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通论课件_第1页
考古学通论课件_第2页
考古学通论课件_第3页
考古学通论课件_第4页
考古学通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考古學的理論與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蔡鳳書等《考古學通論》、孫英民等《中國考古學通論》、欒豐實等《考古學理論方法技術》一、定義:通過對古代遺存的科學發掘和實證研究,來復原古代歷史的一門科學。二、研究對象:遺跡、遺物、遺址、分析數據研究範圍:地域範圍和時間範圍三、與其他學科的關係: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四、與歷史學的關係:驗證、補充、修正與改寫第一節基本理論考古學的基本理論涉及到定義、研究對象和範圍、自身的學科分支和與其他學科的關係,以及考古學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等。這其中,定義和研究對象是最基本的概念,而對非考古專業學生來講,瞭解考古學與歷史學的關係,尤其是瞭解中國考古學的“歷史學”情結,以及考古學對歷史學的重要作用,是很重要的。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思路一、研究方法:調查、發掘、整理、綜合研究。二、研究思路:注重實證研究考古學開展工作主要有四步,即考古調查、考古發掘、室內整理和綜合研究,其中每一步都有嚴格的操作方法和要求,這些方法和要求構成了田野考古學、考古類型學的主要內容。正因為考古學有嚴格科學的研究方法,才能在歷史學之外獨立地建立一套闡釋歷史發展的理論和思想,這正體現了考古學鮮明的講求實證研究的思路。

考古發掘1考古學理論與方法考古發掘2考古學理論與方法鏈接分類:A型—實足,B型—袋足。演化:1—5式均流漸高,檔漸低。陶鬶的分類與演化考古學理論與方法類型學的原理對器物進行分類與排隊,以觀察其演化和年代早晚。第二節考古學的誕生與發展中西方考古學自誕生以來繼續走著不同的發展道路,對待科學的不同態度繼續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考古學所走過的曲折道路是近代科學傳入中國後演變發展的縮影,值得每個人深思。總的看,現在中國的學術研究正在逐步恢復正常的軌道,考古學也不例外。

考古學簡史一、西方考古學考古學簡史謝裏曼(Schliemann)與特羅伊古城的發掘考古學簡史考古學簡史二、中國考古學殷墟的發掘文革中的文物第三章

舊石器時代:人類歷史的童年一、地質層位二、動物群特徵三、石器特徵四、化石特徵五、測年數據

(主要參考文獻:王幼平《舊石器時代考古》)

第一節、遠古人類的年代推斷舊石器時代一般分為初、早、中、晚四個階段,年代分別為距今200多萬年至100萬年、100萬年至20萬年、20萬年至5萬年、5萬年至1萬年前後。其中初、早期為直立人生活的時代,中、晚期為智人生活的時代。目前,對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遺存進行斷代,主要採用五種方法和手段。這五種方法綜合運用,就可以基本準確地推斷出古人類的生活年代。舊石器時代地質年代距今年代(萬年)人類進化過程人類文化分期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0.4±現代人歷史時期1.2±新石器時代史前時期更新世晚期5±智人晚期智人晚期舊石器時代20±早期智人中期中期100±直立人晚期直立人早期早期300或200早期直立人初期第三紀上新世500南方古猿人類的祖先中新世2500臘瑪古猿人類的遠祖舊石器時代斷代技術測年樣品測年範圍放射性碳素法(14C)動植物遺骸等含碳物質5萬年以內古地磁法粘土3萬年以上鉀—氬法(K-Ar)火成岩10萬年以上熱釋光法(TL)陶瓷器、火燒土100萬年以內鈾系法碳酸岩、骨牙、貝殼等數千年至45萬年舊石器時代第二節、人類的起源與進化人類的起源和進化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從古猿、能人到直立人和智人,足有400多萬年。這期間,人類又經歷了兩次從非洲大陸擴散到全球各地的漫長過程。環境變遷是促使人類進化的根本原因,而進化本身又呈現出獨特而必然的鑲嵌演化現象。“兩次走出非洲”的觀點對“中國古人類是獨立進化的”觀點構成嚴峻挑戰,而中外不斷出現的新發現又使人應接不暇,無所適從。舊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人類的起源圖示一、兩次“走出非洲”舊石器時代人類的演化: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早、晚期)。現在學術界一般認為,直立人是在距今200—300萬年前首先在非洲起源的,而後在大約距今100萬年前離開非洲,向歐亞地區擴散。這就是人類第一次“走出非洲”。從非洲來的古人類可能是從喜馬拉雅山南麓和北部灣之間的一條通道進入中國的。現代人大約在距今20萬年前起源於非洲,大約13萬年前離開非洲,向亞洲和歐洲擴散,並取代了這些地區的古老人類,成為世界各地現代人的祖先。即“夏娃”理論,人類第二次“走出非洲”。先前都認為是中國人祖先的北京猿人、金牛山人等被否定。

舊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兩次“走出非洲”地圖二、人類起源和演化的原因及表現環境變遷是人類起源和進化的根本原因;鑲嵌進化現象;黃種人的起源。

舊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第三節、主要考古發現截至目前,我國的舊石器時代考古已經遍佈全國,除了舊石器時代初期的考古發現還有爭議之外,其他三個階段的發現成績斐然,有些還具有國際影響。可以明確地說,我國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已經有100多萬年。這裏我們主要選擇北京人、許家窯人、山頂洞人和峙峪人作為典型來介紹,以觀我國舊石器時代的歷史發展脈絡。1935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掘現場“北京人”復原像“北京人”的石器“北京人”頭蓋骨“北京人”的尖狀器舊石器時代一、舊石器時代早期北京人

北京人

舊石器時代1933年山頂洞遺址發掘現場山頂洞人的石器和骨針山頂洞人的裝飾品舊石器時代三、舊石器時代晚期峙峪出土的小石器山頂洞人復原像山頂洞人和峙峪人

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的標誌農業的興起和定居生活世界農業的起源爭議第二節、農業和定居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我國的新石器時代經歷了初、早、中、晚四個發展階段,農業和定居從萌芽逐漸趨於成熟,建立起適應不同自然環境的經濟形態,文化創造也逐漸繁榮起來,孕育出很多影響後世的農業社會傳統。新石器時代一、新石器時代初期年代大致在距今12000年至8500年前之間。這一時期農業剛剛萌芽,人口和聚落很少,所以我國目前的考古發現還不多,但已經能看出南北方由於緯度的不同,各自採取的生存措施有所不同。南方:仙人洞、玉蟾岩等北方:南莊頭、轉年等新石器時代南方的發現新石器時代二、新石器時代早期年代大致在距今8500—7000年前。這一時期的遺址比上期顯著增加,表明農業和定居生活都有了較大發展,人口也有了較快增長。南方:彭頭山文化北方:裴李崗文化長城地帶:興隆窪文化新石器時代彭頭山文化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裴李崗遺址的石鐮裴李崗遺址的石磨盤磨棒賈湖遺址的骨笛和甲骨賈湖遺址的骨標槍裴李崗文化興隆窪文化新石器時代三、新石器時代中期年代大致在距今7000—5000年前。這一時期是我國全新世以來環境最溫暖濕潤的時期,多數地方的年均氣溫比現在高3—5℃,氣候帶大幅北移,各地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在這種環境背景下,我國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走向了全面繁榮。黃河流域:仰紹文化、大汶口文化長江下游:良渚文化長城地帶:紅山文化新石器時代仰紹文化新石器時代以河南澠池仰韶村遺址命名,距今7100—5000年前,以黃河中游為分佈中心,向外擴散到整個黃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區,對長江中下游也有影響。其跨越時空範圍之長、之廣,為我國新石器時代所僅見。仰紹文化的彩陶聞名中外,彩陶圖案變化多樣,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水準。彩陶不僅僅是一種裝飾風格和藝術時尚,也蘊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某些特點。仰紹文化彩陶的傳播範圍所達到的黃河、長江中下游,也正是後來商周王朝的政治版圖,因此,彩陶的傳播實際上可視為上古“原始中國”的一次“文化普及”。新石器時代聚族而居仰紹文化新石器時代聚族而葬陝西橫陣仰紹文化新石器時代社會分化不明顯仰紹文化新石器時代廟底溝、半坡遺址的彩陶盆仰紹文化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分佈於黃河下游山東地區一帶,以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命名,存在於距今6300—4600年前。盛行厚葬的習俗,農業和定居社會已經發展到很高水準,社會財富已經有了相當的積累。大汶口文化的族屬一般認為是上古東夷人。東夷人西進的源頭最早就始於大汶口時期,其西進的歷史意義值得重視。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紅山文化新石器時代以內蒙赤峰紅山後遺址命名,距今6000—5000年前的遼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陶器繼續沿用傳統的筒形罐,也出現了類似仰紹文化風格的彩陶。發展巔峰出現在距今5000年前後,位於遼寧淩源縣的牛河梁聚落址最能說明這一點。玉器名滿天下,玉器的原料為岫岩玉和透閃石等,說明紅山人對玉石知識已有很深瞭解,應當是承自興隆窪文化的悠久傳統。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距今5500—4500年前長江下游的文化,是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巔峰時期。中心在杭州附近的良渚一帶,這是一個面積超過30平方公里的超大型聚落。良渚文化還以琳琅滿目的精美玉器而聞名於世。其玉器製作極為發達,器形多種多樣,而且各具不同功能,形態和功能直到後世的商周時期還保存下來,成為重要的國家禮器。福泉山的玉斂葬大墓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新石器時代6公斤的琮王獸面紋玉冠狀器良渚文化第四節、文明的醞釀起源距今5000—4000年前是我國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其中龍山文化最發達,分佈也最廣,所以學術界一般稱為龍山時代。這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發展到頂峰的時期,各地文化展開了更高層次的競爭發展,使各自的區域特徵更加系統與成熟,創造了更加輝煌的文化成就。與此同時,各地之間的文化聯繫也進一步增強,經歷了新一輪的文化整合,一些發展快的地區率先出現了國家或原始國家,開始了中國文明起源的歷史進程。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河南古城寨湖北石家河新石器時代陶寺遺址的大墓中原龍山文化中原龍山文化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中原龍山文化劇烈的社會變遷新石器時代海岱龍山文化新石器時代海岱龍山文化夏代二裏頭遺址一、二裏頭遺址是目前僅知的夏代都城遺址,位於河南偃師縣西南9公里的二裏頭村一帶,面積3.7平方公里。地處洛陽盆地的東部。可能是夏桀的都城斟鄩。夏代二裏頭遺址陶器陶觚陶角二、夏代的物質文化夏代二裏頭遺址銅器鑲嵌綠松石銅牌飾出土時鑲嵌綠松石銅牌飾鏈接夏代二裏頭遺址銅器鑲嵌綠松石龍夏代二裏頭遺址銅器銅爵銅斝偃師商城城牆的發掘宮殿殘留地基平面圖陶鬲陶斝銅斝第二節、商代早期文化商代一、偃師商城遺址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商代都城遺址,位於偃師二裏頭以東附近,遺址面積1.9平方公里。對它的性質尚有爭議,或認為是商湯的亳都,或商王朝的離宮,或用以鎮服夏遺民的城堡。二、鄭州商城

是商朝早期都城,面積25平方公里。城內外遺存豐富,城內東北部是宮殿遺址區,城外分佈著各種手工業作坊遺址、居民點等。出土有銅器、玉器、石器、陶器、原始瓷器、骨器、蚌器及習刻字甲骨和陶文符號等遺物。或認為是仲丁之都隞。鄭州商城商代鄭州商城商代專題講座三、濟南大辛莊遺址商代專題講座商代第三節:商代晚期文化殷墟考古簡介專題講座商代一、發掘過程1899年甲骨文發現,1928年開始發掘殷墟,至1937年共發掘15次,清理7座王陵,出土大量遺存。1937—1949年中斷。50年代後系統建立考古年代序列,發現大量中小型墓葬和手工業作坊址。2001年發現洹北商城。商代殷墟面積24平方公里,包括週邊在30平方公里。商代殷墟二、遺址概況王室:王陵的可能對應M1001、1550、1400:武丁、祖庚、祖甲M1004、1002、1500、1217:稟辛、康丁、武乙、文丁M1003、1567帝乙、帝辛商代殷墟M1001(武丁墓)商代殷墟婦好墓商代殷墟婦好墓商代殷墟青銅器商代商代是我國青銅鑄造的高峰期,工藝和藝術水準精湛。四羊方尊出土於湖南寧鄉縣,是商代青銅器的傑作。晚商青銅器青銅器商代司母戊大方鼎,1939年出土於安陽武官村商王陵。重832公斤,是我國已知最重的青銅器。為商王祭祀亡母所鑄祭器,代表了商代青銅鑄造的最高水準。商代玉器婦好墓隨葬玉鳥婦好墓隨葬玉象婦好墓隨葬玉牛殷墟出土虎紋大石磬晚商玉器晚商玉器以雙鉤陰刻線為典型特徵,造型以貴族生活飾件為主,禮儀用玉器沒有大的變化,當與青銅禮器的大量使用有關。商代甲骨文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我國最早的文字,為商王室祭祀活動的反映,內容包括社會、經濟、文化等多方面資訊,是研究商代歷史的重要史料。

晚商甲骨文長安豐鎬遺址西周車馬坑西周周代周代二、青銅器西周時我國青銅器發展的高峰期,銘文數量增加,是研究西周歷史的珍貴史料。著名的有利簋、天亡簋、史牆盤等。

西周周代西周西周史牆盤現藏周原博物館,國家一級文物。盤口徑47.3釐米,內底鑄文284字,西周中期歌功頌德之辭。此物為青銅器斷代的標準器之一。周代西周張家坡出土西周銅簋銘文西周班簋口徑25.7釐米,現藏故宮博物院。其內鑄198個字,記錄西周中期國事,為西周時期青銅器斷代的標準器物,無價之寶。周代三、宗法制與分封制史牆盤口徑47.3釐米,內底鑄文284字,西周中期歌功頌德之辭。西周四、器以藏禮我國是禮儀之邦。在商周時期,禮制已經趨於成熟,青銅禮器是禮制的重要體現。“器以藏禮”是我國古典社會的重要特徵。禮器的種類:炊食器、酒器、樂器、兵器等周代西周列鼎制度是周代禮制的重要體現,也是“器以藏禮”的具體體現。東周以來,由於禮崩樂壞,禮制逐漸走向衰落。周代西周周代春秋第五節、春秋文化春秋虢國銅镈鐘一、禮樂制度春秋楚國編磬春秋時期王朝權威下降,列國乘機迅速發展,社會財富迅速積累,形成了新的禮樂制度。禮崩樂壞是春秋晚期以來的事情。春秋周代春秋周代曾侯乙墓出土大型青銅編鐘周代春秋春秋虢國獸形匜二、青銅藝術與製造春秋時期列國紛爭,青銅藝術迅速走出商和西周青銅藝術德藩籬,走向神壇走近大眾。蟠螭紋的大量運用和新器型的大量出現,就是重要標誌。春秋邿國銅鳥座周代春秋春秋時期的青銅器在鑄造上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失蠟法和蟠螭紋的大量運用就是重要標誌。尤其失蠟法的運用,使我國的青銅煥然一新,青銅紋飾也走向繁縟,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周代春秋春秋曾國銅禁第六節、戰國文化一、列國都城周代戰國戰國周代戰國周代戰國周代周代吳越銅劍2吳越銅劍1戰國二、戰國銅劍戰國時期大國紛爭,戰亂迭起,導致兵器、尤其青銅劍迅速發展。南方的吳越和楚國的鑄劍技術最為發達,是我國鑄劍工藝和藝術的最高峰。戰國周代周代戰國四山紋銅鏡戰國銅鏡主要產自楚國境內的湖南長沙和安徽壽縣。戰國早期流行小蟠螭紋鏡,中期流行四山字紋鏡,晚期流行雲形蟠螭紋和五山字形紋鏡。三、戰國銅鏡秦代統一貨幣秦統一六國後,廢除六國舊幣,統一幣制,以黃金為上幣,重量為鎰;銅錢為下幣,每枚為“半兩”,俗稱“半兩錢”。秦半兩錢,幣面上鑄有“半兩”二字,史稱“重如其文”,秦制一兩為24銖,半兩即重12銖。直徑為3釐米以上。一、秦朝貨幣二、秦始皇陵兵馬俑秦始皇陵地宮想像圖秦陵外觀復原圖秦始皇陵位於今陝西省臨潼縣城東5公里處。在陵園週邊牆以東1公里處,發現了3座兵馬俑坑。

秦代俑坑中的陶俑、陶馬形體如同真人、真馬,神形兼備,是秦代造型藝術的代表作。

秦代秦代一、漢長安城漢長安城在渭河南岸。秦時為了便於東出函穀關以控制關東,在渭河南建阿房宮,已露出遷都渭南的端倪,西漢繼承了這一思想。漢代第二節、漢代文化漢代漢長安城未央宮平面圖西漢帝陵西漢的十一座帝陵,分別位於長安城北的咸陽原,以及長安城東南的白鹿原與杜陵原。漢代漢代漢代人的生活漢代畫像石、畫像磚,表現了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是研究漢代社會的重要史料。漢代銅器長信宮燈西漢漢代是我國青銅器鑄造史上的又一個轉捩點,“器以藏禮”的功能急劇衰落,徹底走出神權統治,具有濃厚的人文色彩。銅奔馬東漢漢代貨幣王莽貨幣漢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開始鑄大小、重量穩定的五銖錢,直徑約2.3釐米,重約3.5克。王莽新朝,以托古改制為名,在西元7年鑄過復古改制的多種貨幣。

著名的金錯刀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東漢張衡金錯囊徒罄,銀壺酒易賒。唐杜甫爾持金錯刀,不入鵝眼貫。唐韓愈貨幣漢代漢代銅鏡西漢中葉有“草葉紋鏡”、“星雲紋鏡;西漢後期最典型的是“日光鏡”和“昭明鏡”。日光鏡銘文是“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昭明鏡銘文起首大都是“內清質以昭明,光輝象夫日月”。新莽時期,流行“規矩鏡”,鈕旁常有十二辰文字,銘文中開始有了紀年。東漢前期基本繼承新莽作風,中期以後花紋出現浮雕式,有“神獸鏡”和“畫像鏡”兩種,前者題材是神仙和靈獸,後者則為人物車馬。漢代銅鏡鳥獸規矩鏡四乳螭紋鏡漢代玉器滿城漢墓金縷玉衣玉璧漢代中外交往南越王墓發掘現場雲南滇王墓出土金印朝鮮半島出土的漢代銅劍漢代活躍的對外交往鞏固了邊疆形勢,有力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社會發展。四、南北朝的文化西漢末年,隨著中西交通的日益發展,佛教傳入西域,佛教造像藝術和石窟寺藝術也隨之傳入。在藝術風格上印度的犍陀羅對中國的造像藝術影響最大,在窟形和造像題材上則受阿旃陀石窟影響最多。從印度的阿旃陀,到中國新疆的拜城、庫車,甘肅的敦煌,山西大同的雲岡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等地,聯結成一條輝煌的佛教石窟寺藝術錦帶,這條錦帶繼續延伸,在中國形成了石窟寺藝術網。佛像南北朝中國佛教造像大體可分為9類,表現了佛經的各種故事。南北朝南北朝時期,從甘肅的敦煌,到山西雲岡和河南龍門等地,聯結成一條輝煌的佛教石窟寺藝術錦帶,形成了石窟寺藝術網。石窟寺莫高窟,位於敦煌縣東南22.5公里的鳴沙山下,始創於前秦建元年間,此後北魏、西魏、北週一直到元代都有規模的營建。現有洞窟四百六十多個,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石窟寺藝術是形象藝術,主要的表現形式是雕塑和繪畫,力圖通過這種形象藝術向人們傳播佛教思想。佛像、菩薩像、聲聞像;八部護法像;供養人像;經變故事。敦煌莫高窟南北朝敦煌莫高窟南北朝五、唐代文化長安城茶碾飲茶五、唐代文化我國的飲茶傳統起源於漢代,至唐代已成為重要的日常生活內容。飲茶需要制茶工具,以及種類多樣的飲茶器具,瓷器逐漸成為我國飲茶的傳統器具。五、唐代文化服飾唐代服飾是我國歷史上最有特色的時期之一,代表了我國服飾史的高峰期成就。對傳統的繼承和大膽革新,以及對域外服飾風格的積極吸收,是唐代創造出繁縟精美的各種服飾的根本原因,也是唐代社會走向繁榮和開放的重要象徵。五、唐代文化服飾隋唐隋唐銅鏡唐鏡的造型端莊厚實,給人以渾厚、富麗之感,但同時又不失精緻玲瓏。其式樣多種,形狀不一,除圓形外,還有方形、亞形、葵花形和菱花形。鏡鈕有半圓鈕、獸鈕和弓形鈕等。唐鏡種類繁多,主要有十二時鏡、四神鏡、四神十二時鏡、瑞獸鏡、瑞獸葡萄鏡、瑞獸鸞鳥鏡、花鳥鏡、團花鏡、人物鏡、盤龍鏡、八卦鏡、萬字鏡等。唐禽獸葡萄鏡隋唐隋唐銅鏡唐高士宴樂螺鈿鏡隋東王公西王母畫像鏡隋唐中外交往唐代是我國歷史上對外開放最為活躍的時期之一。西對羅馬、波斯,東對日本、新羅的外交都極為活躍,有利促進了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往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