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岁暮诗(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岁暮诗(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岁暮诗(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岁暮诗(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岁暮诗(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岁暮诗(含解析)诗歌专题训练-------岁暮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夷陵岁暮书事呈元珍表臣

欧阳修

萧条鸡犬乱山中,时节峥嵘忽已穷。

游女髻鬟风俗古,野巫歌舞岁年丰。

平时都邑今为陋,敌国江山昔最雄。

荆楚先贤多胜迹,不辞携酒问邻翁。

【注】①这首诗写于景祐三年(1036)岁末,作者被贬夷陵,元珍、表臣都是峡州的官员。②敌国,指春秋时的楚国,夷陵古属楚,另一说三国时,吴蜀战争于此。③邻翁,指处士何参,居于县舍之西,多知荆楚故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夷陵偏僻荒凉,鸡狗在山中乱跑,年关之时,诗人生活陷入困苦。

B.颔联展现夷陵的风土人情,女子发髻古朴,巫师载歌载舞,庆祝谷物丰收。

C.颈联句诗人思接古今,追忆起这里昔日的繁盛雄姿,增强了夷陵的历史感。

D.本诗写得平实有味,富有生活情趣,虽无一句抒情,但处处浸透诗人情感。

2.本诗尾联与杜甫的《客至》中“背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都是以酒款待邻翁,请简要分析其中蕴含情感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贫甚戏书

陆游

阿堵①元知不受呼,忍贫闭户亦良图。

曲身得火才微直,槁面持杯只暂朱。

食案阑干堆苜蓿,褐衣颠倒著天吴②。

谁知未减粗豪在,落笔犹能赋两都③。

[注]①阿堵:《世说新语》载,王夷甫因雅癖而从不言“钱”,而称之为“阿堵物"。②首蓿:草本植物。天吴:传说中的水神,古代衣服上经常绣刻其像。杜甫有诗“天吴及紫风,颠倒在短褐”。③赋两都:东汉文学家班固著有《两都赋》。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标题内涵丰富:“岁暮"表示时间,“贫甚”点出所写内容,“戏书"表明态度。

B.首联说诗人自己知道钱财是没办法呼叫来的,闭门不出、忍受贫寒,倒也不失为良策。

C.颔联上句写诗人冻得发抖,蜷缩着身子去烤火;下句写诗人酒后脸上才出现一点微红。

D.颈联写衣食,因为贫穷只能以苜蓿为食,而衣衫因为破旧颠倒了绣在其中的水神图案。

4.诗的尾联两句有何含意?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③?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③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终军请求皇帝赐给长缨,愿上阵缚敌、为国建功。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一种并作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感怀

赵抃

早是①穷冬逼,那堪客思兼。

事嗟流水远,年愧入春添。

与雪幸同操,惊霜忽到髯。

晚舟前浦泊,何处有青帘②?

[注]①早是:已是。②青帘:旧时酒店门口挂的幌子,多用青布制成。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入手擒题,写隆冬时节,已是光阴逼人,更何况游子思绪让人感伤。

B.颈联连用比喻,形容节操如雪,须发似霜。“幸"字透出诗人的欣慰之情。

C.尾联叙事,写傍晚舟泊前浦,何处可觅得酒家?以问句作结,余味不尽。

D.本诗抒发岁暮时情怀,不重写景,多作心理描写,语言平易,意蕴丰富。

7.本诗颔联手法较为独特,情感十分含蓄,试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岁暮登黄鹤楼

陈恭尹【1】

郊原草树正凋零,历历高楼见杳冥。

鄂渚地形浮浪动,汉阳山色渡江青。

昔人去路空云水,粤客归心向洞庭。

莫怨鹤飞终不返,世间无处托仙翎。

注释:【1】陈恭尹:明末清初诗人。1659年南明覆亡,为抗清而奔走的诗人见大势已去,决定从河南回故乡南海(今广东佛山市),途径武昌登临黄鹤楼写下此诗。

8.下列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黄鹤楼所见。原野上草树凋零,呼应题目中的“岁暮”。

B.颌联诗人眼中地形似乎随波浪浮动,汉阳远山褪尽颜色而江水青绿。

C.颈联化用前人诗句,昔人已去白云飘荡,虽未言愁但愁绪深沉含蓄。

D.“杳冥"“云水”“洞庭"等意象构成一幅天高水阔清新明快的画面。

9.同样是登楼抒怀,本诗与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描写的景色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

白居易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膏明自爇①缘多事,雁默先烹②为不才。

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

(注)①爇(ruò):焚烧。②雁默先烹:雁,鹅;出自《庄子》“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实易懂是白居易诗歌语言基本特点,但本诗语言悲壮慷慨,一反白诗一贯的风格。

B.首句当中的“催"字生动地写出了光阴似箭的情形,同时也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当下的感受。

C.颈联写明膏被焚烧是因为自己多事,默雁先被烹杀是因为没有鸣叫之才,暗含诗人的忧愤。

D.“不如且进手中杯”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都是借酒表达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1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题。

怀州岁暮感怀①

陈维崧②

黛色凭栏指顾收,太行斜压郡西头。

城连沁水喧河北,雪压云中冷泽州③。

落落可怜边塞客,栖栖还作稻粱谋。

何当快马嘶风去,老作三关④万里游。

【注】①选自广陵书社2006年钟振振校《陈维崧诗》卷十三,第477页;〔怀州〕今河南沁阳。太行山经此县西蜿蜒向北入山西晋城。②诗人少有匡时济世之志,而明清鼎革使其理想破灭,再加上屡试不中,致使其年不得不外出飘游以资糊口,长期过着穷愁潦倒的生活。③〔云中〕今大同市。〔泽州〕今山西晋城。④〔二天〕明代以山西境内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为外三关。

1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指顾”与“压"字,不仅突出了太行山雄伟的气势,也显示出诗人不凡的气度。

B.颔联“雪压云中”扣题“岁暮"二字,与首联一样实写北国风光,当时正值北方严寒时节。

C.颈联由写景转而写人,诗人不仅背井离乡、漂泊边塞,还要为解决自己的温饱奔波劳碌。

D.尾联中,诗人盼望自己有一天终能遨游三关,这与开头四句情景相生,显得极其深沉有致。

1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傅郎岁暮还湘洲诗

阴铿

苍落岁欲晚,辛苦客方行。

大江静犹浪,扁舟独且征。

棠枯绛叶尽,芦冻白花轻。

戍人寒不望,沙禽迥未惊。

湘波各深浅,空轸【注】念归情。

【注】轸:伤痛、痛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岁暮时节,在冷寂的江边送别傅姓朋友回湘洲。

B.棠花干枯,红叶落尽,芦花冰冷,写景状物细腻逼真,烘托出离愁别绪。

C.末二句以湘水比兴,引出诗人思归的悲伤情绪,“空”字极言悲情的深重。

D.中间三联对仗工整,描写景物由远及近,由静而动,远近结合,动静相宜。

15.诗人为什么说客行“辛苦"?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福昌怀古李贺宅

张耒①

少年词笔动时人,末俗文章久失真。

独爱诗篇超物象,只应山水与精神。

清溪水拱荒凉宅,幽谷花开寂寞春。

天上玉楼终恍惚②,人间遗事已埃尘。

[注]①宋代诗人,曾官居福昌镇。福昌为唐代诗人李贺的故乡,故诗人写下此诗以悼念李贺。②李商隐的《李长吉小传》中写到,长吉(李贺)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人骑着红色的有角的龙,说:“天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立即召你为楼写记。天上的差事很快乐,不苦啊!”长吉独自哭泣,一会儿,长吉气绝。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出了李贺少年才华横溢,并用一个“动"字表明他在当时文坛的影响。

B.颔联“超物象”“山水"等点明了李贺诗文的写作特点:景象新奇,寄情山水。

C.颈联写李贺生前与死后--样,远离尘世,孤单寂寞,有清流一样的气节,超凡脱俗。

D.本诗融合多种表达方式,以悲凉的笔调凝练地概括了李贺的生平遭际与诗才成就。

17.作为一首悼念李贺的诗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答案

1.A2.相同点:都表现出诗人与邻翁相交的快乐,情深义重。

不同点:本诗尾联叙述夷陵有很多名人遗迹,诗人携酒拜访邻家老翁,与他畅谈地方典故,展示出诗人虽遭贬谪,身处荒僻,但不愁苦悲戚,却寻古访幽的生活情趣,充满了一种积极达观的精神。

杜诗的尾联描写诗人酒至酣处,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的情形,表现出诗人的率真诚朴,兴致高昂。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A.“诗人生活陷入困苦”错误。“穷"是“尽、完”的意思,“时节峥嵘忽已穷"指时光流逝,一年将尽,照应题目中“岁暮”。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不同诗歌思想感情异同的能力。

《客至》尾联“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的意思是若肯与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本诗尾联“荆楚先贤多胜迹,不辞携酒问邻翁”的意思是说荆楚地区自古以来出圣贤,自然留下很多美好的名胜古迹,为了探访先贤以更深入的了解、走近他们我带着酒过来不断地向左邻右舍的老人们询问有关他们的事情。可以想见杜甫对古圣先贤的无上崇敬仰慕之情,诗人喝酒尽兴,便大声招呼左邻右舍的老人们一起饮酒作陪,表现诗人真诚率朴的本性以及虽遭贬谪依然富有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追求,具有高昂的兴致,极具感染力。

据以上信息总结异同点即可。

3.C4.第一问:贫穷并未使得自己豪气减退,自己创作力依然非常旺盛,还能像班固一样写出《两都赋》这样优秀的作品来。

第二问:表现出诗人虽然处在艰难困顿的环境之中,但依然具有昂扬奋发的心态,同时也彰显出诗人豁达的胸襟。

【解析】3.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

C.“蜷缩着身子去烤火"错,颔联上句“曲身得火才微直”意思是诗人在严寒季节里全身冻得发抖,只有在屋子里烤火,才能不再蜷缩着身子。

故选C。

4.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首先要解释尾联两句的含义,再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心态。

“谁知未减粗豪在,落笔犹能赋两都"作者不怕穷困,虽然日子越来越难,他依然豁达地说,贫穷并未使得自己豪气减退,创作力依然非常旺盛。

诗人首先以“阿堵”开篇,表达了对财富的轻视,他宁愿闭门不出、忍受贫寒,也不去哀求别人的施舍:“曲身得火才微直,槁面持杯只暂朱"诗人又描绘了烤火和饮酒等生活细节,进一步展现出家徒四壁的情况:而颈联“食案阑干堆苜蓿,褐衣颠倒著天吴”抒写了令读者难以想象的艰难日子。可是诗人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在困境面前,他依然具有昂扬奋发的心态、落笔不凡,彰显出诗人豁达的胸襟。

5.(1)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①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②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③双关,“岁暮”表面是指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朝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④虚实结合,“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实景。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寂寞壮心惊",意为“在客居边隅的寂寞岁月中,壮志一天天消磨,每想及此,诗人便感到愤激,不由得拍案惊起,心如刀割”。究其原因: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轻缨",国家处于十分危急之中,朝中却无人为国分忧,表现了诗人对当时那些贪禄恋位、庸懦无能的文武大臣的讽刺和责问,表现了他深深的失望和愤怒。

“岁暮远为客”,“远"字不是对成都草堂言,而是对河南老家言。诗人流寓西蜀,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羁旅生活,故有“远为客”之叹。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人民天天都在流血,在呻吟,国家处于十分危急之中。“济时敢爱死”,为济时活民,岂敢爱惜一己之性命而苟且偷安,杜甫是希望“请缨"的,但是虽有捐躯之志,却无报国之门。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所以才“寂寞壮心惊”。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的意思是:警报传来,敌人进犯雪岭;军鼓号角,响声振动江城。颔联承上“用兵”,具体写吐蕃侵蜀之事。“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显出战争的紧迫,形势的严重,又写出吐蕃入侵给社会带来的动荡。

用典,“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用西汉终军请缨的典故借指将士自动请求出兵击敌。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朝廷谁请缨”一句,是杜甫对当时那些贪禄恋位、庸懦无能的文武大臣的讽刺和责问,表现了他深深的失望和愤怒。

诗题“岁暮"二字,在直观上有一种“岁云暮矣多北风”的凄凉之感,包含多层含义:表面是指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朝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二句承上“用兵”,具体写吐蕃侵蜀之事。前句是所闻,后句是亲见;一远一近,一虚一实,概括而形象地写出吐蕃来势之猛和在社会上引起的震动。“边隅还用兵",意谓中原战事未了,川中徐知道叛乱刚平,而吐蕃之侵袭又至,战乱似永无宁日。但诗人并未到边隅亲见亲历战争,是听闻,这是虚写;“天地日流血”,人民天天都在流血,在呻吟,国家处于十分危急之中,这是诗人亲眼所见,是实写。

6.D7.手法:颔联上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往事比作流水,化抽象为具体,浅显生动。

情感:①诗人感慨往事如流水,引发诗人时光流逝之叹。②春天将至,年龄虚长一岁,叹自己功业无成,令人惭愧。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语言平易"错。“平易”是浅近易懂的意思,本诗颔、颈二联是典型的“诗家语",与散文语言、日常语言大不相同,对学生而言不仔细揣摩难以理解,因此不能说“语言平易”。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手法上,“事嗟流水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往事比作不停向远方流动的流水,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时间流逝之快以及人生的短暂无常,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悲伤与惆怅。

情感上,“事嗟流水远,年愧入春添”将“嗟"“愧”这样的动作、心理描写穿插在叙事中,语言灵动巧妙,富有生趣,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追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怅惘与不安,春天将至,年龄虚长一岁,叹自己功业无成,令人惭愧。

8.D9.《黄鹤楼》写的景色是登楼所见美景,白云悠悠、草树茂盛,生机勃勃,用繁盛的眼前之景,反衬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思乡之情和渴望归乡之情;

本诗中也写登楼所见,景物却是凋零的草树,暮色的远空,汹涌的浪涛,黛青的山川,整体色调黯淡,旷远迷茫,抒发诗人江山易手、故国陆沉的悲痛之情,以及自己无力回天,不得已而南归的无奈愤懑之情。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手法、意象和情感的能力。

D.“天高水阔清新明快的画面"错误,“历历高楼见杳冥”展现的是岁暮时草木凋零的郊原景象,展现出旷远迷茫的境界;“云水"“洞庭”构成的画面虽然空阔,却也因“空"“归心”等词,而满含悲痛之情,并非“清新明快"之景。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景物和情感的能力。

崔颢的《黄鹤楼》中,“白云千载空悠悠”描写白云缭绕的壮观;“晴川历历汉阳树"描写阳光下汉阳的树木历历可辨;“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鹦鹉洲上芳草萋萋。通过白云、芳草、晴日、茂树等生机勃勃的明丽之景抒写“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之情,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思乡之情和渴望归乡之情。

陈恭尹《岁暮登黄鹤楼》中,“郊原草树正凋零,历历高楼见杳冥”描写郊外原野草树凋零,远空暮色笼罩,高楼历历可见。“鄂渚地形浮浪动,汉阳山色渡江青"描写浪涛汹涌,山川黛青,一派旷远迷茫。由凋零的草、树,被暮色笼罩的天空和黛青色的山川可以看出,本诗写景色彩黯淡。结合诗歌注释可知,本诗以哀景衬哀情,表达诗人面对江山覆亡,家国不再的悲痛之情,以及“大势已去,决定从河南回故乡南海(今广东佛山市)”引发的无奈愤懑之情。

10.A11.①盛年不再的感叹:时光易逝,年老多病,青春不再。②有才无法施展的喟叹、愤懑:积极施展才能而引火烧身,不积极表现又被打压。③命运无常的愁苦、无奈:面对祸福,不能掌控,只好借酒浇愁。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但本诗语言悲壮慷慨"错误。本诗语浅意深,言近旨远,体现了白诗一贯的风格,并无悲壮慷慨之感。

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标题《岁暮》和首联“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直接写时光催得“壮齿韶颜"不再,作者感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

颔联“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写自己年老旧病复发,夜里辗转难眠新愁来袭;

颈联“膏明自热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以明膏被焚烧是因为自己多事,默雁先被烹杀是因为没有鸣叫之才,用典,反语,写自己有才不得施展的愤懑;

尾联“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写祸福无法理解和把握,还不如暂且喝酒,体现了面对祸福无常的命运,自己无力改变而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

12.B13.(1)表达了作者飘泊边塞,万里作客的悲伤之情。(2)表达了作者为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而发愁,表现了作者的困顿与可怜。(3)表达了作者想驰骋万里,遨游三关的豪爽之情。

【分析】1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与首联一样实写北国风光"错误。“雪压云中暗泽州”,是扣住题目中“岁暮"二字作的想象之景,阴历年底正是北方严寒之时,诗人想象从晋西北的大同直到晋东南的晋城,到处都在下着大雪。所以并不是“实写”。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颈联是作者由眼前的景色而想起了自己的身世。落落寡合,与世龃龉的结果是飘泊边塞,万里作客,不仅如此,诗人还要为自己的生活而奋斗,急急忙忙地要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为“边塞客",已是够悲哀的了,离乡背井,几乎是与流放差不多;还要作“稻粱谋”,那是悲上加愁。作者在这里极写自己的“可怜",极写自己的困顿。但一辈子就这样沉沦下去吗不,诗的尾联又给人一种昂奋之情:“何当快马嘶风去,志作三关万里游。驰骋万里,遨游三关,是何等的快人意!可是何时能实现此心愿呢作者自己也无法估计。“何当”二字,就写出了这种向往之情。

在开头四句的北中国壮阔的景色的描绘之后,再来领会陈维崧“何当快马嘶风去,志作三关万里游"的豪爽之情,我们就更体会到这种情景相生的情况。而这种情和景,又反衬了颈联的自己的不得志,显得极其深沉有致,沉郁悲壮,使我们对诗人的境遇和为人,有了更深切的了解,这首诗也就为人们所喜爱而传颂不息了。

14.D15.①大江表面平静,犹有暗涌,友人行舟,当更小心;②扁舟独行,友人孤寂;③天寒地冻,远行不易。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D.“由远及近”说法错误,由“沙禽"句中的“迥”字可知,诗句写景是“由近及远";“由静而动”说法错误,“征"“尽”“轻"是写事物的动态,而“不望”“未惊"是静态描写。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辛苦”是这首诗的诗眼,在诗中起总领下文的作用。“辛苦"指“客”“行"“辛苦”。

它的主要内容表现在第二、四联,即“静犹浪"“独”“寒"。组织答案时,要联系具体诗句,结合生活经验适当诠释,如“静犹浪”可解释为“大江表面平静,犹有暗涌",这是在叮嘱友人舟行应当小心;而“独”,感念友人扁舟独行,难免孤独寂寞;“寒",指天寒地冻,对远行的人来说,实属不易。

16.C17.对李贺诗文才华的肯定与赞扬。前两联肯定了李贺在当时文坛中力振时俗的文风。②对李贺死后才华无人欣赏、不为人知的感慨。诗人寓情于景,用李贺旧宅的无人问津与荒芜表现李贺死后的寂寞与不为人知。③对李贺逝去的惋惜。尾联借“玉楼”之事的“恍惚",表面写李贺诗才受到上天褒扬,实则表达了对李贺逝去的惋惜。

【解析】16.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