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10年燕山大学7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真题
2011年燕山大学70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真题
2012年燕山大学70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2013年燕山大学70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14年燕山大学70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燕山大学70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2016年燕山大学70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2010年燕山大学701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概论考研真题
2011年燕山大学706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概论考研真题
2012年燕山大学706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考研真题
2013年燕山大学706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参考答案:
一、请解释下列基本概念(共24分,其中每小题6分)
1价值评价
答:价值评价又称价值判断,是主体对客体的价值以及价值大小所作的
评判或判断。价值评价通过揭示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形成对客体的不
同态度,如肯定或否定、喜欢或反感、美或丑、善或恶、公正或偏私
等。价值评价主要有三大基本特点:①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
对象;②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③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
于对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价值评价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活
动,它要以真理为根据,要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相一致,要以人
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为根本,这是价值评价的根本特征,也是应当遵循
的基本原则。
2国际公司
答:国际公司又称跨国公司、多国公司,是垄断资本主义向全球范围扩
展的实现形式,最初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建立的大型企业。这些企
业的特点是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跨
国或国际性的生产、销售、金融等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3客观真理
答:客观真理是指真理的客观唯一性。真理是客观的,凡真理都是客观
真理,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
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客观性有两重含义,
其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它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
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其二,是指真理
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客观性表
明,要想发现真理、拥有真理、发展真理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只能采
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真理并按真理办事。
4现实性
答: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
象种种联系的综合。现实性与必然性有其内在联系,在事物发展中只有
表现为必然性的东西才具有现实性。一个事物在未出现时还不是现实
的,但只要它合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就或早或迟一定会变成为现实。
反之,一事物现时存在着,但只要它丧失继续存在的必然性,就或早或
迟一定会变成不现实。现实性总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它是过去
的“现实”变化发展的结果,又是引起将来的“现实”的原因。现实性体现
着事物联系和发展纵横两方面的整体性质。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共48分,其中每小题6分)
1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答:该观点错误。并非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理由如下:
(1)唯物主义是认为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派别,有三个发展阶段: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①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
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②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根据不同的层
次,社会意识可划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它把历史
观区分为两大派别:历史唯物论(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论(唯心史
观)。其中,历史唯心论(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历
史唯物论(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承认社会存
在决定社会意识。以往的历史观(包括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历史观)都
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把唯心主义赶出了最后的避难
所。
2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
答:该观点错误。主体与客体、主观和客观这两对范畴之间有联系,但
不等同,理由如下:
(1)两对范畴的概念区分
①主体和客体则是认识论范畴,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
指与主体发生联系,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②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相当于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其中,主
观是指人的意识、认识、思维;客观即事物的客观存在,如自然界、人
类社会等。
(2)两对范畴的联系
主体有主观性,有意识和目的;客体首先是客观存在,才能成为主体认
识和改造的对象。
(3)两对范畴的区别
①主体只有和客体相联系才称为主体,离开客体就无所谓主体。而客观
存在可以是不依赖于主观、主体的。
②客观事物与客体是两个有区别的范畴,客观事物只有和主体发生联系
才成为主体的客体。当客观事物尚未进人人的认识领域时,它还只是自
在的客观存在,并不是认识的客体。只有与认识的主体发生了对象性关
系时,客观事物才具有客体的意义。
③认识的客体不一定是客观事物。当人的认识活动指向人的精神活动
时,认识的客体是精神客体。精神客体本身不属于客观事物。
3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答:该观点正确。这是恩格斯论人类思维能力的辩证论断,具体阐释如
下:
(1)思维的至上性
人类思维,按其本性、能力、使命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
着的物质世界的,这是思维的至上性,即所谓的无限性和绝对性。
(2)思维的非至上性
每一个人以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客观事物及其暴露程度的限制,受社会
历史条件、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
们的行为又是非至上的,即有限的和相对的。
(3)马克思主义主张思维的至上和非至上的辩证统一
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矛盾是在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不断得到
解决的。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们中实现
的,而一系列非常不至上的思维又体现着思维的至上性。否认思维的至
上性,会走向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否认思维的非至上性,就会走向思
想僵化和绝对主义。
4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答:该观点错误,理由如下:
(1)社会历史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研究思想史对于深入认识人类历史
及其发展有重要意义。
(2)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
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
阶级斗争的历史。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
观,存在两点局限性,具体如下:
①片面夸大精神的独立性以及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否认精神受物
质因素尤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第一性的制约,否认人类活动归根结底是
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动力。
②抬高了思想,将历史看作是人思想的结果,把历史过程仅仅看作是人
的某种思想过程,这就取消了历史本身所具有的客观性。
5社会意识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答:该观点错误。并非所有的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理由如
下:
(1)社会意识和思想上层建筑的概念区分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根据不同的层
次,社会意识可划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其中,社会意识形式
又可划分为社会意识形态和非社会意识形态两大部分。社会意识形态是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它的形式有艺术、道德、政治、法律、
思想、宗教、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非社会意识形态是指不属于上层
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主要是指自然科学,还包括一部分社会科学和思
维科学,如语言学、形式逻辑学等。
②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
度、组织和设施。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个方面,其中思
想上层建筑即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
哲学等思想观点,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社会意识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
社会意识包含思想上层建筑,它的其中一部分属于思想上层建筑,而社
会意识中的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如自然科学等不会因人的利益、观念不同
而不同,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6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答:该观点错误,理由如下:
(1)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及其与价值量的关系
①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它的高低可以用单位劳
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者单位商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
②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
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
的劳动时间减少,所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
(2)价值量的大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由生产
商品所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量来决定,而计量劳动量多少的自然尺度是
劳动时间,所以价值量就取决于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
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
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所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增加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不论劳动生产率发生了什么变化,单位时间
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
7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
义。
答:该观点错误,理由如下:
指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这里的马克思主
义是从广义上来理解的。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
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主
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中国的具体实际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进一步
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8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
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
答:该观点错误,理由如下:
(1)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
起的关系。这种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主观臆造。
(2)题中观点指出了科技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中出现的一系列负面作
用,给人类敲了警钟,是对的。
(3)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不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而是由社会政治经
济制度、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经济发展观念等因素导致的对科学技术
使用不当,以及科学技术本身发展不充分。科技的发展和与之伴随的一
系列危机之间虽然存在先行后续的关系,但不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
系,因而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因此,说科技应用带来了一系列危
机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4)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
的改革,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发展和推广科学技术。
三、简答题(共18分,其中每小题6分)
1怎样正确把握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答:(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概念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
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
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有两
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
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其二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
式,可以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两种基本形式。矛盾的斗争性
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
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
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①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a.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
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b.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
得到发展。
c.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物之所以能够转
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方向、
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a.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
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b.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
力量。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否定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新的矛盾
统一体产生,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2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
答:(1)平均利润的形成
①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利润。为了得到尽可能高的利润率和尽可
能多的利润,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大量资
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投到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平均化。
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按照平均利润率
计算和获得的利润,称为平均利润。
②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体现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要求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来
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产业资本家得到产业
利润,商业资本家得到商业利润,银行资本家得到银行利润,农业资本
家得到农业利润,这些不同部门的资本家瓜分到的利润只是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是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结
果。每个资本家所得利润多少不仅取决于他对本企业工人的剥削程度,
而且还取决于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工人阶级的剥削程度。
(2)平均利润的本质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本质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在各个部门的
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工人阶段的
经济关系。这就表明,整个工人阶级和整个资产阶级之间的利益是完全
相对立的。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3在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问题上,如何看待暴力革命与和平方式的关
系?
答:对于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国内外有两种不同认识,一种认识强调暴
力革命,一种认识强调和平过渡。过去,我们比较多的是强调暴力革
命。
(1)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与和平两种形式,其中,暴力革
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列宁曾经讲:“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
问题”,在资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它是不会自
愿让出政权的。在资产阶级的暴力镇压之下,无产阶级要想实现自己的
革命任务,就不得不经过暴力革命。正如马克思所说:“暴力是每一个
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对于以前的剥削制度的更替是如
此,对于无产阶级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彻底的革命来说,更是如此。
(2)在强调暴力革命的通识,根据马克思的论述,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
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马克思在19世纪70年代,曾经认为英、美有
可能用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列宁在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
并存的局面时,也曾经认为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但是,实践的发展
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谈的是例外的情况,是作为“设想”讲的,时至今
日,还没有任何国家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事实。
(3)如果轻易否认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原则,让无产阶级完
全放下武器,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缺乏根据和有害的。当然,各
国人民的革命究竟采取什么形式,只能由该国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根
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国实际情况相机和的原则作出决定。
四、论述题(共60分,其中每小题20分)
1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原理,阐述深入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
性。
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
组成部分。文化体制改革的首要价值,是实践、丰富和深化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体系,同时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学理论。坚持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
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
位,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的进行,正是对这些思想的
积极实践,同时也是对这些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
重要性和迫切性具体体现在: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事业,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五大支柱之一,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思想
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的重要任务。
(2)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这既是深刻的历史哲理,也是重要的工作要求。这种哲理和要求具体体
现在:
①没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
向。
②没有正确思想理论的武装,就没有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
福的强大动力和合力。
③没有主流价值舆论的影响,就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
昂扬正气、蓬勃朝气、浩然正气。
④没有繁荣发展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就没有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
全面发展。
(3)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
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
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
迫。
(4)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
望。因此,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当务之急是深化文化体
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5)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的情况日益突出。一方面,文化事业总体实力不强,结构不合理,机制
不健全,受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不少文化企事业单位缺乏
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对外开放的进
一步扩大,文化领域一些深层次问题和体制性障碍日益凸显出来。解决
这些长期积累的问题,唯一的出路在于改革。
2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原理,论述当代人类环境问题的产生、表现及
其应对。
未提供答案,非常抱歉。
3结合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的实际,论述为什么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
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
未提供答案,非常抱歉。
2014年燕山大学706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参考答案:
一、请解释下列基本概念(共20分,其中每小题4分)
1哲学基本问题
答: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
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
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②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
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
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物质
答:恩格斯在总结了19世纪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对物质
下了定义:“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
和中抽象出来的。”后经列宁的发展,对于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
规定,即“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
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
影、反映。”其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
质的存在形式。自然界和社会中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
形态。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一种
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
3抽象
答:抽象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之一,与具体相对。它是指在认识上把
事物的规定、属性、关系从复杂的整体中抽取出来的过程和结果。在认
识过程中表现为通过分析把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区分开必然的、本质
的方面和偶然的、现象的方面,从中抽取出各个必然的、本质的因素,
以达到对具体事物的某一本质方面的认识。
4真理的一元性
答: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
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在任何情况下,对于特定实践活动中
的特定的认识对象来说,只有一种认识与特定的认识客体的状态、本质
和规律相一致的,这种认识就是真理。真理是一元的是针对真理的客观
内容而言的,单从真理的主观形式看,真理的表现又是多样的,同一真
理可以采取不同的语言形式、不同的理论形式来表达,但它们在内容上
都是对同一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真理的这种一元性是由真理的客
观性所决定的。
5阶级分析方法
答: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具体是指用社
会学的阶层理论、观点,观察和分析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
它要求全面、动态地分析阶级状况,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
和意识形态,准确把握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力量的对比及其变化,
把握社会运动和社会生活的脉搏。它为我们透过复杂的阶级社会现象,
认识阶级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
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重要依据。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共30分,其中每小题10分)
1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答:该观点错误,理由如下: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从诞生
到现在,这期间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得出马克思主义过时的
结论。这种论调早已被实践证明是完全错误的。无论从理论本身还是从
实践发展看,马克思主义都具有强大解释力和旺盛生命力。这种解释力
和生命力具体体现在:
(1)同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相比,现在人类社会确实发生了一系列显著变
化,但资本主义根本矛盾没有变,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时代背景没有变,人们对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的
追求没有变。这说明,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
(2)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致力于推动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为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力量。马克思主
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超越时空的影响力、解释力、生命力,就在于
这一思想理论牢牢植根于人民群众,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
间正道。只要人类追求幸福的脚步没有停歇,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就
不会结束,马克思主义就具有永恒的价值。
(3)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遭遇挫折。当时曾有西方学者断言,历
史将终结于资本主义。但30年过去了,人们看到的是,中国坚持以马克
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开拓前进,用雄辩的事
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旺盛生命力。另一方面,西方世界
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也一次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解释力和科学
真理性。
总之,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发展。根据时代和实践的需要不断推
动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永远不会过时。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也不会
过时。
2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或者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
答:该观点错误,理由如下:
(1)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
度的提高,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超越出一国或地区的范围而相
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
(2)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或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其主
要根据在于:
①促使经济全球化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即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经济全球化所具有的诸多因素,如信息技术革命的蓬勃发
展、世界贸易、金融、对外投资的空前扩大、经济贸易的自由化趋向以
及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无不是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②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经济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但在当今的国际经济
关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显然居主导地位,当今世界市场通行的“惯
例”以及各种国际经济“游戏规则”也基本上是由其确定的,反映着它们
的利益和要求。
③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可能从中获得最大的
好处,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要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
简而言之,经济全球化是由资本主义所主导和推动的,资本主义也正在
利用全球化的条件,进行新一轮对外扩张。
(3)应该承认,当今的全球化,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起主导
作用的,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不能分开的,当西方国家以其高度发
达的生产力推进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时,也必然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
张到全球。实际上,资本主义自从诞生以来,就不断向全世界扩张,它
的最终目的是把全球资本主义化或以资本主义统治全世界。资产阶级的
这种奢望和这个目标,到今天没有放弃。相反,它们正在利用它们高水
平的科学和生产力,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以更大的努力促其实
现,这集中表现在美国所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它所宣扬的“全球主义”上,
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4)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过程,它是不以人
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现实中经济全球化是由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
主导作用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当然,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今世界经
济中,虽不占主导地位,但也有一定的、越来越大的影响,这也是不能
忽视的。
因此,我们不应当把当今的全球化,说成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或美国
化,而是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全球化。
3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乌托邦。
答:该观点错误,理由如下:
乌托邦是人类幻想的一种境界或者状态,这种境界和状态基本上是不能
够实现的。而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尤其现实基础
的,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必然的,原因在于:
(1)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这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人
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形态发展和交替的过程。奴隶
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
会,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经过长期发展进入
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客观必然的历史进程。
(2)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
据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批判与“病理解剖”作了具
体实证的阐明。具体体现在: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论证了资本主义发展自我否定的趋
势。
②揭示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论
证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与资本主义的非正义性,论证了工人阶级
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④揭示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论述了工人阶级
解放斗争胜利的必然性。
(3)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已
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从一定意义上讲,社
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本身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可以实现的证明。当然,这
种证明还是不完全的和尚未完成的,因为在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并不
是共产主义社会,而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是,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
社会的初级阶段,它与共产主义社会具有根本性质上的一致性。现实中
的社会主义国家还在继续发展,这种发展持续的时间越长,取得的成就
越大,就越能为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到来创造更多更有利的条件,也提
供更有力的实践证明。
三、简答题(共60分,其中每小题10分)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
理论体系,科学性和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具体表现在: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①马克思主义是在总结无产阶级斗争经验和人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优
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思想体系。
②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
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
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
(2)马克思主义革命性
①马克思主义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以批判者、革命者的姿态开始了
其理论活动及其发展史。
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
广大人民的利益。马克思主义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就是实现物质财富极
大丰富、人民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③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批判
精神。
(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
的,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革命的阶级,它没有自己的私利,因而敢于坚
持科学发展真理,无产阶级革命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
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是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和活的
灵魂。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
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产生于19世纪40年
代,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是唯物主
义的高级形式;旧唯物主义泛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在通
常情况下,主要是指16~18世纪英法等国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机械的
唯物主义以及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
(1)实践性不同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离开实践考察认
识问题,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
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现代辩证唯物主义把科学的实践观
引入认识论,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
(2)认识过程不同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
的,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
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人的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把认识
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
(3)能动性不同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反映的是对客观世界的消极被动的直观;而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基础上发生的积极地、能动地
再现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3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认为意识
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
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以及怎样反映,从而表现出主体的选
择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
且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
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
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
实践使之一步步变为客观现实。
(4)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证明:意识、心理因素能够对人的行为选择和健康
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4试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
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主要体现在:
①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
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产生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
能动性决定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能动性。所以,社会意识根源于
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世界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社会意识同语言一样,是
在生产中由于交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人类最初的意识是“纯粹动物
式的意识”,是“被意识到了的本能”。经过漫长的生产和交往的发展,
伴随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产生了人类最初的思想家。
③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早或迟地发生变化和发
展。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每一时代的社会意识都有其独特的内
容和特点,具有不断进步的历史趋势,但不管怎样变化、发展,其根源
总是深深地埋藏于经济的事实之中。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
社会存在。但社会意识并非消极被动地受制于社会存在,它既依赖于社
会存在,又有其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进步的社会意
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落后于社
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另外,历史上也有这样的情况: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其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未必都是
最高的;某些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
却可以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
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
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及其统一性,决定了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也必然是相
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时,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
的历史链条,因而具有历史继承性,有其发展的特殊规律。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
表现。任何社会意识都不会凭空出现,只能是适应一定社会物质生活发
展的要求而产生的,因而它必然具有满足这些需求的功能和价值,在一
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历史的发展。先进
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
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对社会发展起着
消极的阻碍作用。
5请列举马克思、恩格斯的五部经典著作(独著或合著均可)的名
称。
答:马克思、恩格斯的五部经典著作列举如下:
(1)《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
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1848年2月21
日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2月24日,《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
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
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2)《资本论》
《资本论》是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1867~1894年分为三卷出
版。《资本论》全书共三卷,第一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
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
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
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
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作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
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
富发展。《资本论》跨越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是全世界无
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指导。
(3)《德意志意识形态》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845~1846年合著的一部作
品。该书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
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及其基本原理
的规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一部关于古代社
会发展规律和国家起源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代表作之一。原
著以德语写于1884年3月至5月间,同年10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单行本,
著作后被译成多种语言文字。全书包括2篇序言,9章正文。本书是恩格
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国家的重要成果,它科学地阐明了家庭、私有制、
阶级的起源与国家产生的关系,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
(5)《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为论述马克思主
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而写的一
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写于1886年,同年发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杂志
《新时代》的第4~5期上。1888年出版单行本。这本著作全面论述了马
克思主义哲学、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批判继承关系,系统阐述
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
学产生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深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
领域中革命变革的实质。
四、论述题(共50分,其中每小题25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整体结构和主要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是201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图
书,作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
(1)教材的整体结构由绪论和七章内容构成,具体如下:
①绪论
②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③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④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⑤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⑥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⑦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⑧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教材的主要内容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
科学,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社会结构,社
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
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等。
2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计划在社会劳动和社会生产中的重要作
用,列宁和毛泽东都曾提倡建立统一的计划经济。邓小平认为计划和市
场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党的十五大首先提出“使市场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
大不断深化和发展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
全会的《决定》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产1.2万吨健康蒜酥深加工项目环评报告表
- 2024年林产化学产品项目建议书
- 2024年年大数据合作协议书
- 建筑工程员工派遣合同(2024年版)
- 2023年浙江清岭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小学音乐教师读书心得800字
- 国企临时工2024年劳动合同固定
- 篮球赛项目策划书(3篇)
- 经销商管理制度(15篇)
- 2023年南昌市市政设施事务中心招聘笔试真题
- 神州十三号飞船知识科普宣传主题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教程》第六章创业资源与融资
- 2024-2030年中国骆驼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专职会计劳务合同模板
- 智慧城市会展融合
- 2024年秋新沪教牛津版英语三年级上册课件 Unit 5 第2课时
-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2.1规划影片任务 教学设计
- 2024中科院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题库(官方版)-上单选题汇
- GB/T 44421-2024矫形器配置服务规范
- DB50-T 771-2017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范
- 2024年PMP项目管理师考试试卷及答案指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