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嶝山小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4个班修编稿)151105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1C/05/wKhkGWWxBf2AOjh5AAEKqqnlLmo234.jpg)
![嶝山小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4个班修编稿)151105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1C/05/wKhkGWWxBf2AOjh5AAEKqqnlLmo2342.jpg)
![嶝山小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4个班修编稿)151105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1C/05/wKhkGWWxBf2AOjh5AAEKqqnlLmo2343.jpg)
![嶝山小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4个班修编稿)151105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1C/05/wKhkGWWxBf2AOjh5AAEKqqnlLmo2344.jpg)
![嶝山小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4个班修编稿)151105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1C/05/wKhkGWWxBf2AOjh5AAEKqqnlLmo23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翔安区嶝山小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编稿〕厦门圣德信工程管理二0一五年十二月翔安区嶝山小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编制单位:厦门圣德信工程管理证书编号:工咨发证机关:国家开展改革委员会审批:陈丁山技术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审核:罗林生高级工程师工程经理:阳彪工程师参加人员:徐敏工程师吕桂燕助理工程师骆园助理工程师目录TOC\o"1-2"\h\z\u第1章工程概况11.1工程名称11.2工程承办单位11.3工程背景21.4工程概况3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41.6主要结论5第2章工程建设的需求分析62.1制度环境及政策安排62.2需求层面102.3社会价值层面17第3章工程选址与建设条件203.1工程选址203.2建设条件21第4章功能定位与建设规模264.1功能定位264.2规模分析274.3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确定30第5章工程方案设计365.1相关依据365.2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原那么365.3设计理念375.4总平面布置375.4建筑设计505.5结构设计535.6电气设计555.7给排水设计585.8室外公用工程595.9消防605.10绿色建筑62第6章节能篇章636.1用能标准和节能标准636.2能源品种的选用636.3工程用能状况646.4工程综合能耗折标666.5节能措施66第7章环境保护、消防与平安697.1环境影响分析697.2劳动平安737.3消防设施74第8章工程实施进度方案75第9章工程建设管理769.1工程建设期组织管理769.2工程管理779.3工程监控799.4工程资金管理79第10章工程招标8110.1招投标方案的原那么8110.2招投标方案的依据8210.3招投标的实施8210.4工程招标范围、组织形式、方式82第11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8511.1投资估算8511.2资金筹措86第12章工程社会效益分析9012.1经济效益分析9012.2工程对社会影响分析9012.3工程对所在地的互适性分析9112.4工程社会风险分析92第13章工程社会稳定分析9313.1重大建设工程的合法性分析9313.2重大建设工程的合理性分析9413.3重大建设工程的可行性分析9613.4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综述97第14章主要结论与建议9814.1主要结论9814.2建议98附件:1、工程区位图2、方案一图〔总平面图、平面布置图〕3、方案二图〔总平面图、平面布置图〕第1章工程概况1.1工程名称翔安区嶝山小学1.2工程承办单位工程建设单位: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厦门市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前身舫山学堂,创办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厚。马巷中心小学是翔安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小学,辖区内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年级辍学率为0%。现有30个教学班〔含一个辅读班〕,学生1352人,专任教师77人,大专毕业占75%;校园面积11278平方米,生均8.34平方米,校舍面积7420.15平方米,生均5.49平方米,拥有塑胶跑道的风雨操场占地322平方米,绿地覆盖面积达30%以上。是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省诚信学校、省素质教育先进校、省“陶研〞先进校,市常规管理先进校、市优秀家长学校,全国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深化研究〞实验校。工程代建单位:厦门翔发地产。本工程由厦门翔发地产负责开发建设。厦门翔发地产隶属厦门市翔发集团。是国有独资企业,其主要经营范围有:1、房地产开发经营;2、物业管理效劳;3、市政工程施工;4、对酒店业的投资;5、建筑材料〔不含危险化学品及监控化学品〕开发与销售。1.3工程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也在逐步增大。城乡一体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与政策视角,对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乃至现代化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甚至成为一种成败得失的考量。厦门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形成了岛内城市和岛外农村的二元结构,经过新中国60多年来的建设和经济特区30多年的开展,岛内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岛外农村的开展却严重滞后,岛内外开展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影响厦门提升开展层次的瓶颈。因此,迫切需要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开展。城乡一体化,教育要先行。教育的根底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要求只有坚持教育先行,将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先导性根底设施加以建设,才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教育是城乡社会开展的重要方面,没有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就谈不上城乡社会的一体化。岛内外教育一体化是岛内外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城乡教育均衡开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厦门经济特区自成立以来,教育事业适应特区建设需要,获得了显著的开展。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的均衡开展,于2007年出台《破解“就学难〞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开展的假设干意见》,2023年出台《统筹城乡开展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假设干意见》,以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为目标,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2023年初,市政协将8份提案并案形成了《关于均衡教育资源,提升我市教育水平的建议》,3月份又发布了《2023-2023年加快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方案建设教育工程130个,新增学位超过9万个,以满足教育学位需求。嶝山小学为“2023-2023年加快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建设工程之一。随着火炬〔翔安〕工业区不断开展,外来务工子女就学问题成为了一道难题,嶝山小学的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问题,更好地满足广阔市民群众和外地进城人员随迁子女的就学需求。1.4工程概况1.4.1工程地址工程拟建于翔安区马巷镇,工程位于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海翔大道南侧,马巷镇蔡浦社区和窗东社区交界地带。1.4.2拟建规模嶝山小学工程建设用地面积20501.78m2,总建筑面积为12652.63㎡,计容建筑面积10722.36㎡,生均9.93㎡;不计容面积1930.27㎡。建设内容包括三幢教学楼、一幢食堂体育馆综合楼、200米塑胶跑道及室外配套设施。嶝山小学规划办学规模为24班,包括1#教学楼、2#教学楼、3#教学楼、合班教室和图书阅览室、食堂体育馆综合楼〔含地下车库〕、地下消防水池水泵房、200米塑胶跑道及室外配套设施。1.4.3工程总投资本工程工程估算总投资约5237.76万元,含建筑安装工程费用4451.06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634.14万元,工程预备费152.56万元。1.4.4资金来源本工程建设资金拟由翔安区财政投资,资金来源有保证。1.4.5工程建设工期安排工程预计2023年10月开始前期工作,2023年7月开始工程施工,全部工程至2023年12月底前完成。1.4.6主要技术指标序号指标单位数值1总规划用地面积m220501.762总建筑面积m212652.63其中计容建筑面积m210722.36其中1#教学楼m22438.012#教学楼m22619.253#教学楼m23193.80合班教室及图书阅览室m2437.82食堂体育馆综合楼m21973.48门卫和主席台m260.00不计容建筑面积m21930.27其中架空层m2246.40水泵房和消防水池m2280.00地下车库m21403.873预留开展用地建筑面积m23628.894建筑占地面积m23172.635建筑密度%15.476容积率0.7〔近期0.52〕7绿化率%308停车位个229其中机动车停车位个29非机动车停车位个220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1.5.1编制依据〔2〕《厦门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开展规划纲要》〔3〕《厦门市开展改革委厦门市财政局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23-2023年加快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4〕翔安区政府相关会议纪要。〔5〕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6〕编制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合同。1.5.2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通过对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设区域的资源条件、市场等进行研究,提出工程的建设目标和方案,通过投资估算,对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提出结论性意见。1.6主要结论嶝山小学的建设,增加了火炬〔翔安〕工业区的学位供给,解决了适龄儿童的就学问题,对于标准校园建设,完善义务教育布局促进教育事业开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工程的建设是必要的。第2章工程建设的需求分析2.1制度环境及政策安排2.1.1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开展规划纲要》〔2023-2023〕“十二五〞期间,国家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开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开展规划纲要》。《纲要》中对义务阶段教育做了以下要求:到2023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根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开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稳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适应城乡开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方法。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根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开展。均衡开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开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2.1.2厦门市教育事业的机遇和挑战历届市委、市政府着眼经济社会开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加快实施科教兴市的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适度超前、优先开展的战略地位。“十二五〞时期,国务院制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假设干意见》,批准厦门特区扩大到岛外4个区,对我市教育改革和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事业开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尽管我市教育事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还有不少差距: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充分满足需求,城乡、区域、校际尤其是岛内外的教育设施条件差异还比拟大;素质教育水平有待提高,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过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学比例有待提高,学前教育、继续教育有待加强;教育效劳经济社会开展的功能还未充分表达,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开展需求还不能完全适应等。厦门教育要充分发挥“侨、台、特、海〞的优势,面向未来,放眼世界,着力先试先行,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办出富有时代特征、表达厦门特点、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开展。2.1.3厦门市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到2023年,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初步形成学习型社会,跻身全国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以人民满意为准绳,实现更高标准的普及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园率达95%,全面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义务教育稳固率达99%以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入学率到达90%以上,实现岛内外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目标;普通高中实现优质特色开展,中职教育凸显专业品牌和就业优势,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达99%以上;高等教育普及化保持较高水平,毛入学率〔户籍〕稳定在80%以上;三类残疾儿童、青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9%以上,实现特殊教育向学前和高中阶段“两头延伸〞;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8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22.9%,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60%。以促进公平为目标,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开展。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根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开展和扶持弱势群体,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公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开展差距。以实施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开展〞改革试点为动力,大力推进岛内外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实现布局均衡、投入均衡、师资均衡、质量均衡、时机均衡的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化开展格局。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实现教育优质开展。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严格办园标准,加强标准管理,提高保教质量;根底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建立和完善指导体系,落实质量监测制度,推进教学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职业教育要推进校企合作,坚持市场导向,面向社会需求,深化办学模式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中职生在国家级、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就学比例达80%以上,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取得“双证〞率均到达95%;高等教育要实施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特色学科和专业群,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大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同时促进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协调开展。以健全机制为抓手,建设更加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教育开展规律的教育体制机制全面建立。办学体制逐步优化,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开展的格局根本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政府依法管理、学校自主办学机制不断健全。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投入机制更趋完善。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开展,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衔接,稳步开展学历继续教育,大力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形成开放灵活、选择多样、纵向贯穿、横向衔接、具有厦门特色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以促进教育与社会各领域融合为背景,提高教育效劳经济社会的能力。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开展,强化课程教材与社会开展、科技进步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形成人才培养链、科技创新链和产业增值链紧密结合的科学开展生态圈。紧贴我市产业开展导向,优化中高职院校专业结构,鼓励高校积极参与产学研用合作,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加快科技成果对接,推动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使我市高校成为重大科研成果的主要奉献者,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与聚集的主要基地和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提供者。以区位优势为依托,打造厦台教育合作的特色区域。建设厦台教育合作实验区,探索建立合作共赢、共同开展的合作新机制,打造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厦台教育交流合作特色。2.1.4翔安区对教育和谐均衡开展的要求根据《厦门市翔安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实施意见》,翔安区将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2023年,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部学校通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验收。到2023年底,80%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按城市学校标准配齐实验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到2023年根本按城市学校标准配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以区为主的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区域内校长、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均衡配置义务教育教师资源。整合优化义务教育资源。加强合作办学,推动翔安区属校与市属校、岛内区属优质校合作,办成岛内优质校分校,推动翔安区属校与市属校、岛内区属优质校合作,办成岛内优质校分校。并且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布点规划,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在新建、扩建和改建学校时,适当调整和撤销一批生源缺乏、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学校,努力缩小城乡间、学校间的差距,逐步实现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根本均衡。2.2需求层面2.2.1翔安区教育现状2023年末,翔安区共有教育机构187所,其中普通中学14所,小学69所,幼儿园99所,其它教育6所。年末教职员工2752人,全年教育总收入48417.48万元,比上年增加11773.21万元,增长39.68%,其中财政拨款37362.4万元、事业性收入1425.29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4905.77万元,比上年增加1618.57万元,增长4.86%。高中教育4所,招生数2382人,比上年增加962人,增长67.75%;在校生数4236人,比上年减少220人,下降4.94%。初中教育14所,招生数2925人,比上年减少115人,下降3.78%;在校生数8620人,比上年增加41人,增长0.5%。以上摘自《厦门经济特区年鉴》〔2023年〕。2023年,翔安区投入1.37亿元完善办学条件,完成翔安一中、马巷中学整合,新扩建7所中小学及公办幼儿园,在全省率先实现“班班通〞多媒体教学全覆盖,实验幼儿园通过市级示范园验收。进一步深化全区二十多所学校与岛内名校合作办学,引进3名高层次人才,成立首批12个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工作室,办学水平稳步提升。虽然翔安区教育事业有了一定的开展,市、区两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农村学校投入的力度,但是由于地理条件及城市规划等原因,局部农村学校的根底配套设施与市区学校还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随着新城区的建设以及各工业园区建设的蓬勃开展,外来人口大量增加也给翔安区带来了巨大的就学压力。一方面农村学生就学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矛盾尚未得到完全解决,而另一方面新城区建设以及各工业园区建设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给相关区又带来的巨大的就学压力,翔安区开始面临与岛内两区同样的外来人口就学问题。2.2.2翔安区教育规划1、近期规划根据《厦门市中小学规划》,厦门市近期〔2023~2023年〕学校布局重点针对两类地区,一类是现状学位紧缺地区,另一类是近期新增学位需求地区。针对现状学校效劳范围未覆盖地区、现状学校效劳半径过大地区及现状学位供不应求地区的学位需求特点,布局根底教育设施。火炬〔翔安〕产业区为学位紧张及新增学位需求地区,需统筹城乡产业布局,按照专业化、差异化开展思路,促进产业区集聚,实施工业入园战略,实现工业用地规模利用和集约利用。根据《厦门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开展专项规划〔2023-2023〕》预测,2023年厦门市学位总需求规模需增加81900个。新增学位的规模方面,包括新建、扩建和迁建三种类型,三项近期开展方案共涉及90所学校,可提供学位129890个〔包括在建、已建学校〕,满足教育部门提出的学位需求。实际建设时,考虑局部新的开发建设及城市更新工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结合城市空间开展实际适时启动相关工程建设,总体规模按照教育部门预测的小学阶段增加4.55万学位,初中阶段增加2.14万学位,高中阶段增加1.5万学位控制。其中翔安区新建学位14850个,扩建7000个,合计21850个。如表2-1。表2-1翔安区近期规划建设工程〔2023~2023年〕编号所在片区学校名称规划学制规划班数增加学位数〔位〕纳入原因小学初中高中一、新建工程1火炬工业园区后滨小学小学301350新增需求地区2火炬工业园区如意小学小学30810城市建设需要3翔安新城林厝小学小学301350新增需求地区4翔安新城林厝中学初中301500新增需求地区5翔安新城洋塘中学初中241200新增需求地区6翔安新城洋塘小学小学301350新增需求地区7翔安新城隧道西小学小学241080新增需求地区8翔安新城隧道西中学初中18900新增需求地区9翔安新城隧道西高中高中241200新增需求地区10翔安新城科技中学高中部完中482400迁建科技中学高中部11新圩小城镇凤路小学小学1890整合教育资源12马巷片区嶝山小学小学24540整合教育资源13新店片区新塘小学小学241080新增需求地区二、扩建工程14火炬工业园区西坂小学小学24315城市建设需要15内厝片区内厝中学完中64900创省二级达标校需要16马巷片区舫阳小学小学30810现状学位紧张地区17马巷片区后亭小学小学361305现状学位紧张地区18新店片区新店中学完中961300900创省一级达标校需要19新店片区翔安实验学校九年制601200现状学位紧张地区20大嶝片区阳塘小学小学12270新增需求地区2、远景规划根据翔安区空间布局规划,总人口为102万人,需提供小学学位71400个,初中学位40800个,高中学位19380个。规划远景翔安区小学58所,九年制学校3所,初中16所,高中6所,完中8所,能提供小学学位72630个,初中学位40800个,高中学位20400个。位40800个,高中学位20400个。工程嶝山小学属马巷郊区,规划为24个班。表2-2翔安区中小学规划布局序号规划街道规划人口〔万人〕学校名称用地面积〔M2〕规划班级数〔班〕生均用地〔㎡〕建设类型备注小学初中高中1新圩镇6新圩中心小学21396.102419.81扩建2新鑫小学19063.102417.65新建3何宅小学22576.902420.90新建4新圩中学85719.60363025.98扩建完中5诗坂中学44628.003624.79扩建6内厝镇8内厝中心小学19934.002418.46扩建7曾厝小学16964.751820.94迁建近期保存,远期迁建8莲塘小学16414.401820.26扩建9官塘小学13334.351224.69扩建10宽裕小学26558.603019.67扩建11院内小学19757.002418.29新建12内厝中学84381.20363623.44扩建完中13巷东中学39997.403622.22扩建14马巷街道11.5马巷中心小学19046.302417.64保存15西坂小学23112.902421.40保存16内林小学19781.202418.32新建17市头小学19698.302418.24新建18后滨小学28051.303020.78新建19舫阳小学24692.803018.29扩建20马巷中学75070.5422422.7扩建完中21市头中学24631.102420.53新建22马巷郊区1.5嶝山小学24393.812422.59新建23井头小学43414.884222.97迁建近期保存,远期迁建24城场小学20238.082418.63迁建25琼头小学6279.99623.26保存26巷西街道9海滨小学28657.803021.23扩建27何厝小学26186.003019.40扩建28垵边小学22849.502421.16迁建29逸夫小学29947.282427.73扩建30西炉第二小学36205.203622.35新建31巷西中学67474.00302424.99扩建完中32西炉第三中学25642.302421.37新建33曾林街道6.5萃英小学29761.203618.37扩建34后亭小学38194.803623.58迁建35后亭中学24490.332420.41新建36黎安学校30867.92241218.37新建九年制学校37翔安第一中学85505.00243628.50扩建完中38曾林中学31504.703021.00新建39后莲街道8巷南小学31050.403619.17新建40内垵小学31578.803619.49迁建41赵厝小学29251.103021.67迁建近期保存,远期迁建42如意小学26479.003019.61新建43巷南中学36873.603620.49迁建44内垵中学37751.803620.97新建45新店街道20翔安区实验学校54893.00362419.47保存九年制学校46新店中心小学34426.604218.22扩建47溪尾回汉小学6981.90625.86扩建48新塘小学22496.902420.83新建49洪前第一小学23763.002422.00新建50洪前第二小学31590.403619.50扩建51山前小学29957.203022.19新建52后山小学30900.603619.07新建53浦尾小学41160.304819.06新建54南莲中学77012.75481225.67扩建完中55新店中学118781.10484824.75扩建完中56溪尾中学33543.703022.36新建57翔安新城10.5林厝小学24700.303018.30新建58洋塘小学27859.203020.64新建59石厝小学16533.401820.41新建60浦边第一小学21550.402419.95新建61浦边第二小学30335.103618.73新建62浦边第三小学21232.102419.66新建63后村小学25150.602423.29迁建近期保存,远期迁建64洋塘中学26056.962421.71新建65林厝中学31630.903021.09新建66浦边中学41144.543622.86新建67浦边高中29892.302424.91新建68科技中学高中部65819.704827.42新建不纳入翔安区学位统计69新店郊区10许厝小学11980.001222.19扩建70刘五店小学11024.801220.42扩建71东界小学35727.313622.05迁建近期保存,远期迁建72浦园小学24567.602422.75新建73肖厝小学26987.113019.99扩建74欧厝小学24560.102422.74扩建75彭厝学校21536.60121218.89保存九年制学校76隧道西小学24109.602422.32新建77新店郊区刘五店中学36154.703620.09保存78隧道西中学22876.101825.42新建79浦园高中28437.432423.70新建80鼓罗高中44460.863624.70新建81隧道西高中32300.402426.92新建82莲河街道8霞浯小学27780.692425.72扩建83珩厝小学20816.302419.27迁建84沙美小学34246.103621.14迁建85东园小学21175.802419.61迁建86沙美中学31464.332426.22新建87莲河中学45902.763625.50扩建88霞浯中学43804.543624.34新建89霞浯高中53164.853629.54新建90大嶝街道3大嶝中心小学16564.101820.45扩建91双沪小学14788.401818.26扩建92大嶝中学48682.50241823.18扩建完中合计1022999813.23160881640822.462023年,翔安区新建扩建14所中小学、幼儿园及34个义务教育标准化“回头看〞工程,新办4所公办幼儿园及区直属学校,提升8所村居幼儿园。深化与岛内优质校合作办学,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高考本二以上上线率55.3%,高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开展根本均衡区验收。虽然翔安区教育事业有了一定的开展,市、区两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农村学校投入的力度,但是由于地理条件及城市规划等原因,局部农村学校的根底配套设施与市区学校还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随着新城区的建设以及各工业园区建设的蓬勃开展,外来人口大量增加也给翔安区带来了巨大的就学压力。一方面农村学生就学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矛盾尚未得到完全解决,而另一方面新城区建设以及各工业园区建设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给相关区又带来的巨大的就学压力,翔安区开始面临与岛内两区同样的外来人口就学问题。2.3社会价值层面2.3.1是厦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一个城市的开展,越来越依靠人口素质、科技进步和人才优势,最终取决于教育开展水平。经过二三十年的开展,特别是“十一五〞方案的实施,厦门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厦门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向学前一年延伸,率先实行十年义务教育。实现城区每2万人口不少于1所、每个镇不少于2所公办幼儿园,标准和扶持民办幼儿园,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5%。逐步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经费、师资力量、设备配置和质量评价标准。调整优化中小学校布局,完善新城和重大片区配套学校建设,推动城区学校扩容,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厦门目前的教育与经济社会开展还不相适应,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通过本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优质义务教育规模,为现代化教育建设添砖加瓦。2.3.2是翔安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需要按照《厦门市翔安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实施意见》〔2023-2023年〕,翔安区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开展规划与纲要,遵循教育规律,立足本区实际,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体制机制,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促进公平、优质育人、改革创新、统筹协调为工作原那么,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开展。这就需要加快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根据翔安区的教育开展方案,2023年,实现免费义务教育;2023年,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00%进公办学校就读,完成中小学校舍平安工程加固改造任务,根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嶝山小学按标准化建设,为进城务工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提供了保障,工程的建成将为翔安区义务教育均衡开展作为奉献。2.3.3是解决片区就学问题的需要工程位于火炬〔翔安〕产业区,火炬〔翔安〕产业区是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中最大的综合性园区,中长远期规划总面积26.75平方公里,位于马巷和新店之间,规划居住人口约10万人。工厂的入驻,势力造成大量工人的涌入,而马上面临的就是工人子女的就学问题,按照《厦门市城市管理技术规定》〔2023版〕确定的小学生规划指标为70座/千人,需要学位为7000个,156个班,建筑面积约56000平方米,目前该片区有小学:逸夫小学、舫阳小学、海滨小学、后滨小学、西坂小学、黎安小学、山亭小学、亭洋小学,现有的学位数远远不能满足片区的教育需求。根据该片区的学位需求,按照《厦门经济特区学校用地保护规定》、《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结合《厦门市翔安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嶝山小学教学规模确定为24个班。嶝山小学的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片区即将到来的就学压力,因此扩大学位供给任务于当前以及将来都显得迫切和重要。2.3.4是改善火炬〔翔安〕产业基地投资环境的需要随着火炬〔翔安〕产业基地的不断推进,开发面积的不断扩大,许多外地企业涌入了翔安,很多开发商和务工人员也把家安在了翔安。他们的到来为翔安经济开展注入了活力,同时给我们各方面配套环境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而当务之急是如何妥善解决外地务工子女就学的问题。目前翔安区现有的学校布局已不能适应开展的需要。因此对全区的中小学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和调整,提高办学的规模效益和教学质量,将是吸引优质人才,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举措。如意小学的建设将致力于区域人文环境与素质的提升,为翔安区的教育事业的开展添砖加瓦,提升火炬〔翔安〕产业基地的投资环境。第3章工程选址与建设条件3.1工程选址工程拟建于翔安区马巷镇,工程位于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海翔大道南侧,马巷镇蔡浦社区和窗东社区交界地带。工程西侧为村民居住区,其余三面均为村民耕地。场地原始地貌大局部为耕地,有少局部池塘和龙眼林,场地进行一定的处理后,适宜进行建设。详见附图。工程规划图如下:3.2建设条件3.2.1自然条件翔安地处厦门东部,地理环境优越,东北与泉州市交界,西面与同安区接壤,南隔海与金门岛相望,居厦、漳、泉闽南“金三角〞中心地带,把守闽南地区南下北上之咽喉,东起内厝镇后垵村,西至翔安区三忠村,南从大嶝海域,北到大帽山罗田,全区土地总面积351.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75公里,海域面积133.84平方公里,占厦门市海域面积的39%,是通往金门、台湾的黄金海岸。翔安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境内河流短促,水系呈树枝状。翔安植物资源丰富,各类主要植物共190科732属1306种。翔安山海俱备,水陆面积开阔,气候环境适宜,动物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高岭土、花岗岩、砂石分布广,面积大,品味高,储量丰富,具有较大的经济开采价值。气温:多年平均气温20.7℃;极端最高气温38.5℃〔1979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1.5℃〔1991年12月29日〕;最高月平均气温28.1℃;最低月平均气温12.4℃;≥35℃高温日数207天;最热月份7月;最冷月份2月。降雨: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份,占了全年降水量的76%。年平均降水量1,188.4mm;年最大降水量1,998.6mm〔1990年〕;年最小降水量783.5mm〔1957年〕;月平均最多降雨量207.1mm〔6月份〕;月平均最少降雨量26.1mm〔12月份〕;日最大降水量320mm〔2000年6月18日〕;年平均降雨天数122.7天;最大降雨强度88mm/h。风况:厦门位于亚热带季风区,风向、风速季节性变化明显。全年盛行偏东风,每年1-3月多ENE风和SE风,4-6月多SE风,7-9多的SE风和NE风,10-12月多NE风。冬、春半年盛行NE-ENE风,风速较大;夏、秋半年以SE风为主,风速一般较小。多年平均6级以上大风日数为30.2天,最多大风日数为53天。本区多年平均风速3.4m/s。雾况:厦门市一般雾日不多,雾多生成于夜间或早晨,但持续时间短,一般在早晨日出后消散。多出现在1~6月份,尤以3~4月最多。海雾是厦门地区害性天气之一。能见度<1,000m雾日,年平均31.5天;年最多雾日数75天〔1983年〕。湿度和蒸发:厦门地区空气湿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8%,5~6月平均相对湿度最大〔84%~86%〕,9~2月平均相对湿度较低〔69%~78%〕。年平均蒸发量较大,达1,850.7mm,蒸发量明显大于降水量。7~10月份月蒸发量200~220mm,1~3月份月蒸发量较少为80~110mm。日照及天气状况:厦门地区纬度较低,日照时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达3179小时以上,年平均日照率49%。厦门地区全年天气以阴雨天为多,多年平均晴天115.4天,阴天75.2天,雨天122.8天,连续阴天最长日数18天〔1970年〕。灾害性天气:厦门地区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台风、暴雨、寒潮、大风、雷暴等。台风:厦门地处东亚大陆的东南,濒临西太平洋和南海,故常受台风袭击。台风影响厦门地区一般在每年5-11月份,以8月份最多。据统计,厦门地区平均每年受5~6次台风影响。暴雨:厦门日降雨量≥50mm的暴雨日数年平均3.6天,主要集中在4-9月,以7-8月最多,最大日降雨量239.7mm〔1973年4月23日〕。大风:平均大风〔≥8级〕日数为25.8天,其中7-11月份出现大风日数最多,其次是3-4月份。大风主要是由冷空气、台风、强对流等天气系统造成的,尤以台风及强对流天气系统带来的大风最为猛烈,大风严重威胁海上作业的平安。强冷空气和寒潮主要集中出现在12-2月份。雷暴:厦门地区全年都可能发生雷暴,每年3~5月发生雷暴较多,其中8月份最多,平均8.5天。寒潮:强冷空气、寒潮主要集中出现在12~2月。地震:厦门地区位于华南地震区北部,东南沿海地震带中段,但历史上区内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遭受震害主要是区外强震的涉及。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规划区对应的地震根本烈度为7度。3.2.2社会经济条件2023年,翔安区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2023全年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9亿元,同比增长15.7%,排名全市第一,比全市平均增幅高6.5个百分点;占全市总量比重为11.9%,排名第五。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1∶78.8∶19.1。全区18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000.23亿元,同比增长23.1%,排名第一;总量占全市比重20.4%,排名第三。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53.72亿元,同比增长20%,排名第三;投资总额占全市比重16.2%,排名第四。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5.73亿元,同比增长15.2%,完成预算的103.6%。区级财政收入12.98亿元,同比增长19.3%,完成预算的104.1%。两项指标增幅均排名第四。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18亿元,同比增长8.2%,排名第五。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91.85元,同比增长9.9%,增幅排名第三。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72.68元,同比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19.1元,同比增长11.1%,增幅居全市第一。3.2.3根底设施条件1、交通条件工程位于火炬园〔翔安〕产业区下潭尾南片区,北侧为海翔大道,西侧为翔安西路,南侧为市府大道,交通极其便利。工程北临道路红线24米宽的规划道路,南侧临道路红线18米宽的规划道路,西侧为道路红线12米宽的规划道路,东侧临道路红线约37米宽的规划道路。2、给排水条件本工程近期供水由周边市政道路引入,通过学校内环状供水线路,供给用水点使用并满足消防用水,可满足需要。工程污水近期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就近排入原片区污水管网;远期视规划情况排入翔安污水处理厂处理。3、供电条件工程供电由就近开闭所引入至学校配电室,即可为学校教学和生活供电。3.2.5材料供给条件砂石料及水泥、管材等所需耗材:厦门地区盛产砂和石材,其中同安的山砂、河砂藏量丰富;翔安盛产海砂。岛外天马山、大帽山、大坪山、后溪等地有正在开采的石料场,石料丰富,种类齐全,可就近采购。厦门市内有小型的水泥厂,可提供本工程建设局部所需。厦门本岛有水泥制管厂,可供给管径d200~d1800的钢筋混凝土管材,运输采用汽车非常便捷,运距不超过40公里。另厦门是天然的良港,水陆运输兴旺,刘五店港区有货运码头;鹰厦铁路、324国道、厦漳泉高速公路与全国铁路、公路形成网络,外购材料可直达现场。第4章功能定位与建设规模4.1功能定位4.1.1效劳范围根据《厦门市中小学规划》,嶝山小学效劳于火炬〔翔安〕产业区下潭尾光电产业集中区。光电产业集中区位于翔安区中部,规划范围东起翔安大道,南抵海翔大道,西至滨海大道,北临内安大道,规划总用地面积11.65平方公里。目前嶝山小学主要效劳于火炬〔翔安〕工业区以及蔡浦村和窗东村等,总计规划人口规模1.54万人。按70座/千人计算,规划小学生数为1078人。故嶝山小学规划班级数应为24个班,1080人,可满足片区需求。4.1.2建设标准本工程规模标准确定的原那么如下:⑴应满足《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和《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试行〕》的要求;⑵应满足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翔安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应满足《厦门市城市管理规划规定》2023年版的要求;⑶应满足《厦门市中小学规划》的要求。⑷适应厦门市、翔安区现状技术经济条件、社会开展状况特别是教育开展现状。4.1.3功能设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由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效劳用房三局部组成。〔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设置普通教室;科学教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劳动技术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等专用教室及其辅助用房;多功能教室、图书阅览室、体育活动室、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电教器械室等公共教学用房。〔2〕办公用房完全小学设置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社团办公室及播送室,会议接待室、德育展览室、卫生保健室、总务仓库、传达值班室、维修管理室等管理用房。〔3〕生活效劳用房设置教工单身宿舍、教工食堂、开水房、汽车库、配电室、厕所等用房;根据办学的实际需要,增设学生食堂。4.2规模分析〔1〕学生千人指标根据《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3版〕》内规定的厦门市一般中小学建设标准,确定小学生千人指标为70座/千人。〔2〕班级规模我国建设部、国家开展方案委员会、教育部三部委于2002年7月1日颁发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中规定,小学每班学生定员为45人。小学应按其效劳范围均衡布置,效劳半径一般不宜大于500m。新建的嶝山小学,按照规定以45人/班作为班级规模的标准。〔3〕学校规模火炬〔翔安〕产业区作为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最大的综合性园区,中长远期规划总面积25平方公里,位于马巷和新店之间,随着翔安大道的贯穿和翔安隧道的建设,区位优势十清楚显。将形成一个公共设施共享、生活区集中、产业分区明确、市政设施齐全、交通高效便捷的高科技工业园区。本工程建成后将立足于效劳火炬〔翔安〕产业区下潭尾光电产业集中区的居民,同时可根据自身开展状况,适当扩大录取范围,择优录取其他片区或者周边的优秀生源,对这些区域提供教育补充。力争以自身高起点的硬件设施及先天的生源优势建立起自己的竞争力,但始终要以保证效劳本片区、保证一流教学质量为前提,合理控制学校规模。报告认为新建的如意小学覆盖人口数量及学校规模的预测应以《翔安区下潭尾光电产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主要依据进行分析。根据《翔安区下潭尾光电产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区现状居住区人口包含9个行政村〔内官、洪厝、洪溪、垵边、同美、西炉、龙东、龙西〕下属的22个自然村。其中龙东村和龙西村隶属同安区洪塘镇,其他村庄那么隶属翔安区马巷镇,村内共计人口14755人。规划二类居住用地约78.15公顷,规划区总人口达5万人〔含村镇居住人口〕,其中西南综合片1.5万人,中东综合片1.58万人,西北综合片0.55万人,中北综合片0.6万人,中部综合片0.32万人。规划分别在西南综合片、中北综合片、东北综合片、中东综合片内,布置一所完中、四所小学。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片区企业办厂的增多,外来工人会不断增多,作为义务教育配套学校,也马上会面临外来工人子女的就业问题,根据预测火炬产业区建成后就业人口将到达3万人,本工程辐射范围内外来工人数按5500人计。嶝山小学为新建小学之一,学校效劳半径为500米左右,招生范围内片区现状常住人口约为4400人,外来人口约为5500人,现状人口总数9500人,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比例约为1:1,考虑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大量增加,未来人口持续增多且趋向于年轻化,生育人口比例大,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比例将逐渐增大,预计将到达1:2,那么预计五年内人口数量将到达1.54万人。根据上述结论,本工程以15400人作为学校规模分析的人口基数,结合《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3年版)》内规定的厦门市一般中小学配置标准:小学生千人指标为70座/千人,作为估算学校规模的依据。推算出嶝山小学生总数15400/1000*70=1078人,取1080人计算。因此本工程将满足约1080名小学适龄儿童入学。按照完全小学的班级人数标准,每班45名学生,那么该小学应设24个教学班。考虑到火炬片区以后的开展,外来务工的子女增多,又考虑到学校年段班级设置的合理性以及片区间的平衡和用地的限制,建议新建嶝山小学每个年段设置4个班级,即24个班,生源数量约为1080人。学校将以此规模为设计和建设依据,预留开展空间作为未来人口规模增长过大导致的生源增多。4.3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确定工程的建设规模根据《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3年版)》、《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Ⅱ》的规定确定。4.3.1用地规模1、用地面积:根据《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3年版)》,规划确定厦门市完全小学生生均用地为:18-20.6m2/人,根据这一指标,计算嶝山小学建设需要不少于24*45*18=19440m2的土地,根据嶝山小学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工程规划用地面积20501.776m2,生均用地面积为18.98m2,符合规划要求的指标。2、体育活动用地:根据《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规定,“完全小学每生至少2.3平方米,且不少于一组6条跑道的直跑道,每6个班应有1个篮球场或排球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配置200米跑道田径场一个,面积5000m2;2个篮球场〔其中1个为室内篮球场〕、2个排球场,面积948m2,其他体育活动设施〔含、乒乓球区、器械区〕用地约400m2,共计面积约6348m2,生均5.88m2。3、绿化面积:绿化率为30%,面积为6150.53m2,生均面积5.69m2,满足《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中“完全小学每生不小于1.5平方米〞的规定。4.3.2建筑面积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Ⅱ》,按照表4-1分析,嶝山小学总建筑面积应为12939㎡左右,计容建筑面积10749㎡左右,生均9.95㎡。工程的实际面积根据地块的实际情况及推荐方案的平面布置情况,确定嶝山小学总建筑面积应为12652.63㎡,计容建筑面积10722.36㎡,生均9.93㎡;不计容面积1930.27㎡。表4-1嶝山小学建设规模分析表序号工程标准指标建设规模备注说明〔24个班,1080人〕〔24个班,1080人〕间数使用面积小计间数使用面积小计建筑面积小计〔M2〕〔M2〕〔M2〕一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423544598453生均7.83㎡/人1普通教室2414642416082924采用67平米/间,见备注1。生均2.71㎡/人。2专用教室149414712675生均2.48㎡/人2.1科学教室21722172313《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2.2科学活动室186186156《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2.3仪器室14314378《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2.4准备室12312342《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2.5实验教师办公室11211222《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2.6培养室14314378《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2.7标本室14314378《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2.8仪器标本室186186156《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2.9音乐教室21462146265《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Ⅱ》3乐器室12312342《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Ⅱ》3.1美术教室186186156《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Ⅱ》3.2美术教具室12312342《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Ⅱ》3.3书法教室186186156《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Ⅱ》3.4语言教室及资料室1109186156《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3.5计算机教室21722172313《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3.6计算机辅房12312342《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3.7劳动教室21722172313《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3.8劳动教具室24624684《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3.9舞蹈教室11001100182《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Ⅱ》3公共教学用房127713802855生均2.65㎡/人3.1多功能教室11901190345《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3.2合班阶梯教室130130236《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3.3电教器材室12312342《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3.4图书阅览室270392713《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3.5科技活动室35435498《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3.6心理咨询室11811833《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3.7体育活动室6706701218《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3.8体育器材室161161111《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3.9校园播送、网络、闭路电视系统15113258《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二办公用房512512931生均0.86㎡/人1教学办公室164164298《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2行政办公室112112204《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3播送社团办公室323258《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4会议接待室6060109《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5德育展览室303055《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6卫生保健室22822851《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7总务仓库464684《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8维修管理室181833《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9传达值班室12212240《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三生活效劳用房7517511365生均1.26㎡/人1教工与学生食堂520520945《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2开水间12412444《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3配电室12412444《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4厕所183183333《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四其它2190不计容1架空层250备注22地下水泵房、消防水池2803地下车库1410设置29个车位,备注3五合计建筑面积54985722126891计容建筑面积10749生均9.96㎡/人2不计容建筑面积1940备注1:根据《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及《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小学普通教室每间使用面积不得小于52㎡;新建学校每间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1㎡。根据《中小学校设计标准》要求:“普通教室内应为每个学生设置一个专用的小型储物柜〞,此外根据2023年12月1日起实施的《福建省建筑结构设计暂行规定》〔闽建科[2023]60号〕要求提高中小学抗震设防类别,廊道建筑面积按全部面积计算,因此教室使用面积按67㎡设计;,建筑物使用系数由0.6降低为0.55。备注2:为增加学生活动空间,普通教学楼底层设置架空层,主要用于雨天或低年级集中活动,这样可以增加学生校园生活的空间;另外,架空层让学校景观自然而通透地延伸,为少年儿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玩耍的环境。考虑到学校对底层架空层功能的实际需求,及未来可持续开展的需要,在未来生源增多,教室缺乏的情况下,可将架空层改造成普通教室。架空层面积按照不超过学校教学用房底层面积的50%确定,考虑工程用地实际情况,架空层面积按照250㎡考虑。备注3:利用食堂体育馆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兼顾本校教职员工和周边居民的停车需求,地下车库停车位按照《厦门市建设工程停车设施设施配建标准》要求,机动车配建指标为2.5个/100生,即需要1080/100*2.5=27个车位,拟考虑设置29个车位,按照40㎡/车位计算,车库面积1160㎡,设备用房等面积按照250㎡考虑,那么地下室面积按照1410㎡考虑。此外应考虑建设非机动停车位,配建指标为20个/100生,即需要1080/100*20=216个车位,拟考虑设置22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4.3.3可持续开展空间—35%;根据规模分析,学校计容建筑面积生均指标为10.20平方米,容积率为0.537,鉴于学校教育工程这种由于运动场等室外活动场地占地大导致容积率低于规划要求的问题,工程在综合考虑未来可持续开展的需要,在未来生源增多,教室缺乏的情况下,在地块西南侧预留开展用地,占地约650平方米,可作为未来学校扩容的可持续开展的用地,拟建设建筑面积为3628..89平方米,这样一来既可增大学校教学空间,又可增加工程容积率,符合工程用地的容积率0.7的要求。第5章工程方案设计5.1相关依据1、《全国中小学校舍平安工程实施细那么》;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3、《防汛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8号〕;4、《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5、《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试行〕、《福建省示范小学评估标准》;6、《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8、《厦门市翔安区中小学布局规划》5.2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原那么1.符合学校总体规划要求,适应学校的开展趋势;2.满足国土规划部门的规划要求;3.设计的总体思路表达“以人为本〞,在使用功能,规划布局,建筑风格上,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统一规划,使校园的建设具有可持续开展性;4.重视防火消防措施,防火设计遵守国家现行建筑设计防火标准的有关规定,防火分区结合建筑布局和功能分区划分;5.以可持续开展为主导思想,引入“生态节能〞的设计概念,充分考虑自然通风与采光,尽量减少建筑物的能耗,使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有机结合;6.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整体规划校园内各建筑物功能用房,建筑物新旧结合、风格统一,架构良好的园区环境空间。7.预留一定的开展空间。5.3设计理念1、场地肌理与建筑朝向的合理衔接:保证建筑主要房间与操场的正南北朝向的同时,使建筑朝向平行于南侧的城市道路,使建筑肌理与城市肌理产生照应,同时南侧主入口空间的过渡与衔接使校内空间与城市的关系更加紧密通畅。2、“智慧连廊〞空间的营造:在各功能区之间,我们用一个充满智慧、自然、开放、交流的“智慧连廊〞串联起校园各主要功能空间。这之中,有自然开放的底层架空空间,也有建筑退让产生的庭院空间,营造了自然、开放、充满趣味的校园体验空间。5.4总平面布置5.4.1方案一总平面布置根据上述设计理念以及校方提出的设计要求,将校区分为两个功能区间,强调了入口轴线,以期到达分区明确、布局合理、人车分流、系统清晰,并具有校园建筑应有的秩序感。两个功能区间根据学校建筑在使用功能差异、静与闹、公共与秘密的分区,结合地形,将校园分为教学区与体育活动区两个大功能区间,并以入口广场为和北侧车行入口形成的主要轴线分隔,分区合理,流线清晰。教学区包括专业教学楼、普通教学楼等。运动区位于基地的东北局部,靠近城市主干道,布置标准200米跑道及篮球场、排球场等运动设施。将主建筑与外部道路做一定的隔离,既保证了教学区的安静,又满足了教学楼建筑退让城市主要干道的要求。入口轴线在规划分区布局空间组合中,自然形成了入口主轴线。即经过学校正门、入口广场与教学交流空间形成的东西向的主要轴线,是人群进入校园前的聚集点,是学校形象和特征的表现;成为学校的标志。⑴、规划条件分析①建筑退线及建筑间距:根根据本工程选址意见书及《厦门市城市技术管理规定》〔2023版〕的要求,建筑后退城市道路交叉口控制指标:当建筑物高度H<10米时,退南侧宽度小于24米宽规划路6米,当建筑物高度24<H≤60米时退北侧宽度为24米宽规划路不小于12米。建筑后退建设用地红线最小距离控制指标:文教卫建筑10米<H≤24米时,次要朝向后退用地红线9米,24米<H≤60米时,次要朝向后退用地红线13米。建筑物地下局部退让用地红线、城市道路、城市绿线和蓝线最小退距不宜小于4米。教学主体建筑间距按南侧建筑高度的1.32倍控制,且两个教室长边相对大于25米。本方案设计中均满足规划日照要求。学校出入口距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距离均满足规划车辆及人流出行平安的要求。②日照分析:日照条件良好,教室均能满足要求,且对周边建筑无日照恶化影响,按规划要求,文教卫主体建筑位于北侧的,按南侧建筑高度的1.2X1.1倍控制,现设计均满足要求。⑵、总体布局——轴线清晰、分区明确、动静分开:①.入口广场及校园主轴线人行主入口广场及主轴线:为实现人车分流以及方便周边小区的家长接送方便,将校园的主要人行入口及等候广场设置在南侧。同时南侧人行入口与主体建筑的退让,形成了视野开阔的广场空间,不仅使教学楼远离了南侧道路的噪声干扰,也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优美安静的校园环境,使入口广场成为未来校园的一道风景,同时也为家长接送孩子提供了充足的等待空间,保证了学生家长的平安。校园车行口为保证校园人行主入口的平安,车行入口选在远离南侧校园主入口的北侧空间,不仅避开学生人行入口,也使南北主次入口空间和校园广场形成的轴线关系,将校园教学区与运动区分隔开来,同时在北侧车行口附近设置集中停车位,防止对教学区的影响。停车位计算:根据要求,按每100名学生1个车位的配比,需设16.2辆车,现设置20辆停车位〔均在地下车库〕,满足要求。②.运动区的位置:考虑到地块东侧城市主干道的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因此东侧不宜设置建筑以及教学区,而将运动区设置于此,以阻隔噪音、气味等不利影响。运动区依据标书设置一个200米标准环形跑道,并根据要求设置3个排球场和一个室内篮球场。③.食堂后勤楼及风雨操场的位置:考虑到厦门主导风向,尽量减少对教学楼的油烟影响,同时避开主入口人行、油烟、视觉的不利影响,将食堂后勤楼及体育馆设置于靠近北侧校园车行入口位置,单独成区,流线便捷,方便管理,并在食堂体育馆综合楼下面设置地下车库以满足学校师生需求,同时设计中食堂及风雨操场的位置在保证校园的整体合理布局的同时,充分考虑校园一二期建设过程中的消防及施工通道的影响。④.主教学区的位置:主教学区靠近基地西侧,南侧学校人行主入口区域,普通教室及专用教室布置在1-4层,合班教室布置在东北侧1层位置,整体分区明确。办公图书综合楼与实验综合楼底层局部架空,使得入口区域视线开阔,流线便捷。⑤.办公区的位置:为方便管理,将办公综合楼设置于正对入口广场处,各层设置教学办公,并在上部设置集中的行政办公区。⑥.地下车库位置:因现状东北侧较低,为减少土方,以及减少地下车库对西侧教学区的影响,地下车库的范围设于东北侧食堂及风雨操场以及室外篮球场运动区下部。车辆方便管理,流线简短便利,不进入校园教学区。⑶、交通系统——人车分流:学校人行主入口设于南侧,结合场地地形特征设置宽敞的等候广场空间。学生人行沿着南北向的主轴线进入校园建筑内部,同时人行主入口和车行入口分开设置,保证了学校入口的平安。北侧设置车行入口,主要为后勤、外来人员及教师车行入口,避开了师生人行入口,同时在北侧车行口附近设置集中停车位,防止对教学区的影响。⑷、消防系统利用基地的人行主出入口车行入口作为消防车紧急出入口,通过教学楼周边道路及校园广场在校园内形成环路,保证消防车能顺利到达各个建筑进行扑救。消防车道宽4米以上,紧急时,消防车进入教学内院,局部连廊的净高保证在4米以上,相关消防措施均能满足标准要求。⑸、景观视线在校园景观的规划上,结合区域气候特征和学校特性,引入中国园林艺术处理手法,充分利用空间的景观渗透,采用局部底层架空绿化,风雨长廊等空间处理手法,让绿意和海风融入到在校园环境中。同时通过等候广场、入口广场、教学庭院、等环境景观的营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校园内部景观环境,力图使得整体校园环境自然优美,又富有教育文化特色。⑹、地形高差利用:结合地形东南高,西北低的场地情况,一是将地下室设置在西北侧,以减少开挖,节省土方量,二是根据地形现状设置三级不同标高场地,另外利用校园广场空间和运动区之间的高差设置运动场的主席台,不仅解决了高差问题,也节约了建设本钱,表5-1嶝山小学技术经济指标〔方案一〕序号指标单位数值1总规划用地面积m220501.762总建筑面积m212341.10其中计容建筑面积m210903.21其中1#教学综合楼2891.152353.532#实验综合楼2378.782596.743#教学实验综合楼3570.973470.13合班教室208.56227.12食堂体育馆综合楼1919.931919.93水泵房及门卫附属45.0045.00不计容建筑面积m21326.71其中架空层255.69281.32水泵房地下局部60.0060.00地下车库1011.021011.023分期建设m215289.46其中一期建设〔12班〕m25839.18一期建设地上局部m25779.18一期建设地下局部m260二期建设〔12班〕m26501.92二期建设地上局部m25490.90二期建设地下局部m21011.02建筑占地面积m23302.694建筑密度%16.115容积率0.5376绿化率%255.3.2方案二总平面布置方案二根据学校建筑在使用功能差异、静与闹、公共与秘密的分区,结合地形,将校园分为教学区与体育活动区两个大功能区间,通过一条贯穿南北向的长廊将学校空间划分为教学区和体育活动区。在对教学区的安排上我们结合了各自功能性质的特点并结合基地环境综合考虑,将主要教学组团设置于校园西侧,并利用连廊将教学综合楼、实验综合楼、合班教室等串联起来,为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空间和便利性,同时在教学区南侧预留开展用地空间。运动生活区主要靠场地东侧布置,由200m的田径场、3个排篮球场组成。主建筑与外部道路做一定的隔离,既保证了教学区的安静,又满足了教学楼建筑退让城市主要干道的要求。入口轴线方案中贯穿南北向的长廊成为主主轴线,南侧为主入口,设置校前广场和家长等候区,是入口空间的聚集点,是学校形象和特征的表现;成为学校的标志,北侧为学校次入口,与主入口互相照应。⑴、规划条件分析①建筑退线及建筑间距:根根据本工程选址意见书及《厦门市城市技术管理规定》〔2023版〕的要求,建筑后退城市道路交叉口控制指标:当建筑物高度H<10米时,退南侧宽度小于24米宽规划路6米,当建筑物高度24<H≤60米时退北侧宽度为24米宽规划路不小于12米。建筑后退建设用地红线最小距离控制指标:文教卫建筑10米<H≤24米时,次要朝向后退用地红线9米,24米<H≤60米时,次要朝向后退用地红线13米。建筑物地下局部退让用地红线、城市道路、城市绿线和蓝线最小退距不宜小于4米。教学主体建筑间距按南侧建筑高度的1.32倍控制,且两个教室长边相对大于25米。本方案设计中均满足规划日照要求。学校出入口距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距离均满足规划车辆及人流出行平安的要求。②日照分析:日照条件良好,教室均能满足要求,且对周边建筑无日照恶化影响,按规划要求,文教卫主体建筑位于北侧的,按南侧建筑高度的1.2X1.1倍控制,现设计均满足要求。⑵、总体布局——轴线清晰、分区明确、动静分开:①.入口广场及校园主轴线人行主入口广场及主轴线:为实现人车分流以及方便周边小区的家长接送方便,将校园的主要人行入口及等候广场设置在南侧。学校南侧主入口结合家长等候广场东移,与北侧次入口形成轴线关系,将教学区与运动区分隔开来,使学校空间结构层次更加清晰,同时15米宽的景观轴线提供了视野开阔的广场空间,优化了校园环境。预留开展用地位于基地西南角,预留开展建筑未建时,可暂时用作学校入口广场和家长等候广场等,有利于美化校园环境,同时使土地利用更加合理,这样不仅使教学楼远离了南侧道路的噪声干扰,也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优美安静的校园环境,也为家长接送孩子提供了充足的等待空间,保证了学生家长的平安。校园车行口为保证校园人行主入口的平安,车行入口选在远离南侧校园主入口的北侧空间,不仅避开学生人行入口,也使南北主次入口空间和校园广场形成的轴线关系,将校园教学区与运动区分隔开来,同时在南侧人行入口附近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防止对教学区的影响。停车位计算:。结合《厦门市建设工程停车设施设施配建标准》,机动车位配建指标为2.5个/100名学生,非机动车位20个/100名学生,且嶝山小学位于二类停车区域,停车位数应按配建指标的100%—120%计算,因此本工程设置地下停车位29个,非机动车停车位220个。②.运动区的位置:考虑到地块东侧城市主干道的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因此东侧不宜设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个人门面房屋租赁合同标准样本(2篇)
- 2025年乡村农副产品采购合同协议模板(2篇)
- 2025年交易会摊位制作协议样本(2篇)
- 2025年个人挖掘机买卖合同(2篇)
- 2025年个人机械租赁合同协议(4篇)
- 2025年事业单位临时工合同样本(2篇)
- 写字楼装修解除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度安全设施完善租赁住宅合同示例
- 旗舰店品牌形象装修合同
- 宠物店装修承揽协议
- 设备日常维护及保养培训
- 设计院个人年终总结
- 钢结构实习报告
- 2024年建房四邻协议范本
- FTTR-H 全光组网解决方案装维理论考试复习试题
- 2024年安全生产月主题2024年学校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
- 2024年广东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招聘61人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测绘保密协议书保密协议(2024版)
- 中级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装调工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HG20202-2014 脱脂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固定资产培训课件共-51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