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热点必刷100题(解析版)_第1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热点必刷100题(解析版)_第2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热点必刷100题(解析版)_第3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热点必刷100题(解析版)_第4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热点必刷100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0:文言文阅读(2023上·山东青岛·八年级校考期末)鸥遇巷燕鸥于海渚遇巷燕。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①,不乐依人焉,故。”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矣。”鸥:“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②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注释】①野:不受拘束。②忮(zhì):嫉妒。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其病矣

病:困苦。B.不若子之昧于病

昧:掩盖、隐藏。C.子谓人之于我

谓:认为、说。D.燕不喻而去

喻:比喻。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子其病矣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B.而——吾病而有不病者存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之——子之病我者

女子之嫁也(《富贵不能淫》)D.以——我以依人而处

请以军礼见(《周亚夫军细柳》)3.下列各句句式与“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相同的一项是(

)A.帝感其诚(《愚公移山》)B.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C.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D.此真将军矣(《周亚夫军细柳》)4.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巷燕与海鸥相比,巷燕的生活比较安适。B.海鸥对巷燕解说了自己不喜欢依附于人的理由,巷燕不想接受。C.作者意在劝告人们要独立自强,不要依附他人,以免受制受辱。D.从这个故事中还能看出,爱与恨、福与祸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道理。5.翻译、断句题(1)请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答案】1.D2.C3.A4.B5.(1)因此发怒赶走了燕子,家燕在这个时候想起了海鸥的话。(2)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D.有误,句意:家燕不明白(海鸥的话)离开了。喻,明白。故选D。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不同,舒缓语气/加强反问语气;B.不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连词,表示并列关系;C.相同,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不同,连词,因为/介词,用;故选C。3.本题考查文言句式。“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意思是:我因为不被人怜爱,所以也不被人厌恶。“见”表示被动关系,这是一个被动句。A.句意: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感,被……感动;B.句意: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省略了“之”,是省略句;C.句意: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于中庭”是后置状语,是倒装句;D.句意: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是判断句。故选A。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B.有误,根据“燕不喻而去”可知,不是巷燕不想接受,而是它没有理解;故选B。5.(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本句重点词语:怒,发怒;逐,驱赶;始,才。(2)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个句子的大意是:这以后,(一次)巷子里的人正在吃饭,燕衔泥掉下来污染了他们喝的汤。“其后”表明是在某种情况之后,应断开;“巷人方食”主语为“巷人”应断开;“燕泥污其羹”中“燕泥”做主语,应断开。据此断句为: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参考译文:  海鸥在小洲遇到家燕。家燕对海鸥说:“我到你的住所(来看你),你却不到我那地方去,为什么呢?”海鸥答道“我性情孤傲而且不愿受拘束,不喜欢依靠着人(生活),所以才这样的。”家燕说:“我因为依靠人居住,所以狂风中能有阻挡,冷雨中有遮盖,烈日下有庇护。由此看来,你的生活是多么困苦啊。”海鸥答道:“我生活困苦却能像没有困苦一样的生存,不像你生活在隐藏着的困苦之中自己却不能看到。”家燕又说:“我得以依靠人,是因为人不讨厌我而且还怜爱我,你认为我有困苦,(恐怕是)嫉妒我被人怜爱吧。”海鸥说:“你说人对我,怜爱吗,厌恶吗?”家燕说:“都没有。”海鸥说:“我因为孤傲无束自由闲适,人的好恶也就谈不上了。就拿人对我的态度,我因为不被人怜爱,所以也不被人厌恶。然而这样看来,被人怜爱多么危险啊!”家燕不明白(海鸥的话)离开了。这以后,(一次)巷子里的人正在吃饭,燕衔泥掉下来污染了他们喝的汤。巷子里的人因此发怒赶走了燕子,家燕在这个时候想起了海鸥的话。(2023上·广东广州·八年级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自富阳至桐庐

自非亭午夜分B.天下独绝

沿溯阻绝C.千丈见底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猛浪若奔

虽乘奔御风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作者对富阳到桐庐间一百多里山水的总体印象。B.文章写富春江水之清、水之深和水之变换,很有特色,突出了江水之“异”。C.山中好鸟嘤嘤鸣叫,反衬蝉鸣和猿啸的凄异难听,突出后面两种声音不和谐。D.作者描绘了一幅充满活力的富春江山水图,也写出了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答案】6.D7.①(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②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8.C【解析】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不同,从/如果;B.不同,独一无二/断;C.不同,看见/了解;D.相同,飞奔的马;故选D。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从,随着;东西,向东或向西。②中重点词语有:经纶,筹划、治理;窥,看见。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有误,山中好鸟嘤嘤鸣叫,写出了山林的热闹,题干“反衬蝉鸣和猿啸的凄异难听,突出后面两种声音不和谐”错误。故选C。参考译文:没有一丝风,烟雾也都消散干净,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水都是淡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2023上·吉林长春·八年级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校考期末)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jù)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选自《资治通鉴》)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行拂乱其所为()

(2)困于心,衡于虑()(3)唯惧不终

()

(4)诚自古所希

()10.请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划分停顿。(限断两处)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11.请翻译下列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出自乙文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2)两个语段分别怎样论证治理国家的注意事项?请结合文段内容进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9.违背同“横”,梗塞、不顺害怕,恐惧真正,确实10.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11.(1)(通过这些)来让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2)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修养护理。12.(1)居安思危(2)语段甲是从个人成才推广到国家兴亡,从反面论证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经受内外的艰苦磨练;语段乙是通过君臣对话,把治理国家比作治病,证明了一个国家即使现在内外安宁,也仍然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的观点。【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2)句意为: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不顺。(3)句意为: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惧:害怕,恐惧。(4)句意为: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诚:真正,确实。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本句的意思是: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内外治安”是“臣不以为喜”具体指代的内容,中间可断开;“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是并列关系,中间可以断开,故可断句为: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1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1)所以:用来。动:使……惊动。忍:使……坚韧。曾:同“增”,增加。(2)虽:即使。尤:尤其、格外。宜:应该。将护:修养护理。12.(1)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积累。结合乙文“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可知成语是居安思危。(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结合语段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意思是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能匹敌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是从个人成才推广到国家兴亡,从反面论证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经受内外的艰苦磨练;结合语段乙“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意思是“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文章通过君臣对话,把治理国家比作治病,证明了一个国家即使现在内外安宁,也仍然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的观点。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间被尧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因此上天将要将降下重大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就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智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的身体穷困缺乏,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干。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扰,思虑阻塞,这以后才能奋起:(别人)把愤怒表现在脸上,怨恨吐发于言语之中,这样(你)才能明白。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乙】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2022上·吉林长春·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选文,完成小题。【甲】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选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注释】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13.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在下面的表格①②③④处填写相应的内容。内容选文作者名、字朝代、学派作者观点(填原文)甲文①孟子:②乙文③丙文此空不填④1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甲、乙】选文中的意思。(1)多助之至_____________ (2)亲戚畔之_____________(3)而后喻_____________(4)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_1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丙】选文中的意思。(1)倘信任不疑

_____________

(2)非徒愈病

_____________16.丙文中画曲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

)A.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B.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C.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D.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17.选文中划直线的句子任选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乙丙】选文中作者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有何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①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儒家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③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④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14.(1)极点(2)同“叛”,背叛。(3)了解,明白。(4)违背15.(1)如果(2)只,仅仅16.B17.①人们安分随时,用适宜的办法调养身体,本不会生病。②(我们)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18.两文作者都认为人才对国家至关重要,君主要重视人才。【解析】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①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先秦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工表人物。②根据甲文中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可知作者观点。③根据乙文中的“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可知作者观点。④根据丙文中的“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可知作者观点。1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至,极点。(2)句意: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3)句意:才能被人们了解。喻,了解。(4)句意:使他做事不顺。指,违背。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如果完全信任,没有怀疑。倘,如果。(2)句意:不仅仅治愈了疾病。徒,只,仅仅。16.本题考查断句。句意:以上两种情况都达不到了,疾病已在身体内,如果得到良医的医治,可以快速的痊愈。分析句意可知,“而”是一个连词,其前应断开。“若得良医”是“可速愈也”的条件。故断句为: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故选B。17.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①其,代词,人们。安时,安分随时。固,本来。病,生病。②固,巩固,这里是使……巩固的意思。以,凭借。之。的。18.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根据乙文中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可知,作者认为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于人才的看法。人才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非常重要,所以君主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根据丙文中的“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可知,作者的愿望是希望皇上选拔任用有才能的人,收集大家的治国良策,不害怕改革,来成就治国的丰功伟业,那就是全天下最大的幸运了。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于人才的看法,作者认为只要君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国家就会长治久安,就是全天下最大的幸运。故,两文作者都认为人才对国家至关重要,君主要重视人才。参考译文:【甲】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乙】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丙】现在天下的存在的问题。我请求把它比作疾病:定时调养身体使之舒适,本不会得病了;疾病在皮肤时,医生能把它治好,病去并且身体安康。以上两种情况都达不到了,疾病已在身体内,如果得到良医的医治,可以快速的痊愈。天下存在的弊端,形势已经像这样了,在可以医治的时候,皇上有选拔任用了良医,倘若对他们深信不疑,听从他们的安排,不仅仅治愈了疾病,还会让百姓延年益寿。如果这个时候,假使良医不能用尽他高明的医术,那么天下的弊端会越积越深。希望皇上选拔任用有才能的人,收集大家的治国良策,不害怕改革,来成就治国的丰功伟业,那就是全天下最大的幸运了。(2022上·山东青岛·八年级校考期末)【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乙】(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1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军霸上

军:军队。B.天子先驱至

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C.信尝过樊将军哙

过:超过。D.大王乃肯临臣

临:将要。20.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大王乃肯临臣B.军细柳,以备胡

河曲智叟亡以应C.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D.祝兹侯徐厉为将军

何为为我禽2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B.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C.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D.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亚夫是文中的主人公,可全文并没有过多地描写他,而是通过对比和衬托来突出他的性格特点。B.文帝赞周亚夫为“真将军”的含义是:周亚夫军纪严明,令行禁止,治军有方,是值得信赖的守边大将军。C.韩信自知受到皇上的畏忌,闷闷不乐,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并羞于与列侯一同上朝。D.两篇短文均出自《史记》。《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23.翻译句子。(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9.B20.B21.A22.D23.(1)皇帝被周亚夫的行为所触动,脸上的神情也有所变化,于是改变了坐车的姿势,站起来俯身用手扶在了横木上。(2)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辖制?”【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A.“军霸上”的意思是驻军在霸上。军:驻军。C.“信尝过樊将军哙”的意思是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过:拜访。D.“大王乃肯临臣”的意思是大王怎么肯光临。临:光临。故选B。2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A.副词,才/副词,竟然;B.都是连词,表目的,来,用来;C.动词,前往/助词,无实义;D.动词,担任/介词,被;故选B。2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句意: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辖制的原因。其中“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构成转折关系,“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得出结果,进行总结。据此正确的句读是: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故选A。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D.有误,《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故选D。2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1)为动:被感动;改容式车: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式:同“轼”。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2)上:皇上;益:更加;善:好;何为:为什么;为:被。参考译文:甲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奔驰进入,从将军到下属军官都骑马迎进送出。不久文帝到达细柳军营,军中的将士都披挂铠甲,手拿锐利的兵器,张开弓弩,拉满弓弦。天子的先导跑到军营,不能进入。先导说:“天子就快到了!”把守军门的都尉说:“将军命令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文帝到达,又不能进入。于是文帝就派使臣持符节诏令将军说:“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军官对文帝的随从车骑人员说:“将军有规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跑。”于是天子就拉紧缰绳缓慢行进。到了军营中心,将军周亚夫手拿武器拱手说:“穿铠甲、戴头盔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皇上。”天子深受感动,面容变得庄重,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官兵致敬。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慰劳礼仪结束后离去。出了细柳营军门,群臣都很惊讶。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以前在霸上、棘门军营看到的,简直像儿戏,他们的将军未来一定会遭受袭击而被俘虏;至于周亚夫,怎么可能冒犯他呢!”称赞了周亚夫很久。乙文: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却又希望被重用,在家闷闷不乐,以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说:“大王怎么竟肯光临!”韩信出门笑着说:“我这辈子就是和樊哙你这般人同伍的啊!”皇上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辖制?”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辖制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2023上·广东广州·八年级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军霸上/之细柳军B.其将固可袭而虏也/汝心之固C.天子且至/且焉置土石D.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徐以杓酌油沥之25.把“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翻译成现代汉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文帝率领队伍来到了霸上和棘门两个军营,队伍长驱直入,没有受到任何的阻拦。B.汉文帝慰劳细柳军营时,先遭拒入,后来得到军令放行,也只能下马慢行进入军营。C.汉文帝没有因为严格的军营规定贬责周亚夫,反而认为他这样做才不易被外敌侵犯D.全文用正面与侧面描写及对比衬托的手法,表现周亚夫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特点。【答案】24.D25.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凭证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26.A【解析】24.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A.军:驻扎/军营;B.固:必,一定/固执或顽固;C.徐:将要/况且;D.徐:都是“慢慢地”的意思;故选D。2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使:派;使:使者;劳:慰问。26.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A.“也只能下马慢行进入军营”有误,“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的意思是:于是文帝就控制着马慢慢走。汉文帝按照将军的规定控制马绳慢行进入军营,并没有下马。故选A。参考译文:(西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举侵犯边境。于是(文帝)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在霸上驻军;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在棘门驻军;任命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在细柳驻军:(这样做的)目的是防备匈奴进犯。文帝亲自慰劳军队。(文帝一行)到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都是直接就快马进去了,将军以下的将士都骑着马迎送(文帝)。等到(文帝)到达细柳军营,军营将士们身披铠甲,磨快兵刃,手持弓弩,满弓。文帝的先驱到了,赶着马要进去,不能进去。先驱说:“天子就要到了。”看守军营大门的都尉说:“将军下命令说:‘军营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一会儿,文帝到了,还是不能进去。于是文帝就让使节命令将军:“我想要进入(军营)慰劳军队。”亚夫才下命令打开军营大门。看门的兵士告诉陪同文帝的车马队伍说:“将军命令,军营里不能骑快马。”于是文帝就控制着马慢慢走。到了军营,将军亚夫手拿兵器行礼说:“身着甲胄的人不能拜见,请让我用军礼来行礼。”文帝被(亚夫)感动了,正色扶着车。(文帝)派人表示满意:“皇帝恭敬地慰劳将军。”行礼完毕之后就走了。(大家)一离开军营大门,大臣们都很惊讶。文帝说:“啊!这个人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门的军营,像儿戏一样,那种坚固是可能被偷袭然而俘虏的。至于亚夫,又怎么能够被侵犯呢?”人们久久地称赞他。(2023上·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统考期末)王小红觉得下面两段文字,非常有品读的价值,想推荐给大家,请你结合注释,帮助她完善几条推荐的理由。(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揉,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⑤熟睡,已再⑥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⑦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⑧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苏轼《书上元夜游》)【注】①己卯:指宋哲宗元符二年己卯,即公元1099年。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②儋州:今海南岛,苏轼于绍圣四年(1097年)被贬于此。③民:指汉族人。夷:指少数民族人士。④屠沽:文中指卖肉、卖酒的人。⑤关:门栓,文中指门。⑥再:第二次。⑦过:即苏过,字叔党。苏轼幼子。⑧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他在《赠侯喜》一诗说:“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洳(浅水处)。”27.【理由一】:古汉语词语充满魅力,相同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思,例如下面句子加点的词语中除了(

)选项,意思都不相同。A.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人恒过,然后能改B.良月嘉夜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D.先生能一出乎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8.【理由二】:文言文语言凝练又不失美感,准确地翻译后仍会充满魅力,例如甲段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一句可翻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段中的“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一句可翻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理由三】这两篇文章都是苏轼的作品,虽然二者创作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表现出的心境却颇为相近。请你帮助王小红把你感受到的这两篇文章所表达出的共同心境写出来,作为推荐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7.C28.庭院中的月光就像积水一样清明澄澈,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苏过问我为什么笑,我是自己笑自己。29.示例: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合乎题意,言之成理即可)【解析】27.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A.拜访/犯错误;B.美好/确实;C.散步/散步;D.出游/在国外;故选C。2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句中重点词语有:①庭下:庭院;如:像;空明:澄澈透明;交横:纵横交错。②何:为什么;盖:大概。29.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依据(甲)文写作背景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本文表达了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面对挫折的豁达复杂的思想感情。依据(乙)文写作背景和“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可知,本文表达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据此可知,两篇文章抒发作者共同的心境是乐观豁达。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已卯上元年,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走走呢?”我很高兴地答应他们,走到了城西,走进了和尚的住所,经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做买卖的人也是杂乱的样子。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我放下拄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苏轼小儿子)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愈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2023上·河北石家庄·八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①。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②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③,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④,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注释】①下人:下于人,在别人之下。②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③积时凝滞者: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④命表:命,指派,差遣;表,写奏章。3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还次蒲州驿次:经过,路过。B.准法,告事不实准:依据,按照。C.虽有反坐,此则不然坐:定罪。D.御第往太原第:只管。3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32.翻译下列句子。①时人莫之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张嘉贞的形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0.A31.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32.(1)当时人们并没有谁了解他。(2)我难道没有一个官位自己进用贤人吗33.胸怀大志,安贫乐道,才能超群。【解析】3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有误,句意:回来时住蒲州驿站。次:停驻,住;故选A。3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句意:从平乡尉任上免官归乡,身着粗布衣衫住在四围土墙的屋子中,凄清冷落而怡然自得。“自平乡尉免归乡里”交代背景;“布衣环堵之中”点明其生活环境;“萧然自得”是其生活态度;故断句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3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①莫:没有;知:知道、了解。②岂……耶:难道……吗?贤:贤者、贤人。3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可知,张嘉贞潦倒失意之时却胸怀大志,既不自认为与众不同,也不自卑于人;可见张嘉贞胸怀大志,不卑不亢;结合“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可知,张嘉贞被免职回归故里,身着粗布衣衫住在四围土墙的屋子中,虽环境凄清冷落,张嘉贞却怡然自得。由此可见其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结合“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等内容可知,在张循宪拿那些经过长时间没有解决的事情来问张嘉贞,张嘉贞根据情况灵活应答,处理事情很通达;可见张嘉贞才能超群。参考译文:张嘉贞潦倒失意而胸怀大志,既不自认为与众不同,也不自卑于人,从平乡尉任上免官归乡,身着粗布衣衫住在四围土墙的屋子中,凄清冷落而怡然自得。当时人们并没有谁了解他。张循宪凭御史身份出巡,回来时住蒲州驿站。循宪正要回报情况,出使的事情还有没有解决的,心中很是忧虑。就问驿站的小吏:“这里有好的客人吗?”小吏把张嘉贞告诉了他。张循宪叫来张嘉贞和他相见,拿那些经过长时间没有解决的事情询问,张嘉贞根据情况灵活应答,没有什么事情不通达。等到让张嘉贞写奏章,(那文辞条理)更是出乎意料。他日,武则天拿这件事询问张循宪,他全按实情回答,于是请求把自己的官位让给嘉贞。武则天说:“你能举荐贤能,是好事啊,我难道没有一个官位自己进用贤人吗?”于是在内殿召见嘉贞,隔着帘子与他谈话,嘉贞容貌高大英俊,神采出众,武则天认为他很是与众不同。第二天,嘉贞被授官为监察御史。(2023上·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愚公移山》)【乙】梁时有人,合家俱痴,遣其子向市买帽,谓曰:“吾闻帽拟盛头,汝为吾买帽,必须容得头者。”其子至市觅帽,市人以皂絁①帽与之,见其叠而未开,谓无容头之理,不顾而去。历诸行铺,竟日求之不获。最后,至瓦器行见大口瓮子,以其腹中宛宛,正好是容头处,便言是帽,取而归。其父得以盛头,没面至顶,不复见物。每着之而行,亦觉研其鼻痛,兼拥其气闷;然谓帽只合如此,常忍痛戴之,乃至鼻上生疮项上成胝②亦不肯脱。后每着帽,常坐而不敢行。(节选自《启颜录》)【注】①絁(shī):粗绸。②胝(zhī):老茧。34.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

)A.以君之力/市人以皂絁帽与之B.历诸行铺,竟日求之不获/每着之而行C.杂然相许/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不顾而去/顾野有卖场,场主积薪其中35.翻译下列句子。(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没面至顶,不复见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甲文出自典籍《列子》,旧题为列御寇所著,《穿井得一人》也选自此书。B.甲文中的“愚公”名愚实智,“智叟”则名智实愚,对比中颇有讽刺意味。C.乙文通过夸张的手法和荒诞的情节,让我们明白了梁人父子“痴”在何处。D.乙文划波浪线句子正确的断句是:乃至鼻上生疮/项上成胝/亦不肯脱。37.甲文中有“智叟”,乙文中有“痴儿”,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内容,分别说一说你如何理解他们的“智”“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4.D35.(1)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2)从头顶到整个脸都被遮没了,不再能看见东西。36.A37.智叟只关注了山的高大,没有看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目光短浅,未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名智实愚,他的“智”是一种讽刺;梁人子只关注帽子是否能“盛头”,因帽子“叠而未开”,不能容头而没买,他的痴是不知变通/只看表面,不看本质。【解析】3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以:凭借/把;B.行:商铺/行走,走路;C.许:赞同/表示约数;D.顾:意思相同,看,视;故选D。3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叩:敲,打;箕畚:用箕畚装石头;(2)没:高过,遮盖。3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A.《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故选A。37.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甲文中,智叟只看到愚公的“残年余力”及山高难以削平的一面,而看不到“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人类子子孙孙延续不断以及大山不会增高的一面,所以堪称“固不可彻”,比起愚公的目光来实是短浅。愚公藐视大山,敢于移山,知难而进,坚韧不拔,是因为他看到了人的作用,而智叟则相反,他不但目光短浅,而且不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由此可见愚公形愚而实智,智叟名智实愚;乙文中,梁人子“见其叠而未开,谓无容头之理,不顾而去”意思是,他见帽子叠成一块,就猜想决不可能包住脑袋,便扭头而去。梁人子只关注帽子是否能“盛头”,因帽子“叠而未开”,就主观地认为帽子不能容头,头也不回地走了,他不知道灵活变通,更不去探查事物的本质,只看到表面现象就轻言放弃。参考译文:〔甲〕北山脚下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有个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用发愁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乙〕梁朝时有户人家中都是痴人。有一次,父亲派儿子到集市去购买帽子,交待说:“我听说帽子那玩意儿是用来包装脑袋的,你去为我买顶帽子,注意要买一顶能包得住我的头的!”儿子到了集市四处寻觅卖帽处,帽商向他推荐一种黑色粗绸帽。他见帽子叠成一块,就猜想决不可能包住脑袋,便扭头而去。这样走遍了集市,一整天都买不到合适的帽子。最后,他来到缸瓦店,见到一种大口瓮,瓮内正好放得进一颗脑袋,便一口咬定这就是帽子,立即买了回来。他父亲戴上这种“帽子”,面部都套进瓮内,从头顶到整个脸都被遮没了,什么也看不见。戴着这种“帽子”走路,只感到鼻子被瓮壁撞得生疼,而且气闷难忍。但父亲却以为戴帽子就该如此,所以经常忍痛戴着。直到鼻子磨出了烂疮,颈脖间磨出了老茧,还是不肯脱去。最后实在吃不消了,为了减少疼痛,每戴上这种“帽子”时就只能一动不地坐着而不敢再走路了。(2023上·广东广州·八年级广东广雅中学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异时①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②,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节选自《独醒杂志》)注:①异时:从前。②固石洞:地名。3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故能得人心②异时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39.结合课文《周亚夫军细柳》和选文,谈谈周亚夫和岳飞在治军方面有什么共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8.①所以,因此;②军队39.岳飞带队行军,不扰乡邻,周亚夫的军队令行禁止,都可见他们治军有方,军纪严明。【解析】38.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意思。①句意是:所以能得人心。故:所以,因此;②句意是:从前曾见他率领军队征讨赣的坚固岩石洞。兵:军队。39.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相同点:《周亚夫军细柳》一文中“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这些描写出周亚夫军纪严明;此文中“异时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军行之地,秋毫无扰”可以看出岳飞治军军纪严明。参考译文:绍兴六帅,都是果敢、刚毅、忠诚、勇猛之士,被称为古代名将。岳飞是最后一个出来的,而他的名声几乎超过其他人。他死的时候,武昌的部队驻扎到有十万多人,都是一个可以抵挡百人。我曾询问他的士兵,认为勤奋之人与懒惰之兵一定分清,功过有别,所以能得人心。从前曾见他率领军队征讨赣的坚固岩石洞,行军路过的地区,丝毫没有打扰乡里,到现在老人说起他的名字,还感动得痛哭流泪。(2022上·湖南长沙·八年级校联考期末)赵襄子攻翟赵襄子攻翟,取尤人、终人①,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②,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江河之大,不过三日,飘风③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荆、吴、越,皆尝胜矣,而卒亡,不达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盘服,而不肯以兵知。善持胜者,以术强弱。(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有删改)【注】①尤人、终人:都邑名。②传饭:捏成团的饭,即饭团。③飘风:旋风。40.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取”在文言文中常见的意思有:①动词,割取,取得,获得,攻占,夺取;②名词,可取之处;③助词,用于动词后,无实义。文中的“取尤人、终人”中的“取”是“攻占,夺取”的意思,与“听取蛙声一片”的“取”意思相同。B.“贤主以此持胜”中的“以”是“凭借、依靠”的意思,与《愚公移山》中的“以残年余力”中“以”意思相同。C.本文中的“而卒亡”与“国恒亡”中的“亡”是一个意思,都表示“灭亡”。D.“不达乎持胜也”中的“达”的本义为通达无阻;引申有到达、通晓、明白、豁达、显贵等意义,文中的“达”的意思是“通晓,明白”。41.下列对文言文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B.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C.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D.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4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请找出本文中与孟子的观点相同的语句,并结合文章说说通过本文我们可以学到哪些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0.A41.C42.(1)他身边的人说:“一个早上就攻下翟国两座城池,这是人们所高兴的事,如今主上反而忧虑,这是为什么呢?”(2)孔子的力气,能举起国都城门的门闩,却不肯凭借力气闻名天下。43.第一问: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第二问:一下子攻下两座城池,赵襄子非但面无喜色,反而愁眉不展,他担忧赵氏没有积累什么德行,很快就会灭亡。这启发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取得胜利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保持胜利,忧患意识和危机感能够帮助我们保持胜利。

【解析】4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有误,“听取蛙声一片”的“取”是助词,用于动词后,无实义。和“取尤人、终人”中的“取”意思不相同。故选A。4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如今我们赵氏的德行,没有积聚多少,一下子攻下两座城池,灭亡大概就要落到我的头上了!分析句意可知,“赵氏之德行”是“无所于积”的主语。“一朝而两城下”是“亡其及我”的原因。据此断句为: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故选C。42.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1)左右,身边的人。一朝,一个早上。下,攻取。之所以,……的原因。何,为什么。(2)之,的。国,国都。关,门闩。而,却。闻,闻名,出名。43.第一问: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意思是: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文中与孟子的观点相同的句子是: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意为:忧虑是昌盛的基础,喜悦是灭亡的起点。第二问: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取得了一些成绩之后,就时刻提醒自己如何保持这种胜利。只有保持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永远保持胜利,成就事业,得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参考译文:赵襄子派人攻打翟国,攻下了老人、中人两座城池。派使者回来拜谒赵襄子,赵襄子正在吃捏成团的饭,听了以后,脸色忧郁。身边的人说:“一天就攻下两座城池,这是人们感到高兴的事,现在您却忧愁,这是为什么呢?”赵襄子说:“如今我们赵氏的德行,没有积聚多少,一下子攻下两座城池,灭亡大概就要落到我的头上了!”孔子听到这件事,说:“赵氏大概要昌盛了吧!”忧虑是昌盛的基础,喜悦是灭亡的起点。取得胜利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保持胜利。贤明的君主知道这个道理,所以能保持胜利,并将所缔造的胜利果实传给后代。而历史上的齐、楚、吴、赵四国都曾战胜过诸侯,称霸过天下,但最终都走向衰亡,这是因为四国君主都不懂如何保持胜利果实的道理。只有有“道”的君主才能保持胜利果实。孔子的力气大得能拉开城门的门栓,但他却不愿意以力大而著称;墨子善于守御攻城,这种技术连公输般都不得不佩服,但是墨子就是不愿意以善于用兵而出名。所以,善于保持胜利的人,尽管处于强势,但却表现出柔弱,以防止物壮则老。(2023上·湖南湘潭·八年级统考期末)律①谓武②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③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汉书·苏武传》注:①[律]卫律,胡人,生在汉朝,投降匈奴。②[苏]苏武,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③[负]背弃。4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后虽欲复见我②畔主背亲45.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断两处)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46.西汉时期使者苏武,是“大丈夫”中的代表人物,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说明在苏武身上体现了“大丈夫”的哪种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4.即使同“叛”背叛45.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46.①文中卫律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可以看出苏武“威武不能屈”;②文中卫律劝说苏武归顺匈奴,归顺之后可以像他一样拥有荣华富贵,苏武不但没有答应,还痛骂卫律,可见他“富贵不能淫”。【解析】4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以后即使再想见我。虽:即使。②句意:背叛皇上、抛弃亲人。畔:同“叛”,背叛。4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句意: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本无谋”“又非亲属”是苏武说的两个原因,“何谓相坐”是苏武的反问。故断为: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4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由“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可知苏武不惧死亡威胁,可见他“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由“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可知,苏武不贪慕荣华富贵,对卫律的引诱毫不动心,还痛骂卫律,可见他“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精神。参考译文: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即使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2023上·山东济宁·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揉,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⑤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⑦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苏轼《书上元夜游》)【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在”。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4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至承天寺

遂:于是,就 B.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C.念无与为乐者

念:思念 D.予欣然从之

从:跟随,跟从4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欣然起行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B.放杖而笑

夫环而攻之C.予欣然从之

居天下之广居D.相与步于中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9.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