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名校2024届中考语文猜题卷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丹东市名校2024届中考语文猜题卷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丹东市名校2024届中考语文猜题卷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丹东市名校2024届中考语文猜题卷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丹东市名校2024届中考语文猜题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丹东市名校2024届中考语文猜题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端详劳碌袖首旁观循序渐进B.隽妙矜持见异思迁相题并论C.凝望关健兵荒马乱恭而有礼D.雾霭荒诞稀奇古怪不可名状2.语言运用——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A.今天这次班会的内容特别重要,请大家一定要洗耳恭听。B.朋友询问王华妹妹的学习状况,王华说:“舍妹成绩还可以。”C.杜文在菜市口看见一个乡下老太太在卖菜,就走过去问:“老婆婆:这菜其价几何?”D.既然你这么盛情的邀请,你的生日我就赏脸参加。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应许/里应外合纤细/屡见不鲜浩瀚/颔首低眉B.适当/锐不可当漂荡/虚无缥缈喑哑/黯然失色C.煞白/大煞风景谀辞/冻饿之虞绯红/妄自菲薄D.行辈/体色当行扶掖/笑靥如花亵渎/浑身解数4.下列各组加点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妖娆(ráo)娉婷(pīn)恣睢(zhuī)心无旁骛(wù)B.冠冕(miǎn)广袤(miào)栈桥(zhàn)自吹自擂(lěi)C.箴言(zhēn)褴褛(lǚ)折本(shé)强聒不舍(guō)D.摇曳(yì)濡养(rú)矗立(zhù)矫揉造作(jiǎo)5.诗文默写。①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②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③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④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⑤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⑥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__________;我是干瘪的稻穗。(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⑦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直接点明桃花源中老人和小孩高兴、满足的情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智真长老便唤首座、维那,商议剃度这人;分付监寺,都寺,安排斋食。只见首座与众僧自去商议道:“这个人不似出家的模样。一双眼却恁凶险!”众僧道:“知客,你去邀请客人坐地,我们与长老计较。”知客出来请赵员外、鲁达,到客馆里坐地。首座、众僧禀长老说道:“却才这个要出家的人,形容丑恶,相貌凶顽,不可剃度他,恐久后累及山门。”长老道:“他是赵员外檀越的兄弟。如何撇得他的面皮?你等众人且休疑心,待我看一看。”焚起一柱信香,长老上禅椅盘膝而坐,口诵咒语,入定去了;一炷香过,却好回来,对众僧说道:“只顾剃度他。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记吾言,勿得推阻。”首座道:“长老只是护短,我等只得从他。不谏不是,谏他不从便了!”话说当日智真长老道:“智深,你此间不可住了。我有一个师弟,现在东京大相国寺住持,唤做智清禅师。我与你这封书,去投他那里,讨个职事僧做。我夜来看了,赠汝四句言,你可终身受用,记取今日之言。”智深跪下道:“洒家愿听偈言。”长老道:“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鲁智深听了四句偈言,拜了长老九拜,背了包裹,腰包,肚包,藏了书信,辞了长老并众僧人,离了五台山,迳到铁匠间壁客店里歇了,等候打了禅杖,戒刀,完备就行。寺内众僧得鲁智深去了,无一个不欢喜。长老教火工、道人自来收拾打坏了的金刚、亭子。过不得数日,赵员外自将若干钱来五台山,再塑起金刚,重修起半山亭子,不在话下。1.结合原著简述鲁达到五台山出家的原因及其离开五台山前往东京大相国寺途中的遭遇。2.结合选文和原著对鲁智深在五台山所作所为的叙述,简要分析鲁智深的形象特点及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众僧皆厌恶鲁智深,而智真长老却认为此人“正果非凡”,请谈谈你的看法。二、阅读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卫南之战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选自《宋史》)(注释)①泽:宗泽,南宋将领。②云:报告。③生兵:新兵。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悉:______(2)乃暮徙其军乃:______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泽兵/进至/卫南 B.先驱/云/前有敌营C.前后/皆/敌垒 D.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4.准确判断敌情是取胜的前提。曹刿从“辙乱”“旗靡”中准确判断出“齐师”是真“败绩”;从选文中的“”语句也可看出宗泽善于分析战情。5.除准确判断敌情外,你认为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还有哪些?是结合原文简要说明。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翊见而谓曰:“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迭。”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河南种拂①临郡。引为功曹②,翊以拂名公之子,乃为起焉。拂以其择时而仕,甚敬任之。阳翟黄纲恃程夫人权力,求占山泽以自营植。拂各翊问曰:“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翊曰:“名山大泽不以封,盖为民也。明府听之,则被佞倖③之名也。若以此获祸,贵子申甫④,则自以不孤也。”拂从翊言,遂不与之。乃举翊为孝廉,不就。献帝迁都西京,翊举上计椽。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车马,自载东归。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又逢知故困馁⑤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众人止之,翊曰:“视没⑥不救,非志士也。”遂倶饿死。(选自《后汉书•刘翊传》,有删改)(注释)①种拂:字颖伯,东汉大臣。②功曹,古代官职,官名。下文的明府、孝廉、上计椽,都是古代官名。③佞倖:以谄媚而得到宠幸。④申甫:拂之子。⑤困馁:困乏饥饿。⑥没:通“殁”,死。1.九(1)班学生学了这篇短文后,针对翻译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请根据情境完成下面讨论的内容。小蔓:“季礼意其子相也”中的“意”字怎么翻译?小祎:这个字我一开始也不清楚,后来我查看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上面有五个义项:A.心意,意图。B.怀疑。C.意料,猜测。D.同“抑”表示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还是”。E.yī(依)。通“噫”。叹词。我觉得应该选(1)________,因为(2)________。小蔓:你说得很有道理,你能帮我翻译一下“乃举翊为孝廉,不就。”这个句子吗?小祎:好的,我认为这个句子应该这样翻译:(3)________。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3.文章结尾说“视没不救,非志士也。”“志士”指的是有坚定意志和节操的人,中国传统文化中,塑造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刘翊的“志士”品格。9.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列小题。王禹偁(chēng),北宋初文学家,政治上主张改革,又刚直敢言,因此屡受贬谪。下列诗文分别写于他被贬商州、黄州期间。从中我们可以看见一位改革先驱的生活细节和内心世界。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旁批(一):前句从听觉写傍晚秋声,后句从视觉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有声”与“无语”相衬,突显了山村傍晚的幽静。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①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②,榛莽③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④,幽阒辽夐⑤,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旁批(二):公退⑥之暇,披鹤氅⑦,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销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⑧,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⑨斯楼之不朽也。旁批(三):①刳(kū):削剔,挖空。②雉堞(dé)圮毁:城上的矮墙倒塌毁坏。③蓁(zhēn)莽(mǎng):丛生的树木和草。④挹(yì):文章指望见。濑(lài):沙滩上的流水。⑤幽阒(qù)辽夐(xiòng):幽静辽阔。⑥公退:公事完毕,回来。⑦鹤氅(chǎng):用鸟羽制的披风。⑧稔(rěn):谷子一熟叫作一稔,引申指一年。⑨庶(shù):表示期待或可能。1.解释下列加点词。比屋皆然______公欣然曰______2.与“胜概”的“胜”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予观夫巴陵胜状C.臣不胜受恩感激 D.射者中,弈者胜3.以诗歌的旁批为例,赏析画横线句子,完成旁批(二)。4.作者用“胜概”概括自己在小竹楼的贬谪生活,请结合第(4)段内容,想象并描绘王禹偁日常生活的一个画面,完成旁批(三)。5.这两篇诗文都描述了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但文章结尾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细读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结合诗文阐述你的理解。10.非文学类文本阅读青年逆行而上,书写责任担当“国难当头,当以大局为重,等疫情被战胜之日,阳光灿烂之时,我一定嫁给你!”铁路义乌站90后情侣因坚守战“疫”一线,不得不延期订婚时,王丹玲对男友杨凯说下这段感人至深的话语。他们是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一个小小缩影,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数青年请战参战、逆行而上的真实写照。这群人中有主动请缨,战斗在临床一线的白衣天使,他们争分夺秒与死神“抢人”;有在这特殊时期自愿放弃节假日维护社会治安的人民警察;也有申请坚守在运输一线,确保医疗物资和食品能以最快的速度运往灾区的铁路职工和卡车司机。还有太多太多的英雄,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他们不计报酬、无畏生死,用生命与行动去书写着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时代有呼唤,青年有担当。在这场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全国各级团组织上下联动,从团中央划拨经费1230万元支持基层团组织做好疫情防控,到全国铁路1200名团委书记大年初二全部返岗;从湖北电力有限公司团委组建99支青年突击队保障供电并投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等电力建设工程,到浙江共青团动员青年突击队支援医护用品生产企业;从川籍26岁女医生郎冰凝逆行1872公里支援武汉,到铁路合肥电务段“共青团号”24名青年“疫情面前,绝不退缩”的一纸战书等等,全国各级团组织和无数新时代中国青年,用行动宣示着自己的初心使命和担当作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每一个青年都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或治病救人,或坚守岗位,或捐赠物资,或宣传防护。希望之火正如燎原之势展开。我们坚信,冲破乌云和寒流,阳光会更加灿烂,春天会更加温暖。(摘自中国青年网2020-02-12,有改动)1.文章以王丹玲的话开头,有何好处?2.下述材料可以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吗?请具体分析。(链接材料)在江西宁都县,62岁的脱贫户周金生向宁都县红十字会捐款一万元,定向用于固厚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他说:“国家现在有困难,我有责任要帮一帮。”3.文章第2小节和第3小节可以调换位置吗?请具体分析。4.以下诗句可以作为本文论据的是()A.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11.阅读《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回答问题。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刘继荣①母亲真的老了,变得孩子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来,总是满怀热忱地问:“你什么时候回家?”②且不说相隔一千多里路,要转三次车,光是工作、孩子已经让我分身无术,哪里还抽得出时间回家。母亲的耳朵不好,我解释了半天,她仍旧热切地问:“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几次三番,我终于没有了耐心,在电话里大声嚷嚷,她终于听明白,默默挂了电话。③隔几天,母亲又问同样的问题,只是那语调怯怯地,没有了底气,像个不甘心的孩子。明知问了也是白问,可就是忍不住。我心一软,沉吟了一下。母亲见我没有烦,立刻开心起来。她欣喜地向我描述:“后院的石榴都开花了,西瓜快熟了,你回来吧。”我为难地说:“那么忙,怎么能请得上假呢!”她急急地说:“你就说妈妈得了癌,只有半年的活头了!”我立刻责怪她胡说,她呵呵地笑了。我终于不忍心,告诉她下个月一定回去,母亲竟高兴得哽咽起来。可最后,我到底没能回去。电话那头的母亲,仿佛没有力气再说一个字,我满怀内疚:“妈,生气了吧?”④母亲这一回听真了,连忙说:“孩子,我不生你气,我知道你忙。”⑤可是没几天,母亲的电话催得越发紧了。她说:“葡萄熟了,梨熟了,快回来吃吧。”⑥我说:“有什么稀罕,这里满街都是,花个十元八元就能吃个够。”母亲不高兴了,我又耐下性子来哄她:“不过,那些东西都是化肥和农药喂大的,哪有你种的好呢。”母亲得意地笑起来。⑦星期六那天,气温特别高,我不敢出门,开了空调在家里。孩子嚷嚷雪糕没了,我只好下楼去买。在暑气蒸熏的街头,我忽然就看见了母亲。她刚下车,胳膊上挎着个篮子,背上背着沉甸甸的大袋子,弯着腰,左躲右闪,怕别人碰了她的东西。在拥挤的人流里,她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我大声地叫她,她急急抬起满是热汗的脸,四处寻找,看见我走过来,她竟惊喜地说不出话来。⑧一回到家,母亲就喜滋滋地往外捧那些东西。她的手青筋暴露,十指上都裹着胶布,手背上有结了痂的血口子。她笑着对我说:“这是咱家院子里的,你最爱吃的。这全是我挑出来的。”⑨我这没有出过远门的母亲,千里迢迢,坐最便宜、没有空调的车,车上又热又挤,但那些水灵灵的葡萄和梨子都完好无损。⑩所以,我相信,在这世上,凡有母亲的地方就有奇迹。⑪母亲只住了三天,就悄悄订票,悄悄离开,才回去一星期,又说想我了,又催我回家。我苦笑:“妈,你再耐心一些吧!”第二天,我接到姨妈的电话:“你妈妈病了,快回来。”我急得眼前发黑,泪眼婆娑地奔到车站,赶上末班车。⑫一路上,我默默祈祷。我希望这是母亲骗我的,我希望她好好的。我愿意听她的唠叨,愿意吃光她给我做的所有饭菜,愿意经常抽空来看她。此时,我才知道,人活到八十岁也是需要母亲的。⑬车子终于到了村口,母亲小跑着过来,满脸的笑。我抱住她,又想哭又想笑,责怪道:“你说什么不好,说自己有病,亏你想得出!”受了责备的母亲,仍然无限地欢喜,她只是想看到我。⑭没待几天,我就急着要走,母亲说要好好给我做顿饭。她精心准备的菜肴,终于端上了桌,我不禁惊异——鱼鳞没有刮净、鸡块上是细密的鸡毛、香油金针菇竟然有头发丝,无论是荤的还是素的,都让人无法下筷。母亲年轻时那么爱干净,如今老了竟邋遢得这样。母亲见我不吃,她心疼地送我去坐车,还不停地嘱咐我注意身体。车子开了,她急着下去,衣角被车门夹住,险些摔倒。我哽咽着,趴在车窗上大叫:“妈,妈,你小心些!”她没听清楚,边追着车跑边喊:“孩子,我没有生气,我知道你忙!”⑮这以后,母亲仿佛满足了,竟没有再催过我回家,只是不断地对我说些开心的事:家里添了只很乖的小牛犊;明年开春,她要在院子里种好多的花……听着听着,我心得到一片温暖。⑯到年底,我又接到姨妈电话说母亲病了,赶紧回家。我哪里相信,半信半疑地往家赶,并且买了一大袋母亲爱吃的油糕。车到村头,我伸长脖子张望,母亲没来,我心里颤颤地有了种不祥的预感。姨妈说,母亲已经不在了,她走得很安详。⑰原来半年前,母亲就被诊断出了癌症,只是她没有告诉任何人,仍和平常一样乐呵呵地忙,自己安排妥当后事。姨妈还说,母亲老早就患了眼疾,看东西很费劲。我把那袋油糕紧紧地抱在胸前,一颗心仿佛被人挖走。原来,母亲知道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才不住地打电话叫我回家;原来,我挑剔着不肯下筷的饭菜,是她在视力模糊的情况下做的!我走的那个晚上,她一个人是如何摸索到家,跌倒了几次,我永远都无从知道了。母亲,在生命最后的时刻还快乐地告诉我,牵牛花爬满了旧烟囱,扁豆花开得像我小时候穿的紫衣裳。你留下所有的爱,所有的温暖,然后安静地离开。⑱我知道,你是这世上唯一不会生我气的人,唯一肯永远等着我的人,也就是仗着这份宠爱,我才敢让你等了那么久。⑲可是,母亲啊,如果还有来生,我会牵着你的手,我会陪你慢慢走,不会让你把爱熬成等待!1.文章以“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为题目有什么好处?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1)从人物描写的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⑭段画线句。她没听清楚,边追着车跑边喊:“孩子,我没有生气,我知道你忙!”(2)结合语境,赏析第⑰段中的加点词语。我把那袋油糕紧紧地抱在胸前,一颗心仿佛被人挖走。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中“不会让你把爱熬成等待!”的理解。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三、应用12.综合性学习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活动一:承习俗(1)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2)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吧,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3)对联的基本要求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做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罗曼·罗兰说过:“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关爱,离不开同学的帮助,离不开师长的教导,离不开那些关心我们成长的人,正是他们无私、默默的付出,才使得我们更好地成长……请以“爱,就在我左右”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诗歌、戏剧除外,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内容具体真实,思想积极健康,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积累1、D【解题分析】

A袖首旁观——袖手旁观。B相题并论——相提并论。C关健——关键。2、B【解题分析】

A.运用不当,“洗耳恭听”是谦辞,此处当用敬语;C、说话不看对象,不得体;D.“赏脸”是敬辞,意为“请对方接受请求或馈赠”,此处误用。3、D【解题分析】

A项,yīng∕yìng,都读xiān,都读hàn;B项,dàng∕dāng,都读piāo,yīn∕àn;C项,shà∕shā,都读yú,fēi∕fěi;D项,都读háng,都读yè,都读xiè。故选D。4、C【解题分析】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A娉婷(pīng),恣睢(suī)。B广袤(mào),自吹自擂(léi)。D摇曳(yè),矗立(chù)。5、①秋风萧瑟②波撼岳阳城③无为在歧路④云生结海楼⑤惶恐滩头说惶恐⑥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⑦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解题分析】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萧瑟”“撼”“歧”“惶恐”“隧”“髫”“怡”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题目点拨】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6、1.鲁达为救被欺辱的金氏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后出逃,在赵员外的帮助下到五台山出家。在前往大相国寺途中,制服了占山为王、要强抢刘太公女儿的小霸王周通,后在赤松林遇见史进,两人在瓦罐寺除掉了崔道成和丘小乙,火烧瓦罐寺。2.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做和尚,不参禅,不守清规戒律,下山喝酒,醉打山门,毁坏金刚,逼众僧吃狗肉,事后还请长老评理,刻画了鲁智深率性而为、无拘无束、粗鲁莽撞、却又如孩子般可爱的形象。作者将人物置于不同环境(或与人物反差很大的环境)中,表现其不同性格特征和反抗道路,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3.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算得上是一个善始善终,修成正果的人物:他一生路见不平,行侠仗义,除恶务尽,如救素未谋面的金氏父女;对朋友侠肝义胆,有情有义,如野猪林暗中护送好友林冲,危难时出手相救;不贪色,不贪钱财,不留恋功名,如擒方腊立大功后不愿还京做官,最后在浙江听潮信而圆寂。鲁智深用自己的修行说明其是有佛心、佛缘的人,印证了智真长老的慧眼。【解题分析】1.考查对名著人物故事情节的理解。根据对原著的阅读理解可知,鲁达在酒馆认识了金翠莲,帮助金翠莲,资助金翠莲父女逃离虎口。三拳打死镇关西,,为躲人命官司,鲁达在雁门县巧遇金老,金老把恩人鲁达请到家中,并与收金翠莲做外室的赵员外相见,赵员外对鲁达表达了佩服之情,帮助他到五台山出家。鲁智深破酒肉戒,二次大闹文殊院,无奈之下智真长老甩锅给自己的师弟,将鲁达派往大相国寺。鲁智深下山,在桃花村遇桃花山二头领小霸王周通欲强娶刘太公之女。鲁智深为刘太公解除逼婚之忧,假扮太公小女,打了来庄逼亲的周通,大头领李忠为二头领报仇,与鲁达相认。后到瓦罐寺,那些僧人都向他诉苦,后来才知道,这寺庙已被一僧一道霸占。僧人叫崔道成,道人唤丘小乙。巧遇史进,再后来结果了二人的狗命。那鲁达本是菩萨心肠,回头惦念着老和尚和那妇人,但见只剩下尸首,一时痛苦,遂火烧了瓦罐寺。2.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学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鲁达在大闹五台山,又是喝酒,又是吃狗肉,打倒了金刚,推翻了亭子,直闹得佛场众僧人“卷堂大散”。鲁智深看似犯戒的行为,其实是他对盲目修行的反抗。又表现他率性而为、无拘无束、粗鲁莽撞、孩子般可爱的形象。3.能结合名著情节具体阐述即可。鲁智深打郑屠,原本也没有想打死他,只因为他嫉恶如仇,下手狠了一点,三拳就把镇关西给打死了。但鲁智深马上就想到:“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他急急地回到自己住的地方,拿了很少一些东西,大部分东西都舍弃了,马上出逃。按照宋太祖赵匡胤定下的规矩,鲁智深是提辖,这种行为是没有死罪的,何况他打死的又是一个欺诈人的郑屠。但规矩是规矩,现实是现实,武松也是官员,打死的是害人性命的奸夫淫妇,照样成为了刑徒。当他第二次打死了人,在墙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为的是不连累无辜,马上逃亡。不过,这种明智之举和鲁智深比较起来,显得有点儿觉悟晚了些。一般人来说,财物可以舍弃,这个提辖的官职是很难舍弃的,即便是定罪服刑,期满后还是可以继续当官的。史进杀了县里的两个都头,还要找师傅王进,幻想着日后讨个出身;杨志杀了牛二,到了北京大名府照样做了提辖。但这只是特例,一般情况下,很多人没等到熬过那一百杀威棒,就已经一命呜呼了。鲁智深没有史进般的幻想,也不是武松那般思维单纯,他的智慧比一般人深。鲁智深有一双慧眼。如果说,这双慧眼还不能像佛祖一样识人的话,鲁智深的慧眼能识事。鲁智深能抛却尘世,毫不犹豫地选择出家,具有佛缘。鲁智深与佛有缘,他救的那个金翠莲没有回东京,而是嫁给了五台山下一个有钱的赵员外。这个赵员外是五台山文殊院寺庙里的一个大施主,他曾经许下一个心愿,要在寺庙里剃度一个人,而恰恰一直没有个合适的,直等到鲁智深来填补。这是当时一种上层人的行为,信佛之人要把自身献给佛,因为社会因素还不能让他天天待在寺庙,于是就找一人代替他敬佛,前代有皇帝也这样干过。鲁智深正好成为了这样一个人,而介绍他前去的又是文殊院最大的施主檀越,难道不是与佛有缘吗?而鲁智深对于要当和尚,竟然没有丝毫的犹豫。其实对于当和尚与否的选择,丝毫不必杀了人选择逃亡少动心思。人当了和尚,官司再也与己无关了。但同样的,世俗上也等于再没有这个人了。结婚生子传宗接代已经和这个人无关了,一般人能不费一番思量吗?鲁智深在只知道这些不知道任何佛家规矩的情况下,爽快地答应当和尚,只能认为与佛有缘。二、阅读7、1.(1)全部(都)(2)于是(就)2.A3.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或: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4.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5.从“下令日:‘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可以看出宗泽善于做战前动员。(或:从“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可以看出宗泽带领的军队骁勇善战、忠君爱国。)【解题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的意思是“假使他们出动全部骑兵在夜闻偷袭我军”,“悉”意思是“都”。“乃暮徙其军”意思是“于是就连夜转移了自己的军队”,“乃”意思是“于是,就”。2.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A:泽兵进至卫南——宗泽领兵到达卫南,根据意思应停顿为:泽/兵进/至卫南。故选A.3.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句中“必”意思是“一定”,“斩首数千级”是一个省略句,应翻译为:斩杀敌人数千。其他语序正常,据此翻译即可。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中写到“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这些都表现了宗泽善于分析敌情。据此作答。5.此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概括。文中宗泽是一个善于观察分析的人,但要想取得胜利,仅仅这些是不够的,“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可以看出在战前他对部下的动员工作做得很到位,使士兵士气大振,这也是取胜的关键要素。据此作答。译文: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将孤兵寡,不深入敌营不能成功。先头部队回报说前面有敌人军营,宗泽就率军向前直奔敌营,与敌战斗,打败了敌人。宗泽领兵转战东进,可是敌人增援的生力军到了,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盘,宗泽下令说:“今天进与退同样都是死,我们不能不从死中求生。”士兵知道总是一死,无不以一当百,杀敌几千人。金兵大败,溃退几十里。宗泽考虑到敌军十多倍于已,现在这一战出其不意,敌军势必再来,假使他们出动全部骑兵在夜闻偷袭我军,就危险了,于是就连夜转移了自己的军队。金兵当晚到达,只得到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8、1.(1)C(2)因为上文讲到刘翊和张季礼是在途中偶然相遇,原先并不认识;刘翊把自己的车让给张季礼后,没有说自己的名字就离开了。所以张季礼对刘翊的身份是猜测,解释为“猜想”更合理。(3)(种拂)于是举荐刘翊为孝廉,刘翊没有接受。2.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3.(1)淡泊名利。经常救济他人而不愿他人报答;把车让给因寒冻而车坏被滞留的张季礼,却不告知姓名策马离开;(2)不畏权贵。不肯屈从朝廷的任命;(3)志向坚定。帮种拂解决有关生死祸福的事后,因耻于利用这事来获取功名而推辞了种拂的举荐;(4)乐善好施。调任陈留太守,将自己手上持有的珍宝全部分给了他人,自己仅留下车马赴任去;(5)扶危济困。发现一位士大夫病死在路旁,用自己的马换了棺材,脱下自己的衣服将死者收殓;(6)舍生取义。途中不忍抛下窘困饥饿的故交,杀自己所驾的牛給他充饥,致使自己一起饿死。【解题分析】1.(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意”,意料,猜测。(2)然后结合上文“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分析原因即可。(3)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乃”,于是;“举”,举荐,推举;“不就”,没有接受。2.要求学生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翻译为:这时贼寇非常猖獗,交通阻隔,很难通过。故可断句为: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3.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结合“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得出:淡泊名利;结合“拂从翊言,遂不与之。乃举翊为孝廉,不就。”得出:不畏权贵;结合“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车马,自载东归。”得出:乐善好施;结合“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得出:扶危济困;结合“‘视没不救,非志士也。”遂倶饿死”得出:舍生取义。然后综述即可。【题目点拨】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参考译文:刘翊,字子相,是颍川颖阴人。家中世代产业丰足,经常救济他人而不愿他人报答。刘翊有一次在汝南旅行,陈国有位叫张季扎的人要到远方赶赴老师的丧礼,不料遇上寒冰,车子坏了,所以停留在道路上。刘翊见到后说:“你千万要去参加丧礼,马上启程尽早到达。”立即下车,将自己的车子给了张季托,而且没有说自己的名字,骑上马便走了。张季扎猜想他可能就是传闻中重徳重义的刘翊,事后他特意到颍阴,想要将车子还给刘翊。刘翊知道后关上门,让人说自己出去了,不同张季扎相见。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称病卧床,不屈意接受朝廷的任命。河南种拂到颍阴任职,举荐(他)做功曹,刘翊认为种拂是名公的儿子,接受了举荐。种拂清楚刘翊择时而出仕,非常敬重他。阳翟黄纲倚仗程夫人的势力,想要把山泽占为己有。种拂召见刘翊,向他询问:“程夫人的权势很大,(她)在皇帝的身边,不顺从(他们)就恐怕被怨恨,给了他们就是侵夺百姓的利益,对这件事怎么办呢?”刘翊说:“不把名山大泽作为封地,就是为了百姓。郡守听从了他的要求,您就遭遇成为谄媚的人。如果因此而遭受灾祸,你的儿子申甫,将会得到更多的人的关爱。”种拂听从了刘翊的建议,于是没有给他。接着,举荐刘翊为孝廉,刘翊没有接受举荐。后来发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而活下来的有几百人。同乡及宗族人中贫穷的人家,死了就替他们筹备殡葬事宜,孀居或丧妻的就帮他们操办再嫁或再娶。汉献帝(刘协)迁都西京后,刘翊被举荐为计掾。这时贼寇非常猖獗,交通阻隔,很难通过。刘翊就晚上出发,白天休息,才到达长安。皇帝下诏表彰他的忠诚、勤勉,特任命他做议郎,调任陈留太守。刘翊将自己手上持有的珍宝全部分给了他人,自己仅留下车马赴任去了。出了函谷关几百里地后,刘翊发现一位士大夫病死在路旁,刘翊于是用自己的马换了棺材,脱下自己的衣服将死者收敛了。走了一段路,又遇到以前认识的一个人在路上窘困饥饿,刘翊不忍心丢下他,便将驾车的牛又杀了,用来解除这人的困乏。大家都曾劝阻他,刘翊说:“见死不救,这可不是有志之士啊!”后来,刘翊同那些人竟然都饥饿而死。9、1.(1)这样(2)……的样子2.B3.示例1:以声写楼,列举了六种声音,有自然之声,也有因文人雅集而响的声音,形象再现了在竹楼中可以领略到,而在别处无法领略的种种清韵雅趣。示例2:连用六“宜”,以三个两两相对的句式,构成有力的排比,描写了竹楼上可听急雨、赏密雪、鼓琴、咏诗、下棋、投壶,极写竹楼的生活之乐。4.示例1: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伴着焚香默坐于楼中,不亦乐乎。示例2:每天晨起,于竹楼上远眺,总能见到江上白帆点点,沙鸥飞翔,远处烟雾缭绕,似梦似幻。示例3:和好友畅饮后的午后,阑珊醒来,环顾院子,煮茶的烟火已灭,弥散着淡淡轻烟。院子里,依稀看见朗月,流泻下的月光轻轻将淡淡轻烟搂在里面。看不出哪是月光,哪是轻烟,此情此景,此乐何极。5.第一首诗歌,作者在前六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日乡村晚晴图,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后句作答,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第二篇古文,作者记叙了在黄州小竹楼的生活片段,虽身处困境,但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来面对,但又想到短短四年多次贬谪,为将来仕途迷茫而感慨。【解题分析】1.考查一词多义。(1)“比屋皆然”:家家户户都是这样。比:并排,挨着。比屋,靠在一起的房子。“然”:指示代词“这样”。(2)“公欣然曰”中的“欣然”:高兴、快乐的样子。欣:高兴。然:语气助词,……的样子。2.B与“胜概”的“胜”意思相同,都是“优美的”之意(概:做“景象”解释)。A胜利。C尽。D胜利。3.要求赏析画横线句子,完成旁批(二)。在形式上要以诗歌的旁批(一)为例。从旁批(一)分析,旁批的内容一个是描写角度,一个是描写方法。所以旁批(二)可以从以声写楼的角度,从连用六“宜”、三个两两相对的句式构成有力的排比的方法分析作答。一定要答出这些方法所表达的情趣和所抒发的情感。4.题干要求结合第(4)段内容,想象并描绘王禹偁日常生活的一个画面,完成旁批(三)。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想象并描绘画面前提和基础。如“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销遣世虑”可描绘为“公事完毕回来的时间,我披着用鸟羽绒织成的大氅,头戴华阳巾,手里拿着一卷《周易》,点着香,面对香炉不出声地端坐,消除心中那些世俗之念”。当然,也可描绘以下的几种景象。5.比较阅读。要求细读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阐述你对这两篇诗文结尾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进而归纳出诗文文的中心,分析诗文各自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如诗歌可从前六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的角度作答。古文可从通过写在黄州小竹楼的生活片段来表达乐观豁达的心态和感慨仕途迷茫的角度作答。【题目点拨】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译文:黄冈这地方出产很多竹子,大的有房椽那么粗。竹工破开竹子,剃去竹节,来代替用泥土烧制的瓦,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因为这样做价钱便宜而且又可节省工时。黄冈城的城西北角。城上的垛墙坍塌了,草木丛生,荒芜着无人整理,我就在这地方建了两间小楼,与月波楼相连接。(站在竹楼上)远处山色尽收眼中,江上水波如入怀抱,这地方安静,又给人以辽阔的印象。这地方遇到夏天下急雨,听起来像有瀑布声;遇到冬天下大雪,听起来像玉石碎裂声。这地方适宜弹琴,琴声高扬而流畅;这地方适宜吟诵诗歌,吟诗声高亢美妙;这地方适宜下围棋,棋子敲击棋盘声叮铃着响;这地方适于作投壶之戏,投出去的矢击打在壶中的声音铮铮作响:(形成这种令人欢悦的声音)都是这竹楼的帮助。公事完毕回来的时间,我披着用鸟羽绒织成的大氅,头戴华阳巾,手里拿着一卷《周易》,点着香,面对香炉不出声地端坐,消除心中那些世俗之念。江山之外,只见风中船帆、沙滩上的鸟、如烟的云、眼前的竹材而已。等到酒力渐散,茶炉的烟气渐渐停歇,送走夕阳,迎来夜月,这也是我在谪居之地的一个景象。那齐云楼、落星楼,高大倒是高大啊!井干楼、丽谯楼,华丽也倒是华丽!但它们只用来收容歌妓、舞女,不是诗人的事,我不欣赏这种地方。我听竹工说:“竹作瓦,只可用十年,假如加上一层竹瓦,就可以用二十年。”啊!我在至道至乙未年,从翰林贬到滁州;丙申年,又改派到扬州;丁酉年,又回到京城进中书省;戊戌年除夕,我接到被眨齐安(黄州)的命令。己亥年闰三月,我到黄州郡。四年之间,往来奔走,没有空闲;不知道明年又在什么地方!我那里害怕竹楼的朽烂呢?希望以后来黄州的人与我志趣相同,接下来修茸竹楼,希望这竹楼能不朽烂。10、1.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论证,同时也充当的文章的事实论据。(每点1分)2.不能,因为本文主要观点是“青年逆行而上,书写责任担当。”材料中讲述的虽是普通民众的责任担当,但属于老年人,不能证明本文的观点。3.不能,因为第二小节举的是各行各业青年个人有责任有担当的例子,第三小节举的是全国各级团组织青年团队承担责任的例子。按照了由个人到团队的思路,层层递进,所以不能调换顺序。4.B【解题分析】

1.此题考查重要段落的作用。议论文开头段的事例,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充当事实论据,吸引读者的作用。首先,本文从王丹玲的话写起,引出中心论点“青年逆行而上,书写责任担当”;其次,王丹玲与男友这对90后情侣的爱情示例也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他们是疫情发生后无数青年逆行而上的小小缩影和真实写照,能够证明“青年逆行而上,书写责任担当”;再次,以爱情故事作为开头能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的作用。为某个观点补充论据,论据一定要能证明论点的正确,要与论点紧密契合。细读题目中给出的材料可知,主人公是“62岁的脱贫户周金生”,对象不是青年,这与本文的中心论点“青年逆行而上,书写责任担当”不符。故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3.本题考查语段顺序的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文章逻辑顺序或前后照应这两方面来分析。从②③两段内容来看,第②段提到“白衣天使”“人民警察”“铁路职工”“卡车司机”等青年个人的抗“疫”故事,第③段说的是“各级团组织”“全国铁路1200名团委书记”“全国各级团组织和无数新时代中国青年”等团队承担抗“疫”责任的例子。按照了由个人到团队的逻辑关系,层层递进,故不能调换顺序。4.本题考查论据的选择。论据应能证明论点,为论点服务。本文的论点是“青年逆行而上,书写责任担当”,关键点是“责任与担当”。A.这句话表达了陈毅将军身处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不能证明论点;B.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愿为国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是“责任与担当”的有力证据,能证明论点;C.这句话是写诸葛亮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这是他淡泊名利的表现。不能证明论点;D.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一心想完成收复国家失地大业的雄心壮志。不能证明论点。故选B。11、1.文章主要写了母亲患病后盼我回家,送我最爱吃的东西,给我做最好吃的菜肴,即使去世,也给我留下爱和温暖,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疼爱、体谅(理解),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愧疚和自责之情。以此为题,给人留下了悬念,暗示了文章主旨,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1)运用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追赶车子送我的离开的情景,表现了母亲对我离开的不舍,对我的疼爱与体谅。(2)挖,运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得知母亲身患重病,仍默默为我做饭的感受(心情),表达了我的愧疚和自责(痛悔)之情。3.母亲为我们付出所有的爱,老了只是希望我们常回家看看,而我们只顾忙自己的事,把这爱当成了理所当然,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和自责之情,也是对天下儿女的规劝:希望天下儿女能多陪伴父母,不能子欲养而亲不在。结尾卒章显志,深化中心。4.(1)伏笔。写我最后一次回家,母亲没有接我,为下文母亲去世埋下伏笔,更能突出母亲安排好后事,不给我添麻烦,对我的疼爱,增加情节张力,使情节具有合理性。(2)侧面描写。写母亲去世后,姨妈对母亲病情的交代,侧面烘托了母亲宁愿自己默默承受病痛和孤独,也不愿给我带来麻烦,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疼爱。【解题分析】1.考查文章标题的好处的理解分析。本题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是①象征意义;②一语双关;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是文章的线索。等等。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分析与把握。本文主要讲述母亲给“我”打电话和送菜的事情,表达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而“我”忽视母亲的爱,一致后来后悔的事,表达对母亲的歉疚与自责之情。因此以“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为题,“这个人”是“谁”,给人留下了悬念,暗示了文章主旨,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考查对句子的赏析。①句根据题目要求从人物描写的方法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谁对母亲的语言、动作描写,在“我”离开时,母亲边追着车跑边喊,表现母亲对“我”爱之深。②句“挖”本义指掘,掏。这里是当“我”听到姨妈说,母亲就被诊断出了癌症,但还是坚持为“我”做饭,表达“我”对母亲的愧疚与难过自责。3.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是理解。此句出现在文中的末尾,理解时要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