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体制_第1页
金融监管体制_第2页
金融监管体制_第3页
金融监管体制_第4页
金融监管体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金融监管体制第一节金融监管当局

第二节金融监管体制的开展变迁

第三节各主要国家金融监管体系介绍

第四节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开展演变

小结第一节金融监管当局(一)金融监管当局金融监管当局是依法对金融业实施监督与管理权的政府机构,是金融业监督和管理的主体。金融监管是政府行为,其目的是维护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控制金融体系风险,提升金融系统运作效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创造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金融监管当局具有权威性、独立性和公共性特征。金融监管当局与监管对象金融监管体制指金融监管权力在配置模式上的制度安排。公共权力的配置主要有集权和分权两种模式。集权模式是将金融监管的权力在政府某一部门机构内垂直分配,形成单一的金融监管体系,充当这一监管体制主角的通常是一国的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委员会或金融监管局。分权模式是将监管权力在不同政府部门间横向分配。世界范围内曾经与中央银行同时充当过金融监管主体的政府机构有财政部、货币政策委员会、人寿保险委员会、证券交易委员会等,甚至政府自己也履行一局部监管职能。分权的根本原那么是按金融业务性质来确定监管对象,一般按银行业、证券期货业和保险业来划分。(二)金融监管对象金融监管对象也称为被监管者,包括金融中介机构、工商企业、基金组织、投资者和金融活动的关系人等。银行业监管对象:不管其称谓如何,但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资金清算、信托投资、财务管理、参与货币市场融资交易活动等的机构都属于银行业的监管对象。这些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信用合作机构、专业储蓄机构、专业信贷机构、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典当行等。如果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货币市场融资与交易活动,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也作为银行业特定的监管对象。证券期货业监管对象:证券业监管的对象是从事证券融资和交易活动的企业、机构和个人,期货业监管;期货业监管的对象是从事期货投资交易活动的企业、机构和个人。另外,提供证券和期货交易场所的组织机构也是重要的监管对象。证券类监管对象主要包括:证券经纪公司、上市公司、投资基金、投资者和证券交易所等;期货类监管对象主要包括:期货经纪公司、期货投资者、期货交易所及其附属储藏库等。保险业监管对象:从事保险经营和投资保险的企业、机构和个人。主要包括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基金等。金融监管当局与中央银行(一)中央银行是最早的金融监管当局中央银行职能形成的大致开展模式是:私人银行国有化后获得货币发行权、代理国库与政府融资权、组织资金清算、充当最后贷款人。随着金融业的开展,金融监管的主要方向转变为对金融体系中金融主体和金融市场及市场行为的监管,维护债权人利益,约束债务人行为,标准金融秩序,保证公平竞争,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二)现代中央银行仍在履行金融监管职能1914年美国联邦储藏体系建立标志着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现代中央银行的主要功能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通过宏观调控来维持金融和经济的稳定。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居于主导地位。金融调控与金融监管间的关系:首先,中央银行实施金融监管能够确保金融统计数据和其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为货币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其次,金融监管能够保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形成高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最后,中央银行进行金融监管能够为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三)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职能分开的趋势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形成以来,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能出现别离趋势。因为金融监管过程更多的是微观管理活动,而中央银行是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宏观调控是其职责的重心。为了提高货币政策效率和金融监管力度,将金融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别离出来,由专门的监管机构行使便成为一种趋势。1997年英国设立金融监管局来统一监管金融业,金融监管局不隶属于英格兰银行,但英格兰银行在金融监管局高层有代表权。在法国新的监管体制内,中央银行负责银行业监督,另设金融监管委员会、信用机构和投资公司委员会、银行委员会共同实施监管,这三个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中央银行内,均由央行行长任主席。美国中央银行是银行监管的主体,同时也是伞式监管人,负责对大型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在我国,1984-1991年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对金融业实施统一监管;1992年设立证监会,1998年设立保监会;2003年设立银监会。中央银行不可能完全脱离金融监管。因为,中央银行仍然是最后贷款人,没有监管能力,最后贷款的风险就会增大。中央银行仍是维护一国经济和金融稳定的主角。第二节金融监管体制的开展变迁金融监管体制金融监管体制是由一系列监管法律法规和监管组织机构组成的体系。金融监管体制模式是金融监管模式决定的监管组织机构设置的模式,取决于监管对象确实定模式,也就是金融监管模式。(一)金融监管模式金融监管模式是指监管机构确定被监管对象的标准,一般分为两种模式:功能监管和机构监管。功能监管指按经营业务的性质来划分监管对象,如将金融业务分为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机构监管:按照不同机构来划分监管对象,如银行机构、证券机构、保险机构、信托机构等。作业11.金融体系包括哪几局部?各举例说明。2.金融监管体系包括哪几局部。试举例说明。3.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技术创新包括哪几个局部?运用到金融领域,金融创新包括哪些局部?试举例说明。4.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政策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怎样的区别?财政政策将运用哪些手段?货币政策运用哪些手段?两种政策手段之间的差异有哪些?具体详述三大货币政策手段的使用过程和方法。5.金融创新如何使货币政策手段局部失灵?试举例说明。6.美国的金融运营模式和监管体制经历了哪几个开展阶段?有怎样的历史背景和理论突破?功能监管的优势:监管的协调性高,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和解决;金融机构资产组合总体风险容易判断,可以防止重复和交叉监管现象的出现,为金融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机构监管的优势在于:当金融机构从事多项业务时易于评价金融机构产品系列的风险,尤其是在越来越多的风险因素如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等被发现时,机构监管的方法非常有效;机构监管也可防止不必要的重复监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监管成效,降低了监管本钱。(二)金融监管体制模式金融监管体制模式往往与金融业经营体制有一定的联系。金融业经营模式不外乎两种: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相应地,金融监管体制模式也有分业监管体制模式和集中监管体制(混业监管体制)模式,另外还有一种介于完全分业和完全集中监管之间的过渡模式,称之为不完全集中监管体制。(1)分业监管体制:美国、德国、波兰、中国(2)集中(混业、统一)监管体制:英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3)不完全集中监管体制:存在“牵头式〞、“双峰式〞监管体制等模式。澳大利亚。*双峰式监管体制:依据金融监管目标设置两类监管机构,一类机构专门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审慎监管,以控制金融业的系统风险,另一类机构专门对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和相关机构的金融业务进行监管,以标准金融经营行为,保证金融平稳运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变迁(一)混业经营和集中监管20世纪30年代前,金融业根本上是混业经营,金融监管职能根本上归中央银行履行。如英格兰银行、法兰西银行、德意志银行和美国联邦储藏体系。(二)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该法案确立了银行与证券、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制度,成为划时代的一部金融立法。同年美国又公布了《证券法》,1934年出台了《证券交易法》,并特设了证券与交易委员会(SEC)专门监管证券业。1939年公布了《信托契约法》、1940年发布《投资公司法和投资参谋法》。在英国,1946年英格兰银行被国有化以后,其独立性大大削弱,在金融监管方面,英格兰银行是作为财政部的执行机构来履行银行监管职能的,与英国证券与投资委员会(证券期货监管)、英国贸易司工业部(保险监管)共同形成分业监管体制格局。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的金融监管依然维持集中监管的体制模式。世界金融体系大致可分为两种金融监管体制: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另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混业经营、集中监管体制。(三)金融再度混业经营下的监管体制变革国别(地区)经营方式监管方式过去现在美国分业混业(1999)分业监管英国分业混业(1986)混业监管日本分业混业(1996.11)混业监管德国混业混业混业监管瑞士混业混业(与保险业分开)混业监管荷兰混业混业分业监管卢森堡混业混业银行、证券混业监管,保险单独监管比利时分业混业银行、证券混业监管,保险单独监管意大利分业分业分业监管加拿大分业分业银行、证券混业监管,保险单独监管法国分业分业(可持非银行公司股份,但不超过20%)分业牵头监管韩国分业分业(业务范围在不断放大)混业监管中国香港混业混业分业监管中国分业分业分业监管表4-1世界局部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经营体制与监管体制模式金融监管体制的有效性分析(二)不同监管体制模式的优劣势比较1.集中监管体制的优势和缺乏无论审慎监管还是业务监管,都是由一个机构负责。优势:本钱优势;改善监管环境;适应性强;责任明确。缺点:缺乏监管竞争,容易导致官僚主义。2.分业监管体制的优势和缺乏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领域分别由一个专业的监管机构负责全面监管(包括审慎监管和业务监管)优点:监管专业化优势;监管竞争优势。缺点:各监管机构之间协调性差,容易出现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不可防止地产生摩擦;机构庞大,监管本钱较高。3.不完全集中监管体制的优势和缺乏(1)牵头监管模式:优势:目标明确;通过合作提高监管效率。但其最大的问题是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由谁来控制,牵头监管者并不能做到控制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如法国。(2)“双峰式〞监管模式:一般是设置两类监管机构,一类负责对所有金融机构进行审慎监管,控制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另一类负责对不同金融业务监管,从而到达双重保险作用。如澳大利亚和奥地利。优势:第一,与分业监管相比,它降低了监管机构之间相互协调的本钱和难度,同时,在审慎监管和业务监管两个层面,防止了监管真空或交叉、重复。第二,与集中模式相比,它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监管机构之间的竞争和制约关系。第三,在各自领域保证了监管规那么的一致性。(3)伞式监管+功能监管模式。如美国。对于同时从事银行、证券、互助基金、保险与商人银行等业务的金融持股公司实行伞式监管制度,即从整体上指定联储为金融持股公司的伞形监管人,负责该公司的综合监管;同时,金融持股公司又按其所经营业务的种类接受不同行业主要功能监管人的监督。(三)不同金融监管体制的监管效力比较对不同监管体制的监管的有效性采用量化评分法进行比较。量化从10个方面加以考核,包括:信息的共享程度、风险传递的控制程度、监管标准的一致性、监管的外部性、重复监管程度、监管真空程度、监管本钱、监管竞争效率、监管机构官僚程度、单业监管的效力等指标。这些指标分正向和逆向指标。各指标量化标准分值均为1。正向:高1、较高0.75、较低0.5、低0.25;逆向:高0.25、较高0.5、较低0.75、低1。分业经营总体监管效力:分业监管<集中监管<牵头监管等混业经营总体监管效力:分业监管<<集中监管<牵头监管等分业经营单业监管效力:集中监管<分业监管=牵头监管等混业经营单业监管效力:分业监管=集中监管<<牵头监管等第三节各主要国家金融监管体系介绍(一)美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是一种典型的分权型多头监管模式,被称为伞式监管+功能监管的体制实际上是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的混合体。1.银行业的监管在银行领域,财政部货币监理局(OCC)、联邦储藏银行(FRB)、储蓄性金融机构监管局(OTS)、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以及各州的银行局(SBD)共同负责监管。美国是联邦制国家,金融市场准入实行联邦政府许可和州政府许可两级核准制度,经联邦政府批准商业银行由财政部货币监理局负责监管,经州政府批准设立的商业银行那么由州一级金融监管部门负责监管。美国参加联邦储藏体系的银行由联邦储藏银行理事会行使监管权,而未参加联邦储藏体系但参加了联邦存款保险制度的银行那么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负责监管,银行控股公司由联邦储藏银行理事会负责监管。对于储蓄性金融机构,按照联邦法批准设立的商业银行由储蓄性金融机构监管局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共同监管,经州法律批准成立的、并参加了存款保险的储蓄性金融机构受储蓄性金融机构监管局、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州银行局三方监管;经州法律批准成立的但没有参加存款保险的储蓄性金融机构只受储蓄性金融机构监管局、州银行局两方监管。商业银行内部均设有相对独立的稽核委员会,银行监事会是专司监督职能的组织机构。2.证券期货业的监管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证券经营机构、证券信息披露、证券交易所、柜台交易和证券业协会等履行监管职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负责对期货经纪机构、期货市场信息披露、期货交易所等实施监管。银行所从事的证券业务也纳入证监会的监管范围。3.保险业的监管保险机构由所在各州保险监管局(厅)负责。(二)美国伞式监管+功能监管的主要内容在未得到功能监管人同意的情况下,联储不得要求非银行类附属公司向频临倒闭的银行注入资本。但在金融持股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因风险管理不善及其他行为威胁其下属银行的稳定性时,联储有权加以干预。美国伞式监管的监管理念已经由过去重视由监管机构全面测量金融机构的风险程度转为重视监管其建立与执行自身完善的风险监测机制,同时亦强调借助市场与公众约束。(三)美国金融监管的手段及其改革美国金融监管手段向自动化监管系统开展。美联储在监管手段上的改革:提高审慎监管的灵活性,根据各银行的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区别监管,防止简单化和模式化;对兼并形成的超大银行机构,特别注意在加大监管力度和防止出现“道德风险〞间寻求平衡。英国(一)1979年以前英国的金融监管体制英格兰银行成为财政部的附属机构,同时也是金融监管的执行机构。英格兰银行重点负责银行监管;证券与投资委员会那么负责证券监管;贸易与工业部负责保险监管(证券与投资委员会也参与管理)。银行监管的特点是金融机构自律监管为主,英格兰银行的监管为辅。不是通过严格正式的法律法规,而是通过道义劝说。(二)1979-1996年英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建设1979年10月英国首次公布了《1979年银行法》,从立法角度赋予英格兰银行金融监管权,实行金融机构审批双轨制,以区别获准银行和有牌照的银行。获准银行不用接受像有牌照的吸收存款机构那么多的法定要求。1984.10发生引起国际轰动的约翰逊·马修银行倒闭事件(JMB事件)对银行监管产生巨大冲击。JMB是按《1979年银行法》批准作为“获准银行〞进行营业的。其倒闭主因是它对单个借款人的贷款数量超过了公认的限额(银行资本的10%)。按照《1979年银行法》,英格兰银行对“获准银行〞的监管更多的是依据银行的内部规章,双方“相互信任〞。而对“注册吸收存款机构〞,那么主要依据英格兰银行的法规标准进行直接监管。JMB事件使英国政府对银行法进行了修改,出台了《1987年银行法》:1.放弃双轨制,将原来的两级银行牌照合为一级。2.增加了英格兰银行的人事监督权。3.赋予英格兰银行向金融机构或经理、大股东索要资料的更大权力。4.规定金融机构从事或准备从事风险较大的业务,必须向英格兰银行报告。5.授权英格兰银行对非法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进行调查。6.增加了社会审计和银行监管之间的新条款。(三)英国集中监管体制的形成英国政府在1997年提出了改革金融监管体制的方案,将英格兰银行的监管权力剥离出去,银行监管的责任人由英格兰银行转移到证券投资委员会,并进一步将证券投资委员会改组成新的“金融效劳监管局〞,使之成为集银行、证券、保险三大监管责任于一身的多元化金融监管机构。1997年10月28日金融效劳监管局成立,标志着英国集中监管体制的形成。金融监管局负责对银行、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和住房信贷机构的审批和审慎监管以及对金融市场清算和结算体系的监管。英格兰银行主要负责执行货币政策和保证金融市场稳定,并在金融监管局的高层领导中有代表权。同时直接介入支付体系,发现金融体系中的潜在问题。财政部负责全面金融监管组织架构制定和立法。日本略德国略第四节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开展演变(一)1980-1993年底前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国有银行先后设立了信托投资公司,并相继开办了证券、信托、租赁、房地产、投资实业等业务。随着证券业的兴起,信托投资公司增设了证券部,银行通过举办信托参与了证券业务。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主要形式是建立全资或参股的证券公司或信托投资公司的证券部。在国内恢复保险行业的过程中,不少银行还投资建立了保险公司。1992年下半年开始,混业经营加速了风险的积聚、催化了证券市场与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生成。这种混业不是真正的混业,而是内部缺乏风险控制、外部缺乏有效监管的“乱营〞。中国金融业经营体制模式的开展演变(二)1994年后,分业经营模式的形成1993.12.25《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有商业银行不得对非金融企业投资,国有商业银行对保险业、信托业和证券业的投资额不得超过一定比例。1995.7.1《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1995《保险法》:保险公司的范围:财务保险业务、人身保险业务,统一保险人不得同时兼营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1998《证券法》: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必须采用自有资金和依法筹集的资金。(三)1999年后分业经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