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精品试卷PAGEPAGE1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第Ⅰ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周之际,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周王朝在推翻殷商统治之后不可能建立领土国家,以直接统治所有被征服地区。为此,周王朝实行了()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之际(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灭商后,为了对广大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统治,推行分封制,B项正确;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排除A项;郡县制是在秦朝大规模推广的,排除C项;行省制是在元朝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B项。2.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秦王政统一六国后,更改名号,号称“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秦王政的做法A.打击了战国君主的威严B.保证了秦国统治的延续C.限制了丞相权力的行使D.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嬴政更名号为“皇帝”,赋予皇帝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全,确立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故D项正确;秦王这一做法是在统一六国后实施的,故A项错误;这一做法并没有保证秦国统治的长久和限制丞相的权力,故BC项错误。3.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A.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B.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材料““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宋朝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中央集权的措施4.“(明朝)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于是他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A.执行诏令B.审核政令C.协理奏章D.决策军务〖答案〗C〖解析〗材料中可知,朱元璋废丞相后,设立殿阁大学士帮助自己处理政务,其职责是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故C项正确,BD项不正确;“执行政令”是六部的职责,故A项不正确。〖『点石成金』〗首先明确材料中的洪武皇帝,我们可知这是朱元璋,然后材料“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以及“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是解题的关键信息。5.梭伦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即允许穷人(妇女、在当地的外邦人、奴隶除外)在公民大会上行使一定的否决权。这些举措A.贫民提供了参政机会 B.为雅典民主奠定基础C.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力 D.彻底消除了社会危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梭伦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允许穷人(妇女、在当地的外邦人、奴隶除外)在公民大会上行使一定的否决权,这些措施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只有雅典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民主,排除A项;C、D项说法错误,排除。6.公元前462年,罗马护民官针对执政官治权的擅断提出控告,要求创设“有关执政官治权法律的五人起草委员会”:公元前454年后,护民官提出“开始起草法律”的要求。可见,当时罗马平民的斗争诉求是A.反对贵族随意解释法律 B.制定体现平民利益的法律C.要求掌握国家的立法权 D.扩大护民官的法律监督权〖答案〗A〖解析〗由材料看,材料所述现象发生在罗马《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前。由材料“针对执政官治权的擅断提出控告”“提出‘开始起草法律’的要求”等信息可知,当时以护民官为代表的平民的斗争诉求是制定成文法,从而打破贵族对法律解释的垄断权,故A项正确;B、C、D三项对材料理解错误。7.从17世纪末的光荣革命到19世纪的多次议会改革,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步得到确立和完善。其中《权利法案》通过以后,其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是()A.议会立法权力得以大大强化 B.王位继承权从国王转到议会C.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D.责任内阁制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末至19世纪(英国)。据本题材料“从17世纪末的光荣革命到19世纪的多次议会改革,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步得到确立和完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议会立法权力得以大大强化,A项正确;王位仍然世袭,继承权没有发生改变,排除B项;因“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权利法案》通过以后,其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是议会立法权力得以大大强化。不一致,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关于“责任内阁制形成”的相关表述,排除D项。故选A项。8.18世纪末,美国从一个松散的州际联盟变成了一个真正统一的民族国家,形成了全国统一的民族市场。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独立革命的成功 B.联邦宪法的实施 C.三权分立的确立 D.政党制度的推行〖答案〗B〖解析〗1787年美国制定了联邦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结束了邦联下松散的州际联盟状态,美国变成了一个真正统一的民族国家,形成了全国统一的民族市场,B项正确;美国独立革命的成功后实行邦联制,是一个松散的州际联盟,排除A项;三权分立原则目的是保障民主、防止专制,排除C项;政党制度的推行,是维护民主政治的制度,与美国“变成了一个真正统一的民族国家,形成了全国统一的民族市场”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某宪法规定:“两院至少应在共和国总统法定任期届满以前一个月,联合组成国民议会,以便选举新总统……如共和国总统死亡或辞职,两院有权立即集会。”据此推断,该宪法是A.《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内容之一是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英国和德意志帝国都是君主立宪政体,君主是世袭的,故A、D项错误;1787年宪法中未体现联合组成国民议会,故B项错误。10.“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签订该条约的战争()A.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C.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 D.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推断是《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开辟为通商口岸,这就打破了以前的朝贡贸易,也打破了由十三行统一对外贸易的形态,开始了新的贸易组织,该条约对应的是鸦片战争,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关税协定,B项正确;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D项。故选B项。11.资产阶级革命家黄兴认为:“(太平天国运动)起初他们的弟兄颇知共济,故能席卷湖广……后来因为他们弟兄有了私心,互争权势,自相残杀,以致功败垂成。”据此可知,他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 B.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C.败于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D.封王过多致力量过分分散〖答案〗C〖解析〗从材料“不幸得很,后来因为他们弟兄有了私心,互争权势,自相残杀,以致功败垂成。”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统治阶层内部争权夺利,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C。12.《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以及中国内地沾及寄存栈房之益,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享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日本据此A.加紧开埠通商 B.加速资本输出C.获得治外法权 D.取得协定关税权〖答案〗B〖解析〗从材料“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可看出日本据此取得权益是日本制造货物运抵内地免收内地税,属于资本输出范畴,B正确;ACD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就已经出现了,排除。故选B。13.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A.完成建设民主政治任务 B.促成了社会性质的彻底改变C.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是说辛亥革命推动了封建专制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变,即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故C正确;辛亥革命虽然建立的中华民国,但是成果落入袁世凯之手,故A错误;辛亥革命后的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错误;辛亥革命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D错误。14.20世纪20年代,###某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这次全国代表大会A.正式宣告了###成立 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D.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时间点和内容,可知这次会议是中共二大,它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故选B项;A项是中共一大,排除A;C项是国民党一大,排除C;D项是遵义会议,排除D。15.1935年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的条件已经成熟。这次政治局会议A.决定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迫使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D.是指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1935年”,纠正“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等相符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是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成为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选项正确;1927年毛泽东决定向井冈山进军等与纠正中央军事指挥错误无关,A选项错误;红军进行的战略转移,是从1934年10月开始的,C选项错误;中华苏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1931年召开的,D选项不符合题意。16.蒋介石在台儿庄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由此可知A.全民族团结抗战是胜利之本B.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的军事路线C.正面战场抗战发挥重要作用D.国民党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政策影响〖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可知,全民族团结抗战是台儿庄战役取胜的根本,故A正确;国民党依然坚持片面抗战的军事路线,故B错误;正面战场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不是材料表达的信息,故C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国民党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政策影响,故D错误。17.马克思在其一部书稿中这样写道某事件:“首都的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无能和叛卖,已经懂得,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该事件是指A.法国大革命 B.巴黎公社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失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向德军投降,1871年法国首都巴黎的无产阶级发动了巴黎公社起义,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民主选举出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处理公社事务,故B项正确。法国大革命是由资产阶级与其他阶级共同发起的,革命后无产者没有掌握政权,故A项错误。;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此时马克思已经逝世,故CD项均错误。『点石成金』: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统治阶级的无能和叛卖”,结合巴黎公社爆发的背景即可得出〖答案〗。18.使布尔什维克党明确“以夺取政权为革命的最终目的”,“以工人代表苏维埃取代临时政府,苏维埃共和国取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历史事件是A.《四月提纲》的发表 B.二月革命的发生C.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 D.《和平法令》的颁布〖答案〗A〖解析〗《四月提纲》中列宁明确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明确了以夺取政权为革命的最终目的,以苏维埃共和国取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选A项;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之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和平法令》颁布于十月革命成功以后,此时已经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D项。故选A。19.“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新中国“符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是()A.基层民主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在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政党制度是###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项正确;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不属于中国的政党制度,排除ABC项。故选D项。20.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央政府根据现实国情的变化确立了不同的乡村治理体制,继而选择与乡村治理体制相适宜的农村基层干部选任方式,充分吸纳农村基层干部为国家政权建设所用。这一方式的实行A.推动了农村自治的进行 B.完善了基层干部的选拔方式C.保证了基层社会的稳定 D.改变了国家政权的组织结构〖答案〗C〖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国情确立了不同乡村治理体制,而且选择与乡村治理体制相适应的基层干部选任方式,这样做适应了农村地区的发展,能够稳定农村秩序,保证了基层社会的稳定,C正确;农村自治与我国乡村治理体制不符,排除A;B项中的“完善”表述绝对,排除;乡村治理体制以及基层干部选用并不能改变国家政权组织结构,排除D。21.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表中数据表明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这主要得益于年份企业年增长率(%)合同金额(亿美元)年增长率(%)1991173557.313.9054.619926430270.655.43298.719931094570.2990379.9A.“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B.一个中国共识达成C.两岸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D.海峡两岸“三通”实现〖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的表格看,台湾对大陆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在1992年和1993年都大大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九二共识的达成,故B项正确;A中的“一国两制”方针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了,排除;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开始于1987年,故C项排除;海峡两岸“三通”实现于2008年,故D项排除。22.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得到亚非拉国家的认可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日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可知,这是70年代美国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而大部分国家逐渐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因此相关的事件是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B项正确;据所学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已经得到亚非拉国家的认可,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1979年,与材料“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不符,排除C项;中日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1972年中日建交后,与材料现象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3.“绝大多数美国人都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北约组织的建立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苏联)。据本题材料“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结合美苏冷战的知识可知“遏制战略”指美国要遏制苏联,遏制共产主义,即对苏联发动冷战,而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C项正确;据所学,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排除A项;据所学,北约组织的建立是1949年,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排除B项;据所学,马歇尔计划是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在经济上遏制苏联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24.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和其他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不结盟运动进行威胁利诱,苏联鼓吹自己是不结盟运动的“天然盟友”。这表明不结盟运动A.得到了美苏两国的支持B.冲击着美苏霸权主义C.加剧了美苏间的斗争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美国和其他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不结盟运动进行威胁利诱,苏联鼓吹自己是不结盟运动的‘天然盟友’”并结合所学可知,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故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的主旨和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请在此输入详析!25.有学者预言,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即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这说明A.两极格局已经解体B.和平已成世界主流C.世界新秩序已建立D.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材料的主旨不是两极格局的瓦解问题,排除A。材料的主旨不是揭示世界主流问题,排除B。世界政治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C。由材料“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并立的局面,以及“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可知,全球已经不再是美苏两极争霸的格局,新的力量不断涌现并壮大,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十一年(637年)以后,在朝廷决策工作中,把宰相参议朝政改为由宰相议定朝政,然后奏闻,皇帝行使批准权。建立起皇帝专制——三省分权——政事堂集议三者相结合的新的中央集权的体制。门下省下设的政事堂的集议也就是三省宰相决策会议,成了御前决策会议之外的另一个高层次的决策会议。此种宰相决策会议既以“议定朝政“为职任……他可以充分发挥作为皇帝幕僚的集体宰相的作用,并对三省分权制具有协调的功能,克服了前此存在的由于中书省与门下省分掌出令和封驳以至造成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或者相互依违知非不举的弊端。——摘编自俞鹿年《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隋唐五代》材料二:所有雅典公民都可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选举或者被选举为国家公职人员,直接控制、行使或监督国家权力。城邦的一切官员,绝大多数由机会均等的抽签方式选出,任期一般以一年为限,不得连任。根据平等选举制和短期任期制可以计算出,雅典公民中的三分之一有机会被选入议事会。所以说,作为国家主人的雅典公民,无须通过任何中间环节,就可以“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摘编自程汉大《雅典宪政的特点及其局限性》(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及其积极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答案〗(1)特点:皇权独尊;集体决策;职责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积极意义:有利于降低决策失误;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2)特点: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而治;主权在民,几乎一切官职都向成年男性公民开放。原因:小国寡民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城邦鼓励公民参与政治活动;梭伦等改革家的推动。〖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皇帝行使批准权”可知皇权独尊;据材料一“门下省下设的政事堂的集议也就是三省宰相决策会议,成了御前决策会议之外的另一个高层次的决策会议”可知集体决策;据材料一“三省分权——政事堂集议三者相结合的新的中央集权的体制”可知职责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第二小问积极意义,据材料一“他可以充分发挥作为皇帝幕僚的集体宰相的作用,并对三省分权制具有协调的功能”可知有利于降低决策失误;据材料一“克服了前此存在的由于中书省与门下省分掌出令和封驳以至造成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或者相互依违知非不举的弊端”可知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雅典)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所有雅典公民都可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可知直接民主;据材料“绝大多数由机会均等的抽签方式选出,任期一般以一年为限,不得连任”可知抽签选举,轮番而治;据材料“公民,无须通过任何中间环节,就可以‘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可知主权在民,几乎一切官职都向成年男性公民开放。第二小问原因,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地区的城邦一般都具有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的特点,城邦范围较小、公民较少,为直接民主的实行提供了条件;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都对雅典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将雅典引上民主轨道,并奠定、确立和发展了雅典民主制度;城邦鼓励公民参与政治活动,如发放津贴等。2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同阶段,中共的工作重心、革命策略体现了明显的差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0年12月下旬至1931年9月中旬,红军在江西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运动战,接连粉碎了国民党军发动的三次“围剿”,歼敌数以万计,将赣西南与闽西根据地联成了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包括4个县、区,拥有数十万人口和5万名主力红军的相对稳定的中央根据地。进入到1932年,随着红军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展,到该年秋天,中央苏区的人口已达到百万以上。到1933年秋天,中央苏区更进入到鼎盛时期。——摘编自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1927-1937)》材料二在土地革命时期,###推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抗战爆发后,为团结更多的人参加抗日,中共调整了土地政策,停止实行没收和重新分配土地的政策。1937年8月制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正式将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村问题的基本政策。各地在减租减息后出现了开荒生产、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广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根据地的军队和民兵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摘编自王建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1937-1945)》材料三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毛泽东提出“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0-1933年中央苏区革命形势走向鼎盛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中共调整土地政策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提出“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的历史背景。〖答案〗(1)原因:中共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土地革命的推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毛泽东正确思想的指导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相当红军的存在等。(2)影响:削弱和限制了农村的封建剥削,减轻了农民群众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生产和参加抗日斗争的积极性;兼顾了各阶层的利益,团结了各阶层共同抗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一战线。(3)背景:战略决战结束,人民解放军正准备向全国进军;民主革命胜利在望,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解析〗第(1)问可依据材料一中“相对稳定的中央根据地”等信息,从工作重心、土地革命、革命根据地、指导思想等方面,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
第(2)问需要依据材料二中“广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等信息,从封建剥削、农民负担、团结抗日等角度进行思考。
第(3)问需要结合材料三中“1949年春”“一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等信息,从国共两党战略格局、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等方面进行分析。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年6月底,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公开宣布“一边倒”。需要指出的是,客观形成的“一边倒”格局,不仅是新中国政策选择的结果,也是外部世界对中国革命作出反应的结果。实行“一边倒”是新中国外交迈出的第一步。总的来看,这个决策是成功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这一格局下,中国政府所寻求的主要外交目标基本都达到了。——摘编自章百家《从“一边倒”到“全方位”——对50年来中国外交格局演进的思考》材料二:1953年元旦的《人民日报》社论提出了全国人民的三项伟大任务:第一,继续加强抗美援朝斗争;第二,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三,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此时,中国已经具备了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的国内条件,还需要争取的就是有利的国际条件,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摘编自刘磊《万隆会议与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贸关系》材料三:上世纪70年代,国际战略力量对比呈现出“苏攻美守”的基本态势。苏联不仅支持越南在1978年底侵略柬埔寨,对中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而且在1979年底亲自出兵阿富汗,推行“南下战略”,企图从印度洋侧翼包抄欧洲。苏联的政策同时将中美推到自己的对立面。一方面,美国新现实主义理论开始对美国外交发挥更大作用,强调美国不仅要有强势的领导人,强大的国力,更要依赖通过扩大联盟体系和稳定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来维护美国的西方世界霸主地位。另一方面,中国要开始改革开放就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外部条件和国际环境。——摘编自倪世雄《中美关系70年:理论与实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形成的背景及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争取“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而采取的措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答案〗(1)背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确立;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新中国推行外交孤立政策。影响: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冲破了美国外交孤立;为国家建设寻求了援助,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力量。(2)措施:中苏结盟,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构建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同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努力促成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参加万隆会议,增进了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原因:苏联:军事实力的膨胀,推行扩张主义政策;苏联对中美安全同时构成威胁;美国:新现实主义理论占据上风;为了稳固霸主地位;美遭遇经济危机,国家实力下降。中国:改革开放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中苏关系破裂。〖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及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一“1949年6月底,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且结合所学20世纪五十年代前期的国内、国际局势可知其背景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确立;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新中国推行外交孤立政策。根据材料“不仅是新中国政策选择的结果,也是外部世界对中国革命作出反应的结果”且结合20世纪五十年代的时代特征所学可知,积极影响是: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冲破了美国外交孤立;为国家建设寻求了援助,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力量(2)本题是措施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时空信息“1953年元旦”及“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的题干要求且结合我国20世纪五十年代外交措施所学,可以得出中苏结盟,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构建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同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努力促成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参加万隆会议,增进了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苏联不仅支持越南在1978年底侵略柬埔寨,对中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而且……企图从印度洋侧翼包抄欧洲。苏联的政策同时将中美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分析得出,苏联:军事实力的膨胀,推行扩张主义政策;苏联对中美安全同时构成威胁;根据材料“一方面,美国新现实主义理论开始对美国外交发挥更大作用”概括得出,新现实主义理论占据上风;根据材料“要依赖通过扩大联盟体系和稳定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来维护美国的西方世界霸主地位。”得出为了稳固霸主地位;结合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情况所学得出,美遭遇经济危机,国家实力下降;根据材料“中国要开始改革开放就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外部条件和国际环境。”概括得出:改革开放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结合上世纪70年代中苏关情况及祖国统一问题所学,可以得出:中苏关系破裂、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第Ⅰ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周之际,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周王朝在推翻殷商统治之后不可能建立领土国家,以直接统治所有被征服地区。为此,周王朝实行了()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之际(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灭商后,为了对广大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统治,推行分封制,B项正确;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排除A项;郡县制是在秦朝大规模推广的,排除C项;行省制是在元朝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B项。2.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秦王政统一六国后,更改名号,号称“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秦王政的做法A.打击了战国君主的威严B.保证了秦国统治的延续C.限制了丞相权力的行使D.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嬴政更名号为“皇帝”,赋予皇帝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全,确立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故D项正确;秦王这一做法是在统一六国后实施的,故A项错误;这一做法并没有保证秦国统治的长久和限制丞相的权力,故BC项错误。3.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A.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B.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材料““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宋朝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中央集权的措施4.“(明朝)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于是他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A.执行诏令B.审核政令C.协理奏章D.决策军务〖答案〗C〖解析〗材料中可知,朱元璋废丞相后,设立殿阁大学士帮助自己处理政务,其职责是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故C项正确,BD项不正确;“执行政令”是六部的职责,故A项不正确。〖『点石成金』〗首先明确材料中的洪武皇帝,我们可知这是朱元璋,然后材料“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以及“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是解题的关键信息。5.梭伦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即允许穷人(妇女、在当地的外邦人、奴隶除外)在公民大会上行使一定的否决权。这些举措A.贫民提供了参政机会 B.为雅典民主奠定基础C.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力 D.彻底消除了社会危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梭伦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允许穷人(妇女、在当地的外邦人、奴隶除外)在公民大会上行使一定的否决权,这些措施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只有雅典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民主,排除A项;C、D项说法错误,排除。6.公元前462年,罗马护民官针对执政官治权的擅断提出控告,要求创设“有关执政官治权法律的五人起草委员会”:公元前454年后,护民官提出“开始起草法律”的要求。可见,当时罗马平民的斗争诉求是A.反对贵族随意解释法律 B.制定体现平民利益的法律C.要求掌握国家的立法权 D.扩大护民官的法律监督权〖答案〗A〖解析〗由材料看,材料所述现象发生在罗马《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前。由材料“针对执政官治权的擅断提出控告”“提出‘开始起草法律’的要求”等信息可知,当时以护民官为代表的平民的斗争诉求是制定成文法,从而打破贵族对法律解释的垄断权,故A项正确;B、C、D三项对材料理解错误。7.从17世纪末的光荣革命到19世纪的多次议会改革,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步得到确立和完善。其中《权利法案》通过以后,其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是()A.议会立法权力得以大大强化 B.王位继承权从国王转到议会C.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D.责任内阁制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末至19世纪(英国)。据本题材料“从17世纪末的光荣革命到19世纪的多次议会改革,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步得到确立和完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议会立法权力得以大大强化,A项正确;王位仍然世袭,继承权没有发生改变,排除B项;因“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权利法案》通过以后,其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是议会立法权力得以大大强化。不一致,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关于“责任内阁制形成”的相关表述,排除D项。故选A项。8.18世纪末,美国从一个松散的州际联盟变成了一个真正统一的民族国家,形成了全国统一的民族市场。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独立革命的成功 B.联邦宪法的实施 C.三权分立的确立 D.政党制度的推行〖答案〗B〖解析〗1787年美国制定了联邦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结束了邦联下松散的州际联盟状态,美国变成了一个真正统一的民族国家,形成了全国统一的民族市场,B项正确;美国独立革命的成功后实行邦联制,是一个松散的州际联盟,排除A项;三权分立原则目的是保障民主、防止专制,排除C项;政党制度的推行,是维护民主政治的制度,与美国“变成了一个真正统一的民族国家,形成了全国统一的民族市场”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某宪法规定:“两院至少应在共和国总统法定任期届满以前一个月,联合组成国民议会,以便选举新总统……如共和国总统死亡或辞职,两院有权立即集会。”据此推断,该宪法是A.《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内容之一是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英国和德意志帝国都是君主立宪政体,君主是世袭的,故A、D项错误;1787年宪法中未体现联合组成国民议会,故B项错误。10.“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签订该条约的战争()A.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C.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 D.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推断是《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开辟为通商口岸,这就打破了以前的朝贡贸易,也打破了由十三行统一对外贸易的形态,开始了新的贸易组织,该条约对应的是鸦片战争,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关税协定,B项正确;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D项。故选B项。11.资产阶级革命家黄兴认为:“(太平天国运动)起初他们的弟兄颇知共济,故能席卷湖广……后来因为他们弟兄有了私心,互争权势,自相残杀,以致功败垂成。”据此可知,他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 B.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C.败于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D.封王过多致力量过分分散〖答案〗C〖解析〗从材料“不幸得很,后来因为他们弟兄有了私心,互争权势,自相残杀,以致功败垂成。”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统治阶层内部争权夺利,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C。12.《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以及中国内地沾及寄存栈房之益,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享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日本据此A.加紧开埠通商 B.加速资本输出C.获得治外法权 D.取得协定关税权〖答案〗B〖解析〗从材料“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可看出日本据此取得权益是日本制造货物运抵内地免收内地税,属于资本输出范畴,B正确;ACD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就已经出现了,排除。故选B。13.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A.完成建设民主政治任务 B.促成了社会性质的彻底改变C.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是说辛亥革命推动了封建专制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变,即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故C正确;辛亥革命虽然建立的中华民国,但是成果落入袁世凯之手,故A错误;辛亥革命后的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错误;辛亥革命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D错误。14.20世纪20年代,###某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这次全国代表大会A.正式宣告了###成立 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D.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时间点和内容,可知这次会议是中共二大,它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故选B项;A项是中共一大,排除A;C项是国民党一大,排除C;D项是遵义会议,排除D。15.1935年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的条件已经成熟。这次政治局会议A.决定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迫使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D.是指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1935年”,纠正“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等相符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是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成为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选项正确;1927年毛泽东决定向井冈山进军等与纠正中央军事指挥错误无关,A选项错误;红军进行的战略转移,是从1934年10月开始的,C选项错误;中华苏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1931年召开的,D选项不符合题意。16.蒋介石在台儿庄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由此可知A.全民族团结抗战是胜利之本B.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的军事路线C.正面战场抗战发挥重要作用D.国民党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政策影响〖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可知,全民族团结抗战是台儿庄战役取胜的根本,故A正确;国民党依然坚持片面抗战的军事路线,故B错误;正面战场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不是材料表达的信息,故C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国民党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政策影响,故D错误。17.马克思在其一部书稿中这样写道某事件:“首都的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无能和叛卖,已经懂得,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该事件是指A.法国大革命 B.巴黎公社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失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向德军投降,1871年法国首都巴黎的无产阶级发动了巴黎公社起义,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民主选举出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处理公社事务,故B项正确。法国大革命是由资产阶级与其他阶级共同发起的,革命后无产者没有掌握政权,故A项错误。;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此时马克思已经逝世,故CD项均错误。『点石成金』: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统治阶级的无能和叛卖”,结合巴黎公社爆发的背景即可得出〖答案〗。18.使布尔什维克党明确“以夺取政权为革命的最终目的”,“以工人代表苏维埃取代临时政府,苏维埃共和国取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历史事件是A.《四月提纲》的发表 B.二月革命的发生C.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 D.《和平法令》的颁布〖答案〗A〖解析〗《四月提纲》中列宁明确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明确了以夺取政权为革命的最终目的,以苏维埃共和国取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选A项;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之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和平法令》颁布于十月革命成功以后,此时已经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D项。故选A。19.“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新中国“符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是()A.基层民主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在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政党制度是###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项正确;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不属于中国的政党制度,排除ABC项。故选D项。20.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央政府根据现实国情的变化确立了不同的乡村治理体制,继而选择与乡村治理体制相适宜的农村基层干部选任方式,充分吸纳农村基层干部为国家政权建设所用。这一方式的实行A.推动了农村自治的进行 B.完善了基层干部的选拔方式C.保证了基层社会的稳定 D.改变了国家政权的组织结构〖答案〗C〖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国情确立了不同乡村治理体制,而且选择与乡村治理体制相适应的基层干部选任方式,这样做适应了农村地区的发展,能够稳定农村秩序,保证了基层社会的稳定,C正确;农村自治与我国乡村治理体制不符,排除A;B项中的“完善”表述绝对,排除;乡村治理体制以及基层干部选用并不能改变国家政权组织结构,排除D。21.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表中数据表明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这主要得益于年份企业年增长率(%)合同金额(亿美元)年增长率(%)1991173557.313.9054.619926430270.655.43298.719931094570.2990379.9A.“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B.一个中国共识达成C.两岸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D.海峡两岸“三通”实现〖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的表格看,台湾对大陆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在1992年和1993年都大大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九二共识的达成,故B项正确;A中的“一国两制”方针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了,排除;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开始于1987年,故C项排除;海峡两岸“三通”实现于2008年,故D项排除。22.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得到亚非拉国家的认可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日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可知,这是70年代美国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而大部分国家逐渐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因此相关的事件是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B项正确;据所学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已经得到亚非拉国家的认可,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1979年,与材料“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不符,排除C项;中日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1972年中日建交后,与材料现象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3.“绝大多数美国人都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北约组织的建立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苏联)。据本题材料“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结合美苏冷战的知识可知“遏制战略”指美国要遏制苏联,遏制共产主义,即对苏联发动冷战,而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C项正确;据所学,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排除A项;据所学,北约组织的建立是1949年,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排除B项;据所学,马歇尔计划是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在经济上遏制苏联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24.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和其他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不结盟运动进行威胁利诱,苏联鼓吹自己是不结盟运动的“天然盟友”。这表明不结盟运动A.得到了美苏两国的支持B.冲击着美苏霸权主义C.加剧了美苏间的斗争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美国和其他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不结盟运动进行威胁利诱,苏联鼓吹自己是不结盟运动的‘天然盟友’”并结合所学可知,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故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的主旨和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请在此输入详析!25.有学者预言,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即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这说明A.两极格局已经解体B.和平已成世界主流C.世界新秩序已建立D.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材料的主旨不是两极格局的瓦解问题,排除A。材料的主旨不是揭示世界主流问题,排除B。世界政治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C。由材料“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并立的局面,以及“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可知,全球已经不再是美苏两极争霸的格局,新的力量不断涌现并壮大,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十一年(637年)以后,在朝廷决策工作中,把宰相参议朝政改为由宰相议定朝政,然后奏闻,皇帝行使批准权。建立起皇帝专制——三省分权——政事堂集议三者相结合的新的中央集权的体制。门下省下设的政事堂的集议也就是三省宰相决策会议,成了御前决策会议之外的另一个高层次的决策会议。此种宰相决策会议既以“议定朝政“为职任……他可以充分发挥作为皇帝幕僚的集体宰相的作用,并对三省分权制具有协调的功能,克服了前此存在的由于中书省与门下省分掌出令和封驳以至造成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或者相互依违知非不举的弊端。——摘编自俞鹿年《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隋唐五代》材料二:所有雅典公民都可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选举或者被选举为国家公职人员,直接控制、行使或监督国家权力。城邦的一切官员,绝大多数由机会均等的抽签方式选出,任期一般以一年为限,不得连任。根据平等选举制和短期任期制可以计算出,雅典公民中的三分之一有机会被选入议事会。所以说,作为国家主人的雅典公民,无须通过任何中间环节,就可以“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摘编自程汉大《雅典宪政的特点及其局限性》(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及其积极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答案〗(1)特点:皇权独尊;集体决策;职责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积极意义:有利于降低决策失误;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2)特点: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而治;主权在民,几乎一切官职都向成年男性公民开放。原因:小国寡民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城邦鼓励公民参与政治活动;梭伦等改革家的推动。〖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皇帝行使批准权”可知皇权独尊;据材料一“门下省下设的政事堂的集议也就是三省宰相决策会议,成了御前决策会议之外的另一个高层次的决策会议”可知集体决策;据材料一“三省分权——政事堂集议三者相结合的新的中央集权的体制”可知职责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第二小问积极意义,据材料一“他可以充分发挥作为皇帝幕僚的集体宰相的作用,并对三省分权制具有协调的功能”可知有利于降低决策失误;据材料一“克服了前此存在的由于中书省与门下省分掌出令和封驳以至造成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或者相互依违知非不举的弊端”可知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雅典)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所有雅典公民都可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可知直接民主;据材料“绝大多数由机会均等的抽签方式选出,任期一般以一年为限,不得连任”可知抽签选举,轮番而治;据材料“公民,无须通过任何中间环节,就可以‘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可知主权在民,几乎一切官职都向成年男性公民开放。第二小问原因,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地区的城邦一般都具有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的特点,城邦范围较小、公民较少,为直接民主的实行提供了条件;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都对雅典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将雅典引上民主轨道,并奠定、确立和发展了雅典民主制度;城邦鼓励公民参与政治活动,如发放津贴等。2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同阶段,中共的工作重心、革命策略体现了明显的差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0年12月下旬至1931年9月中旬,红军在江西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运动战,接连粉碎了国民党军发动的三次“围剿”,歼敌数以万计,将赣西南与闽西根据地联成了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包括4个县、区,拥有数十万人口和5万名主力红军的相对稳定的中央根据地。进入到1932年,随着红军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展,到该年秋天,中央苏区的人口已达到百万以上。到1933年秋天,中央苏区更进入到鼎盛时期。——摘编自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1927-1937)》材料二在土地革命时期,###推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抗战爆发后,为团结更多的人参加抗日,中共调整了土地政策,停止实行没收和重新分配土地的政策。1937年8月制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正式将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村问题的基本政策。各地在减租减息后出现了开荒生产、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广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根据地的军队和民兵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摘编自王建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1937-1945)》材料三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毛泽东提出“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贷款合同模板旅游行业
- 临时用电安全指导协议
- 二手废牙科设备回收转让合同
- 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合同范本1
- 二手房屋买卖协议
- 电子商务平台客户关系管理服务合同
- 排水工程课程设计
- 代理销售协议
- 乳品添加剂使用指南
- 产业转型物业管理:思路与目标
- 航空航天概论(课堂PPT)
- 高速铁路桥梁救援疏散通道施工方案
- 国家开放大学《zy银行理论与实务》形成性考核1-4参考答案
- 过街天桥施工方案
-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全套模板)
- 【已填内容】个人业绩相关信息采集表 含政治表现、最满意、主要特点、不足
-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精品课程申报参考
- 口袋妖怪黄版隐藏道具
- excel自动生产排程(至柔Ⅱ) 最新版
- 园林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方案
- 小学二年级看图写话练习一(共2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