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阿Q正传》训练题()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5.1《阿Q正传》训练题()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5.1《阿Q正传》训练题()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5.1《阿Q正传》训练题()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5.1《阿Q正传》训练题()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5.1《阿Q正传》训练题()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5.1《阿Q正传》训练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编纂胡说诚惶诚恐手舞足蹈

B.赌徒藉贯视若草芥素不相能

C.轻蔑口碑价廉物美自轻自贱

D.咒骂喝彩兴高采烈咸与维新

2.下列各项中,表述不得体的一项是()

A.看到您老95岁高龄还这样硬朗,我们从心里高兴,祝您长命百岁。

B.今天是您的生日,妈妈,女儿祝您青春永驻,永远漂亮。

C.大家既然欢迎我表演一个节目,我就不怕献丑了,唱一支歌吧。

D.小芳,一次测试失败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振作精神,胜利终归是你的。

二、小阅读-课内

3.有人说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我们民族落后的“国民性”的集中体现,也有人说“精神胜利法”是人类摆脱绝望处境的一种常见的精神反应,对此你怎么看?在老师指导下,搜集并阅读相关评论,围绕“说不尽的阿Q”这个话题,形成自己的看法,与同学讨论。

4.通读《阿Q正传》全篇,思考几个问题:鲁迅说他写《阿Q正传》是因为“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怎么理解鲁迅的创作动机?

5.《阿Q正传》(节选)在写法方面,有哪些特色?

6.试着分析阿Q这种矛盾性格形成的根源。

7.为什么阿Q的性格中充满着妄自尊大又自轻自贱,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的矛盾?

8.下列对《阿Q正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Q在未庄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尽管他“真能做”,但未庄的人们只在忙碌的时候会记起他,可见他在未庄没有社会地位,不被人重视。

B.“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表现出阿Q对现实的穷困感到无奈,用虚无缥缈的阔气来安慰自己,同时压倒别人,取得精神上的胜利。

C.“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这一投降是阿Q的又一发明创造,实在打不过就自轻自贱,也就获得了精神胜利。

D.阿Q欺负了小尼姑之后,他“十分得意的笑”,酒店里的人“九分得意的笑”,“九分”是有意生造的词语,“酒店里的人”比阿Q少一分得意,说明他们比阿Q有同情心。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洋鬼子”的“母亲大哭了十几场,他的老婆跳了三回井”全是因为他剪了辫子,不能做官了,这说明未庄人的保守。

B.阿Q称钱太爷的大儿子是“假洋鬼子”和“里通外国的人”,说明阿Q是爱国的。

C.“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他之所以“耸了肩膀等候着”是因为他知道逃不脱,不如让他打。

D.选文的结尾处写阿Q“有些高兴了”是因为他的精神胜利法起作用了。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对阿Q性格的对比分析,既揭示了一位普通农民的血泪史,又刻画出其既蛮横无理又毫无办法的性格矛盾,收到了极强的讽刺效果。

B.本文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最经济、最简练的笔墨,把描写对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C.本文用悲剧性艺术因素,叙述一个喜剧性的故事,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在小说里相互交织、融合,构成这篇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

D.本文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练,饱含幽默感,又好用反语,喜欢夸张,显示了卓越的语言艺术。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Q正传(节选)

鲁迅

第七章革命

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褡裢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这船从黑魆魆中荡来,乡下人睡得熟,都没有知道:出去时将近黎明,却很有几个看见的了。据探头探脑的调查来的结果,知道那竟是举人老爷的船!

那船便将大不安载给了未庄,不到正午,全村的人心就很摇动。船的使命,赵家本来是很秘密的,但茶坊酒肆里却都说,革命党要进城,举人老爷到我们乡下来逃难了。惟有邹七嫂不以为然,说那不过是几口破衣箱,举人老爷想来寄存的,却已被赵太爷回复转去。其实举人老爷和赵秀才素不相能,在理本不能有“共患难”的情谊,况且邹七嫂又和赵家是邻居,见闻较为切近,所以大概该是伊对的。

然而谣言很旺盛,说举人老爷虽然似乎没有亲到,却有一封长信,和赵家排了“转折亲”。赵太爷肚里一轮,觉得于他总不会有坏处,便将箱子留下了,现就塞在太太的床底下。至于革命党,有的说是便在这一夜进了城,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

阿Q的耳朵里,本来早听到过革命党这一句话,今年又亲眼见过杀掉革命党。但他有一种不知从那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况且未庄的一群鸟男女的慌张的神情,也使阿Q更快意。

“革命也好罢,”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阿Q近来用度窘,大约略略有些不平;加以午间喝了两碗空肚酒,愈加醉得快,一面想一面走,便又飘飘然起来。不知怎么一来,忽而似乎革命党便是自己,未庄人却都是他的俘虏了。他得意之余,禁不住大声的嚷道:

“造反了!造反了!”

未庄人都用了惊惧的眼光对他看。这一种可怜的眼光,是阿Q从来没有见过的,一见之下,又使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他更加高兴的走而且喊道:

“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

得得,锵锵!

悔不该,酒醉错斩了郑贤弟,

悔不该,呀呀呀……

得得,锵锵,得,锵令锵!

我手执钢鞭将你打……”

赵府上的两位男人和两个真本家,也正站在大门口论革命。阿Q没有见,昂了头直唱过去。

“得得,……”

“老Q,”赵太爷怯怯的迎着低声的叫。

“锵锵,”阿Q料不到他的名字会和“老”字联结起来,以为是一句别的话,与己无干,只是唱。“得,锵,锵令锵,锵!”

“老Q。”

“悔不该……”

“阿Q!”秀才只得直呼其名了。

阿Q这才站住,歪着头问道,“什么?”

“老Q,……现在……”赵太爷却又没有话,“现在……发财么?”

“发财?自然。要什么就是什么……”

“阿……Q哥,像我们这样穷朋友是不要紧的……”赵白眼惴惴的说,似乎想探革命党的口风。

“穷朋友?你总比我有钱。”阿Q说着自去了。

大家都怃然,没有话。赵太爷父子回家,晚上商量到点灯。赵白眼回家,便从腰间扯下褡梿来,交给他女人藏在箱底里。

阿Q飘飘然的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这晚上,管祠的老头子也意外的和气,请他喝茶;阿Q便向他要了两个饼,吃完之后,又要了一支点过的四两烛和一个树烛台,点起来,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

“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

“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

“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阿Q没有想得十分停当,已经发了鼾声,四两烛还只点去了小半寸,红焰焰的光照着他张开的嘴。

“荷荷!”阿Q忽而大叫起来,抬了头仓皇的四顾,待到看见四两烛,却又倒头睡去了。

第二天他起得很迟,走出街上看时,样样都照旧。他也仍然肚饿,他想着,想不起什么来;但他忽而似乎有了主意了,慢慢的跨开步,有意无意的走到静修庵。

庵和春天时节一样静,白的墙壁和漆黑的门。他想了一想,前去打门,一只狗在里面叫。他急急拾了几块断砖,再上去较为用力的打,打到黑门上生出许多麻点的时候,才听得有人来开门。

阿Q连忙捏好砖头,摆开马步,准备和黑狗来开战。但庵门只开了一条缝,并无黑狗从中冲出,望进去只有一个老尼姑。

“你又来什么事?”伊大吃一惊的说。

“革命了……你知道?……”阿Q说得很含胡。

“革命革命,革过一革的,……你们要革得我们怎么样呢?”老尼姑两眼通红的说。

“什么?……”阿Q诧异了。

“你不知道,他们已经来革过了!”

“谁?……”阿Q更其诧异了。

“那秀才和洋鬼子!”

阿Q很出意外,不由的一错愕:老尼姑见他失了锐气,便飞速的关了门,阿Q再推时,牢不可开,再打时,没有回答了。

那还是上午的事。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一早去拜访那历来也不相能的钱洋鬼子。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因为老尼姑来阻挡,说了三句话,他们便将伊当作满政府,在头上很给了不少的棍子和栗凿。尼姑待他们走后,定了神来检点,龙牌固然已经碎在地上了,而且又不见了观音娘娘座前的一个宣德炉。

这事阿Q后来才知道。他颇悔自己睡着,但也深怪他们不来招呼他。他又退一步想道:“难道他们还没有知道我已经投降了革命党么?”

1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人老爷的船到了未庄,茶坊酒肆则传言城里将要发生革命,侧面表明这件事在人们的心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B.有人说革命党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孝,表明广大农民并不真正理解革命,认为革命就是为明朝皇帝报仇。

C.阿Q“走出街上看时,样样都照旧”,说明辛亥革命对广大农村影响不大,也说明广大农民不了解、不理解革命。

D.赵秀才和钱洋鬼子到静修庵去“革命”,表明两人“革命”是假,真正的目的是偷走静修庵的文物宣德炉以谋财。

12.下列对阿Q“革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Q“禁不住大声的嚷”与未庄人的“惊惧”形成了对比,写出了阿Q醉后的神态和未庄人对阿Q的恐惧。

B.阿Q对待革命态度的变化,表明农村中的下层群众是有革命意愿的,但思想并未觉悟,也缺乏正确的引导。

C.阿Q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的一段形象的心理描写暴露了他对革命的理解,就是报私仇、抢东西、娶老婆。

D.本文语言夸张、讽刺、幽默,写出了未庄人的众生相,喜剧表象下的悲剧意味显示了作品的艺术独创性。

13.“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从这里可以看出阿Q革命的对象是什么?这体现了阿Q怎样的特点?

14.小说虽然对赵白眼描写不多,但写得非常生动传神,请举例分析本文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美的戏剧

胡也频

白峰伸开手臂,弯腰地打了一个呵欠,因为他写完了名为“美的戏剧”一篇剧本,觉得十分疲倦了。

夜已经很深,日间里所响动所叫嚣的一切声音都寂然了,如同这烦杂的社会也和困顿的人类一样休息着。这幽默的情景,证明这时候并不是工作的时候。他看了表,不现着何种表情,却暗暗地诧异,辰光是如此之快地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两点多钟了。

虽然他觉得应该去睡觉,但在他的头脑中,还剩留着那剧本的人物,以及这剧中的情节,结构,对话,仍然象烟似的,氤氲着,飞来飞去。这复杂的,几乎是零零碎碎的想象的余影,使他感着疲倦而又兴奋。他便又从头看了一遍剧本。原稿是四十页。一页一页地看,看完了,想着,但是都找不出毛病来,甚至于除了一两个错字之外,要改动一字也无从下笔的。他立刻把原稿封入一只信封,决心寄给《女神月刊》去,这月刊是纯文艺刊物,说是代表了中国整个文坛的。

贴好了邮票,一种新的希望便落到他的心坎上了。他忽然感到,这剧本,一发表出来,纵然不敢说会轰动文坛,使许多惊诧,使无数读者倾慕,但在落暮似的黯淡的文艺上涂了新的色彩,却是毫无疑义。那末,努力于研究新剧的团体便立刻把这剧本排演去,自然也不是十分意外的事了。

想到得意的事上,白峰的脸上便微微地显了笑容,但同时他又觉得应该睡觉了。

他灭了电灯,这房子在一瞬间便完全黑暗了。一到他躺在床上只看见一片淡薄的月光。这月光从溟色的天空中穿进窗子,使人可怜似的怯怯地躲在墙角上,而且,正对着他的脸。他不愿看。他用力地把眼睛闭上了。可是这月光依样在他的眼中。他想不去理会这一片白色,但他反联想到和这白色有关的夜,以及夜里的一切了。

“天不久就要发亮了呀!”他自语的想。然而他是兴奋的,一种过分的疲倦使他的精神散乱了。他恍然一如同真实地走到了人生最荣誉的地步。因为他开头便想到那“美的戏剧”被公演了。这剧本公演的广告登遍了上海的报纸。在这时他自愿捐赠了他的排演权。可是人家又专诚地来请求他的指导。于是他自己便在这戏剧试演时说些意见,而同时便得了许多尊敬的恭维,大家都把他看做一个天才。并且有一个艺术家模样的人还简单称呼他做莎士比亚。然而他对于这些崇拜的言词并不觉得可贵,因为他骄傲的自尊心已超过别人的赞叹。于是他联想到公演的这一天。本来演剧团曾请他坐特等包厢的,所以——其实隔开幕的时间还远呢——那个总干事便亲身用一辆汽车把他接了去。到了戏院门口,他也不及去细看,只让那许多招待员把他挤上楼去,在人群中他俨然比别人都高一等的。虽说空空的坐在这样讲究的包厢还是他生平第一次,但他不知道什么缘故,总觉得他应该坐在这包厢。

在每一只空椅都坐满了人之后,开演的铃声便响了。

急骤的铃的响声,便一声声的响到他的心里,他的全身都起了一阵近似拘挛的作用,这实在值得他心虚和狂喜的,因为这铃声响后几乎便是他这一辈子的生死关头。

可是铃声响过了都不见动静,这缘故便使他的皮肤中又通过了一道电流。

然而幕终于拉开了,就在这幕分开的当中,他一眼便看到比他的命运还紧要的两行字,字有斗大,写着:

白峰先生,最艺术的作品

《美的戏剧》

手掌的声音便立刻把人的耳子震得嗡嗡的了。的确,观众对于这几个字发了热狂,而同时就有无数的眼光射到这一个包厢里来了。

“哼,也有这一天……”他不出声的自语了。这句话,是有着缘因的,就是他从前投稿给什么刊物,而编辑先生说他太幼稚退还给他了。于是他想到如果这个编辑还活着,还记得曾退过他的稿子,而且如果也知道了他的成名,不知要怎样的徬徨和惭悔呢。他很想就站到这个编辑先生的面前,但又一想,觉得那小子应该自己来请罪的。

他还想……然而掌声又响起来了。

于是《美的戏剧》的第一幕便开演了。这布景,使他吃惊了,因为当他写着这景致的时候不过是随随便便的写,想不到竟是如此的入妙。他除了用全力去记忆别人给他的恭维之外,一切工作都是多余的,似乎连第二篇纵然也可以成为名著的剧本也不必写了,单单这一篇《美的戏剧》,他是很有资格而且很可以充分地享他下一辈子的清福的。

在他想得正浓郁甜香的时候,掌声又起了,原来他已忽略了舞台上的表演,第一幕已闭幕了。

人声便嘈杂起来。不消说,这人声是等于戏剧成功的证明,因为每一个观客的脸上都现着心满意足的样子,笑容可掬。

刚刚一停又继续开演第二幕。

自然,白峰的心情只是更难于形容了。总之,如果他没有什么顾虑,他一定从包厢里一直跑到舞台上,向大众宣称说:“中国的——其实是世界的戏剧可以不要再写了,因为戏剧已达到它最高的一点,因为我已经写出了这一篇《美的戏剧》呀。”

当几个招待员又拥着他下楼去的时候,在挤来挤去的人群中,这一次是着实地感到实在比别人高一等的。

在作过了而且还保留着这灿烂辉煌的幻想的第四天,这一天实在值得记忆的,因为那代表了整个文坛的《女神月刊》寄来了一封信,一张开便跳进他眼中的是这几个使他几乎是消魂的字:“《美的戏剧》真是美极了,单在一幕内接了二十四个的吻便是出人意外的美……敝刊决提前登载!”

他恍然觉得他有实现那许多幻想的希望。

(有删节)

1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白峰感到“一切声音都寂然了”的深夜幽默有趣,在“并不是工作的时候”仍然意兴盎然,表现了他对自己刚刚完成的作品的满意。

B.《女神月刊》是代表了中国整个文坛的纯文学刊物,白峰的作品最终被录用,说明它确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C.开演铃声响后,白峰“皮肤中又通过了一道电流”,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反映出他害怕作品不能演出、得不到观众认可的焦虑。

D.白峰下楼时“着实地感到实在比别人高一等的”,十分自信与自负,这与他上楼时“俨然比别人都高一等”的心态毫无二致。

1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塑造了一个熬夜写剧本、改剧本的作家形象,接着笔锋一转,又写了他的种种幻想,丰富了文本的层次和意蕴。

B.文中对月光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谧和谐的氛围,与白峰躁动不安的内心形成鲜明对照,也为他后面的浮想联翩做了环境上的铺垫。

C.在白峰的幻想中,《美的戏剧》堪比莎翁作品,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准,现实中却因一幕内接了二十四个吻被录用,在鲜明的反差中突显了作品主题。

D.本文通篇大量运用心理描写,生动展现了白峰由自己的戏剧新作引发的一系列幻想,天马行空,妙趣横生,堪称意识流小说中的上品佳作。

17.小说最后写道,白峰“恍然觉得他有实现那许多幻想的希望”。你觉得他具备实现这些幻想的现实条件吗?请结合文本谈谈理由。

18.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做梦是一种心理补偿机制,即通过梦境获得现实中得不到的满足。如果把本文的心理描写也看作一场“白日梦”的话,请你说说,白峰的表现是如何体现荣格理论的?它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Q正传——优胜记略

鲁迅

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因为未庄的人们之于阿Q,只要他帮忙,只拿他玩笑,从来没有留心他的“行状”的。而阿Q自己也不说,独有和别人口角的时候,间或瞪着眼睛道:

“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春米便春米,撑船便撑船。工作略长久时,他也或住在临时主人的家里,但一完就走了。所以,人们忙碌的时候,也还记起阿Q来,然而记起的是做工,并不是“行状”;一闲空,连阿Q都早忘却,更不必说“行状”了。只是有一回,有一个老头子颂扬说:“阿Q真能做!”这时阿Q赤着膊,懒洋洋的瘦伶仃的正在他面前,别人也摸不着这话是真心还是讥笑,然而阿Q很喜欢。

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睛里,甚而至于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夫文童者,将来恐怕要变秀才者也;赵太爷,钱太爷大受居民的尊敬,除有钱之外,就因为都是文童的爹爹,而阿Q在精神上独不表格外的崇奉,他想: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加以进了几回城,阿Q自然更自负,然而他又很鄙薄城里人,譬如用三尺长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叫“长凳”,他也叫“长凳”,城里人却叫“条凳”,他想:这是错的,可笑!油煎大头鱼,未庄都加上半寸长的葱叶,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他想:这也是错的,可笑!然而未庄人真是不见世面的可笑的乡下人呵,他们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

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但可惜他体质上还有一些缺点。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癩疮疤。这虽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通红的发起怒来,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然而不知怎么一回事,总还是阿Q吃亏的时候多。于是他渐渐的变换了方针,大抵改为怒目而视了。

谁知道阿Q采用怒目主义之后,未庄的闲人们便愈喜欢玩笑他。一见面,他们便假作吃惊的说:

“哙,亮起来了。”

阿Q照例的发了怒,他怒目而视了。

“原来有保险灯在这里!”他们并不怕。

阿Q没有法,只得另外想出报复的话来:

“你还不配……”这时候,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癩头疮,并非平常的癩头疮了;但上文说过,阿Q是有见识的,他立刻知道和“犯忌”有点抵触,便不再往底下说。

闲人还不完,只撩他,于是终而至于打。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阿Q想在心里的,后来每每说出口来,所以凡有和阿Q玩笑的人们,几乎全知道他有这一种精神上的胜利法,此后每逢揪住他黄辫子的时候,人就先一着对他说:

“阿Q,这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自己说:人打畜生!”

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

“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但虽然是虫豸,闲人也并不放,仍旧在就近什么地方给他碰了五六个响头,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以为阿Q这回可遭了瘟。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

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

这是未庄赛神的晚上。这晚上照例有一台戏,戏台左近,也照例有许多的赌摊。做戏的锣鼓,在阿Q耳朵里仿佛在十里之外;他只听得桩家的歌唱了。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他兴高采烈得非常:

“天门两块!”

他不知道谁和谁为什么打起架来了。骂声打声脚步声,昏头昏脑的一大阵,他才爬起来,赌摊不见了,人们也不见了,身上有几处很似乎有些痛,似乎也挨了几拳几脚似的,几个人诧异的对他看。他如有所失的走进土谷祠,定一定神,知道他的一堆洋钱不见了。赶赛会的赌摊多不是本村人,还到那里去寻根柢呢?

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总还是忽忽不乐;说自己是虫豸罢,也还是忽忽不乐:他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

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刺刺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刺刺,——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

他睡着了。

(有删改)

1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中国农村注重姓氏宗族,阿Q的姓名籍贯如此“渺茫”,可见其地位之低下,无可依靠,写出了其悲惨的处境。

B.未庄人的孤陋寡闻、排斥异端、冷酷无情和欺软怕硬等环境因素,是促成“阿Q精神胜利法”的原因之一。

C.阿Q不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而是一个集合体形象;阿Q精神也不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而是人性普遍的弱点。

D.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自不断对抗中的不断失败,外表看是一种对抗方式,但其实质却是一种落后而消极的东西。

20.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横线句子看似不合常理,实则表明阿Q输钱是幸运的,赢钱反而是他不幸的根源,批判了黑白颠倒的社会现实。

B.最后一句“他睡着了”语意双关,一方面写出了阿Q入睡的状态,另一方面也表明阿Q精神上彻底麻木,没有自己的思想。

C.小说用悲剧性艺术因素,叙述一个喜剧性的故事,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相互交织、融合,构成这篇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

D.本文语言鲜明、生动、精练,饱含幽默感,反语、庄词谐用、夸饰细节特征等手法的运用,显示了卓越的语言艺术。

21.请概括“阿Q精神胜利法”的特征,并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22.“鲁迅小说是‘笑中含泪’的艺术,‘笑’是第一反应,‘含泪’是深思后的结果。”试结合文本分析小说“笑中含泪”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但可惜他体质上还有一些缺点。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这虽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通红的发起怒来,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然而不知怎么一回事,总还是阿Q吃亏的时候多。于是他渐渐的变换了方针,大抵改为怒目而视了。

谁知道阿Q采用怒目主义之后,未庄的闲人们便愈喜欢玩笑他。一见面,他们便假作吃惊的说:

“哙,亮起来了。”

阿Q照例的发了怒,他怒目而视了。

“原来有保险灯在这里!”他们并不怕。

阿Q没有法,只得另外想出报复的话来:

“你还不配……”这时候,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并非平常的癞头疮了;但上文说过,阿Q是有见识的,他立刻知道和“犯忌”有点抵触,便不再往底下说。

闲人还不完,只撩他,于是终而至于打。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阿Q想在心里的,后来每每说出口来,所以凡有和阿Q玩笑的人们,几乎全知道他有这一种精神上的胜利法,此后每逢揪住他黄辫子的时候,人就先一着对他说:

“阿Q,这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自己说:人打畜生!”

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

“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但虽然是虫豸,闲人也并不放,仍旧在就近什么地方给他碰了五六个响头,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以为阿Q这回可遭了瘟。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

阿Q以如是等等妙法克服怨敌之后,便愉快的跑到酒店里喝几碗酒,又和别人调笑一通,口角一通,又得了胜,愉快的回到土谷祠,放倒头睡着了。

23.结合上下文解释选段中的“怒目主义”。

24.从选段内容看,阿Q的性格有哪些特点?结合文字简要分析其中一个方面。

25.阿Q的妙法,也就是“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的实质可以如何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革命

鲁迅

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褡裢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这船从黑魆魆中荡来,乡下人睡得熟,都没有知道;出去时将近黎明,却很有几个看见的了。据探头探脑的调查来的结果,知道那竟是举人老爷的船!

那船便将大不安载给了未庄,不到正午,全村的人心就很摇动。船的使命,赵家本来是很秘密的,但茶坊酒肆里却都说,革命党要进城,举人老爷到我们乡下来逃难了。惟有邹七嫂不以为然,说那不过是几口破衣箱,举人老爷想来寄存的,却已被赵太爷回复转去。其实举人老爷和赵秀才素不相能,在理本不能有“共患难”的情谊,况且邹七嫂又和赵家是邻居,见闻较为切近,所以大概该是伊对的。

然而谣言很旺盛,说举人老爷虽然似乎没有亲到,却有一封长信,和赵家排了“转折亲”。赵太爷肚里一轮,觉得于他总不会有坏处,便将箱子留下了,现就塞在太太的床底下。至于革命党,有的说是便在这一夜进了城,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

阿Q的耳朵里,本来早听到过革命党这一句话,今年又亲眼见过杀掉革命党。但他有一种不知从那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况且未庄的一群鸟男女的慌张的神情,也使阿Q更快意。

“革命也好罢,”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阿Q近来用度窘,大约略略有些不平;加以午间喝了两碗空肚酒,愈加醉得快,一面想一面走,便又飘飘然起来。不知怎么一来,忽而似乎革命党便是自己,未庄人却都是他的俘虏了。他得意之余,禁不住大声的嚷道:

“造反了!造反了!”

未庄人都用了惊惧的眼光对他看。这一种可怜的眼光,是阿Q从来没有见过的,一见之下,又使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他更加高兴的走而且喊道:

“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

得得,锵锵!

悔不该,酒醉错斩了郑贤弟,

悔不该,呀呀呀……

得得,锵锵,得,锵令锵!

我手执钢鞭将你打……”

赵府上的两位男人和两个真本家,也正站在大门口论革命。阿Q没有见,昂了头直唱过去。

“得得,……”

“老Q,”赵太爷怯怯的迎着低声的叫。

“锵锵,”阿Q料不到他的名字会和“老”字联结起来,以为是一句别的话,与己无干,只是唱。“得,锵,锵令锵,锵!”

“老Q。”

“悔不该……”

“阿Q!”秀才只得直呼其名了。

阿Q这才站住,歪着头问道,“什么?”

“老Q,……现在……”赵太爷却又没有话,“现在……发财么?”

“发财?自然。要什么就是什么……”

“阿……Q哥,像我们这样穷朋友是不要紧的……”赵白眼惴惴的说,似乎想探革命党的口风。

“穷朋友?你总比我有钱。”阿Q说着自去了。

大家都怃然,没有话。赵太爷父子回家,晚上商量到点灯。赵白眼回家,便从腰间扯下褡裢来,交给他女人藏在箱底里。

阿Q飘飘然的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这晚上,管祠的老头子也意外的和气,请他喝茶;阿Q便向他要了两个饼,吃完之后,又要了一支点过的四两烛和一个树烛台,点起来,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

“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

“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

“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阿Q没有想得十分停当,已经发了鼾声,四两烛还只点去了小半寸,红焰焰的光照着他张开的嘴。

“荷荷!”阿Q忽而大叫起来,抬了头仓皇的四顾,待到看见四两烛,却又倒头睡去了。

第二天他起得很迟,走出街上看时,样样都照旧。他也仍然肚饿,他想着,想不起什么来;但他忽而似乎有了主意了,慢慢的跨开步,有意无意的走到静修庵。

庵和春天时节一样静,白的墙壁和漆黑的门。他想了一想,前去打门,一只狗在里面叫。他急急拾了几块断砖,再上去较为用力的打,打到黑门上生出许多麻点的时候,才听得有人来开门。

阿Q连忙捏好砖头,摆开马步,准备和黑狗来开战。但庵门只开了一条缝,并无黑狗从中冲出,望进去只有一个老尼姑。

“你又来什么事?”伊大吃一惊的说。

“革命了……你知道?……”阿Q说得很含胡。

“革命革命,革过一革的,……你们要革得我们怎么样呢?”老尼姑两眼通红的说。

“什么?……”阿Q诧异了。

“你不知道,他们已经来革过了!”

“谁?……”阿Q更其诧异了。

“那秀才和洋鬼子!”

阿Q很出意外,不由的一错愕;老尼姑见他失了锐气,便飞速的关了门,阿Q再推时,牢不可开,再打时,没有回答了。

那还是上午的事。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一早去拜访那历来也不相能的钱洋鬼子。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因为老尼姑来阻挡,说了三句话,他们便将伊当作满政府,在头上很给了不少的棍子和栗凿。尼姑待他们走后,定了神来检点,龙牌固然已经碎在地上了,而且又不见了观音娘娘座前的一个宣德炉。

这事阿Q后来才知道。他颇悔自己睡着,但也深怪他们不来招呼他。他又退一步想道:

“难道他们还没有知道我已经投降了革命党么?”

2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那船便将大不安载给了未庄,不到正午,全村的人心就很摇动”,说明了未庄人对于革命的恐惧,渴望安宁生活的愿望。

B.把革命党谣传成“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可见,未庄人把辛亥革命误解成了“反清复明”的复辟闹剧。

C.“老Q”“Q哥”等称呼,和管祠的老头子“意外地和气”,让阿Q获得了“革命”中的极大的心理满足感。

D.假洋鬼子与赵秀才去尼姑庵革命,砸龙牌,打尼姑,偷走宣德炉,表现出二人对革命的投机。

2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表现阿Q对革命的向往之情,反映了他真实的欲望,也深刻揭露了他的自私与狭隘。

B.本文通过夸张、讽刺、幽默的语言,写出了未庄人的众生相,喜剧表象下的悲剧意味显示了作品的艺术独创性。

C.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赵白眼从腰间扯下褡裢来,交给他女人藏在箱底里”便活现出他的心机。

D.本文围绕着革命展开叙述,故事情节比较完整,这一点与小说前文中《优胜记略》《续优胜记略》两章大致相同。

28.本文的标题是“革命”,请概述阿Q的“革命”理想,并据此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

29.阿Q先是对革命党“深恶而痛绝之”,很快又向往革命,要“革这伙妈妈的的命”,试分析阿Q认识迅速转变的原因,并结合阿Q对革命的认识来分析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

四、名著阅读

30.《阿Q正传》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结尾处小尼姑“这断子绝孙的阿Q”这一句咒骂,影响了阿Q的命运,请根据《阿Q正传》“续优胜记略”其后的情节简要说明。

31.阿Q作为文学殿堂中的典型人物,有着极为个性化的语言。请你举出一句,结合相关情节对阿Q说这句话时的心理进行分析。

32.西汉刘向《说苑》中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阿Q生活的时代、社会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但“精神胜利法”依然存在,甚至在今天成为了一些人选择“躺平”、不去努力奋斗、不再渴望成功的借口。请结合你阅读过的《阿Q正传》,从“精神胜利法”的实质出发,谈谈你对这种心态的看法。100字左右。

五、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翻过了小山岨,望得见对溪家中火光时,那一方面也看见了翠翠方面的火把,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翠翠上了船,二老派来的人,打着火把走了,祖父牵着船问:“翠翠,你怎么不答应我,生我的气了吗?”

翠翠站在船头还是不作声。翠翠对祖父那一点儿埋怨,等到把船拉过了溪,一到了家中,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个老人后,就完事了。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二)

小尼姑全不睬,低了头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

“你怎么动手动脚……”尼姑满脸通红的说,一面赶快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为了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

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更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

“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

“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三)

康六姑娘!顺子!爸爸不是人,是畜生!可你叫我怎办呢?你不找个吃饭的地方,你饿死!我弄不到手几两银子,就得叫东家活活地打死!你呀,顺子,认命吧,积德吧!

康顺子我,我……(说不出话来)

刘麻子(跑过来)你们回来啦?点头啦?好!来见总管!给总管磕头!

康顺子我……(要晕倒)

康六(扶住女儿)顺子!顺子!

刘麻子怎么啦?

康六又饿又气,昏过去了!顺子!顺子!

庞太监我要活的,可不要死的!

茶客甲(正与茶客乙下象棋)将!你完啦!

——幕落

33.所谓“行文看结穴”,好的结尾通常意蕴丰富,耐人寻味,下列关于以上文段结尾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的事情是指翠翠独自在码头等爷爷时与二老傩送相遇,这次偶遇让翠翠萌生了爱情的嫩芽,既是一个稚嫩少女成长的开端,也是小说爱情主线的开始。

B.阿Q从调戏小尼姑的“胜利”中得到了心理补偿,使他忘记屈辱“十分得意”地笑了起来。总是被侮辱的阿Q在这里又成了侮辱与损害他人者,让人“哀其被欺,怒其欺人”。

C.酒店里的人们是旁观阿Q欺侮小尼姑的过程的一群看客,他们虽然非常同情小尼姑的遭遇,却又不愿出手相助,所以选择了袖手围观并发出“九分得意”的笑。

D.“将!你完啦!”这句话既是棋局中对方输棋之意,又暗指晚清政府完了,清朝社会完了,点明了一个时代的终结,揭示了这个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

34.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够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体现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分别使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说明。

人物语言性格特点

翠翠“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①

阿Q“和尚动得,我动不得?”②

刘麻子你们回来啦?点头啦?好!来见总管!给总管磕头!③

庞太监我要活的,可不要死的!④

35.中国现当代文学用文字记录和展现了近百年来人们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变动的轨迹。下面对《边城》《阿Q正传》《茶馆》三部作品时代内涵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Q正传》通过无名无姓的普通农民阿Q可怜可笑又可悲的一生,展现了病态社会下广大劳动人民饱受压迫摧残、精神愚昧麻木的生存状态,希望借此来唤醒沉睡的国民。

B.《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大儿子天保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重在批判乡村社会的落后与原始、封闭与保守。

C.《边城》中对纯净湘西的讴歌,实则是针对传统美德受到破坏的社会现实而言;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图景背后,隐含着对现实物欲泛滥的批判,对传统价值观失落的痛心。

D.《茶馆》围绕着老北京裕泰茶馆这个舞台,描写了茶馆中人们的言行举止,借此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的社会风貌和人物的生活变迁。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夜颂

鲁迅

①爱夜的人,也不但是孤独者,有闲者,不能战斗者,怕光明者。

②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和在灯前,常常显得两样。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们温暖,安心,不知不觉的自己渐渐脱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条条地裹在这无边际的黑絮似的大块里。

③虽然是夜,但也有明暗。有微明,有昏暗,有伸手不见掌,有漆黑一团糟。爱夜的人要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君子们从电灯下走入暗室中,伸开了他的懒腰;爱侣们从月光下走进树阴里,突变了他的眼色。夜的降临,抹杀了一切文人学士们当光天化日之下,写在耀眼的白纸上的超然,混然,恍然,勃然,粲然的文章,只剩下乞怜,讨好,撒谎,骗人,吹牛,捣鬼的夜气,形成一个灿烂的金色的光圈,像见于佛画上面似的,笼罩在学识不凡的头脑上。

④爱夜的人于是领受了夜所给与的光明。

⑤高跟鞋的摩登女郎在马路边的电光灯下,阁阁的走得很起劲,但鼻尖也闪烁着一点油汗,在证明她是初学的时髦,假如长在明晃晃的照耀中,将使她碰着“没落”的命运。一大排关着的店铺的昏暗助她一臂之力,使她放缓开足的马力,吐一口气,这时才觉得沁人心脾的夜里的拂拂的凉风。

⑥爱夜的人和摩登女郎,于是同时领受了夜所给与的恩惠。

⑦一夜已尽,人们又小心翼翼的起来,出来了便是夫妇们,面目和五六点钟之前也何其两样。从此就是热闹,喧嚣。而高墙后面,大厦中间,深闺里,黑狱里,客室里,秘密机关里,却依然弥漫着惊人的真的大黑暗。

⑧现在的光天化日,熙来攘往,就是这黑暗的装饰,是人肉酱缸上的金盖,是鬼脸上的雪花膏。只有夜还算是诚实的。我爱夜,在夜间作《夜颂》

六月八日

[注]①本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六月十日《申报·自由谈》,后收入《准风月谈》《准风月谈》是借“谈风月”来“谈风云”的文章结集。当时国民党反动当局对左翼文化迫害加紧,以致《申报·自由谈》主编黎烈文不得不登出启事“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于是风月文章与粉饰太平的文章充斥报刊。②“没落”:在“革命文学”论争中,创造社成员曾讥讽“没落”,这里借引此语。

阿Q正传(节选)

鲁迅

拍!拍拍!

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

但对面走来了静修庵里的小尼姑。阿Q便在平时,看见伊也一定要唾骂,而况在屈辱之后呢他于是发生了回忆,又发生了敌忾了。

“我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晦气,原来就因为见了你!”他想。

他迎上去,大声的吐一口唾沫:

“咳,呸!”

小尼姑全不睬,低了头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

“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

“你怎么动手动脚……”尼姑满脸通红的说,一面赶快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为了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

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

“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

“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36.从句子形式的角度,赏析甲文第③段的语言运用。

37.从选材和写作视角两方面,赏析甲文的构思。

38.散文《夜颂》写摩登女郎的手法与乙文写阿Q的手法明显不同,请结合作品内容加以分析。

39.中国现代文学在表现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以“民族心理”或“时代精神”为角度,为《夜颂》或《阿Q正传》写一篇文学短评,100字左右。

六、语言表述

40.请你仿照例句,结合小说《阿Q正传》,为鲁迅写一段话,表现其在文学上的重要成就。要求:语言流畅,有一定的文采,不少于40个字。

示例:汤显祖:一部《牡丹亭》,一首青春的赞歌,一曲真情的颂歌。你彰显人性,反对束缚,你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戏曲作家,美的守护神。

七、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意义的生产与再生产

南帆

①通常的观念之中,谎言不道德。然而,文学话语允许虚构——一个巨大的特权。这首先表明,文学话语并未承诺人们即将读到的是一份真实的记录,譬如新闻报道或者历史档案文献。按照流行的观点,文学是想象飞翔。作家的叙事如同魔术家开始挥舞手杖:空荡荡的舞台上,几个人物突如其来地出现,一场战争已经打响……然而,这些想象有什么意义?

②这些想象即是一种意义生产。意义生产是相对于物质生产而言的。如同置身于楼宇、街道、商店、交通工具等组成的物质空间,人们同时置身于种种观念组成的意义空间。如果没有民族、国家、信仰,或者正义、高尚、卑劣、丑恶等观念,人们便缺乏安放精神的栖居之所。意义空间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善、恶、尊、卑、绝对、相对等种种抽象的观念之外,更多的意义与物质交织为一体。从食品、服装、居室、汽车到珠宝、书籍、手表、计算机,林林总总的物质不是赤裸裸地摆放在日常生活之中,而是充满意义附加值。珠宝显示富贵,书籍代表儒雅,名牌服装意味着不凡的身份,巍峨的宫殿象征庄严的气派,春暖花开的寓义是生机勃勃,白雪皑皑解释为冰清玉洁……总之,物质同时包含了意义;许多时候,后者更为重要。日常的生存条件满足之后,更高的追求时常指向意义空间的升级——服饰的风格、办公室陈设、定居城市的某个社区,哪一件事情与意义空间无关?物质本身无嗔无喜,物质拥有的意义是被赋予的。如果说宽敞的寓所、豪华的轿车显示的意义显而易见,那么一方古砚、一款明清家具或者池塘里的枯荷隐含的意义,不得不追溯遥远而曲折的文化渊源。

③文学话语的工作显然是意义生产——作家的物质生产仅仅是将文字符号书写于纸张之上。这些文字符号不是如实地再现什么,而是显现某些情节或者某种景象隐含了哪些特殊的意义。特殊的意义往往无法完整地寄寓于真实的原型,这是作家开始虚构的理由。如果英雄对于凡俗世界真的意义重大,作家必须想方设法利用文字符号构造一个。虚构同时屏蔽了另一些无助于意义生产的物质性细节。曹雪芹虚构了《红楼梦》的大观园,不关注贾宝玉的脉搏与血压、林黛玉的肝功能,使形象的意义聚焦于封建仕途经济的叛逆者。事实上,所有的文学意象无不构成意义生产,无论是陶渊明的桃花源、李白的天姥山、杜甫的黄鹂与白鹭还是苏东坡的赤壁与月亮。

④每一个人的活动半径十分有限,许多人从未遇到那些有趣的人物和事件,也无法意识到天地万物包含如此之多的内涵。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从事意义生产的作家。尽管身边的物质世界依然如故,但是,作家热衷于以虚构的方式重组身边的意义空间。这是文学话语对于活动半径的拓展,“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世界无限开阔同时又趣味横生。

⑤文学批评是对于文学形象的解读与阐释。贾宝玉、林黛玉的意义并未事先颁布,作家只是交出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许多时候,文学形象的意义是由文学批评解读出来的。批评家的反复论述逐渐使文学形象的意义凝聚起来,甚至成为公论。但是,某些文学形象如同贮量丰富的矿藏,以至于文学批评的阐释持久不衰。迄今为止,《红楼梦》的文学批评已经汗牛充栋。西方文学之中,莎士比亚显现出巨大的吸引力,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如此之多,以至于坊间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之说。

⑥当然,持续的文学批评包含了许多争讼,一些批评家对于文学形象的解读产生了分歧。堂吉诃德是一个愚蠢的主观主义者,还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士?两种观点相持不下。也许还会产生第三种观点。反复的争讼涉及多种原因:相异的视野,话语权,依据各种理论形成的批评学派,接受美学与读者中心的观念,现代阐释学似乎无法许诺一个终极性的结论,如此等等。

⑦其实,文学批评可以视为意义再生产。文学形象的意义不是一锤定音,而是持续地繁衍、成长、丰富、充实;后继的解读与阐释可能是共识的延伸,也可能是反驳与辩难。这时,文学形象的解读带来了再解读——前者成为意义生产的催化剂。从文学形象到解读与再解读的持续循环,意义再生产绵延不断。如同社会对于物质生产的旺盛需求,精神领域的敞开是意义再生产的必要前提。

(有删改)

41.第①段“挥舞手杖”在文中的含义是。

42.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本文所说的“意义生产”的一项是()

A.毕业时为即将分别的同学写首诗。

B.文艺汇演中激情澎湃地演奏乐曲。

C.母亲节时为母亲献上一支康乃馨。

D.作家以故乡为原型创作文学作品。

43.依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者的见识和精神世界因作品的意义空间而得以拓展。

B.批评家的反复论述会让薛宝钗形象凝聚起来成为公论。

C.对堂吉诃德的解读产生分歧可能是因为解读角度不同。

D.对文学作品的不断阐释并不是为了有朝一日达成一致。

44.从课文《阿Q正传(节选)》中选取一例,阐释你对第③段划线句的理解。

45.请结合本文观点对以下两则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一: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痴,谁解其中味。”

材料二:“一个怀抱着大观园青春挽歌梦想的宝玉,将要走向哪里,才是《红楼梦》真正的结局,我们每个人给他设定的结局,我相信都会不一样。”(选自《蒋勋说红楼》)

八、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新网绍兴4月25日电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浙江省绍兴市25日召开的大型实景影画剧《鲁镇社戏》新闻发布会透露,为致敬“文学巨匠”,相关团队历经3年时间、斥资亿元人民币打造了大型实景影画剧《鲁镇社戏》。

鲁镇是鲁迅塑造的“精神故乡”,形形色色的人物在这里粉墨登场。《鲁镇社戏》将鲁迅作品中每个小人物的片段组成了鲁迅的“精神世界”,用全新的形式将鲁迅笔下的“国民性”展现给大众。

据了解,该剧由序、鲁镇、闰土小船、社戏、阿Q、辫子、药和尾声等八幕组成。舞台艺术上,融合了高清异型LED屏、全景式音响、激光跟踪、红外扫描等现代“黑科技”,努力还原百年前江南水乡的特有风貌,营造出真实与梦幻共存的艺术效果。

46.请为上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30个字。

47.鲁迅塑造了一系列小人物,其中阿Q身上表现出的愚昧无知、自私自卑、软弱无能、畏强凌弱等方面的人格都体现了“国民性”的弱点。有人认为鲁迅批判“国民性”是对国人的丑化;也有人认为这并不是丑化,只是太过于真实。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1918年创作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到1935年《故事新编》中的最后一篇小说《起死》,鲁迅小说创作跨越了十八个年头。这其中,鲁迅对“梦”的运用也随现实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从《呐喊》到《彷徨》再到《故事新编》,()。《呐喊》中《明天》一篇中鲁迅用“梦”来刻画“粗笨女人”单四嫂子的心理:“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宝儿,你该还在这里,你给我梦里见见吧”。单四嫂子在“明天”的行进中对于“梦”的期待坠入无可挽回的过去深渊。

4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鲁迅用对“文化历史的过去感”“文化历史的现时感”与“文化历史的将来感”的象征性体验勾勒出来了“梦叙事”。

B.对“文化历史的过去感”“文化历史的现时感”与“文化历史的将来感”的象征性体验被鲁迅用“梦叙事”勾勒出来。

C.鲁迅用“梦叙事”勾勒出对“文化历史的过去感”“文化历史的现时感”与“文化历史的将来感”的象征性体验。

D.“梦叙事”把鲁迅对“文化历史的过去感”“文化历史的现时感”与“文化历史的将来感”的象征性体验勾勒出来。

49.《阿Q正传》中也写到了阿Q的“梦”,请概述这个“梦”的内容并结合上文简要评析。120字左右。

参考解析:

1.B

2.A

3.对阿Q“精神胜利法”内涵的理解:

观点一“精神胜利法”是我们民族落后的“国民性”的集中体现。

“精神胜利法”不仅仅是中国下层民众所特有的一种“劣根性”。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近代史,是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屈辱史,封建统治阶级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一种变态的心理,一方面对帝国主义者奴颜婢膝,表现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对自己统治下的臣民又摆出主子的架子,进行疯狂的镇压、凶狠的盘剥。于是,他们便形成一种“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的畸形变态的心理,追求精神上的胜利。同时,他们又以这一思想深深毒害着处于下层的劳动人民,对人民进行封建麻醉教育,使无数同阿Q一样的劳动人民忘却压迫和屈辱,不反抗,无斗志,永远处在被压迫、被剥削、受毒害的状态中,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才和顺民。最终,“精神胜利法”成为我们民族落后的“国民性”的集中体现。

观点二“精神胜利法”是人类所共有的一种心理特性。

许多外国评论家谈到阿Q时都指出过,外国人处于弱者和劣势的情况下,也有不少像阿Q那样的,因此“精神胜利法”是人类所共有的一种心理特性。从深层次来看,它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其特征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支配下,人们对于自己的失败,不是正视认可,总结造成这种失败的因素,而是借助主观的想象,在思想上替自己的失败进行宽解、疏导和自我说服,借此消除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精神、感情上的对立与冲突,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可见,“精神胜利法”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观点三“精神胜利法”是人们摆脱绝望处境的一种常见的精神反应,也是人们适应这个社会所必需的一种心理安慰。

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陷入困境,心理、情感会处于失衡状态。长期的心理和情感失衡,会让人的心理、性格畸形发展。因此,常常需要用“精神胜利法”来宽慰自己,调节这种失衡。事业失败时,我们常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是成功之母;面对今天的困境,我们相信明天会好起来;失恋时,我们会说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些都是“精神胜利法”在我们身上的体现。合理运用“精神胜利法”,有利于人们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现实,摆脱困境,走出绝望,走向成功。

4.《阿Q正传》创作动机探究:

鲁迅的《阿Q正传》“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是想“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作品中的阿Q是一个在辛亥革命中的贫苦农民,这说明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主张同他关心革命,关心农民对革命的态度以及革命给农民带来的利益等种种问题间的一致性。小说通过对阿Q的形象和悲惨一生的描述,鞭挞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等落后、麻木的精神状态,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总结了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和依靠农民而终于失败的历史教训;从而,在实际上提出了农民问题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这就是《阿Q正传》的主题思想及其意义。

鲁迅先生一生都在思考国民性问题,他一生以笔为刀,解剖中国人的灵魂,对民族精神的消极方面给予彻底的暴露和批判。鲁迅先生创作《阿Q正传》意在“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让世人清醒头脑。

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自然,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又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他在谈到《阿Q正传》的成因时,说他要“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又说:“我虽然竭力想摸索人们的灵魂,但时时总自憾有些隔膜。在将来,围在高墙里面的一切人众,该会自己觉醒,走出,都来开口的罢,而现在还少见,所以我也只依了自己的觉察,孤寂地姑且将这些写出,作为在我的眼里所经过的中国的人生。”

根据鲁迅做小说的目的、治疗国民弱点的论述和《阿Q正传》的成因等言论,我们可以概括《阿Q正传》的创作意图:着眼于启蒙,写出中国人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惨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在这篇小说中,为疗救这样病态的社会、病态的国民而发出痛苦的呐喊。

5.

(1)夸张、漫画式手法。

既然鲁迅要借用一个人物来表现许许多多中国人的普遍的精神病态,就势必得运用夸张的手法,不但在他身上植入许多远非他个性所能包容的精神重负,更要最大限度地凸现他身上的那种具有极大概括性的心理特点,如精神胜利法。“儿子打老子”,自己打自己嘴巴,这样的行为,倘若孤立地看,似乎都不太真实,显然是经过了夸张的处理的。再譬如假洋鬼子这个人物,他的言行也明显是用了漫画式的笔法描绘出来的,因为鲁迅也同时想把他当作一个象征,要用他来揭露当时的许多投机的革命党人的面目。

(2)白描手法和出色的心理描写。

①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形象,不着颜色。在文学创作上,白描是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鲁迅最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

②小说塑造阿Q的形象,突出运用了心理描写。他的欺人与自欺,他的忧愁与得意,他的幻觉与想象,种种心态都跃然纸上,使我们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怯懦与麻木。

(3)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

小说处处使用幽默、尖锐、诙谐的语言进行议论、讽刺、挖苦、调侃。或反语或夸张,或大词小用,或庄词谐用,其最终目的就是撕下假面,揭露真相,充分显示了鲁迅先生的幽默讽刺才能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如说阿Q认为自己头上的癞头疮是高尚的光荣的,把忘却说成祖传的宝贝,欺负小尼姑是勋业等,通过反语的运用,收到了讽刺幽默的效果;再如“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运用仿词手法,讽刺了人们的麻木冷漠。

6.

在封建专制社会里,除了皇帝是绝对的主子,最底层的人民是绝对的奴隶外,其余的臣民都有两种身份,两重人格,学会了当奴才,也就学会了当主子。即使是皇帝,有时也不免要当外族统治者的奴才,而下层的人民有时也可以在自己妻子、儿子面前当暴君。这在封建专制的社会里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阿Q性格的矛盾性格恰恰是产生于愚弱国民所处的恶劣环境和屈辱地位,来源于被压迫、被凌辱的下层人民当中,是专制主义制度所造成的国民的心理变态和人性异化。

7.

阿Q的性格中充满着矛盾,突出特征就是两重性,即两重人格。自我幻想中的阿Q与现实存在的阿Q,似乎是不相容的两种人格,但奇妙地统一在阿Q身上。阿Q的本色在他所处的恶劣环境中是不适生存的,因而自我就发生分裂,形成双重人格。真正的自我只好退回内心,沉醉在躲避现实的虚妄幻想中。而经常表现出来的则是人格的另一面,即被封建社会严重扭曲的自我,它是在丧失自由意志的情况下实现的,是为了适应恶劣的环境以维持个体的生存。很明显,两重人格既是对自我的消极维护,又是对恶劣环境的痛苦适应。所以一方面是退回内心,另一方面是泯灭意志。前者实际上是反抗环境的变态反应,是为了解决自身的心理冲突,以达到心理的平衡;后者是适应环境的变态反应。总之,阿Q两重人格的实际表现往往是:一方面用幻想以维护自我,另一面是顺从,适应环境以维护个体的生存。

8.D

9.B

10.C

11.D12.A13.①他的革命对象是一切平时与他作对的人,包括小D、王胡,并且是按照个人恩怨而不是阶级仇恨来排序的。②这表明阿Q敌友不分,非常愚昧、落后、不觉悟。14.①语言描写。之前在赵白眼看来根本不屑一顾的阿Q,现在成了他嘴里的“阿……Q哥”,表现了他对阿Q态度的转变,开始极力讨好阿Q,另外,强调自己和阿Q同是“穷朋友”,应该“不要紧”,是表明自己和阿Q是同一阵营,既然是同一阵营,则不会被“革命”。②神态心理描写。“惴惴”一词,表现了赵白眼对革命到来的恐惧心理。③动作描写。当阿Q说“你总比我有钱”时,赵白眼感到阿Q的“革命”可能威胁到自己的财产安全,于是“从腰间扯下褡裢来,交给他女人藏在箱底里”。

15.C16.D17.不具备。①他创作态度不够端正,自视太高又不务实,一部戏剧写了冗长的四十页纸,里面有些内容也只是随便写写,他却认为“改动一个字也无从下笔的”;②从《女神月刊》的录用信可以看出,这只是一本品味和档次极低的刊物,即使刊用了他的作品,也不会给他带来知名度与影响力方面的提升。③他太过急于求成,总想一劳永逸,缺乏拼搏进取、持之以恒的精神。18.表现:①现实中白峰被退稿,幻想中他的剧本不仅被录用了,还获得了公演的机会;②现实中白峰籍籍无名,幻想中他成了与莎翁比肩的大文豪,享受着周围人众星捧月般的尊重与恭维;③现实中白峰受到了编辑的批评与嘲讽,幻想中编辑在他成名后无比彷徨惭愧,并且要登门请罪。

不同:①白峰的幻想虽不切实际,但整体上是面向现实,阿Q的“精神胜利法”则是逃避现实、麻醉自我;②白峰的幻想很具体,很系统,阿Q的“精神胜利法”只有诸如“儿子打老子”“我们先前比你们阔得多啦”“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等短暂而模糊的念头;③白峰幻想的都是成功后的情景,体现了他的自负自大,阿Q除此之外,还有走投无路时寻求内心解脱的自轻自贱。

19.C20.C21.①妄自尊大:阿Q是个极卑微的人物,而未庄人全不在他眼里;以为自己的儿子将来比你阔得多;进了几回城,更觉自负,甚至瞧不起城里人;当别人嘲笑他头上的癞头疮疤时,他以此为荣,还说:“你还不配……”

②自轻自贱:阿Q在未庄被闲人揪住辫子在墙上碰头而且要他自认为“人打畜生”时,他就说“打虫豸”;而且他还自以为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

③自欺欺人:阿Q在与人打架吃亏时,心里想的是“我总算被儿子打了”;他赌博赢得的洋钱被抢,就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好像被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