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下册数学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2》课标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在例题的安排、

素材的选择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其目的就是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能解决“求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模型思想;培

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1.改变知识结构,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多次感知建立“倍”的

概念

“倍”的概念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借助线段图,表达出倍概念的本质特征,抽象概括出基本数量关系,有

效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2.注重方法指导,加深含义的理解,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提供丰富的

问题情境,通过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

首先,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比较量♦标准量=倍

数”是关于倍的基本数学模型。

其次,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探索解决问题思路的方法。通过两个量

比较,比较量里包含几个标准量。

最后,注重展示丰富的问题情境,以便建构数学模型。修订教材将“求倍数”

和“求比较量”的问题集中安排,并设计了丰富的实际问题,便于学生在比较和

抽象中构建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而且,紧扣倍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设

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目。

3.注重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的方

法,渗透模型思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把“几何直观”作为核心概念提

出,并明确其内涵“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

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

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一

方面,在倍的概念的建立过程中,注重将所比较的事物的数量关系直观化。例如,

每两根为一组把萝卜圈出来、每3个一组出示圆片等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出了

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比较量里包含几个标准量”,

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模型。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注重借助图示分

析数量关系。在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数量关系的同时,感受几何直观的作用,培养

借助图形去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倍”的概念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的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倍”在小学数学里是一个重要概念,

是在学生学习乘法与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整数倍”的概念。

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倍的含义比较难理解。然而,它是建立乘法模型的

情景之一。为了更好建立倍的概念,教材中把这部分内容是在从表内乘除法中移

出,安排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之后教学。

一是使得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

二是教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

倍是多少的问题),不再受到所学乘、除法知识的限制,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具有

逻辑性;

三是集中教学用乘、除法解决含有“倍”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例2和例3),

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乘、除法含义的理解,了解所学习的知识有什么

用处、如何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观察、思考、交流、比较等活动,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

体验,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再结合除法从比较关系的角度对倍的

概念进行再认识,逐步建立“倍”的概念。

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

题。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充分经历用语言描述问题、画图表征数量关系、

列除法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的各种量的倍数关系,并有目

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

活的联系。在掌握倍的概念及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模型和方法之后,培养学生灵

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年级上册数学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2》学情分析

本人根据学校工作需要,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认

为在教学中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对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特别重要,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品行、兴趣、动机及思维能力等方面

的了解也必不可少。

一、学习情况:

(1)学生情况:本班学生共有30人,本班男女生人数均衡,留守儿童比例

较大。学生总体反映出纯朴、可爱、单纯的性格。其中男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强,

但学习上缺少耐心与细心,女生相对男生来说学习更加认真,但分析能力却不及

男生。

(2)学生成绩:学生的平均成绩80多分,优秀率达到60%,仍有很多学

生在成绩上有很大的潜力,总体来说,成绩还是非常棒的。

(3)学习习惯:部分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深得老师赞赏。比较喜欢上数

学课,学习热情也很高,并喜欢与老师友好相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在一起

交流学习体会。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学习懒散、学习习惯差,如:粗心大意、书写

不认真,不愿思考问题,上课开小差,依赖老师讲解,依赖同学的帮助,作业喜

欢与同学对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2》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例2及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加

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

系和解题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与交流中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等学习方式,利用多种

表征之间的转化,帮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

解题策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

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做一个猜数游戏。我手里有2只

小蜜蜂,盒子里蜜蜂的只数是手里的4倍,你知道盒子里有几只小蜜蜂吗?

生:同学们回答的真好,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你能用手里的小棒摆一摆

吗?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前摆一摆?

生:摆解决问题的过程

师:同学们刚才用摆一摆的方式验证了游戏的结果,看来你们上节课对倍

的认识掌握的还不错,这节课呢,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倍的知识。

板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生齐读课题。

二.教学新知

1.阅读与理解.

师:勤劳的小蜜蜂在采蜜,同学们也没闲着,看他们在做什么?

课件出示例题:擦桌椅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擦桌椅的人数是

扫地的几倍?

①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题中告诉了哪些信息?

生答:

师:谁能根据我们本节课的题目有创造性的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人数的几倍?

师: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摆小棒的方法。

师:除了用摆小棒的方法之外,我们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快点行动起来吧!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分析与解答。

①尝试解答

可能会有学生答出:擦桌子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是用摆小棒的方法帮助解决问题的。先摆了12根小棒表示擦

桌椅的12个人,又摆了4根小棒表示扫地的4个人,这样很容易看出擦桌椅

的12人里面有3个4,也就是说12是4的3倍,所以说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

的3倍。

生2:我们是用画图的方法帮助解决问题的。先画出某种图形表示擦桌椅

的12人,然后用相同的图形画出扫地的4人,每4个图形圈成一组,可以把

12人圈成3组,所以说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师:每位同学都用小棒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同位好

吗?

教师课件展示分析过程:

师:如果我们要列一道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12+4=3。

②对于单位的分析

师:在这个算式中,12、4、3分别表示什么?3表示擦桌子的人数是扫地

人数的3倍,而3倍指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不是指具体物体的单位,后

面不能写单位,所以不能写成“12+4=3(倍)”。

3、回顾与反思

师:刚才求出的结果正确吗?你如何来证明结果是对的?

课件出示图片。

厂il,生一4人.4g3他W12.

箕的6人收.)

答:*•岭人/足心也奶3";

说明检验方法,反过来想:4的3倍是12,正好是擦桌椅的人数。

补充答语,引导学生养成完整答题的习惯,体现数学规范性和完整性。

4、利用小棒创造性练习

师:同学们真是聪明,这么容易就把问题解决了,那么你们能不能利用手

中的小棒自己编一道关于倍的除法应用题呢?

(学生演示提问,找学生解答)

师小结:通过这么多的练习,我们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关

键看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几?要用除法计算。

板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过度:今天的新课,学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那你能不能用今天学到的知

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

三、巩固练习

1-金宓

工。3■说看(55个N

[OWNS与(,5)d普

1O2=5

15.^,曲布C)个5

1<3)彳备

'15-s-S=3

1、

靖蜓的只数足瑚堤的(•8)倍.算式足:16・2=8

场蜓只敏里有"(8)份蝴蝶的只做“

16里含有(8)个216走2的《8)倍

4

四,总结

师:谈一谈你今天的收获?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24-4=3

答:擦座椅的人数是扫地的2倍。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大胆发言,积极探索,努力配

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2》评测练习

工。<*S>4—

XO-5-N==

X《“三>S

XS^^St5r<j<”三>d圣

工5z>-s-!Jz>=

4

三年级下册数学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2》效果分析

4月27日我执教了三年级下册数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2》这节

课,本节课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

析推理,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最终能掌

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现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如下:

一、好的方面

1、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学习效率

倍的概念虽然比较抽象,但大部分学生通过前面乘法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

结合生活实践的认知已经有了表象的认知。教师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从一开始,

教师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的问题是开放的,例如:“根据例2给出的

信息,哪位同学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谁能利用手中的小棒自己编一道关于倍

的除法应用题”。教师不设计圈子,让学生自己说,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

2、体现了数学问题尽量生活化、情境化的特点

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安排了摆小棒活动:通过摆、

看、想、说,学生感悟到图中存在着丰富的几个几”,而且还使学生会用“几个

几”来表示小棒的根数,让他们感受到“几个几”与“倍”之间的联系,进而真

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在自主、开放的活动中让生经

历、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

3、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本节课秉承“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为学生设计了自主

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活动,充分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

算一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与旧知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理解“求一个数是

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教师稍加点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

动建构新知。

二、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主要是:

针对低年段学生的个性,如果能在课堂中设计更多有激励性的合理客观的评

价语,会使课堂更亲近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将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逐渐

改变为师生平等的圆桌会议。

三年级上册数学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2》课后反思

本课主要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倍数关系是

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

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倍知识的生长点是几

个几相加,而几个几相加是学生的原有认知,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