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创新转型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分析11000字(论文)】_第1页
【农村信用社创新转型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分析11000字(论文)】_第2页
【农村信用社创新转型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分析11000字(论文)】_第3页
【农村信用社创新转型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分析11000字(论文)】_第4页
【农村信用社创新转型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分析1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信用社创新转型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目录一、引言 一、引言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下,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国民经济的全局。在农村发展中,我国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但是由于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十一五”时期,作为我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一个主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想取得成功,资金的支持是极为重要的。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可以也应该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坚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十三五”规划建议描绘了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和路径,对金融改革也提出了新要求。对农村信用社而言,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服务县域和“三农”的主体金融力量,农村信用社(含农商行、农合行)应该坚持“稳步经营、稳健发展”的理念,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加快推进转型创新,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近些年,我国学者对“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的论文著作较多,由于金融资源配置问题制约若农村经济发展,从对农村金融制度的研究入手,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面临的资本要素配置问题,已成为了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对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题研究,目前我国学者认为农村金融市场存在金融抑制,关于金融抑制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三种不同观点。观点一:谢平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抑制属于供给型金融抑制,导致金融抑制的主要原因是正规金融部门对农户贷款的资金有限、观点二:房德东、王坚等(认为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抑制是供给型抑制和需求型抑制共存。观点三:何志雄认为我农村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供给型抑制,需求型抑制是从属现象。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问题的研究文献,主要围绕我国农村金融前存在的农村资金供求失衡、资金外流严重、政策性金融机构不能充分发挥支农职能、农村信用社力量弱小、民间金融活跃但不规范等问题进行探讨。曾建中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资金需求的特点,提出了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构想,其中尤其强调构筑新农村金融生态体系,规范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制度环境。蔡华相从规划、县域经济、融资平台、融资体系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开发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提出支持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金融资金支持,更需要把政府、金融、市场和企业等要素资源进行整合。计承江提出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的合力作用,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是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二)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发达国家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合作银行为组织形式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存在几种不同模式。德国、荷兰为代表,德国是合作制金融的发源地,农村合作金融历史悠久,对德国农业发展有深远影响。德国合作银行管理体制由地方合作银行、区域合作银行、中央合作银行三级体制构成。地方合作银行主要是众多基层合作社和基层合作银行,主要由农民、个体、城镇居民及中小企业人股组成区域性合作银行主要是地区信用合作联社和地区合作银行,由基层合作银行入股中央合作银行就是德意志中央合作组织的中央协调机构,中央合作银行主要负责资金调剂、支付结算、担保证券、保险和国际业务等。德国合作银行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组织体系完整,层次分明,多级法人制。三级合作银行不存在隶属关系,独立依法注册,上一层机构为下一层机构提供服务。以美国为代表,美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建立晚于德国,但发展较快美国农村信用合作体系由多个不同系统组成,具有典型的股份合作制的特点,该机构由联邦土地银行及其协会、联邦中期信用银行及其生产信贷协会和合作银行系统三家独立的合作金融组织构成,其主管部门是联邦农业信贷管理局。美国合作金融的特点主要是一是政府创办和扶持,初期均由政府出资创办,再将股权出售给合作社或农民,政府设置信用社存款保险、对信用社减免税收、信用社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等政策,只发挥监管和业务指导作用,避免了行政干预和领导人更换等造成的不合理的现象。二是三个系统各自独立,自成体系,在资金清算等发面都有相关的机构提供服务,在具体的贷款业务上,联邦土地银行专门提供长期抵押贷款,联邦中间信贷银行则提供资金。三、相关概念及理论(一)农村信用社概念及特征1.农信社的概念农村信用合作社是银行类金融机构,所谓银行类金融机构又叫做存款机构和存款货币银行,其共同特征是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负债,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产,以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中间业务,直接参与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2.农信社的特点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银行类金融机构有其自身特点,主要表现在:农民和农村的其他个人集资联合组成,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组织,其业务经营是在民主选举基础上由社员指定人员管理经营,并对社员负责。其最高权利机构是社员代表大会,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和业务经营的执行机构是理事会。主要资金来源是合作社成员缴纳的股金、留存的公积金和吸收的存款;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其成员的资金需求。起初主要发放短期生产生活贷款和消费贷款,后随着经济发展,渐渐扩宽放款渠道,现在和商业银行贷款没有区别。由于业务对象是合作社成员,因此业务手续简便灵活。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任务是:依照国家法律和金融政策的规定,组织和调节农村基金,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综合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社员家庭经济,限制和打击高利贷。(二)“服务创新流程”理论埃奇特(Edgett,1996)及朔伊尤和约翰森(Seheuing&Johnson,1989)认识到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差异后,以金融业为背景提出包含15个步骤的服务创新流程:形成新服务目标及战略、产生创意、检查创意、发展概念、测试概念、商业分析、项目审议、服务设计及测试、流程、系统设计及测试、营销方案设计与测试、员工培训、服务测试与试运行、营销测试、全面推广、推广后评估。魏江等(2012)以基于中国银行业、保险业的10个典型案例分析为基础,提出了3阶段(概念、发展、引入)9步骤(新服务创意产生、概念构造与开发、概念检验、商业分析、服务运作设计、人员培训、小规模测试、市场投放、跟踪改进)创新流程与创新参与者(后台、前台、顾客)相结合的二维金融服务创新过程模型。(三)金融创新“制度改革”理论这种观点认为“金融服务创新是一种与经济制度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改革。基于这种观点,金融体系的任何因制度改革而引起的变动都可以视为金融服务创新。因此,政府为稳定金融体制和防止收入不均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如存款保险制度,也是金融服务创新。”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是制度学派的一些学者,如诺斯((D.North)、戴维斯((LIE.Davies)、韦思特(R.West)等。这些学者主张从经济发展中的角度来研究金融服务创新,认为金融服务创新并不是20世纪电子时代的产物,而是与社会制度紧密相关的。四、农信社转型挑战与机遇并存“十三五”规划建议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与农信社实际相吻合,2016年将是农信社经营压力加大、充满新挑战的一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产业结构升级调整、金融改革推进、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都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我们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面临三大挑战:一是经济进入新常态。过去30年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劳动密集型的低成本出口,以及重工业大规模投资的拉动,目前这两方面的优势都已不复存在。钢铁、冶金、煤炭、氧化铝等重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使低端制造业失去优势;实体经济去产能、去库存的痛苦调整过程,给金融业的风险防控带来巨大压力。二是金融改革快速推进。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以及金融企业破产退出的政策预期,加剧了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农村信用社在利率定价、成本管控、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差距,为了生存发展可能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这些措施又将会对经营产生较大冲击。随着利差的逐步收窄,依靠贷款利息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盈利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三是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日趋激烈。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纷纷在县域设立网点,将业务拓展目标向农村市场倾斜,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小贷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社等新的农村金融组织不断涌现。对现代信息科技的普遍应用和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创新,使得其他银行通过ATM、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不设网点就可以到农村开展业务和抢夺客户资源,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地位和点多面广的优势越来越受到挑战。“十三五”时期,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将带动农村金融需求优化升级,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农村居民财富日益增长,国家加大对养老、旅游、住房等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并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支持、财政奖补、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等机制,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农村信用社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小微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之源,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将促使一大批创新型的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为农村信用社调整优化客户结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五、农村信用社创新转型存在的问题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地农信社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三农”、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大对扩大就业和精准扶贫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农村妇女和大学生创业就业。在创新方面,他们积极引入互联网思维,做好信息科技规划、IT架构、组织运行、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等顶层设计,理清科技建设和发展思路,建立项目自主开发、委托开发、同业合作开发、上下协同开发等项目开发模式。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缺乏对市场环境和市场定位正确认识很多农村信用社一直坚持服务“三农”方向和普惠金融的市场定位,在县域金融市场占有率处领先地位。但是对农民进城、城镇化等农业转移的市场环境变化不够敏感,对现实客户和潜在客户的需求特点及其变化趋势的系统分析不够,从而无法科学地进行市场细分和选择目标市场。只能靠增设网点、向外扩张等摊大饼手段,甚至以自我牺牲的方法换取系统存款、挖转他人存款,来抢夺市场份额。没有意识到正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市场定位,缺乏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而陷入金融同业无序竞争的局面。一是在金融服务创新时不够贴近市场。农村信用社在进行金融服务产品开发立项时,大多数是看其他银行有类似产品进行的跟进式开发,产品立项更谈不上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系统分析,创新依赖领导“拍脑袋”经验决策,由于仓促推出的新产品并不符合农村信用社客户需求,时常出现推出不久便销声匿迹,或是有市场需求但信用社没有效益、甚至赔本等现象。二是在金融服务创新时对客户定位不清晰。虽然许多农村信用社一直强调服务三农市场定位,但在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实践时往往缺乏清晰定位,忘记“有所为,有所不为”道理,贪大求全、嫌贫爱富现象严重。比如确定VIP客户时,只是简单地依据存款、股金额度进行分类,没有真正找出贡献度高的优质客户群。(二)体制不顺、产权不清从经济环境形势来看,由于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滞后,农村持续增收仍面临较多困难,国有商业银行,把农村作为突围的方向,新型农村金融主体培育步伐加快,市场的激烈竞争态势,对农村信用社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新挑战,面临这些新的情况,农村信用社研究不深,反应不快,差异化优势发挥不到位,应对的措施和办法不多。一是组织制度的安排一方面受特定的产权制度的影响,同时也受特定的经济体制的制约。农信社的组织制度的选择既受外因—经济体制的影响,同时也受内因—内部产权制度的束缚。由于长期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农信社经营模式是社区行政主导型模式。从外部看,农信社同时受中央银行、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从内部看,由于产权模糊,农信社长期处于所有者缺位状态,缺乏所有者的有效监督和控制,因此又存在信用社内部人控制问题。在这一特定的组织制度安排下,从组织体系上保证了四大利益主体的既得利益,并不断强化从而形成一种“均衡”状态,因此,农信社没有建立起一整套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接受农民监督,代表和反映农信社利益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农信社仍在一种很不完善的制度环境中苦苦挣扎。(三)创新品种更新过慢,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创新品种更新过慢。受限于科技研发资金投放不足、人才短板劣势,许多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创新普遍存在产品质量不高、更新品种更新缓慢,加上上马的项目普遍仓促,后续跟踪、优化投入人力过少,种种原因导致推出的金融产品相对粗糙,业务流程不合理、系统不稳定等服务细节影响客户体验。此外,在推广新产品经常采用简单分派的粗暴营销机制,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时常出现。只有创新出丰富多样、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才能赢得客户认同。虽然许多农村信用社也推出不少理财卡、富利宝等创新产品,但这些金融产品大多是模仿其他银行,并不完全适合农村、农民。如何创新推出符合农村实际需求的金融服务内容、方式,将是一大难题。(四)缺乏高效的金融服务创新体系与渠道缺乏协同一致、高效率的金融服务创新体系。良好的金融服务创新体系需要上下同心协力开展工作,由于许多农村信用社“小法人”体制,虽有省联社统一管理、协调,但“小法人”“大系统”之间仍然存在金融服务创新、营销体系分散,管理、沟通成本高,基本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更谈不上创新研发、系统营销、协调作业。金融服务创新关键在于资源整合,如果不能有机的结合新旧产品,发挥整合优势,一方面造成农村用社服务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影响客户体验。比如前期许多农村信用社利用点多面广经营优势承办新农保、社保卡业务,虽然此举带来一定的现金流和圈定大量客户,但至今未能针对性地推出适合新农保、社保卡客户群体创新金融服务。结果变成政府出纳,为这些客户办理简单地资金归集、发放等大量耗费人力、物力工作,甚至营业网点因此还出现排队现象,落入守着金山却没钱境地。创新渠道布设不够合理。目前,各银行的金融服务渠道比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大都基于城市高层次居民需求而推出,并没有考虑农村50岁以上客户的金融需求,农村信用社只是学习紧跟其他银行并不能满足自有农村客户金融需求。虽然乡村小额支付便民点推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金融服务难题,保住了农村传统阵地,但如何高质量服务外出打工、创业村民等客户,又是一大问题。(五)服务内容简单,营销手段落后经过三十几年改革发展,个人资金积累已不在满足于储蓄金融服务,对高收益金融资产需求日趋旺盛。国内先进银行都在试水私人融资、投资理财服务,私人银行更成为竞争热点,针对个人金融开展的营销活动也层出不穷。而农村信用社还是围绕传统的“存、贷、汇”做文章,营销活动也是简单的搭售、硬性推销,习惯依赖贷款资源、关系资源开展工作。受观念、机制活力限制,缺乏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推动力,导致金融服务难以紧跟客户金融需求。一是金融服务品牌混乱。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进行金融服务创新时很少考虑品牌建设事项,推出一项新的金融服务往往难以和信用社整体形象有效结合,加上缺乏统一、有力的服务品牌建设部门,造成金融服务品牌混乱,推广无序,2013年省联社统一包装的“福.万.通”系列初步对金融服务产品进行梳理,但与原来产品品牌关系不大,缩短了品牌形象在客户心中扎根时间。二是金融服务重研发、轻营销。由于许多农村信用社尚未建立科学的金融服务创新项目评估机制,不少部门只满足不断推出的新金融产品,忽略市场营销,导致不少好的金融产品无法及时让客户得知、使用,基于处于长期休眠状态,丧失市场良机。六、农信社创新转型,努力向现代银行迈进发展永不停步,创新永无止境。当前,农信要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推进向现代银行转型。(一)拓展经营思路,创新经营理念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是每个金融机构的义务,农村信用社的根基始终在农村。近年来,虽然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服务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服务手段单一、结算渠道不畅、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导致其传统业务比例较大,创新性业务发展滞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农村信用社应端正经营方向,立足于“三农”,对支农方式进行创新,不断拓展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空间。树立“大农业”的观念,在支持农民增收的同时,积极支持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发展自己。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客户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趋势。在经营理念上,农村信用社要始终树立“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落实到实处。加快金融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要,为客户提供优质、卓越、增值的金融服务。在资源配置上,农村信用社应按照优先“三农”的原则有效配置信贷资产,贷款应优先用于满足农民种养业的有效资金需求,其余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多种经营活动,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服务方式上,农村信用社要突破传统柜面服务的局限,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促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优化,提供令客户满意的优质服务。针对服务对象的不同,农村信用社应选择不同的服务重点,积极探索和创新支持农村生产发展的新方式,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二)理顺体制、明晰产权、加强内审产权问题是建立合作金融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和主要内容,也是建立合理科学、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自由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建立完善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首要的问题就是必须明晰产权,解决农村信用社到底归谁所有、其经营对谁负责和谁对其经营后果负责的问题,只有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农村信用社才能建立和完善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一是必须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清产核资。清产核资工作要在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联社委托具有金融审计资质的中介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对清查的类资产按国家有关规定统一评估标准,依据我国现行的农村信用社财务、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规定统一执行在清产核资过程中要进行广泛传播,尽可能让原社员在知情的情况下自行选择规范方案,依法处置好老股金,确保原社员的优先入股权,同时要规范退股手续,避免日后法律纠纷。人民银行应及时地进行审查分析,掌握情况,查找隐患建立审计制度。现场审计直接检查、分析、鉴别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现金、物资财产和文字资料,对有关人和事掌握第一手真实资料,是查出问题的有效监管方式。非现场审计对被审计单位按照要求报送的有关经营活动状况的资料,按照一定程序和标准规定进行整理分析和计算,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及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判断。(三)推动产品创新转型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的多元化客户服务需求,对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信用社应充分发挥经营机制灵活、管理层次少、决策链条短的优势,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专注于研发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移动金融等特色产品。紧紧围绕客户需求,及时推出适合县域客户、农村客户需要的金融产品,推出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贷款为代表的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融资需求的信贷产品。加快电商平台建设,对互联网金融实行统一规划,完善产品体系的整体架构和服务功能。与国内多家知名公司合作,共同建设具有自主品牌、能实现多级法人共赢,集电商、社区O2O和便民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能化服务。探索电子银行在家居生活、贸易物流、虚拟网点等领域的新型应用。推广手机银行应用,发展移动金融的增值服务。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力度,完善微信银行的功能,逐步推广NFC、二维码支付等近场支付。完善集中式客服中心,推进电话银行从产品交易向营销与综合服务转型,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四)用市场化思路解决三农发展的金融需求问题1.明确立足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农村信用社必须立足如何提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功能,如何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与追求自身经营收益之间实现利益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在深化改革中求发展的战略抉择,更好地明确自身市场定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农村信用社为支持“三农”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目前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市场前景广阔,“三农”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大。因此,农村信用社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了解需求,细分市场,创新经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才能在支持“三农”发展中,不断做大做强自己。如果放弃“三农”,盲目追求城市业务,舍近求远,舍本求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也必然是和服务“三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加快产品创新和服务开拓步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继续做好传统存贷款业务,因地、因时制宜,开发更多金融服务产品,使服务内容更贴近县域、农村、社区的实际需要,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衍生的金融需求变化。一是农村信用社应继续发挥信贷导向作用,支持生态农业发展;二是拓展农村新社区的金融服务,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为农户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大力创新服务于“三农”的金融产品。积极向农户和农村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积极探索大额农贷的管理发放办法,大力扶植农村种养加大户,发展农庄经济,加大对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农产品精加工的投入力度,把资源优势、区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探索农用生产资料贷款和农民工打工创业贷款,发放大型农业机械贷款、农民经纪人流动资金贷款、私营企业贷款等,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组织金融机构联合发放支农银团贷款,共同培植当地大型的农业产业集群,在支持农业产业化进程、拉长产业链条中寻求新突破。实施“公司+农户+市场”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支持有特色、有销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构建大规模的产业带,使农民从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订单农业转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四是,增强服务功能,实现营业网点转型。在确保城乡基本金融服务的前提下,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网点建设标准,打造高效精品网点,整合优化低效网点,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推进网点由经营管理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优质、经营高效的营业网点格局。强化服务竞争管理,加强大堂经理和窗口人员服务培训,充分运用智能监控平台和专业公司暗访,促进服务提升。(五)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创新加快甩掉历史包袱步伐,释放深化改革沉重压力。深化改革以来,国家种种政策扶植及自身消化能力的增强,使得农信社沉重的历史包袱得以减轻,但是与大型国有金融机构相比,其资产质量明显较差。在暗流涌动,竞争日益激烈的农村金融市场,资产质量的弱质已严重阻碍农信社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新时期,农信社要想实现良好发展,务必分门别类,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清收。在处置过程中,一定要破除陈规,推陈出新,不断完善、丰富清收处置方式;对转入表外的不良贷款,不得“一核了之”、“一置了之”,要等同表内管理,不断强化清收;对暂时周转不开或发展前景良好的农户或中小企业,要择优重点扶持,无法现金清偿时,可适当盘活;对不良资产的管理,务必建立健全责任制,强化责任清收意识,密切跟踪经营状况及财产变化情况,掌握一切还款来源。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农信社逐渐规范内部管控制度,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仍暴露出不少问题,许多地方亟需健全和完善。比如为适应农村市场主体信贷需求,农信社不断调整信贷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但是在授信额度、贷款利率及还款期限的设置上过于保守,灵活性不够;信贷资产出现风险后,制度落实不到位,责任追究流于形式,一定程度上滋生了部分客户经理管贷、清贷的惰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已严重阻碍农信社进一步发展。为此,农信社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务必将加强内部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一是健全制度建设。关于它的各项建设缺乏参照,内控制度的建立,大多照搬其他商业银行,下一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必须结合农信社自身特点,将资金安全管理、安全经营、安全运作,置于农信社各项工作中去,尽快建成内外约束、上下制约的内控体系;二是在确保人事、财务、信贷、稽核、监保等制度横向有效运行前提下,加强各项制度间的纵向衔接和相互制约,与此同时,不断加大风险防范和责任追究力度,为农信社稳健经营、深化发展构建坚实的平台。结论创新业务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巩固金融主力军作用,是今天农信社面临转型提质的依据和目标。新银行,心银行,芯银行,是农信社今天的最好的称谓,做好金融服务的实践者,做好时代转型的领路人,今天的农信步履坚定,气势磅礴,发展的力量在农信,转型的活力在基层。当前,农村信用社创新转型要拓展经营思路,创新经营理念;理顺体制、明晰产权、加强内审;推动产品创新转型;用市场化思路解决三农发展的金融需求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创新。参考文献[1]寇建柱.后改革时代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之路及法律保障[D].西南政法大学,20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