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讲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和商贸与文化交流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1页
+第41讲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和商贸与文化交流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2页
+第41讲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和商贸与文化交流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3页
+第41讲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和商贸与文化交流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4页
+第41讲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和商贸与文化交流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5第41讲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和商贸与文化交流迁徙交融:古代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对亚欧大陆各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族群文化: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进行侵略活动,拓展殖民地。美洲等地出现了族群的巨大变化,来自不同地方的各个族群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他们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形成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文化;华工参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促进了中华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推动着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多元交融: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各族人民组成。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这些移民社会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商路贸易:商路和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丝绸之路为中国和西方之间的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成为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世界其他区域的商路,同样展示出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文化交流:近代以来,随着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2.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一)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1.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1)公元前2千纪: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欧亚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希腊人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3)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4)公元前6世纪:在波斯帝国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南亚地区陆续兴起一系列国家,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2.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1)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3)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二)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1.美洲族群的变化: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形成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美洲文化。2.美洲国家的人口结构(1)在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2)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3)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4)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但也很少超过人口的半数。3.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原住民减少,白人成为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4.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1)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华工人数有十几万。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有成千上万的华工。(2)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三)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1.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1)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2)20世纪80年代之后: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难民的困境和救助(1)难民种类:难民分为战争难民、经济难民、自然灾害难民等。(2)难民救助:“联合国难民署”、《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世界难民日”。3.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1)原因: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2)美国的多元文化①原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②表现:白人驱逐、消灭北美印第安人,阻碍了印第安文化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③特点: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④存在问题: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知识点二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1.丝绸之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2.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3.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中国文明向西方传播①随着中国丝绸的不断向西出口,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②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也很早经由中亚向西传播。③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④从8世纪起,陶瓷特别是瓷器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2)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①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原产自西亚、中亚、南亚等地,它们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②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③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逐渐传入中国,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④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3)文化交流①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著名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②继佛教之后,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④中医药知识也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二)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1.全球贸易网的形成(1)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国际分工的发展: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1)由《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突飞猛进。(2)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3.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1)茶文化:各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2)服饰文化:中国服装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3)钟表文化: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1.构图解史——印欧人的主要迁徙区域2.知识拓展——日耳曼人征服西罗马帝国的历史意义(1)摧毁了腐朽的罗马奴隶制,为西欧封建因素的成长扫除了障碍。(2)改变了西欧的土地占有形式,贵族大地产制的发展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3)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西欧封建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基本形成。3.学术情境——中国的海外移民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思考:依据材料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eq\a\vs4\al([试答])4.学术情境——难民问题据统计,在中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难民问题依然严峻。到2009年,全球的难民和准难民有近4200万人。2009年纪念世界难民日(6月20日)的主题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需要”。思考:分析当代难民问题产生的根源。eq\a\vs4\al([试答])5.史学新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在丝绸之路上,除了中国丝绸文化的外传,也有各具特色的外来丝绸及其传说等文化现象汇成色彩纷呈的文化回流,从不同地域、沿不同路线涌回到中国。这对中国从生产技术到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刘永连《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6.构图解史——古代商路上的物质和技术交流7.学术观点——逆全球化“逆全球化”,也称“去全球化”,是指把全世界各国及地区因为全球化而导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整合拉向回退的一个过程,一般发生在经济危机和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思考:你能举出当今世界“逆全球化”的事例吗?eq\a\vs4\al([试答])8.构图解史——中国古代茶叶贸易通道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迁徙交融——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学术前沿]交通工具与文明交流各民族的大迁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古代文明地区的闭塞状态,扩大了经济、文化交流,还带来了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马和马车的使用有助于打破各地的孤立闭塞状态,建立新的国际格局,扩大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发展经济、文化交流,赫梯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使用铁器的国家。随着冶铁技术的传播,世界进入了铁器时代。——陈唯声《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起源、迁徙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思维激活]材料从交通工具和生产技术方面认识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史料实证]近代世界人口迁徙的相互关系史料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在南北美洲。1763年之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它们利用美洲的人口比较稀少,真正地使北美洲和南美洲欧化了……虽然美洲种植园接收到的奴隶为1200万至2000万人,但估计非洲损失的人口是这一数字的4倍。[解读]史料中的关键信息“美洲种植园接收到的奴隶为1200万至2000万人”“非洲损失的人口是这一数字的4倍”揭示了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相互联系,而其总的根源是欧洲经济发展及其殖民扩张。[探究]结合史料和有关史实,揭示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相互联系。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影响各大洲人口变化的因素。eq\a\vs4\al([试答])[历史解释]近代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兴起,殖民者对美洲当地居民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导致当地土著居民锐减,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需要大量劳动力,殖民者通过黑奴贸易,从非洲贩卖大量黑奴到美洲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②工业化时代,工厂制需要吸纳大量劳动力,这就带动了劳动力的迁移。③西方列强侵华时期,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获取华工输出的特权。④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为国际人口迁移提供了便利条件。(2)影响①带有明显的侵略色彩(掠夺亚非劳动力),加剧亚非地区的落后。②开发美洲,推动美国迅速发展和强大。③改变美洲的人口构成,美国因此成为移民社会。④心理认同,形成新的民族文化。[家国情怀]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和平友好是主流交往方式:(1)南方农耕世界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输入北方游牧民族,并带去农耕世界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管理制度等。(2)东西方各帝国还在边界地区建立治所或据点,这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3)游牧民族的牲畜、皮革、毛类、乳肉制品、战马、战车、舞乐等也输入南方农耕世界,对推动农耕世界物质和精神生活都起了积极作用。探究点二商贸交流——商品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术前沿]茶文化的西传17世纪之后,茶叶开始了大规模的西行之旅。166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对华茶叶贸易专营权,自此中国茶叶大量出口到欧洲市场。与此同时,西印度群岛糖业的发展为英式饮茶的产生提供了条件。1774年,茶叶成为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购买的最主要商品,茶叶走私贸易亦非常盛行。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一天也能喝上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饮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等整理[思维激活]材料从茶叶在近代英国的普及历程的角度认识中英贸易的发展状况。[史料实证]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史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延伸到西亚乃至欧洲。它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史料二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黄金、白银等可以充当货币的贵重金属进行商品交易,但西欧本土的金银产量不能满足需求。《马可·波罗行纪》使欧洲人相信东方遍地黄金,西欧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增强国力、获得财富,都纷纷支持远洋探险活动。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解读]第一段史料重点描述了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范围,并说明其对汉代的兴盛及对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作用。第二段史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对金银的需求,以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打破了世界各地隔绝的状态。[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的不同。eq\a\vs4\al([试答])[历史解释]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封闭状态,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命题溯源·聚焦高考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2018·全国卷Ⅱ,33]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剖析领悟][正确答案][演练1][2019·新高考海南卷,9]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返乡闽南籍海外移民在厦门鼓浪屿兴建了一批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逐渐形成了建筑上的特殊风格。这可以用来说明()A.西方文化影响遍及中国乡村B.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C.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冲击D.西式建筑仅见于通商口岸[演练2][2018·海南卷,6]下表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世纪的中国()现存17~19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时间国家17世纪18世纪19世纪印尼851251泰国1485马来西亚17216合计1062552A.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B.自然经济加速解体C.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D.海外贸易长期发达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2022·德州夏津一中质测]汉唐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大量的中国植物在中亚城邦、西亚地区和东欧地区被栽种,大量的中国生产工具在这些地区被仿造与利用,诸多中医学经验在这些地区被用于人和动物的治疗。由此可知,丝绸之路()A.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B.体现中华民族开放进取的心态C.便利了中国商品的对外输出D.惠及沿线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2.[2022·山东泰安宁阳一中月考]相关研究表明,葡萄与葡萄酒在唐宋诗词中常作为西域或者丝路珍品的泛指意象,而在元诗中通常作为日常生活背景下有着鲜活生动面貌的具体形象。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元朝()A.新航路开辟带来物种交流B.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陆上丝路商贸的不断扩大D.经济重心南移继续深入3.[2022·山东枣庄八中月考]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这说明()A.互市推动对外贸易发展B.茶马古道促进人口迁移C.跨区域间贸易来往密切D.重农抑商政策存在弊端4.[2022·山东莱州一中月考]针对出国华工“如在地狱,惨不忍睹”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这反映出()A.国际协商能够保障华工权益B.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产生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D.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5.[2022·山东枣庄月考]许多欧洲观察家认为,“(近代)世界贸易不仅扩大了财富,在新旧大陆之间交换了作物和新发明,而且还给许多‘不信神的民族’传去了耶稣基督的福音”。站在他们的理解角度,世界贸易()A.改变了人们的精神信仰B.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交流C.是连接新旧社会的桥梁D.传播了欧洲先进的制度6.[2022·山东潍坊月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问题。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之多,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D.民主政治有了长足的发展第41讲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和商贸与文化交流必备知识·自主排查3.提示: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4.提示: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因素都提供了产生难民的可能性,当今世界难民群体中,战争和冲突产生的难民数量始终排在第一位。7.提示:如英国脱欧,美国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提示:联系:欧洲国家对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夺,加速了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洲人口增长。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减少。欧洲强国的早期殖民扩张,造成美洲当地居民大量死亡,美洲人口下降;1750年后,非洲黑奴和欧洲移民的涌入,促进美洲人口增长。因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探究点二提示:①背景不同:丝绸之路开通的背景是汉初封建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为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②目的不同:丝绸之路开辟的目的是汉初为解决匈奴威胁,更多出于军事需要和政治目的;新航路开辟是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更多出于经济目的。③交往方式不同:丝绸之路以友好往来为主;新航路开辟则以暴力侵略掠夺居多。④影响不同: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经济文化交流,实现了交往国家共同受益;新航路开辟促进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加速向近代社会转型;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化进程,但也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民族灾难。命题溯源·聚焦高考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答案:A[演练1]解析:根据材料中“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可知,这反映了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故选B项;材料信息仅涉及闽南地区出现近代建筑,无法得出“遍及中国乡村”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西方建筑文化的融合,排除C项;中国的西式建筑并不仅仅见于通商口岸,内地也有出现,故D项错误。答案:B[演练2]解析:大量广东、福建的民众纷纷移民东南亚寻求生计并在19世纪达到一个高峰,A项正确;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不能说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故B项错误;人口大量移民海外,在逻辑上不能够反映出“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我国的海外贸易曾在个别历史时期较为发达,但由于朝廷推行“海禁”政策,阻断了正常的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