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程标准素养目标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2.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必然产物,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以及扩军备战必然会爆发战争。2.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角度,运用列表等方法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加强对热爱和平、避免战争的教育。3.从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的角度,通过史料认识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实质和影响。历史时空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法西斯主义(1)法西斯组织的建立意大利1919年_墨索里尼__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德国1919年,_希特勒__加入德意志工人党,很快成为该党领导人之一。1920年,德意志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_东条英机__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1.不同点(1)过程:德国先建立法西斯专政,后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在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2)核心:德国是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日本是军部势力。(3)方式:德国纳粹党借助欺骗性宣传,勾结垄断资产阶级,通过合法竞选攫取政权;日本通过政变、恐吓等手段逐步迫使政府让步,建立受军部控制的法西斯政权。(4)特点:德国派系单一,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时间短;日本派系斗争激烈,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时间长。2.相同点(1)历史原因:两国都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两国的海外市场都受到限制。(2)时机相同:两国法西斯都利用经济、政治危机,乘机扩张势力,进而夺取政权。(3)本质相同:都是帝国主义极端反动的公开独裁统治,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4)垄断资产阶级在经济危机面前都支持建立独裁政府,以维护他们的利益。(2)法西斯主义的内容:法西斯主义以极端_民族主义__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_共产主义__,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思考1:法西斯主义产生的背景是什么?提示1: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社会大动乱及其造成的破坏和引发的危机,一些国家出现了激烈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和对“红色”革命的深深恐惧以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安排所激起的新的不满与冲突,导致法西斯主义产生。在世界范围内,法西斯主义几乎同时产生于意大利、德国和日本,最终在这些国家得以发展,并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另一场战争大灾难。2.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亚洲: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_九一八事变__,侵占中国东北。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2)欧洲①德国纳粹党利用民众对《_凡尔赛条约__》的强烈不满,煽动民族复仇主义,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得到了广泛支持。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_法西斯__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_埃塞俄比亚__。③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3.英法的绥靖政策(1)表现: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_慕尼黑协定__》,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2)影响:更加助长了_法西斯__国家的侵略野心。【概念阐释】绥靖政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大国的统治者为了确保既得利益,避免战争,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采取的一种妥协、纵容的政策。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序幕: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序幕__,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2.在亚洲爆发的标志: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_全面__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3.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_波兰__,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_法国__败降,英国坚持抵抗。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4.全球阶段:同年12月,日本挑起_太平洋__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_反法西斯__同盟。6.结束:同盟国家协同作战,相继打败意大利、_德国__和日本。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_日本__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影响:(1)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这场反法西斯战争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彰显了人类正义。(3)在这次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思考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提示2:(1)战争的正义性。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遭到了包括本国反战力量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根本原因)。协调了反法西斯各国行动,充分发挥了人力、物力、财力优势,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可靠保障。(3)同盟国的经济力量对轴心国形成压倒性优势。(4)各国人民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人民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1.雅尔塔体系(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_开罗__、德黑兰、_雅尔塔__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2)主要内容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_分区__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②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_第一次世界大战__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_中国__的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③承认朝鲜最终独立。④审判战犯,肃清_法西斯__主义和军国主义。⑤对德、日、意的_殖民地__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⑥成立联合国。(3)评价: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_世界和平__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但是,它也是大国相互_妥协__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2.联合国(1)时间:1945年10月24日成立。(2)宗旨:维护_国际和平__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3)评价: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_安理会__,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_大国一致__”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对安理会“大国一致”原则的理解1.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安理会在实质性问题上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即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美、英、苏、法)态度一致。2.大国一致性集中体现在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上。当然,大国不会任意行使否决权干扰安理会的活动,否决权不得用于阻止对争端的自由讨论,而当安理会有所行动时,就要运用“大国一致”原则,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3.“大国一致”原则吸取了国联因大国间的矛盾无法解决而导致崩溃的教训,大国间的合作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基础。4.“大国一致”原则有利于保障联合国的权威性,有利于解决一些国际争端和地区冲突。但也因为不利于中小国家的利益而多受批评。3.国际格局的变化(1)_欧洲__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2)_美国__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3)_苏联__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_两极格局__的真正转折点。主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史料一面对法西斯的猖獗,西方许多保守人士都认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德苏之间开战,一举将两个产生祸害的力量削弱。于是西方政府迟迟不愿与苏联协商,甚至到了1938—1939年间,各国依然不改对苏联的狐疑。这迫使1934年以来便与西方站在同一阵线,坚定带头反对希特勒的斯大林深恐自己落入单独对付希特勒的泥淖之中,在1939年8月与德国签下了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希望依此条约置身事外,坐观德国与西方各国相斗,苏联也可以根据条约取回自革命后失去的一大片西部领土。美国的重心在太平洋地区以及美洲,欧洲的局势与它实在没有什么重大关系。……要不是珍珠港事件,以及希特勒对美宣战,美国自始至终必将置身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外。——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极端的年代:1914—1991》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前法西斯势力猖獗的原因,并评价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行为。提示1:原因:德、意、日国内问题(经济危机、专制传统、军国主义传统等)为法西斯势力猖獗提供条件;各国利益分歧,无法形成合力(意识形态、国际利益等矛盾);英法奉行绥靖政策;苏联与德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美国等国反战情绪浓烈(或美国的中立政策)。评价:短期有利于维护苏联国家安全(为苏联备战争取了时间)和扩张势力范围;长期看滋长了法西斯势力,最终导致法西斯对苏进攻;条约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德国借机壮大;条约侵犯了他国利益。史料二希特勒的崛起代表世界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如果没有希特勒,基础薄弱的凡尔赛国际秩序原可用和平或至少不致酿成巨祸的方式推翻……之所以会演变成一场充满杀戮与毁灭的人间悲剧,全都是一个恶魔般的人造成的。长于煽动人心的鬼才使希特勒一飞冲天登上德国领导人的宝座,此后这一直是他维持权威的法宝。他凭借草莽英雄的本能,以及对心理弱点奇准无比的掌握,排除异己,让他们始终抬不起头来,最后只有纷纷求饶,甘愿受他的宰制。在国际上他则毫不留情地利用民主国家对《凡尔赛和约》自知理亏的心理。——摘编自基辛格《大外交》探究2:在史料二中,基辛格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和平秩序的打破归结于希特勒个人。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说明理由。提示2:不同意。一战后形成的和平秩序是不稳固的。主要因素有:该体系是战胜国间暂时相互妥协的产物,分赃不均使得这种“和平秩序”潜伏着深刻危机;对战败国的掠夺性惩罚,埋下了复仇的种子;重新瓜分殖民地,进一步激化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间的矛盾,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不断冲击着“和平秩序”;大国的绥靖政策刺激了德国打破“和平秩序”的野心;经济大危机的出现加速了“和平秩序”的崩溃;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加剧。“和平秩序”的打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希特勒正是借助上述因素,进行欺骗性宣传,最终打破这种“和平秩序”。因此,仅归结为希特勒个人显然是不正确的。【拓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1)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2)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2.历史原因:德、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仇视。3.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制造者。4.加速因素:一些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也加速了大战的爆发。5.国际因素:世界各国人民虽然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没有配合起来,不能制止战争的爆发,从而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主题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史料三雅尔塔会议是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元首斯大林三个大国领导人于1945年2月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首脑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决定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德国必须交付战争赔偿以及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一般原则。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维持外蒙古的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摘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参考文献》探究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并简析雅尔塔会议的影响。提示3:背景:德意法西斯败局已定;需要集中力量打败日本法西斯。影响:加强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国际协调;对世界重大问题作出了决定,推动了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雅尔塔体系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烙印。史料四由于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存在着政治制度的差别、参战目的不同,所以,随着军事上的胜利,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和分歧也愈来愈大。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反法西斯同盟内美、苏这两个政治制度截然不同的大国要依据各自在战争中实力的新变化,安排好有利于自己的战后世界新秩序。——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等探究4: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原因。提示4: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随着二战的结束,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和分歧加大;美苏两国的推动。史料五雅尔塔体系具体内容大体有四个方面:(1)欧洲雅尔塔体系。它通过分区占领管制德国及非法西斯化的原则协定、关于波兰疆界和临时政府组成的协定、《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等,划分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这是雅尔塔体系的关键环节。(2)东亚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亚洲的安排主要是通过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雅尔塔会议和《雅尔塔秘密协定》《波茨坦公告》、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改造,以及美苏在朝鲜受降的“三八线”协议等实现的。(3)“中间地带”雅尔塔体系。对于殖民地的安排,除英、法、荷在远东的殖民地被保留下来,其他地区的殖民地转交给联合国托管。(4)联合国。战后成立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摘编自杨鹏飞《二十世纪以来的战争、和平与世界发展》探究5:根据史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特点。提示5:特点:倡导和平、民主原则;全球性国际政治体系;大国主导;两分天下;具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拓展】1.雅尔塔体系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①民主性:雅尔塔体系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它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承认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对巩固和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作用。②大国争霸性:雅尔塔体系的构成,主要靠美苏两个大国的推动,建立在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这为两极格局的形成以及这种格局下出现的冷战提供了条件。(2)影响:传统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近三百年来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2.联合国成立的原因及历史意义(1)成立原因①国联的教训。一战后建立的国联,对法西斯的侵略没有起到抑制作用,反而成为资本主义列强推行霸权的工具。二战的全面爆发宣告了它的彻底破产。②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需要。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灾难,激发了人们反对侵略战争、要求世界和平的强烈愿望。二战后的世界迫切需要创建一个新的国际组织,避免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③大国之间相互制约的需要。各大国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和现实利益的考虑,都对战后建立国际安全机构,提出了各自的设想,希望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2)历史意义①成立联合国是战时盟国集体智慧的产物。它适应了时代进步的客观需要,体现了各国人民渴望消除战争劫难的强烈愿望,反映了人类渴望和平、平等、合作和繁荣的美好理想。②联合国的成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果,是反法西斯联盟合作的结晶。③联合国的成立是战时盟国实行平等协商原则的胜利,体现了各国和平相处的精神。④联合国的成立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中小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伸张正义。全面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原因(1)随着战争的扩大,法西斯国家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敌人。这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基础。(2)严峻的形势迫使反法西斯力量逐渐由分散走向联合。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2.经过(1)美国改变“中立”态度,加强了对英法等国的援助。(2)英美加强了对苏联的援助,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了反抗法西斯的侵略开始联合起来。(3)《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1942年初,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至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3.作用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反法西斯国家在军事上相互配合,政治上相互协调,经济上相互支持,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素养达标1.正是由于大战带来的社会大动乱、造成的破坏和引发的危机,在一些国家中出现的激烈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和对“红色”革命的深深恐惧,以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激起的新的不满与冲突,才产生了称为“法西斯主义”的运动。据此可知(B)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根源B.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推动法西斯主义运动的兴起C.法西斯主义运动主要是为了打击“红色”革命D.1929年经济危机是法西斯主义产生的重要原因解析: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法西斯主义运动是由于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对“红色”革命的恐惧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激起的新的不满与冲突所产生的,B项正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原因,不是根源,排除A项;法西斯主义运动是对“红色”革命的打击,而不是主要对红色革命的打击,排除C项;1929年经济危机是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原因,但材料中没有提到,排除D项。故选B项。2.1939年,美国大约有40家飞机制造商,可生产5865架飞机。到1942年,美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用飞机制造国,在此期间,美国共生产了9.8万架轰炸机,近10万架战斗机等。此外,美国还生产了不少用于侦察、运输、通信和特种用途的飞机。这说明(D)A.美国的飞机生产能力是当时世界最强的B.美国飞机制造业起步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C.空军力量对战争的胜负起着决定性影响D.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使美国参战影响巨大解析:根据材料“到1942年,美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用飞机制造国”“美国还生产了不少用于侦察、运输、通信和特种用途的飞机”和所学可知,二战期间,美国凭借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对二战的胜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虽然体现了美国军用飞机的生产能力,但是强调的是美国参战对二战的影响力,排除A项;世界上最早的飞机是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的,“起步晚”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起着决定性影响”夸大了空军的力量,战争的走向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3.(2023·山东菏泽)丘吉尔曾对苏俄(联)抱有极大的敌意,但在1939年大战爆发前,丘吉尔称:“没有强大的东战线,我们在西欧的利益就不能有令人满意的防卫;而没有俄国,也就没有强大的东战线。”这一转变是由于(A)A.英国面临严峻挑战B.苏联经济发展迅速C.经济危机全面爆发D.两极格局逐渐形成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39年大战”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丘吉尔是英国政治家,出于意识形态等原因一直敌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然而在1939年时,欧洲面临法西斯国家入侵的威胁,英国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促使丘吉尔转变态度,肯定苏联是抵挡法西斯入侵的东战线的主要力量,A项正确;据材料“1939年大战爆发前”“在西欧的利益”“没有俄国,也就没有强大的东战线”,可知,丘吉尔的态度转变是因为他认为苏联是抵挡法西斯入侵、保护英国在西欧利益的重要力量,而非由于苏联经济发展,排除B项;二战前那一场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全面爆发是在1929年,排除C项;两极格局逐渐形成是在二战后,排除D项。故选A项。4.(2023·浙江统考)“集中大量兵力,以‘闪电战’从数个方向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占领苏联首都莫斯科、苏联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列宁格勒和基辅等,把苏联红军的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进而击败苏联”,这是“巴巴罗萨计划”的基本内容。该计划的实施(B)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B.使苏联成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C.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D.直接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巴巴罗萨计划的实施标志着苏德战争的爆发,从而使苏联成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B项正确;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排除A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