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翻译》-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高中语文《文言翻译》-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高中语文《文言翻译》-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高中语文《文言翻译》-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高中语文《文言翻译》-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中语文》必修51可编辑ppt6.3.2《梳理探究

-文言翻译》

2可编辑ppt文言翻译

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一要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二要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翻译时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3可编辑ppt翻译的基本要求①要一一对应。

信——不走样(译文要符合原意,不歪曲,不遗漏)②要重视句式。

达——无语病(译文要合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③要揣摩语气。(对原文的语气进行重点理解)④要贯通文意。

雅——有文采(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4可编辑ppt

“信”的要求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达”的要求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的要求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这一点是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的最高要求。文言文翻译的原则5可编辑ppt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2、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3、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6可编辑ppt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无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吉句中带修辞瑰坟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语句翻译完成后,再回头查一遍,看看有无漏译,语句是否通顺。文言文翻译的方法7可编辑ppt翻译的具体方法适用范围示例人名、地名、国名、年号等专有名词(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2)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3)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补出省略的语句或成分。(1)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2)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3)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删去同义连用的实词,某些虚词,偏义复词中的陪衬词等。(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2)噫吁戏,危乎高哉!(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留增删8可编辑ppt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的句式。(1)古之人不余欺也。(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将已由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1)然嬴欲就公子之名。(2)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固定结构等都要换成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说法(1)胡瞻尔庭有县獾兮。(2)初一交战,操军不利。(3)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调对换翻译的具体方法9可编辑ppt(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具体解说10可编辑ppt(2)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例如:“审视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促织》)“顿”是“立刻”、“马上”的意思,在翻译时,应补出“感到”、“觉得”。

11可编辑ppt

(3)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积贮疏》)“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应删去。12可编辑ppt(4)换。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例如:“岁征民间”中“岁”应换成“年”。“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中“而”、“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爹”、“你”。13可编辑ppt(5)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蚓无爪牙之利”可调成“蚓无利爪牙”的形式。14可编辑ppt(6)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如:“顾念蓄恶物终无所用”。“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七条:a.回头看;b看;c探问;d拜访;e.顾惜、顾念;f考虑;g.但、只是;h.反而、却。在这个句子中用g项最恰当。15可编辑ppt(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16可编辑ppt(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例如:“得无……乎?”译为“恐怕……吧”、“莫非……吧”。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7可编辑ppt(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18可编辑ppt〖强化训练〗200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题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2)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19可编辑ppt2001年高考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淄市椽,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逃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20可编辑ppt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都投降。B、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只怕他率领军队到来,即墨就不能保全了。C、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燕军把坟墓全都挖开,烧化死人D、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在牛尾上浇油、捆上芦苇,并点燃它的末端。21可编辑ppt二、试题剖析

[例1]阅读下文,完成3一4题。(1995上海卷)汤(商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日:“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人吾网。”汤日:“嘻,尽之矣!非桀(夏桀)其孰为此?”汤乃解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日:“昔蛛罞(蜘蛛)作网罟,今之人循序。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日:“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四十国,非徒网鸟也。把“非桀其孰为此”译为现代汉语。[答案]译为:“不是夏桀,谁能做出这种事情呢?”22可编辑ppt[例2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996上海卷)余病痞(肚子里生的硬块)且悸,谒医视之,曰:“椎伏神(中药名,外形像竽)为宜。”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如医而尤其故。医求观其滓,曰:“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戍然惭,饲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又谁辨焉!把“召医而尤其故”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译为:“把医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关键要弄清“尤”在文中的意思,即与“怨天尤人”的“尤”的意思相同。23可编辑ppt[例]阅读下文,解答第25题。(2001上海卷)射说晋侯觞客于柳溪,命其子婿驰射。婿佳少年也,跨蹑柳行中,性气轩然舞于颜间,万首聚观,若果能命中而又搏取之者。已而乐作,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马负痛而轶,人与弓矢俱坠。左右奔救,虽支体不废,而内若有损焉。晋侯不乐,谢客,客有自下座进者,日:\"射,技也,而有道焉,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何谓得之于心?马也,弓矢也,身也,的也,四者相为一,的虽虱之微,将若车轮焉(1),求为不中,不可得也。不得心则不然,身一,马一,马矢一,而的又为一,身不暇骑,骑不暇彀(2),教不暇的,以是求中于奔驶之下,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走非有得于射也,顾尝学焉。敢请外厩之下驱,以卒贤主人之欢,何如?\"晋侯不许,顾谓所秋日:\"一马百金,一放足百里,衔策在汝手,吾安所追汝矣。\"竟罢酒。24可编辑ppt元子闻之日:天下事可见矣!为之者无所知,知之者无以为,一以之败,一以之废,是可叹也。作《射说》。[注](1)虱、车轮:纪昌学射,悬虱日日观望,当视虱如车轮,射技便大进。(2)锻:拉弓。(3)走:自称谦词。

2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何谓得之于心?译文:②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译文:[答案]:①什么叫做在心里获得它(射箭之道)?②他不摔破头,摔断身肢就很幸运了,(还)期望什么射中呢!25可编辑ppt[例4]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人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②一一《后汉书·袁安传》译文①译文②①:袁安答道:"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②,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孝廉。[解析]耍弄清的几个词:雪,名词用作动词,下雪;干:求;以为:古今异义,此处的意义是\"以之为。;举:推荐。26可编辑ppt(例5)读下面的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每日旦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即书投囊中。末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①及暮归,足成之。……母使婢探蘘中,见所书多,即怒日:“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②一一《新唐书·李贺传》译文①译文②[答案]译文①:(他)不是先定好一个题目然后写诗·也不像别人那样受那些条、框的限制。译文②:他母亲让婢女掏出锦囊中的诗句,看见许多写原纸条,就生气地说:\"这孩子要呕出心来才肯停下来啊!\"[解析]要弄清的几个词语:未始,不是;程课,这里指写的某些固定的格式、标准等;探,掏出。27可编辑ppt[例6]翻译下列的句子。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千古江山,英堆无觅孙仲谋处。④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⑤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答案]①公子能为别人的困难而焦急,(这种品德)表现在哪里呢?②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③历史悠久的千古江山,再也找不到英雄孙仲谋的地方了。④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呢?⑤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后,再回想起遭受痛苦的情景,该是多么痛苫的啊!(或\"一个人遭受痛苦后,再回想当时的痛苦,更加痛苦\")

28可编辑ppt[解析]设该题的目的在于在翻译文言文时一定要注意句式特点。如①句为宾语前置句,“安在\"·在哪儿,疑问代词\"安\"作动词\"在。的前置宾语,然后\"安在\"倒置句首;②句被动句,\"见欺于王\"中的\"见……于……\"表被动,。见:是助动词表被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王\";\"负\",对不起;③句的语序应调为\"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④句中的\"孰与\"可解释为\"与……相比,谁更怎么样\",据句义,可解释成\"厉害\"。其他例子,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⑤句要求补出古代简练说法。29可编辑ppt三、适应训练

(一)阅读下文,翻译加横线句子。问者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日:。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①。旦暮吏来呼日:\‘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尔鸡豚②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③------(柳宗元《种树郭囊驼传》)译文①译文②译文③30可编辑ppt文言文翻译题(主观题型)实例讲练“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是文言文的的一个高考考点。但历年的高考试题中翻译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型出现,学生只要对文言词义、句法有了一定的理解,便可以结合选项较容易地得出答案,因此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仍停留在“理解”的层次上。但“翻译”不止是“理解”,2002年《考试说明》增加了一道分值5’的主观型翻译题,强化了对“翻译”的考查。31可编辑ppt一、原文指代和省略的内容,在翻译时该明确的要明确

例1.把列语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下同)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分析:这话中的“之”并不指“三府掾属”而是他们的行为,翻译时要落实“之”的指代内容。这句话可译成:陈宠经常批评这种现象,(他自己)独自努力专心于工作事务,多次向司徒鲍昱陈说当前社会上应解决的问题。32可编辑ppt例2.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李将军列传》)

分析:这句话有同学译为:如果他自己品行端正,那么不下命令他也会去做,如果他自己品行不端正,就是下命令他不会去做。译句因为“他”指代不明而有歧义,原句“其”不能简单地译成“他”。这句话可以这样翻译:一个人如果自己品行端正,那么不用他下命令别人也会去做……33可编辑ppt例3.未几,永嘉侯朱亮祖至,数以威福撼同,(道)同不为动。土豪数十辈抑买市中珍货,稍不快意,辄巧诋以罪。同械其魁通衢,诸豪家争贿亮祖求免。亮祖置酒召同,从容言之。同厉声曰:“公大臣,奈何受小人役使!”亮祖不能屈也。分析:据文意,这句话中“屈”的对象应是道同而不是朱亮祖,所以翻译时要准确地补充省略成份,可译作:朱亮祖没有能够使道同屈服。(注意“不”译作“没有”)34可编辑ppt二、翻译时要尽量译出作者的语气

例4.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读孟尝君传》)分析:联系全文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作者(王安石)对孟尝君及其门客的不以为然乃至鄙视,所以这句话译成“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辈的头目罢了”要比译作“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这些人的领袖”要好。35可编辑ppt例5.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屐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分析:这句话应当翻译成“如果你没有忘记我(而前来奔丧),也许还赶得上”。“岂”不能译成“难道”,据文意,元伯是希望范式(字巨卿)来,所以应是祈盼的语气而不是反问语气。36可编辑ppt例6.(道)同积不平,条其事奏之。未至,亮祖先劾同讪傲无礼状。帝不知其由,遂使使诛同。会同奏亦至,帝悟,以为同职甚卑,而敢斥言大臣不法事,其人骨鲠可用,复使使宥之。两使者同日抵番禺,后使者甫到,则同已死矣。分析:文中对道同的死,有一种深深的惋惜,字里行间还流露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慨,翻译时可以略添几个虚词以表现这种情感:两个使者倒是同一天到达番禺的,只是后一个使者刚到,而道同却早已被处死了!(为什么用感叹号?)37可编辑ppt分析理解38可编辑ppt一、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这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关键是注意以下四点:1.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从文章整体及具体语境两个方面弄懂实词、虚词的意义,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2.弄懂复句中分句之间的语意关系。

39可编辑ppt3.抓住关键语句,把握中心句,弄懂蕴含丰富语句的表层与深层含义。4.注意句子的比较分析,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其意义上的差别。40可编辑ppt二、找准分析文章内容的角度1.根据不同文体,理清基本要素。a.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b.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C.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41可编辑ppt2.划出层次结构,逐层归纳分析。逐步对段落或层次进行分析,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3.综合分析,扩展视野,理解文章内容。分析、综合时注意充分利用文章题目、文中或文后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扩展视野,理解文章内容。42可编辑ppt三、懂得如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

这是较高层次的检测。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实际上是对文章表达的思想倾向的评析。文章的思想倾向主要通过作者对文中所述事件的认识,所写人物的态度,所论道理的判断及主旨寓意的评价来表现。因此,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一方面要注意肯定其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其消极因素。

43可编辑ppt通常,判断积极与消极因素,可从下列五个方面考虑:1.作者对人民的态度。2.作者对统治者的态度。3.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4.作者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5.作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思想上有无值得借鉴之处,艺术上可否值得学习。另外,对文章中的消极因素及作者不当的观点,也要看是否作出恰如其分的评析。

44可编辑ppt点击高考试题45可编辑ppt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46可编辑ppt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47可编辑ppt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C.后(因)他信,具以白质。(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4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