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的知识培训课件_第1页
拔罐的知识培训课件_第2页
拔罐的知识培训课件_第3页
拔罐的知识培训课件_第4页
拔罐的知识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拔罐的知识培训第一讲:概述和基本操作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的方法。沿革:古称“角法”,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已有记载。起初主要为外科治疗疮疡,用来吸血排脓。现代其治疗范围逐渐扩大,且常与针刺配合使用。一、罐的种类(一)竹罐:取材容易,经济易制,不易摔碎,适于煎煮;容易燥裂,漏气,吸附力不大。(二)陶罐:吸附力大;质地较重,易于摔碎,损坏。(三)玻璃罐:质地透明,可观察充血、淤血程度,便于随时掌握情况;易碎。(四)抽气罐:吸附力强,不易摔碎;塑料本身不提倡使用。二、罐的吸附方法:利用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表面。(一)火吸法:1、闪火法:用长纸条或镊子夹酒精棉球一个,点燃后在罐内绕1-2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罐内无火,比较安全。需注意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2、投火法:用易燃纸片或棉花,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由于罐内有燃烧物质,容易落下烫伤皮肤,故适用于侧面横拔。3、滴酒法:用95%酒精或白酒,滴入罐内1-2滴,沿罐内壁摇匀,用火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应拔部位。4、贴棉法:用大小适宜的酒精棉花一块,贴在罐内壁的下1/3处,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部位。注意:除闪火法外,罐内均有火,均应注意勿灼伤皮肤。(二)水吸法:利用沸水排出罐内空气,一般适用于竹罐。将竹罐放在沸水锅内煮,用镊子朝下夹出,迅速用凉毛巾紧扪罐口,立即扣在应拔部位。可根据病情在锅中加入适量的祛风活血药物,如羌活、当归、红花、木瓜、艾叶等。(三)抽气吸法:先将抽气罐的罐口紧扣在皮肤上,用注射器或抽气筒抽出罐内空气,产生负压而吸住。三、拔罐方法1、留罐法: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附于施术部位10到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最常用,一般疾病即可应用,且单罐、多罐皆可使用。2、走罐法:拔罐前现在施术部位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操作者握住罐子,向上下左右的一定方向,在需要拔罐的部位往返推动,至该部位红润、充血,甚至淤血,再起罐。适用于肌肉丰厚、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3、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往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尤其适用于不易留罐的患者,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4、刺络拔罐法:在应拔部位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扣刺后,再将罐拔在该部位。,使之出血。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5到10分钟,多用于治疗扭伤、疮痈、血热性疾病等。5、留针拔罐法:简称针罐;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到10分钟,皮肤红润充血时,将罐和针起下。四、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作用: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适应范围:多用于风寒湿痹、肩背腰腿痛、关节痛、软组织挫伤及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泻、泄泻、痛经、中风等。五、起罐方法和注意事项起罐方法:一般先用一只手夹住火罐,另一只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气体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若罐吸附力过强,切不可用力猛拔,以免擦伤皮肤。注意事项:1、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部位,火罐容易脱落。2、根据施术部位面积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动作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3、注意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出现水泡,小的无需处理,仅敷以纱布消毒,防治擦破。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烫伤油等,表面扔需敷以纱布以防感染。4、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拔罐。第二讲:皮损辩证、罐斑辨证和美容篇拔罐美容的皮损辩证一、皮损为红色属热1、皮损颜色鲜红,压之退色,有瘙痒,属气分有热。2、皮损颜色鲜红,压之不退色,属血分有热。3、皮损颜色鲜红,并有红、肿、热、痛,属血中热盛。治疗:凉血、清热、泻火。二、皮损为水疱或有渗出属湿1、水液为白色,清稀不浑浊者,多为蕴湿。2、水液为白色,皮损表面晦暗者,多为寒湿。3、水液为黄色,或黄白相兼,浑浊为湿热。4、水液混浊,夹脓带血,为湿热毒盛。5、水液干涸,疮面色绛,四周艳赤为火热毒盛。治疗:清热、利湿、泻火、解毒。三、皮损为肥厚或脱屑属血燥1、皮损基底色红或周围有红晕,属血热风燥。2、皮肤干燥,皮损基底色淡,属血虚风燥。3、皮损基底色红,抚之碍手,为血热化燥。4、皮损基底色淡,抚之干燥粗糙,不时鳞屑脱落,则为血虚化燥。治疗:清热、凉血;养血、润肤。四、皮损色紫火紫红色属血淤1、皮损颜色紫暗,则为血淤。2、皮损初起为红色,渐渐由红转紫,压之不退色为气滞血瘀。3、皮损紫红肿块,抚之较软,为经脉寒凝血瘀。治疗:活血、化淤。五、皮损瘙痒属风1、皮损游走不定,时发时止,痒无定处,多为风邪盛。2、皮损鲜红、瘙痒,搔抓后有血痕,受热后瘙痒则加剧,多为血热生风。3、皮肤干燥,搔抓后脱鳞屑;搔抓久后,该处皮肤肥厚,则多为血虚生风。4、皮损瘙痒部位多为挤压部位,搔抓后有抓痕,多伴有舌苔紫暗,或有瘀斑,则多为血淤生风。5、皮损处瘙痒,搔抓后有水脂溢出,瘙痒更甚,则为风湿邪盛。6、皮损瘙痒处,遇冷则痒剧,遇热则缓,则为风寒邪盛。7、皮肤瘙痒处,初起时多局限,渐蔓延,搔抓之处,皮损多肥厚或苔藓化,肝肾阴虚,风从内生。治疗:凉血、活血、祛风、止痒。常见罐斑的临床表现1、罐斑上出现少许水珠、水气或在罐壁上挂有少许水珠者,一般表示患者体内多湿气,或感受湿邪。(1)水色黄者,表示其体内为湿热。(2)水色清白者,表示其体内多寒湿。2、罐斑为鲜红色或呈点状疹子,表明其多为表证。3、罐斑皮肤颜色变化不大,或略见发红或皮色发白,有瘙痒,多为风邪。4、罐斑颜色发白或斑色淡,表面平坦,多为气血不足。5、罐斑颜色鲜红并伴有身体发热,多有实热或炎症。6、罐斑紫红或紫黑,身体不发热,多为瘀血,旧病久病。7、罐斑紫暗,触之皮肤发凉,多为寒证。罐斑变化1、一般来说,刚开始拔罐时,出现的罐斑色较深,经过几次后变淡,表明邪气正在消失。如罐斑较重者,其面色多不够光泽,色暗或粗糙。当罐斑变淡或消失后,其面部皮肤也会随之出现光泽红润,毛孔变细腻。2、起罐后触摸罐斑部位皮肤温度:发凉:多为虚证、寒证、湿证;发热:多为实证、热证、瘀证美容篇:一、肥胖症辨证分型:1、脾虚湿盛:2、胃肠实热:3、肝郁气滞:4、脾肾阳虚:取穴:大椎、腰阳关:补阳消阴。促进脂肪分解中脘、水分、关元:通调胃腑、消除壅滞居髎、环跳:消水毒和血毒大横、足三里、三阴交:调理脾胃、消积导滞膀胱经:调节水液代谢方法:1、穴位可根据临床需要采用闪火法后留罐20分钟。留罐期间可用手提拔罐体3-4次,加强脂肪分解。2、每周2-3次,1个月为1个疗程。在起罐后如能配合局部手法按摩效果更佳。3、膀胱经走罐:在背部涂布油质,用闪火法在背后拔罐,走罐5-7遍,局部泛红为宜。每日1次,15次为一个疗程。二、痤疮辨证分型:1、血热壅盛2、肺胃积热3、痰湿内盛方法:1、大椎先用三棱针点刺,再用闪罐拔罐,留罐5到10分钟,放血3-5毫升。曲池、合谷闪火拔罐,留罐15-20分钟。2、督脉、夹脊、膀胱经:分别从上至下走罐,每条线路6-8遍,至潮红。3、隔日1次,7次为一个疗程。三、面部皱纹辨证分型:1、脾胃虚弱2、肝肾阴虚3、肝郁气滞方法:1、闪火法拔阳白穴,拔牢后可顺皱纹方向走罐,力度不可过大,5-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