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联考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联考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联考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联考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联考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联考高考历史押题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吕氏春秋》中有“天不私覆,地不私载”以及“贵公去私”之说,这种观念主要体现在A.史前禅让制 B.世卿世禄制C.封邦建国体制 D.大一统中央集权制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和英法美俄四国代表就《天津条约》的条款进行了谈判。四国代表认为容易达成一致的“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条款遭到清政府的极力反对,而四国代表认为可能需要进行艰苦谈判的“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条款清政府很快就同意了。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A.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仍有“天朝上国”思想B.四国代表和清政府在谈判中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致C.清政府认为“华夷有别”,拒决外国公使进驻“天子脚下”D.清政府认清了列强侵略本质,防范可能发生的侵略行为3.公元前416年,雅典人投票决定对弥罗斯岛居民进行灭族性屠杀,然后将该岛作为自己的领土,理由是弥罗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保持中立——既不跟雅典结盟,也不跟斯巴达结盟,这是对雅典权威的蔑视和对其霸主地位的挑战。据此可知,雅典A.直接民主政治已名存实亡 B.以民主形式推行霸权政策C.对外政策取决于内部制度 D.城邦治理体现了人文主义4.《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段话不适合用来形容A.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的办学思想B.苏俄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D.中共一大制订的最高纲领5.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蕴含着不少历史信息。下列诗句能反映中外交往的是A.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D.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6.《中国近代社会史》中说:“中国是先有近代历史,然后才逐步形成了近代社会阶级结构体系。它一方面表现为封建社会阶级结构体系的分解和近代新的阶级结构体系的成长,又表现为新旧两种社会阶级结构在近代社会生活中的融合。”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社会阶级结构体系A.是中国封建社会阶级结构形式的完整演化B.未经历剧烈的阶级分化而逐步形成C.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表明中国近代独立完整的社会形态7.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礼制文明受到挑战的时代,诸子学说揭示出中国古代礼制文明发展的各种可能选择,提出了礼制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据此可知“百家争鸣”的意义在于A.彻底否定了传统的礼乐制度 B.确立了儒学的主流学说地位C.推动了古代社会的制度创新 D.开启了思想自由的全新时代8.《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这些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 B.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需要C.对高利贷者处以严惩 D.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9.“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一评价针对的是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土地改革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两宋科举考试不问家世,一旦录取,仕途优越,宰相90%以上系科举出身。两宋的皇子都不直接封王,通常先授防御使头衔,后逐渐升至亲王,亲王又不得世袭,朝会班序居于宰相之下,官属亦从简。这反映了此时A.官僚机构简洁高效 B.科举制冲击了宗法观念C.文官政治不断发展 D.奉行“重文轻武”政策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各种组织形式,把生产分布在全球各地,在国外设立研究基地并雇佣当地科技人才,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深化世界经济生产要素的流动。材料主要表明A.南南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 B.二战后世界资本交流的加强C.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 D.世界经济已出现区域集团化12.1921年10月,苏俄政府重建国家银行,统一管理货币流通事务。1922-1924年,实行货币和财政改革,稳定卢布币值,规定工商业税额。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D.重点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13.《礼记·中庸)引孔子的话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渝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可见,孔子认为治国理政的基础在于A.好学笃行 B.知耻明勇 C.修身养性 D.选贤任能14.1949年4月至5月参加“丹阳培训”的干部,统一使用、系统学习的文件主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即“约法八章”)《中共中央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城市政策汇编》和七届二中全会公报。据此推知,“丹阳培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国共和谈 B.渡江作战 C.接管城市 D.防腐拒变15.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16.联合国大厦有一副大型彩色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A.“一边倒”政策B.不结盟政策C.多边外交政策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7.张謇从“通州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的思想出发,于1895年冬开始筹办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后精心经营,取得了较好的效益。这反映了A.民族工业发展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B.民族工业在甲午战后获得初步发展C.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个人努力程度决定民族工业发展状况18.下表是以棉纺织业为先导的工业革命时期各主要国家棉纺锭总量(单位:千枚)。表中现象表明1834年1852年1861年1867年英国10000180003100034000美国14005500115008000法国2500450055006800德国62690022352000瑞士58090013501000A.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B.英国棉纺工业呈持续发展状态C.各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D.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19.19世纪40年代,中国平均每年白银外流1000万元左右。到19世纪50年代,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发生了变化,整个50年代白银净流入达1.5亿元左右,扭转了白银的流向。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进口关税税率的降低 B.对外经济联系的加强C.鸦片走私活动的减少 D.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20.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和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B.人们对牛郎织女神话的钟爱C.人们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D.中国古代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21.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参与公共生活,是在一种复杂的关系网中进行的。一个人同时隶属于多个组织,各组织对其成员加以不同的甚或相矛盾的义务。当其无法兼顾各方利益时,不得不权衡先后,在相互冲突的义务间保持平衡。这种权衡与抉择从侧面反映了A.雅典城邦直接民主的局限性 B.雅典民主政治出现衰落趋势C.基于城邦利益下的自由本质 D.公民权利受到一定程度制约22.如图名为“完美大会”的漫画,是对哪一时期历史现象的美化A.二战前期B.二战中期C.二战末期D.冷战时期23.明太祖时,邢部侍郎茹太素上奏折,长达1.7万字,从开头到第6千字时,还未谈及正题,被太祖狠揍一顿。太祖继续阅读奏折,发现其在结尾提出五条建议,采纳合理的四条,并由此命令制定文书规范,“使言者陈得失,无繁文”。这主要体现出明朝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工作作风极其简单粗暴C.八股取士扼杀思想 D.注重简约文书提高效率24.历史地图具有空间分布与时间定位相结合的特点,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A.国民革命推动湖南农民运动 B.共产党人积极探索中国革命道路C.全民抗战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D.农村革命道路成为党内主流意识25.东汉建立伊始,令刘秀深感不安并急于解决的是A.国困民穷 B.王国坐大 C.豪强膨胀 D.宰相擅权26.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对中国实行禁运,美国要求产胶国禁止向中国出口橡胶。1952年9月,中国与锡兰签订了以“大米换橡胶”为主要内容的政府贸易协定。随后,其他亚洲国家也先后同新中国进行贸易。这些现象A.得益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施B.适应了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C.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出现D.表明中国放弃了“一边倒”政策27.下面是创作于1912年的世界名画——《鸽子与青豆》,其创作风格体现了A.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浪漫主义28.据江南与山越同居共耕的政权位于如图处A.① B.② C.③ D.④29.《全球通史》中说:“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这种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A.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B.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C.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 D.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差异30.梭伦执政时期,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帮助其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将来就不能要求儿子赡养自己。这些规定A.直接扩大了雅典公民的权力 B.阻碍了雅典农业经济的发展C.导致雅典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D.体现了工商业奴隶主的要求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冲击——反应”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中华文明是……内向型大陆文明。……由于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中华文明缺乏内在动力去突破传统框架,它只能在巨大的冲击下,被迫对西方作出反应,这就是费正清著名的“冲击——反应”模式。材料一在充满‘不平等条约’的整整一个世纪中,中国这一古老社会和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不断扩张的西欧与美国接触日益频繁,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这种接触对古老的中国社会产生了灾难沉重的影响,在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对古老的秩序进行挑战,⋯⋯中国历史进程是由一个更加强大的外来社会的入侵所推动的。——摘编自费正清、邓嗣禹《中国对西方的反应》材料二费正清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是西方规定了中国近代史的全部主题。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思想主题。……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西方的冲击,是使人难以支持的打击。然而,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下一代中国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自己的实力来对付西方。最后,到了20世纪,西方已经成为鼓舞中国进行革命的思想来源。——摘编自《对费正清中国史观的理性考察》(1)列举出中国近代一个世纪以来不平等条约四例?(2)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人仿效西方的重要史实有哪些?(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冲击——反应”模式?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今陕西)人。班超年轻时胸怀大志,曾为官家抄书,投笔叹道:“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公元73年,汉明帝遣窦固等四路讨伐北匈奴,于是班超投笔从戎。因战功卓著,遣使西域。班超带领随从“以三十六人横行诸国,取其君,欲杀则杀,欲禽则禽”,22年时间依次招纳了于阗、疏勒等国,平定了西域55个国家,威震远域。同时遣甘英使大秦(罗马),到波斯湾而返。公元95年,班超被封为定远侯。公元100年8月,班超回到洛阳,九月病故,终年七十一岁。班超一生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正确地执行了汉王朝“断甸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因而战必胜,攻必取,不仅维护了东汉的安全,而且加强了与西域各属国的联系,为西域回归,做出了卓越贡献。——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班超的历史功绩。(2)根据材料,简析班超取得功绩的原因。33.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图一:图二:1861年3月3日农民们在农庄里听到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时的情景。图三:2005年6月7日,俄罗斯政府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问题:(1)图一说明了什么问题?(2)解释图二中“农民亲吻贵族的脚背”的现象。(3)你认为俄罗斯政府在2005年竖立起纪念亚历山大二世塑像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材料强调去除私利,体现了天下为公的观念,禅让制正是“公天下”的具体体现,故A项正确;世卿世禄制即世官制,封邦建国体制即分封制,中央集权体制三者均体现了“家天下”特点,排除BCD三项。故选A。2、A【解析】

在清王朝看来,华夷有别,自己是“天朝上国”,夷人怎么能随便到“天子脚下”来,反映了清王朝依然是抱着旧有的“天下观”不放,至于其他的则无关大局,对世界之变一无所知,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两者思考角度的不同,故B项排除;C项包含在A项之中;D项说法错误,清政府没有认清列强侵略的本质,排除。3、B【解析】

雅典城邦的公民投票最后做出灭族、殖民的内部决策,这是以民主的方式制定对外的霸权主义政策。B正确;雅典城邦“投票决定”如何处置弥罗斯岛体现了民主性,A排除;对外是否殖民、扩张与内部是否民主制度没有必然关联,C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雅典的对外政策和行为,不是城邦治理,另外对居民进行灭族性屠杀显然违背了人文精神,D排除。故选B。4、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材料“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反映了兼容并包、多元化并存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的办学思想是兼容并包,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苏俄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向社会主义过渡,体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行,故B项正确,排除。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体现求同存异方针,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中共一大制订的最高纲领照搬马克思主义和苏俄十月革命道路,不能体现多元并行,故D项符合题干要求,选D。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中共一大5、D【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是李白悼念阿倍仲麻吕的诗,阿倍仲麻吕,日本奈良人,日本遣唐留学生,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杰出贡献,故D选项正确;“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反映的是唐代商贸情况,故A选项错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李白送故人孟浩然写的诗,故B选项错误;“剑外忽传收蓟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的时代背景,故C选项错误。6、C【解析】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社会形态下,一方面冲击旧有的封建社会阶级结构,另一方面又促进新的社会阶级结构的形成,同时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在这一社会形态下不断融合,因此近代社会阶级结构体系体现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社会性质,C正确;根据材料“封建社会阶级结构体系的分解”可知,近代中国社会阶级结构体系瓦解着原有的封建社会阶级结构,不能作为封建社会完整演化形态的组成部分,排除A;近代中国的社会结构是通过不断的瓦解重构形成的,其过程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变革,B排除;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不是独立完整的社会形态,排除D。7、C【解析】

据材料“提出了礼制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并结合所学知识百家争鸣的意义可以得出,百家争鸣推动了古代中国的社会的制度创新与发展,故C正确;A“彻底否定”说法不正确,排除;儒学主流学说地位的确立是在汉代,故B不正确;思想自由在中国古代不适用,中国古代统治者一般都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故D不正确。8、D【解析】

材料规定高利贷利率不得过高、债务期限可以放宽,都是为保护借贷、借债的平民,D正确;A、B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材料对高利贷利率过高者,给以罚金处理,C说法不准确。9、D【解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自发组织,后由国家推广的农村改革形式。故D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属于国家主导,不属于农民的创作,排除A、B和C。故选D。10、C【解析】

两宋重视科举,而且亲王朝班序列位于宰相之下,说明这一时期对文官重视,有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格局,选项C正确;宋代有冗官现象,排除A;皇子不直接封王并不是科举制导致的,排除B;材料未体现出“轻武”,排除D。11、C【解析】

材料说明二战后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投资和各种组织形式,使世界经济的各生产要素不断流动,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故答案为C项;材料不涉及南南合作、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内容,排除A、D两项:世界资本的交流只是生产合作的一个方面,B项表述不完整,排除。12、B【解析】

根据材料中“1921年”“1922—1924年”可知,当时处于新经济政策时期,根据材料中“货币流通事务”“工商业税额”等信息可知,新经济政策通过恢复商品货币关系以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故选B;计划经济形成于斯大林时期,排除A;C项与新经济政策不符,也属于斯大林时期,排除;D项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21年”“货币流通事务”“工商业税额”,联系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分析解答。13、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好学”“力行”“知耻”是“修身”的三个方面,修身是治人的前提,治人是治国的前提,故修身是最重要的,做不到修身,便谈不上治人与治国,C项符合题意;好学、知耻为修身的两方面,排除AB;题干未涉及选贤任能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C。14、C【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中共中央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城市政策汇编》”及七届二中全会作出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决定可知,“丹阳培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接管城市问题,C正确;此时国共和谈已经破裂,A排除;渡江战役主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B排除;材料与防腐拒变无关,D排除。故选C。15、C【解析】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公民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分民内部的关系,C项符合题意;A项本身表述错误,罗马法不适用于奴隶,不合题意;B、D项是罗马万民法的内容,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16、D【解析】

题干中“黄金法则”主要是指只有相互之间的尊重,才能实现双赢。“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和资本主义阵营相对,与“黄金法则”无关,故A项错误。不结盟政策主张非集团、不结盟的原则,主张广大亚非拉国家团结起来,相互支持,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与“黄金法则”无关,故B项错误。多边外交是相对于双边外交而言,指的是三个以上国家在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与“黄金法则”无关,故C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它强调相互之间以平等的姿态进行和平外交,符合题干中的“黄金法则”,故D正确。17、C【解析】“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等字眼意在强调实业救国思潮的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而非强调民族工业在甲午战后获得初步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个人努力程度不能“决定”民族工业发展状况,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8、B【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知,英国棉纺锭总量在1834—1867年间一直呈上升状态,且均领先于其他国家,这表明英国当时棉纺工业持续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出英国棉纺工业在欧洲棉纺织业中占优势,无法反映出英国在当时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故A项排除;表格信息中无法得出各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故D项排除19、B【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50年代中国白银的大量流入主要得益于丝、茶等出口的激增,这反映了当时对外经济联系的加强,因此B选项正确;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与出口关税税率的降低有关,不是进口关税,A选项错误;近代鸦片走私活动并未减少,C选项错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D选项错误。故选B。20、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学习纺织工艺”,人们对于“牛郎织女”式生活的美好向往恰恰是“男耕女织”为特征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的真实反映,故D正确;人们向往美好爱情、对牛郎织女神话的钟爱以及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等都不是“乞巧节”形成的主要原因,故ABC错误。21、C【解析】

根据材料“当其无法兼顾各方利益时,不得不权衡先后,在相互冲突的义务间保持平衡”结合所学可知雅典公民的自由程度史无前例;自由的本质是对各种要求的权衡抉择,这种自由本质是在遵从城邦利益下的自由,故选C;ABD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22、C【解析】

由漫画的形象可知,反映了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的情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加速了法西斯国家的败亡。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1939年,结束于1945年,可见该漫画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故排除AB,C符合题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D不符合题意。23、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明太祖时制定文书规范有利于避免奏折陈述内容的冗长繁杂,有利于提高处理奏折的效率,故D项正确;清代雍正时军机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A项;对明太祖措施以简单粗暴的评价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科举选官向八股取士的蜕变,排除C项。故选D。24、B【解析】

据材料信息“革命根据地及革命政权所在地”及地图信息“井冈山、瑞金”可知,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时期,B正确;国民革命是1924---1927年,有材料不符,A错误;全民抗战开辟敌后抗日战场是1937年秋,C与材料不符;据材料“革命政权所在地---瑞金”可知,此时是长征前,故D说法错误。【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井冈山、瑞金”,考查的是读取地图信息及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过程。25、A【解析】

西汉末年朝政腐败,王莽夺权后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刘秀经过十几年的战斗,最终于25年称帝,建立东汉,由于连年征战刘秀急于获得安定的环境,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安定民生,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答案为A;王国问题是西汉时期的,B错误;豪强势力膨胀也是令刘秀不安的问题,但是建国初期巩固政权需要豪强地主的帮助,所以不是急于解决的,C错误;当时东汉刚建立,还不存在宰相擅权,D错误。26、B【解析】

由材料“美国要求产胶国禁止向中国出口橡胶”可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我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的政策,故以“大米换橡胶”为主要内容的政府贸易,有利于我国打破美国的经济封锁,适应了国内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故选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A;推动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出现的原因是二战,材料中的这些现象与与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无关,故排除C;“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确定的三大外交方针之一,50年代初期的中国并未放弃这一外交方针,D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27、A【解析】

由图片信息可以得出,其给人的是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符合立体画派的特点,由此可知其应属于现代主义绘画,故A正确;现实主义绘画形象较为逼真,突出对现实的反映,与图片信息不符,故B不正确;印象画派注重光与色的效果,与图片信息不符,故C不正确;浪漫主义绘画重形式,重情感,与图片信息无关,故D不正确。28、D【解析】

孙吴政权开发江南的举措:迫使“山越”出山,与平原地区的汉族农民同居共耕。这一举措对推动山越人经济文化的进步,加速平原沃野的开发,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故④是孙权建立的吴政权所处地,答案为D;①在当时属于部落时代,②是魏国,③是蜀国,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29、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时期中国远航是出于宣扬国威的政治目的,其根源是中国实行小农经济,封闭性较强;西方航海家远航是出于经济目的,这是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中西方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中西航海反差的根源。D正确;自然地理条件、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是影响差异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源,ABC错误。故选D。30、D【解析】

梭伦改革时期,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并给予公民权,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雅典工商业的发展,体现了工商业奴隶主发展经济的需要,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扩大公民权力,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阻碍农业发展,B错误;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条》等(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清末新政、新文化运动(3)本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能依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形成观点。例如:费正清的“冲击一反应”模式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其认为是西方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其实质是把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视作西方入侵,从而夸大了西方冲击的历史作用,有其片面性等。评分项二:史实能提取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并能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史实正确。评分项三:论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证。如: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西方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西文明冲突和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面对这一冲击,近代中国人通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做出了积极反应。由此可见,“冲击——反应”模式符合中国历史演进的实际。然而,费正清“冲击——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