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酚的教学设计范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8/3F/wKhkGWWtts2Af7-HAAJHfY7fHzc298.jpg)
![醇酚的教学设计范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8/3F/wKhkGWWtts2Af7-HAAJHfY7fHzc2982.jpg)
![醇酚的教学设计范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8/3F/wKhkGWWtts2Af7-HAAJHfY7fHzc2983.jpg)
![醇酚的教学设计范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8/3F/wKhkGWWtts2Af7-HAAJHfY7fHzc2984.jpg)
![醇酚的教学设计范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8/3F/wKhkGWWtts2Af7-HAAJHfY7fHzc29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醇酚的教学设计范文醇酚的教学设计1
一、课标要求:
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运用问题。
二、山东考试说明:(与课标要求全都)
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运用问题。
三、课标解读:(教学目标)
1、依据导学案的预习内容,自主学习醇的概述介绍,了解醇的物理性质、用途和一些常见的醇。依据烷烃的命名规章,能用系统命名法对简约的饱和一元醇进行命名。
2、通过小组“沟通研讨“活动,初步掌控依据结构分析性质的一般方法;通过分析醇的结构,知道其化学反应主要涉及分子中碳氧键和氢氧键的断裂,并能分析出发生反应类型与对应化学键的断裂关系。
3、依据醇的结构特点,猜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回忆以前学习的醇的相关性质,整理归类反应类型。
4、结合前面的学习,认识醇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5、结合甲醇、乙醇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了解醇对环境和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表达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
课标评价:
依据课标要求设计出5个教学任务,但5个任务不是均等的,从课标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醇的化学性质,老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侧重醇的化学性质的探讨,设计足够的时间给同学理解醇反应的断键规律,并加强对应练习,充分表达本节课的重难点;对于其他几个教学目标要求知道的层次,能够说出常见几种醇的结构、物理性质、用的即可。
历年考试试题评价:
几乎每年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都表达了乙醇的知识,重点考察乙醇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与金属钠、与羧酸的酯化反应、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消去反应、催化氧化。详细表达:
(1)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2022(山东省)
4.假设从溴水中把溴萃取出来,可选用的萃取剂是
A.水B.无水酒精C.四氯化碳D.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B选项考察乙醇的物理性质:溶解性。
22.(8分)现有以下四种有机物:
①CH3CH2Br②CH3CH2OH③CH3CHO④
(1)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填序号,下同),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2)②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分析:考察乙醇的的化学性质:消去反应。
2022(山东省)
6.以下物质中加入金属钠不产生氢气的是
A.乙醇B.乙酸
C.水D.苯
分析:考察乙醇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钠的反应
23.(9分)乳酸是酸奶的成分之一,乳酸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也可以由淀粉通过生物发酵法制备,利用乳酸可以合成多种具有生物兼容性和环保型的高分子材料。乳酸已成为近年来人们的讨论热点之一。乳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以下是采纳化学方法对乳酸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请依据乳酸的性质和上述信息填写以下空白:
(1)写出乳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乳酸与浓硫酸共热生成C6H8O4的化学方程式:
;
(3)(II)的反应类型是。
分析:考察乙醇的化学性质: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2)高考试题:
2022(山东卷)
33.(8分)(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下列图中*是一种具有水果香味的合成香料,A是有直链有机物,E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
请依据上述信息回答:
(1)H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B→I的反应类型为。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D、E、H,该试剂是。
(3)H与J互为同分异构体,J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有乙酸生成,J的结构简式为。
(4)D和F反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考察乙醇的化学性质:与羧酸反应酯化反应、催化氧化反应。
(2022山东卷)
33.(8分)【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利用从冬青中提取出的有机物A合成抗结肠炎药物Y及其他化学品,合成路径如下列图:
依据上述信息回答:
(1)D不与NaHC溶液反应,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BC的反应类型是____。
(2)写出A生成B和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A的同分异构体I和J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在浓硫酸的作用下I和J分别生产,鉴别I和J的试剂为_____。
(4)A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K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K可由制得,写出K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的聚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分析:考察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分子间脱水(取代反应)
五、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沟通认识醇与酚的区分,能够列出几种常见的醇的结构、物理性质以及用途。
2、通过教材介绍、表格分析,总结饱和一元醇的物理性质,知道氢键以及影响结果。
3、通过知识回顾,结合分析醇的结构特点掌控醇的化学性质,能够娴熟写出醇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有机物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4、结合资料介绍和生活实际了解醇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六、教材分析:
(一)教材位置:
本节在有机反应类型及反应规律的学习之后,同学已经具备了依据肯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推想可能与什么样的试剂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生成什么样的物质的思路和意识。本节内容是同学初次运用所学规律推想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应,让他们用演绎法学习醇的性质并进展这种思路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处理:
基于醇与酚的区分以及几种常见的醇的性质和饱和一元醇的物理性质的规律同学通过预习能够独立完成,所以此环节老师可以完全放手给同学来完成,充分表达同学自主学习的作用。对于醇的化学性质,通过回顾乙醇的化学性质推想醇的化学性质,从断键的角度推想产物,从而总结出醇消去、催化氧化反应的规律。
(三)与人教版教材的比较:
编排的位置:
两个版本都是在介绍了烷烃、烯烃、苯及其同系物、卤代烃的基础上引入的,都是把醇作为烃的衍生物的第一种代表物进行介绍的,呈现的位置基本相同。
知识上的比较:
人教版对于醇的介绍从整体上分析比鲁科版相对简约,详细表达:
1、几种常见醇:人教版主要介绍了乙二醇和丙三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共性之处,对于甲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没有介绍。
2、饱和一元醇:两个版本都对饱和一元醇的通式、沸点以及水溶性做了具体的介绍,通过表格数据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但两个版本的切入点不同,鲁科版着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人教版着重培育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着重联系生活实际。
3、醇的化学性质:两个版本都介绍了醇与金属钠、浓氢卤酸、消去反应、氧化反应,但知识的呈现方式不同,人教版着重试验的探究作用,对于醇分子间脱水的反应只是在资料卡片上涌现,鲁科版那么着重从官能团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断键上分析规律,援助同学理解。
结论:通过两个版本的比较,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重点知识):
1、乙二醇与丙三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2、饱和一元醇的通式、水溶性的规律、沸点的规律
3、醇与金属钠、浓氢卤酸的反应以及醇的消去反应、氧化反应的规律。
七、学情分析:
同学在必修内容及前面章节内容的学习中,已经对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有所了解,并且能够从结构上简约区分醇和酚,但是从结构上对性质进行推想方面的技能还不太娴熟,尤其对断键位置与反应类型间的关系上不能很娴熟区分。
八、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醇的结构推想醇的性质,掌控醇的化学性质
九、教学策略:
课前预备:(学案导学)
通过导学案指导同学做好预习预备,填写课前学案,知道乙二醇、丙三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能够推出饱和一元醇的通式,并依据相关数据分析饱和一元醇的沸点、水溶性的规律;依据已有知识和教材资料总结醇的化学性质,能够写出乙醇与金属钠、浓氢溴酸的取代反应、乙醇的消去反应、乙醇的氧化反应的方程式。
课堂探究:(沟通、检测、讲解、练习相结合)
通过小组沟通之后进行课堂提问或小测的方式检查预习作业,并对重点知识进行强化和补充,对于醇的化学性质从官能团的角度引导同学分析,援助同学理解结构对于有机物性质的重要性,强化结构决断性质的理念,同时由乙醇的性质引导同学分别探讨1-丙醇或2-丙醇的性质,知识得到提升;结合对应训练巩固本节知识,表达知识的迁移应用。
十、教学过程中留意的问题:
1、重点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是醇的化学性质,课堂上不要把过多的时间安排在几种醇的介绍以及饱和一元醇的争论上,这样势必会影响到醇的化学性质的学习,造成前松后紧,重点知识模糊不清。
2、留意课本知识的整合:课本上是从吸引电子技能的强弱角度入手分析醇的结构,老师应依据同学的理解技能进行分析,可以把此环节变为知识的总结来处理,同学掌控了醇的反应之后,再来看键的极性以及断键就更好理解了。
醇酚的教学设计2
一.醇
1.醇的分类:
①按醇分子里的羟基数: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
②按醇分子里的烃基是否饱和:饱和醇和不饱和醇
③按烃基种类:脂肪醇和芳香醇
二.酚
1.羟基是酚的官能团,但此羟基的性质有别于醇中羟基的性质;2.酚分子中的苯环,可以是单环,也可以是稠环,如
,也是酚的一种;3.酚和芳香醇的分子结构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酚是羟基径直与苯环相连,醇是羟基与苯环侧链碳原子相连。如是芳香醇,而是酚。4.C6H5OH的同系物的通式为CnH2n-6O(n≥7,整数)。酚的同分异构现象较为广泛,除酚内产生同分异构体外,酚与芳香醇、酚与芳香醚之间也产生同分异构体。如的同分异构体有:
1.苯酚的结构
5.酚类的化学性质与苯酚的化学性质相像:与碱反应、苯环上的取代反应、显色反应、氧化反应苯酚的分子式是C6H6O,它的结构式为子中的H原子被羟基取代的生成物。2.苯酚的物理性质
,简式为或C6H5OH。苯酚分子可看作苯分a.纯洁的苯酚是无色晶体,具有非常气味,熔点是43℃,露置在空气里会因小部分发生氧化而显粉红色。
b.常温时,苯酚在水里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苯酚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c.苯酚有毒,它的浓溶液对皮肤有剧烈的腐蚀性,运用时要当心。假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马上用酒精洗涤。
3.苯酚的化学性质:(苯环和羟基会相互影响,将决断苯酚的化学性质①弱酸性——苯环对酚羟基的影响
苯酚中的羟基径直与苯环连接,而乙醇中的羟基那么与乙基连接。这种结构特点导致了苯酚中的羟基与水、乙醇中的羟基活泼性的不同。由于受苯环的影响,使羟基较为活泼,并类似于水可以电离。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为:
a:苯酚显酸性,故俗称石炭酸。苯酚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很小,酸性极弱,比碳酸的酸性还弱
b:苯酚在水溶液里跟氢氧化钠等强碱的反应是离子反应:
c:由于苯酚的酸性太弱,其水溶液不能使石蕊、甲基橙等酸碱指示剂变色;苯酚钠溶液呈碱性,在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或滴入盐酸,均可析出苯酚(现象:澄清的苯酚钠溶液变浑浊,所得浑浊液静置,后分层。从溶液里析出的苯酚为无色、密度大于1g/cm的液体,常用分液法分别)。
3d:苯酚钠与碳酸反应只能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不能生成碳酸钠,由于有:
e:苯酚钠属于弱酸强碱盐,水解显碱性。
f:苯酚中羟基由于受到苯环的影响,变得活泼,易断裂,能发生电离,所以苯酚具有酸性,
其酸性强弱为:盐酸醋酸碳酸苯酚,那么苯酚与钠当然也能反应,而且反应比乙醇或水与钠反应都要猛烈。
②与浓溴水的反应——羟基对苯环性质的影响
羟基也会对苯环产生影响,苯可以与液溴在铁做催化剂条件下发生溴代反应,而苯酚中的苯环由于受到羟基的影响,邻对位的氢变得活泼,所以苯酚可以与浓溴水在常温下就反应:
说明:a:试验胜利的关键是浓Br2水要过量,假设C6H5OH过量,生成的三溴苯酚沉淀会溶于C6H5OH溶液中;b:C6H5OH与Br2的反应很灵敏,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c:分子内原子团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在羟基的影响下,苯环上羟基的邻、对位氢原子变活泼,易被取代;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得羟基上的氢原子易电离。
③苯酚跟FeCl3溶液作用能显示紫色
说明:a:利用这一反应也可以检验苯酚的存在;验室里检验苯酚的存在,最正确化学
试剂是浓溴水或FeCl3溶液,不能用酸碱指示剂。
b:苯酚跟FeCl3在水溶液里发生反应而显紫色,6C6H5OH+Fe3+
3-
Fe(C6H5O)6]
+6H+。
④氧化反应
4.苯酚的用途
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造酚醛塑料(俗称电木)、合成纤维(如锦纶)、医药、染料、农药等。粗制的苯酚可用于环境消毒;纯洁的苯酚可配成洗剂和软膏,有杀菌和止痛效用。药皂中也掺入少量的苯酚。
醇酚的教学设计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从知识结构上看,可分为四部分,即苯酚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它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从教材整体上看,芳香族化合物在中学化学里面,教材只重点介绍两种物质—苯和苯酚,其中苯是最简约的芳香烃;而苯酚既是很重要的芳香烃衍生物,又是酚类物质的代表。可见,《苯酚》在高中有机化学里面也处于较重要的地位。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内容是安排在《乙醇》后,同学在学习乙醇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控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断性作用,对乙醇中官能团羟基的性质也已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控。教材在这一基础上紧接着安排苯酚知识的学习有其独特的作用,既能联系前面已学过的知识,又能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方法,作好铺垫。而苯酚的结构与乙醇结构中都含羟基,因此,苯酚和乙醇的性质有相像之处,但事实上苯酚与乙醇性质又存在不同。苯酚安排在此节既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又有对比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对比学习,使同学对酚羟基和醇羟基的性质将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有肯定的相互影响,从而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更深层次地掌控知识。
2.教学目标
依据同学的知识层次和认知特征并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认识酚类物质,能够识别酚和醇;
b、掌控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了解其主要用途;
c、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试验探究、比较、归纳等方法,培育同学依据试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技能,培育同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立场与价值观
a、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立场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b、通过对结构决断性质的分析,对同学进行辩证思维教育;
c、培育同学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苯酚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难点:官能团-OH和苯环的相互影响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学情分析
本节课前,同学已学完了烃、卤代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肯定的认识,能掌控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肯定的试验探究及操作技能。
苯酚结构与乙醇结构的相同点(都有羟基)为同学对苯酚性质的探究提供了基础;苯酚结构中与乙醇的不同点(羟基与苯环相连)又为同学进一步探究提供了空间。因此,我将本节的内容设计成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纳创设情景—探究试验—反思应用等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实物感知、演示试验和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同学的参加意识,给同学提供更多“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表达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
2.教法选择
创设情景、试验探究、理论探究
3.教学帮助手段
利用实物感知、教学模具和多媒体动画演示
4.学法指导
和教法相呼应,引导同学采纳观测、对比、迁移、分析、和试验探究等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教学过程
【情景一】新课引入
我利用生活中的化学来引入新课,先展示一段新闻:塑料奶瓶含有双酚A奶瓶会诱发儿童性早熟,引出双酚A的结构式(2,2-二(4-羟基苯基)丙烷,)进一步构建酚类物质的定义。由此引入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接着借助对比醇的定义判断是醇还是酚,让同学学会区分醇和酚,加深理解。
【情景二】探究苯酚的物理性质
展示苯酚软膏以及苯酚软膏的说明书,让同学阅读苯酚软膏说明书。提问: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苯酚可能具有哪些性质?再依据同学的认知特征,引导同学初识苯酚,组织同学观测苯酚的颜色、状态,指导同学动手做探究试验一,依据苯酚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状况,自主探究苯酚的溶解性。在此过程中,同学很简单主动地猎取苯酚物理性质的知识,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把物质的物理性质径直传递给同学,显着,这些知识通过同学主动建构比老师将知识简约地传递更易接受和掌控。
【探究试验一】物理性质(思索:苯酚不慎滴在皮肤上如何处理?)
同学试验:
(1)组织同学观测苯酚的色、态,并当心的闻它的气味。
(2)溶解性试验(溶剂分别为冷水、热水和乙醇)
重点归纳出苯酚的色、态、味和溶解性。
【情景三】探究苯酚的化学性质
回顾情景二,提出问题1:在苯酚药膏说明书中提到了“放置时间过长色泽变红”,色泽变红的缘由是什么?同学们通过分析色泽变红可能是苯酚与空气中某些成分反应了,首先,我引导同学们分析空气的成分,得出最有可能与苯酚发生反应的物质是水和氧气,设问:苯酚是与水反应而色泽变红吗?依据刚才的探究试验一,同学很简单判断出苯酚变红不是与水反应造成的,既然不是与水反应造成,那就是与氧气反应造成的,说明白苯酚很简单被氧气氧化。
提出问题2:在苯酚药膏说明书中提到了“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说明苯酚可能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探究试验二】苯酚的酸性
(1)验证苯酚是否具有酸性?
提供试剂:石蕊试液、pH试纸、苯酚饱和溶液(约为1mol/L)。
同学在试验中观测到苯酚溶液的pH大约在5-6,且浑浊的苯酚溶液滴加NaOH溶液后变澄清,说明苯酚显酸性。但向苯酚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并不显红色,同学产生了疑问,苯酚既然是酸,为何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呢?引导同学分析该现象产生的缘由是苯酚酸性太弱。因此,苯酚又名石炭酸,那苯酚的酸性到底有多弱呢?老师演示试验:向苯酚浊液滴加NaOH溶液至澄清,再向溶液滴加HCl至溶液涌现浑浊,说明苯酚的酸性比盐酸的弱。接着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向CO2的水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会变红,说明苯酚的酸性弱于H2CO3。哪些酸可将苯酚钠转化为苯酚?这样自然地过渡到CO2与苯酚钠的反应,此时苯酚钠与CO2的反应产物是Na2CO3还是NaHCO3?引导同学设计试验确定苯酚钠与CO2的反应产物是苯酚和NaHCO3。
思索与沟通:乙醇和苯酚都含有-OH,乙醇不显酸性而苯酚显酸性,这说明白什么?
分析:通过相同浓度的乙醇和苯酚的pH和结构简式对比分析,对比苯酚和甲苯的性质,得出结论苯环对有-OH活化作用,使苯酚具有弱酸性。
【探究试验三】苯酚的取代反应
联系前面已学的知识:苯与液溴的反应,推想:将浓溴水加入苯酚中会发生什么反应呢?指导同学完成探究试验三,依据已有知识同学很简单得出是取代反应,那么,是几元取代呢?引导同学回忆甲苯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类比类推苯酚与溴水反应的产物是三元取代。接着,我请同学回忆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和产物现象,并与该反应对比,哪个取代反应更简单?同学很简单得出结论,苯酚更易取代,为了加深理解苯酚更易取代这个事实,我从苯和苯酚的结构上对比说明,由于-OH对苯环的影响,使得苯酚中苯环上-OH邻、对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易被取代。因而苯酚中苯环的性质与苯的性质有了差异,加深对官能团对所处的化学环境有影响的理解。
【探究试验四】探究苯酚的显色反应
请同学演示FeCl3与苯酚的显色反应,此反应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也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这也是区分于醇的另一种性质。
性质小结:结构决断性质,性质反映用途
【情景四】苯酚的用途
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酚醛树脂、染料、医药、农药等,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但其对人类的环境也带来肯定的危害,如有毒“香味”的玩具、以及轮船的苯酚泄漏事项,引导同学更加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情景五】学以致用,整合提升
引导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带着刚才的思索、争论的结果再次梳理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最末通过酚类废水处理的流程来运用本节课的知识。
布置作业:
1.教材P55课后习题1、2、3、4
2.家庭小试验:遇到FeCl3会变色,请查阅资料,制取蓝黑墨水。
四、说板书
第三章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苯酚
(一)、物理性质
1、无色、非常气味的针状晶体;2、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二)、化学性质
1、易被氧化:
2、弱酸性:
3、取代反应:
4、显色反应:遇FeCl3溶液显紫色(检验苯酚)
(三)、结构决断性质
(四)、用途
醇酚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了解苯酚的用途。
通过苯酚的性质试验培育观测技能;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苯酚的结构特点,推出苯酚应具有的性质;分析羟基对苯环的影响,推出苯酚易发生取代反应,培育分析和推理的思维技能。情感、立场、价值观:
通过结构决断性质的分析,培育唯物主义的思维观点和思维方法;通过苯酚的性质试验,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对同学进行环境爱护教育,加强同学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分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理解酚羟基与醇羟基不同的缘由,并通过试验验证,突破重点、难点
设计思路:由乙醇作对比,协作多媒体课件,由同学探究出苯酚的化学性质并体会出醇羟基与酚羟基的不同,培育同学的规律思维、发散思维技能和科学归纳的方法教学过程:
[展示]白色千纸鹤喷黄色溶液变紫色
[释疑]引出课题
[板书]酚的性质和应用
[同学活动一]依据苯酚分子式和已有知识推想苯酚结构,写出结构简式
[展示]苯酚比例模型,确定同学推想
[板书]
分子式:C6H6O
[同学活动二]依据苯以及醇类性质猜测苯酚可能具有的性质。
[同学结论][副板书]无色固体,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被高锰酸钾氧化、与钠反应、消去、酸性、取代、加成[开始验证同学推想][苯酚实物展示][PPT]无色(有时因被氧化而呈粉红色)晶体,有非常气味,易溶于有机溶剂
苯酚晶体
冷水冷却
浑浊浑浊
[苯酚水溶性试验][PPT]
澄清
[同学活动三]依据试验现象,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苯酚在冷水中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时,可与水混溶。[过渡]有的同学推想苯酚能与溴反应,真的吗?[试验]溴水与苯酚反应
[板书]
[思索]如何验证该反应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
[同学活动四]比较苯酚与溴反应以及苯与溴反应的异同,从中可得到什么结论。
[同学结论]苯酚比苯更活泼
[引导得出结论]受羟基的影响,苯酚中苯环上的H变得更活泼了
[强调]官能团之间以及官能团与取代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有机反应虽较有规律,但也不能生搬硬套,这一点在学习有机化学时要特别留意
[观测与思索][苯酚酸性试验]
[同学现象总结]
1、酚酞红色褪去、浊液变澄清,苯酚具有酸性。
2、通入二氧化碳,澄清液变混浊,可能是强酸制弱酸,苯酚酸性比碳酸弱[确定同学推想并板书]
弱酸性(石炭酸)
(强调:不论CO2过量与否,均生成NaHCO3而不生成Na2CO3)
[争论]乙醇和苯酚分子中都有—OH,为什么乙醇不显酸性而苯酚显酸性?
[分析]缘由是虽然乙醇和苯酚都有—OH,但—OH所连烃基不同,乙醇分子中—OH与乙基相连,—OH上H原子比水分子中H原子还难电离,因此乙醇不显酸性。而苯酚分子中—OH与苯环相连,受苯环影响,—OH上H原子易电离,使苯酚显示肯定酸性。由此可见,不同的烃基与羟基相连,可以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调查讨论]苯酚的用途
化工原料,制酚醛树脂、医药、染料等,稀溶液用作防腐剂和消毒剂
[微机展示]以苯酚为原料的化工产品实物图片
[练习]有机物丁香油酚的结构简式为化学性质
[课堂小结]羟基与苯环相连的化合物是酚。掌控苯酚的结构式及分子式。掌控苯酚的物理性质。留意苯酚的毒性以及保存。
,试推断它应具有的掌控苯酚的化学性质与结构的关系: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酚羟基显弱酸性,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性质活泼,易发生取代反应。
依据苯酚的性质掌控其检验方法和主要用途。[作业]完成课本后相关习题
醇酚的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醇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在进行教学时,要留意依据“结构决断性质”的基本思想方法,讨论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要留意从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的结构和性质,要留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援助同学对知识的理解,培育同学的技能。同学已经了解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在复习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深入讨论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深入讨论乙醇的取代、消去、氧化反应的基本规律,并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化合物。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分析醇的结构,了解性质的过程中使同学获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和科学观点。
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进一步培育同学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2.技能目标:
1、通过分析表格的数据,使同学学会利用曲线图分析有关数据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出相关的规律
2、培育同学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技能
3、利用假说的方法引导同学开拓思维,进行科学探究3.情感、立场和价值观目标:
对同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即内因是事物改变的依据,外因是事物改变的条件,从而使同学了解学习和讨论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和求知欲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难点:醇的化学性质。
四、学情分析
同学在必修2中已经对醇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通过预习同学可以掌控大部分知识点本节的重点要放在醇的消去反应上。
五、教学方法
1.试验法:醇的消去反应试验。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迷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预备
1.同学的学习预备:完成预习学案的填写,初步把握消去反应试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2.老师的教学预备:试验仪器的预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小组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引入]据我国《周礼》记载,早在周朝就有酿酒和制醋作坊,可见人类制造和运用有机物有很长的历史。从结构上看,酒、醋、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物,可以看作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含有氧原子的原子团取代而衍生成的,它们被称为烃的含氧衍生物。
[讲]烃的含氧衍生物种类许多,可分为醇、酚、醛、羧酸和酯等。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性质由所含官能团决断。利用有机物的性质,可以合成具有特定性质而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有机物,以满意我们的需要。
[板书]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
同学探究:
同学们已经学过乙烷分子中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就是乙醇,那么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它属于哪类物质呢?是否含有羟基的有机物都属于醇类呢?这样把思路交给同学,通过让同学自己阅读课文了解酚类和苯酚,接着再问:假如甲苯的苯环或甲基上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又各属于哪类物质呢?最末争论得出:含有羟基的有机物有醇类和酚类,羟基连在链烃(或环烃)的烃基上的是醇,羟基径直连在苯环上的是酚,然后让同学争论:芳香醇与酚有何区分?以下哪些物质属于酚类?通过练习,同学们对酚的结构有了深刻的理解。
醇:羟基与链烃基相连的化合物。如:C2H5─OH(脂肪醇)、
─CH2─OH(芳香醇)。
最简约的脂肪醇——甲醇,最简约的芳香醇——苯甲醇,最简约的酚——苯酚。
同学归纳:
物理性质和用途:无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沸点198℃,熔点-11.5℃,密度是1.109g/mL,易溶于水和乙醇,它的水溶液凝固点很低,可用作内燃机的抗冻剂。同时也是制造涤纶的重要原料。
[板书]丙三醇:分子式:C3H8O3结构简式:
[讲]醇的命名原那么:
1、将含有与羟基(—OH)相连的碳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依据碳原子数目称为某醇。
2、从距离羟基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3、羟基的位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羟基的个数用“二”、“三”等表示。
[板书]
3、醇的命名
[随堂练习]阅读课本“资料卡片”,用系统命名法对以下物质命名:
__2-丙醇____间位苯乙醇___1,2-丙二醇___
[讲]物理性质和用途:俗称甘油,是无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密度是1.261g/mL,沸点是290℃。它的吸湿性强,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混溶,它的水溶液的凝固点很低。甘油用途广泛,可用于制造硝化甘油(一种烈性炸药的主要成分)。还用于制造油墨、印泥、日化产品、用于加工皮革,用作防冻剂和润滑剂等。[投影][投影]表3-1相对分子量相近的醇与烷烃的沸点比较表:
[思索与沟通]认真讨论课本P49表3-1数据,可以得出什么样结论:
[讲]醇分子中的羟基的氧原子与另一之间醇分子中的羟基的氢原子相互吸引,形成氢键,使醇的沸点高于烷烃,同样道理,使醇易溶于水。多加强。
[板书]
4、醇的沸点改变规律:
(1)同碳原子数醇,羟基数目越多,沸点越高。(2)醇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
同学完成课本上的探究材料
[板书]
二、乙醇的化学性质
1、消去反应
[思索]什么是消去反应?
[投影]试验3-1如图3—4所示,在长颈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约为l:3)的混合液20mL,放入几片碎瓷片,以避开混合液在受热时暴沸。加热混合液,使液体温度快速升到170℃,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测并记录试验现象
[投影]生成略有甜味气体,该气体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探究]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到170℃时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按课本P51图3-4组装好试验装置,开始反应,仔细观测现象,积极思索: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反应中乙醇分子断裂的化学键是____。(2)如何配制反应所需的混合液体?
(3)浓硫酸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烧瓶中的液体混合物为什么会渐渐变黑?
(5)结合课本P51“资料卡片”思索:反应中为什么要强调“加热,使液体温度快速升到170℃”?
(6)氢氧化钠溶液是用来除去乙烯气体中的杂质的,那么在生成的乙烯气体中会有什么杂质气体呢?[板书]分子内脱水:C2H5OHCH2=CH2↑+H2O[讲]需要留意的是(1)快速升温至170℃(2)浓硫酸所作用:催化剂脱水剂(3)配制浓硫酸与乙醇同浓硫酸与水。
[学与问]溴乙烷与乙醇都能发生消去反应,它们有什么异同?
[讲]都是从一个分子内去掉一个小分子,都由单键生成双键,反应条件不同,溴乙烷是氢氧化钠醇溶液,而乙醇是浓硫酸,170℃。
[讲]假如把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液共热的温度掌握在140℃,乙醇将以另一种方式脱水,即每两个醇分子间脱去一个水分子,反应生成的是乙醇
[板书]分子间脱水:C2H5OH+HOC2H5C2H5OC2H5+H2O(取代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的存储效率提升
- 员工办公自动化系统使用指南
- 幼儿园教育故事小熊的圣诞节
- 2025年DVD播放设备合作协议书
- Sulfamonomethoxine-sodium-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工作解决方案方案
- 艺术品展览销售合作合同
- Antimycin-A2-生命科学试剂-MCE
- 8-Hydroxyquinoline-hemisulfat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物流仓储设备采购与维护服务合同
- 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设计和评审要点
- 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水果拼盘-(14张)ppt
- 北京市城市建设节约用地标准
- 复查(复核)信访事项流程图
- 电源线检验报告RVV
- the sad young men上课
- 年晋煤集团薪酬管理办法
- 八字命理漫画版
-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管理制度汇编
- JJF1727-2018噪声表校准规范(高清版)
- 护士针刺伤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