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湖南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胡其善!”因发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处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复遗冠乎?”
或曰:管仲雪桓公之耻于小人,而生桓公之耻于君子矣。便桓公发仓囷而赐贫穷、论囹圄而出薄罪,非义也,不可以雪耻;使之而义也,桓公宿义,须遗冠而后行之,则是桓公行义非为遗冠也?是虽雪遣冠之耻于小人,而亦遗义之耻于君子矣。且夫发囷仓而赐贫穷者,是赏无功也;论囹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诛过也。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安可以雪耻哉?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第三十七》)
材料二:
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岁再赦,善人喑哑。凡养根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昔蜀先主尝谓诸葛亮曰:‘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每见启告理乱之道备矣,曾不语赦。’故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以来绝不放赦。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
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祜。”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常恐为理体之弊。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赦令第三十二》)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夫谋小仁者A大仁B之贼C故我D有天下E以来F绝不G放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耻,指感到耻辱,“越国以鄙远”的“鄙”指作为边界,两者用法相同。
B.发,指打开,与《促织》“窥父不在,窃发盆”中的“发”意思不相同。
C.危笃,指非常危险,多指疾病而言,与现代汉语中的“病危”意思相同。
D.入道,指皈依宗教,出家为僧尼或道士。古人认为度人入道会有福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酒醉后丢失了帽子,三天不上朝,管仲建议他通过处理好政事来洗雪耻辱。齐桓公非常赞同,于是赏赐贫穷的百姓,赦免轻罪的囚徒。
B.有人认为,如果齐桓公的行为合乎道义,那么他以前不做这种合乎道义的事情,偏要等到丢失了帽子后才来做,他实行道义的动机就有问题。
C.蜀国先主常听陈元方、郑康成讲说治乱之道,但未听他们说到赦免。诸葛亮赞同先主之见,又有鉴于梁武帝的教训,因此治理蜀国十年不赦。
D.长孙皇后患病,医药未能治好,皇太子准备请求皇帝赦免囚徒,并度人入道,来为皇后祈福。皇后认为死生自有天命,不能因为自己一人而乱了国家法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
(2)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
14.齐桓公和唐太宗对赦免有何不同看法?请简要说明。
湖南省先知高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臣之所闻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明王贤臣而弗易也,则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也。今夫上贤任智无常,逆道也,而天下常以为治。是故田氏夺吕氏于齐,戴氏夺子氏于宋。此皆贤且智也,岂愚且不肖乎?是废常上贤则乱,含法任智则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贤。
记曰:“舜见替瞍,其容造焉。孔子曰:‘当是时也,危哉,天下岌岌!有道者,父围不得而子,君固不得而臣也。’”臣曰:孔子本未知孝悌忠顺之道也。然则有道者,进不为主臣,退不为父子耶?父之所以欲有贤子者,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君之所以欲有贤臣者,国乱则治之,主卑则尊之。今有贤子而不为父,则父之处家也苦;有贤臣而不为君,则君之处位也危。然则父有贤子,君有贤臣,适足以为害耳,岂得利焉哉?所谓忠臣,不危其君;孝子,不非其亲。
(节选自《韩非子·忠孝》)
材料二:
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微上疏曰:
“臣闻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一家;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国。万国咸宁一人有庆必藉忠良作弼无为而化突然而今之群臣罕能贞白卓异者盖求之不切励之未精故也。若勋之以公忠,期之以远大,各有职分,得行其道。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与,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进之以‘六正’,戒之以‘六邪’,则不严而自励,不劝而自勉矣。”
(节选自《贞观政要·择官第七》)
①六正:指圣臣、良臣、忠臣、智臣、贞臣、直臣。
②六邪:指具臣、谀臣、奸臣、谗臣、贼臣、亡国之臣、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万国成宁一人有庆必藉忠良作弼无为而化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指使……富裕起来,“外连横而斗诸侯”中的“斗”指……自相斗争,两者用法相同。
B.今,表假设,可译为如果,与《归去米兮辞》“觉今是而昨非”中的“今”词义不相同。
C.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时代皇帝纪年的名称,从秦始皇开始有年号。
D.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名,是给皇帝的奏议,具体说就是臣子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非子认为,要让天下得到治理,太平无事,就需要理顺臣子与君主、儿子与父亲、妻子与丈夫这三种秩序。
B.韩非子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两个例子是齐国田氏夺取昌氏政权,宋国戴氏夺取子氏政权。
C.孔子认为,舜的父亲不能将舜当作儿子看待,舜的君主不能将舜当作臣子看待,是让天下陷入混乱,从而非常危险的事情。
D.在魏微看来,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要想使家庭和睦,就需要了解儿子;作为一国之主的国君,要想使天下平安,就需要了解臣子。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则父有贤子,君有贤臣,适足以为害耳,岂得利焉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概括韩非和魏微的观点,并陈述你的观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
材料二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节选自《墨子·非攻》)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情不知A其不义也B故书其言C以遗后世D若知其E不义也F夫奚说G书其不义H以遗后世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指抵达,到达,与姚鼐的《登泰山记》中“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中的“至于”词义相同
B.再拜:指古代礼仪,拜而又拜,表示恭敬之意。再拜礼一般只向地位较高的人,如《鸿门宴》中“再拜大将军足下”。
C.非:指认为……错误,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觉今是而昨非”的“非”,两者用法不同。
D.辩:指分辨,辨别,《答司马谏议书》中“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两者意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输》中,墨子为实现政治理想,不辞辛苦,长途跋涉,去见公输盘,表现了墨子坚持不懈的精神。
B.《公输》中,墨子巧妙地用“智”“仁”“忠”“强”“知类”等概念层层递进说服公输盘,体现他卓越的论辩艺术。
C.《公输》中,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成功消除了楚王想要攻城和杀掉自己的想法,最终使楚王放弃攻宋的计划。
D.《非攻》中,墨子以黑白甘苦作比,批判一些人“杀少谓之不义,杀多谓之义”的看法,展现了义与不义之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2)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
14.材料二题目“非攻”不能改为“非战”,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分析。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创新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明君者,非遍见万物也,明于人主之所执也。有术之主者,非一自行之也,知百官之要也。知百官之要,故事省而国治也。明于人主之所执,故权专而奸止。奸止则说者不来,而情谕矣。情者不饰,而事实见矣。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不好淫学流说,贤不肖各反其质。行其情不雕其素蒙厚纯朴以事其上。若此,则工、拙、愚、智、勇、惧可得以故易官,易官则各当其任矣。君服性命之情,去爱恶之心,以听有用之言,谓之朝。凡朝也者,相与召理义也,相与植法则也。上服性命之情,则理义之士至矣,法则之用植矣,枉辟邪挠之人退矣,贪得伪诈之曹远矣。故治天下之要,存乎除奸;除奸之要,存乎治官;治官之要,存乎治道;治道之要,存乎知性命。
赵襄子之时,以任登为中牟令。上计,言于襄子曰:“中牟有士曰瞻胥己,请见之。”襄子见而以为中大夫。相国曰:“意者君耳而未之目邪!为中大夫,若此其易也?非晋国之故。”襄子曰:“吾举登也,已耳而目之矣。登所举,吾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终无已也。”遂不复问,而以为中大夫。襄子何为?任人,则贤者毕力。
人主之患,必在任人而不能用之,用之而与不知者议之也。绝江者托于船,致远者托于骥,霸王者托于贤。释父兄与子弟,非疏之也;任庖人、钓者与仇人、仆虏,非阿之也。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得不然也。犹大匠之为宫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矣,訾功丈而知人数矣。夫成王霸者固有人,亡国者亦有人。非其人而欲有功,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舜、禹犹若困,而况俗主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行A其B情C不D雕E其F素G蒙H厚I纯J朴K以L事M其N上。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见,同“现”,显现、显露的意思,与《老子》中“自见者不明”的“见”意思不相同。
B.曹,辈、等、属,相当于“们”,杜甫诗句“尔曹身与名俱灭”的“曹”意思与之相同。
C.故,旧例、成规的意思,与《鸿门宴》“君安与项伯有故”中的“故”意思不一样。
D.毕,全,“毕力”即竭尽全力,成语“殚精毕力”“同心毕力”的“毕力”都是这个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贤能的君主,并非事事都亲力亲为,而是能抓住执政的关键,懂得治官的根本,这样事少而国家治理得好,奸邪之人也不会到来。
B.理想的政治社会,百官能各任其职,臣民能以真情真诚来对待君主。而君主应善于听取有用的言论,明理义,立法度,远小人。
C.赵襄子任命任登为中牟令,任命瞻胥己为中大夫,相国不赞同赵襄子的做法,认为任人太容易,对他们的才能未真正考查清楚。
D.工匠建宫室的比喻,论证了君主善于用人的道理;夏至日想让夜长、射鱼冲着天想射中的比喻,则形象论证了不善用人的情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登所举,吾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终无已也。
(2)绝江者托于船,致远者托于骥,霸王者托于贤。
14.君主在任人时应避免哪些弊病?请简要概括。(3分)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明年肄业之所,不知已有定否?谓在家不可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吾今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及此间之纷冗乎!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课,又弗以测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修身劝学篇》,有删改)
材料二:
字谕纪泽儿:
汝读《四书》无甚心得,由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子教人读书之法,此二语最为精当。尔现读《离娄》,即如《离娄》首章“上无道揆,下无法守”,吾往年读之,亦无甚警惕;近岁在外办事,乃知上之人必揆诸道,下之人必守乎法。若人人以道揆自许,从心而不从法,则下凌上矣。“爱人不亲”章,往年读之,不甚亲切;近岁阅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体察之一端也。
“涵泳”二字,最不易识,余尝以意测之曰: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润花,过小则难透,过大则离披,适中则涵濡而滋液;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养而浡兴。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程子谓“‘鱼跃于渊’活泼泼地”;庄子言“‘漆梁观鱼’安知非乐?”此鱼水之快也。左太冲有“濯足万里流”之句,苏子瞻有《夜卧濯足》诗,有《浴罢》诗,亦人性乐水者之一快也。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灌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
父涤生字
咸丰八年八月初三日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英文字母。
近岁阅A历日久B乃知C治人D不治者E智F不足G也H此切己I体察之J一端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恒如此”与“为国以礼”(《侍坐》)句中都存在介宾结构,且均为后置状语。
B.“学问之道无穷”与“欲穷其林”(《桃花源记》)中“穷”字含义和用法都相同。
C.“须视书如水”与“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中的“视”字含义不相同。
D.“子瞻”是苏轼的字,此处以字称其人:“涤生”则是曾国藩的号,这里以号自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国藩认为学习最应有恒心,他本人往年最缺恒心,近年情况稍好但仍然没有达到成熟的境界。
B.曾国藩不仅临帖、钞写而且看书时还注重圈点批注,并且不管多么繁忙也要保证完成当天的任务。
C.曾国藩认为如果每个人都遵守道德并以此自居,并且只从心愿出发,那便不会出现以下凌上的情况。
D.曾国藩提到的“切己体察”是指读书要结合实际,这有益于让书本知识在生活中得到更好的检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谓在家不可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
(2)近岁在外办事,乃知上之人必揆诸道,下之人必守乎法。
14.请概括“涵泳”读书法的要点。
文言文阅读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胡其善!”因发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处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复遗冠乎?”
或曰:管仲雪桓公之耻于小人,而生桓公之耻于君子矣。便桓公发仓囷而赐贫穷、论囹圄而出薄罪,非义也,不可以雪耻;使之而义也,桓公宿义,须遗冠而后行之,则是桓公行义非为遗冠也?是虽雪遣冠之耻于小人,而亦遗义之耻于君子矣。且夫发囷仓而赐贫穷者,是赏无功也;论囹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诛过也。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安可以雪耻哉?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第三十七》)
材料二:
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岁再赦,善人喑哑。凡养根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昔蜀先主尝谓诸葛亮曰:‘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每见启告理乱之道备矣,曾不语赦。’故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以来绝不放赦。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
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祜。”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常恐为理体之弊。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赦令第三十二》)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夫谋小仁者A大仁B之贼C故我D有天下E以来F绝不G放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耻,指感到耻辱,“越国以鄙远”的“鄙”指作为边界,两者用法相同。
B.发,指打开,与《促织》“窥父不在,窃发盆”中的“发”意思不相同。
C.危笃,指非常危险,多指疾病而言,与现代汉语中的“病危”意思相同。
D.入道,指皈依宗教,出家为僧尼或道士。古人认为度人入道会有福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酒醉后丢失了帽子,三天不上朝,管仲建议他通过处理好政事来洗雪耻辱。齐桓公非常赞同,于是赏赐贫穷的百姓,赦免轻罪的囚徒。
B.有人认为,如果齐桓公的行为合乎道义,那么他以前不做这种合乎道义的事情,偏要等到丢失了帽子后才来做,他实行道义的动机就有问题。
C.蜀国先主常听陈元方、郑康成讲说治乱之道,但未听他们说到赦免。诸葛亮赞同先主之见,又有鉴于梁武帝的教训,因此治理蜀国十年不赦。
D.长孙皇后患病,医药未能治好,皇太子准备请求皇帝赦免囚徒,并度人入道,来为皇后祈福。皇后认为死生自有天命,不能因为自己一人而乱了国家法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
(2)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
14.齐桓公和唐太宗对赦免有何不同看法?请简要说明。
10.ACF11.B12.C
13.(1)赏赐没有功劳的人,民众就存在侥幸心理而希望在君主那里得到意外赏赐;不惩罚有罪的人,民众犯了罪不受惩罚就容易为非作歹。
(2)如今四海安宁,礼义盛行,特殊的恩典,数不胜数。
14.(1)齐恒公认可赦免,认为赦免可以得民心,洗刷自身问题。
(2)唐太宗反对赦免,认为赦免是小仁,让小人受益,伤害好人心,导致混乱朝纲,四海不宁。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种谋求小仁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大仁的损害,所以我取得天下以来,绝不颁发赦令。
“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为判断句,其中的“者”除了表示判断,还表示句中停顿,“之”是结构助词“的”,“大仁之贼”是偏正关系,“大仁”为修饰限制语,与“贼”关系紧密,之间不能断开,“故”为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引出结果句子,可见AC两处需要停顿;
“我有天下以来”时间状语,之间不能断开,“来”后停顿,“绝不”修饰限制“放赦”,之间不断开,F处断开。
故选ACF。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和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用法的能力。
A.正确。均为意动用法,感到羞耻/把……看作边疆。句意:丢了帽子,感到羞耻。/越过别国而以远处地方为自己的边邑。
B.错误。意思相同,均为揭开、打开。句意:于是打开粮仓将粮食分赐给贫穷的人。/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来看。
C.正确。句意:长孙皇后生了病,日渐危重。
D.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又有鉴于梁武帝的教训,因此治理蜀国十年不赦”错,原文是“故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逻辑关系不成立,文中梁武帝的事情并非诸葛亮治理蜀国十年不赦的原因。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偷幸”,心存侥幸;“上”,君王;“诛过”,惩罚有错之人;“民不惩”,被动句;“非”,坏人坏事。
(2)“兴行”,盛行;“非常”,不同寻常、特殊;“弥”,更加、越发。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管仲曰:‘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胡其善!’因发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可知,齐恒公认可赦免,所以多次实行了赦免。齐恒公认为,赦免是一种体现仁爱的方式,可以安抚民心,缓和社会矛盾,洗刷自己的耻辱。
由“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岁再赦,善人喑哑。……惠奸宄者贼良人。……故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以来绝不放赦”“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可知,唐太宗反对赦免,称帝后绝不赦免,认为赦免是小仁,受益的是图谋不轨的小人,让他们心存侥幸,而且会伤害好人的心,最终导致法律失去威严,社会混乱,甚至亡国。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齐桓公喝酒喝醉了,丢失了帽子,感到羞耻,三天不上朝理事。管仲说:“这是国君的耻辱,您为什么不用搞好政事来洗刷它呢?”齐桓公说:“您的意见多么好啊!”于是打开粮仓将粮食分赐给贫穷的人,审查狱中的囚犯放掉罪轻的人。这样办了三天以后,民众就唱着说:“齐桓公为什么不再丢失帽子啊!”
有人说:管仲在小人中洗刷了齐桓公的耻辱,却在君子中滋生了齐桓公的耻辱。假使齐桓公打开粮仓把粮食分赐给贫穷的人,审查狱中囚犯而放出罪轻的人,是不合乎义的,就不能够洗刷齐桓公的耻辱;假使这样做就是义,齐桓公不及时行义,要等到丢失帽子以后才去做,那么齐桓公行义不就是因为丢失了帽子的缘故吗?这虽然在小人中洗刷了耻辱,却在君子中滋生了耻辱。况且打开粮仓把粮食分赐给贫穷的人,是赏赐没有功劳的人;审查狱中囚犯而放出罪轻的人,是没有惩罚有过错的人。赏赐没有功劳的人,民众就存在侥幸心理而希望在君主那里得到意外赏赐;不惩罚有罪的人,民众犯了罪不受惩罚就容易为非作歹。这是国家混乱的根源,怎么可以用来洗刷耻辱呢?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第三十七》)
材料二:
贞观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天下无知的人多,聪明的人少,聪明人不会做坏事,无知的人却屡屡触犯法律。大凡国家赦免宽恕的恩典,只是惠及那些不遵守法律的人。古话说:‘小人的幸运,就是君子的不幸。’一再赦宥罪人,好人都不想再发表意见了。凡是侍养杂草会伤害禾苗,施恩惠给犯法作乱的人会伤害好人。从前蜀先主刘备曾对诸葛亮说:‘我曾和陈元方、郑康成往来,常听到他们讲说治乱之道,他们已经讲得很齐全了,但从来不曾讲到赦宥。’因此诸葛亮治理蜀国,十年不赦,而蜀国大治。梁武帝每年几次赦宥,终于导致倾覆败亡。这种谋求小仁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大仁的损害,所以我取得天下以来,绝不颁发赦令。如今四海安宁,礼义盛行,特殊的恩典,数不胜数。只怕赦宥会使无知的人常存侥幸之心,只想犯法,而不能改正过错。”
长孙皇后生了病,日渐危重。皇太子对皇后请求说:“所有的医药都用遍了,现在母后的尊体仍不能痊愈,请奏知父皇赦免犯人,超度一些人入道,以求上天保佑母后痊愈。”长孙皇后说:“生死都是命里注定,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如果涵养福气能延长寿命,那么我向来没做过坏事;如果做善事都没有效果,那么又去乞求什么福分呢?赦免犯人是国家的大事,佛道不过是皇上有意识保留的一种外来宗教罢了,常怕做出有违事理体统的事情。现在怎能因为我一个妇人而乱了国家的法度,不能按你说的办。”
(节选自《贞观政要·赦令第三十二》)
湖南省先知高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臣之所闻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明王贤臣而弗易也,则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也。今夫上贤任智无常,逆道也,而天下常以为治。是故田氏夺吕氏于齐,戴氏夺子氏于宋。此皆贤且智也,岂愚且不肖乎?是废常上贤则乱,含法任智则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贤。
记曰:“舜见替瞍,其容造焉。孔子曰:‘当是时也,危哉,天下岌岌!有道者,父围不得而子,君固不得而臣也。’”臣曰:孔子本未知孝悌忠顺之道也。然则有道者,进不为主臣,退不为父子耶?父之所以欲有贤子者,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君之所以欲有贤臣者,国乱则治之,主卑则尊之。今有贤子而不为父,则父之处家也苦;有贤臣而不为君,则君之处位也危。然则父有贤子,君有贤臣,适足以为害耳,岂得利焉哉?所谓忠臣,不危其君;孝子,不非其亲。
(节选自《韩非子·忠孝》)
材料二:
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微上疏曰:
“臣闻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一家;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国。万国咸宁一人有庆必藉忠良作弼无为而化突然而今之群臣罕能贞白卓异者盖求之不切励之未精故也。若勋之以公忠,期之以远大,各有职分,得行其道。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与,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进之以‘六正’,戒之以‘六邪’,则不严而自励,不劝而自勉矣。”
(节选自《贞观政要·择官第七》)
①六正:指圣臣、良臣、忠臣、智臣、贞臣、直臣。
②六邪:指具臣、谀臣、奸臣、谗臣、贼臣、亡国之臣、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万国成宁一人有庆必藉忠良作弼无为而化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指使……富裕起来,“外连横而斗诸侯”中的“斗”指……自相斗争,两者用法相同。
B.今,表假设,可译为如果,与《归去米兮辞》“觉今是而昨非”中的“今”词义不相同。
C.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时代皇帝纪年的名称,从秦始皇开始有年号。
D.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名,是给皇帝的奏议,具体说就是臣子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非子认为,要让天下得到治理,太平无事,就需要理顺臣子与君主、儿子与父亲、妻子与丈夫这三种秩序。
B.韩非子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两个例子是齐国田氏夺取昌氏政权,宋国戴氏夺取子氏政权。
C.孔子认为,舜的父亲不能将舜当作儿子看待,舜的君主不能将舜当作臣子看待,是让天下陷入混乱,从而非常危险的事情。
D.在魏微看来,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要想使家庭和睦,就需要了解儿子;作为一国之主的国君,要想使天下平安,就需要了解臣子。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则父有贤子,君有贤臣,适足以为害耳,岂得利焉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概括韩非和魏微的观点,并陈述你的观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BDG(根据语境,弄清画波浪线部分语句的含义,然后断句即可。画波浪线部分语句的含义是:天下安宁,君主坐在朝廷上受万民朝拜,必须要依靠忠臣良将的辅佐,君主不必操劳天下就可无为而治。)
11.C(错在“从秦始皇开始有年号”。应该是从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12.C(将意思说反了。在孔子看来,舜品德高尚,所以舜的父亲不能将舜当作儿子看待,舜的君主不能将舜当作臣子看待。只有这样,天下才会得到大治,从而太平。)
13.(1)这样说来,那么父亲有贤子、君主有贤臣倒恰好成了祸害,哪里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4分。“然则”“适”“岂”各1分,语意正确且符合现代汉语规范,1分)
(2)根据他们的才能选拔他们,考察他们的能力任用他,们,发挥他们的长处,回避他们的短处。(4分。“因”“审”“掩”各1分,语意正确且符合现代汉语规范,1分)
14.韩非反对贤人治国,主张依法治国;魏徵主张贤人治国。我的观点:要贤人治国与依法治国并重。(3分)
材料一:
我听说:“臣子侍奉君主,儿子侍奉父亲,妻子侍奉丈夫。这三种秩序理顺以后,天下就能得到治理;如果违背了这三种秩序,天下就会混乱。这是天下的正常法则。”英明的君主,贤能的臣子,只要不改变这个法则,那么即使君主不够贤明,臣子也不敢侵夺他的权位。现在尊尚贤人、任用智者没有一定之规,都是违背孝悌忠顺之道的,可是天下人却总认为是治国之道。正因如此,在齐国田氏得以夺取吕氏政权,在宋国戴氏得以夺取子氏政权。这些人都是有才能又有智慧的人,哪里是既愚蠢又不贤的人呢?由此看来,废弃常道去尊尚贤人就会发生混乱,舍弃法制而任用智者就会产生危险。所以说:要尊尚法制而不能尊尚贤人。
古代记载说,舜面对父亲瞽瞍的朝见,表现出局促不安的样子。孔子说:“在那种时候,真危险啊,天下危险之极!像舜这样道德高尚的人,父亲当然不能再把他当儿子看待,君主当然不能再把他当臣子看待。”我认为,孔子根本不懂什么是孝悌忠顺之道。既然这样,那么难道道德高尚的人,在朝廷就不能做君主的臣子,在家里就不能做父亲的儿子吗?父亲之所以希望有贤惠的儿子,是因为家境贫穷时他能使家业富裕起来,父亲精神痛苦时他能使父亲高兴起来。君主之所以希望有贤能的臣下,是因为国家混乱时他能够把国家治理好,君主卑下时他能够加以尊崇。如果有了贤子却不孝敬父亲,那么父亲居家够痛苦的;有了贤臣却不效忠君主,那么君主权位也够危险的。这样说来,那么父亲有贤子、君主有贤臣倒恰好成了祸害,哪里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所谓忠臣,应该是不使君主处于危境的人;所谓孝子,应该是不非议他父母的人。
材料二:
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徵上疏说:
“臣听说,了解臣子的没有谁能够赶得上君主,了解儿子的没有谁能够赶得上父亲。父亲如果不了解儿子,就无法使一家和睦;君主如果不了解臣子,就不能使天下一统。天下安宁,君主坐在朝廷上受万民朝拜,必须要依靠忠臣良将的辅佐,君主不必操劳天下就可无为而治。然而现在的群臣当中,很少有正直清白、才能卓越的人,大概是对他们要求得不严,磨砺得不够的缘故吧。如果用公正无私、忠心报国来勉励他们,用树立远大理想来要求他们,他们便可各有职责,各自施展其才能并实行他们的主张。显贵时要观察他们所举荐的人,富裕时要观察他们所蓄养的门客,闲居时要观察他们喜好什么,亲近时要观察他们所说的话,穷困时要观察他们不屑接受的东西,贫贱时要观察他们不屑去做的事情。根据他们的才能选拔他们,考察他们的能力任用他们,发挥他们的长处,回避他们的短处。用‘六正’来引导他们上进,用‘六邪’来使他们警戒,这样,即使不严格要求,他们也会刻苦自励;用不着规劝,他们也能努力自勉。”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
材料二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节选自《墨子·非攻》)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情不知A其不义也B故书其言C以遗后世D若知其E不义也F夫奚说G书其不义H以遗后世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指抵达,到达,与姚鼐的《登泰山记》中“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中的“至于”词义相同
B.再拜:指古代礼仪,拜而又拜,表示恭敬之意。再拜礼一般只向地位较高的人,如《鸿门宴》中“再拜大将军足下”。
C.非:指认为……错误,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觉今是而昨非”的“非”,两者用法不同。
D.辩:指分辨,辨别,《答司马谏议书》中“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两者意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输》中,墨子为实现政治理想,不辞辛苦,长途跋涉,去见公输盘,表现了墨子坚持不懈的精神。
B.《公输》中,墨子巧妙地用“智”“仁”“忠”“强”“知类”等概念层层递进说服公输盘,体现他卓越的论辩艺术。
C.《公输》中,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成功消除了楚王想要攻城和杀掉自己的想法,最终使楚王放弃攻宋的计划。
D.《非攻》中,墨子以黑白甘苦作比,批判一些人“杀少谓之不义,杀多谓之义”的看法,展现了义与不义之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2)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
14.材料二题目“非攻”不能改为“非战”,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分析。
10.BDF11.D12.C
13.(1)公输盘折服,技穷了,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我不说。”
(2)现在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
14.①“战”有正义之战,也有非正义之战;“攻”是侵略,是不正义的战争;②墨子反对对别的国家发动不正义的侵略战争,但支持保家卫国的正义性防御性战争;③在思想意识上要分辨“义”与“不义”。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
“故书其言以遗后世”,“故”为连词,连接前后内容,“以遗后世”是“书其言”的目的,前后句意紧密,单独成句,D处断开;
“情不知其不义也”对应“若知其不义也”,两个“也”都是句末语气词,后面BF处都需断开。
故BDF三处需要断句。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A.正确。句意: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B.正确。句意:拜了两拜,说。/拜两拜奉交到大将军面前。
C.正确。“认为……错误”,是意动用法。/错误。句意:世上有道德之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觉悟到今天的做法正确,之前的错误。
D.错误。辨别、分辨。/通“辩”,分辩,辩护。句意: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辨别黑白的了。/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逐一替自己辩护。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辨析文中信息的能力。
C.“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成功消除……”错误,墨子和公输盘的论争,先是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公输盘最终也无法胜过墨子,想到要杀掉墨子,墨子也想到这个结局,再进一步说出自己能胜的办法,才最终使公输盘最终放弃了杀墨子和攻打宋国的想法。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诎”,屈服、折服;“所以”;用来……的办法;“距”,通“拒”,对抗,对付。
(2)第一、三个“非”,坏事;第二、四个“非”,谴责;“誉”,称赞,赞誉。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可知,楚国想发动“非正义之战”,主动攻打没有罪的宋国,但被墨子用“正义之战”给制止了。可见,“战”有正义之战,也有非正义之战;“攻”是侵略,是不正义的战争。
结合文中语句“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可知,墨子反对对别的国家发动不正义的侵略战争,但支持保家卫国的正义性防御性战争。
结合文中语句“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可知,认为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因此,人们在思想意识上要分辨“义”与“不义”。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要拿去攻打宋国。
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就从齐国动身,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去见公输盘。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指教呢?”墨子说:“北方有人欺侮我,我想借重您的力量杀掉他。”公输盘不高兴了。墨子说:“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公输盘说:“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
墨子站起来,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说几句话。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拿去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宋国并没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爱。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说是忠诚。争论而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坚强。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公输盘被说服了。
楚王说:“对呀!虽然是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好云梯了,(我)一定要打下宋国。”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用竹片当器械。公输盘一次又一次地设下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挡住了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绰绰有余。公输盘没有办法了,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将用什么办法对付我,我也不说。”楚王问是什么缘故,墨子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想杀掉我。若杀掉我,宋国便没人能守城了,就可以攻打了。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手持我守城的器械,在宋国城头上等候楚兵的入侵了。即使杀死我,也无法消灭我守御的办法。”楚王说:“好吧!我就不攻打宋国了。”
材料二:
杀一个人,说它不义,一定构成一个死罪了。如果照这个说法类推下去,杀十个人,十倍不义,必定构成十个死罪了;杀一百个人,一百倍不义,必定构成一百个死罪了。对此,世上有道德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说这些是不道德的。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呢?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如果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辨别黑白的了。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以为这个人是不知辨别苦甜的了。今天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能说知道辨别义与不义吗?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创新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明君者,非遍见万物也,明于人主之所执也。有术之主者,非一自行之也,知百官之要也。知百官之要,故事省而国治也。明于人主之所执,故权专而奸止。奸止则说者不来,而情谕矣。情者不饰,而事实见矣。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不好淫学流说,贤不肖各反其质。行其情不雕其素蒙厚纯朴以事其上。若此,则工、拙、愚、智、勇、惧可得以故易官,易官则各当其任矣。君服性命之情,去爱恶之心,以听有用之言,谓之朝。凡朝也者,相与召理义也,相与植法则也。上服性命之情,则理义之士至矣,法则之用植矣,枉辟邪挠之人退矣,贪得伪诈之曹远矣。故治天下之要,存乎除奸;除奸之要,存乎治官;治官之要,存乎治道;治道之要,存乎知性命。
赵襄子之时,以任登为中牟令。上计,言于襄子曰:“中牟有士曰瞻胥己,请见之。”襄子见而以为中大夫。相国曰:“意者君耳而未之目邪!为中大夫,若此其易也?非晋国之故。”襄子曰:“吾举登也,已耳而目之矣。登所举,吾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终无已也。”遂不复问,而以为中大夫。襄子何为?任人,则贤者毕力。
人主之患,必在任人而不能用之,用之而与不知者议之也。绝江者托于船,致远者托于骥,霸王者托于贤。释父兄与子弟,非疏之也;任庖人、钓者与仇人、仆虏,非阿之也。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得不然也。犹大匠之为宫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矣,訾功丈而知人数矣。夫成王霸者固有人,亡国者亦有人。非其人而欲有功,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舜、禹犹若困,而况俗主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行A其B情C不D雕E其F素G蒙H厚I纯J朴K以L事M其N上。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见,同“现”,显现、显露的意思,与《老子》中“自见者不明”的“见”意思不相同。
B.曹,辈、等、属,相当于“们”,杜甫诗句“尔曹身与名俱灭”的“曹”意思与之相同。
C.故,旧例、成规的意思,与《鸿门宴》“君安与项伯有故”中的“故”意思不一样。
D.毕,全,“毕力”即竭尽全力,成语“殚精毕力”“同心毕力”的“毕力”都是这个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贤能的君主,并非事事都亲力亲为,而是能抓住执政的关键,懂得治官的根本,这样事少而国家治理得好,奸邪之人也不会到来。
B.理想的政治社会,百官能各任其职,臣民能以真情真诚来对待君主。而君主应善于听取有用的言论,明理义,立法度,远小人。
C.赵襄子任命任登为中牟令,任命瞻胥己为中大夫,相国不赞同赵襄子的做法,认为任人太容易,对他们的才能未真正考查清楚。
D.工匠建宫室的比喻,论证了君主善于用人的道理;夏至日想让夜长、射鱼冲着天想射中的比喻,则形象论证了不善用人的情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登所举,吾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终无已也。
(2)绝江者托于船,致远者托于骥,霸王者托于贤。
14.君主在任人时应避免哪些弊病?请简要概括。(3分)
10.CGK
11.A(“意思不相同”错)
12.C(“对他们的才能未真正考查清楚”不对)
13.(1)任登举荐的人,我又要亲耳听、亲眼看他的实际情况,这样用耳朵听、用眼睛观察人(或“耳闻目视”)就无尽无休了。(翻译重点:“所举”,“耳”“目”词类活用,“是”,“已”)
(2)横渡长江的人依靠的是船,到远处去的人依靠的是良马,成就霸业的人依靠的是贤人。(翻译重点:“绝”“江”,“托”,“致”“骥”,“霸王”)
14.任人不当(或:不能任用贤人,亲佞远贤,以爱憎任人等,意思对即可);委任人官职却不让他做事(任人却不能真正用人);让人做事却与不了解他的人议论他(用人却与不知者议之)。(每点1分)
贤明的君主,不是普遍地明察万事万物,而是明察君主所应掌握的东西。有道术的君主,不是一切都亲自去做,而是要明了治理百官的根本。明了治理百官的根本,所以事情少而国家太平。明察君主所应掌握的东西,所以权势集中而奸邪止息。奸邪止息,那么游说邪道的人不来,真情也能了解了。真情不虚饰,事实就能显现了。政治最完美的社会,百姓不喜好空话假话,不喜好邪说流言,贤能的人和不贤能的人各自都恢复其本来面目。行为真诚,朴实不雕饰,敦厚淳朴,以此来侍奉君主。这样,巧的、笨的、愚蠢的、聪明的、勇敢的、懦弱的,都可以因此而变动官职,官职调整好了,他们各自就能胜任自己的职务了。君主依照生命的天性行事,去掉爱憎之心,听取有用的言论,这叫做听朝。凡是听朝,都是君臣共同招致理义,共同确立法度。君王依照天性行事,那么讲求理义的人就会到来了,法度的效用就会确立了,乖僻奸邪的小人就会退去了,贪婪伪诈的人就会远离了。所以治理天下的关键,在于除掉奸邪;除掉奸邪的关键,在于治理官吏;治理官吏的关键,在于研习方法;研习方法的关键,在于懂得生命的天性。
赵襄子当政时,用任登担任中牟令。任登向上汇报政事时,对赵襄子说:“中牟有位士人叫瞻胥己,请您召见他。”赵襄子接见了他并任命他为中大夫。相国说:“我猜想您对这个人只是耳闻,尚未亲眼见到他才能如何吧!当中大夫,竟是这样容易吗?这不是晋国的成法。”赵襄子说:“我提拔任登时,已经耳闻并且亲眼见到他的情况了。任登举荐的人,我又要亲耳听、亲眼看他的实际情况,这样用耳朵听、用眼睛观察人就无尽无休了。”于是就不再询问,任用瞻胥己为中大夫。赵襄子还需做什么呢?他只是任用人,那么贤能的人就把力量全部献出来了。
君主的弊病,一定是委任人官职却不让他做事,或者让他做事却与不了解他的人议论他。横渡长江的人依靠的是船,到远处去的人依靠的是良马,成就霸业的人依靠的是贤人。不任用父兄与子弟,并不是疏远他们;任用厨师、钓鱼的人与仇人、奴仆,并不是偏爱他们。治理国家、建立功名的原则,要求君主不得不这样。这就如同大工匠建造宫室,度量一下大小就知道需要的木材了,量度版筑的数量和长度就知道要用多少人工。成就霸业的固然有人,亡国的也有人在。任用的人不恰当却想要建立功业,这就好像在夏至这一天却想让夜长,射鱼时冲着天却想射中一样。舜、禹对此尚且无可奈何,更何况普通的君主呢?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明年肄业之所,不知已有定否?谓在家不可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吾今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及此间之纷冗乎!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课,又弗以测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修身劝学篇》,有删改)
材料二:
字谕纪泽儿:
汝读《四书》无甚心得,由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子教人读书之法,此二语最为精当。尔现读《离娄》,即如《离娄》首章“上无道揆,下无法守”,吾往年读之,亦无甚警惕;近岁在外办事,乃知上之人必揆诸道,下之人必守乎法。若人人以道揆自许,从心而不从法,则下凌上矣。“爱人不亲”章,往年读之,不甚亲切;近岁阅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体察之一端也。
“涵泳”二字,最不易识,余尝以意测之曰: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润花,过小则难透,过大则离披,适中则涵濡而滋液;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养而浡兴。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程子谓“‘鱼跃于渊’活泼泼地”;庄子言“‘漆梁观鱼’安知非乐?”此鱼水之快也。左太冲有“濯足万里流”之句,苏子瞻有《夜卧濯足》诗,有《浴罢》诗,亦人性乐水者之一快也。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灌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
父涤生字
咸丰八年八月初三日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英文字母。
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5314-2024精密工程测量规范
-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用两位数乘除 测试卷带答案(夺分金卷)
- 沥青混凝土运输协议(35篇)
- 农村丧事礼仪主持词
- 讲文明懂礼貌演讲稿600字(35篇)
- 2024年三人联合承包石油化工工程合同2篇
- 设备购销合同格式示例
- 设计服务合同印花税的办理流程及指南
- 诚信在诉讼中的承诺
- 货物运输安全合作协议
- Module 5 Unit 1教案 初中英语 外研版 八年级上册 (2022学年)
- 北斗导航抗干扰天线产业现状分析
- 儿童塑形性支气管炎课件
-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及答案基础部分
-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南开区翔宇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
- DB11-T808-2020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北京市海淀区乡镇地图可编辑PPT行政区划边界高清(北京市)
- 铁路线路工钢轨折断处理作业指导书
-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课件
- 江苏省水利工程养护工作考核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