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劳动力需求课件_第1页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课件_第2页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课件_第3页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课件_第4页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1/25/20241.第一节劳动力需求概述一、劳动力需求的含义指的是用人单位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全面理解劳动力需求的概念,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⒈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社会对物质产品(服务)的需求是一种直接需求。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它之所以要雇佣劳动力,对劳动力提出需求是因为只有劳动力与其他要素相结合,才会生产出物质产品或某种服务。由于劳动力需求的产生是直接来源于社会对企业提供的物质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所以劳动力需求是产品需求派生出来的,是一种派生需求,也称为引致需求。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质要求我们在进行劳动力需求分析的时候必须对劳动产品的需求进行分析。⒉劳动力需求是雇主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劳动力需求不能等同于劳动力需要,需要是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观愿望,没有支付能力的需要不能构成劳动力需求。

1/25/20242.⒊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说明劳动力需求水平随着产品和服务需求变化而变动,但是在企业能生产出更多数量的产品和服务并需要更多数量的劳动力时,雇主往往不愿使用更多的劳动力。因为,从边际生产率理论得出,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不仅是由生产产品和服务的需要决定的,还要根据对增加劳动力所花费的成本和其所能增加的效益进行比较的结果而作出决策。只有当劳动力的使用产生的总收入大于或等于因使用其产生的成本时,企业才能产生或扩大劳动力需求的意愿。只有当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大于劳动力的边际成本时,雇主才能增加劳动力。所以,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的关系是:工资率提高,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减少,反之,需求增加。⒋劳动力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其需求与其他生产要素必然有联系,要么互补,要么替代。1/25/20243.二、劳动力需求的分类⒈根据对市场变化的反应程度及就业的稳定性分类,分为正规部门需求、非正规部门需求、农业部门需求。正规部门需求。正规部门主要是政府机构及政府统制部门,大型的“三资企业”、大型私营企业和其他大型混合所有制企业等等。这类部门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小,就业相对稳定,工资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对劳动力需求的素质要求较高。非正规部门。包括个体经济、家庭劳动、小商小贩等小生产和服务部门。相比之下,这些部门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工作条件差而且工资率低,就业者一般知识水平低,就业不稳定,劳动技能缺乏。农业部门属于劳动密集型,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对劳动力需求很大,但是随着农业部门技术进步需求呈现递减现象。1/25/20244.1/25/20245.⒉根据劳动力需求主体的层次分类,分为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企业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工资率水平下企业愿意并且能够雇佣的劳动力数量,企业是劳动力需求的主体。行业劳动力需求是本行业全部劳动力需求总和。市场劳动力需求是所有行业的劳动力需求之和。三个层次的劳动力需求,范围不同,说明的问题不同,而且由于工资率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劳动力需求的特征也有所差别。劳动力市场是由众多的需求方和供给方组成,它们都是以工资率作为价格的信号自由进出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上,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是反向关系,供给量与工资率正向关系。1/25/20246.⒊根据要素投入量能否全部改变分类,分为短期劳动力需求和长期劳动力需求。短期和长期不是时间长短划分的意思,而是指能不能根据产出来调整生产要素的时期,是功能上的需求。短期劳动力需求:指在技术水平既定的情况下,资本投入量不变,劳动投资量可变时,对劳动力的需求。长期劳动力需求:指在企业的全部生产要素都可以改变时,对劳动力的需求。包括资本的、技术的、还有劳动力要素等等都可以变化。

例如,一个企业只是招聘了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没有新建厂房设备就是短期劳动力需求,而另一个企业,新增加了两条生产线,同时招聘管理、操作人员就是长期劳动力需求。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短期、长期是功能方面的含义,不是计时性质的定义。1/25/20247.三、劳动力需求的表达方式⒈劳动力需求函数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也很多,制度结构的影响,多种经济因素的影响,诸如生产的技术条件、生产要素的价格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工资率的变化、产品的需求和价格的变化以及资本价格的变化。如果把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劳动力需求作为因变量,就可以用函数关系表示劳动力需求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D表示劳动力需求,Xi表示影响因素,则劳动力需求函数为D=f(X1,X2…..Xn)如果只考虑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的关系,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工资率就是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唯一变量,则D=f(W)1/25/20248.

⒉劳动力需求表、曲线企业在雇佣劳动力时,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位为劳动力需求价格,那么,将劳动力需求价格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数量关系用表格的形式描述就可以得到劳动力需求表,进一步假设工资率与劳动力需求的变动是无限可分的,就可以描绘出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工资率W(元/小时)劳动力供给量L(人·小时)坐标点2.02400A2.51850B3.01450C3.51150D4.0900E4.5700F1/25/20249.四、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与劳动力需求的变动⒈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的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表现在劳动力需求量在同一条劳动力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横轴为劳动力需求量L,纵轴为工资率W,D为劳动力需求曲线。A点,工资率为W0,劳动力需求量为L0。当工资率提高到W1时,劳动力需求量下降到L1,劳动力需求由A移动到B点。当工资率下降到W2时,劳动力需求量上升到L2,劳动力需求由A移动到C点。WW1W0W2ABCDLL1L0L2O1/25/202410.⒉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是指在决定劳动力需求量的要素中价格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工资率为W0,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引起劳动力需求曲线的移位。同样的工资率W0下,由D0劳动力需求曲线决定的劳动力需求量为L0,D0移位到D2,劳动力需求下降到D2,DO移位到D1,劳动力需求上升到L1。所以,工资率不变时,劳动力需求曲线向左下移动,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反之,向右上方移动,劳动力需求量增加。WW0LL0L1L2D2D0D1O1/25/202411.第二节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一、基本假设条件需要建立一些假设作为分析的出发点,更为全面的分析就是在放宽这些假设条件后进行的。假设包括市场条件和生产条件两个方面。㈠市场条件的假设企业劳动力需求分析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这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障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特点是:⒈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上有为数众多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市场上的任何一个主体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所占市场的比例都很小,任何一种交易都无法影响市场的价格。供给者和需求者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不是价格的决定者。⒉商品和服务生产中仅使用两种同质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此外,假设劳动条件也是一样的。⒊资源完全自由流动,企业和劳动者均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某个行业。⒋市场主体具有完全信息,而且获得信息的成本为零。1/25/202412.㈡生产条件的假设⒈企业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市场经济中不同时期企业的生产目标存在差异,这里假设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同时也不对利润进行严密的经济学分析,只是指总收益减去总成本的差。⒉生产的技术水平保持不变。企业在生产中技术是在进步的,而且,其他条件不变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在向右上方移动,其原因就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使得既定的资源投入获得了更多的产量增加。所以,技术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方便,假设技术水平保持不变。⒊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L和资本K,只有这两种生产要素决定产出量,而资本量K既定,这时,产出量Q=f(L,K)。⒋生产时期分为三类。一是市场待入期,这个时期产品已经生产出来,能够随时出售,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只有交换,没有“生产”,要供给生产的物品已经有了。二是短期。这个时期内其他的生产要素是不变的,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三是长期。是指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进行调整的时期,不仅是调整劳动投入,资本也可以调整,可以新建企业。1/25/202413.二、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1.含义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可变的劳动力投入增加到不变的资本上,最初劳动力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劳动力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是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带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理解这条规律要注意三点:⑴这条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生产的技术水平既定,离开了这个前提,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不成立。因为它反映的是把不断增加的劳动要素投入到其他的不变的生产要素上,从而对产量产生的影响。现实中,随产量的变化,机器设备、厂房等可以是不变的,但是原材料是要发生变化的。此处不考虑原材料变化的影响是为了简化问题。⑵强调这个规律只存在于资本与劳动技术系数可变的生产函数中,也就是研究的是把不断增加的劳动力增加到不变的资本上时对产量或收益的影响。⑶边际劳动力递减趋势只出现在连续增加劳动要素的某一阶段后。1/25/202414.⒉几个概念及相互关系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及由其决定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决定原理的出发点。总产量:totalproduct,TP,一定量的劳动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verageproduct,AP,平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产量。AP=Q/L边际产量:marginalproduct,MP=△Q/△L。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1/25/202415.横轴为劳动力投入L,纵轴为总产量、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对应三条曲线TP、MP、AP。可以看出如下特点:

⑴三条曲线都是先增后减,第Ⅰ阶段AP增加,第二阶段MP递减,第三阶段MP为负值。

⑵AP与MP的交点为AP的最大值,A点即为AP的最大值点,两条曲线相交前,AP<MP,相交后AP>MP。

⑶当MP=0时,MP与横轴交于B点时,TP总产量取得极大值。

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高于边际成本时,生产是合算的,反之就不合算。所以,任何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的收入不能低于边际成本,否则就出现亏损。微观经济学理论也指出,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这时的产量就是利润最大时的产量。1/25/202416.3.增加劳动投入引起产量变动的三个阶段。Ⅰ.平均产量递增阶段。这时的不变的生产要素未被充分利用,劳动量投入不断增加使得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不断地被充分利用,所以,边际产量递增。Ⅱ.边际产量递减,非负阶段。递减是因为不变的生产要素已被充分利用。Ⅲ.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这时再增加劳动量的投入也只会降低生产效率。1/25/202417.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⒈劳动力投入的合理区间如图,在区域Ⅰ中,AP、MP均为上升的,MP>AP,说明,相对于不变资本而言,劳动投入量是不足的,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还没有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所以,劳动投入量还可以继续增加直到A点,才使得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在区域Ⅱ中,也即AB两点之间,平均产量下降,边际产量也下降,但是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仍然使得总产量在增加,只是增加的速度下降了,直到B点,总产量最大,边际产量为零。在区域Ⅲ中,劳动投入量继续增加超过B点,边际产量MP<0,总产量也减少,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只是在增大成本,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经过分析,企业的劳动投入量在区间Ⅱ上,在AB点间,具体落在哪一个点上有必要先确定企业的生产目标。一般企业的生产目标有三种:人均产量最大、总产量最大和利润最大。人均产量最大为目标时,劳动投入量在A点是最佳,以总产量最大为目标,劳动投入量为B点最佳。如果以利润最大为目标,就不能简单的做出判断了,因为它还要取决于产品的价格和费用等因素。1/25/202418.⒉利润最大化目标下企业劳动力最优投入选择前面分析,企业要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来确定其短期劳动力需求,还要结合成本和价格来分析,要对从增加劳动力所支出的成本和其所能增加的收入进行比较才能做出决定。边际产量是指由增加一单位劳动力所增加的产量。MP边际产量价值或叫做边际产品价值就是按照现行价格出售产品得到的收入增量。MP*P因为是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产品价格P不变,所以,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MRP。MRP=VMP=MP*P即,在完全竞争的生产结构中,资本等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是劳动投入,则由于增加单位劳动而给企业增加的收益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它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乘以价格。1/25/202419.再由假设条件可知,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工资率不变,企业面临的是一条工资率为W、与横轴平行的劳动力供给曲线,企业在工资率为W的水平上雇佣到想雇佣的任何数量的工人,如果低于W的工资率则雇不到任何工人。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成本称为边际成本,设为MC,显然MC=W。因为短期内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就是劳动投入,所以可变的成本也就是工资。经济学原理可知,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必须满足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P=MC,因为MRP=VMPMC=W所以MRP=VMP=MP*P=MC=W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其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必须遵循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的原则,否则就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1/25/202420.第三节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长期内,雇主可以改变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使用量,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资本的投入和技术构成来决定企业的长期劳动力需求。这是因为长期劳动力需求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或产出效应来影响雇佣水平,二是工资率的提高会导致各种要素之间发生替代现象。为了理解企业长期的劳动力需求曲线,需考察企业行为的两个方面:第一就是成本最小化,即在可能最低的成本条件下生产产品;第二就是利润最大化,也就是选择生产多少产品使企业的利润最大。现实经营中会发现,工资率影响着这两方面的决策,也就决定着企业所使有的劳动力的数量。1/25/202421.一、企业生产方法的选择㈠等产量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将劳动力和资本各按其市场价格组织起来,并使它们与一定的生产技术相结合,生产出产品,将产品按市场价格出售,收回成本和取得利润的活动。劳动力需求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部分,表现为劳动力的雇佣和劳动要素的投入。前面,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分析中,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产量的变动取决于劳动投入,所以,企业短期的生产活动表现为一元生产函数。但是,长期的含义是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产量不仅取决于劳动投入,也取决于资本投入和其他要素的投入。为了分析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尽量简化明了,假设只用资本和劳动力生产某种产品。设产量Q,劳动投入为L,资本为K,则,产量依劳动力和资本的变动而变动,生产函数为Q=f(K,L)在某企业定量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条件和生产方法的不同,劳动的投入和资本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如图1/25/202422.横轴为劳动投入L,纵轴为资本K。A点表示生产产量为Q1的生产要素组合,用较多的资本KA和较少的劳动投入LA进行产量为Q1的生产。B点,是用较少的资本KB和较多的劳动投入LB进行同量生产的要素组合。除了A、B点外,还有很多生产要素的组合可以使产量为Q1,将这些可能的组合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产量曲线,该曲线称为等产量线,它表明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方法,资本和劳动投入的不同组合,其产量相等。KAKBKQ3Q2Q1ABLBLAL0等产量曲线1/25/202423.当产量不同时,劳动投入和资本的组合也不同,把一切可能组合画出来,就得到Q2、Q3…一系列等产量线。如图,越在右上方的等产量线的产出水平越高,在平面上,有无数条,每一条等产量线对应着不同的产出水平。整个平面称为等产量面,也称为企业生产要素组合系统。在同一条等产量线上,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互相替代而产量不变,即二者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在保持相同的产出水平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与增加的另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相比。

1/25/202424.

显然,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线的斜率,它是一个负值,但为了分析方便,一般用其绝对值。边际技术替代率与边际产量有着密切关系,设MPL为劳动的边际产品,MPK为资本的边际产品,∵Q=f(L,K)∴劳动和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个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1/25/202425.㈡等成本线(等费用线)也叫企业预算线。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用于进行生产的资金有限,用于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的组合也会受到它们的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等成本线就是在总支出和投入既定的条件下,企业所能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最大组合。设资本K的价格为R,劳动投入L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总成本为C,则有:C=R·K+W·L

如果已知C、R、W,则求出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各自的数量资本投入成本劳动投入成本1/25/202426.横轴为劳动投入L,纵轴为资本投入K。在C、R和W给定时,可以求出两个可变投入量各自的最大值,即A、B两点,连接AB的直线即为等成本线。A点为C/R,资本投入的最大量为OA;B点为C/W,劳动投入的最大量为OB。等成本线的任意一点所表示的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组合的成本相同。AB直线内的任何一点,所投入的L和K都不能把可能投入的货币充分使用,AB直线外的任何一点是企业拥有的投入金额无法购买的劳动、资本量。所以,等成本线就是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用一定的货币金额可能买到的两种投入要素的最大数量界限,实际上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在总成本和要素价格已定的情况下,增加劳动投入L就要减少资本投入K,反之亦然。KALB01/25/202427.所以,存在下面的等式即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等成本线同等产量线一样,存在无数条,每一条等成本线对应于不同的总成本,等成本距原点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总成本C的数量和劳动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W/R)

1/25/202428.㈢最佳生产方法与劳动力需求的决定最佳生产方法是定量产出成本最小或定量成本产出最大的方法。所以,判断生产方法是否最佳,其标准并不是技术是否先进,而是针对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而言。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是受到最佳生产方法选择的影响的,因为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是受到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制约的。等产量线反映了各种产出水平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各种组合,等成本线规定了企业可能达到某一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所以,劳动力需求的决定需要将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结合起来分析。主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定量产出如何实现成本最小,二是定量成本如何实现产出最大。1/25/202429.⒈第一种情况,定量产出如何实现成本最小。如图等产量线Q1给定,在已知R和W的条件下,C1、C2和C3是三种总成本的等成本线,C1<C2<

C3。如图,很显然C2为成本最小。因为C2和Q1相切于E点,它既能满足Q1的产出水平的需要,又可以使成本最小。在要素的价格给定的情况下,(KE,LE)是最佳生产方法。它决定了企业劳动力需求量LE。KKEKBLELBQ1C1C3C2AEB0L1/25/202430.

再看其他两条等成本线。C1不能与W1相交,虽然C1成本小但是无法支付产出水平Q1所需要的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C3与Q1相交于A、B两点,说明A和B的劳动和资本的投入组合可以实现Q1的产出。但是A、B在C3上,没有实现成本最小。所以,在产出水平给定的条件下,与给定的等产量线相切的那条等成本线所代表的成本水平为最低总成本,其切点所表示的要素投入组合为最佳生产方法。E就是企业生产的均衡点,它决定了企业的均衡劳动力需求为LE。等成本线C2的斜率与等产量线过E点切线的斜率相等,即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等于劳动和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经济含义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满足的条件:劳动和资本投入的边际产品之比等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同时也是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必须遵守的原则。1/25/202431.⒉第二种情况,定量成本如何实现产出最大。如图

R和W已知,总成本C1给定,Q1、Q2和Q3是对应三种产量水平的等产量线,Q1

<Q2

<Q3。显然,在给定成本约束下,Q3的产出水平最大,但给定的成本无法支付Q3产出水平所需要的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等产量线Q1与C1相交于A、B两点。给定的总成本足够满足Q1产出水平所需的投入,但是产出水平比Q2小,也不是最佳。唯一可选择的是与C1相切的等产量线Q2的产出水平,切点E就是均衡点,与第一种情况一样,满足KEKB0LELBC1Q1Q2Q3EABKL1/25/202432.二、固定技术系数条件下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企业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要素投入的组合比例,称为技术系数。可以分为可变和固定两种。如果要素投入的组合比例是可以改变的,称为可变技术系数,要素投入组合比例不能改变,则为固定技术系数。前面关于企业生产方法选择的分析中,生产方法属于技术系数可变型,生产等量产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是可以相互替代的,等产量线是凸向原点的曲线。固定技术系数的生产方法由生产的技术条件给定,劳动和资本投入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如,用某种机械装置进行生产,控制生产过程的人和机器等要素的比例预先已由工程技术要求确定。人数少于技术要求,机械不能运转,超过要求只能是浪费,所以,固定技术系数条件下的等产量线是凸向原点的折线。1/25/202433.图中等产量线呈直角形态。表明,在产出水平一定的情况下,资本投入增加而劳动投入不变,产出不变;资本投入不变,增加劳动投入,则劳动投入的边际产量为零。如果企业进行产出水平为Q2的生产,资本和劳动投入的组合以B点为最佳,两种要素投入量分别为KBLB,满足不了这个要求就达不到Q2的产量。在这种投入组合的水平上,如果只增加劳动投入或只增加资本投入,其产出水平都不变,即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为零。但是如果按照KB和LB确定的比例均衡地增加两种要素的投入,要素组合由B到C则能实现Q3的产量。由此可见,在固定技术系数的条件下,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决定根本上取决于产出水平。KKBKcQ2Q3Q1ABCLOLBLC1/25/202434.三、工资率变化与劳动力需求工资率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现实中主要为工资率的上升。⒈工资率的替代效应是保持产出不变的前提下,劳动力相对价格的上升导致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减少。KK2K1L2L1OLACDBFEX01/25/202435.生产同一数量的产品X0,如果工资率的上升引起其相对于资本的价格上涨,即资本的价格下降,相对价格降低的要素必然需求量增加。如果工资率上升以前的相对价格为直线AB的斜率,此时,成本最小化的劳动与资本的组合点为E。工资率上升,相对价格成为直线CD,成本最小化的点从E到F,结果,劳动(L1-L2)被资本(K2-K1)替代。劳动减少的数量依赖于等产量线形状所决定的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可能性。等产量线的曲率越小,替代的可能性越大,劳动的减少量越多。同时,资本需要的增加使资本的价格上升,从而使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的变化减小,替代效应随之减弱。资本价格的上升中,如果资本价格的微小上涨就会带来供给量的大幅增加,那么即使资本需要量增多,其价格上涨也只是小幅度的,这样的结果是,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对企业来说,在实现相同产出的情况下,工资率水平相对较低时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法实现产量,工资率水平相对较高时用资本密集型的方法实现同量的产出。对企业,相同产出时改变其要素的需求结构必定由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发生变化所引起。1/25/202436.⒉工资率上升的规模效应指由于工资率上升引起的生产规模缩减所造成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减少。对企业而言,工资率上升造成其生产成本的上升,如果所有的企业都出现这种情况,产品的供给曲线会向左上方移动,价格沿着需求曲线上涨,均衡产量从X0减少到X1,产量的减少会引起劳动力需求量的减少。随着产量由X0降到X1,原来的等产量曲线EF变为靠近原点的曲线GH。即使在劳动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没有发生变化,即直线CD的斜率与曲线GH的切线的斜率相同,由于产量的减少也使得劳动力需求量从L2降低到L3。但,工资率上升使得劳动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发生变化,即对应X1产量的切线斜率应该更大,假设,工资率生产短期内企业不能及时调整资本投入,就会有B’点是新的企业均衡点,显然B’对应的劳动投入量更低。OPSDXX1X0K2K3KL2L3L4BB’ACDEFGHG’H’OLX=X0X=X11/25/202437.四、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中,除了各种要素的相对价格及相互之间的可替代程度外,技术进步也是影响劳动力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技术进步可以使企业在生产同量同质的产品时,比以前投入较少的生产要素。如果用等产量线描述,技术进步的结果使等产量线向原点靠近。如果只考虑劳动与资本两个生产要素,技术进步分为三种类型:⒈希克斯技术进步:指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的条件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增加。等产量曲线向原点靠近,但是代表资本与劳动比率的曲线OA与代表劳动的横轴和代表资本的纵轴之间各自的45°夹角不变,即劳动与资本的边际替代率不发生变化。

OLKA1/25/202438.⒉资本密集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也叫哈罗德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在资本和劳动比率给定的情况下,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增加超过劳动边际生产力的增加,使得生产每单位产品的劳动要素要比资本要素的需求量少。⒊劳动密集型(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也称为索洛技术进步。劳动边际生产力的增加超过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增加,使得生产每单位产品的资本要素的需求量少于劳动要素的。1/25/202439.第四节劳动力需求的调整一、生产规模扩大与劳动力需求调整随着企业投入的生产资本与劳动力数量的增加,生产规模会随之扩大,产出水平也会逐渐提高,生产的均衡点逐渐向外移动。经济学上将所有可能产出水平的均衡点连结起来的曲线称为生产扩大线,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不变和生产的货币资金逐渐增加的条件下,每一种生产水平所对应的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最佳组合。1/25/202440.等产量线Q1<Q2<Q3,等成本线C1<C2<C3。因为要素价格不变,所以等成本线的斜率保持不变,三条等成本线平行。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分别相切于ABC三点。A、B、C是均衡点,反映了要素投入的最佳组合。连结它们形成曲线P就是生产扩大线的一般形式。因为没有考虑规模经济等问题,在此简化了生产扩大线。生产扩大线决定了企业在产出变化时调整要素投入的方法。如果生产扩大线已知,企业有扩大生产规模的愿望和条件,就会沿着生产扩大线P增加劳动和资本投入,并且在每一种产出水平和每一种成本水平下,其劳动力需求量都是最佳的,都符合劳动力和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量比,也等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K0PLABCC3C2C1Q3Q2Q11/25/202441.第五节劳动力需求弹性一、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含义工资率变化1%时,劳动力需求量将变化百分之几。1/25/202442.二、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基本类型一般劳动力需求弹性为负值,为了研究取其绝对值,按绝对值的大小,分为五种。⒈劳动力需求弹性为零,E=0市场上的工资率无论如何变化都不会对劳动力需求量产生任何影响,即△L=0。此时,劳动需求弹性称为完全无弹性。

0LWE=01/25/202443.⒉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E﹤1如果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此时的劳动需求弹性较小,有时也称为无弹性。如工资率上升了10%,企业的雇佣数量下降了4%,即E=0.4。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小,意味着企业的雇工数量对工资率的升降变化不敏感。0WLE﹤11/25/202444.⒊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E=1△L/L=△W/W,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等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称为单位弹性,是一条直角双曲线。W0LE=11/25/202445.⒋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E﹥1企业雇员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弹性较大或有弹性,意味着企业的雇工数量对工资率的敏感程度较高。E﹥1W0L1/25/202446.⒌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E=∞在现行的工资水平上,企业愿意雇佣市场上所能雇到的全部劳动力,而当工资率有上涨时一个也不雇佣,这时称为完全有弹性。0WLE=∞1/25/202447.三、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前面的分析都是有一个基本假设,即劳动力是同质的,劳动力之间没有质量上的差别。但现实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