变的模型

态度转变影响因素CU

・1、信息传递者:提供者和态度转变的劝导者

•1)信息传达者的威信(可信)。高权威性的传达者,可以显

著地增加人们信服的程度。

•2)信息传达者的立场。传达者如果是站在自我维护的立场

上,则他所提供的信息影响很小;如果是站在自我牺牲的

立场上,则他所提供的信息影响很大。

•3)信息传达者的意图。如果信息传达者的目的指向很明显,

尤其是让信息接受者感到有操纵自己的意图,接受者容易

产生心理抗拒,不易改变态度。

•Q信息传达者的吸引力。高吸引力者容易转变人们的态度。

高吸引力的女性不易引起人们的抗拒心理。

2、沟通信息:是转变的直接原因

・)1信息差异。差异产生压力。传递者威信高,信息差异越

大,态度转变越大;传递者威信低,信息差异适中,态度

改变也较大。

*

•2)畏惧(情绪的唤起)。情绪卷入深度越强,越有利于态

度改变。尤其是恐惧的唤起,对于态度的转变影响较大。

戒烟案例

•3、信息的倾向性(单方面信息与双方面信息)对于文化

水平低的一般只提供正面材料,而对于文化水平高的一般

提供正反两方面的材料,并提供倾向性的判断。

•4、信息的提供方式:口头、书面;面对面

3、信息接受者:态度转变的主体

•1)原有的态度和信念的特性。内化了的态度难转变;有强

烈情绪基础的态度不易变化;与个人需要密切相关的态度

不易变化。你让•个基督徒该信伊斯兰教,试试。

*

•2)人格因素。性格特征的作用(依赖性强,易被说服)

•3)个体的心理倾向。逆反心理、心理惯性、爱面子等。

4、情境:沟通的背景和环境

预先警告:双重作用。原先态度不坚决,促进转变;原先坚决,

抵制转变。

分心(注意力转移):很有魅力的说服者,对内容分心,减弱了

防御,促进转变;说服过程受干扰,现场很乱,削弱说服效果。

重复:适度的重复增加喜欢程度。

态度转变理论CU

I、海德:平衡理论

海德(Helder,11958):是一■种人际关系和态度变化的社会

认知理论。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人与社会因素(事件、他人、

文化观念等)相互作用中实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海德提出P—O—X模型。P代表丈夫,O代表妻子,X代表

婆婆

•P:认知个体

•O:他人

•X:另一个人或事

•海德认为,如果P—O—X关系相适应,则该体系呈现均衡

状态,P的态度无须变化;反之,如果不相适应,P就会产

生心理压力,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2、认知失调理论

•是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失调到协调,从而

引起态度和行为改变的理论。

•四种原因引起失调:新旧经验矛盾(新环境适应:搓澡例)、

观念矛盾(考试作弊)、文化价值冲突(爱情与孝道的矛

盾)、逻辑矛盾(魔术)。

•一般而言,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有3种。抽烟例。

•第一,改变和否定认知因素的一方,使两个认知因素协调

•第二: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

•第三:引入或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以改变原来的不协调关

系。

•5、社会交换理论(自看)

•解释一个人的态度转变:比如甲原来和你很好,后来变淡

了,为什么,对方觉得付出小于获得了。

•从个体对得失权衡与比较后产生的趋向与回避动机的角度

解释态度的形成与转变,决定个体态度转变的关键因素是

诱因的强度。态度主体在对诱因进行计算的基础上选择态

度的取舍。

沟通的概念

­沟通的定义: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与大

众沟通。

*

•人际沟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情感、需要、

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和交流,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

•大众沟通:通过媒体中介沟通的过程。

沟通的结构

沟通过程由七大因素构成

I、信息源(信息发出者):在人际沟通中,是具有信息并试图

沟通的个体

2、信息:沟通内容

3、通道:沟通过程的信息载体。人际沟通(感觉器官.视听);

大众沟通(报刊、广播、电视等)

4、信息接受者:

5、反馈:信息接收者向发送者回返信息。

6、障碍:信息不明确、未正确编码、解码、缺乏共同经验

7、背景:沟通发生时的情境。公开谈、私下谈就不同。

沟通的功能

•获取信息的手段。比如,你通过沟通,确定报考哪里的咨

询师培训班。

•思想交流与感情分享的工具。网络上的空间、博客。

•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归属需要。

•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过程。没有沟通,就没有和解

•协调群体内行为,促进组织目标实现与效率提高。团队沟

通。

目光与面部表情(I)

•X、目光接触: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用途最广。眼睛是

心灵的窗户,内心情感的指示器。不可随意控制。瞳孔变

大:兴奋;瞳孔缩小:厌恶。赌徒很难控制瞳孔的变化。

•观察人的最有效的通道。孟子:胸中正,则眸子亮;胸中

不正,则眸子黯淡无光。

•《恰同学少年》:杨开慧第一次见毛泽东就认出他,因为

她听父亲杨昌济说他们班上有一个眼睛很亮的男学生。

・2、面部表情

•一切尽写在脸上。因此,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