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学情评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答案)_第1页
第六单元学情评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答案)_第2页
第六单元学情评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答案)_第3页
第六单元学情评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答案)_第4页
第六单元学情评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学情评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答案)第六单元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字形、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鲲鹏(kūn)濠梁(háo)兑命(yuè)食马者(sì)

B.布衾(qīn)两鬓(bìn)大庇(pì)沉塘坳(ào)

C.修睦(mù)尽粟(lì)突兀(wù)学学半(xiào)

D.骈死(pián)槽枥(lì)相马(xiāng)碾冰辙(niǎn)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呢?

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着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喊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_______着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感悟,融在我们的________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是________传统的一种极佳的方式。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较多的人和受文化濡染较少的人,其气质是________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变化时,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A.传递基因继承截然不同

B.传承身体传递迥然不同

C.传递身体继承大同小异

D.传承基因传递大相径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B.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的信息,大约83%左右是靠视觉得到的。

C.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馈赠给我们的珍贵礼物,在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D.专家认为,过度疲劳引起健康透支,最大的原因不是加班,而是休息时间都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导致的。

4.选出下列各项语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

A.“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这个句子的谓语中心语是“映入”。

B.“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这句话是感叹句。“你有没有告诉他真正的原因?”这句话是疑问句。

C.“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吵嘴。

D.“你看她,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庄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C.《马说》的作者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D.《卖炭翁》选自《白居易集》,这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

6.根据你读过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

在“是人支配习惯,还是习惯支配人”的讨论中,保尔做出了戒掉吸烟和骂人这两个恶习的决定。根据这个情节可以概括出保尔怎样的形象特点?面对这个讨论,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你的亲身经历,说说你在生活中的做法。

(1)形象特点:__________

(2)观点:______________

(3)做法:____________

7.古诗文填空。(10分)

我们诵读经典。可以在“蒹葭苍苍,(1)_______"(《蒹葭》)的冷落秋景中,感受萧瑟凄清的气氛;可以在“曲径通幽处,(2)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清幽环境中,忘却尘世的喧嚣;可以在“一男附书至,(3)___"(《石壕吏》)的悲惨遭遇中,体会兵役制度的严酷;可以在“缺月挂疏桐,(4)____”(《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环境描写中,看到寂静清冷的世界;可以在“水击三千里,(5)________"(《北冥有鱼》)的鹏鸟活动中,想象大鹏南迁时的壮观景象;可以在“潭中鱼可百许头,(6)___”(《小石潭记》)的侧面描写中,看到水的清澈透明。

我们感知情怀。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7)__________,___"发出呼喊,抒发自己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8)________,______”传递出友情不因天各一方而疏远的洒脱。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甲】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杜陵叟(节选)

白居易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①。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②,夺我口中粟③。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注释】①考课:古代指考查政绩。②帛:丝织品。③粟:小米,也泛指谷类。

8.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甲】诗第二节中用“手把"“口称”“回"“叱”“牵"等将“宫使”仗势欺人、凶残霸道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B.【乙】诗中的句子“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作者从第三人称转换到第一人称,他自觉地站在了“杜陵叟”一边。

C.“卖炭得钱何所营?"“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面对不平之事,诗人在两首诗中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语气极为强烈的反问句式,激愤之情跃然纸上而溢于言表。

D.“卖炭翁"“杜陵叟”都是不知姓名的最底层人民,两首诗都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③,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④,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⑤,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节选自《唐语林》,有删改)

【注释】①大梁:今河南开封。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③仆:驾车。④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⑤飞龙:指皇家。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亦如是是马也

B.而意常不足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食不饱,力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

D.客许而直未及给潭中鱼可百许头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

1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3分)

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

12.联系【甲】文,简述【乙】文中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3分)

三、现代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一次别具意义的空间站之旅。神舟十六号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三名航天员依次进入空间站核心舱,与神舟十五号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完成“太空会师"。我们第二次看到六名航天员太空同框的难忘画面。

值得关注的是,相比以往乘组,神舟十六号乘组的特点可以用“全”“新"“多”三个字来概括。神舟十六号乘组是首个由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种类型航天员组成的飞行乘组。他们是四征太空的指令长景海鹏、首次飞天的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和载荷专家桂海潮,这标志着中国航天迎来首次非飞行员出身航天员进入太空执行任务的新阶段。

这一突破表明,中国空间站在从建设阶段转向运营阶段后,未来将有大量任务和实验需要各专业领域的人才进入空间站工作。这不仅将推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大大推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进步。

【材料二】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充分体现了我国历代航天工程师和科学家不断积累经验、拼搏奉献、勇于创新的航天精神。回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1992年9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起步,规划“三步走"发展战略。

从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到实现太空出舱、交会对接、在轨补加等多项核心技术“零”的突破,经过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独立自主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神十"任务完成我国载人航天首次应用性飞行,“神十一”任务完成太空33天中期驻留……党的十八大以来,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奋力拼搏,突破和掌握大量关键技术,取得众多创新成果,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目标,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积累了重要经验,大大推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接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启第三步,转入空间站阶段。自2021年4月底天和核心舱发射以来,仅用不到20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天宫空间站全面建造。

天宫空间站是一个彰显中国特色的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空间站闪耀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自信与自豪,鼓舞着为航天梦、中国梦而前行的每一个人。

【材料三】

INCLUDEPICTURE"XT14.tif"INCLUDEPICTURE"D:\\课件\\八语辽宁-11.20\\XT14.tif"INETINCLUDEPICTURE"D:\\课件\\八语辽宁-11.20\\XT14.tif"INETINCLUDEPICTURE"C:\\Users\\庞建宇\\Desktop\\八语辽宁-11.20\\XT14.tif"INET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由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新媒体中心设计。该设计融入了“祥云"和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鲲”的形象。主体图案为鲲身披祥云向上游动环抱空间站,空间站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宇宙星河之中。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是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标志。这不仅仅是中国科技实力的体现,也是综合国力的象征。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增删)

1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完成“太空会师",我们第二次看到6名航天员太空同框的难忘画面。

B.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中,首次有非飞行员出身航天员进入太空执行任务,未来还将有大量任务和实验需要各专业领域的人才进入空间站工作。

C.画线句中“仅”字体现了中国空间站建造速度之快以及作者为“中国速度"而骄傲自豪的情感。

D.神舟十六号的发射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积累了重要经验,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是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标志。

14.结合三则材料,从航天精神方面,阐述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的设计意图。(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15分)

大地的滋味

刘江滨

①《道德经》中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话多少有点令人沮丧。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大地之上,有青黄赤白黑五色入目,有宫商角徵羽五音贯耳,还有酸甜苦辣咸五味咂舌,色、声、味都在大自然之间蓬勃地存在着,呈现着,这是多么神奇瑰丽的景象!

②这一切,都拜大地所赐。酸甜苦辣咸,大地上的自然物都浸润其中,各有各的滋味。

③五味中,甜绝对是当仁不让的一号主角,最受人们喜爱追捧。

④或许我们生下来品啜的第一口乳汁是甜的,那是生命的芬芳,从此烙下深刻的味蕾记忆。大地和上苍也从不吝啬甜品的供应,如草盈野,如花满地。

⑤每一个童年都有一个“甜蜜史",跟糖、草秫、瓜果有关。糖需要花钱购买,而草秫、瓜果可在田野中寻找获取。有一种野草叫茅根,长在坡坡坎坎,它的根茎呈白色,一节一节的,挺长,从地下拔出来擦去泥土搁嘴里嚼一嚼,汁液不盛,甜味也淡淡的,聊胜于无,嚼着玩儿。瓜地、果园都有人看管,最诱人也最易吃到嘴的是“甜棒”,即玉米秸和高粱秆。浓密的庄稼稞形成天然的屏障,趁割草的时候,钻进去谁也瞧不见。此时挑着粗壮的秸秆用镰刀砍断,用牙擗去一条一条篾皮,一口一口咔嚓咔嚓大嚼起来,满口甜汁,美不可言。一会儿工夫,眼前一地废渣残末。

⑥大地上的植物结出的瓜果大多是甜的,甜瓜、西瓜、苹果、桃子、梨子、香蕉、葡萄……只不过甜味浓淡不一、纯度不同。人们醉心于甜味给舌头和口腔带来的美妙感受,并将这种滋味延伸到人生的方方面面。譬如,相貌要甜美,声音要甜润,爱情要甜蜜,睡觉做梦都要香甜,日子更是要比蜜甜。总之,甜就是幸福、欢快的滋味。

⑦大地上长着甜,也长着苦。

⑧我的第一口苦水来自我村的一眼老井。有一天我在街上疯跑着玩儿,满头大汗,极渴,在一拐角处看到一个我叫婶子的妇人从井里提出一筲水,我趴到筲边便喝,妇人欲制止,已来不及了,我喝到嘴里一口水,随即噗的一下吐了出来,真苦啊,且涩,吐出来之后舌头还打皱。我龇牙咧嘴,拧着眉头。妇人哈哈大笑,说,你不知道这井水是苦的?

⑨树叶草叶大多是苦的。最苦的草叫黄连,有句歇后语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黄连是中药,而几乎所有中草药都苦,应了那句“良药苦口”之说。那年我生病煎了中药汤,捏住鼻子灌了进去,赶紧用糖来甜口,还是压不住,真是苦不堪言。不是所有的苦都不堪,譬如苦瓜,表面看品相不佳,一身疙瘩颇类癞蛤蟆,吃到嘴里,苦中却有一股清新的味道,耐人回味。又如咖啡,那种又苦又香的味道特别容易让人沉迷上瘾。《诗经》有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种甘苦相依、苦尽甘来的滋味蕴藏着人生的真谛。

⑩有趣的是,甜虽为人喜,人们却对苦的体味更深刻更宽广,好像有一肚子苦水无处倾泻。痛苦、艰苦、吃苦、受苦、辛苦、疾苦……汇成一句悠长的嗟叹:苦——哇!其实,苦与甜是相对的,不吃苦中苦,哪知甜上甜?就像瓜蔓蒂根是苦的,而甜只是结出的果。苦,虽不堪言,却最耐人品咂回味,最为人间值得。

对酸的最早体验是吃青杏。当小小青杏挂满枝头的时候,小孩子就忍不住下手了,咬到嘴里,吃吃哈哈那叫个酸,口水立马充溢口腔,一旁看的人都能流出哈喇子。更要命的是,酸倒了牙,整个腮帮子木木的,那牙不能沾任何食物,酸疼,得好久才能恢复。尽管如此,我们对酸味还是乐此不疲。许多水果在未成熟时都是青色的,亦青涩,除了青杏,还有青枣、青葡萄、青苹果、李子等,熟了之后由青变红(黄、紫),由酸变甜。这是不是与人生很像?

把辣归到五味中实在是一种误读,辣是一种作用于舌头的痛觉,而非味道。葱、姜、蒜、辣椒是常见的辣味蔬菜,其中最辣的是辣椒。《通俗文》云:“辛甚曰辣。”辣椒圆锥的形状像一把弯曲的利刃,由青转红,收后堆在场院,红彤彤的仿佛平地燃起大火。由辣的词性本义而生发引申与人有关的譬喻,做事老辣、作风泼辣等。《红楼梦》中那个被贾母谑称“凤辣子"的王熙凤,从性情到手腕,从口齿到心肠,都最生动诠释了“辣”的品性。

少小家贫,常吃腌制的萝卜、芥菜疙瘩、韭菜花、大蒜等咸菜,积习至今难改,馒头、粥加咸菜就是最好的饭食。北方人爱吃咸,口味重。咸味不仅是调味,更是生理生命的必需。

盐同样来自大地。旧时冀南农村有大片大片的盐碱地,土壤贫瘠,寸草不生。土地表层有一层松软的盐土,农人将之用铲子刮了,放到一个专门砌成的盐池用清水反复浸泡导引,流出的盐水经太阳晒或用大锅煮,白色的晶体盐就产生了。这个过程被称为“淋小盐"。而今这些早已尘封于泛黄的记忆中了。但是,盐依然是大地慷慨的馈赠。

五味是大地的滋味,也是人生的滋味,“五味杂陈”“百感交集"之谓好像略有消极颓唐之意,其实在我看来是盈满,是丰厚,是自足,是上苍的赐予。人活一世,少了哪般滋味岂不是都觉乏味,都感寡淡?只是,甜了别沉溺,苦了别沉沦,酸了别倒牙,辣了别放任,咸了别过度,要以他味来填充,来调和,来平衡。苏东坡尝云“人间有味是清欢”,善于知味于口深味于心,才会不负大地,不负人生。

(有删改)

15.文章以《大地的滋味》为题,有什么好处?(2分)

16.文中说“大地上长着甜,也长着苦",请概述大地上长着的“苦”。(3分)

17.作者为什么说苦“最为人间值得"?(3分)

18.赏析句子。(4分)

(1)当小小青杏挂满枝头的时候,小孩子就忍不住下手了,咬到嘴里,吃吃哈哈那叫个酸,口水立马充溢口腔,一旁看的人都能流出哈喇子。(2分)

(2)辣椒圆锥的形状像一把弯曲的利刃,由青转红,收后堆在场院,红彤彤的仿佛平地燃起大火。(2分)

1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理解。(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小题。(11分)

深植心中的劳动教育

①走进校园农场,挥锹铲土、提水浇灌,种下绿色的希望;系上围裙,烹饪一桌美食,在劳动中感受亲情、传承家风;动手动脑,体验木工、泥塑等非遗技艺,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诸多美好,都镌刻着劳动的印记。

②“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至今依然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③“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在学生心中深植劳动的种子,让他们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懂得物力维艰的道理,培育自立自强的精神,才能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获得长久的滋养。

④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在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夯实成长的基础。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在家庭生活中养一盆绿植,做一道家常菜,收拾整理好自己的房间,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基本的生活技能。参与农事劳动,学会播种、浇水、施肥、间苗……具备基本的生存技能。人类在劳动中进化,先人钻木取火,人类走向文明。今天学生们还要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维护公共设施、参加社区服务,具备服务技能;在日常生活、生产、服务型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助力成长。

⑤劳动不只是获得技能,更有助于内在价值的生成和理性思维的提升。美好品德的培育、智力潜能的激发、健康体魄的锻造、审美水平的提升,往往都与特定的劳动场景密切相关。在劳动中讲述劳动者的感人故事,在学生心中播撒崇德向善的种子,这便是德育;在劳动中引导学生思考工具的工作原理,并进行设计与改进,这便是智育;在劳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美的构思与创造,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便是美育……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教育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⑥如今,劳动教育有了更多的呈现方式。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当讲到古代灌溉知识时,历史老师会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参观早期汲水工具,还会与学校木工工艺课互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水转翻车等模型。生产车间讲思政、竹藤编里谈数学、建筑工地说物理、生态茶园聊地理等,像这样别开生面的劳动课,将更有助于在学科融通中实现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价值。

⑦今天,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但劳动精神永不过时。劳动精神,激励着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

(有删改)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1.文中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2.文中④⑤两段的顺序可否调换?为什么?(3分)

23.请列举一次劳动经历,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劳动的看法。(3分)

四、写作(50分)

24.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阳光让美丽之花绽放,关爱让幸福之花绽放,拼搏让理想之花绽放,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奉献让……

请以《________悄然绽放》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要透露你的身份信息。③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④600~800字。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守常",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管子》就曾用“故法而守常”,强调做事要按照常理、遵循规律。如今,我们也要守学习之常,守工作之常,守为人处世之常,守优秀传统文化之常,守理想信念之常……

围绕“守常"这一话题,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还可以说明某一现象或事理。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600~8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答案

一、1.A2.A3.C4.C5.A

6.(1)意志坚定、知错能改。(2)人支配习惯。

(3)示例:我一刷手机就停不下来,这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后来我下定决心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7.(1)白露为霜(2)禅房花木深

(3)二男新战死(4)漏断人初静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6)皆若空游无所依

(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二、(一)8.C

(二)9.A

10.(1)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过了几天,沈宣词去拜见王公遂,问起当时那匹马。

11.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

12.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发掘良马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马失败后还“怒捶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潜能,使其成为“名马”。

【乙参考译文】沈宣词曾经是丽水县令,他说家在大梁的时候,家中马厩里常常有骏马几十匹,然而中意的却很少。咸通六年,门客有马要出售,此马通体雪白,但是鬣鬃却有点近似红色,十分奇异,于是(沈宣词)答应给门客五十万钱做酬劳,门客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过了几天,沈宣词去拜见王公遂,问起当时那匹马。王公遂说:“我竟然还没有骑过呢。"于是将马牵出,(沈宣词和王公遂)到马前面时,马举头斜视不驯服,大概不能跨骑,公遂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