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_第1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_第2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_第3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_第4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1〜2题。

8户万8042万

0.51%

200(年201碎

II1住人口数II人口自然增K率匚二]城市人口比敢

1.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度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D)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预测图”,回答3〜4题。

^(年)

3.对2015年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趋势的预测是基于(A)

A.国家较早实施计划生育

B.国际劳工会大量输出

C.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

D.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增长

4.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下降(D)

A.有助于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B.短期内会导致中国劳动力不足

C.短期内会导致国外劳动力的大量输入

D.长远看会缓解中国就业压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千米。下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统计数据表”。读表回答5〜

6题。

常住人口(万)出生率(%0)死亡率(%0)城市人口比重(%)

2000年184617.575.4033.8

2010年218115.995.4339.9

5.新疆(A)

A.2010年人口增长已变为“三低”模式

B.人口密度增大,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无关

D.农业人口2010年比2000年大为减少

6.新疆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增多,其原因是(B)

A.环境改善,合理人口容量增大,自然增长率上升

B.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

C.政策扶持、文化教育发展,0〜14岁人口比重上升

D.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提高,死亡率大幅下降

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至64岁)数的比值。如果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人

口抚养比下降,就会带来人口红利,反之没有人口红利。下图表示日本人口红利消失前后经济走势。读图,

回答7〜8题。

7.根据材料和图,可以得出结论(D)

A.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抚养比持续下降

B.经济减速增长时期抚养比大幅度上升

C.人口红利是影响经济增速的主导因素

D.人口红利的消失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8.为应对人口抚养比转变产生的影响,日本可采取的措施有(A)

①推迟退休年龄②调整生育政策

③输出国际劳工④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B.②③

C.③④D.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由2009年的67亿上升到70亿。结合下图分析回答9〜10题。

9.全球人口在2年间将增加3亿人,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C)

A.东半球各国B.西半球各国

C.欠发达地区D.发达地区

10.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B)

A.中国、日本B.科威特、德国

C.尼日利亚、墨西哥D.埃及、印度尼西亚

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开始实施。下图为2006〜2016年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图。据

此完成11〜13题。

增长率(%)

35

30

-05:嬴记嬴彘玄0茄讪永霞4加5枷6年

-1J9-

11.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C)

A.2007年B.2010年

C.2013年D.2016年

12.近10年来,影响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变化的根本原因(B)

A.老龄化严重B.出生率较低

C.死亡率较高D.流动人口多

13.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C)

A.缓解国防兵源的不足B.带动养老产业发展

C.促进人口可持续发展D.促进人口素质提高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前已明显加快。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某年外来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在该

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40%左右。据此完成14〜16题。

口男■女

14.该省级行政区外来人口的特征是(D)

A.老年人口比重高于青少年

B.各年龄段人口数量男性均多于女性

C.0〜4岁人口数量约为10万

D.以青壮年为主

15.外来人口中,10〜14岁年龄段比重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A.教育与家庭B.经济与政策

C.政策与住房D.住房与交通

16.该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B)

A.山东省B.上海市

C.四川省D.安徽省

下面左下图为我国2012年人口构成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右上图反映了我国人口的新政策,由左图可以判断主要原因是我国(D)

A.人口自然增长数量较少

B.可以实行人口高生育水平政策

C.劳动力资源短缺

D.人口老龄化严重

18.目前许多年轻夫妇“想生不敢生二孩”的主要原因是(C)

A.我国粮食资源短缺

B.我国环境污染严重

C.抚育子女的成本费用较高

D.医疗养老等保险全面的到了保障

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回答19〜20题。

於①夕②夕③/④

19.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人口增长模式符合欧洲发达国家现状的是(A)

A.①B.②

C.③D.@

20.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5%至10%的税率。其初衷是(A)

A.鼓励生育

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C.以税养老

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读表,回答下面两题。

年生物量可承载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地区

(万吨)口(万人)(人/平方千米)

东北地区10510023000229

长江中下游地区8860022000395

台湾岛、海南岛224005600486

西北地区85600850032

青海、西藏1000010004

2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B)

A.科技水平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

22.青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是(B)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能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阅读下列表格,回答23〜24题。

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规划专家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2000〜2010年人口自然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

0.35%2300万人

增长率(年均)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2000〜2010年常住人口

604万人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

增加3000万人

源、最多可容纳

2010年常住人口1961万人

23.北京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D)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C.人口基数大D.大量外来人口迁入

24.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B)

A.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

B.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

C.人口合理容量为1961万人

D.人口合理容量为3000万人

25.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发达国家应(B)

①超出本国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

A.①②B.②③

C.③④D.@@

第n卷(非选择题共5()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5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注: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

数)/(15〜64岁人口数)X100%/5〜64岁指劳动人口年龄]。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W50%称为“人口

机会窗口”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机会窗口”开启期间,其人口特征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机遇。

人100

口90

负80二

担70

系60

《50

图40

300O000O

9S860I

6668OgS

一Z8

材料二2010年潍坊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

201洋潍坊市第六次人口甘查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人口机会窗口”期能持续40年,2030年后,中国人口负担系数将超50%,

试分析原因。

.原因:65岁(不能答60岁)以上人口数量较多.

(2)“人口机会窗口”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何作用?

一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促进经济快速发

展。―

(3)材料二显示,当前潍坊市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一人口老龄化一,试提出缓解措施。

_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受能力;关心老人。_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近年来,“民工荒”的惊呼之声占据了每题的大幅版面,有媒体报道;在一些城市,企业出

6000元月薪竟然招不齐技工,16万元年薪难聘高级技师。

材料二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持续,我国已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人口发展快速步入

“后人口转变时期”。下图为1995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

1310500511.5

男女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有三个明显低谷,A低谷对应的时间段是1959〜1961年(三年自

然灾害时期)_。B低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70年代中期)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一。

(2)材料中提及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一”模式,该时期人口增长的特

点是一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一。“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主要是指实现了人

口一出生率一的下降。

(3)结合材料-,分析技工短缺的主要原因。我国应采取什么措施改变这种局面?

_原因:经济、技术的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普遍较低。_

措施:对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能。

28.读世界人口变化图与中国人口变化,完成(1)〜(3)题。(11分)

材料一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1953〜2010年我国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总量及人口年龄结构统计数据(不含港澳台)。

15|0“0

10.

50”

O

।—io-i4»Anna■■is^xntt®

德如65岁&以上人口比重*fiAns

(1)概括世界人口数量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20也1950<1-以前人口增长缓慢,1950

年以后人口增长迅速。)_

(2)分析1964〜1982年,我国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

_人口基数大;人口出生率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_

(3)目前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巨大的人口压力和老龄化严重。试分析人口压力和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

济发展的影响。

一巨大的人U压力影响我国经济的发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地矛盾激化,一生态环境恶化、

资源短缺和就业困难。老龄化不仅加重了社会负担,也将使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的优势逐渐减弱。_

29.读“北京市常住人口调查数据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常住人口年龄比例

(1)北京市常住人口2005年比2000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其原因有(C)

①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北京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③外来人口大量迁入④每年新增大量

大学生就业

A.①②B.

C.③④D.②③

(2)人口性别比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北京市的人口性别比是

102(或103)。

(3)从资料分析,北京市的劳动力是否短缺?为什么?

否。因为劳动力的主体部分是年龄在14岁到65岁之间的人口,而北京市该部分的人口比例达到79%,

可以看出劳动力充足。_

(4)从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上看,你认为北京市现在正面临着哪两方面的巨大压力?你对缓解

这些压力有什么良策?

_面临的压力:就业压力;人口老龄化。对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建立社会养老保

障体制,发展养老院和家政服务等,实现老有所养;关心照顾老人。一

3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裾新华社报道,截止2014年12月底,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69亿人。常住人口总数排在前

五位的是广东省、L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江西省。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

查祖国大陆人口数据见下表。

年龄结构(%)每10万人大学城镇人

项目总人数

0~14岁15~60岁60岁以上程度人数(人)口比重

2000年12.66亿22.8967.159.9361136.09

2010年13.39亿16.670.1513.26893047.1

材料二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

(1)分析材料一中反映出的我国人口问题及相关成就。

问题: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青壮年人口比重大,就业压力大,就业困难;老年人口比重

上升,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社会负担加重。_

_成就:新出生人口数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进一步降低,人口增长模式已转变为现代型;每10万

人中大学程度的人数快速上升,说明我国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的水平提高,

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

(2)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分析说明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每年净增人口依然较多;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

源占有量少,抑制了经济发展:环境压力大。

(3)根据材料二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概况世界人口数量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一二十世纪中期以前人口增长缓慢,二十世纪中期以后人口增长迅速。(或1950年以前人口增长缓慢,

1950年以后人口增长迅速。)

(4)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许多专家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地球环境承载力。请标明

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乐观观点:尚未达到环境承载力界限。理由:①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可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

率。②通过扩大和加强勘探,可以不断发现和利用新的资源。③通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拓展适合人类

生存的空间。

悲观观点:已经达到甚至超过环境承载力界限。理由:①由于长期过度的消耗,已出现多种资源、能

源的短缺甚至枯竭。②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和过量的废弃物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③

地球空间的有限性和空间区域的差异性,无法承载更多的人口。_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i

下图为某城市的三个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0城区可码头今机场一公路一■铁路'■河流

1.影响图中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交通D.市场

2.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特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湿地面积扩大B.地下水位上升C.耕地面积减小D.农业生产规模扩大

读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3〜4题。।

3.阶段I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A.初级阶段B.加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

4.引起阶段II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B.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D.轨道交通的发展

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她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区地表温度的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B.高值

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D.差异

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

6.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A.建筑

物占地面积增加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

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下图反映了世界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1950~2050年城市和农村人口发展(含预测)情况。读图,完成7〜

8题。

7.2007年至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加25亿,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将增加31亿。两者之间的差额代表

A.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B.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

C.旧城区的改造D.逆城市化的进行

8.据图可知

A.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化

的较发达区域

B.1950~2050年较发达区域平均城市

随着逆城市化的进行而下降・较发达K域农村人口—欠发达区域农村人口

C.2020年世界城市人口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D.未来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区域的城镇

读某市土地利用类型图,回答9〜10题。

9.图中商业服务用地较少的原因是

A.公用事业的发展B.该市服务范围覆盖全国

C.金融业和工矿业的发展D.商业服务业高度集聚

10.右图中土地规划最有利于该市

A.改善人居环境B.促进工业发展

C.调整产业结构D.推动科教事业发展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

成11题。

11.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政策、劳动力B.市场、劳动力

C.地价、市场D.政策、地价

(2012•青岛一模)下图是某城市制造业与服务业空

模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影响图中各曲线形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通

达度B.技术水平

C.地价水平D.环境优劣

13.与1995年相比,2009年该城市

A.功能分区明显弱化

B.市区服务业密度增大

C.制造业向城区中心集聚D.近

郊制造业密度减小

下图为我国南部沿海某地区海港及其腹地关系的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代表其人口的规模。据此回答

14-15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1和P2有各自的服务范围,彼此并不重叠

B.P1和P2的服务范围以各自为中心,均衡地

C.P1的服务人口大于P2

D.所有运输干线都是因为城市之间发展需求而兴建

15.图示高速公路的主要影响是

A.P1港腹地范围扩大,窗口作用加强B.P2港腹地范围缩小,经济衰退

C.M|、M2城镇经济区位明显改善D.M2城镇将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2011・济南质检)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城市50米高度大气中N02浓度等值线图(单位:毫克/立方米),回答

16〜18题。

16.下列关于该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及其发生的季节说法正确的是A.水污染和工业

污染——春季

B.噪声污染和光化学污染——夏季

C.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海洋污染——秋季

D.化学农药污染和粉尘污染——冬季

17.目前,该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其根本原因是

①城市人口增多,超过城市合理人口容量②放射性物

质大量泄漏,使生物物种数量减少③工业膨胀,产生大量

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④城市化过程中车辆剧增,排

放的有害气体物质增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针对该城市出现的这一问题,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限制城市汽车数量B.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C.改善居民居住条件D.发展卫星城市,开发新区

二、综合题

19.(2012•青岛模拟)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

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

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

计图"(图乙)。

匚二I城市人口比重

人均GDP,*一、

城市人口比重(%)人u蓝黑(美兀)城市人口占总人U的比重伊)(1)

0025000材料一

8020000

6015000

4010000中叙述

205000

0197019921970199219701992197019921970\9)2

的现象

埃塞俄比比韩国英国美国日本

甲主要发

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形成这一现象

的主要原因是.

(2)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水平,二者的关系是„

(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城市化

l.C2.C3.B4.C5.C6.A7.B8.D9.D10All.A12.C13.B

14.C15A16.B17.C18.C

第1题,图中城区的扩展主要沿交通线和向码头区延伸,因此交通因素是影响该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

区位因素。

第2题,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耕地面积将减小。

第3题,由图可知,阶段I该地城市由市区向郊区拓展,属于城市化加速阶段。

第4题,由图可知,阶段II出现城区人口向乡村与小城镇迁移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市中心区地价上

涨,环境恶化。

第5题,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题中的信息可知,该城区位于平原地区,所以温度的变化与地

表起伏无关;图中局部高值应该是城市人口、工业的集中区域排放的废热多造成的,而不是气候变暖;城

市的热岛效应形成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地面的风应该从郊区吹向城市。所以选项C正确。

第6题,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南北部颜色差异减小,说明道路密度差异减小;城区中心颜色变

淡,说明商业区趋于分散;图示区域颜色深浅有很大变化,说明城市空间形态变化很大。所以选择A。

第7题,2007年至2050年城市人口增加比世界人口增加多6亿,这主要是城市化进程导致的。

第8题,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以发展中国家居多;1950〜2050年较发达区域城市化水平缓慢上升;2020

年欠发达区域城市人口超过其农村人口。

第9题,商业服务业高度集聚,用地集约。

第10题,图中基础设施、住宅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重较大,故该土地规划最

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

第11题,读图可知,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是商业及公共服务用地、住宅用地、

工业用地。第II题,距市中心4千米处因靠近居住区,劳动力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工业用地较为集中。

答案

第12题,该城市由市中心向外,服务业密度逐渐下降。该城市由市中心向外制造业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在近郊区密度最大。这主要是受地价高低的影响。

第13题,与1995年相比,2009年该城市市区服务业密度增大,制造业密度最大值向近郊区外围转移。

第14题,图中Pl与P2因有高速公路连接,故服务范围有重叠之处,因连接干线有差异,故并非均衡

地向四周发展;运输干线的发展有前后之分,而高速公路是因城市之间发展需求而兴建;P1与M2有高速

公路连接而P2没有,故P1的服务人口大于P2。

第15题,由于高速公路的连接,P1港腹地范围扩大,窗口作用加强,成为区域经济中心;但P2港腹

地不会缩小,M2城镇的经济区位将因高速公路的修建明显改善(Ml城镇的改善不明显),M2城镇是否成

为区域经济中心无法判断。

16.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多常常造成汽车噪声污染,城市内的N02是汽车尾气排放产生

的,它能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N02浓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

降低,且沿交通干道延伸,由于受夏季东南风的影响,N02浓度等值线向西北延伸时偏离交通干线。

17.近年来,我国中、西部人口大量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该沿海城市人口剧增,超过城市合理人口容

量;工业无限膨胀产生了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城市车辆剧增,排放的有害气体物质增多,

致使我国许多沿海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18.针对该城市出现的交通污染问题,应控制城市车辆数量;发展卫星城市和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等。

19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中提到的城市的“空心''现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及促使这种现象出现

的条件,可以判断这是逆城市化现象,主要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导致其出现的原因可充分挖掘材料一得

出。第(2)题,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因其经济发展水平高,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是其

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化继续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城市化的质的提高。第(3)、(4)

题,材料二中的图甲充分反映出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同一国家不同年份比较,人均GDP

上升,则城市化水平提高;不同国家相同年份比较则显示人均GDP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图乙则反映

出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其城市化水平都随时间推移逐步提高,但同一时间,不同国家的城市化

水平不同,同一时间段内变化幅度也不同。

答案(1)英国美国日本逆城市化现象①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

距离;②市中心用地紧张,地价上涨;③城区人口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④新商业

区在郊区的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2)BC(3)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促进(4)起步早,水

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成为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流,城市人口急剧

膨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极不相适应。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不同地区,插秧的时间不同。如农谚所言,广东是“清明谷雨时,插出莫迟疑”,四川为“立夏小满

正栽秧”,江苏则为“立夏浸秧”。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水文

C.地形D.植被

2.以上现象反映农业生产具有()

A.地域性B.季节性

C.周期性D.差异性

解析:由题干可知,插秧时间由南向北推迟,这与各地纬度不同产生的热量条件不同有密切关系,

同时反映出各地区农业生产地域性特征。

答案:1.A2.A

下图是中国、英国、印度和俄罗斯四个国家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构成图。读图回答3〜5题。

甲乙丙丁

图例删■挑地摩林地萼岸地区口其他

3.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分别是()

A.中国、印度、俄罗斯、英国

B.俄罗斯、中国、英国、印度

C.英国、俄罗斯、印度、中国

D.印度、英国、中国、俄罗斯

4.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乳肉畜牧业发达

B.乙国北部山区属于印度洋板块

C.丙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属现代型

D.丁国电脑软件业发达

5.丁国耕地比重远低于丙国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土面积小于丙国②山区面积广大③人口密度大于丙国④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广大

A.@(2)B.②④

C.@@D.③④

解析:由图分析,甲草地所占比重较大,说明畜牧业比重高,因此为英国。乙林地面积广大,为俄

罗斯;丙耕地比重高为印度,丁为中国,耕地比重低,一方面是由于地形上山区面积广大,平原比例低;

另一方面气候上,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广大。

答案:3.C4.A5.B

下图为世界水稻种植区北界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6.确定水稻种植区北界的主要依据是()

A.地形B.热量

C.降水D.土壤

7.非洲大陆北部位于水稻种植区,但水稻种植很少,其最主要原因是()

A.当地居民没有种植水稻的经验

B.稻米不是当地居民喜爱的粮食

C.完全没有种植水稻的地形条件

D.有种植水稻的光热条件,但降水少,不利于水稻生长

解析:第6题,水稻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第7题,非洲大陆北部光热充足,但降水少,

不利于水稻生长。

答案:6.B7.D

右图为中国各大农业区的示意图,读图回答8〜10题。

8.图中①、②属同一农业区,但最大的不同点是()

A.温度高低B.降水多少

C.人口密度D.地势高低

9.图中是中国重要茶叶产区的区域是()

A.③B.③④⑤

C.⑥⑦⑧D.⑦⑧⑨

10.图中⑥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类型是()

A.河谷农业B.坝子农业

C.绿洲农业D.基塘农业

解析:结合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可知,①和②同为西北畜牧业生产区,但由于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

减少,其内部差异明显。茶叶属亚热带、热带作物,应分布于秦岭一淮河以南。⑥为青藏高寒地区的农牧

业,受热量因素的影响,分布于海拔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区。

答案:8.B9.D10.A

读某市城郊农业分布模拟图,回答11〜12题。

忽中心市区

0蔬菜、奶牛、花卉区

皿棉花、蔬菜和奶牛区

口商品粮、棉产区

目演业和奶牛恸养业区

河源

121°E

11.形成此种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便利B.市场需求

C.地势平坦D.气候适宜

12.该市及周围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应属于()

A.商品谷物农业B.种植园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D.水稻种植业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农业布局大体上是以城市为中心,各种农业生产呈同心圆状排列,

这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城市的市场条件。结合该地的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地形平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较好的降水和温度条件;该地河湖众多,有便利的灌溉水源,故

该市及周围地区形成了水稻种植业的农业地域类型。

答案:II.B12,D

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如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

业和乳畜业等。下图为四种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片,读图完成13〜15题。

丙丁

13.甲、丙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的区位因素是()

A.地广人稀B.接近市场

C.降水丰富D.劳动力充足

14.乙、丁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的区位特征有()

A.机械化程度高B.水利工程量大

C.投入劳动力多D.受市场影响大

15.若在丙农业地域类型区采用大水漫灌,则可能引起()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

C.土壤酸化D.土壤盐溃化

解析:据图可知,甲为大牧场放牧业,乙为乳畜业,丙为商品谷物农业,丁为热带企业化种植园。

答案:13.A14.DI5,D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下图,回答问题。(23分)

(1)将下列农产品的名称,按图中字母所示的产地填入后面的空格内:乳制品、燕麦、小麦、水稻、牛

肉、羊毛、天然橡胶、油棕、玉米。(6分)

A;B:C;

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o

(2)图中人口密集,人地矛盾突出的地区是7字母),该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

粮食严重短缺的地区是(字母),该地农业生产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6分)

(3)图中面向市场发展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字母),属于自给农业类型的地区是(字

母),牧牛业占重要地位的是(字母)地区。(3分)

(4)C、D、E三地都可以大规模进行商品性生产的共同条件有和。(2分)

(5)F地气候的主要特点是,适宜生长,

和是影响该地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并能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了解其农业

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特点。

答案:(1)水稻天然橡胶、油棕小麦、玉米牛肉羊毛、小麦乳制品、燕麦

(2)A季风水田农业B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生产经营受外国资本控制,产品商品率高

(3)C、FAD

(4)地广人稀交通便利

(5)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多汁牧草市场饲料供应

17.读世界某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及气温降水图,完成下列各题。(17分)

A图B图C图

(1)B、C两图中与A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相匹配的是图,这种气候的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3分)

(2)简要分析乙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6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