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 说课的理论与实践_第1页
第17讲 说课的理论与实践_第2页
第17讲 说课的理论与实践_第3页
第17讲 说课的理论与实践_第4页
第17讲 说课的理论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讲说课的理论与实践训练一.说课的涵义及其特点二.说课的内容和程序三.说课的评价策略1一.说课的涵义及其特点1.说课的涵义:说课是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向同行阐述自己对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施教方案的设计以及施教效果的预测与反思等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通俗地说,它是指讲课教师在一定场合说说某一堂课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这样上,即对教学的设计和分析。2

一.说课的涵义及其特点

2.说课的特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校本教研的有效方式之一简便易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智慧互补,促进交流3一.说课的涵义及其特点3.说课的类型研究性说课

示范性说课

评比性说课

4一.说课的涵义及其特点4.说课与上课的区别对象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时间〕5二.说课的内容和程序1.说教材(主要内容、地位和作用、说重难点〕2.说学情3.说教学目标4.说教法和学法5.说教学过程6.说“教学反思〞6案例?氧气的制取?说课7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制取氧气

8

教学设计整体思路研读教材明了学情设计教学流程确立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选择教法学法分析课标9说课内容说教材〔主要内容、地位和作用、重难点〕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10课标相关要求标准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2.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3.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4.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本主题的教学要注重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用五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和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体验化学美。通过本主题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1112131415161718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主要内容包括氧气的制取原理、装置和收集方法;催化剂和分解反响的概念;本节课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是中学生要求掌握的三种制取气体的方法之一,为以后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根底;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系统的接触化学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是初中化学实验的根底,讲好这局部知识对今后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有着重要意义。19二.学情分析

在课题1和课题2分别学习了空气的组成和氧气的性质,学生对氧气比较熟悉,氧气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用途,这些为该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逻辑思考能力和感悟理解能力,对化学实验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学生初次系统接触化学实验,在操作中会出现很多问题。20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分解反响和催化剂的概念,并能举例说明。2.初步学会仪器装配、加热、检查装置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根本操作。〔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2.通过氧气的制取这一典型案例的学习,知道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和操作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和体验气体制取的操作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友好团结的协作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21五.教法与学法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化学,进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采取问题探究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有驱动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同时穿插教师有精炼的讲解和归纳。充分树立效率观念,抓住学生有效注意时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22六.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激活思维,提出问题讲解制取氧气的反响原理,总结分解反响的概念学生实验,探究催化剂的定义探究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响装置归纳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回应教学目标练习应用,拓展提高23环节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引出课题学生活动1:屏气1分钟,谈感受。学生活动2:播放登山、潜水、航空、医疗这些领域氧气用途的图片。引出课题:人人离不开氧气,氧气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重要用途,那么在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大脑进入一个兴奋状态,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目的:从学生学过的氧气用途入手,启发,提问,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教学打下根底。24环节二:讲解制取氧气的原理,总结分解反响的概念给学生介绍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过氧化氢水+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提出问题,总结分解反响的概念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响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与化合反响有什么不同?总结:分解反响的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响。

学生对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响原理还不了解,宜采用教师讲解的方法,通过比照三个反响共同特点,归纳出分解反响的定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5环节三:通过过氧化氢制备氧气的学生实验,探究催化剂的概念学生实验一:过氧化氢常温下分解,观看试管口木条燃烧状况;学生实验二:参加二氧化锰之后观察木条燃烧情况;26环节三:通过过氧化氢制备氧气的学生实验,探究催化剂的概念学生活动三:填写下表,总结催化剂的概念总结催化剂的定义:在化学反响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响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响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实验编号实验现象原因12木条不复燃二氧化锰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常温下,放出氧气很少木条复燃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教师引导,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的接受和理解新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27环节四:探究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响装置1.呈现高锰酸钾分解法制取氧气的装置图2.提出问题3.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4.学生分组实验5.总结操作要点28环节四:探究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响装置1.呈现高锰酸钾分解法制取氧气的装置图2.提出问题所示装置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局部是气体发生装置,哪局部是气体收集装置?气体的发生装置与反响物的状态和反响条件有什么关系?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如何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29环节四:探究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响装置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根据反响物的状态和反响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总结气体的收集装置选择的规律:根据气体的性质〔密度、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30环节四:探究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3.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①检验气密性②装药品和棉花③倾斜固定试管④集气瓶盛水做准备⑤先预热后加热⑥出现连续气泡再收集⑦先拿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查、装、定、点、收、离、熄31环节四:探究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学生。5.设置几个讨论题,总结操作要点。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32环节四:探究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5.设置几个讨论题,总结操作要点。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手握试管,管口不断的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未端形成一段水柱,可知气密性良好。防止固体粉末堵塞导管。防止冷凝的水倒流,炸裂试管。因为开始冒出的气泡是空气。防止水倒流。33环节五:归纳要点,回应目标,突出重点在本课堂结束时,引导学生将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对本节课应学会的知识思路和条理更清晰,在总结中稳固,在稳固中提高,引导学生学会及时总结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34环节五:归纳总结要点,回应教学目标两个概念:催化剂、分解反响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总结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原理----装置-----收集-----除杂------验满------操作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注意事项35环节六:练习应用,拓展提高通过设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加以稳固。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练习的设置要有层次性。36环节六:练习应用,拓展提高1.以下化学反响中,属于氧化反响的是〔〕,属于化合反响的是〔〕属于分解反响的是〔〕A.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B.水氢气+氧气C.氧气+二氧化碳+铜+水碱式碳酸D.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7环节六:练习应用,拓展提高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响中,二氧化锰〔〕A.质量减少B.在化学反响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C.质量增加D.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的速率38环节六:练习应用,拓展提高3.指出各仪器名称39环节六:练习应用,拓展提高4.以下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图,指出其中的五处错误。40环节六:练习应用,拓展提高5.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塞入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41板书设计制取氧气原理装置两个重要概念:分解反响、催化剂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制气体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操作要点:查、装、定、点、收、离、熄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原理---装置---收集--除杂---验满--操作42七.说“教学反思〞1、教学预设中的成功之处。2、教学预设中尚存在的缺乏之处。43谢谢指导44三.说课的评价评价指标评价因素分值得分教学目标1.教学资源分析全面、正确102.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全面15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依据3.教学情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