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学课件_第1页
教育评价学课件_第2页
教育评价学课件_第3页
教育评价学课件_第4页
教育评价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節課程評價概述一、课程评价的含义(一)课程的定义(二)课程评价的定义二、课程评价的对象一般来说,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育的要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评判的活动”。三、世界课程评价的历史发展(一)测验和测量时期(二)描述时期(三)判断时期(四)建构时期第二節課程評價的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目标(objective)评价模式是指以目标作为评价活动的核心和依据的方法体系。2.CIPP模式第一,背景评价第二,投入评价第三,过程评价第四,成果评价一、國外課程評價模式(一)科學—實證主義評價模式3.差距评价模式(1)确定课程计划的标准(2)确定课程计划的成绩(3)比较成绩与标准(4)确定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二)人本主義與自然主義評價模式

1.教育鉴赏与教育批评模式2.解释性评价模式3.回应性评价模式二、我国课程评价模式(一)教学大纲的评价(二)课程基本建设的评价(三)教学过程的评价(四)教学效果的评价三、反思中外课程评价模式第三節我國課程評價的發展走向一、新一轮课程改革概况二、我国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一)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以发展为核心的综合功能(二)评价标准过多地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三)评价内容过分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和教师教学的评价,忽视对课程本身质量好坏的评价(四)评价主体存在单一化问题,忽视评价主体多元的价值(五)被评价者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六)评价方法以书面纸笔测验为主,过多注重量化评价而忽视质性评价三、發展性課程評價的構建(一)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实现发展功能(二)强调对课程活动的全程进行全面评价,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三)强调参与与互动、他评与自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四)强调质性评价,有效整合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五)注重对过程进行评价,实现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本章小結課程評價的本質是人們對課程的價值判斷,課程評價的對象目前已擴展到課程計畫、課程內容、課程目標等方面。課程評價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本章中所闡釋的各種評價模式說明了這一點。這些評價模式被分為科學主義取向和人本主義取向。課程評價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問題。目前我國的課程評價在評價功能、評價標準、評價內容、評價主體、被評價對象及評價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發展性課程評價的構建有利於消除現行課程評價體系的弊端,推動我國課程改革的發展。思考題1.課程評價的含義是什麼?2.簡述世界課程評價的歷史發展。3.舉例說明科學—實證主義評價模式和人本主義與自然主義評價模式的區別。4.發展性課程評價具有哪些特徵?教育評價方案的編制與實施第一节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第二节教育评价方案的制订第三节教育评价的实施本章案例:新加坡学校卓越模式自我评估框架第一節教育評價的基本原則一、导向性原则(1)制定教育评价指标时,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学习上级有关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掌握好方针政策,力求使评价指标和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并且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先进性和超前性。(2)确保教育评价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符合我国教育目的的要求。二、公平性原则(1)在同一范围内,对同类评价对象必须用同一标准,不能使用不同的标准。(2)在短期内,如果评价标准未作改动,对同类评价对象的评价标准应保持一致。(3)评价指标、标准、权数和分值的确定要合理、合情,评定等级和打分时也要合理、合情。(4)注意增加评价活动的透明度,在活动过程中坚持群众性和民主性。三、客觀性原則(1)注重调查研究。(2)整理资料时,不随意夸大或缩小客观事实,鉴定要准确,评议要恰如其分。(3)分析资料时,要努力排除个人主观偏见或个人情感因素的干扰,保持清醒和冷静的头脑,善于明察事实真相,洞察事件背景。(4)做评价结论时,要防止用主观印象来代替客观测定。四、科學性原則(1)遵循教育评价活动的客观规律。(2)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出符合科学实施程序的教育评价方案,并正确而熟练地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手段和技术。(3)端正评价态度。(4)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5)将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结合起来。(6)将他评与自评结合起来。(7)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8)坚持评价的整体性。五、可行性原則(1)方案的确定要考虑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技术等各种因素。方案实施前应进行可行性分析和估计,最好先在小范围内试行,然后逐步推广。(2)评价指标体系不要过于烦琐,评价计算体系简便易算。(3)指标应具有直接可测性或可操作性。指标的直接可测性,就是指标作为具体的目标,它应该用操作性语言加以定义。(4)评价指标和标准不宜过高,评价结论要求也不宜过高,应是被评价者经过自己最大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和评价者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任务。六、發展性原則(1)发展建议必须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不能离开评价随意建议。(2)建议要明确、抓住要害,切忌含糊其辞,令人无所适从。(3)建议时,要给建议对象留有思考和选择的余地,不能强迫命令。第二節教育評價方案的制訂1.框架2.模型3.指标4.标准一、教育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一)教育評價指標體系的結構素质标准职责标准效能标准5.量化符號(1)关键特征调查法。(2)专家评判平均法。(3)两两比较法。(4)倍数比较法。量化符號是教育評價指標體系結構中不可忽略的部分,一般有權數和分數兩類。這兩類數值是用來反映某一個體在整體中的相對地位的。(二)教育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1.信度和效度2.方法這裏,我們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就構建教育評價指標體系的方法問題提出幾點意見。(1)掌握构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2)掌握评价对象逐级分解的方法。(3)掌握评价等级和标准的确定方法。(4)掌握指标和等级数值分配的方法。二、教育評價方案的編寫1.教育评价目的和指导思想的阐述2.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说明3.教育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的说明4.实施程序的说明(一)前言部分的編寫1.期望评语式编写法2.积分评语式编写法(1)等分积分评语式编写法。(2)累计积分评语式编写法。3.隶属度式编写法(1)隶属度分段式编写法。(2)隶属度全域式编写法。4.行为目标式编写法(二)評價指標體系的編寫(三)附錄部分的編寫第三節教育評價的實施一、准备工作思想准备材料和工具准备组织准备三项二、评价的实施(一)自评(二)他评三、評價結果的處理(一)评价结果的分析判断(二)作出综合评价的结论(三)评价结果的信息反馈(四)评价工作的总结本章小結教育評價的原則包括導向性原則、公平性原則、客觀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可行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其中導向性原則是根本,客觀性原則和科學性原則是保障,公平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是目標,可行性原則是前提。教育評價方案的制訂是教育評價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其中教育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是重中之重。編制指標體系最重要的是建構評價指標的“目的樹”,即指標體系的逐步分解系統。同時,標準體系、權重體系以及等級體系的建構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評價的實施過程包括三個主要的環節,即準備階段、實施階段以及評價結果的處理階段,其中評價的實施階段是最容易失控的階段,必須嚴格按照有關要求進行。思考題1.各個教育評價原則的含義和要求是什麼?2.試分析教育評價指標體系的結構。3.什麼是評價指標體系的信度和效度?檢驗評價指標體系信度有哪些方法?4.如何構建教育評價指標體系?5.有哪些評價標準的編制方法?6.教育評價方案的編寫包括哪些部分?7.簡述教育評價實施的基本步驟。本章案例新加坡學校卓越模式自我評估框架教師評價第一节教师评价概述第二节教师评价的目的第三节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第四节教师评价的主体和程序第一節教師評價概述教師評價(teacherevaluation)是評價者依據一定的評價標準和程式,採取多種方法搜集評價資料,對教師個人的資格、能力及表現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一、教師評價的含義适当的评价目的健全的评价标准合理的评价方法与策略二、教師評價的理論模式(1)确定教育目标并进行分类:教师评价的目标可以分为“德、能、勤、绩”四个维度。(2)找出能够表明达到上述目标的各种情况。(3)选择或编制测定技术。(4)收集教师获奖情况、学生成绩等数据资料。(5)测得的数据资料与预定目标之间进行比较。(一)行為目標評價模式(goalbasedevaluation)(二)操作主义评价模式(三)人本主义评价模式二、教師評價的理論模式(一)行為目標評價模式(goalbasedevaluation)第二節教師評價的目的形成性目的(formativepurpose)总结性目的(summativepurpose)目前,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在于改进,而不在于证明”(nottoprovebuttoimprove)的形成性评价被广大学者普遍认可。但是,更多的学者认为,两种不同目的的教师评价是可以兼容的,教师评价应该把绩效责任和专业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第三節教師評價的指標體系一、我国的“德、能、勤、绩”指标体系二、美国的教师评价体系三、新加坡的教师评价体系第四節教師評價的主體和程式(一)教育行政部门(二)学校(三)学生(四)家长(五)教师一、教師評價的主體評價的主體是誰?傳統的總結性教師評價,通常是由教育行政部門制定評價標準,學校領導組織實施,先由被評價者進行自評,然後科組或級組同事之間進行互評,最後再交由學校行政人員進行討論總評。這就是常見的“自評、他評、總評”。二、教師評價的程式(一)明确评价目的(二)确定评价者(三)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四)确定评价方式(五)评价结果的反馈教師評價的程式是:依據評價目的制定評價標準——組織實施——評價回饋,也就是明確評價目的、確定評價者、制定評價指標體系、確定評價方式,最後將評價結果回饋給教師本人。本章小結教師評價是評價者依據一定的評價標準和程式,採取多種方法搜集評價資料,對教師個人的資格、能力及表現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有效的教師評價包含三個要素:適當的評價目的、健全的評價標準、合理的評價方法與策略。其中,教師評價目的是回答“為什麼要評價”的問題,本章認為要兼顧形成性目的和總結性目的。評價標準是回答“評價什麼”的問題,這是教師評價的指標體系的問題,應根據評價的目的,結合學校實際制定。評價方法和策略則是回答“怎樣評價”的問題,也就是由誰來評價、評價的方法和步驟的問題。教師評價應是多主體的,由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學生(或低學段學生家長)、教師本人共同完成。評價的步驟為:明確評價目的、確定評價者、制定評價指標體系、確定評價方式和對評價結果進行回饋。思考題1.什么是教师评价?教师评价的对象是什么?评价主体有哪些?2.教师评价的理论模式有哪些?各具备什么特征?3.你认为教师评价的指标哪些是必需的?为什么?4.教师评价的程序有哪些?5.请根据马奇的SEEQ维度,设计一份学生评价教师的调查问卷。質性評價法第一节什么是质性评价法第二节档案袋评价法第三节苏格拉底研讨评定法第四节表现性评价法第一節什麼是質性評價法一、质性评价法的概念质性评价是相对量化评价而言的,质性评价是指以人文主义认识论为基础,通过文字、图片等描述性手段,对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进行全面充分的揭示,以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的教育评价活动。二、质性评价法的产生背景因此,到了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部分研究者开始对量化评价进行革新、批判和反思,他们认为量化评价在将复杂多变的教育现象形式地、凝固地、简约地和静态地处理为一个个冰冷的分数时,损害了教育现象本身的整体性、意义性和动态性,未能在微观层面对教育现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评价。质性研究法正好弥补了量化评价法的这些不足,质性评价法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和关注。三、質性評價法的理論基礎第一,质性评价是吸取了人种方法论和文化概念论等理论的研究成果第二,解释学也是质性评价的基础理论之一第三,质性评价充分吸取了建构主义的理论精髓第四,现代心理学和现代社会学为质性评价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四、質性評價法的特點(一)评价的情景是自然的(二)评价的手段是描述性的(三)评价的标准是多元的(四)注重评价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与理解(五)评价的目的是发现每个学生的潜力、特点,提供更加适合儿童的教育,把生命导向卓越第二節檔案袋評價法一、什么是档案袋档案袋(又称“成长记录袋”)的英文名称是“portfolio”,portfolio有“代表性辑作”之意,最初使用这种形式的是画家以及后来的摄影家,他们为了特定的目的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起来,向预期的委托人展示。二、档案袋的类型(一)展示型档案袋(二)文件型档案袋(三)评价型档案袋(四)过程型档案袋(五)复合型档案袋三、檔案袋評價法的基本操作程式“计划与组织”“执行过程”四、檔案袋評價的優勢

第一,评价内容的丰富性。第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第三,评价过程的开放性。第四,评价结果的形成性。五、檔案袋評價在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困境(一)档案袋评价加重教师和学生负担的问题(二)档案袋评价针对不同学科的适用度问题(三)档案袋评价的信度和效度问题(四)档案袋评价与大规模、高利害评价的关系问题第三節蘇格拉底研討評定法(1)反诘(2)助产(3)归纳(4)定义蘇格拉底認為,教育是通過認識自己以達到獲得知識的目的,最終成為有智慧、有完善道德的人;教育者的任務不是臆造和傳播真理,而是做新思想的“產婆”,去引導、幫助受教育者發現真理。一、蘇格拉底與“產婆術”教學法二、蘇格拉底研討評定法的具體內容(1)明确教育结果(2)选定并剪裁研讨的文本(3)设计一个具有引发力的起始问题(4)选择记录研讨过程的方式(5)以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研讨评价三、蘇格拉底研討評定法的優勢與不足苏格拉底研讨评定法有利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苏格拉底研讨评定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对教师和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特别是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技能,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索真理的愿望与热情,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能力和认识能力,否则,就有可能“越辩越混乱”,而不是“越辩越清晰”。第四節表現性評價法一、表现性评价的定义表现性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办公室1992年提出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要求学生创造出答案或产品以展示其知识或技能的测验。二、表现性评价出现的背景在工业及组织心理学和职业技术教育领域,表现性评价都有很长的应用历史,而且发展得很好。此外,在学校教育领域,教师也进行过一些表现性评价,如论文测验、写作样本等。三、表現性評價的形式(一)演示(二)实验与调查(三)科研项目(1)个体项目(2)群体项目(四)口头描述与戏剧表演四、表現性評價的編制(一)确定所要评价的能力(倾向)(二)确定表现性任务(1)要选择有意义的任务(2)要明确表现性任务的过程与结果(3)要确定用于评价的表现性任务的数目(4)要让学生明确所要完成的任务在编制表(三)确定评分的方法(1)整体评分(2)分析性评分五、對表現性評價的評價(一)表现性评价的优点(1)有助于阐明学习目标(2)可以评价学生“做”的能力(3)注重知识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复杂的任务表现(4)与教学活动有密切联系(二)表现性评价的缺点(1)高质量的表现任务与评分办法难以编制。(2)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比较困难,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要花费许多时间(3)难以评价学生在其他表现性任务上的迁移能力(4)不能评价所有类型的学习目标。本章小結質性評價是相對量化評價而言的,是對量化評價的一種反思、批判和革新。質性評價主要以人種方法論、文化概念論和解釋學等理論為基礎,同時也充分吸取了建構主義的理論精髓,現代心理學和現代社會學為質性評價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質性評價的主要特點是:(1)評價的情景是自然的。(2)評價的手段是描述性的。(3)評價的標準是多元的。(4)注重評價主客體之間的互動與理解。(5)評價的目的是發現每個學生的潛力、特點,提供更加適合學生的教育,把生命導向卓越。檔案袋是指對學生作品、學生進步記錄和學生反思的有目的的收集,是使用者收集檢查資訊、使用資訊以促進教學的合作過程。檔案袋主要包括展示型、檔型、評價型、過程型和複合型等類型。檔案袋評價法的基本操作程式主要包括“計畫與組織”和“執行過程”兩個階段。檔案袋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評價內容豐富、評價主體多元、評價過程開放和注重評價結果的形成性等方面。但檔案袋在實施的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困境,如明顯地加重了教師和學生的負擔等。本章小結蘇格拉底研討評定法是美國芝加哥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莫蒂默·阿德勒在對蘇格拉底“產婆術”教學法認真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他認為,“蘇格拉底式的提問法和積極參與”是實現“思想與價值理解的擴展”的主要途徑。阿德勒認為蘇格拉底研討評定法主要包括五個步驟:(1)明確教育結果。(2)選定並剪裁研討的文本。(3)設計一個具有引發力的起始問題。(4)選擇記錄研討過程的方式。(5)以多種方式完成課堂研討評價。關於表現性評價法,目前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一般以1992年美國國會技術評價辦公室的定義為准:要求學生創造出答案或產品以展示其知識或技能的測驗。它強調:(1)表現性評價是對內在能力或傾向的行為表現進行評價;(2)表現性評價是對能力傾向表現的直接評價;(3)表現性評價與真實性評價、非傳統評價相似,但各有側重。本章小結思考題1.试述质性评价法的主要特点。2.关于档案袋的理解,在哪些方面是已经达成共识的?3.请结合你在实践工作中的体会,谈谈档案袋评价的优势与不足。4.苏格拉底研讨评定法包括哪些基本的步骤?5.表现性评价与现代学习理论有何关联?教學工作評價第一节教学工作评价概述第二节教学工作评价的内容第三节教学工作评价的程序与评价指标体系本章案例: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表

第一節教學工作評價概述(一)教学工作评价的概念美国学者格朗兰德在1971年对“评价”表述如下:评价=测量(量的记述)或非测量(质的记述)+价值判断(二)教学工作评价的特点1.复杂性2.目标性3.探究性4.参与性一、教學工作評價的概念與特點二、教學工作評價的基本理念1.布卢姆的教学工作评价理论(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终结性评价。2.发展性教学工作评价(1)有利于教师潜能的实现(2)有利于教师身心的发展三、教學工作評價的目標、意義與功能(1)教学工作评价是引导学校端正办学方向、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2)教学工作评价是提升学校教学水平、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策略(3)教学工作评价是帮助学校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重要途径(4)教学工作评价是推动教学改革、激励教师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教學工作評價的目標與意義(二)教學工作評價的功能1.检查功能2.鉴定功能3.反馈功能4.导向功能5.激励功能6.研究功能7.管理功能8.强化功能四、教學工作評價的依據與原則(一)教学工作评价的依据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法规2.中小学教学的课程标准3.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原则4.教师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与要求5.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理念与评价要求(二)教學工作評價的原則1.导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5.全面性原则6.发展性原则7.双向性原则8.差异性原则五、教學工作評價與教學品質管理具體而言,教學工作評價在整個教學品質監控體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教學工作評價可以促進學校及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增強品質意識,以評促改(2)教學工作評價是對學校教學工作的全面檢驗,從而強化了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3)教學工作評價的診斷、激勵、監督、導向作用,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所以,為了確保教學品質的提升,學校應該建立完善的、以評價為核心的教學品質監控體系,其中包括教學管理系統、教學監督系統與教學評價系統三個子系統。(4)教学工作评价调动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潜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了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5)教学工作评价明确了学校、课程组的职责,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6)教学工作评价既要考虑上级管理部门的评估要求,也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有助于学校主动找差距,做改进,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六、教學工作評價的層次界定(一)对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综合评价(二)对教研组教学工作的综合评价(三)对教师个人的教学工作评价第二節教學工作評價的內容(一)一个中心(1)负责校内自评的各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2)承担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评价任务的组织、协调等(3)负责组建校内教学评价专家队伍(4)负责督察、催办、反馈各课程组、年级组、管理部门对教学工作评价后的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二)一支队伍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评价能力强的专家评价队伍,并充分发挥其鉴定、诊断、导向、监督和提供决策依据的作用,不仅保证了评价工作有专职人员完成,还保证了评估过程及其结论的质量和可信度,真正落实了“学术治校、专家治校”的办学思想。一、教學工作評價系統的構建一个制度体系教学工作评价本身就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同时其结果要在学校激励体系、晋升体系、宣传体系等方面得到反映与执行,以督促教学工作的改进,所以学校必须建立一个以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学工作评价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从制度上保证教学工作评价顺利、有效、持之以恒地进行。三个考查群体(1)评价教师(2)评价管理部门及其人员(3)评价学生二、教學工作評價的評價者(一)学校管理群体1.教学督导2.教学管理部门与学校各级领导干部3.评价专家组(二)教师群体1.教师自我评价2.同行教师评价(三)学生群体三、教學工作評價的具體內容1.教学过程评价(1)教师教学资质评价。(2)教学准备的评价。(3)课堂教学的评价。(4)教学技能水平的评价。(5)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6)课程考试质量的评价。2.教学成果评价(1)课程教学效果评价。(2)教学科研成果评价。(一)學校教學工作組織與管理水準的評價(二)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三)學生學習狀態的評價1.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2.学生学习品德的评价3.学生学业成绩评价4.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评价5.学生人际关系与社会道德评价一、教學工作評價的程式(一)制定教学工作评价标准(二)构建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三)采集教学工作评价信息(四)选择数学计算模型处理信息(五)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反馈二、教學工作評價的指標體系構建本章小結本章從教學工作評價的概念與特點出發,介紹了教學工作評價的基本理念、目標、意義與功能,以及教學工作評價的依據與原則、教學工作評價與教學品質管理的關係、教學工作評價的層次界定;並進一步介紹了教學工作評價系統的構建、評價者、評價的具體內容,以及教學工作評價的程式與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其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思考題1.教学工作评价的概念是什么?2.教学工作评价的特点有哪些?3.教学工作评价的基本理念有哪些?4.教学工作评价的目标、意义与功能是什么?5.教学工作评价的依据与原则有哪些?6.教学工作评价的层次是如何界定的?7.哪些人或群体可以担当教学工作评价的评价者?本章案例教師教學工作評價表教育評價心理及其調控第一节教育评价心理概述第二节评价者心理与调控第三节被评价者心理与调控第二篇教育评价方法第一節教育評價心理概述一、评价心理的分类(一)根据心理学范畴分类(二)根据评价过程的阶段分类(三)根据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心理机制分类二、評價者和被評價者的一般心理影響(一)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一般心理影响1.对自信心和自我概念、自我知觉的影响2.对情绪稳定和不安的影响3.对意志和动机的影响4.对要求水平和到达目标的影响5.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关系的影响(二)评价者心理对评价过程的影响1.对制订评价方案的影响2.对搜集和分析评价信息的影响3.对测定与评价的影响4.对评价结果解释的影响三、評價心理調控的意義(一)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使教育评价的准备更加合理充分(二)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保证教育评价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更好地完成各环节的任务(三)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使评价的功能得以全面发挥,圆满实现评价的目的第二節評價者心理與調控1.角色心理2.心理定式3.新奇感4.时尚效应5.期望效应一、評價者的心理現象(一)準備過程的心理現象(二)施評過程的心理現象自尊心理(1)坚持原则。(2)实事求是。(3)敢于对评价活动中的不正确做法提出批评意见,坚持正确做法。首因效应(1)重视表面现象。(2)重视偶然现象。近因效应近因效应与第一印象在时间上相反,是指认知对象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具有较强烈的影响。4.晕轮效应又称为光环效应,是指在观察某个人时,由于对象的某些品质或特征看起来比较突出,使观察者对此产生了特别清晰和明显的知觉,从而掩盖了对其他特征、品质的知觉和评价。5.参照效应这是指某些评价对象的“形象”影响着对另一些评价对象的印象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6.理想效应这是指对评价对象设想完美的先期印象影响实际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这也叫作“求全效应”。7.顺序效应(1)先严心理。(2)先宽心理。8.“趋中”心理这是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既不愿给优者以太高的评价,也不愿给劣者以太低的评价,尽量缩小差距,向中间状态集中的一种心理现象。9.成见效应这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既有看法和态度影响对评价对象作出正确判断的一种心理现象。10.宽大效应在评价活动中,有一种常见的倾向,表达积极肯定的评价往往多于消极否定的评价。11.附和权威心理当了解到领导或“权威人士”的评价意见与自己的看法不一致时,哪怕明知领导或“权威人士”的意见并不十分正确,也要违心地使自己的结论与“权威人士”的意见一致起来。(三)結果處理過程的心理現象1.类群效应2.从众心理3.逆反心理4.本位心理二、評價者心理的調控(一)评价者素质能力的调控1.把好选拔关2.评价技能培训3.思想品德教育(二)管理上的调控(三)通过心理“换位”使评价者自觉进行调控(四)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以调控第三節被評價者心理與調控1.自我认可疑惧心理(1)过低自我评价(2)模糊自我评价(3)过高自我评价2.被审心理(1)自我评价草率(2)对评价要求领会不全面(3)忙于准备表面工作(4)评价过程中小心谨慎一、被評價者的心理現象(一)自我評價心理現象(二)受評過程心理現象1.应付心理2.迎合心理3.自卫心理(1)疑虑——紧张——厌烦(怯场)连续心理(2)回避——旁观——磨抗连续心理(3)显示——夸耀——比闹连续心理(三)結果回饋心理現象1.敏感心理(1)分数敏感(2)利害因素敏感(3)公正敏感2.护短心理护短又称为文饰,又叫理由化的适应,是指被评价者为掩饰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寻找各种理由来为自己辩护。3.嫉妒心理嫉妒心理一般是在得知自己的评价结论不高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4.對評價進行評價心理(1)以自我评价或自我感觉否定外部评价。(2)挑剔评价过程的细节,寻找缺点、问题、失误以否定评价结果。(3)以非正式评价否定正式评价。(4)以局部评价否定全面、系统、综合的评价。(5)以自身纵向比较和与他人横向比较的评价否定客观评价。(6)以历史的评价否定现实评价。二、被評價者心理的調控(一)提高对评价的认识(二)采用多种评价形态,控制评价效应(三)保持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良好的心理交往状态(四)结果反馈方式要灵活多样本章小結評價心理,是指評價者和被評價者對評價全過程的實踐活動和評價過程的各種關係、交往等現實活動的反映。根據心理學範疇不同、評價過程的不同階段及評價者或被評價者的心理機制的不同,可把評價心理分為不同的種類。在評價活動中,評價者參與活動的始終,其評價心理不但會影響被評價者而且也會影響評價過程。評價者的心理現象主要是:(1)準備過程的心理現象,包括角色心理、心理定式、新奇感、時尚效應及期望效應等;(2)施評過程的心理現象,包括自尊心理、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暈輪效應、參照效應、理想效應、順序效應、“趨中”心理、成見效應、寬大效應及附和權威心理等;(3)結果處理過程的心理現象,主要包括類群效應、從眾心理、逆反心理、本位心理和模式效應等。

對評價者心理調控,可以採取某些技術性措施:(1)評價者素質能力的調控,主要方法包括把好選拔關、評價技能培訓和思想品德教育;(2)管理上的調控,通過對評價工作的組織管理,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預防,檢查、監督某些心理現象的發生或控制某些心理效應的影響;(3)通過心理“換位”使評價者自覺進行調控,提倡評價者扮演兩種角色,既扮演評價者,又扮演評價對象,設身處地地思考評價問題,從而正確地實施評價;(4)通過完善規章制度加以調控。被評價者對評價活動的介入並不很多,但其評價心理對評價工作也有一定的影響。被評價者的心理現象主要是:(1)自我評價心理現象,主要包括自我認可疑懼心理和被審心理;(2)受評過程心理現象,主要包括應付心理、迎合心理和自衛心理等;(3)結果回饋心理現象,主要包括敏感心理、護短心理、嫉妒心理及對評價進行評價心理等。被評價者心理的調控,主要包括提高被評價者對評價的認識、採用多種評價形態以控制評價效應、保持評價者和被評價者良好的心理交往狀態並注意結果回饋方式的靈活多樣。思考題1.简述教育评价心理的分类。2.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一般心理影响有哪些?3.评价者心理对评价过程有何影响?4.调控评价心理有何意义?5.评价者在准备过程中有何心理现象?6.评价者在施测过程中有何心理现象?7.评价者在结果处理过程中有何心理现象?8.被评价者在受评过程中有何心理现象?9.被评价者在结果反馈中有何心理现象?學校體育評價第一节学校体育评价概述第二节学校体育评价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节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第四节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的评价本章案例:让孩子欢呼雀跃的体育,美国掀起“跳跳革命”第一節學校體育評價概述学校体育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体育学习情况与体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测试和评估的活动过程,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于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评价,而学生体育的评价主要是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由体育教师来完成的一、學校體育評價的含義二、學校體育評價的原則(一)自主性原则(二)动态性原则(三)人文化原则(四)多极化原则第二節學校體育評價應注意的問題一、要承认学生身体条件的差异二、要合理设置测评项目三、要把学生的兴趣特长纳入评价指标四、要尽可能地扩大评价源五、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第三節學生體育學習評價一、国外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概况(一)美国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的评价(二)日本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二、學生體育學習評價的原則(一)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二)形成性评价注重体育学习过程的评价(三)相对性评价注重学生纵向的体育学习进步状况(四)多元的评价内容不仅仅考核学生的体能三、學生體育學習評價的主要方法(一)注重体育学习结果的达成度和进步度评价法(二)注重体育学习过程评价的体育档案袋评价法(三)善于运用即时评价和评语式评价四、學生體育學習評價的實踐(一)江苏省江阴市一中体育评价改革实例参见沈钧毅:《对现行学校体育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载《福建体育科技》,2002,21(3)。(二)福建省福州市中小学体育课成绩考评新办法参见李建芳:《今年起中考不计体育成绩——福州中小学体育课成绩考评新办法出台》,载《海峡都市报》,20050203。第四節體育與健康課教學品質的評價一、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评价二、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本章小結本章介紹了學校體育評價的定義和原則,並且針對我國學校體育評價的現狀,指出學校體育評價應注意的幾個問題。重點對學生體育學習的評價和體育課教學品質的評價進行了闡述,介紹了學生體育學習達成度和進步度評價法、體育檔案評價法、即時評價和評語式評價等學生體育學習的評價方法,同時介紹了一些有關體育教師教學效果和體育課教學品質的評價量表。思考題1.我国学校体育评价应该遵循什么原则?2.你如何看待江苏省江阴市一中进行的体育评价改革?3.如何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本章案例讓孩子歡呼雀躍的體育,美國掀起“跳跳革命”中小學學校評價第一节中小学学校评价概述第二节现代中小学学校评价要素分析第三节发展性的中小学学校评价本章案例:国家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评估标准第一節中小學學校評價概述一、学校评价的目的具体到学校评价来说,学校评价的目的从评价的结果来看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改进学校管理,充分发挥学校效能第二,判断学校工作的好坏,评定学校的优劣以上两个方面的目的是就整体而言的,但实际上学校是一个多因素组成的整体,学校内部的人员组成上就有学校领导、教师、后勤人员和学生等,评价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目的也有所不同。所以有必要对评价的一般目的作探讨。(1)学校评价的指导目的(2)学校评价的激励目的(3)学校评价的调控目的(4)学校评价的管理目的二、学校评价的意义(一)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二)对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定向引导作用(三)可以促进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的发展(四)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学校教育三、学校评价的内容(一)学校的发展目标(二)学校的发展能力(三)学校发展的自我保障机制(四)学校的发展成效四、中小學校評價的標準(一)以升学率为标准进行学校评价(二)以发展过程为标准进行学校评价(三)中小学学校评价的指标1.基础性指标2.发展性指标3.学校特色发展指标4.教育效益指标五、學校評價的價值取向(一)关注评价主体的需要(二)注重评价的发展性(三)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四)关注评价的文化性第二節現代中小學學校評價要素分析(一)学校管理评价的主要内容学校管理一般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教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二)校本管理评价校本管理(schoolbasedmanagement)的基本含义是教育的主管部门将其权力逐渐下放给学校,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由,使学校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具体的情况来决定资源的分配、学校财政的预算、课程的设置、教科书的选择、学校人事的决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从而达到变革学校已有的管理体系、优化学校的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的目的。一、學校管理評價二、中小學學校師資水準評價

(一)六点论(二)两点论1.教师队伍建设评价2.教师专业化评价三、學校文化評價(一)校园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1.校园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管理功能2.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源泉和成功的保障(二)校园文化评价内容指标第一层次,校园物质性文化评价。包括学校进行正常活动的物质条件及学校活动的产物和成果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又称载体文化的评价。第二层次,校园的制度规范性文化评价。主要是对学校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及教育发展规律所建立起来的学校纪律规范和规章文化的评价。第三层次,校园的精神价值性文化评价。四、辦學條件評價(一)学校办学条件评价1.传统的办学条件评价内容指标2.现代办学条件评价内容指标(二)学校特色评价1.学校特色主题思想2.学校教育行为方式3.学校教育环境氛围4.学校特色项目第三節發展性的中小學學校評價一、建立发展性的学校评价模式(1)自主性(2)民主性(3)针对性二、发展性学校评价的基本理念(一)变“一元标准”为“多元标准”(二)重视学校发展过程(三)发展学校自主评价三、发展性学校评价的内容指标(一)基础性评价指标和发展性评价指标(二)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三)改变以升学率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四、发展性学校评价的原则(一)导向性和自主性相统一的原则(二)发展性与激励性相统一的原则(三)动态性与共创性相统一的原则五、发展性学校评价的方式(一)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六、进行发展性学校评价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在学校自评与他评的关系上,要以学校自评为主,外部他评为辅。第二,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上,要以注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为主。第三,在发展过程和发展结果的关系上,要侧重于发展过程。第四,在统一标准和办学特色的关系上,要强调办学特色。第五,要重视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本章小結學校評價的主要目的有:一是改進學校管理,充分發揮學校效能;二是判斷學校工作的好壞,評定學校的優劣。中小學學校評價是現代學校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學校評價對學校教育起著重要的定向引導作用;學校評價可以促進學校領導和教職員工的發展;學校評價有利於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關心學校教育。學校評價的內容包括:學校的發展目標;學校的發展能力;學校發展的自我保障機制;學校的發展成效。學校評價的標準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學校升學率為標準對學校進行好壞區分;另一類認為評價學校不能只看結果,還要注重過程,即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標準。學校評價的價值取向:關注評價主體的需要、注重評價的發展性、重視評價的激勵作用、關注評價的文化性。現代中小學學校評價的要素包括學校管理評價、中小學校師資水準評價、學校文化評價、辦學條件評價。發展性的學校評價模式具有自主性、民主性和針對性的特點。發展性學校評價的基本理念包括:變“一元標準”為“多元標準”;重視學校發展過程;發展學校自主評價。發展性學校評價的內容指標有:基礎性評價指標和發展性評價指標;單項評價與綜合評價;改變以升學率為唯一評價標準的做法。發展性學校評價的原則有:導向性和自主性相統一的原則;發展性與激勵性相統一的原則;動態性與共創性相統一的原則。發展性學校評價的方式有: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進行發展性學校評價要注意的幾個問題:在學校自評與他評的關係上,要以學校自評為主,外部他評為輔;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結合上,要以注重過程的形成性評價為主;在發展過程和發展結果的關係上,要側重於發展過程;在統一標準和辦學特色的關係上,要強調辦學特色;要重視及時回饋評價結果。思考題1.学校评价的目的及意义是什么?2.现代中小学学校评价的内容有哪些变化?3.学校管理评价的含义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4.发展性学校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什么?这些理念是如何指导学校评价的?5.你认为在构建发展性学校评价的模式时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本章案例國家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評估標準學生品德評價第一节品德概念的界定第二节品德评价概述第三节中小学品德评价的指标体系第四节中小学品德评价的基本方法第一節品德概念的界定在德育學中,品德是指調節一定社會關係的政治規範、思想規範和道德規範表現在個人思想言行中穩固的政治品質、思想品質和道德品質的總和。第二節品德評價概述简言之,品德评价是指评价者采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工具),有目的地、系统地收集被评价者在某一时期内主要活动领域中的品德特征信息,针对某一评价目标体系作出数量或价值判断,或者直接概括品德行为独特性的过程。一、品德評價的概念二、品德評價的意義(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二)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完善德育管理的重要手段(三)是受教育者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形成良好品德的有效手段(四)是德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手段三、品德評價的類型和特點(一)诊断性评价(二)形成性评价(三)总结性评价四、品德評價的基本要求(一)外显行为评价与道德认识评价相结合(二)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第三節中小學品德評價的指標體系一、品德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品德评价的各项指标应当能够反映品德各个侧面的发展水平,还要反映个体品德的实际状况与发展水平。二、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内容(一)政治立场(二)思想品质(三)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四)个性心理品质三、品德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依據1.依据社会对学生的要求2.依据德育大纲的要求3.依据品德结构的要求4.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四、中小學品德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一)构建中小学品德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1.开放性原则2教育性原则3可测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4处理好稳定性和发展性关系的原则5处理好一般性指标和特殊性指标关系的原则6处理好统一性和灵活性关系的原则(二)中小学品德评价指标体系的参考案例参见侯光文:《教育测量与教学评价》,483~494页。第四節中小學品德評價的基本方法一、考试考核评价法二、操行加减评分评价法三、调查评价法(一)自编问卷法(二)自陈量表法四、情景评价法(一)哈特逊梅的诚实测验(CEI)(二)我国学者设计的诚实测验五、行为观察法(1)自然观察法(2)实验观察法(3)时间样本法(4)情景测量法(5)真相观察法六、社会关系测量法本章小結品德是指個人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準則在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某些穩固的特徵,它是個性中具有道德評價意義的核心部分。品德評價是一種建立在對品德特徵資訊“測”與“量”基礎上的分析與評判活動。在這種活動過程中,評價者通過“測”與“量”的活動,獲得所要搜集的品德特徵資訊,然後對它們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判解釋。進行品德評價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是學校和教育工作者完善德育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受教育者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形成良好品德的有效手段,也是德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手段。學生品德評價的分類,取決於分類的標準,本章主要以品德評價的目的和途徑來分類,包括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品德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是根據國家頒佈的學生思想品德評價的內容(包括政治立場、思想品質、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個性心理品質)而建立的,具體有四方面的依據:社會對學生的要求、德育大綱的要求、品德結構的要求、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自我發展的需要。品德評價的方法,主要取決於品德評價的基本原則和準則,取決於品德評價的具體任務。目前,關於我國中小學生的品德評價方法多數是通過學生對測題的反應和行為表現,運用分析、判斷、推測以及數量化的技術方法,來測量並評價學生思想品德狀況。本文主要介紹考試考核評價法、操行加減評分評價法、調查評價法(包括自編問卷法和自陳量表法)、情景評價法(包括哈特遜梅的誠實測驗和我國學者設計的誠實測驗)、行為觀察法、社會關係測量法。但必須明確的是,這些實測方法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使用的,而是要根據效度、信度原理以及與評價指標的適應狀況加以選擇運用。只有遵循上述品德評價的各個實施環節的基本規律,才能客觀地反映學生思想品德的全貌,使品德評價的結論更加科學,促進品德評價研究的科學化發展。思考題1.什么是品德评价?2.开展品德评价有什么意义?3.品德评价有哪些类型?其特点如何?4.品德评价有什么基本要求?5.品德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6.构建中小学生品德评价指标体系有什么基本原则?7.开展品德评价有哪些方法?各方法应如何运用?學生評價第一节学生评价概述第二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第三节学生学业的质性评价方法第四节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本章案例: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第一節學生評價概述一、学生评价的定义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是以学生为评价对象的教育评价,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个性发展、品德状况、体质体能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并把判断结果反馈于教育实践以改进教学的过程,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二、学生评价的功能(一)是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促进学生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三)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得失并改进教学方法(四)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状况三、学生评价的类型(一)定位性评价(二)形成性评价(三)诊断性评价(四)终结性评价四、学生评价的原则(一)发展性原则(二)多元化原则(三)全面性原则(四)差异性原则第二節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一)学生自我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的意义2.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二)学生小组评价1.学生小组评价的意义2.学生小组评价的一般方法(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教师评价学生的优越性2.教师评价学生的一般方法一、學生評價的主體與方法二、學生評價體系的構建(1)道德品质方面(2)公民素养方面(3)学习能力方面(4)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5)运动与健康方面(6)审美与表现方面(一)明確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1.基礎性發展目標2.學科學習目標(1)在相应的学习过程和情境中掌握与理解基本概念、主干知识,特别是相互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学会主动系统地建构知识。(2)初步学会从学科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和社会中及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发展探究和应用意识。(3)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4)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习的自信心。(5)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初步形成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6)具有初步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三、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

(二)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三)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四)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订改进计划第三節學生學業的質性評價方法表现性评价的目的既可以是给学生评分,也可以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但其重点是后者表现性评价比较擅长和关注的评价领域不是知识和技能的回忆与再认,而是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表现性评价的问题情境是比较真实的,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是现实中的问题,而不是脱离现实情境的抽象问题一、表現性評價的概念表现性评价中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一般是比较复杂的,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解决表现性评价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允许甚至追求答案的多样性表现性评价比较费时费力,需要付出的时间代价较高表现性评价容易受评价主体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结论的主观性较强,信度较低。二、表现性评价方法的构成第一,有一个表现性任务第二,有一个评价标准第三,有一个或几个好的评价者三、表现性评价的主要形式第一,演示第二,口头表述第三,模拟表现任务第四,实验和调查第五,作品选集第六,完成研究项目四、表現性評價的優勢與不足(一)表现性评价的优势第一,表现性评价有助于测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表现性评价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潜力尽可能地得到发展第三,表现性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终身学习打基础第四,表现性评价注重知识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第五,表现性评价与教学活动联系密切(二)表現性評價的不足第一,信度问题第二,效度问题第三,实用性问题第四,耗时过多第五,不能评价所有类型的学习目标第六,高利害评价中使用表现性评价要十分慎重第四節國際學生評價專案(一)PISA的概念(二)PISA的实施(三)PISA的内容(四)PISA的特点一、國際學生評價專案簡介二、國際學生評價專案樣題(一)PISA阅读测试样题参见/product.asp?SubCategoryID=11&ProductID=040608e。(二)PISA数学测试样题参见/2/pisamathtesthg.htm。(三)PISA科学测试样题参见/2/pisascientest1.htm。本章小結學生評價是以學生為評價對象的教育評價,是評價者依據一定的價值標準對學生的學業成就、個性發展、品德狀況、體質體能等方面進行價值判斷,並把判斷結果回饋於教育實踐以改進教學的過程,是對學生學習進展與行為變化的評價。學生評價是教師評價和學校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成長與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有助於教師瞭解教學得失並改進教學方法、瞭解學生學習和身心發展狀況。學生評價除了遵循教育評價一般原理中所提到的方向性、公平性、客觀性、科學性、可行性等基本原則外,更應以促進學生發展為基本指向,遵循發展性、多元化、全面性、差異性原則。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將學生評價分為不同的類型。按照評價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學生評價可分為定位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及終結性評價。根據評價主體的不同,可將學生評價分為學生自我評價、學生小組評價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構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主要有四個工作環節:明確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選擇並設計評價工具與評價方法、收集和分析反映學生發展過程和結果的資料、明確促進學生發展的改進要點並制訂改進計畫。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校應該有不同的學生評價方案。相對於量化評價,質性評價主要通過觀察、訪談、描述及解釋等方式,對真實的教育情境、教育現象進行說明。其目的在於謀求評價情境本身的改進,創造類似情境的理想形式,表現性評價和檔案袋評價是學生質性評價方法中的典範。國際學生評估專案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負責組織實施的國際評價比較測試。該專案旨在評估OECD成員國接近義務教育末期的15歲學生在閱讀、數學及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能力和技巧,以及跨學科的基礎技能,並通過國家間的比較找出造成學生能力差異的經濟、社會和教育因素,從而進一步為各國改善自身的教育體制提供必要的參考指標和數據。此外,本章還提供了PISA測試樣題,供讀者閱讀和借鑒。思考題1.简述学生评价的功能和原则。2.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有哪些主要环节?3.什么是表现性评价?试分析其优点和不足。4.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测评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本章案例陝西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試行)即陝教德[2007]8號檔,引用時有改動。

教育評價的基本方法第一节教育评价方法概述第二节收集教育评价信息的方法第三节处理教育评价信息的方法第一節教育評價方法概述(一)绝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二)相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三)个体内差异评价法这种方法既不是在被评价集体以内确立评价标准,也不是在集体以外确立评价标准,而是把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一、絕對評價法、相對評價法與個體內差異評價法二、定性分析評價法與定性綜合評價法(一)定性分析评价法定性分析评价法是预先根据评价的观点,把评价内容分解为几个项目分别进行评价。(二)定性综合评价法定性综合评价法是对评价对象的整体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三、行為目標評價法和臨床督導評價法(一)行为目标评价法所谓行为目标评价法就是采用可观测的行为目标作为评价的依据的一种评价方法。(二)临床督导评价法这种方法与行为目标评价法的区别在于,行为目标评价法是评价中较为正规的方法,而后者则具有更多的非正规性。四、指標評分法和等級換分法(一)指标评分法这种方法是以100分为满分,把学生的行为表现划分为若干个指标,赋予每个指标一定的分值,评价时对每个指标分别打分,最后累计出总分。(二)等级换分法这种方法就是把具体项目的等级评定换算成分数,然后将各项分数相加,满分是100分。五、加權平均法、模糊綜合評判法和集體綜合評價法(一)加权平均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自评、专家组评、社会群众评等不同方面的评价,或学生、教师、领导等不同阶层的评价者的评价来综合评定被评者的分数。(二)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是目前我国学校教育评价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评价方法(三)集体综合评价法苏联心理学家研究学生的个性品质问题时,曾经运用集体综合评价法。第二節收集教育評價資訊的方法一、评价信息的收集标准准确性可靠性时限性二、评价信息的收集方法(一)观察法1.观察的途径2.观察记录的方法3.观察的辅助工具(二)听汇报(1)在听汇报前,应将听汇报的目的、内容和要求通知汇报者,并要求做好汇报内容的充分准备,以免汇报时想到什么说什么。(2)汇报时,要营造融洽的谈话气氛,令汇报者畅所欲言,言无不尽。(3)善于引导。(4)做好笔记。(三)调查访问(1)要制订好访问计划和提纲,并按计划和提纲去开展调查访问工作。(2)选择好访谈的对象、场所和时间。(3)围绕着调查提纲去提问。(4)注意访谈态度。(5)做好记录工作。(四)座談會1.座谈会的种类(1)学生座谈会。(2)教师座谈会。(3)领导和管理人员座谈会。(4)师生座谈会。(5)领导、管理人员和教师座谈会。(6)上述人员不同组合的座谈会,如学生干部、班主任座谈会等。(7)校外有关人员座谈会(包括学生家长座谈会)。2.召开座谈会的基本要求(1)根据评价内容的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座谈会的种类。(2)做好准备工作。(3)座谈会上,以自由发言的形式为宜,但主持人要善于围绕评价内容引导讨论。(4)指定专人做记录工作。(五)收集文字資料(1)计划类资料(2)制度类资料(3)业务工作类资料(4)奖惩类资料(5)总结类资料(6)外来资料(7)基本情况的统计报表(六)发问卷问卷是收集评价信息的问题表格。它的形式主要有是否式、类别式、条件式、排序式、线段式、表格式、问答式等。(七)测试测试是通过书面测验和考核、实践操作、口头询问、活动考验等形式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它包括各种各样的测验和考试。第三節處理教育評價資訊的方法等级评定法评语鉴定法写实分析法(1)搜集事实材料(2)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描述(3)分析评价。即对所描述的事实材料作总体上的分析评价一、教育評價資訊的定性分析描述法二、教育評價資訊的定量分析評判法(一)统计分析评判法1.平均数2.加权平均数3.标准差4.标准分数(见本书第五章)5.T分数(二)模糊综合评判法1.确定评判的因素集2.确定因素权数3.确定评价等级4.建立因素集的模糊矩阵5.选择评判模型6.计算综合评判值三、教育評價結果的合成方法(一)单纯普通数据的合成方法(二)单纯模糊数据的合成方法1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2二维加权综合合成法(三)混合数据的合成方法1.普通数据转换成模糊数据的方法2模糊数据转换成普通数据的方法本章小結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可對教育評價的方法進行五種不同的分類,每種分類又包含了數種不同的方法。每種方法都有自己的使用前提條件和實施程式,也都有自身的長處和局限性,很好地瞭解這些方法是正確使用的前提。收集教育評價資訊的標準主要有準確性、可靠性和時限性。收集教育評價資訊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聽彙報、調查訪問、座談會、收集文字資料、發問卷、測試等。處理教育評價資訊的方法包括定性分析描述法和定量分析評判法兩大類,每類中又包含若干種方法。思考題1.概述五類教育評價方法。2.教育評價資訊的收集有哪些標準?3.簡述各種教育評價資訊的收集方法。4.教育評價有哪些定性分析描述方法?5.簡述各種統計分析評判法和模糊綜合評判法。6.簡述教育評價結果的合成方法。量化評價法第一节量化评价法概述第二节测验法第三节问卷法第四节实验法第五节其他量化评价方法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紹了測驗法、問卷法、實驗法和准實驗法等。為了滿足現代教育評價的新需要,除了這些傳統的量化方法之外,有許多新的量化評價方法湧現。在運用不同的量化方法時,除了基本的設計步驟之外,要注意不同量化方法之間的差異,只有充分瞭解這些差異,才能更恰當地達到評價者預定的評價目的。第一節量化評價法概述一、量化评价的方法论来源(1)经验证实原则(2)客观主义原则(3)方法中心原则(4)元素分析原则(5)还原论(6)描述性与数量化二、量化評價法量化評價法可以定義為通過將評價內容化為可以量化的數量,經過測量這些相關數據,並以量化統計方法來分析結果數據,最終達到評價目的的一種方法。第二節測驗法一、与教学、考试性质有关的测验类型1.诊断性测验2.成绩测验3.学能(学习能力)测验二、測驗的信度與效度(一)测验的信度(reliability)1.分半(splithalf)信度2.内部一致性(α系数)3.重测信度(testretestmethods)4.复本信度(alternateformreliability)5.影响信度的因素(1)测验本身所引起的误差(2)测验的实施所引起的误差(3)学生自身因素所引起的误差(二)測驗的效度(validity)1.内容效度(contentvalidity)2.效标关联效度(criterionrelatedvalidity)3.结构效度(constructvalidity)4.影响效度的因素測驗結果中所包含欲測特質的資訊量的程度和對所要測驗的特質準確測量的程度,就是測驗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即效度。5.提高效度的方法(1)控制系统误差(2)精心编制量表(3)妥善组织测验(4)扩充样本的容量和代表性(5)合理处理效度和信度的关系(6)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三、測驗的專案分析——難度與區分度1.难度的概念难度是指测验试题的难易程度2.难度的计算(1)客观题难度的计算。P=RN式中,P表示试题的难度;R为正确回答客观题目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2)主观题难度的计算。Pi=i/fi(i=1,2,…,Q)式中,i为各题考试分数的平均值;fi为各题的满分值;Q为试题个数。(一)專案的難度3.难度对测验的影响(1)测验难度影响测验分数的分布形态。(2)测验难度影响测验分数的离散程度。(3)测验难度影响测验的鉴别能力。4.测验的适宜难度5.控制题目难度的基本方法(二)專案的區分度1.区分度的概念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用符号D表示。2.区分度与测验信度、难度的关系(1)区分度与信度的关系。(2)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3.提高区分度的方法第一,使题目的难度适中,使整个考试难度适中。第二,要着重考查复杂的学习结果。第三节问卷法一、問卷設計(一)明确评价目的(二)问题的类型开放式封闭式半封闭半开放式(三)問卷的用語第一,问卷的指导语要清晰、简洁,以简短的话语说明问卷的目的、作答方式以及所需要的时间。第二,问卷用语尽量本土化。第三,在问卷题目中要避免情绪性词语、负载性问题(loadedquestions)、引导性问题(leadingquestions)、一题多问(doublequestions)以及假设性问题(hypotheticalquestions)。二、问卷数据的收集(一)现场问卷法(二)电话访谈法(三)面谈问卷法(四)邮件问卷法三、案例分析四、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一)集中量数(二)差异量数(三)标准分数(四)相關量數1.相关的含义两个随机变量之间不精确、不稳定的变化关系称为相关关系。2.相关系数用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变化方向及密切程度的数字特征量称为相关系数,用r表示3.积差相关(1)积差相关的概念。(2)积差相关的使用条件。1)两个变量都是由测量获得的连续性数据。2)两个变量的总体都呈正态分布。3)必须是成对的数据,而且每对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4)两个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可由相关散布图的形状来决定。5)要排除共变因素的影响。6)样本容量n≥30,计算出的积差相关系数才具有有效意义。(3)积差相关系数的定义公式及计算(五)均值比較與檢驗1.单一样本t检验2.独立样本t检验3.配对样本t检验對來自正態總體的兩個樣本常使用t檢驗的方法來進行均值比較而兩個樣本的方差相等和不相等時,計算t值用不同的公式(六)方差分析1.方差分析的原理将效应平方和与误差平方和分别除以各自的自由度,就得到组间均方和组内均方,分别为:MSA=SSAdfA,MSE=SSEdfE式中,MSA为组间均方;MSE为组内均方;SSA为效应平方和;SSE为残差平方和;dfA和dfE为分别的自由度。2.方差分析的假設檢驗假設有m個樣本,如果原假設H0:樣本均值相等,即μ1=μ2=μ3=…=μm=μ,m個樣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