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1.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课标要求宋元近代明至清中叶1368年1840年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一)经济的发展(阅读教材P82-P83梳理基础史实)行业新现象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商品经济发展)①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引入并推广;②江南等地区农业出现多种经营;③经济作物品种多,种植广泛。出现新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生产①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②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③商业资本集聚;④出现商帮(徽商和晋商);⑤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活跃,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阅读“历史纵横”,分析明朝后期出现新的生产方式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其特征和产生条件。新的生产方式:特征: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活跃(根因)②人身控制放松,可自由雇佣的劳动力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即雇佣关系的出现)产生条件:探究:既然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生机勃勃,为什么又说潜伏着危机?材料一:农税2080.2万两、工商税223.8万两、杂色收入348.7万两,合计财税收入2652.6万两,农税占总收入的78.4%。

——数据来源《明会典》载万历六年税收状况清《耕织图·耙耨》材料二:汉《牛耕图》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二)局限:①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②专制统治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下面是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图表。图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南方物产丰富、商业发达B.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C.农产品大规模流入市场D.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图表中南方的集市数量多,说明商品交换的现象较普遍,反映了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故B项正确;2.明朝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益少”,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的社会现象。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相对发展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的核心思想是明朝后期从事商业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并没有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故A项错误;二、思想领域的变化1.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与明朝王阳明(王守仁))兴起明朝中期,王守仁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内容“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克服私欲,回复良知,人人皆可以成圣人)影响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王守仁曾经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是每个人都有的。不管人多么坏,他也是有良知的。据说有一天,王守仁的弟子抓了个小偷,王守仁对小偷大讲良知,小偷听了大笑:“我这个专偷东西的人,良知在哪里?”王守仁并不回答,先叫小偷脱光上身的衣服,然后才说:“天太热,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小偷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大好吧。”于是,他对着小偷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在王守仁看来,小偷的本心被蒙蔽了。如果唤醒他的良知,他就能分辨善恶、懂得是非了,也就会转变为好人。良知是先天具有的道德善性和认识本能,为人人所有,不假外求。他的弟子解释说,知善知恶就是良知。人们只要按良知去做,就不会错了。但是,又不是任何人遇任何事都能照良知去做,这是因为人们追求功利的私欲像浮云遮蔽阳光一样遮蔽良知。3.王守仁认为,人的本心和本性都是天赋的,都是纯粹至善、完美无缺的。只要努力,人人皆可为圣人。这种认识(

)A.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强化了儒家思想的社会责任担当C.挽救了明朝的统治危机D.打破了传统上智下愚的等级观念答案:D解析:王守仁认为人的本心和本性都是天赋的、完美的,因此只要努力,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这一认识认为人在本心和本性上是平等的,打破了传统上智下愚的等级观念,故D项正确;王守仁的心学也属于儒学范畴,排除A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个体努力会达到的境界而非社会责任感,排除B项;王守仁的心学并未挽救明朝统治危机,排除C项。思想家

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①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②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①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②(后人概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时间作者代表作品历史地位/意义小说元末明初施耐庵

罗贯中明中期吴承恩清中期吴敬梓曹雪芹

戏曲明汤显祖清孔尚任明清道光《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西游记》神话小说的杰作《儒林外史》讽刺小说的杰作《红楼梦》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牡丹亭》传奇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桃花扇》昆曲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梳理:明清时期丰富的文艺作品及其历史意义或地位三、小说与戏曲1.成就:三、文化领域新成就小说市民阶层

在“三言”“二拍”近两百篇作品里,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约近七十篇。其中,“三言”中约占四分之一;“二拍”中所占比例更大,几近二分之一。作品以如此铺张的笔墨描写“市井细民”,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罕见其匹的。——冯天瑜《明清文化史札记》思考:这些作品属于何种体裁?思考:此类作品迎合了哪种人群的文化需求?4.在唐朝的文学作品中,类似明朝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主人公许宣这一角色的李黄是盐铁使之子,而到了明朝,主人公却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这一变化说明明朝时(

)A.小说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载体B.儒家传统重义轻利观念遭到了颠覆C.程朱理学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D.文学创作蕴含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到了明朝,主人公从官员之子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说明明朝时小说日益世俗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时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文学作品越来越反映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选D项。时期人物代表成果历史地位/意义特征明朝李时珍

①著作多注重经验总结徐光启

宋应星

徐弘祖

利玛窦(传教士)清朝康熙朝《本草纲目》古代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农政全书》古代农学的总结性著作《天工开物》古代工艺学的总结性著作《徐霞客游记》地理学和地质学名著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西学东渐)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全国地图四、科技梳理:明清时期的优秀的科技成果,归纳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特征。①著作多注重经验总结②以实用科技为主③受西方近代科技影响材料在古典科技方面,明清之际出现了一批科学技术巨著,如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既集传统农业之大成,又总结了明末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还吸收了部分传入的西方灌溉技术的资料。——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科技发展的特点。特点:①处于传统科技的总结阶段;②服务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