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讲专练 (基础热身+能力提升+挑战自我)第十单元(含详解)_第1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讲专练 (基础热身+能力提升+挑战自我)第十单元(含详解)_第2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讲专练 (基础热身+能力提升+挑战自我)第十单元(含详解)_第3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讲专练 (基础热身+能力提升+挑战自我)第十单元(含详解)_第4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讲专练 (基础热身+能力提升+挑战自我)第十单元(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师生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下列实验处理不当的是()A.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B.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氢气时,必须先检验氢气的纯度C.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来回移动试管使试管均匀受热,最后对准药品部位集中加热2.有关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检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加入硝酸酸化,再滴加KSCN溶液后有红色物质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Fe3+存在B.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的COeq\o\al(2-,3)存在C.用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火焰为黄色,则该溶液中一定有钠元素,可能有钾元素D.分别含有Mg2+、Cu2+、Fe2+和Na+的四种氯化物溶液,只用NaOH溶液是不能一次鉴别开的3.通过实验、观察、类比、推理等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反应的推断或解释正确的是()操作可能的实验现象解释A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一定含有SOeq\o\al(2-,4)B向CaSO3中加入硝酸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CaSO3与硝酸反应生成SO2C同温同压下用pH试纸测定相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溶液的酸碱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硫酸钠溶液显中性碳酸钠溶液发生了水解D向淀粉KI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Cl2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4.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原理、方法、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图D10-1A.①干燥Cl2B.②检验K2CO3中的K+C.③石油的蒸馏D.④吸收NH35.如图D10-2表示从混合物中分离出X的两种方案,根据方案Ⅰ和方案Ⅱ指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图D10-2A.若含X的混合物为溴水,可通过方案Ⅰ进行分离,加入试剂为CCl4液体,充分振荡后液体分层,下层为X的CCl4溶液B.若含X的混合物为苯和乙酸,可通过方案Ⅰ进行分离,加入试剂为NaOH溶液,X为苯C.若含X的混合物为皂化反应后的混合物,可通过方案Ⅰ进行分离,加入试剂为饱和食盐水,残留液中含有甘油D.若含X的混合物为Fe、Al,可通过方案Ⅱ进行分离,加入试剂为过量NaOH溶液,1molX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3mol电子6.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xCuCO3·yCu(OH)2·zH2O,为测定其中CuCO3的质量分数,称取ag样品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A.充分加热样品,用碱石灰吸收逸出气体,增重bgB.加热至样品质量不再发生变化,称得其质量为bgC.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用排水法收集逸出气体,得bmL气体D.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到足量Ba(OH)2溶液中,过滤、洗涤、烘干,得bg固体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64分)7.(16分)熟悉和使用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及用品,是化学学习的基本要求。试回答以下问题:(1)在仪器:a.分液漏斗b.试剂瓶c.集气瓶d.滴定管e.容量瓶f.量筒g.托盘天平中,标有“0”刻度的是________(填序号)。(2)“磨砂”是增加玻璃仪器密封性的一种处理工艺。在下列仪器中,没有用到“磨砂”工艺处理的有________(填序号)。a.试管b.分液漏斗c.带滴管的试剂瓶(滴瓶)d.集气瓶e.酸式滴定管f.碱式滴定管(3)用装置甲、乙、丙和乳胶管组成一套装置(气密性已检查),可用于制取并收集NH3或HCl气体。可供选择的液体试剂有:浓硫酸、浓盐酸、浓氨水,丙中试剂为紫色石蕊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图D10-3①若制取某气体的过程中,丙中的石蕊溶液变红,且烧瓶中的试剂A与分液漏斗中的试剂B均为无色液体,则试剂A为________,制取该气体利用了B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丙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变蓝,说明乙中气体已集满。若石蕊溶液变蓝,则烧瓶甲中应加入的固体试剂A为________。②若在乙中收集氨气,气体流经装置的顺序是:a→________→________→d(填接口代号)。8.(2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取盐湖苦卤的浓缩液(富含K+、Mg2+、Br-、SOeq\o\al(2-,4)、Cl-等)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他们设计了如下流程:图D10-4回答以下问题:(1)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_;要从橙色液体中分离出溴,所采取的操作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和温度计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剂z的化学式为________;检验SOeq\o\al(2-,4)已除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操作Ⅲ的具体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用如图D10-5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氧化剂并将其通入盐湖苦卤中,装置b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把上述装置中的a、b作为气体的发生、收集装置,装置c可任意改进,则根据下列提供的药品,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填序号);若用上述装置中的a、b制取并收集NO,应将装置b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D10-5①制NH3:浓氨水和碱石灰②制SO2:Cu片和浓硫酸③制NO:Cu片和稀硝酸④制O2:MnO2和双氧水9.(26分)某矿样含有大量的CuS、少量铁的氧化物及少量其他不溶于酸的杂质。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以下流程,以该矿样为原料生产CuCl2·2H2O晶体。图D10-6已知:在20℃时,氯化铜的溶解度是73g;常温下,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见下表:金属离子开始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完全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Fe2+7.09.0Fe3+1.93.2Cu2+4.76.7回答下列问题:图D10-7(1)步骤①的焙烧过程中需要通入氧气,在实验室中使用中学化学常见物质,按图D10-7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试写出你熟悉的、符合上述条件的两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焙烧过程中还有废气产生,其中一种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若在实验室中以碱液吸收处理,下列A、B、C装置中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若选用甲装置,则烧杯中的下层液体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D10-8(3)步骤②酸浸过程中,需要用到3mol·L-1的盐酸100mL,配制该盐酸时除了用到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步骤④加入物质X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X可以选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A.氧化铜B.稀盐酸C.氨水D.氧化亚铁

1.C[解析]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防止试管炸裂;可燃性气体点燃时应检验其纯度,防止在爆炸极限内引起爆炸;实验中产生的某些废液中含有有害的物质,直接排入下水道会造成环境污染,C错误。2.C[解析]A项中原溶液也可能含有亚铁离子不含铁离子,因为硝酸具有氧化性,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B项中原溶液如果含有HCOeq\o\al(-,3)、SOeq\o\al(2-,3)或HSOeq\o\al(-,3)中的一种或几种,即使不含COeq\o\al(2-,3),也能产生相同实验现象;C项中确定是否含有钾元素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D项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蓝色沉淀的是Cu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变成灰绿色然后变成红褐色的是FeCl2溶液,只出现白色沉淀的是MgCl2溶液,没有现象的是NaCl溶液。3.C[解析]A项错误,溶液中还有可能含有SOeq\o\al(2-,3);B项错误,SOeq\o\al(2-,3)能被硝酸氧化,同时硝酸被还原为NO,NO也有刺激性气味;D项错误,主要是发生了Cl2+2I-=2Cl-+I2的反应,I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4.B[解析]干燥Cl2的洗气瓶应“长进短出”,A不正确;石油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不正确;导管直接插入稀H2SO4中,起不到防倒吸的作用,D不正确。5.C[解析]CCl4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应在水的下层,A项正确;乙酸和苯互溶,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与乙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乙酸钠,通过分液可获得苯,B项正确;皂化反应后的混合物可通过方案Ⅰ进行分离,但加入试剂应为食盐固体,残留液中含有甘油,C项错误;Fe、Al混合物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通过过滤可获得Fe,1molFe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3mol电子,D项正确。6.D[解析]A项中碱石灰吸收CO2和H2O,不能求出CuCO3的质量,错误;B项中最后所得固体为CuO,仍不能求出CuCO3的质量,错误;C项中用排水法收集CO2气体是,有部分CO2溶解,错误;D项中所得固体为BaCO3,可根据碳元素守恒求出CuCO3的质量,进一步求出其质量分数,D项正确。7.(1)dg(2分)(2)af(2分)(3)①浓盐酸(2分)吸水性(2分)溶于水放出大量热(2分)NaOH或CaO或碱石灰(2分)②c(2分)b(2分)[解析](3)①根据丙中石蕊变红知制备的气体为氯化氢,因浓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故A为浓盐酸。石蕊变蓝则知制备的气体为氨气,固体A为碱石灰等碱性固体。②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比空气轻,故连接为acbd。8.(1)萃取、分液(2分)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4分)(2)K2CO3(2分)取无色溶液D,加入BaCl2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SOeq\o\al(2-,4)已除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分)(3)将溶液倒入蒸发皿中并置于三脚架上,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蒸发皿中的液体,直到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4分)(4)安全瓶(或防止倒吸)(2分)①(2分)将b中装满水(2分)[解析](1)加入氧化剂,能够将苦卤中的Br-氧化为Br2,加入CCl4萃取、分液可分离出溶液中的Br2。橙色溶液为溴的CCl4溶液,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出溴,还需用到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等仪器。(2)溶液A中的离子为K+、Mg2+、SOeq\o\al(2-,4)、Cl-,分别加入KOH、BaCl2、K2CO3,除去其中的Mg2+、SOeq\o\al(2-,4),则z必须为K2CO3。检验SOeq\o\al(2-,4)已除尽,可以取无色溶液D,加入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取无色溶液B,因为B中含有COeq\o\al(2-,3),会对SOeq\o\al(2-,4)的检验产生干扰。(3)操作Ⅲ是由KCl溶液得到KCl晶体,实验操作为蒸发结晶。(4)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倒吸。该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特点是固液或液液混合不需加热,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因此密度比空气小,该气体只能为NH3。若用该装置中的a、b制取并收集NO,由于NO能与空气中的O2反应,因此需要将b中装满水,利用排水法收集。9.(1)2H2O2eq\o(=,\s\up7(MnO2))2H2O+O2↑(5分)2Na2O2+2H2O=4NaOH+O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