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小班幼儿入园焦虑表现形式及对策摘要每当幼儿入学开始,便会伴随着入园焦虑情况的出现。幼儿入园焦虑通常出现在新生幼儿入园时,对周围环境感到极度的不适应,产生的一系列焦虑情绪。从一个幼儿自己非常熟悉的家庭环境转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并且还要迅速融入一个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这些无疑都会给幼儿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从大多数的研究调查报告来看,幼儿入园焦虑的问题多会出现在小班幼儿的身上。虽说大部分幼儿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入园焦虑,但小班幼儿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往往很弱。一但超过它的承受范围,幼儿的身心健康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例如小班幼儿在入园之时,会出现频繁的哭闹。还会出现拒绝参加游戏活动、生活适应困难和过度依恋教师等焦虑表现。尽管教师在处理幼儿入园焦虑这个问题时,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也要迎难而上,密切关注幼儿的言行,协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本文就针对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了合理的应对策略。关键词:小班幼儿;幼儿入园焦虑;教师的应对策略第1章绪论1.1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的研究缘起1.1.1研究缘起每年9月份幼儿园开学时,许多老师与家长便会遇到为之头疼的问题——幼儿入园焦虑。幼儿入园焦虑对于幼儿来说,也是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一次考验,属于正常现象。其实也是幼儿离开原本熟悉的环境进入新的环境之时产生的焦虑情绪反应。而这些焦虑的情绪反应表现为:幼儿严重依恋父母和其他抚养人员,不肯去幼儿园,情绪变化无常,哭闹不止;幼儿经常性地单独活动,不愿融入集体,与其他小朋友互动交流;幼儿会特别依恋第一位接待他的老师,拒绝参加一切活动,形影不离地紧跟着这位老师。小班幼儿的年龄相对较小,刚进入幼儿园时会离开熟悉的亲人,面临着陌生的环境,就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焦虑情绪反应,也就是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如果老师对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问题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将会对幼儿今后的身心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尽管目前在幼儿入园焦虑的这个问题上已经受到众多幼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但是幼儿教师、幼儿园和家庭各方在处理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现象时仍会出现较多不妥当的行为。由此本文为了缓解小班幼儿入园焦虑这一问题,通过对小班幼儿入园焦虑时表现形式的分析,探究了幼儿教师、幼儿园和家庭三个方面在面对幼儿入园焦虑问题时存在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对的应其策略。在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实现了高质量高效率的家园合作,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1.1.2个人对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的关注为了有效解决幼儿入园焦虑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研究幼儿入园焦虑的重点对象是小班幼儿。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偏小,普遍心理不成熟,情绪不太稳定,入园焦虑的表现比中班幼儿和大班幼儿都要多。所以研究小班幼儿入园焦虑成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十分具有研究价值。本研究通过实证的观察,重点分析了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这有利于为幼儿教师缓解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策略提出十分有效的建议。也可以为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学生和刚入职的幼儿教师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借鉴,这也有利于提升一名幼儿教师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综合的知识素质和复合型的能力素质等。这样一来,便能迅速有效地缓解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现状,使小班幼儿入园时的焦虑情绪稳定下来,减少幼儿入园焦虑的不良情绪反应。那么幼儿教师,家长和幼儿园三方便能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的身体和智力不仅可以得到有效开发,而且还可以在幼儿教师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与人友好交往的优秀行为表现。1.2概念界定(1)焦虑焦虑是指个人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或威胁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也是人对现实或未来事物的价值特性出现严重恶化趋势所产生的情感反映。当人们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过度担心时,产生的烦躁情绪就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它与危急情况和难以预测、难以应付的事件有关。焦虑本身是人类一种正常的情感反映,但是过度的焦虑或过弱的焦虑就会形成情感性或生理性疾病。所以如何缓解焦虑情绪,释放心理压力就显得尤为重要。(2)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者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表现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反抗阶段,幼儿会嚎啕大哭、又踢又闹。第二个阶段,失望阶段,这个时候幼儿依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第三个阶段,超脱阶段,这个时候幼儿可以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比如正常的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会出现分离焦虑的主要原因是幼儿环境的巨大变化,先从生活规律到生活习惯,都与在家里、周围的情况有所不同,所以会造成幼儿的分离焦虑。分离焦虑主要出现在儿童身上,多发生于儿童6岁以前,成人也存在分离焦虑的情况。儿童在和有亲密依恋关系的抚养人突然分离时会出现哭闹,晚上会有夜惊、做噩梦,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担心依恋对象可能遭到伤害,或一去不复返,烦躁不安、痛苦、发脾气、淡漠等过度的情绪反应。长期的分离焦虑会引起幼儿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幼儿抵抗能力下降,而成人也会出现睡眠障碍、经常做噩梦,或者出现一些回避性行为。因此,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分散幼儿注意力,是解决幼儿分离焦虑的有效途径。(3)入园焦虑幼儿入园前,无论入园准备得多么细致,还是有些幼儿会撕心裂肺地哭喊着不愿意进幼儿园,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幼儿无法接受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幼儿园里,所以幼儿就对幼儿园产生了恐惧和抵触情绪,这就叫做入园焦虑。幼儿入园常见问题——新入园的幼儿一般都会出现情绪波动,坐卧不安,甚至剧烈的哭闹,幼儿园教育理论者往往把这种现象称为“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期一般持续一到两周。而“分离焦虑”又被称为“入园焦虑”。第2章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现状及分析2.1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研究2.1.1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现象的观察在这调查期间,笔者都有好好地观察学习指导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同时也会遇到许多带有入园焦虑的幼儿。有的小班幼儿因为年龄偏小,非常容易产生入园焦虑,可以从早晨入园哭到下午离园为止,课间活动时经常性地单独躲在一旁哭泣,不愿意融入集体,排斥其他幼儿和幼儿教师的接近。严重时有的幼儿大声哭泣不止,还会导致呕吐的现象发生。面对这种情况,幼儿教师手忙脚乱,家长们更是担惊受怕因此,笔者开始认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有哪些策略和方法可以缓解小班幼儿的入园焦虑。如果笔者能够解决这个难题,不仅有利于小班幼儿的健康成长,还有利于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工作。所以小班幼儿入园焦虑成为了笔者较为关注的问题。2.1.2幼儿入园焦虑的现象在幼儿园里工作的老师,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幼儿入园焦虑的问题。清晨,当幼儿的父母或爷爷奶奶送幼儿入园时,年龄偏小,情绪不稳定的幼儿会哭着吵着要回家,不想来幼儿园。这时,幼儿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便会把幼儿的手硬塞到老师的手里,再急急忙忙地离开幼儿园。等到幼儿园课间活动时,有的幼儿会独自一人在旁边呆着,与其他幼儿零互动交流,做游戏时也不会融入到集体之中。还有的幼儿已经对某个熟悉的老师形成了严重的依恋,中午午休时间,一但那个老师有事暂时离开了幼儿午休室,他便会起床拉着那个老师的手,哭着闹着不让老师离开幼儿午休室。放学后幼儿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便会走到老师的面前来询问幼儿在学校里的一些情况,打听幼儿在学校里,有没有哭闹,有没有好好吃饭,有没有好好喝水,有没有好好睡觉等,接着又会拜托老师照顾一下带有入园焦虑现象的幼儿。这种幼儿入园焦虑也会给家长的生活与工作带来较多的阻碍与压力。这些情况都属于幼儿入园焦虑普遍的现象,而这种普遍现象在小班之中又特别明显。2.1.3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个案观察个人案例:吴珍珍小朋友平时在幼儿园里表现得十分活泼,开朗,非常愿意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参加各种活动,但最近我发现吴珍珍小朋友在早晨入园进班时,表现得十分抗拒,非常不愿意上学。经常以哭闹的形式要求老师帮她找妈妈,于是我通过对幼儿的观察,积极与吴珍珍小朋友家长的交流了解。原来自从吴珍珍小朋友入园以来,她的妈妈每天幼儿园上学,放学都会来接吴珍珍小朋友,但最近吴珍珍小朋友的妈妈要去上班,就没有时间来幼儿园接孩子,拜托了吴珍珍小朋友的奶奶来接送孩子上学,因为幼儿长期习惯了妈妈接送她上学,所以就导致幼儿非常地依赖妈妈,一但妈妈不在身边,就会产生负面情绪。例如幼儿入园哭闹,不想上学等。于是,我采用了注意力转移法,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使吴珍珍小朋友的负面情绪得到有效控制。2.2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形式2.2.1入园时幼儿哭,闹小班幼儿刚入园时,通常会引起分离焦虑的出现。此时的幼儿就必然会产生不安感,由于这个时期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他们稍不合意就会大发脾气、大声喊叫、哇哇哭闹。而幼儿哭闹和不情愿的情况是因为幼儿从小在家长身边长大,突然要离开家庭环境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去,他们就会产生“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2.2.2依恋依恋是指一个人对某一特定的个体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依恋的意思是留恋,舍不得离开。它一般也会被定义为幼儿和他的照顾者(一般为父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幼儿与其照料者母子依恋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例如,当一个幼儿对接待他的第一位幼儿教师逐渐熟悉起来,慢慢地开始依赖这位幼儿教师,并且形影不离地跟在这位幼儿教师的身后。一但这位幼儿教师有事暂时离开了幼儿,那么幼儿此时便会哭闹不止。依恋关系又分为了五种类型,分别是安全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回避型依恋,混乱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安全型依恋是指安全依恋的幼儿当母亲在场的时候急于探索游戏室,但只要幼儿发现母亲不在身边时,便会出现不安,恐慌,乱发脾气,哭闹的入园焦虑表现形式。焦虑型依恋是指婴儿在母亲离开之后不愿让母亲离开,缠着母亲,想和母亲在一起,而母亲回来后婴儿有可能会不断地攻击母亲,用以惩罚她的离开。焦虑型依恋,简单来讲就是用焦虑的情绪来掩饰被抛弃的恐惧。有焦虑性依恋的人往往缺乏安全感,而且还非常的多疑、患得患失。产生焦虑型依恋的原因大多都是与小时候的生长环境有关系,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在小时候他们遇到困难或者害怕的时候,并没有得到父母及时有效的关注,所以长期处于被冷落或者被抛弃的恐惧中,从而让他们产生了焦虑型依恋。回避型依恋也叫躲避依恋,是婴儿依恋类型之一,母亲在场或者离开都无所谓,自己玩自己的。实际上这类婴儿与母亲之间并未形成特别亲密的情感联结,被称为无依恋婴儿,这类婴儿占少数。混乱型依恋也称作紊乱型依恋,这种类型幼儿的表现与监护人分离或重聚时的情绪,行为表现不相适宜。这种幼儿依恋行为表现为一定的情绪,行为上的反常,不规律化,难以监控和预测,其内心实质上是由于幼儿对依赖对象的情感不确定造成的犹豫和徘徊。反抗型依恋也称"矛盾型依恋",亦称"C型依恋",是幼儿依恋的一种。约10%的婴儿属于此类型。反抗型依恋是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思在1978年根据陌生情境测验提出的。这类幼儿对母亲将要离开时显得很警惕,而当母亲离开时又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幼儿的大喊大叫。但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安全探究的基地。当母亲回来时,他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当母亲亲近他时,会生气地拒绝,推开。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不太容易,不时地朝母亲这里看。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而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均属于消极依恋,是不安全型依恋。2.2.3不正常午睡中午幼儿园小朋友们午休时,幼儿先前在家一直没有养成午休的好习惯,就会导致幼儿跟不上集体生活的作息制度。再加上小班部分幼儿因受入园焦虑的影响,在中午午休时便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情绪反映。例如小班幼儿在中午午休时,对母亲太过于依赖,就会导致每天中午午休时间因为哭闹而不容易入睡,即使闹累了有了睡意还是会发出轻轻的抽泣声。一到午休时间就会变得更加明显,以大哭大闹型居多。可能是因为小班幼儿刚刚入园,面临新的环境时充满了恐惧与焦虑。在应对小班幼儿午休的大哭大闹行为时,幼儿教师应该采取温柔抚慰的策略帮助他们入眠。如当小班幼儿因为不想午睡或睡不着而大哭大闹时,幼儿教师可以抱一抱,亲一亲他们,肌肤接触可以给他们带来亲切感与安全感,而且幼儿教师像母亲一样抱着他们会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安慰,从而减轻因为新入园而产生的分离焦虑,进而将情感依恋由家人转移到幼儿教师的身上。从而使他们产生安全感,慢慢地分离焦虑的情绪就会稳定下来,不一会儿便会入睡。2.3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2.3.1幼儿自身因素幼儿在全新的环境中会缺乏安全感,陌生的环境会使幼儿无所适从。在陌生的环境中幼儿会因为自身原因——缺乏安全感,从而导致年龄偏小的小班幼儿产生入园焦虑的现象。安全感是一个人生存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幼儿从出生开始,在入园之前已经明确地建立起了对自己父母和亲人的信任。对于家庭成员以外的人员,他们是陌生而又略显抗拒的。对于刚刚入园的幼儿来说,幼儿园里的人和周围的环境充满着不确定性,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与老师和同伴友好相处。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必然会希望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有的幼儿在刚刚入园时,需要抱着自己家带来的某个物品才能入睡,而有的幼儿则总是不停地跟老师说要找自己的妈妈或是家庭的其他成员,幼儿这种焦躁不安的行为,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2.3.2幼儿园环境因素有的幼儿园对幼儿入园焦虑这一问题并没有认识到它的严重性,也没有采取任何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幼儿园环境的物质条件,影响着幼儿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质量。当然,幼儿园环境的物质条件有时也会影响着幼儿入园时的情绪,严重时还有可能导致幼儿产生入园焦虑的现象。而幼儿园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也是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决定因素。当一名幼儿教师具有正确的观念和行为时,通过协调幼儿园的各方面因素,就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幼儿园发展环境,为幼儿入园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反之,则会导致幼儿入园焦虑的情况发生。幼儿园文化对于幼儿园整体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影响着一个幼儿园的精神风貌,对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和幼儿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一个幼儿园的文化氛围不好,也会影响着幼儿情绪的变化,从而导致幼儿入园焦虑情绪的产生。2.3.3家庭因素家长在教养幼儿的方式上,往往溺爱自己的孩子。对于幼儿提出的要求,都是尽全力满足。而他们很少会对幼儿的心理状态,同伴交往等方面给予足够的关心。这样一来,极易增加幼儿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他们产生入园焦虑情绪;同时,幼儿根本没有独立面对,解决难题的机会。而幼儿与同伴之间互动交流的减少,也会影响着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第3章缓解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应对策略3.1幼儿教师做好入园前的家访工作幼儿教师在幼儿正式入园前,对每位幼儿进行家访,认真倾听家长对自己孩子生活习惯和脾气禀性的介绍,然后善意地提醒家长为幼儿做一些入园准备,如准备一些替换的衣服、准备一样心爱的玩具等。认真倾听家长的介绍,按时记录幼儿学习生活等日常起居情况。而家长通过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对幼儿园的工作也会更加放心,进而缓解家长的焦虑。此外,也可以和幼儿做一些交流,让幼儿熟悉老师,增强幼儿对老师的信任。3.2开展亲子活动,减少幼儿对陌生环境的排斥感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幼儿园活动,体验幼儿园生活。在亲子活动里,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幼儿园,在老师引导下积极参加各种室内外活动,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如,老师为幼儿安排了宝宝点名时间,幼儿自我介绍后,“找朋友”的音乐响起,家长和孩子拉起小手,去找自己的朋友,逐步体验到交往的快乐。家长可以让孩子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活动场所延伸到幼儿园,而幼儿园自由,快乐的教学生活氛围也会让幼儿毫无顾忌地全心接受。在进入幼儿园之前,为幼儿进行这一充分的准备,可以很有效地缓和幼儿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情绪。特别是家长对孩子的陪伴,使得幼儿可以平缓度过幼儿园的生活。3.3特殊群体情况,个别对待每年小班新生中都会有几位特别的幼儿,其入园焦虑超出其他正常幼儿。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幼儿园里采取一些特殊对策,如开辟专门活动室以稳定情绪;对于拒绝进食的幼儿为其准备一些小点心,或向家长了解其饮食偏好等。与家长积极沟通并研究制定最有效的方案消除幼儿的入园焦虑。3.4家园配合,协同一致入园焦虑不仅表现在幼儿身上,其实不少家长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主要因为担心幼儿在幼儿园这一相对全新的环境是否能够正常学习生活。有些家长心神不定,在护送孩子时,依依不舍地分开,总是牵挂,并时常电话询问孩子在园中的情况,一切以孩子为重等现象也是无法避免的。所以,教师应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主动和家长交流幼儿在园情况,随时了解幼儿的动态,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以便共同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避免家长对孩子入园的焦虑心理,也是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症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结论解决好幼儿入园焦虑的问题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通过观察法观察到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第一,依恋亲人、不愿入园、哭闹不止;小班幼儿刚入园时,语言表达能力差,情绪也不太稳定。在与家人分离时,第一反应表现为抱着家人不放手大声哭闹不止,甚至严重时,还会发生呕吐不止的现象。第二,不愿交流,漠视一切;幼儿不愿意与别的幼儿说话,也不愿意与别的幼儿一同玩游戏,经常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