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试卷_第1页
2020年部编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试卷_第2页
2020年部编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试卷_第3页
2020年部编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试卷_第4页
2020年部编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0年部编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米粟(sù)空乏其身(kòng)寡助(guǎ)

B.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guān)妾妇(qiè)

C.富贵不能淫(yín)畎亩(quǎn)胶鬲(gé)

D.傅说(yuè)百里奚(xī)法家拂士(bì)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C.人/恒过,然后/能改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亲戚畔之B.曾益其所不能

C.威武不能屈D.入则无法家拂士

4.下列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池非不深也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所以动心忍性D.富贵不能淫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而诸侯惧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立天下之正位父命之

D.入则无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

二、其他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七里之郭()

(2)委而去之()

(3)多助之至()

(4)父命之()

(5)与民由之()

(6)威武不能屈()

(7)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8)人恒过()

(9)而后作()

(10)入则无法家拂士()

三、情景默写

7.根据提示默写。

(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为华为在技术领域的领先,就采取针对企业的限制措施,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

(2)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提醒人们要坚守节操。

(3)“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到“,,,,”,目的是让我辈经受磨炼,增长才干。

四、基础知识综合

8.下面的片段是浩然同学整理的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____________,字子舆。_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____________”,后世常把孔子和他以“____________”并称。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了《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1)请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2)画线句有语病,你的修改意见是: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必敬必戒戒:

②与民由之由:

③贫贱不能移移:

④劳其筋骨劳:

⑤困于心衡于虑衡: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甲)文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乙)文中孟子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是“,,”,与上文论证“生于忧患”形成(写作手法)。

(4)读了上面的选文,你得到哪些启示?

六、课内阅读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举于市举一反三举足轻重轻举妄动

B.人恒过过目不忘悔过自新言过其实

C.衡于虑不足为虑深思熟虑处心积虑

D.征于色声色俱厉眉飞色舞喜形于色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理解: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3)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

赵襄子①攻瞿②,胜老人、中人③,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④,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泉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

(链接材料二)

(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⑤后患。驱天下以从⑥欲,罄⑦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⑧。遂以四海之尊,殒⑨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①[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②[翟(dí)]春秋时期的国家。③[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④[抟(tuán)饭]捏成团的饭。⑤[虞]考虑,防范。⑥[从]同“纵”。⑦[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⑧[干戈不戢(jí)]战事终年不休。⑨[殒(yǔn)]死亡。

七、综合性学习

11.综合性学习。

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

(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百姓疾苦声。(郑燮《墨竹图题诗》)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

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3)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

解析解答部分

1.B

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B.丈夫之冠guàn。

故解析为:B。

作答时,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

2.D

文言文断句

D.有误。应划分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故解析为:D。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3.C

通假字

A.“畔”,同“叛”,背叛;

B.“曾”,同“增”,增加;

D.“拂”,同“弼”,辅佐;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B

古今异义

A.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B.古今都是“所以”之意;

C.古义:通过这样的途径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D.古义:使惑乱,迷惑;今义:过多、放纵;

故解析为:B。

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另外,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做好积累。

5.B

常用文言虚词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句意分析。

A.而:表顺承/表并列;

B.是:代词,这;

C.之:助词,的/代词,指男子;

D.拂:同“弼”,辅佐/违背;

故解析为:B。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个考点。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做题时我们会遇到我们没见过的实词,要学会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揣测字的含义。

6.(1)外城

(2)放弃

(3)极点

(4)教导、训诲

(5)遵从

(6)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7)选拔、任用

(8)常常

(9)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10)指在国内

常用文言实词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注意:(1)郭:外城。(4)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命:教导、训诲。(6)屈:屈服。使动用法。(10)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

故解析为:⑴外城;

⑵放弃;

⑶极点;

⑷教导、训诲;

⑸遵从;

⑹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7)选拔、任用;

(8)常常;

(9)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10)指在国内。

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

7.(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理解性默写

默写古诗文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寡、淫、威武、筋骨、拂几个易错的字形。

故解析为: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⑶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

8.(1)轲、战国、亚圣、孔孟

(2)将“了”改为“的”

作家作品;用词不当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平时应该加强此方面的积累。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句结构混乱,后半句的主语应是“《孟子》一书”,所以改为: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的《孟子》一书。

故解析为:⑴轲、战国、亚圣、孔孟;

⑵将“了”改为“的”。

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⑵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句结构混乱,后半句的主语应是“《孟子》一书”,所以改为: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的《孟子》一书。

9.(1)谨慎;遵从;使……动摇;使……劳累;同“横”,梗塞、不顺

(2)①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②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3)排比;坚定地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对比

(4)①一个人应意志坚定,不轻易向邪恶势力屈服;②不能耽于享受。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衡”同“横”,梗塞、不顺;“戒”是古今异义词,“谨慎”的意思。(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①句中的“淫(迷乱)、移(改变)、屈(屈服)”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入(在国内)、则(如果)、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出(在国外)、敌国(与之抗衡的国家)、恒(常常)”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文语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仁、礼、义”的角度,阐述了大丈夫应该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定地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文中孟子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与上文论证“生于忧患”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运用的是对比论证的方法。据此理解填写作答。(4)试题分析:本题为主观性试题。结合文章内容,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谈启示。可结合甲文中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和乙文中的“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来表述。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故解析为:⑴谨慎;遵从;使……动;使……劳累;同“横”,梗塞、不顺;

⑵①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②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⑶排比;坚定地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对比;

⑷①一个人应意志坚定,不轻易向邪恶势力屈服;②不能耽于享受。

⑴解答时,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概括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概括作答即可。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能力。阅读启示题,不要求统一解析,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10.(1)D

(2)B

(3)①赵襄子一天攻打下来两座城池,非但面无喜色,反而愁眉不展,是担忧赵国没有积累什么德行,很快也会灭亡。是生于忧患的体现。②隋炀帝倚仗国家强大,做事不考虑后患,骄奢淫逸,最后国家破灭,身首异处,被天下耻笑,是死于安乐的体现。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1)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

A:被选拔/提出/举动、向上抬/行动。

B:犯过错/经过/过错/超过。

C:思虑/忧虑/考虑/思虑。

D:都是“脸色、神态”的意思。

故选D。(2)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

甲:“有做不完的事”表述有误,应该是“使他做事不顺”。故选乙。

(3)此题考查的是迁移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是“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材料一中“襄子方食抟饭④,有忧色”“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是忧患的体现。材料二中“恃其富强,不虞后患”最后落得失败的下场,是死于安乐的体现。据此作答。

故解析为:⑴D;

⑵B;

⑶①赵襄子一天攻打下来两座城池,非但面无喜色,反而愁眉不展,是担忧赵国没有积累什么德行,很快也会灭亡。是生于忧患的体现。②隋炀帝倚仗国家强大,做事不考虑后患,骄奢淫逸,最后国家破灭,身首异处,被天下耻笑,是死于安乐的体现。

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自己对句子的理解,选择自己收获最大的语句,再结合语句的含义,然后来阐述。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解答即可。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材料一:赵襄子派新稚穆子攻打翟国,攻下了左人城、中人城。新稚穆子派使者回来报告襄子,襄子正在吃持成财的饭,听了以后,脸上现出忧愁的神色。身边的人说:“一下子攻下两座城,这是人们感到高兴的事,现在您却忧愁,这是为什么呢”襄子说:“长江黄河涨水,不超过三天就会退落,疾风暴雨不能整天刮整天下。现在我们赵氏的品行,没有丰厚的蓄积,一下子攻下两座城,灭亡恐怕要让我赶上了!”孔子听到这件事以后说;“赵氏大概要昌盛了吧!”忧虑是昌盛的基础,喜悦是灭亡的起点。

材料二:(隋炀帝)不过是依仗国家富强有恃无恐,而不考虑后患。他驱使百姓顺从自己的奢欲,搜刮全天下的财物尽情挥霍,挑选全国的美女,往域外探寻珍宝。装饰宫苑,构筑楼台,徭役无穷无尽,战事终年不休。君臣间外表威严庄重,内心猜忌险恶。奸佞邪恶的进谗者受福不浅,忠诚正直的人却连性命都难保。君臣上下互相欺蒙,离心离德,百姓不堪忍受,国家从此分崩离析。于是一度曾统治四海的国君,竟死在匹夫之手,其子孙也被斩尽杀绝,被天下人所耻笑,这能不令人痛心吗?

11.(1)人人平等(或君民同视,平等对待);博爱、仁爱(或慈善、体恤)

(2)示例:a.爱亲人b.爱他人c.爱民众d.爱万物(或a.亲亲b.仁民c.爱物;或a.血缘之爱b.人际之爱c.物我之爱)

(“仁”行世间)

(3)示例:开展“仁”文化思想宣讲活动(或开展讲述古代“仁”人逸闻逸事活动,开展关于“仁”脉相承小论文征集活动,举办“‘仁’在身边”故事会,举行“仁”文化经典朗诵活动等)。

汉字的部首与偏旁;语言连贯;语言简明;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从人,从二。《说文解字》说凡是属于人的都从人,意思是人人平等。《说文解字》说,“仁,亲也。”人与人相互亲切关爱。《春初·元命苞》说,“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仁者是对有仁德者之称。(2)本题属于图文转换中的表格题,①句意思是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体现对亲人的爱。②句的意思是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了人吗?”体现了对别人的关心。③句的意思是一个凄风冷雨的夜晚,我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金石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体现了对百姓的关心。④句的意思是“没有关系。大王这种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现,只因为您当时亲眼见到了牛而没有见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⑤句的意思是对人亲善,进而对生物爱护。都体现了对动物的爱。(3)本题属于谈感受的综合性学习题目。解答此类试题要围绕主题,写出如何能发扬“仁、爱”的建议即可。

故解析为:⑴人人平等(或君民同视,平等对待);

⑵示例:a.爱亲人b.爱他人c.爱民众d.爱万物(或a.亲亲b.仁民c.爱物;或a.血缘之爱b.人际之爱c.物我之爱)(“仁”行世间);

⑶示例:开展“仁”文化思想宣讲活动(或开展讲述古代“仁”人逸闻逸事活动,开展关于“仁”脉相承小论文征集活动,举办“‘仁’在身边”故事会,举行“仁”文化经典朗诵活动等)。

⑴本小题考查学生对“仁”字字形、具体语境的解释能力。

⑵本小题考查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结合材料即可解答。

⑶言运用部分的题型是变化多样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同学们掌握其中的方法和要领,只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生活,多积累,多运用,多练习,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就能提高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就能让语文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米粟(sù)空乏其身(kòng)寡助(guǎ)

B.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guān)妾妇(qiè)

C.富贵不能淫(yín)畎亩(quǎn)胶鬲(gé)

D.傅说(yuè)百里奚(xī)法家拂士(bì)

B

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B.丈夫之冠guàn。

故解析为:B。

作答时,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C.人/恒过,然后/能改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D

文言文断句

D.有误。应划分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故解析为:D。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亲戚畔之B.曾益其所不能

C.威武不能屈D.入则无法家拂士

C

通假字

A.“畔”,同“叛”,背叛;

B.“曾”,同“增”,增加;

D.“拂”,同“弼”,辅佐;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下列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池非不深也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所以动心忍性D.富贵不能淫

B

古今异义

A.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B.古今都是“所以”之意;

C.古义:通过这样的途径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D.古义:使惑乱,迷惑;今义:过多、放纵;

故解析为:B。

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另外,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做好积累。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而诸侯惧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立天下之正位父命之

D.入则无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

B

常用文言虚词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句意分析。

A.而:表顺承/表并列;

B.是:代词,这;

C.之:助词,的/代词,指男子;

D.拂:同“弼”,辅佐/违背;

故解析为:B。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个考点。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做题时我们会遇到我们没见过的实词,要学会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揣测字的含义。

二、其他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七里之郭()

(2)委而去之()

(3)多助之至()

(4)父命之()

(5)与民由之()

(6)威武不能屈()

(7)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8)人恒过()

(9)而后作()

(10)入则无法家拂士()

(1)外城

(2)放弃

(3)极点

(4)教导、训诲

(5)遵从

(6)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7)选拔、任用

(8)常常

(9)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10)指在国内

常用文言实词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注意:(1)郭:外城。(4)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命:教导、训诲。(6)屈:屈服。使动用法。(10)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

故解析为:⑴外城;

⑵放弃;

⑶极点;

⑷教导、训诲;

⑸遵从;

⑹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7)选拔、任用;

(8)常常;

(9)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10)指在国内。

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

三、情景默写

7.根据提示默写。

(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为华为在技术领域的领先,就采取针对企业的限制措施,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

(2)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提醒人们要坚守节操。

(3)“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到“,,,,”,目的是让我辈经受磨炼,增长才干。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理解性默写

默写古诗文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寡、淫、威武、筋骨、拂几个易错的字形。

故解析为: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⑶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

四、基础知识综合

8.下面的片段是浩然同学整理的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____________,字子舆。_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____________”,后世常把孔子和他以“____________”并称。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了《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1)请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2)画线句有语病,你的修改意见是:

(1)轲、战国、亚圣、孔孟

(2)将“了”改为“的”

作家作品;用词不当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平时应该加强此方面的积累。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句结构混乱,后半句的主语应是“《孟子》一书”,所以改为: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的《孟子》一书。

故解析为:⑴轲、战国、亚圣、孔孟;

⑵将“了”改为“的”。

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⑵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句结构混乱,后半句的主语应是“《孟子》一书”,所以改为: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的《孟子》一书。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必敬必戒戒:

②与民由之由:

③贫贱不能移移:

④劳其筋骨劳:

⑤困于心衡于虑衡: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甲)文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乙)文中孟子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是“,,”,与上文论证“生于忧患”形成(写作手法)。

(4)读了上面的选文,你得到哪些启示?

(1)谨慎;遵从;使……动摇;使……劳累;同“横”,梗塞、不顺

(2)①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②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3)排比;坚定地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对比

(4)①一个人应意志坚定,不轻易向邪恶势力屈服;②不能耽于享受。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衡”同“横”,梗塞、不顺;“戒”是古今异义词,“谨慎”的意思。(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①句中的“淫(迷乱)、移(改变)、屈(屈服)”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入(在国内)、则(如果)、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出(在国外)、敌国(与之抗衡的国家)、恒(常常)”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文语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仁、礼、义”的角度,阐述了大丈夫应该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定地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文中孟子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与上文论证“生于忧患”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运用的是对比论证的方法。据此理解填写作答。(4)试题分析:本题为主观性试题。结合文章内容,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谈启示。可结合甲文中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和乙文中的“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来表述。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故解析为:⑴谨慎;遵从;使……动;使……劳累;同“横”,梗塞、不顺;

⑵①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②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⑶排比;坚定地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对比;

⑷①一个人应意志坚定,不轻易向邪恶势力屈服;②不能耽于享受。

⑴解答时,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概括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概括作答即可。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能力。阅读启示题,不要求统一解析,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六、课内阅读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举于市举一反三举足轻重轻举妄动

B.人恒过过目不忘悔过自新言过其实

C.衡于虑不足为虑深思熟虑处心积虑

D.征于色声色俱厉眉飞色舞喜形于色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理解: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3)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

赵襄子①攻瞿②,胜老人、中人③,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④,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泉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

(链接材料二)

(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⑤后患。驱天下以从⑥欲,罄⑦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⑧。遂以四海之尊,殒⑨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①[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②[翟(dí)]春秋时期的国家。③[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④[抟(tuán)饭]捏成团的饭。⑤[虞]考虑,防范。⑥[从]同“纵”。⑦[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⑧[干戈不戢(jí)]战事终年不休。⑨[殒(yǔn)]死亡。

(1)D

(2)B

(3)①赵襄子一天攻打下来两座城池,非但面无喜色,反而愁眉不展,是担忧赵国没有积累什么德行,很快也会灭亡。是生于忧患的体现。②隋炀帝倚仗国家强大,做事不考虑后患,骄奢淫逸,最后国家破灭,身首异处,被天下耻笑,是死于安乐的体现。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1)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

A:被选拔/提出/举动、向上抬/行动。

B:犯过错/经过/过错/超过。

C:思虑/忧虑/考虑/思虑。

D:都是“脸色、神态”的意思。

故选D。(2)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

甲:“有做不完的事”表述有误,应该是“使他做事不顺”。故选乙。

(3)此题考查的是迁移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是“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材料一中“襄子方食抟饭④,有忧色”“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是忧患的体现。材料二中“恃其富强,不虞后患”最后落得失败的下场,是死于安乐的体现。据此作答。

故解析为:⑴D;

⑵B;

⑶①赵襄子一天攻打下来两座城池,非但面无喜色,反而愁眉不展,是担忧赵国没有积累什么德行,很快也会灭亡。是生于忧患的体现。②隋炀帝倚仗国家强大,做事不考虑后患,骄奢淫逸,最后国家破灭,身首异处,被天下耻笑,是死于安乐的体现。

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自己对句子的理解,选择自己收获最大的语句,再结合语句的含义,然后来阐述。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解答即可。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