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人民版必修二)_第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人民版必修二)_第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人民版必修二)_第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人民版必修二)_第4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人民版必修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专题七苏联经济建设史总体概述十月革命后,苏俄采取了经济政策,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之后转向政策。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斯大林逝世后,、两位领导人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收效甚微;的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后苏联于解体.★专题考点说明(“农业全盘集体化"为阅读内容)1.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主要表现、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3.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和主要内容、失败原因。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918——1924)★基础过关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1.背景:(1)国际:的诞生和退出一战,引起的恐惧和仇恨;(2)国内:国内被推翻的和企图恢复旧政权,不断发动叛乱。2.内容:(1)农业:实行;(2)工业:大小企业实行国有,实行管理政策;(3)流通:取消自由贸易;(4)分配:实行制,为保证前线官兵和工厂劳动力需要,实行成年人制,规定“”。3.性质:苏俄在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4.影响:(1)积极:适应了战时需要,为战胜提供了保证;使政权站稳了脚跟;(2)消极:实施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的反对;导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二、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期探索(1921——1924)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的新情况,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2.目的:发展经济、巩固政权并向社会主义过渡3.内容:(1)农业:用固定的代替余粮收集制;(2)工业:在国家掌握的前提下,部分国企采取和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3)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4)分配:废除平均主义的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制。4.特点:是在苏维埃国家(即无产阶级)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采用资本主义与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和方法发展生产力,巩固工农联盟,通过竞争向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建成社会主义经济基础5.性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从相对落后的国情出发,对俄国建设道路进行的有益的探索。6.影响:(1)经济方面:使苏俄走出了困境,为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年,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初步好转。(2)政治方面:巩固了工农联盟与苏维埃政权;1922年成立了。★问题提升: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与根本目的各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你认为这一政策在当时还有什么主观目的?2.苏俄政权刚刚建立时,与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有何相同之处?我国又是如何克服困难的?3。新经济政策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是什么?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4.我国是如何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与苏俄相比,在过渡的方式上有何不同?5.根据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特点来看,苏俄的这一政策与我国哪一历史阶段相似。有哪些相似之处?6。苏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采用了哪些经济政策?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采用过哪些经济措施?你认为两者之间有何异同?7.苏俄与中国共产党的哪些措施发展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拓展延伸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1)从历史背景看,国内外敌对势力非常强大。国内反革命势力活动猖獗,帝国主义列强也企图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扼杀在摇篮里。(2)从苏俄自身看,这一时期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军事力量都异常薄弱.再加上一战的破坏,只能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样的特殊措施才可能保卫革命的果实。2.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质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措施,是苏俄面临国内战争与外国武装干涉以及极其困难形势下,实行的临时性政策,带有军事性、强制性的经济措施,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它对保障粮食供给和军需品供应,使苏维埃国家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人力物力,按战争的需要进行分配和有效使用,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对击败外国干涉军和国内反革命起了一定积极作用,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但是,它同时也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的模式,其特点是在组织社会主义经济中,基本上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撇开了市场,采取纯粹军事、行政的手段和方法,分配上更趋向实物化,许多日用品免费供给,这些措施远远超越了当时苏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尤其是中农的利益,使工农联盟频于瓦解,使国民经济面临彻底崩溃的边缘。实践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一种尝试无疑是失败的。它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与特点(1)直接原因:克服战士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消极后果,摆脱面临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2)根本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种与当时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失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对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重新思考.(3)特点: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扩大生产.4.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表明了苏维埃俄国已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我们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中可以认识到:制定经济政策必须从本国情出发,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商品经济只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与形式,并非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社会主义也需要商品经济。新经济政策之所以能得以实行的根源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规律。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利用市场与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5.新经济和罗斯福新政中“新”的内涵以及启示(1)内涵:①新经济政策“新”: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②罗斯福新政“新”: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2)启示:①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区别.②发展经济应把计划于市场相结合。6.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不同点关注3,2第163页)(1)前提条件都掌握了国家政权和主要经济命脉;(2)主观目的都是探索向社会主义国土的途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政权;(3)政策内容都涉及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方面;(4)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