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分析研究目录TOC\o"1-3"\h\u4976第一章服务业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述评 1267441.1服务业的基本概念 1267651.1.1研究背景 1102281.1.2研究目的 1131141.2.3研究内容 2234641.2国内外服务业相关理论述评 2203601.2.1国外服务业相关理论述评 222041.2.2国内服务业相关理论述评 319124第二章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分析 3312662.1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345202.1.1服务业总量比重的变动 412352.1.2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变动 6155012.1.3服务业区域结构的变动 7262092.2中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9101862.2.1服务总量不足 9207532.2.2地区发展不平衡 10200072.2.3就业比重“仍然”偏低 11265792.3生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2135552.3.1行业竞争水平 12226142.3.2区域发展不平衡 125982.3.3人力资本存量低的影响 1327277第三章我国服务业良好发展相关对策及建议 14223273.1加大对服务基础设施投入 14229053.2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1444523.3深化经济体制和企业制度改革 14100453.4加强立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1532729结语 15服务业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述评1.1服务业的基本概念1.1.1研究背景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许多制造企业纷纷转型,从过去单纯的生产活动逐渐过渡到提供整套解决方案的服务活动,服务经济时代开始到来。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其价值链也逐步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生产环节,两个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融合趋势口益凸显。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愈加迫切。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和迫切性,并提出要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放在首位,通过其与工业的融合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安徽“十二五”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现其与制造业的融合,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对安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意义。1.1.2研究目的第一,测算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水平,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依据。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了这两个产业的融合水平以及产业内部门间的融合水平,并定量分析了两产业间的带动性和需求性,为产业转型升级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撑。第二,提出了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对策建议,为政府推动两个产业融合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实证分析了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这可以更好的指导政府制定产业融合的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1.2.3研究内容第一章,介绍国内外服务业的基本概念。界定了相关概念,介绍了服务产业成长理论和产业融合理论。第二章,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阐述了两个产业近年来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产业融合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第三章,我国服务业良好发展相关对策及。运用2012年和2015年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两个产业的整体和分部门融合水平,结果表明两个产业正由初级融合向高级融合趋近,分部门间融合水平差异较大。第六章,主要结论与对策以及建议。根据前面结果得出主要结论,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2国内外服务业相关理论述评1.2.1国外服务业相关理论述评配第-克拉克对40多个国家的截面和时序统计分析,得出结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后,劳动力便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钱纳里、库兹涅茨等学者收集了多个国家经济发展数据,发现了产业结构转换的一般规律;随着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趋于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趋于上升。钱纳里、库兹涅茨认为,导致服务业快速增长的原因是服务产品较高的需求收入彈性。(fisher0935)、Clark094们和Fourastie(1949)都认为,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区域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Fuchs1980)构建了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的模型,并对三次产业各个部门的就业比例与人均GDP的关系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了估计,结论显示,服务业就业比重和人均GDP之间存在着显著并一且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他还指出,引起服务业就业人数较快增长的两个原因;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和家庭内部提供服务转变为从市场上购买服务。Riddle(1986)利用1981年的截面数据,通过对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工业化国的城市人口比重与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城市人口规模和服务业呈正相关,李德尔1986)提出,城市化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2.2国内服务业相关理论述评田家军认为一个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该产业的市场结构状况、市场上的生产供给和消费需求、科学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城市化水平、产业自身的特征、国家政策等。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选择了以下几个指标来考察:法人单位数、城镇单位就业数、产业增加值、国有单位就业人数、各个产业实际利用外资的数量、各个产业的中间需求率等。李江帆(1994)认为影响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服务产品的输出状况。在服务业增长的过程中,除了人力资本、制度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影响外,还有社会资本(社会活动主体之间的互惠合作行为、全社会普遍存在的信任关系、广泛的社会联系等)的作用。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的环境下,社会资本构成了市场经济的非正式制度基础,能够缓解交易过程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促进市场交易关系的形成和共同参与的集体行动(陈健和胡家勇,2005)。黄维兵0003)提出,工业的快速长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条件、市场发育是服务业增长的源泉、社会需求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城市化则是服务业发展的助推器。倪鹏飞(2004)指出,人均收入,消费率和城市化等需求因素是城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上升的最主要因素。第二章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分析2.1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工业现代化程度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改善,在1978年-2015年这37年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81元提高至2015年的49130元,以1978年为基数,201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了将近120倍(见表2-1),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消费取向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加之绝大多数服务需求具有需求收入弹性较高的特点,构成了服务需求迅速扩张的主要动力。表2-11978年-201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变动情况年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19783811001985858175.519901644.00237.319955046.00398.620007858.00575.5200514053.00880.7201022698.001191.80201549130.002162.1注:人均国民生产指数以1978年=100计。
资料来源:《20016年中国统计年鉴》此外,当前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在总量上迅速扩张之外,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随之变动,服务业内部结构与区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也产生了变动。2.1.1服务业总量比重的变动从产业演进的一般趋势来看,在本文的第三章关于服务业发展机理部分曾做出一个梳理,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配第-克拉克定理,还是库兹涅兹的现代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理论,两者都承认了第三部门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与其就业比重将不断上升。而中国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也逐渐地体现出了其重要地位,首先表现在服务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变动。表2-21978年-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变动情况年份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1978111.7113.81985115.2119.31990103.8102.31995110.9109.82000108.4109.72005110.4110.52010109109.52015110.6111.6注:上年=100
资料来源:《20016年中国统计年鉴》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绩,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614045亿元,增加了91倍之多,年增长率均值在10%左右,伴随着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也从1978年的872.5亿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231340亿元,增长了超过150倍,年增长率均值接近11%,并且自2001年开始,第三产业增长率基本不低于10%,甚至在2007年增长将近14%,除了1989年和1990年增长率低于8%以外,其余均超过这一增长速度,此外,从同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指数与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该两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仍然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指数,在某种程度也再次印证了本文第二章所阐述的服务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表2-31978年-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的变动情况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7828.9%47.88%23.94%198030.17%78.22%21.60%198528.44%42.89%28.67%199027.12%41.34%31.54%199519.96%47.18%32.86%200015.06%45.92%39.02%200512.24%47.86%40.08%201011.31%43.56.%45.13%20159.72%43.63%46.65%资料来源:《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经整理而得从上表2-3我们不难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条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制造业中心的转移为我国(尤其是沿海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人均收入水平不断增加,消费结构发生转变,日益增长的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促进了服务业的迅速发展。通过表2-3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的变动情况,再次印证了产业演进的规律,其中第一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28.19%降至2015年的9.72%,基本处于持续下降状态,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在30年间基本维持在40%-50%之间,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46.67%在2015年慢慢超过第二产业比重的43.63%,但是相对于1978年的23.94%,对GDP的贡献率却增加了将近23%,基本处于持续上升状态。因此,就中国而言,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兴主导力量。2.1.2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变动随着中国服务业在总量及其国民经济中比重的变动,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之前曾经阐述过,服务业作为一个系统的产业部门,它的发展与工业部门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差异,服务业不像工业只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内有显著的增长,而是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阶段都能找到其发展与扩张的痕迹,而其中的主线便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服务业内部生产关系在每个阶段都在不断适应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甚至是在适应需求结构与需求能力的变化,因此,在分析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动情况之前,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动是极具复杂性与动态性这一规律事实。表2-41978年-2015年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指数变动情况年份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1978180.9123.1118.1109.8105.71111980104.398.1103.9106.6107.9115.11985113.8133.5106.3116.9125111.71990108.394.7103.5101.9106.2103.71995111108.2110.2109.4110.8116.92000108.6109.4109.3106.5107.1109.72005110.9105.6109.1108.6107.2103.52010115.3109.3108.2105.6107.7108.42015106.8104.2102.9104.3106.1109.5注:上年=100
资料来源:《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首先,从上面1978年-2015年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指数相关数据我们不难发现,除批发零售与房地产行业之外,其余每年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总量在过去37年间都较上一年有所增长,37年间增加值指数均值都超过110,其中金融业增加值指数均值达到了113.29。此外,虽然批发与零售行业分别在1980年、1985年与1990年三年中增加值较上年有所下降,但是其在过去37年增加值指数的均值仍然接近110,并且从1995年-2010年这15年间都是处于增加值指数不低于106的速度增长,甚至在2005年达到了110.9;而房地产业增加值指数只是在1980年与2010年小于100,其余年份该行业增加值均较前一年有所增长,且在过去30年间增加值指数均值达到了112.27,超过了持续增长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当然,这一过高指数与1990年当年的通货膨胀有着莫大的关系。2.1.3服务业区域结构的变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服务业随着国民经济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不断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从1978年的23.94%增加至2008年的40.07%,若以在此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最低的1980年的数值21.6%来看,在30年间该比重增加了将近一倍,成绩斐然。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实践与认清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不仅应当关注服务业总量与内部结构在这30年间的变动情况,也应当对服务业发展的区域结构变动,主要是服务业在我国东中西部的发展变动情况有一个认识,以便于为本章下一部分发现中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根据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在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地域划分问题上,2004年之前,国内学者普遍的划分方式为:东部区域为12个主体,分别为辽宁,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中部区域为9个主体,分别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自治区、河南、山西、湖北、江西、安徽和湖南;西部区域为10个主体,分别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唯乌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川、重庆、云南、西藏自治区和贵州。但是2004年我国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之前被划入东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中部的内蒙古自治区也划入了西部区域,本文在进行区域分析时采用后者,具体见表2-5本文所采用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地域划分标准表2-5本文所采用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地域划分标准包含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东部(11个)辽宁,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
东和海南中部(8个)黑龙江、吉林、河南、山西、湖北、江西、安徽和湖南西部(12个)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唯乌尔自治区、宁夏回
族自治区、四川、重庆、广西、云南、西藏自治区和贵州通过比较1999年-2008年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三大区域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及其占区域生产总值比重相关数据,可以发现近十年间,三大区域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均呈现出上升态势,但是其总量占区域生产总值比重却出现了波动,但幅度不大,在3%左右,此外,东部地区这一比重始终高于同年中部与西部地区。与此同时,从相对数量来看,三大区域中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占区域生产总值比重的最大值出现在2007年东部区域的41.31%,这一数值相对而言偏小,说明服务业在我国三大区域之间发展空间巨大。表2-61999-2008年我国三大区域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及其占区域生产总值比重指标年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总量比值总量比值总量比值199919236.138.77%7670.7433.96%5404.5929.61%200021935.9539.39%8610.6134.63%6034.630.31%200124805.8639.00%9580.1536.55%6984.7931.57%200227939.5239.25%10538.9936.75%7760.3831.86%200331397.6437.84%11880.9836.46%8668.1731.23%200436267.2336.45%13645.1834.55%9986.3729.94%200547742.9740.53%16882.1236.41%13237.0633.86%200655996.9140.62%19418.3336.17%15251.4433.36%200767488.8141.31%23188.0236.01%18046.9432.85%200878354.8841.01%27066.0134.73%21172.8631.81%注:(1)总量单位:亿元
(2)在数据整理过程中,东部地区的1999年海南省服务业增加值数据缺乏,采用2000年数据。
资料来源:《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经整理而得2.2中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前一部分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在绝对数量还是在相对数量上,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最低的21.6%(1980年)增加到当前的40%以上;此外,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与各区域服务业增加值也在这30年间逐年增长,为整个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并超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增长速度,这说明服务业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但是,要做到理性地看待中国服务业在过去30年间所取得的成绩,那么我们不仅应当注重时间序列上的相关数据,更应当将中国的服务业发展置于全球服务业的大背景之下,寻找差异,总结规律,为中国服务业取得更大的进步,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找准方向。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通过比较,中国服务业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服务总量不足、内部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水平不平衡、技术支撑与创新能力不足、服务专业性人才缺乏等方面。2.2.1服务总量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增加值逐年递增,并且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不断上升,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这一比重基本保持在40%以上。但是,无论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还是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是发展中国家,这一比重仍然偏小,说明我国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服务总量的不足。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见表2-7),自2000年至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世界平均值从未低于65%,在2015年这一比重甚至达到了69%,将近70%;若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以七国集团为参照,美国2015年该比重为76.6%,差距更大。即使是同为“金砖四国”的巴西与印度,这一比重在2015年也分别达到了65.75%与52.39。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越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服务业就越发达,通过对比,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的差异可以看出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滞后,总量不足,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说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仍有很大的空间。表2-7发达经济体(七国集团)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2000年72.9367.9673.2967.6867.3166.6464.152004年74.169.6173.4667.8367.5267.4164.812006年74.4870.6573.968.5168.366.3265.342010年74.6170.9274.2668.4868.7864.5265.822012年75.8372.0674.7268.9669.2265.8867.282015年76.673.4475.4969.769.6566.8567.86与此同时,中国服务业发展实践中存在服务总量不足的同时,服务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与拉动率不高的问题,虽然第二产业自1991年以来基本处于持续下降状态,下降区间达到17%,服务业处于持续上升状态,上升空间达到了23%,但是在这17年间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从未超过第二产业,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而言,其比率偏小,第三产业对GDP的拉动率也同样如此。2.2.2地区发展不平衡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其发展水平必然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服务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实体经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与实体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因此,中国国内不同区域间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差异也必然导致其在各区域间的发展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地区不平衡特征。首先,从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服务业增加值的绝对总量来看(见表2-8),近十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在绝对总量上均超过中部与西部地区两者总和,且这一特征具有不断增强的趋势,中部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占中国整个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甚至出现了下降趋势,这种服务业区域间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现象显然有悖于国民经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的现实目的不相适应。表2-82000年-2015年我国三大区域服务业增加值占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年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200059.97%23.54%16.50%200359.96%23.16%16.88%200660.42%22.79%16.78%200960.44%22.87%16.69%201260.55%22.78%16.67%201561.32%21.68%17.00%此外,中国服务业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不仅体现在东中西部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即使在区域内部各省市,无论是服务业增加值占本省市生产总值比重还是占整个区域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情况,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以东部地区为例,通过观察表2-9相关数据,我国东部地区11个省市各自服务业增加值占本省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波动幅度相当大,其中北京达到73%,而同年这一比重最低的河北省仅为33%,远低于同年国内平均水平40.07%;此外,从东部地区各省市服务业增加值的绝对数量占整个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来看,省市之间的差距也十分明显,其中广东这一比重达到19.56%,接近整个东部地区11个省市的1/5,而最低的海南省和天津市仅为0.75%和3.08%,这一比重排名前三位的广东、江苏、山东与排名后三位的海南、天津、福建相比接近于5:1,地区间差异十分明显。表2-92012年东部地区各省市服务业增加值相对情况占本省市生产总值比重占东部地区服务业增加值比北京73%9.80%天津38%3.08%河北33%6.86%辽宁35%5.93%上海54%9.38%江苏38%14.74%浙江41%11.25%福建39%5.42%山东33%13.23%广东43%19.56%海南40%0.75%2.2.3就业比重“仍然”偏低中国服务业在就业方面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是相对于一些欧美国家而言,这一比重仍然偏低,服务业的缓解就业压力功能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通过表2-10欧美主要国家在2000年-2015年服务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的情况来看,欧美国家这一比重至少在65%以上,其中美国在2015年服务业劳动力比重达到了最高的78%,即使是最低的意大利其这一比重也达到65.8%,因此,中国服务业虽然在缓解国内就业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这一比重仍然偏低,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表2-102000年-2015年欧美主要国家服务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情况年份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瑞典英国加拿大美国200072-64.962.874.274.674.574.775.6200372.67065.562.874.675.175.27577.5200672.970.96664.475.575.176.17577.6200972.671.467.664.675.875.776.275.377.8201273.372.367.865.275.775.776.475.377.7201573.873.167.965.876.1767675.978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时间中,第一产业农业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比重从1978年的70.53%降低至2015年的26.56%,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会从第一产业流出。但是就目前中国的现实来说,真正吸纳从第一部门中流出的劳动力的不仅仅是服务业,第二产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员的比重从1978年的17.3%增加至2015年的36.24%,事实胜于雄辩,这说明在当今中国第二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也在起着重要作用。2.3生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2.3.1行业竞争水平产业间的竞争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和发展。通过竞争和合作,不同行业的企业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更合理地分配资源,从而使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具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的进入和退出受到严格控制,产业竞争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与制造业的融合。2.3.2区域发展不平衡现代服务业是中国经济的一部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之一,同样的问题也反映在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中国各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East、中西部、西部三大地区的差距上,体现在公共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上。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EL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在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区域比较分析中,中国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不仅是经济总量最大的地区,也是T市服务业产值最大的地区。他三个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它的现代服务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促进了东部各省自治区的全面、快速发展。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就开始发展基本原材料、能源和轻工业。20世纪90年代,中国区域开始调整其结构发展优势。东部地区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是第二次。工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很大比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向、技术水平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和自身优势的进一步提高。早在20世纪90年代,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服务业。在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差距正在扩大。2.3.3人力资本存量低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即人力资本投资。它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是知识、健康和能力聚集在人体内的总和。人力资本投资是实现最佳效果的最佳投资。在提出人力资本、人力资源理论之后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得到证实,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不是物质资本。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人力资本投资可以促进劳动。提高电力质量将进一步提高生产率。因此,人力资本的作用也可以在人力资本的前提下发挥作用。现代服务业是一个需求量大、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快速发展,人才战略是必由之路。然而,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服务业的概念是不同的。视觉和偏见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是有限的,忽视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是不够的。服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服务质量差。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在1万个劳动力中,只有11名研发工程师和工程师,在发达国家只有一万名工人。有100多名研发工程师和工程师。虽然中国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但它也吸收了低文化和低技术。低质量劳动力是主力军。但现阶段,高层次人才的缺乏是非常严重的。这一方面,由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低,对高层次人才缺乏吸引力,国外大量人才出国留学,很多人才没有回归国家,大量人才流入外资和联合企业。人才流失、专业技术人员、经济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等人才流失。第三章我国服务业良好发展相关对策及建议3.1加大对服务基础设施投入要大力推进服务业技术进步。以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改善国内的服务手段,加快科技手段在服务领域的应用,特别是要大力支持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当今世界,电信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已成为各国制定服务战略的首选目标。几乎所有的部门都在制定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贸易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电信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不仅是扩大服务出口的有效手段,更是提高各种服务部门效率的先决条件。另外,作为信息技术重要方面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远远走在我们前面。我们必须迎头赶上,才`能把握住经济发展的机遇。3.2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任何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构建往往是以合理、高级的国内社会消费需求结构为基础,当今世界的服务贸易强国的服务产业一般是首先在其国内形成竞争优势,然后才逐步走向世界的。而中国虽然经济规模很大,但专业化分工水平较低,因此对社会化的生产性服务需求不足。尽管中国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己降低之以下,但中国居民对服务业的消费需求还不是很强劲,服务消费的比重偏低,消费结构仍以实物消费为主,对消费者服务的需求不足,服务需求不足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削弱了服务出口能力。因此,我国企业和政府应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努力引导居民优化消费需求结构,提高服务消费的比重,为提高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市场推动力。3.3深化经济体制和企业制度改革由于我国许多服务行业长期由国有经济单一垄断,经营机制不灵活,产权明晰的市场主体未真正形成,突出表现在电讯、金融、保险、运输服务及会计等中介服务中的垄断与政企不分。服务业传统经营方式多,密集型劳动多,科技含量低,专业分工很不发达。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国有经济的独家垄断,冲破行政条块对服务业资源的分割,解决国内服务业收费标准过高以及恶性竞争等问题,加强服务业内部人事、分配体制改革等等,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3.4加强立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目前对于我国来说,加快立法,建立与完善服务业的法律体系,使之与WTO规则相适应迫在眉睫。为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制定一部我国服务贸易基本法,由于我国缺少一部统一的服务贸易基本法,这不仅会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我国确立将要承担的国际义务和基本原则制度。因此,在我国制定服务贸易基本法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从以往的服务贸易立法中吸取积极经验并吸收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立法方面的经验,为制定我国服务贸易基本法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加快各服务部门的立法进度,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服务业中各行业的行为,改变许多服务业领域因缺乏基本法律而主要依靠各部门规章或行政手段来调整的状态。增加服务业政策法规的透明度。我们应该在不影响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公开有关国家及国内服务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和措施等,清查或废除现有的一切与服务业有关的内部规定与文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医疗器材购销协议版B版
- 2024借款展期合同协议书
- 2024年夫妻债务分割与豁免详细合同版B版
- 2024年广告公司业务承接协议条款版B版
- 2024年度企业食堂经营权转让合同3篇
- 2024年定制宣传品采购合同版
- 2024年度公司C区仓储用房租赁合同版B版
- 2024年大型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建设合同
- 2024年度保险合同(财产损失)2篇
- 2024年专业给水工程劳务分包协议规范版B版
- 露天矿开采工艺课件
- 中医儿科学 呕吐、腹痛
- 医学伦理学试题与答案
-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课间十分钟》ppt
-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记忆》教学设计
- 沁园春 理解性默写
-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小学语文 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期末提升测试题
- 初中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复习与测试【区一等奖】
- 初中数学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实数
- GB/T 1913.1-2005未漂浸渍绝缘纸
- GB/T 13819-2013铜及铜合金铸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