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重点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福建省厦门市重点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福建省厦门市重点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福建省厦门市重点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福建省厦门市重点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厦门市重点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准考证号:___姓名: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2023-2024学年(上)初二年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

1.全卷分三个部分,共21题;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英国诗人拜伦曾说,太阳是上帝的生命,是诗歌,是光明。古诗文中的太阳,它可以是郦道元笔下“自非亭午夜分,(1)___"侧面描写山之高的参照;可以是《答谢中书书》中“(2)___,沉鳞竞跃”小鱼儿跃出水面,沐浴夕阳的生动;可以是王绩眼中“(3),(4)"的山野秋景图;可以是《渡荆门送别》中“月下飞天镜,(5)”照出美丽云霞的神来之笔;可以是晏殊想到风物依然而时光飞逝,不禁悄声暗问“(6)?"的哲思;可以是钱塘湖畔“几处早莺争暖树,(7)”早莺争阳的活泼;可以是王维途中所遇“大漠孤烟直,(8)___"的壮美雄奇之景。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我读鲁迅的高洁,面对黑暗中来自四面八方的诘难,他从不屈服,他是“彷徨”在黑暗中忍不住要“呐喊"的勇士;我读鲁迅的(),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对不公之事,他深wù①痛疾;我读鲁迅的奉献,他少年时为()人民于危难之中,三改志愿,一生笔耕不chuò②。为了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他一生“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cuì③,临终前依然不改“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他不但有作为革命家的才气,更有作为文学家的魄力。

读金庸、琼瑶的小说,或可斜倚床头,信手一翻;读巴金、冰心的文集,则须备上香茗,月下品读;然而读鲁迅,则要(),宁心静气地细细咀嚼。我愿这样读鲁迅,直到他的所有被我读懂为止。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①___②___③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坚强解救诚惶诚恐B.坚强拯救诚惶诚恐

C.坚韧拯救正襟危坐D.坚韧解救正襟危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不但有作为文学家的才气,而且有作为革命家的魄力。

B.他不仅有作为文学家的才气,更有作为革命家的魄力。

C.他不仅有作为革命家的魄力,更有作为文学家的才气。

D.他不但有作为革命家的才气,而且有作为文学家的魄力。

3.学校开展“阅读红色经典”活动,班长组织同学们围绕《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来开展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6分)

(1)阅读经典书目,填写阅读记录卡空缺处。(2分)

阅读策略内容与呈现问题与理解

关注情节“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①“这场军事政变”是指:(1分)

关注语言“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军各部队。"(《通过大草地》)②加点词体现了纪实作品的基本特点。(1分)

(2)追念革命先驱,激发爱国热情。请从书中选取你最崇敬的一位红军将领,结合他的经历和品格写一段推荐语在班级交流发言。(80字左右)(4分)

二、阅读(67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7分)

【甲】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乙】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南唐·李煜①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①李煜,南唐末代君主。此词是作者被俘虏后囚于汴京时所作。

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或赏析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词的词牌名都是“相见欢”,两词都抒写了词人登高远望的所见所感。

B.【甲】词中,用落日和逝水象征南宋国势日渐衰微,格调显得苍凉感伤。

C.【甲】词下片格调变激越为舒缓,是痛切的质疑、无望的感叹,无线悲慨。D.【乙】词表现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内心感受。5.两首词都是写愁名篇,请分别谈谈两词抒写了哪些愁。(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6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

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①,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②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③,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

云。

(节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①墙援:篱笆墙。②泰:安适。③忧望:挂念,盼望。

6.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互相轩邈___(2)窥谷忘反

(3)爱不能舍___(4)计足下久不得仆书

7.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B.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C.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D.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9.请简要概括甲乙两文情感上的异同。(4分)

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

凌冬不改清坚节

——忆陈望道先生(节选)

胡奇光

①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六年,这二十年间,正是我国的多事之秋。复旦大学也不例外。老校长陈望道先生沉稳地应对风云变幻,坚守学术独立的正路。他像寒风中的翠竹,不改变那清明坚贞的气节。

(一)

②我一九五七年进复旦求学。入学三个月,即听到先生的学术报告《怎样研究文法、修辞》。他说读书有快读、慢读之分。在讲到“慢读”时,他撤下稿子,看着我们,慢慢地说:“你读书,读到有一天,有一本书上的一两页字,叫你翻来覆去地读,读它一两个星期,到了那个时候,你可说是进步了!"

③有这么神么?!我立即把这奇特的说法默诵两遍,储存在我的记忆里。④第二年,我拜读先生的学术著作《修辞学发凡》,真的被书中谈修辞同题

旨和情境的那两页黏住了,翻来覆去地读那就不止一两个星期啰。(二)

⑤大概在一九五九年初夏吧,我与徐志民、陈四益几位同学一起去拜访先生。先生住在教工宿舍的一幢绿瓦楼房的楼上,楼下是语言研究室和会客大厅。先生在会客大厅接见我们。坐定后,先生用右手食指向空中画个圈,郑重地说:“我们这里是讨论学术的!”在那个岁月里,说出这句话,是要有胆识的。

⑥我们提出要搞“近百年语文运动史"的调查,先生很是支持。

⑦那天,先生很高兴,讲了不少语文运动中的逸事,特别是大众语运动讲得更细。我现在还想得起先生讲话时右手一推、左手一挡的神态。凭这些动作我还可回忆起他当时谈话的要点。先生说:“白话文到了一九三四年已有点变质了,这遭到两个方面的攻击。先是复古派从右边批判白话文不够‘文’,要退回到文言文去,好,我们(指上海一批文化人)也来个批判,从左边批判白话文不够

‘白’,要提倡一种比白话文更白的大众语。这样做,为的是让我们多年拼命争得的白话文能健康地发展。”说到这里,他脸上绽出了笑容。的确值得高兴,因为先生顶着复古逆风,发起大众语运动之后,即使有反对白话文的言论,再也不能形成气候了。

(三)

⑧六十年代初期,我国主流报纸上出现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这些流行语。这些可是表述我们建国方针的词语啊!我当时有个疑问:为什么不用成语里常见的“发愤图强"而用并不常见的“发奋图强”呢?

⑨在一九六二年冬的一个小型座谈会上,先生谈修辞研究时,举了个例子恰好是“发奋图强",好像专门为我答疑似的,我专心听,几乎逐词逐句记住了先生的原话。

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

⑩原来在一次人代会上,是用“发愤图强”还是用“发奋图强",代表们就有争论,先生主张用“发奋图强”的。先生说:“愤怒的‘愤’和奋发的‘奋’,语音相同,语意相关,稍有点差异。用愤怒的‘愤’,大多是受到外界的刺激。毛主席说,外因是变化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这个道理看,用奋发的‘奋’更好些。不管是有刺激也好,没有刺激也好,反正中国人民历来是奋发有为、力争上游的!"

先生用内因与外因的学说来分析,可谓一语破的。照此看来,与“自力更生”连用的,最好是“发奋图强",而与“卧薪尝胆”连用的,常常是“发愤图强"了。

会后,我赶快查《说文解字注》,“奋”的繁体字作“奮",这字的“田”指田野,“隹"是短尾鸟,“大”表鸟自张毛羽。从“奮"字里,我们仿佛看到一只大鸟振翅高飞、直冲蓝天的风姿。用这个字隐喻中国人民奋发有为、力争上游的精神,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围绕“我”和陈先生交往的三个事例来组织材料。

B.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分说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

C.本文和《藤野先生》都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明线。

D.本文抒发了作者对先生深深的敬佩、赞美和感激之情。

11.阅读散文要关注典型事件。请根据提示填写表格。(3分)

语段事件人物品质

文段(一)陈先生教授读书方法(1)

文段(二)(2)_________有胆有识

文段(三)讲解“发愤图强"和“发奋图强”(3)

12.阅读散文要从字里行间洞察作者的情感。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5分)

(1)有这么神么?!我立即把这奇特的说法默诵两遍,储存在我的记忆里。

(请分析加点“?!"揭示作者什么心理)(2分)

(2)坐定后,先生用右手食指向空中画个圈,郑重地说:“我们这里是讨论学术的!”(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3分)

13.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的构思。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4分)

14.阅读散文要关注体裁特点。本文与课文《回忆我的母亲》同是人物传记,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人物传记"的特点?(5分)

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全红婵展示完美“水花消失术”

新华社杭州10月3日电(记者夏亮、周欣、李嘉、谢琳)3日进行的女子10米台和男子3米板决赛,中国队再度包揽了各自项目的冠亚军,全红婵再次展示

完美“水花消失术"。

女子10米台预赛,全红婵和陈芋汐分获前两名,以“断崖式”的领先优势晋级当晚的决赛。决赛中,两位金牌好搭档上演“神仙打架",引来现场观众阵

阵惊呼。

比赛的高潮出现在第二轮。在波澜不惊的第一轮过后,全红婵第二跳407C的动作表现十分完美,从空中姿态到入水,完美展示了何为“水花消失术”,现场7名裁判一致打出了10分的满分。凭借这一跳96分的卓越表现,全红婵在第

二轮过后领先陈芋汐22分。

第三跳,陈芋汐凭借更高难度的626C和更出色的完成度,将两人之间的分

差缩小至12.70分。

第四跳,两人动作都是207C。在此前的比赛中,全红婵的“水花消失术"曾多次在该动作中失灵。在陈芋汐高质量完成动作拿到94.05分后,全红婵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在入水时出现明显失误,只拿到了75.90分。总得分上,

陈芋汐反超全红婵5.45分进入最后一轮。

一跳定乾坤的第五轮,相同的动作,压轴出场的全红婵顶住了压力,拿到了

比陈芋汐更高的分数,最终以2.55分的微弱优势逆转夺金,陈芋汐和马来西亚选

手潘德莱拉分获银牌和铜牌。(选自新华网2023年10月3号新闻,有删改)

15.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这则新闻报道的篇幅较短、时效性弱但是传播性强。

B.描写现场观众反应是从侧面角度肯定决赛的精彩性。

C.全红婵在第五轮比赛后以“断崖式"领先优势夺冠。

D.这则新闻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夺冠的天才少女的赞赏。

16.学校文学社成员准备去采访全红婵的教练,请帮他们完善采访提纲。(3分)

时间、地点2023年11月10日下午三点家里或办公室

采访对象(1)

采访目的了解全红婵在跳水队的训练和生活情况

采访方式深度访谈照片拍摄

采访用具纸、笔、相机或手机

采访问题(2)_________(3)

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

17.本文和课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都是对跳水运动的新闻报道,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从内容、体裁和表达方式上谈谈它们的不同之处。

(6分)

【链接材料】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急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节选自《“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12分)

材料一:

跑步之风,不仅席卷真实世界,更是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中“兴风作浪”。继晒娃、晒美食、晒自拍之后,晒跑俨然已是朋友圈新贵。跑步这项运动,在商业和科技的力量推动下,正变得热闹起来,甚至有些喧嚣。

现代社会,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当你每次看到别人在晒,比如“新纪录,10公里!"“跑步半月,降了四斤”,你会觉得整个世界好积极。而当你自己跑出新纪录,想晒的欲望简直难以抑制。不过,人的个体是有差异的,跑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量力而行,而非越多越好,切不可为了让朋友圈好看而勉强为之,那样有可能损害健康。至于跑步的时间,很多上班族因为工作时间关系,也会经常选择清晨起床后去空旷的场地进行跑步锻炼。

(以上材料源于网络)

材料二:

现在常用的手机运动软件主要工作原理:利用手机不断接收的经纬度信息或者手机摆动次数,计算运动距离和步数,再综合运动距离、时间等数据,计算出运动速度、能量消耗等,利用已设置好的程序,给出下一步运动计划。部分软件受定位误差、网络信号等因素影响,有些数据可能会出现偏差。

(某跑步软件开发工程师)

语文试题第7页(共8页)

材料三:

网络上对朋友圈晒跑褒贬不一,下面是一些网友的心声

小语:跑步是孤独的运动,让你知道我孤独,我就不孤独了。

追梦:朋友圈不就是晒这些东西的吗?难不成你要在上面晒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沉默的山:希望大家多多监督,早日完成“减肉"大计。

我心依旧: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越晒让人越焦虑。

策马奔腾:我就是晒,我就是能跑半马全马。你可以选择屏蔽我或者超越我(确实带动了一些人加入进来)。

18.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晒娃、晒美食、晒自拍之后,近来晒跑行为已经成为朋友圈热门话题。B.相比于其他人群,轻度高血压患者每分钟跑步速度需要更加注意和控制。C.从材料三名为追梦的网友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倾向支持在朋友圈晒跑。D.商业和科技的力量地不断推动是形成朋友圈晒跑热潮的重要决定性因素。19.结合材料二,请为朋友圈“晒跑者”提出三点建议。(4分)

20.结合三则材料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请你对朋友圈晒跑这一做法作出评价。(5分)

三、写作(60分)

21.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埃德加·斯诺一路西行,突破层层阻隔,终见耀眼红色风光;斯科特队探险南极,虽晚于阿蒙森队到达极点,却见人性崇高之美;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克服种种困难,终见宇宙浩瀚之美……一路行来,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国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和风景,他们都在若有所得或若有所失中奋进前行,所行之路满眼皆风光。

请结合材料给你的启示,以《这一路,风光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②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③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初二语文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8分)

(1)不见曦月(2)夕日欲颓(3)树树皆秋色(4)山山唯落晖(5)云生结海楼(6)夕阳西下几时回(7)谁家新燕啄春泥(8)长河落日圆

2.(1)(3分)①恶②辍③瘁(1点各一分,错字、别字不得分)

(2)(3分)C

(3)(3分)B

3.(1)(2分)①西安事变(或者双十二事变)②真实性

(2)(4分)(选定人物1分,概括人物形象1分,人物具体事件1分,推荐口吻表达1分)

示例1:《红星照耀中国》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毛泽东。(1分)因为他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好学进取。质朴纯真,说话平易,生活简朴,身体素质佳,博览群书,涉猎广泛,一丝不苟,不知疲倦,果决有魄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1分)指挥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战役。(1分)同时他又是一个感情深邃,爱民爱军的共产党人领导。在书中我们会有更精彩的部分关于这个人物,所以我推荐大家去读一读这本书。(1分)

示例2: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彭德怀。(1分)他是个乐观爱笑,率直爽朗,富有才智,善于驰聘,吃苦耐劳,活泼且精力旺盛,顽强不屈,强抗反抗精神,性格刚烈,是位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勇士,还是军杰出的军事家。(1分)他关心部下,时常和部下同吃同住。(1分)在书中还有很多关于他的事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1分)

阅读(67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4—5题。

4.(3分)C

(下片的格调变舒缓为激越,“几时收"一句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之情,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

(4分)甲文:中原沦丧之愁;朝廷苟安、不图恢复之愁;难以还于旧都之愁;无法亲自上阵杀敌之愁。(写出两点即可得2分)

乙文:亡国之愁;囚困之愁;妻离子散之愁;人生无常之愁。(写出两点即可得2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6—9题。

6.(4分)(1)向高处(2)同“返”,返回(3)舍弃、放弃(4)信(书信)

7.(3分)D

8.(5分)

(1)(2分)(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意向东向西漂流。(“从"“东西”各一分)

(2)(3分)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大抵"“若”“殚"各一分,语意不通酌情扣分)

9.(4分)共同点:都表达了爱慕美好自然之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2分)

不同点:甲文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和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1分)乙文表现作者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1分)

【乙】参考译文:

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盼望,现因此亲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我一条一条地写在后面吧。

(三)阅读文本,完成10—14题。

10.(3分)C(由本文记叙“我”和陈先生交往的三个事例,自始至终都表达了对陈先生深深的敬佩、赞美和感激之情,故选项说的“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不准确。并没有思想感情的变化)

11.(3分)(1)教学有方(2)陈先生发起大众语运动(3)治学严谨

12.(5分)(1)(2分)表达“我”面对权威时的不可思议和内心的震惊(1分)以及“我"对先生的敬佩之情。(1分)

(2)(3分)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陈望道先生有胆有识,刻画出沉稳地应对风云变幻,坚守学术独立的陈望道先生形象。(1分,有胆识、沉稳应对、坚守学术独立任选两点即可得2分)

13.(4分)内容上,交代了写作对象(1分),文章写了在特殊年代坚守学术独立的校长陈望道先生。(1分)结构上,总领全文,(1分)表现老校长陈望道先生在特殊年代品格高尚,“不改变那清明坚贞的气节”,坚守自我。(1分)

14.(5分)(以下答案,任选两点即可。能写出人物传记写作特点两点得2分,结合文章展开具体论述得2,语言表达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_________

①人物传记要真实。(1分)本文三个典型事例都是“我"和先生的真实交往,事件中的涉及时间、地点等信息都是准确具体的。(1分)

②用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品质。(1分)文章精心选取典型事件刻画先生的高贵品质。陈先生教授读书方法,表现先生教学有方。陈先生发起大众语运动,表现先生有胆有识。陈先生讲解“发愤图强”和“发奋图强",表现先生治学严谨。(1分)整体表述(1分)。

③充分引用传主的原话,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1分)文章多次引用先生的话。“你读书,读到有一天,有一本书上的一两页字,叫你翻来覆去地读,读它一两个星期,到了那个时候,你可说是进步了!”;坐定后,先生用右手食指向空中画个圈,郑重地说:“我们这里是讨论学术的!"等。(1分)

④一般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经历,尽可能丰富人物的生平履历表。(1分)文章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从“一九五七年”“一九五九年初夏"“一九六二年冬”字眼可看出。(1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3分)B

16.(3分)(1)全红婵的教练(2)能请您介绍一下全红婵在跳水队的训练情况吗?(3)除了训练,她在跳水队的还会做哪些事?(问题围绕“训练和生活"两方面即可,语言表述不得体酌情扣分)

17.(6分)(体裁不同2分,从内容、表达方式上展开具体分析各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