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教案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三农”专业目标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况且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才有精力发展其他产业,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社会不稳定何谈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何谈现代化建设。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只有拥有了充足的粮食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谋求自己的繁荣和强大。2、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是国家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3、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就快;反之,农业生产出现倒退,就会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损坏。(二)农村是国家政权的基石1、保持社会安定的功能。2、经济支撑社会的功能。3、保护环境资资源的功能。(三)农业是“国以民为本”的主体我国农村有9亿农民,农民是我国“国以民为本”的主体。一个国家的人口与该国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人口具有两重性。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提高我国人口质量,,从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现状来看,应以提高我国人口主体——农民的质量为主。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富裕程度的提高,一方面要不断增加经济收入总量;另一方面要减少农民人口数量。从思想认识到实际行动,加强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三农”目标(一)发展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市场化程度日趋成熟。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在这一时期,产品生产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自给,而在于为市场提供商品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工业装备普遍采用。工业装备是现代农业的硬件支撑。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逐步由播种机、脱粒机、饲草收割机、水利灌溉设备等现代机械取代人力畜力及手工工具。先进科技广泛应用。先进的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完善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生态环境受到重视。注重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二)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的主要任务。2、实现农村现代化。(三)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1、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2、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加强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3、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4、发展市场机制作用。5、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第二节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一、农业内涵与外延的拓展按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可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和未来农业。按经济增长方式,可分为粗放农业和集约农业。按区位和色彩,可分为“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合称“三色农业”。按耕作方式,可分为烧垦农业、轮垦农业、免少耕农业、浇灌农业和旱作农业。二、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1、农业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紧密交织在一起,这是农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特点。2、农业生产经营由市场导向。3、土地是农业生产经营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4、农业生产经营对自然环境条件有着特殊的依赖性。5、农业生产经营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6、农业生产经营还受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7、农业生产经营具有系统性特点。第三节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内容与方法一、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任务(一)组合生产力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使之形成最佳组合的最高生产力,这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二)协调生产关系协调和完善农业中的生产关系,使之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这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三)调整上层建筑调整上层建筑,使之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这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又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内容(一)产前的决策、计划(二)产中的组织、监督(三)产后的核算、评价三、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法(一)经济方法经济方法是指依靠经济组织、经济杠杆、市场机制和经济利益等手段,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来管理经济的方法。(二)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指御用经济法律、法令、条例、体制、政策等法律规范性文件,以调整各种经济关系,保证积极活动正常运行的方法。(三)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运用教育、启发、诱导、激励等手段,以人为本,提高生产经营者的觉悟,引导其为实现生产经营目标和个人的价值而努力工作;通过教育人、管理人,进而实施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四)行政方法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采用行政方式来调整和管理经济的方法。第二章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导向第一节市场经济的特征一、社会经济形态与社会经济运行机制(一)社会经济形态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劳动产品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2、商品经济的劳动产品不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是为了交换。3、产品经济是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一种揭示,是指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资料公有化和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二)社会经济的运行机制人类社会出现了社会分工,且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相互间通过互换劳动、产品及其价值,不是采用计划经济运行机制,便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二、市场经济的特征(一)市场经济的共性自主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利性、自发性。(二)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特征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目的是为广大人民大众谋利益。三、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其措施是:1、加大市场对内外开放的力度;2、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3、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4、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5、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6、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第二节市场职能与市场机制一、市场职能(一)交易职能指商品等交易物所有权转移所从事的买卖活动。购买。销售。买主购买卖主销售,中间商既是买主,又是卖主。(二)实体职能指商品营销过程中能够引起其价值增值的各项经营活动。运输。贮存。加工。(三)辅助职能指交易职能和实体职能得以正常进行所必需的一些辅助性活动。标准化。资金筹集。风险承担。沟通市场信息。市场职能的实施,反映出市场所具有的基本功能:1、交换功能;2、实现商品价值和评定商品使用价值的功能;3、吞吐商品,保障供给的功能;4、显示信息的功能;5、服务功能等。二、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市场主体对利益的追求、市场供求的变化,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是市场经济机体内的供求、竞争、价格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功能。(一)价格机制是指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市场上某种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动与市场上该商品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有机联系的运动。它通过市场价格信息来反映供求关系,并通过这种市场价格信息来调节生产和流通,从而达到资源配置。另外,价格机制还可以促进竞争和激励,决定和调节收入分配等。(二)供求机制是指通过商品、劳务和各种社会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的矛盾运动来影响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一种机制。它通过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在不平衡状态时形成的各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并通过价格、市场供给量和需求量等市场信号来调节社会生产和需求,最终实现供求之间的基本平衡。供求机制在竞争性市场和垄断性市场中发挥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三)竞争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为着自身的利益而相互展开竞争,由此形成的经济内部的必然的联系和影响。它通过价格竞争或非价格竞争,按照优胜劣汰的法则来调节市场运行。它能够形成企业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促进生产,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的实惠。第三节农产品市场需求与供给一、农产品需求(一)农产品需求的特点由于消费真的收入、民族、宗教、受教育程度、审美意识、价值观念,以及认识事物的方法等存在着差一体,使农产品需求具有以下特点:农产品需求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农产品需求数量的差异性。农产品需求的连续性和间断性。农产品需求具有可变性和替代性。农产品绣球具有弹性。(二)影响农产品需求量的因素商品需求量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和一定市场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热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的地域分布、人口构成,以及家庭规模的大小等。价格因素。农产品自身价值高,会抑制需求;反之,则增加需求。国民收入因素。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增加,则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则需求量减少。消费者的偏爱因素。消费者对某种农产品的牌号、规格、色泽等偏爱,则该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反之,则需求量小。消费者对价格的期望因素。二、农产品供给(一)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农产品市场价格越高,在产量和成本既定条件下,供应量则增加,反之则减少。农产品成本越高,在农产品市场价格既定下,则供应量减少。经营目标。经营目标是增加销售收入,则增加农产品供应量。库存。农产品产量既定,储备库存量增加,则市场供应量减少,反之则减少。流通费用。农产品价格既定,流通费用增加,则农产品供应量减少;反之,则增加。(二)农产品供应时期短期供应。供给弹性较小的农产品,不论价格怎样变化,供给量都不会有大的变动,要作为短期供应,免得价格下跌。中期供应。对一些供给弹性一般的农产品,其生产能力会随农产品价格的变动作适当的调整,可做中期供应,以稳定市场供给。长期供应。供给弹性较大的农产品,价格的微小变化,会引起供给量的较大变动。三、农产品供求关系(一)农产品供求矛盾1、农产品供求矛盾的变化。总量矛盾由过去供不应求变为现在多数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构成矛盾,由过去的品种不齐全变为现在的品质、档次差距的矛盾。2、农产品供求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受进出口贸易、储备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生产力水品下,农产品产量总是一个既定量。商品流通渠道、流转环节等原因。农产品流通渠道及其购销、运、存各环节畅通,供求矛盾得到缓解。(二)供求规律商品供求的变动决定着价格的变动。价格的变动,会引起商品供求的变动,价格上涨,需求减少,供给增加;价格下降,需求增加,供给减少。(三)实现农产品够球平衡的途径1、从政府方面来讲,形成有利于供求平衡的外部环境,发挥政府的好那个管调控作用。2、从农业企业来讲,要采取如下措施:农业企业应明确农产品的公积最终由市场需求决定的道理;农业企业要健全农产品营销体系,健全市场信息网络;农业企业要中师农产品消费指导,鼓励消费者进行农场品的有益消费。第四节市场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一)市场引导农业再生产过程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阶段,由市场需求定销售,以销售定生产,实现产销平衡。(二)市场引导社会再生产过称诸环节的活动1、市场引导农产品生产。2、市场引导农产品交换。3、市场引导农产品实体分配。4、市场引导消费。(三)市场引导农业再生产农业是不断重复的周而复始的再生产过程。二、市场引导生产资源的流动(一)土地资源的市场导向同一块土地,可种植粮食,也可种植棉花、大豆、蔬菜、果树和茶叶等,还可挖鱼池养鱼、虾等,升值还能做为房地产、公园游乐等用地。(二)农村劳动了资源的市场导向农村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各生产项目之间的投放与流动,是由市场引导的。(三)市场引导资金的流动资本金有货币、生产资料食物和无形资产等形态。(四)市场引导科技资源的流动市场引导科技资源的流动,一般有一下3种形式:图纸、资料、磁带、光盘、网络信息等软载体技术,向着畅销、高利润地区自由流动。先进机械设备、高性能原材料等硬载体技术,向着成本、价格有利性的方向自由流动。具有高新技术知识的科技人员,从知识经济的低效益区向高效益区自由流动。三、市场引导经济结构的演进(一)农村产业机构的市场导向我国城乡市场有13亿人口的粮食、肉、蛋、奶、水产品、蔬菜和果品等需求,这便形成农业大国的产业结构。(二)市场引导农业生产布局农业各生产部门、各生产项目和个农产品在领域、空间、时序上的安排和分布、也是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进行的。第三章农业经济体制第一节农业所有制形式一、我国农业所有制改革实践(一)我国农业所有制的改革实践在1950年冬——1952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中央在处理农业所有制问题上,当时不仅允许大量个人私有制农民的存在,而且允许富农经济的存在。1960年秋——1978年期间,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济体制。1978——1984年期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的中心任务是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在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情况下,中心任务是对农业、农村经济机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二)以新“重农”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初,中央政府就农民增收发了“一号文件”,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二、我国农业所有制形式(一)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完全归公民集体所有的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总称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二)非公有制经济私营企业经济。它是指生产资料公民私人所有,以雇佣劳动力为基础的私有经济。个体经济。它是指生产资料桂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成员劳动为基础。外商投资经济。它是指国外投资者以合资、合作、独资等形式在大陆境内开办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形式。港澳台投资经济。我国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以合资、合作、独资等形式在大陆兴办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经济形式。(三)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又称联合经济,它是指由不同所有制经济的投资主体,共同投资组建成的一种经济形式。三、农业和农村所有制的改革(一)多元所有制主体共同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式的改革,要精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由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我国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即土地国家所有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制度。农村集体土地由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三)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1、产权的内涵。产权可分为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2、产权制度,是指以产权为依托,对财产以及财产关系进行合理组合,有效利用、调节、安排的程序和规范。3、产权的统分与转化。产权所包含的各项全能,可以统一,也可以分离;不仅可以分解,而且可以组合,并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第二节农业经营方式一、确定农业经营方式的依据(一)生产资料占有与经营的关系1、自由自营,即自己占有生产资料并有自己组织生产经营。2、自由他营,即自己占有生产资料却由他人组织生产经营。3、自由与他人联合经营,即自由生产资料与他人联合组织生产经营。(二)确定农业经营方式的客观依据经营方式的性质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及其规模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营方式必须符合农业生产的特点。经营方式取决于经营管理水平。经营方式还受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政策法规和长官意志等影响。(三)农业经营方式的种类按生产资料所有制分,有国有经营、集体经营、私营、个体经营、中外合资经营等。按经营组织形式分,有企业经营、家庭经营等。按劳动分工协作凤,有统一经营、分散经营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等。按生产经营的项目和额内容分,有单一经营、多种经营和综合经营。按劳力、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组合分,有合作经营、雇佣经营、合资经营、独资经营、股份经营等。按所含生产要素的量与质,有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二、家庭承包经营方式(一)家庭承包经营的客观依据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在现阶段还不具备从事大规模生产经营的能力。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家庭经营以后,农民通过承包经营方式,成了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家庭成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基础层次。(二)完善家庭承包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我国农业和农村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一方面能维护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体公有制,统一使用有关生产手段,统一组织有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有关生产环节上为农户提供服务。三、拓宽农户增收渠道扩大经营耕地的规模。有生产能力的农户,可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开发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的国有、集体的荒山、荒坡、滩涂、山林、水域等土地资源;可在双方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转包其他农户的耕地,扩大耕地经营规模,以增加收入。第三节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一、生产经营组织的类型(一)农业企业1、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包括城乡说与使用集体投资举办的企业;部分个人通过集体自愿放弃所有权并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为集体所有制的企业。(1)实行家庭承包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业合作企业。(2)在原有集体所有制基础上,围绕统一经营建立的各种各种农技站、农机站、水利排灌站、农经管理站、多种经营服务公司等集体所有制的经营组织。(3)利用集体所有制的徒弟、山林、水面等资源,由农民投资新建立的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建筑等合作企业。(4)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在原有地域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横向型合作经营组织和纵向型合作经营组织。2、国有农业企业,主要有以下两类(1)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国有农场、林场、牧场、渔场等。(2)从事服务性经营项目的国有农技站、水利排灌站、农业技术推广站、种子公司。3、其他农业企业(1)农业个体企业。(2)农业联营企业。(3)农业私营企业。(4)农业股份制企业。(5)外商投资农业企业。(6)港澳台投资农业企业。(二)农户家庭农户家庭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二、农业企业的建立(一)企业的一般特征拥有一定的数量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且产权明晰。(二)设立企业的条件1、外部条件:由市场持续需求等因素形成的市场环境条件;社会为企业所提供的社会化服务条件;国家的经济、政治、法律等因素。2、内部条件:拥有法定数额的资本净;具备发起人和出资人;设置企业组织机构;有明确的经营项目;有人、财、物和经营场地等条件。(三)设立企业的申办程序1、筹建企业的准备工作。2、向政府授权部门递交设立企业申请书。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审核申请书。4、企业成立,凭照营业。(四)设置企业组织结构1、企业组织机构的层次:经营决策层;管理执行层;生产者基层。2、企业组织机构的基本形式。3、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并承担社会责任;有开拓、创新和进取精神;有政策水平和法制观念;有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有用人艺术和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身体健康、精力旺盛;预备社交、公关能力和素质。三、股份制企业的组建(一)股份制企业的组成要素股东;股份;股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股票行市。(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产生董事会;董事会聘请公司经理;按需要设立分公司。(三)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四、现代企业制度(一)企业制度的内涵(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第四节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一、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比亚性生产和服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经济效益原则是社会化服务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特点对服务对象的依附性。服务技能的专一性。服务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服务设施的简便性。服务经营的灵活性。(三)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内容1、为农业产前服务的内容产前信息服务;产前生产资料供应服务;产前人才教育培训服务;产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产前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服务;产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自我服务。2、为农业产中服务的内容产中的机耕、灌排、病虫防治等服务;产中自然灾害防御服务;产中技术服务;产中收获服务;产中成本控制与核算服务。3、为农业产后服务的内容农产品定价服务、运输服务、加工服务、销售服务、促销服务。(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坚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原则2、创造农业社会化服务条件3、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功能4、国家的政策支持二、建立健全农业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一)社会保障的涵义社会保障是一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行为;是一种政府行为;是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去实施的;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障人德基本生活需要。(二)社会保障的功能1、社会保障的正面功能2、社会保障的负面功能(三)农业和农村的社会保障内容1、社会保险,又称劳动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2、社会救济,是指国家或社会在农民陷入生存危机或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3、社会福利。4、社会互助互济。5、优抚安置。6、商业保险。(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第四章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第一节农业和农村的三大经济结构一、农村产业结构(一)经济结构的层次与产业的划分1、经济结构的层次产品种类;生产项目;生产门类;生产部门。2、我国产业的划分一产:农业;二产:工业;三产:流通服务业;四产:信息业。(二)农村产业结构1、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2、农村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条件社会需求;自然条件和生产资源;文化科技水平;经济效益;社会经济制度和方正政策。3、农村产业结构类型(三)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1、农村产业结构的建立和调整目标首先,稳定粮食生产,解决13亿人口吃饭的头等大事。其次,要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第三,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所需求的优势农产品和劳务的生产经营。2、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二、农业生产结构(一)农业生产结构的层次第一层次——种植业结构;第二层次——大农业结构;第三层次——农工商机构(二)建立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步骤(三)挖掘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增产潜力1、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2、走农产品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3、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三、农产品结构(一)农产品结构的经济地位1、农产品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中的基础结构。2、农产品结构是最直面市场的经济结构。3、市场上农产品结构的变动与调整。(二)农产品结构层次与关联性1、农产品结构层次农产品;产品项目;产品线。2、产品组合宽度、深度和关联性(三)农产品结构类型1、农产品多系列全面型结构2、农产品市场专业型结构3、农产品系列专业型结构4、特殊农产品专业型结构(四)优化农产品结构的措施1、建立和调整农产品结构的策略思路2、优化农产品结构的措施:实行农产品的精细化开发和生产;营养、保健农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名、特、优农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实行农产品标准化、系列化生产。第二节农业生产布局一、农业生产布局的形成与发展(一)农业生产布局形成的条件在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会按照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各地不同的农业生产布局。在不同的经济资源条件下,会形成与此相应的农业生产布局。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下,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布局。农业生产布局受市场供求、价格、竞争的制约。科技的进步,是推进农业生产布局发展的动力。(二)农业生产布局的要求充分利用各地区或各农业企业的自然、经济资源,挖掘生产潜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和区域化;能促进工业、交通等部门的发展和农产品市场的合理布局;能更好的满足市场消费需求;能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二、农业生产布局的内容(一)农业生产布局的形式1、地域平面布局2、空间立体布局3、时间时序布局4、生态农业布局(二)农业生产布局的内容1、农作物品种茬口布局。2、生产经营项目的布局。3、生产部门的布局。三、农业生产专业化(一)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形式1、地区专业化,也叫生产区域化,是指某一地区专门生产某几种甚至某一种农产品。2、生产单位专业化,又称企业生产专业化,是指某一农业企业专门生产某几种甚至某一种农产品。3、工艺专业化、又称作业专业化,是指专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某一阶段、环节、作业的专门性生产活动。(二)推进我国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措施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优质专用粮食基地。建设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区域化水平。根据我国国情,把农业专业化生产与农村综合经营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农村各种生产资源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第三节农业区划一、农业区划的依据和功能(一)农业区划的依据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有地域性的特点;农业自然化境、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条件等,在各地区有各自的区域分布;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是农业生产经营者在一定自然化境条件下,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具有地区的类似性;农业区域的目的,在于揭示农业生产经营的地区特点,实行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以促进地区内农业生产的均衡发展。(二)农业区划的功能农业区划阐述各农业区的自然、经济资源和农业生产发展状况,以了解和掌握农业区资源的家底。农业区划指明了各农业区的生产发展方向和地域分工,使各农业区能根据自己所在农业区的地域分工,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农业区划叙述了各农业区的生产经营特点、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能使各农业企业采用相应的生产经营管理措施。二、农业区划的内容(一)农业区划的组成1、农业自然条件区划,包括单项自然条件区划和综合自然条件区划。2、农业经济条件区划。3、农业部门区划。4、农业技术改革区划。5、综合农业区划。(二)农业区划的分级协作区农业区划;省级农业区划;地级农业区划;县级农业区划。三、农业区划的步骤与方法(一)农业区划的原则和要求1、农业区划的依据是农业生产特征和发展方向在一定地区内具有相对的一致性;是农业生产条件、传统生产经验和习惯在一定地区内具有类似性;是农业技术措施和增产增收途径在一定地区内具有基本的共同性;保持行政区域的完整性。2、农业区划的原则农产品的生产供给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利用自然条件与改造自然条件相结合;农业生产地域分工与农业区内综合发展相结合;现有农业生产布局的利用与改造相结合;保持行政区完整性与不受行政区局限相结合;农业区划与城乡规划相结合。3、农业区划的要求要树立鲜明的“三农”观点;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抓住哦那个也生产中的战略问题;要有全局观点。(二)农业区划的方法与步骤1、组建班子2、制定计划3、搜集资料4、实地调查5、室内分析研究6、农业区划的命名四、农业区划的实施1、所有农业企业要全面系统的了解自己所处农业区的自然、经济条件。2、农业企业和农户,都必了解自己所处农业区规划及其要求,并为农业区划的实施,做出自己的贡献。3、农业企业要综合分析自己所在农业区的土地利用方式、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济宁学院《书籍与样本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技术支持工程师工作总结
- 2024年服装营业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 客运安全教育培训
- 药物过量病人的护理
- 二零二四年环保项目投资协议书3篇
- 玉林师范学院《数学建模与仿真》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玉林师范学院《光电子技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医疗电子手表
- 2024-2025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题1
- 2023年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建筑施工合同模板(住建部制定)
- 防凝冻安全教育
- 《如何带好团队》课件
- 2023年泸州市中医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怎样培养执行力》课件
- 定制合同范例 博客
- 2024-2030年中国锅炉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西藏自治区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全攻略》
- 2024-2030年中国激光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测试(三)(期中)地理 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