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师大一中学2023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师大一中学2023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师大一中学2023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师大一中学2023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师大一中学2023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师大一中学2023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如图所示,是2019年国庆阅兵仪式上,我国空军展示的轰油﹣6号空中加油机正在给两架飞行中的战斗机加油时的场景,以加油机为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两架战斗机和站立在地面上的阅兵观众都是运动的B.两架战斗机和站立在地面上的阅兵观众都是静止的C.两架战斗机是运动的,站立在地面上的阅兵观众是静止的D.两架战斗机是静止的,站立在地面上的阅兵观众是运动的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超声碎石”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C.发声体的频率高低决定了声音的音调D.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3.护士测病人体温前,忘了甩体温计也没看原来的示数,测得的结果是38oC,病人的体温()A.一定是38oC B.一定低于38oCC.一定高于38oC D.可能是38oC4.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所示表示的是来自远处的光经小丽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小丽是近视眼,应利用凹透镜矫正B.小丽是远视眼,应利用凹透镜矫正C.小朋是近视眼,应利用凸透镜矫正D.小丽的眼睛视力正常5.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5.4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他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_______,若他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A.9∶88∶9 B.2∶11∶1 C.9∶81∶1 D.2∶18∶97.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A.与路程成正比B.与时间成正比C.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8.同一电路中有两只小灯泡,都正常发光,其中一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与电源电压相同,则这两只小灯泡()A.一定并联 B.一定串联 C.可能并联 D.可能串联9.如图所示,电视节目中“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s和2s,当小强正通过关卡1左侧9m远的A处时,关卡刚好放行,若他全程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A.关卡4 B.关卡3 C.关卡2 D.关卡110.如图甲、乙、丙、丁四幅图中的图象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乙丁11.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取款机,它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像,然后析人脸的信息.人站在ATM机前,看一眼摄像头,再输入手机号、取款金额、密码,自动吐钞,拿走现金.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B.这种镜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C.镜头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实像D.若镜头焦距为10cm,为了能形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12.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把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成之一,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A.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的材料B.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料C.用铝合金作为制作飞机的材料D.用橡胶作为汽车轮胎的材料1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B.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某些动物能够听到,人听不到C.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声呐D.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14.如图是我们熟悉的二维码图片,手机扫描二维码时,相当于给二维码拍照片,关于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维码中各个区域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相同B.用扫描仪获取二维码信息,利用了光的折射C.用扫描仪获取二维码信息,所成的像是虚像D.扫描仪能识别二维码本身发出的亮暗不同的光1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的形成,需要吸热的是()A.冰雪消融B.露珠晶莹C.浓雾缭绕D.霜染枝头16.爱研究的小娟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她猜想光斑形状可能与树叶缝隙形状和大小有关。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她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A. B.C. D.17.小东同学想知道妈妈新买的金属保温杯是不是由钢或铁质材料制作,就找来一块磁铁去吸引它。这一行为是科学探究的哪一环节()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D.得出结论18.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C.甲物质在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19.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它们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A.乙、丙、甲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乙、甲20.如图所示,能正确说明“水中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的原因”的光路图是()A. B.C. D.21.音叉的振动无法直接观察到,但我们可以让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面颊,通过面颊有“麻”的感觉说明音叉在振动,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是A.控制变量法 B.模型法C.类比法 D.转换法22.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的大拇指指甲盖的宽度约10cm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C.普通中学生的身高160dmD.正常行驶的高铁的速度约为90m/s23.如图所示,A是一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B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C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行且相隔一定距离的光斑.若选取与圆孔B相同的厚玻璃板、凹透镜、凸透镜三个光学器件中的一个嵌入圆孔B中,发现光斑C比圆孔B大,则嵌入圆孔B的那个光学器件A.只能是凹透镜B.只能是平板玻璃C.是凹透镜或凸透镜D.平板玻璃、凹透镜、凸透镜都有可能24.下列没有利用蒸发吸热这一特性的是A.给发烧病人擦酒精 B.夏天傍晚在屋顶上洒水C.把衣服晾在有阳光的地方晒 D.狗在热的时候不停的伸舌头25.小京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水平高度,如图所示,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B.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缩小的像C.若蜡烛放置在45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实像D.若要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可以把蜡烛放置在15cm刻度线处2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中“蝉声、鸟声”靠音调区分B.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为了不惊动鱼”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音C.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大钟振动产生的D.诗句“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中“笛声”是靠笛子传播进入人耳的2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质量一定比乙的大B.乙的体积一定比甲的大C.质量相同时,甲、乙的体积之比为1:2D.体积相同时,甲、乙的质量之比为1:228.如图是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矫正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29.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成年人的拇指宽度约为ldm B.普通人的洗澡水温度约为40℃C.人步行的正常速度约为1.4km/h D.健康人的脉搏跳动频率约为75次/秒30.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A.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持续了14minC.在ab段处于固态D.在bc段不吸热,温度不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在庆祝建国70周年的文艺汇演中,小明表演了小提琴独奏“我和我的祖国”,小提琴的声音是靠琴弦_____产生的,在演奏过程中,小明经常需要将手指按在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32.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直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将移动到O点的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33.体育用品大厂Nike正式推出首双“自绑鞋带”运动鞋HyperAdapt1.0,该鞋的鞋带表面比较粗糙,目的是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我们能从不同位置看到该鞋,是因为在其表面发生了______反射.34.甲、乙两实心金属块,它们的体积之比为3:2,将它们分别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中,天平恰好平衡,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______;若将甲切去,乙切去,那么甲和乙的密度比是______.35.在去年我县中学生文艺汇演上,李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琴声是通过______传播到观众耳中的。36.如图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不正确,依据正确使用的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是_____。37.人坐在橡皮筏上随湍急的河水漂流,人相对河岸是__的,相对__是静止的.38.光的三原色是指红、蓝、________。一个黄色的橙子放在黑暗的房间里,用蓝光照射它,橙子呈现________色。39.小明同学身高165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____cm,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40.图是早期机械唱片表面的放大图,让唱片转动,当唱针划过唱片上不规则的沟槽时,因______而产生声音:当唱片转速变快,发出的声音音调将______;唱片播放的音乐对于正在看书的小琳来说,它属于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过程方法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用________代替平面镜,运用了________法。实验中得到如下实验数据:实验次数123物距/cm51015像距/cm51015结论通过数据表格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_。问题讨论将蜡烛b拿走,在b的位置放置一个白纸板,在白纸板上_______(填“能”或“不能”)找到像。42.小青和小红在做“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时,他们有器材:电源(电压恒为6V),开关,电压表、电流表各一个,额定电压为3.8V的待测小灯泡(电阻约为8Ω),滑动变阻器两个(甲:“10Ω1.5A”;乙:“30Ω1A”),导线若干。(1)如甲图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置于______(选填“A”或“B”)端;(2)他们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了几次实验,得到部分U和I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实验次数123451.002.003.003.804.200.200.400.470.51灯炮亮度不亮很暗偏暗正常很亮(3)你认为他们完成表中实验所使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选填“甲”或“乙”)。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某辆汽车的速度如图(甲)所示:(1)当汽车司机看到图(乙)所示的标志牌后,如果就以速度计指示的速度匀速行驶,经12min到达大桥,求标志牌到大桥的距离.________(2)若他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该标志牌到大桥,最少行驶多长时间?________44.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用酒精灯给水进行加热,完全燃烧了5.6g酒精,则:(1)酒精燃烧放出了多少了热量?(2)若这些热量的30%被150g、25℃的水吸收,则水升高的温度是多少℃?(已知水的比热容为,酒精的热值为环境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D【详解】加油机正在给两架飞行中的战斗机加油,以加油机为参照物,两架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的位置不变,则两架战斗机是静止的;而站立在地面上的阅兵观众相对于加油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观众是运动的。故选D。2、C【详解】A.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超声碎石”说明声传递的是能量,故B错误;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即发声体的频率高低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故C正确;D.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改变了振动频率,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3、D【详解】由于体温计构造的特殊性,水银柱不能自己缩回到玻璃泡中;直接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去测体温,如果被测的温度(病人的实际体温)比原先高,水银柱会上升,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水银柱不会下降,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所以直接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去测体温,测量结果是38℃时,则被测病人的体温可能是38℃,也可能低于38℃。故选D。4、A【详解】由图可知,物体成像在了视网膜的前面,这是近视眼的特征;近视眼是由于眼睛的晶状体会聚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如果要让像成在视网膜上,需要将光线发散些;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利用凹透镜进行矫正。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5、C【详解】A.前5s内的路程未知,所以不能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求出前5s内的平均速度,故A错误;B.后5s内的路程未知,所以不能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求出后5s内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CD.百米赛跑的路程是100m,时间是10s,所以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D错误。故选C。6、A【详解】因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他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所用时间之比为2∶3;所以又因为路程相等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所以时间之比是:8∶9。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7、D【解析】试题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它可以通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但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故选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8、A【详解】若为串联电路,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可知,其中一只灯泡的电压为电源电压,则另一只灯泡电压为零,则一只灯泡发光,一只不发光,所以不能为串联电路;因为并联电路电源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所以两只灯泡的电压都等于电源电压,且发光,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9、B【详解】由题知,关卡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s和2s,小强正通过A处时,关卡刚好放行,由可得,小强到达关卡1时所用的时间:,所以关卡1不会挡住他;每两个关卡间距离8m,所以小强通过相邻两关卡所用的时间小强到达关卡2的时间:t2=t1+t=4.5s+4s=8.5s5s+2s<t2<5s+2s+5s所以关卡2不会挡住他;小强到达关卡3的时间:t3=t2+t=8.5s+4s=12.5s5s+2s+5s<t3<5s+2s+5s+2s所以关卡3会最先挡住他;选项B符合题意.10、C【详解】甲、乙两图为s-t图像,可知甲图表示静止,乙图表示匀速运动;丙、丁两图为v-t图像,可知丙图表示匀速运动,丁图表示加速运动。故乙、丙表示同一运动规律。故选C。11、C【分析】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详解】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利用了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人脸和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也就是大于20cm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项ABD正确,故C错误.故选C.12、C【详解】A.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的材料,是因为钨即能导电而且熔点高,故A不符合题意;B.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科,是因为塑料是良好的绝缘体,故B不符合题意;C.用铝合金作为制作飞机的材料,是因为铝合金的密度小,在相同体积时,质量比较小,故C符合题意;D.用橡胶作为汽车轮胎的材料,利用了橡胶弹性好,耐磨性强的特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D【详解】A.彩色电视机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而成,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低于人类的听觉下限,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呐”),它的探测系统将所获得的数据送到中央处理器进行运算并将结果显示出来,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的,以此来辨别钞票的真伪,故D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14、B【详解】A.条形码黑白相间的条纹中,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黑色条纹不反射光,故条形码的各个区域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不同,故A错误;BC.扫描仪相当于照相机,获取二维码信息是二维码反射的光经过摄像头对光的折射而形成倒立的实像,通过软件识别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而转换为数字信号,故B正确、C错误;D.条形码黑白相间的条纹中,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黑色条纹不反射光,二维码本身不发光,故D错误。故选B。15、A【详解】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雪变成液态的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B.晶莹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上遇冷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并附着在草叶上,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了固态的霜,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6、A【详解】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B、C、D选项中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时,孔的大小和形状都发生了变化,而A中孔大小变化了,形状始终都是三角形没变。故选A。17、C【详解】用磁铁去吸引物质,是通过实验的方式判断物质中是不是含有铁或者钢,这是科学探究七要素中的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故选C。

18、C【详解】ABD.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本身状态,不知道是沸点还是熔点,故ABD错误;C.由图知甲物质在4-6min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持续吸收热量的结果,故C正确.19、A【详解】如图,取相同体积的三种液体V,可得质量关系m甲>m乙>m丙,由ρ=可知ρ甲>ρ乙>ρ丙;在左图中,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而ρ甲>ρ乙>ρ丙,由V=可知V甲<V乙<V丙,所以左边烧杯的液体为乙,中间为丙,右边为甲,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乙、丙、甲.20、C【详解】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树,所以入射光线应该来自岸上,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可知,故选C。21、D【详解】将发声的音叉接触面颊,从而感受到音叉在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故选D。22、D【详解】A.人的大拇指指甲盖的宽度约1cm,故A不符合题意;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故B不符合题意;C.普通中学生的身高160cm,故C不符合题意;D.正常行驶的高铁的速度约为90m/s,故D符合题意。故选D。23、C【详解】当在B处嵌入一个凹透镜时,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光斑C要比圆孔B大;当在B处嵌入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时,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线在BC之间会聚,所以,光斑C要比圆孔B大;当在B处嵌入一个时平板玻璃时,因为平板玻璃对光线即没有会聚也没有发散作用;所以,光斑C与圆孔B一样大.故选C.24、C【详解】A.酒精蒸发时会从人体吸收热量,降低人体的温度,故A正确;B.夏天傍晚在屋顶上洒水是利用水蒸发时吸热可以用来降温,故B正确;C.把衣服晾在有阳光的地方晒是通过提高温度的方法来加快蒸发的,故C错误;D.狗在热的时候不停的伸舌头是利用水蒸发时吸热可以降温的原理,故D正确。应选C。25、D【详解】A.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40cm2f=210cm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U=50cm35cm=15cmf15cm2f即物体在凸透镜一二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此时物U=50cm45cm=5cm5cmf=10cm即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此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因此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无法呈接到像,故C错误;D.把蜡烛放置在15cm刻度线处,此时U=50cm15cm=35cm35cm2f=210cm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移动光屏,和照相机的成像特点是一致的,故D正确。故选D。26、C【详解】A.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品质特征,可以区分声源,故诗句中“蝉声、鸟声”靠音色区分,故A错误;B.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为了不惊动鱼”是在声源处控制噪音,故B错误;C.声音由振动产生,诗句中“钟声”是大钟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诗句中“笛声”是靠空气传播进入人耳的,故D错误;故选C。【点睛】注意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由声源振动的材料、方式等决定,可以用来区分声源.27、C【详解】AB.由图像可知,甲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即密度较大,但甲乙的质量和体积具体是多少图像中无法看出,故AB错误;C.由图像可知,质量相同时,若质量都是10g,甲的体积是,乙的体积是20,所以体积之比是1∶2,故C正确;D.由图像可知,体积相同时,当体积都是20时,甲的质量是20g,乙的质量是10g,所以甲、乙的质量之比为2∶1,故D错误。故选C。28、B【详解】由图知,甲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晶状体会聚能力变强,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乙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乙图表示远视眼的成像情况,远视眼晶状体会聚能力变弱,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9、B【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详解】A.成年人的拇指宽度为1.5cm左右,合0.15dm,故A不符合实际;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故B符合实际;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m/s,合4.32km/h,故C不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30、C【详解】A.由图像可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故A错;B.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是4min,故B错;C.在ab段还没开始熔化,所以处于固体状态,故C正确;D.在bc段虽然温度不变,但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D错.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振动音调【详解】[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表演小提琴独奏时,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振动产生的。[2]当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32、左不变【详解】[1]注入水后,光线在进入水中时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图如下:可知光斑将向左移;[2]由于入射角始终未发生改变,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则折射角大小不变。33、增大漫【详解】第一空.鞋带表面比较粗糙,是用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力的.第二空.我们能从不同位置看到该鞋,是因为其表面将光向各个方向反射,这个现象是光的漫反射.34、1:12:3【详解】因为将它们分别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中,天平恰好平衡,所以甲与乙的质量相等,所以甲和乙的质量比为m甲:m乙=1:1,又因为V甲:V乙=3:2,所以ρ甲:ρ乙=2:3;【点睛】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位置、形状等因素无关.35、音调空气【详解】[1][2]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弦的长短不断变化,改变了琴弦振动的频率,造成音调不断变化;电吉他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电吉他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的。36、B2.20cm【详解】[1]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是B错误的。[2]如图所示,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它的起始刻度从零刻度线开始,读数为2.2cm,最后一位估读,所以正确读数是2.20cm。【点睛】37、运动橡皮筏【详解】人在橡皮筏上随湍急的河水漂流,人相对于河岸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河岸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而人和橡皮筏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橡皮筏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38、绿黑【解析】第一空.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三种色光;第二空.不透明物体只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