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浙江省嘉兴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浙江省嘉兴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浙江省嘉兴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浙江省嘉兴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人物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类型。它对人物形象美和作品的语言美有着较高的审美要求。②人物通讯要选择适当的新闻事实塑造新闻人物的形象美。③人物通讯的形象美与作者能否正确把握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密切相关。季水河先生在《新闻美学》中曾明确指出,新闻事实本身也含有形象之意,因为事与人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社会生活中,既没有离开事实的人物,也没有离开人物的事实。新闻作品报道事实也好,描写人物也好,都是不能将人和事截然分开。写人必叙事,叙事必写人。新闻事实是新闻形象的基础,成功的新闻作品,它所描写的人物形象都不是抽象的,都是以大量事实为基础去塑造形象的。④要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塑造新闻人物形象。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高层人物,都会在不同方面体现出特殊的社会影响,他们身上也有着不同的新闻价值,因此根据人物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来选取的新闻事件,必须是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事件,必须是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例如描写医学界名人的一篇人物通讯《多重角色王宁生》,这是《人民日报》上的一篇人物专访,全文主要介绍了王宁生作为医学界重要人物对于其工作领域的贡献,文章的开头部分这样写道:“王宁生在中医药学界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三次归国记’:第一次回国他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第二次他放弃了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第三次,他拒绝了德国国家药检所对他发出的正式邀请……其实,在三次归国记后还有一个尾声。王宁生的妻子宓穗卿教授也曾留学澳大利亚,也能在澳大利亚获得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王教授回国后打电话给妻子,两人在电话里承诺,选择回国,永不后悔。于是宓教授也回到了祖国,现从事生化药物研究。”作者记叙王宁生教授的三次归国记并强调妻子跟随归国这一事例,体现了王宁生的报国情怀以及对自己从事的医学事业的热爱,他和妻子在电话里的承诺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医学工作者回国创业的决心。这为下文展开王宁生的事业成就奠定了人物形象基础。⑤要找准表现角度,把握人物与事件的内在联系,尽可能地把人物性格与细节融合在事件里,使文章可读,人物可亲。尤其是对高层人物的专访,选取合适的角度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尤为重要。《母亲节话母亲——访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这篇人物通讯的主角是在香港政界备受关注的一位女性,如何将这样的政治人物表现得可亲可敬呢?作者选取了“母亲节话母亲”的角度,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讲述这样一位非凡的女性的事迹,同时作为一位母亲的故事,特别是她捐肾救女的举动,让人感受到了一位意志坚定、有慈爱胸怀的女性的情感。这样,政治人物也展现出了可亲的一面,文章的可读性也大大增加了。⑥要引用最具表现力的人物语言。引用最具表现力的人物语言,是展现新闻人物形象美最直接的方法。人物通讯中的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情感、气质、性格的具体体现,必须符合人物的特点。在《红星照我去长征——访95岁老红军寇延庆》一文中,主人公寇延庆老人曾在枪口下被朱德总司令救回一命,在后来的岁月中,老人依然不改革命初衷和坚定信念。作者特别记叙了这样一笔:“‘要是没有朱老总在关键时刻救我一命,我活不到今天,也就不可能接受你们现在的采访了。’寇老对我们哈哈一笑,话语明快而又不失幽默。”作为一位95岁的高龄老红军,说这话时的豪情与达观也就可见一斑了。⑦除了塑造新闻人物的形象美,还要重视在新闻写作上展现人物通讯的语言美。⑧新闻作品的语言美,是指新闻作品的语言审美属性和所呈现出来的审美价值,人物通讯中人物形象以及相关事件都是通过新闻语言呈现出来的,因而掌握运用语言技巧来更好的描述人物,有着重要作用。⑨运用白描和零度修辞描写人物,审慎使用形容词。一方面,对形容词的选择应该尽量审慎,甚至少用。因为形容词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色彩,反映了作者的主观意识。另一方面,如果不使用形容词,怎么将人物描写得具体准确呢?在《深度写作》一书中,作者曾提出“零度修辞”与纯文本写作的概念。作者指出,在新闻写作中,实际上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文字基本上只表现其记录意义,而隐没其评价意义,用对事实的本真记录方式,获得一种意义上相对中立的文本……零度修辞是尽可能地不添加任何主观意见和意向性词汇,在使用这种修辞方式时,新闻主题往往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倾向性,所以使用客观性的文字进行处理,反而使文章意义得到很好的体现。这种零度修辞和纯文本写作的方式,尤其适用于人物通讯。试看《人民日报》的人物通讯《有将挽狂澜》中的一句:“飞溅的浪涛打湿了将军的衣襟,随行人员拉住将军想往后移一步,将军岿然未动。”整句话未见一个修饰性的形容词,然而这位将军临危不乱,英勇冷静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由此可见,具体准确的描述比空洞华丽的形容更能立体地展现人物,也更具有语言上的美感和冲击力。(摘编自《浅析人物通讯的形象美和语言美——以<人民日报>的人物通讯为例》,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足于新闻事实进行创作,是人物通讯塑造出的新闻人物能够具有形象美的基础。B.《多重角色王宁生》抓住了“三次归国记”这一典型事例,从而更好地塑造了王宁生的形象。C.选取范徐丽泰作为普通母亲的故事,展现其可亲的一面,为政治人物的形象塑造提供了借鉴。D.创作人物通讯,要展现出人物的形象美,必须选用符合人物性格、最具有表现力的人物语言。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普通百姓为主体所创作的通讯,若不依托于代表性的事件来塑造人物,可能会失去应有的新闻价值。B.人物通讯在塑造人物形象美时,不但要找准表现角度,而且要把人物的性格和细节融合在人物通讯里。C.人物通讯作品为了反映人物的本来面貌,使得人物描写具体准确,在运用语言时是不能使用形容词的。D.文章主要从形象美和语言美两个维度展开,通过举例分析明确了人物通讯在这两方面的审美要求。3.下列选项的文字表述,最能体现第⑨段中“零度修辞”的一项是(

)A.《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B.《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遇到患气管炎的顾客,他就介绍买冰糖;对消化不良的顾客,他又请顾客买柠檬糖和橘子糖……在售货中,他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顾客买与不买一个样,买多买少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大人孩子一个样。”C.《“探界者”钟扬》:“钟扬的‘暖’是有目共睹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不让一个人掉队。”D.《两份账单记录的坚守与感动》:“穆娟自尊要强,一年到头,雪天、雨天,白天、夜晚,别人不干的脏活苦活她干,男人干的活她抢着干,除了家常日用、看病吃药、供娃上学,一有余钱就还。”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5.请运用材料中的观点,对下面的人物通讯片段进行简要评析。1964年7月5日,“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百合花(节选)茹志鹃(一)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我向他提出休息一会,他便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把枪横搁在腿上,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我着恼的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他坐下来。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我拼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原来他还是我的同乡呢!“在家时你干什么?”“帮人拖毛竹。”“你多大了?”“十九。”“参加革命几年了?”“一年。”“你怎么参加革命的?”我问到这里自己觉得这不像是谈话,倒有些像审讯。不过我还是禁不住地要问。“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家里还有什么人呢?”“娘,爹,弟弟妹妹,还有一个姑姑也住在我家里。”“你还没娶媳妇吧?”“……”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二)不一会,我已写了三张借条出去,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心里十分高兴,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不肯借的道理了。这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①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②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三)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③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路上休息时,我问及通讯员的过去、年龄、家庭状况等情况,主要是为了缓和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B.从我和通讯员借被子的不同结果以及对百姓的不同看法中,可以看出我在做群众思想工作方面更为成熟老练。C.通讯员拒绝让新媳妇给他缝补衣服,一方面有赌气的成分,但重要的是体现了革命战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高尚品质。D.面对通讯员的牺牲,新媳妇发出了两次短促的“啊”,所表达的内涵和情感是一致的,流露出新媳妇的悲痛之情。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将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设为背景,将通讯员第一次向新媳妇借被碰壁的冲突作正面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取材是非常讲究的。B.新媳妇“咬着嘴唇笑”的细节,既体现了新媳妇努力克制自己行为的可爱,也侧面反映了通讯员借被子时的慌乱局促的可笑。C.文中新媳妇宁静的小院、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战地的月亮等,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淡化了战争的残酷和紧张。D.文章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将通讯员的形象丰富化、立体化,实现了人物形象由扁平向圆形的转变。8.“通讯员”鲜明地展现了特定年代特定年龄的“青春模样”,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9.文中三处画线句都提及通讯员肩上撕下来的“布片”,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姚鼐《游媚笔泉记》)材料二: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B.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C.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D.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西循崖可二里”与“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短歌行》)中的“可”字含义不同。B.“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与“金就砺则利”(《劝学》)中的“就”字含义不同。C.“日暮半阴,山风卒起”与“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中的“卒”字含义相同。D.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类似的词有朔、望,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媚笔泉记》开头写桐城西北连绵的山峦,山崖忽合,地势险峭,难以行走,接着点出“曲流”,表现了山水的态势,悄然引出后文要写的媚笔泉。B.《游媚笔泉记》第二段“积雨始霁”等五句写的是龙溪十余里间的景色,正值阳春三月,花草树木映着阳光,溪水潺潺在山间流淌,声色俱佳,令人神往。C.《登泰山记》选文第一段详细地叙写了登山的经过,突出登山的艰难。登上山顶,见到雄浑、瑰丽的泰山雪景,作者的兴奋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D.《登泰山记》写日出,太阳纯红如丹砂,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托其冉冉上升,富有动感,如在目前。寥寥数语,就把日出景象写得气势磅礴。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2)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14.《登泰山记》善于将小细节与大印象结合,在对细节特征的刻画中侧面烘托对泰山的大印象。请结合选文举两例进行分析。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观田家唐

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①不自苦,膏泽②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插秧歌宋

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注】①劬:qú,辛劳。②膏泽:滋润作物的雨水。15.下列对韦应物《观田家》一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诗首句运用白描手法,一个“新”字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流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B.“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C.“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写农夫的无存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D.韦诗层层铺陈的前十四句与深化主旨的尾句,用笔繁简对比鲜明,突出了作者被贬闾里的艰辛。16.有人认为,韦应物的《观田家》相较杨万里的《插秧歌》,思想情感更深沉。请简要分析。四、名句名篇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亦有心中偶像,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一句,以其装束流露对谢灵运的追崇;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

”这一比喻句表达对刘裕的仰慕。(2)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

”两句借对故国宫殿的追忆,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3)《赤壁赋》中写苏子与客泛舟于辽阔的江面的句子是“

”。五、语言文字运用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人类最深沉的感情,是对土地的感情。

,而是很具体的。每个人,对土地的感情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表达方式。很多年前,当日寇的铁蹄践踏我们的大好河山时,诗人艾青写过这样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时读这样的诗句,很多心怀忧戚的中国人泪珠盈眶,热血沸腾。大半个世纪过去,时过境迁,今天我们读这两句诗,

。为什么?因为,人们对土地的感情依旧。尽管土地的色彩已经有了很多变化,但是中国人对故乡、对历史、对民族、对祖国的感情并没有变。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一个包含成语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钟扬是从未止步的“跨界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基础课程结束,17岁的钟扬选择转入无线电电子学系学习。这个专业横跨“无线电”和“电子学”两大学科,需要敏锐的跨学科领悟力和持之以恒的坚持力,而这两点正是钟扬的特质,这种“跨界”的学科也给予他更宽广的想象和驰骋空间。然而钟扬自己也没有想到,学了无线电电子学,后来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那时的植物学界习惯于传统的植物学研究方法,对数量分类学嗤之以鼻。钟扬出于自己的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知识背景,不但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问题,从而自己的发展方向也迅速找到了——将无线电电子学的知识应用到分子生物学、进化和生态学的研究中。至今,像钟扬这样突破学科界限、耕耘交叉地带的学者仍属少数。更为难得的是,钟扬在科学追求的路上,没有放弃一直钟爱的诗歌创作,他的一颗“文艺心”填平了科学与文学之间的沟壑。他翻译的科普读物《大流感》,语言生动,广受欢迎。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钟扬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结合文段,分析划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六、文言小题2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君子不齿

齿:并列。

②声非加疾也

疾:劲疾。③虽有槁暴

暴:暴发。

④圣人无常师

常:经常。⑤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⑥而绝江河

绝:横渡。⑦木直中绳

中:合乎。

⑧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了解。A.②③④

B.①③⑦

C.③④⑧

D.①④⑥2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徘徊于斗牛之间

D.至于泰安七、语言文字运用23.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论述了“礼治与法治”的问题,请从“礼治与法治”的角度,结合书中的内容,评价下面的事例。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小陈举报父亲之事,引发了一些网友的质疑,也赢得众多网友点赞。八、作文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语言文字运用Ⅰ为我们讲述了“跨界者”钟扬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有勇敢的“跨界者”,也有兀兀穷年做好一件事的“守界者”。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反映你的权衡与取舍。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语言文字运用Ⅰ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2.C

3.A

4.①整体采用总分结构。先明确文章中心观点,指出人物通讯对人物形象美和语言美有较高的审美要求,然后分别从形象美和语言美展开分析。②局部采用并列结构。在对人物通讯的形象美和语言美展开分析时,都采用了并列结构。

5.①所选事件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人物的个性。例如,通过袁隆平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的事件,凸显袁隆平的实践精神。②表现角度选择准确。例如,从“泥腿子专家”的角度,再现了袁隆平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的过程,突出了他不怕吃苦、执着追求的科研精神。③运用零度修辞,客观记录事实。材料以本真记录的方式再现了袁隆平在田间科研过程,没有添加任何主观性词汇,而袁隆平作为“泥腿子科学家”的形象却很突出。【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必须选用符合人物性格、最具有表现力的人物语言”错误,原文是说“引用最具表现力的人物语言,是展现新闻人物形象美最直接的方法”,二者的表述不同,选项表述绝对。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是不能使用形容词的”错误,原文是说“运用白描和零度修辞描写人物,审慎使用形容词。一方面,对形容词的选择应该尽量审慎,甚至少用。因为形容词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色彩,反映了作者的主观意识”,选项表述绝对。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零度修辞”是尽可能地不添加任何主观意见和意向性词汇,在使用这种修辞方式时,新闻主题往往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倾向性,所以使用客观性的文字进行处理,反而使文章意义得到很好的体现。A.没有形容词和修辞,只是抓住了神态、行为等细节,体现了零度修辞。B.运用排比句式,体现出作者对主要人物张秉贵强烈的情感态度;C.“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等是对钟扬的评论,带有较强的倾向性;D.运用了排比、对比,突出了人物的坚持与毅力,带有较强的倾向性。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结合第

①段“人物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类型。它对人物形象美和作品的语言美有着较高的审美要求”可知,本文先明确文章中心观点,指出人物通讯对人物形象美和语言美有较高的审美要求,然后第②-⑥段从形象美,第

⑦-⑨段从语言美分别展开分析。可见,本文整体采用了总分结构。结合两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第②段“人物通讯要选择适当的新闻事实塑造新闻人物的形象美”和第⑦段“除了塑造新闻人物的形象美,还要重视在新闻写作上展现人物通讯的语言美”可知,在对人物通讯的形象美和语言美展开分析时,都采用了并列结构。5.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结合“要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塑造新闻人物形象。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高层人物,都会在不同方面体现出特殊的社会影响,他们身上也有着不同的新闻价值,因此根据人物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来选取的新闻事件,必须是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事件,必须是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可知,所选事件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人物的个性。结合“要找准表现角度,把握人物与事件的内在联系,尽可能地把人物性格与细节融合在事件里,使文章可读,人物可亲”可知,表现角度选择准确。结合“零度修辞是尽可能地不添加任何主观意见和意向性词汇,在使用这种修辞方式时,新闻主题往往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倾向性,所以使用客观性的文字进行处理,反而使文章意义得到很好的体现”可知,运用零度修辞,客观记录事实。6.B7.A

8.①面对异性时的紧张局促;②谈及婚姻爱情时的害羞忸怩;③处理矛盾时的急躁冲动,情绪易变;④热爱生活;⑤拯救群众安危时的奋不顾身。

9.①第一次表现了通讯员接被子时的慌乱,也为后文认出牺牲者是通讯员埋下伏笔;②第二次塑造形象,表现了通讯员结束任务后的轻松喜悦,体现了通讯员的可爱,也表达了“我”对他的关心。③第三次一方面印证伤员正是通讯员,照应上文;也写出新媳妇和“我”万分痛惜的心情。【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A.“主要是为了缓和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错误,两者不存在矛盾。C.“但重要的是体现了革命战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高尚品质”错误,应该是因为通讯员害羞。D.“所表达的内涵和情感是一致的”错误,两次“啊”的内涵情感不一致。第一声“啊”是吃惊地发现了这是通讯员,引起了关切和挂念;第二声“啊”是听到他牺牲的经过后,痛惜、歉疚、崇敬之情一齐涌上心头,激起了她巨大的情感波澜。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A.“将通讯员第一次向新媳妇借被碰壁的冲突作正面描写”错误,文章中小通讯员第一次向新媳妇借被碰壁的冲突是做暗场处理,没做正面描写。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可知,表现他面对异性时的紧张局促。结合“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可知,表现他谈及婚姻爱情时的害羞忸怩。结合“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可知,表现他处理矛盾时的急躁冲动,情绪易变。结合“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可知,表现他热爱生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结合“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可知,表现他拯救群众安危时的奋不顾身。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结合“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可知,第一次是撕破场景,表现了小战士接被子时的慌乱,也为后文认出牺牲者是小战士做伏笔。结合“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可知,第二次是塑造形象,表现了小战士结束任务后的轻松喜悦,体现了小战士的可爱,也表达了我对他的关心。结合“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可知,第三次是确认身份,以此证明死者正是小战士,并与前文形成呼应;也写出新媳妇和“我”万分痛惜的心情。10.B11.C

12.C

13.(1)石缝中长出大树,能遮蔽几十人,前面有平地,可以铺席而坐。(2)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个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

14.①写泰山高峻,不直接写泰山之高,而写登临山顶“半山居雾”,在日观亭中“足下皆云漫”;②写雪,不直言雪之大,而用“明烛天南”“白若樗蒱”“绛皓驳色”从旁烘托。【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溪下面有个很深的大水潭,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里面洗澡的马刚刚站起身,甩着鬃毛回头看它的伙伴。扒着石头向上爬,俯视云彩,飞鸟看起来就像要坠落的样子。“潭中”是“出”的地点状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中”后面断开,排除AC;“顾”的宾语为“其侣”,二者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大约/能够。句意:接着沿着悬崖往西走大约二里。/句意:像月亮一样明亮,什么时候能够摘取呢?B.正确。完成/靠近。句意:还没建成,邀请九位客人在这里饮酒。/句意:刀剑等金属制品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C.“含义相同”错误。突然/最终。句意:傍晚天气转为半阴,山风突然刮起来。/句意:而最终也没有增长和消失。D.正确。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选文第一段详细地叙写了登山的经过”错误,文章仅用“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19个字写完了登山全程。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罅”,缝隙;“荫”,遮蔽;“布席”,铺席。(2)“崖限当道者”,定语后置句,“当道崖限”;“当”,挡,横,拦;“皆”,都。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中的艺术手法的能力。结合“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可知,写泰山高峻,不直接写泰山之高,而写登临山顶“半山居雾”,在日观亭中“足下皆云漫”;结合“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可知,写雪,不直言雪之大,而用“明烛天南”“白若樗蒱”“绛皓驳色”从旁烘托。参考译文:材料一:桐城的西北方向,重山叠岭大概有好几百里,一直到县衙所在地才开始平坦。平地和山地交界的地方,两座山崖合立一起,像屏障一样耸立,高的横的缝隙几乎不能走人。像龙一样曲折的溪流,从这里边流出来。去年三月上旬,我们徒步顺着溪流从西边走进去。连续下了较长时间的雨,天气刚刚转晴,溪流发出很大的哗哗声。走了十多里路,山道两旁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蕙草、松树、枞树、槐树、枫树、栗树、橡树等,不时听到杜鹃的叫声。溪下面有个很深的大水潭,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里面洗澡的马刚刚站起身,甩着鬃毛回头看它的伙伴。扒着石头向上爬,俯视云彩,飞鸟看起来就像要坠落的样子。接着沿着悬崖往西走大约二里,层叠的石头好像高楼,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有人说这是宋代李公麟所说的“垂云沜”啊,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记载的地方,没有找到,于是这块石头就被命名。石缝中长出大树,能遮蔽几十人,前面有平地,可以铺席而坐。树南边有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的摩崖书刻在上边,泉水叫做“媚笔之泉”。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上边的溪水流落进去。左丈学冲在水池边的平地上建造房子,还没建成,邀请九位客人在这里饮酒。傍晚天气转为半阴,山风突然刮起来,猛烈地吹打悬崖峭壁,树木草丛、许多泉水、碎石乱响,游玩的人感到十分害怕,于是回去了。这一天,我的伯父姜坞先生也去了,我跟随他,他让我记下来这件事。(姚鼐《游媚笔泉记》)材料二: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个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登上山顶以后,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15.D16.①杨诗写了农人的劳动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人勤劳乐观精神的赞美。②韦诗除此之外,还通过对农民终岁辛劳而不得温饱的具体描述,深刻揭示了当时赋税徭役的繁重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③韦诗的尾联表达自己身为朝廷官员不事耕种却俸禄来自乡里的惭愧与自责,体现了一个封建官吏的良知。所以韦诗思想情感更深沉。【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突出了作者被贬闾里的艰辛”错误,这首《观田家》通过对农民终岁辛劳而不得温饱的具体描述,深刻揭示了当时赋税徭役的繁重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表达了作者对田家的同情。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杨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田夫、田妇、大儿、小儿各有分工,拔秧、抛秧、接秧、插秧,紧张忙碌而秩序井然,表达了诗人对农人勤劳乐观精神的赞美。结合“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可知,韦诗也表现了农人终日辛苦忙碌;此外,结合“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可知,诗人还写到了农夫的无粮与徭役之苦,叙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