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西河池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西河池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西河池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广西河池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广西河池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精品试卷PAGEPAGE1河池市2022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工作者在规模宏大的良渚遗址群出土了大批精美的良诸玉器,上面雕刻着千篇一律、此前文化不曾出现过的神人兽面纹神微(如下图),该神微体现了良渚文化中神秘的信仰崇拜。这一现象说明良渚文化()A.社会生活复杂丰富 B.以使用玉器为主要的特征C.统一宗教意识形成 D.是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答案]C[解析]根据“上面雕刻着千篇一律、此前文化不曾出现过的神人兽面纹神微(如下图),该神微体现了良渚文化中神秘的信仰崇拜”,说明良渚社会统一宗教意识形成,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生活复杂丰富、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排除AD项;良渚遗址群出土了大批精美的良诸玉器,但不能说明良渚文化以使用玉器为主要的特征,排除B项。故选C项。2.东汉时期,尚书台“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品秩虽仅三石,在朝堂上却与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专席而坐,号曰“三独坐”,以致于有人发出“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感叹。这反映出当时()A.国家政务分官设职 B.相权削弱皇权加强C.国家权力的理性化 D.朝廷内部矛盾尖锐[答案]B[解析]材料“在朝堂上却与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专席而坐”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相权被削弱,B项正确;A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A项;C说法片面,排除C项;D夸大其词,排除。故选B项。3.王羲之从当时风行的尚玄、尚简的观念出发,变革行书笔法,摒弃隶书遗意,方圆、曲直、敞出、起伏、迟急并用,从而创造出最宜抒发情感因素、流美捷便、极富韵致的行书书体。可见,王羲之的行书书体()A.代表了当时社会审美情趣 B.代表了书法最高水平C.开创了唐人“尚法”之先河 D.确立了书法的艺术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王羲之从魏晋尚玄、尚简的社会观念出发,改革行书书体,其平和自然、潇洒飘逸的风格符合当时社会审美情趣,A项正确;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分为不同书体、不同时期,不能简单地说王羲之的行书书体就是书法的最高水平,排除B项;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讲究风度韵致,特点是“尚韵”而不是“尚法”,排除C项;书法艺术地位的确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王羲之贡献很大,但不能说是完全由他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4.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失去了对东北部大部分地区的控制权,那些原忠于朝廷的藩镇也不再将大量钱粮上缴长安,朝廷只能依靠富裕的南方提供的补给勉力维持。正如杜牧所述,“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这说明()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藩镇割据加重农民负担C.唐朝财政已经入不敷出 D.南方经济地位不断提升[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朝廷只能依靠富裕的南方提供的补给勉力维持”“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后,唐朝在财政上依靠南方的补给,勉强维持,这从侧面说明当时南方经济地位的提升,D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唐朝财政困难,没有涉及农村负担情况,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唐朝财政支出情况,无法对收入与支出进行对比,排除C项。故选D项。5.下表为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据此可知A.政府官员的素养不断提高 B.国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封建王朝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D.科举制录取标准逐渐放宽[答案]C[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通过科举制入仕做官,也说明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得到了扩大,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的比例,没有体现政府官员素质的提高、国家集权的强化和科举制录取标准的问题,排除ABD。故选C。6.明朝时期,土司赴京城朝贡被看作是一种荣耀,土司用马和各地特产朝贡,能获得当地没有的物品,还有丰厚的经济回报,朝廷认可是其继续统治的基础。可见,明朝的土司制度()A.导致明朝出现了财政危机 B.是当时民族交往主要方式C.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D.利于巩固边疆地区的统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土司赴京城朝贡被看作是一种荣耀”“朝廷认可是其继续统治基础”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加强了西南地区的管理,密切了其与中央政权的联系,利于巩固边疆地区的统治,D项正确;土司制度加大了明朝的财政支出,但并未直接导致明朝出现财政危机,排除A项;土司制度是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并不是当时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于秦朝,而非明朝,排除C项。故选D项。7.1636年清政府设立蒙古衙门,主要管理蒙古事务,1638年改为理藩院,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直接受皇帝领导。康熙年间,修订《理藩院则例》,用法规固定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各项措施。这表明()A.少数民族地区自主权扩大 B.清政府对民族关系的重视C.清朝中央机构的日益完善 D.民族平等互惠原则的实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636年清政府设立蒙古衙门”“1638年改为理藩院,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直接受皇帝领导”“康熙年间,修订《理藩院则例》”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置由皇帝直统的少数民族管理机构,并修订相关法规,说明了清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关系,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清政府设置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机构和法规,没有涉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自主权情况,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出理藩院名称的变化,未涉及其他中央机构的情况,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中央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没有体现出各民族之间平等互惠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8.明代小说“三言二拍”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理想、愿望和要求.其中许多描写反映了市民们日趋膨胀的消费意识和人生态度,追逐金钱成为人们生活的重心,整个社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促使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A.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B.政府的大力倡导C.西方学说传人的刺激 D.自然经济的解体[答案]A[解析]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队伍壮大,因此出现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理想、愿望和要求的小说,A项正确;B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明朝小说发展与西方学说传入无关,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D项。故选A项。9.下图是一幅关于洋务运动的漫画,该漫画意在表明洋务运动()A.必然会失败的结局 B.挽救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危机C.抵御了列强的侵略 D.加速了中国早期近代化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关于洋务运动的漫画嫁接西方先进技术小农经济”可知,漫画上“西方先进技术”被嫁接到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制度上,反映的是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思想,洋务派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所以失败是必然的,A项正确;挽救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挽救了”表述错误,排除B项;抵御了列强的侵略,“抵御了”表述错误,排除C项;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而不是加速,排除D项。故选A项。10.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其波及自己的势力范围,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6月21日,慈禧太后做出向各国“宣战”决定,6月26日,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台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了"保护东南章程九款"。这表明()A.地方势力的削弱 B.清政府统治根基动摇C.列强势力的强大 D.东南各省已实现独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其波及自己的势力范围,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可知,题干所述“保护东南章程九款”在清政府向各国“宣战”的背景下出台,地方大员寻求自保,无疑昭示着中央权威的式微和地方势力的扩张,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被动摇,B项正确;地方势力的削弱,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列强势力的强大,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东南各省并未独立,排除D项。故选B项。11.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1月1日共和国成立,其间仅有83天。这样迅速的胜利在世界上其他任何伟大的革命中都是罕见的。这表明近代中国()A.具备革命的社会基础 B.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共识C.资产阶级已发展成熟 D.社会矛盾已经不可调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其间仅有83天”和“革命中都是罕见的”表明辛亥革命具备革命的社会基础,一呼百应,A项正确;“成为社会共识”与实际不符,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发展并不成熟,排除C项;题干中并未体现社会矛盾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12.1927年秋,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创建了###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把小块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比作"星星之火",坚信这种星星之火必然形成燎原之势。这反映出当时()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到普遍认可 B.民主革命处于历史低潮时期C.***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通道 D.毛泽东获得了党内的领导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27年秋,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创建了###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立后学习苏联“城市中心论”,但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立,标志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C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到普遍认可,“普遍认可”表述错误,排除A项;民主革命处于历史低潮时期,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毛泽东到遵义会议后才实际掌握党内的领导权,排除D项。故选C项。13.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拥有200余万正规军,装备水平较高,承担了正面抗战任务。***军队数量少,善于游击战和运动战,担负了开辟、发展敌后战场的任务,国共两党形成了事实上的分工。这种“事实上的分工”()A.旨在消除国共双方矛盾 B.强化了国民党的主导地位C.改变了中日力量的对比 D.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拥有200余万正规军,装备水平较高,承担了正面抗战任务。***军队数量少,善于游击战和运动战,担负了开辟、发展敌后战场的任务,国共两党形成了事实上的分工。”可知,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方针和任务分别与国共双方军队的特点相契合,这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D项正确;这种“分工”是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并非为了消除国共矛盾,排除A项;抗日战争后期,***的主导地位逐渐强化,排除B项;中国战场的分工并不能改变中日力量的对比,排除C项。故选D项。14.1953年7月,中朝、美韩交战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停战,朝鲜战争落下帷幕,预示着西方殖民者在东方海岸线上架起几座大炮就能霸占一个国家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A.反映了美国霸权主义的灭亡 B.支持了世界人民反殖民斗争C.有利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 D.使中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C项正确;A项“灭亡”说法绝对,排除;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排除。故选C项。15.下图是1959~1979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统计表,表中数据的变化源于()A.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一边倒”方针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按照“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迎来了一次建交高潮。中苏关系破裂后,我国外交意识形态逐渐淡化,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国际地位提高以及与美国关系的改善,带动了亚非欧美国家与中国建交,所以统计图中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源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A项正确;B、C两项都发生在70年代,不能完整体现材料,排除;1953年底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中国一直坚持此原则,与表中数据变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16.1979年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成为港澳之外第一家进入大陆的外企。到1998年,可口可乐公司发展了10家装瓶厂,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取得了首屈一指的地位。可口可乐公司在90年代在中国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有廉价的劳动力C.美国实行文化侵略 D.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79年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成为港澳之外第一家进入大陆的外企。到1998年,可口可乐公司发展了10家装瓶厂,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取得了首屈一指的地位。”可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向市场经济转型,D项正确;1979年中美建交,排除A项;中国有廉价的劳动力,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美国实行文化侵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南迁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南宋的建立,使政治重心南移,加快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同时,人口的大规模南迁使得中国古代文化的重心也随之南移,深刻地影响了此后的南北格局。毫无疑问,宋朝南迁对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影响深远,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和最终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材料二宋朝南迁之后,以岳飞为代表的汉族政权优秀将领一直都在进行着收复失地的战斗。“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汉民族抵抗外侵、维护统一的民族意志。南宋最终被元朝所灭,蒙古族政权战胜了汉族政权,却最终没有征服汉民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舍生取义、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紫璇《宋朝南迁对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对文化的影响。[答案](1)重要原因:政治重心南移;人口的大规模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自然资源优越;政府实施发展经济的政策。(2)影响:促进南方经济发展;中国古代文化重心南移;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和最终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塑造了以岳飞为代表的“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了文天祥为代表的抵御外侮、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解析][小问1详析]重要原因:根据“南宋的建立,使政治重心南移”得出政治重心南移;根据“人口的大规模南迁使得中国古代文化的重心也随之南移”得出人口的大规模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根据所学,还可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自然资源优越;政府实施发展经济的政策等角度进行总结。[小问2详析]影响:根据“对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影响深远”得出促进南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根据“人口的大规模南迁使得中国古代文化的重心也随之南移”得出中国古代文化重心南移;根据“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和最终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和最终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汉民族抵抗外侵、维护统一的民族意志”得出塑造了以岳飞为代表的“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根据“舍生取义、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得出塑造了文天祥为代表的抵御外侮、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清时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同时也促进了人们观念的改变以及社会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嬗变,这种变异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对中国社会步入近代文明的价值重构具有先期导向作用。——摘编自姚媛《论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与文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的部分或整体信息,自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成文、逻辑清晰)[答案]论题: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近代的曙光。论述:明后期,农业多种经营方式兴盛,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手工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使用雇佣劳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全国性市场网络的形成,形成地域性商人商帮,出现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赋役货币化和货币白银化,推动了货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近代的曙光。但是由于传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加上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难以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解析]根据“明清时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步入近代文明的价值重构具有先期导向作用”,可拟出论题: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近代的曙光。论述:根据所学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局限进行论述。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可分别从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进行总结,局限可从经济、政治、政策等角度进行总结。其他论题,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即可。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申报》的媒介影响力在国统区屈指可数,西安事变发生后,《申报》进行了跟踪报道。以抗战爆发为节点,国统区的社会舆论对西安事变态度亦迥然相异: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以及国统区民众对西安事变持否定态度;抗战爆发后,西安事变在舆论中成为促进民族统一与团结的转折点。而在1949年5月27日终刊前的5月1日,《申报》最后一次提及西安事变:“中共至是,已穷无所之,又另为一次之阴谋,用抗日号召为烟幕,以煽动西安事变,卒赖全国民众之维护蒋委员长,始得还都主政,然后抗战,准备工作,未至中断。”然而,此时的《申报》影响力已大不如往昔,对中共的各种谩骂只是苟延残喘而已。——摘编自单明明《西安事变在国统区的影响分析》(1)根据材料,概括《申报》在不同时期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并说明造成态度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答案](1)态度:抗战爆发前,否定态度;抗战爆发后,肯定西安事变促进团结抗战;1949年:认为中共煽动西安事变。原因:七七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全民族抗战开始,因此《申报》肯定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进团结抗战;1949年5月,国民党的统治在大陆已经被推翻,英国站在反苏反共立场,因此《申报》污蔑中共煽动西安事变。(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解析][小问1详析]态度:根据“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以及国统区民众对西安事变持否定态度”得出抗战爆发前,否定态度;根据“抗战爆发后,西安事变在舆论中成为促进民族统一与团结的转折点”得出抗战爆发后,肯定西安事变促进团结抗战;根据“中共至是,已穷无所之,又另为一次之阴谋,用抗日号召为烟幕,以煽动西安事变”得出1949年,认为中共煽动西安事变。原因:可从七七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全民族抗战开始,说明《申报》肯定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进团结抗战的原因;可从国民党的统治在大陆已经被推翻,英国站在反苏反共立场,说明《申报》污蔑中共煽动西安事变的原因。[小问2详析]根据所学,可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等进行总结。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因长期战争造成国家的极度贫困,在制定"一五"计划时,建设工业强国的问题理所当然被提上议事日程。从当时的国情来看,旧中国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资本主义严密封锁的环境中,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对付战争威胁,也需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中共中央经过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作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摘编自杨近平《###领导制定五年计划和规划的历史启示》材料二1978年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转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唤起了巨大的经济活力,在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的背景和在农工产业均衡发展和卖方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带来了我国工业化道路的转变。1978年至1996年,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的经济总量翻了两番。——摘编自刘欣《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工业化道路的选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初期推动我国工业化道路转轨因素。[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制定和实施五年计划为推进方式;优先发展重工业。(答出两点即可)原因:工业基础薄弱;国家财力有限;苏联工业化的影响;加强国防的需要。(答出三点即可)(2)因素: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均衡发展工农产业;:思想的解放。(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特点:根据“因长期战争造成国家的极度贫困,在制定‘一五’计划时,建设工业强国的问题理所当然被提上议事日程”得出政府为主导:制定和实施五年计划为推进方式;根据“中共中央经过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作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根据“旧中国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资本主义严密封锁的环境中,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对付战争威胁,也需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可知主要是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国家财力有限;苏联工业化的影响;加强国防的需要。(2)推动我国工业化道路转轨的因素根据“在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的背景和在农工产业均衡发展和卖方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带来了我国工业化道路的转变”可知是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均衡发展工农产业;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还有思想的解放。河池市2022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工作者在规模宏大的良渚遗址群出土了大批精美的良诸玉器,上面雕刻着千篇一律、此前文化不曾出现过的神人兽面纹神微(如下图),该神微体现了良渚文化中神秘的信仰崇拜。这一现象说明良渚文化()A.社会生活复杂丰富 B.以使用玉器为主要的特征C.统一宗教意识形成 D.是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答案]C[解析]根据“上面雕刻着千篇一律、此前文化不曾出现过的神人兽面纹神微(如下图),该神微体现了良渚文化中神秘的信仰崇拜”,说明良渚社会统一宗教意识形成,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生活复杂丰富、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排除AD项;良渚遗址群出土了大批精美的良诸玉器,但不能说明良渚文化以使用玉器为主要的特征,排除B项。故选C项。2.东汉时期,尚书台“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品秩虽仅三石,在朝堂上却与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专席而坐,号曰“三独坐”,以致于有人发出“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感叹。这反映出当时()A.国家政务分官设职 B.相权削弱皇权加强C.国家权力的理性化 D.朝廷内部矛盾尖锐[答案]B[解析]材料“在朝堂上却与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专席而坐”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相权被削弱,B项正确;A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A项;C说法片面,排除C项;D夸大其词,排除。故选B项。3.王羲之从当时风行的尚玄、尚简的观念出发,变革行书笔法,摒弃隶书遗意,方圆、曲直、敞出、起伏、迟急并用,从而创造出最宜抒发情感因素、流美捷便、极富韵致的行书书体。可见,王羲之的行书书体()A.代表了当时社会审美情趣 B.代表了书法最高水平C.开创了唐人“尚法”之先河 D.确立了书法的艺术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王羲之从魏晋尚玄、尚简的社会观念出发,改革行书书体,其平和自然、潇洒飘逸的风格符合当时社会审美情趣,A项正确;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分为不同书体、不同时期,不能简单地说王羲之的行书书体就是书法的最高水平,排除B项;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讲究风度韵致,特点是“尚韵”而不是“尚法”,排除C项;书法艺术地位的确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王羲之贡献很大,但不能说是完全由他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4.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失去了对东北部大部分地区的控制权,那些原忠于朝廷的藩镇也不再将大量钱粮上缴长安,朝廷只能依靠富裕的南方提供的补给勉力维持。正如杜牧所述,“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这说明()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藩镇割据加重农民负担C.唐朝财政已经入不敷出 D.南方经济地位不断提升[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朝廷只能依靠富裕的南方提供的补给勉力维持”“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后,唐朝在财政上依靠南方的补给,勉强维持,这从侧面说明当时南方经济地位的提升,D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唐朝财政困难,没有涉及农村负担情况,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唐朝财政支出情况,无法对收入与支出进行对比,排除C项。故选D项。5.下表为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据此可知A.政府官员的素养不断提高 B.国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封建王朝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D.科举制录取标准逐渐放宽[答案]C[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通过科举制入仕做官,也说明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得到了扩大,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的比例,没有体现政府官员素质的提高、国家集权的强化和科举制录取标准的问题,排除ABD。故选C。6.明朝时期,土司赴京城朝贡被看作是一种荣耀,土司用马和各地特产朝贡,能获得当地没有的物品,还有丰厚的经济回报,朝廷认可是其继续统治的基础。可见,明朝的土司制度()A.导致明朝出现了财政危机 B.是当时民族交往主要方式C.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D.利于巩固边疆地区的统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土司赴京城朝贡被看作是一种荣耀”“朝廷认可是其继续统治基础”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加强了西南地区的管理,密切了其与中央政权的联系,利于巩固边疆地区的统治,D项正确;土司制度加大了明朝的财政支出,但并未直接导致明朝出现财政危机,排除A项;土司制度是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并不是当时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于秦朝,而非明朝,排除C项。故选D项。7.1636年清政府设立蒙古衙门,主要管理蒙古事务,1638年改为理藩院,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直接受皇帝领导。康熙年间,修订《理藩院则例》,用法规固定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各项措施。这表明()A.少数民族地区自主权扩大 B.清政府对民族关系的重视C.清朝中央机构的日益完善 D.民族平等互惠原则的实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636年清政府设立蒙古衙门”“1638年改为理藩院,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直接受皇帝领导”“康熙年间,修订《理藩院则例》”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置由皇帝直统的少数民族管理机构,并修订相关法规,说明了清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关系,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清政府设置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机构和法规,没有涉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自主权情况,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出理藩院名称的变化,未涉及其他中央机构的情况,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中央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没有体现出各民族之间平等互惠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8.明代小说“三言二拍”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理想、愿望和要求.其中许多描写反映了市民们日趋膨胀的消费意识和人生态度,追逐金钱成为人们生活的重心,整个社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促使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A.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B.政府的大力倡导C.西方学说传人的刺激 D.自然经济的解体[答案]A[解析]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队伍壮大,因此出现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理想、愿望和要求的小说,A项正确;B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明朝小说发展与西方学说传入无关,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D项。故选A项。9.下图是一幅关于洋务运动的漫画,该漫画意在表明洋务运动()A.必然会失败的结局 B.挽救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危机C.抵御了列强的侵略 D.加速了中国早期近代化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关于洋务运动的漫画嫁接西方先进技术小农经济”可知,漫画上“西方先进技术”被嫁接到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制度上,反映的是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思想,洋务派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所以失败是必然的,A项正确;挽救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挽救了”表述错误,排除B项;抵御了列强的侵略,“抵御了”表述错误,排除C项;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而不是加速,排除D项。故选A项。10.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其波及自己的势力范围,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6月21日,慈禧太后做出向各国“宣战”决定,6月26日,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台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了"保护东南章程九款"。这表明()A.地方势力的削弱 B.清政府统治根基动摇C.列强势力的强大 D.东南各省已实现独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其波及自己的势力范围,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可知,题干所述“保护东南章程九款”在清政府向各国“宣战”的背景下出台,地方大员寻求自保,无疑昭示着中央权威的式微和地方势力的扩张,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被动摇,B项正确;地方势力的削弱,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列强势力的强大,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东南各省并未独立,排除D项。故选B项。11.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1月1日共和国成立,其间仅有83天。这样迅速的胜利在世界上其他任何伟大的革命中都是罕见的。这表明近代中国()A.具备革命的社会基础 B.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共识C.资产阶级已发展成熟 D.社会矛盾已经不可调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其间仅有83天”和“革命中都是罕见的”表明辛亥革命具备革命的社会基础,一呼百应,A项正确;“成为社会共识”与实际不符,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发展并不成熟,排除C项;题干中并未体现社会矛盾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12.1927年秋,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创建了###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把小块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比作"星星之火",坚信这种星星之火必然形成燎原之势。这反映出当时()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到普遍认可 B.民主革命处于历史低潮时期C.***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通道 D.毛泽东获得了党内的领导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27年秋,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创建了###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立后学习苏联“城市中心论”,但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立,标志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C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到普遍认可,“普遍认可”表述错误,排除A项;民主革命处于历史低潮时期,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毛泽东到遵义会议后才实际掌握党内的领导权,排除D项。故选C项。13.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拥有200余万正规军,装备水平较高,承担了正面抗战任务。***军队数量少,善于游击战和运动战,担负了开辟、发展敌后战场的任务,国共两党形成了事实上的分工。这种“事实上的分工”()A.旨在消除国共双方矛盾 B.强化了国民党的主导地位C.改变了中日力量的对比 D.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拥有200余万正规军,装备水平较高,承担了正面抗战任务。***军队数量少,善于游击战和运动战,担负了开辟、发展敌后战场的任务,国共两党形成了事实上的分工。”可知,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方针和任务分别与国共双方军队的特点相契合,这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D项正确;这种“分工”是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并非为了消除国共矛盾,排除A项;抗日战争后期,***的主导地位逐渐强化,排除B项;中国战场的分工并不能改变中日力量的对比,排除C项。故选D项。14.1953年7月,中朝、美韩交战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停战,朝鲜战争落下帷幕,预示着西方殖民者在东方海岸线上架起几座大炮就能霸占一个国家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A.反映了美国霸权主义的灭亡 B.支持了世界人民反殖民斗争C.有利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 D.使中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C项正确;A项“灭亡”说法绝对,排除;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排除。故选C项。15.下图是1959~1979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统计表,表中数据的变化源于()A.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一边倒”方针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按照“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迎来了一次建交高潮。中苏关系破裂后,我国外交意识形态逐渐淡化,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国际地位提高以及与美国关系的改善,带动了亚非欧美国家与中国建交,所以统计图中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源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A项正确;B、C两项都发生在70年代,不能完整体现材料,排除;1953年底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中国一直坚持此原则,与表中数据变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16.1979年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成为港澳之外第一家进入大陆的外企。到1998年,可口可乐公司发展了10家装瓶厂,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取得了首屈一指的地位。可口可乐公司在90年代在中国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有廉价的劳动力C.美国实行文化侵略 D.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79年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成为港澳之外第一家进入大陆的外企。到1998年,可口可乐公司发展了10家装瓶厂,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取得了首屈一指的地位。”可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向市场经济转型,D项正确;1979年中美建交,排除A项;中国有廉价的劳动力,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美国实行文化侵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南迁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南宋的建立,使政治重心南移,加快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同时,人口的大规模南迁使得中国古代文化的重心也随之南移,深刻地影响了此后的南北格局。毫无疑问,宋朝南迁对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影响深远,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和最终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材料二宋朝南迁之后,以岳飞为代表的汉族政权优秀将领一直都在进行着收复失地的战斗。“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汉民族抵抗外侵、维护统一的民族意志。南宋最终被元朝所灭,蒙古族政权战胜了汉族政权,却最终没有征服汉民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舍生取义、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紫璇《宋朝南迁对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对文化的影响。[答案](1)重要原因:政治重心南移;人口的大规模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自然资源优越;政府实施发展经济的政策。(2)影响:促进南方经济发展;中国古代文化重心南移;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和最终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塑造了以岳飞为代表的“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了文天祥为代表的抵御外侮、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解析][小问1详析]重要原因:根据“南宋的建立,使政治重心南移”得出政治重心南移;根据“人口的大规模南迁使得中国古代文化的重心也随之南移”得出人口的大规模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根据所学,还可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自然资源优越;政府实施发展经济的政策等角度进行总结。[小问2详析]影响:根据“对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影响深远”得出促进南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根据“人口的大规模南迁使得中国古代文化的重心也随之南移”得出中国古代文化重心南移;根据“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和最终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和最终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汉民族抵抗外侵、维护统一的民族意志”得出塑造了以岳飞为代表的“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根据“舍生取义、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得出塑造了文天祥为代表的抵御外侮、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清时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同时也促进了人们观念的改变以及社会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嬗变,这种变异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对中国社会步入近代文明的价值重构具有先期导向作用。——摘编自姚媛《论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与文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的部分或整体信息,自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成文、逻辑清晰)[答案]论题: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近代的曙光。论述:明后期,农业多种经营方式兴盛,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手工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使用雇佣劳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全国性市场网络的形成,形成地域性商人商帮,出现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赋役货币化和货币白银化,推动了货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近代的曙光。但是由于传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加上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难以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解析]根据“明清时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步入近代文明的价值重构具有先期导向作用”,可拟出论题: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近代的曙光。论述:根据所学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局限进行论述。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可分别从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进行总结,局限可从经济、政治、政策等角度进行总结。其他论题,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即可。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申报》的媒介影响力在国统区屈指可数,西安事变发生后,《申报》进行了跟踪报道。以抗战爆发为节点,国统区的社会舆论对西安事变态度亦迥然相异: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以及国统区民众对西安事变持否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