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
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掺can杂茏罩Idng与日俱增腐草为萤
B.栈zh立n桥宽罩you抽丝剥茧相得益彰
C.祭邢®恣雎suT佝偻提携矫揉造作
D.譬pi如戮cu6破眼花缭乱辩伪去妄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12月底,我市终于迎来了今年第一场大雪,沸沸场场的雪花把我市装点得格外漂亮,虽然有些寒冷,出行也有些
困难,但人们还是纷纷走出户外欣赏美丽的雪景。
B.据法新社12月25日报道,一架载有84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的俄罗斯国防部飞机失事,机上无人生还,引起了
全球的广泛关注,各大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连篇罩牍的报道。
C.苏轼文章出类拔萃,盖世绝伦,他的《赤壁赋》写得真如勺石摩水,明快流畅,清新豪放,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传
诵的名篇。
D.陶渊明早年曾几度出仕,但都因为不满当时黑暗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用用李下的田园生活。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啊!”小女孩说,“这儿怎么这么脏!”
B.你可以从《〈论语〉十二章》中,体会到我们应该怎样学习?
C.最后一段借罗丹的话,发出创造宣言,激励人们用自己的'‘汗”"血”“热情”去创造。
D.导弹按起飞位置和攻击对象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空对空,空对地等。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B.老人、青年和孩子们,纷纷涌向那青青山坡——几十年前革命英雄奋勇抗战的地方。
C.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D.一所安静的学校,一间安静的教室,一位心情平静的教师和一群能自由思想的学生,是我对教育的期待。
5.默写填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论
语》),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病树前头万木春。(刘
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岑
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诗人因朋友远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极致的两句诗是:,
.德高望重的何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常为他们答疑解难,老师们称赞他
“,”。(龚自珍《已亥杂诗》)
6.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金圣叹认为: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请你从鲁达、
史进、李逵三人中任选一人,结合金圣叹的评价及《水浒传》中相关的情节,谈谈你对此人粗鲁性格的认识。请从下
面《名人传》相关人物图片中任选一个,写出人物名字及与此人相关的两个故事情节。
ABC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方山子传(节选)
[宋]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
遁于光、黄间,日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英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日:''此
岂古方山就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鸣呼!此吾故人陈惬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娣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
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①方山子:即下文的陈情,字季常。②光、黄:光州、黄州,两州连界。
光州州治在今河南潢川县。③折节: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④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
帽子。⑤矍:吃惊。⑥勋阀:门第显贵。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闾里之侠皆亲之过岐亭,道见焉余既耸然异之岁得帛千匹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
于其间,今已显闻。
4.文中的方山子与下列哪一人物最为相似?请做出选择,并结合本文与课文相关内容作出简要的阐述。
A.吴均(《与朱元思书》)B.陶渊明(《桃花源记》)C.刘禹锡(《陋室铭》)
8.田猎之获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
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
事也尽然。
(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注释)州里:乡里。惟:思,考虑。恶:差,不中用。疾;奋力,用力。
1.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的“而”用法不同的选项是()
A.于是退加疾耕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可远观画不可亵玩焉
D.杀所不足呵争所有余
2.明确文中的画线句的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3.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9.阅读下面三篇短文,回答小题。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年六,于九江见袁
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日:“是
橘甘,欲怀而遗母。”术目:“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母目:
“他日笞汝未尝泣,今泣,何也?”对口:“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司马芝,少为书
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目:“母老,唯在诸君叼”
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①唯在诸君:意思是将老母托付给山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术令人出橘食之术奇之伯瑜有过同行者皆弃老弱走
2.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的“之”字,与“此孝子也,杀之不义”的“之”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B.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富贵不能淫》)
C.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
D.善哉,善哉,子之听夫!(《伯牙善鼓琴》)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橘甘,欲怀而遗母。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4.三则选文中,主人公对母亲的“孝”分别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O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出卧室,走到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
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是的,不止一次。因为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我们家姐妹五人,在那个困难年代出生的人,都品尝过生活的艰难。春节前的母亲是最忙碌的。一进腊月就要
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
⑤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
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
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灯仍然在嗤嗤地发着光,没被吹灭。过了五六分
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
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
母亲的心里,为了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⑥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
⑦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它不但比我家原有的
那盏灯好看,而且也明亮。这是父亲做了生产队会计,村里给买的。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
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
⑧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
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
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被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
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
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
天才能挣到。”
⑨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遇
有诱惑,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一定会受人尊重,更不会步入歧途。
⑩1982年,我上了高中。虽然那时学校有了电灯,但晚上是要定时关灯的。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
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我也不例外。上了三年高中,如果说有几件东西是不能离开的,那么,这盏小油灯就是
其中之一。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当笔中的墨
水冻得不能写字时,是这盏灯帮我融化。
⑪“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忽然升华了
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我觉得,多读点书,心里会点亮一盏灯,因为这盏灯,人的心里会少了阴暗多了光明,少
了计较多了宽容,少了忌恨多了悲悯,少了浮躁多了深沉……也许这是我相思灯的又一缘由。
(选文有改动)
1.阅读文章②〜⑩段,按时间顺序概括补充出“我”经历“灯”的主要过程。
一盏煤油灯一f安装电灯f
2.第③段的作用是什么?
3.你对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是怎么理解的?
4.从选文来看,父亲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5.选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11.奶奶是个哲学家
陈果
①如果我正经八百地说奶奶是哲思深厚的大方之家,免不了有人会把大牙笑掉。我承认这一生里,奶奶农民身份
链条从来没有过一天的断裂。可是,人们也得承认一个农民的哲学范畴,有可能远远超出一亩三分地的边界。
②149年春天,奶奶生了一场大病。病愈归来,她被家里人剥夺了劳动的权利。奶奶到底闲不住,她要忙的事不
少,最顶要的是和周家幺爷爷一起烧香、念经。周家幺爷爷孤身一人,虽是一介女辈,村中无论老少,均以“周家幺
爷爷”相称。和周家幺爷爷一样,奶奶其实一个字都不认识,但手一碰到书,那些字酒醒一般,立马就活跃起来。
③“为啥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去周家念经呢?”我不明白。
④“因为她没儿没女,孤苦伶仃。"奶奶说。
⑤我真是有些后知后觉了——每次出门前,除了经书,奶奶总还会悄悄地带上一点别的东西,比如一把挂面,或
者几棵白菜。
⑥她接下来的又一句话却是我没有想到的:“人老了会眼花,但观音菩萨不会。”
⑦那时少不更事,奶奶的话,我与其说并未在意,不如说并没听懂。直到今天,从时间的回音壁上,我才读懂奶
奶话里的话:有人嘴上念的是一本经,心里念的是另一本经,就算你骗得过自己,总还有一双无迹可寻的眼睛会把真
相看穿。而奶奶嘴上,心里念的是同一本经,无管别人怎么看,她都虔诚地念给自己听。
⑧奶奶就这样高格又低调地活着,不知疲惫。
⑨土地是叔叔姑姑们跳出“农门”后蜕下的“皮”。爸爸常年和他的小本生意一起在外漂着,东一块西一块的责
任田,母亲不得不大包大揽。两个哥哥参军后,我成了母亲唯一可以指望的帮手。我甚至畏惧风调雨顺、大地丰收,
不是我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因为一个少年在翻晒粮食的日复一日中,对于生活的热情,已经先于谷粒里的水分,被日
头不停地蒸发。翻晒稻谷与清理稻叶,是烈日同我的合作,也是烈日与我的对垒。谷粒可以在我手下翻身,我的两张
脸,却难逃被日头一次又一次煎炸得外焦里嫩的命运。晚上把稻谷请进屋躲雨,第二天早上再送出去吸食阳光。在十
多岁的我的手上,一亩田至少有上万斤的重量。
⑩但是奶奶是这长夜至暗处亮起的一豆灯影。只有我在晒楼的时候,奶奶常常将一碗绿豆汤递到我跟前,然后接
过我手上的谷耙,接过我的活。笑容在奶奶脸上缓缓升起、定格。慈祥的目光从我的眼眶洒进心间,宛如明月,让我
感受到了从炎炎夏日坚硬躯壳里剥离出来的一份清凉。
匕绿豆汤更能补充能量的是奶奶盛在碗里的一句话:“你不怕苦,苦就会怕你。”
⑫这句话在我后来的人生经验里并没有完全得到印证,所幸余生还长,我愿意借它的全部,作为奶奶的论据。
钢奶不是佛,但我早已是她的信徒。
中毕业那年,我考上了“委培”中专。老师们觉得能长成“半残品”于我已是撞了“天昏”,这让很要面子
的父亲很没有面子。我的录取通知书被他草纸一样扔进了猪圈。当“草纸”停落在一个粪团旁,他的声音划伤了我的
耳朵:“一头猪。”圈里明明关着两头猪呀。等我明白过来那两头和另一头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时,大概也明白了,那
其实差不多也是一回事。
⑮让两头和一头最终得以区分的是奶奶云淡风轻的一句话:“你是在骂他,还是骂自个儿?”
⑯“谁让他不争气?一头猪吆到北京去了,回来还是一头猪!“父亲和奶奶说话,语调很少那样高。
劭“就算真是一头猪,膘也有厚有薄。”奶奶点到了父亲的穴位。他怔在那里,不再开腔。
⑱奶奶从猪圈里捡起那张纸,捡起了我的人生。
⑲“你们对我这样好,我死都值得了。”“你们对我这样好,我死太不值得了。”这两句都是奶奶经常说的话。
只有想起死亡的时候,奶奶的眼眶里才会涌起忧伤。奶奶说:“我不怕死,我只是舍不得离开你们。”
⑳没有一条路没有尽头。公元2018年2月27日12时16分,奶奶用永远的沉默留下遗言。从此相对无语,从此
天人永隔,我止不住失声痛哭。
(选自《读者》2019年第2期,有删改)
1.根据文意,在空白处依次补充相应的内容。
(1)149年春天,奶奶借念经的名义去陪伴孤苦伶仃的周家幺爷爷。
(2)劳作酷热难耐时,o
(3)初中毕业那年,。
2.“奶奶就这样高格又低调地活着",“低调”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的句子。
4.联系语境,理解父亲和奶奶讲话的言外之意。
(1)一头猪吆到北京去了,回来还是一头猪!
(2)就算真是一头猪,膘也有厚有薄。
5.下面三个句子分别表达了“我”对奶奶怎样的感情?
(1)奶奶不是佛,但我早已是她的信徒。
(2)奶奶从猪圈里捡起那张纸,捡起了我的人生。
(3)从此相对无语,从此天人永隔,我止不住失声痛哭。
6.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
三、应用
12.说明性文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关于“微波炉烹调食品”的主题阅读
近来微博网友“美丽在线”发了一条“保健信息”:吃微波炉烹调的食品会致癌,这引发了各地网友的热议。“我
心飞扬”:人们通常认为微波炉食品是安全的。事实上,我们的质量检测机构只关心微波炉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况,
却从未质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有研究表明,加热不当的微波食品,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依然”:支持少
用微波炉。我也相信微波炉是会破坏食物的,比如烤过的面包硬的像石头,而且还是焦的,确实已经变质了,这说明
微波食品产生了新的有毒甚至致癌的化合物。“闻者”:微波炉加热的食品是没有问题的,只是食物的营养成分会严
重流失;另外在加热过程中要远离微波炉,那些辐射出来的微波是不安全的,7米以内最危险。”无言的结局”:在
使用微波炉加热时,有人在器皿上不加盖,有人使用劣质的塑料袋装上食物直接放进微波炉内。“消毒@酒精棉”:某
人好像不咋干家务吧。烤面包的方法不对,咋还怨机器呢?个人觉得,不管用什么工具,方法最重要。中国农业大学营
养专家范志红副教授:微波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它并不直接产生致癌物。如果食物加热温度过高,超过了井0℃,
就可能产生疑似致癌物,比如煎炸烤制各种面食、薯条、咖啡豆等食品;超过200℃,则可能产生致癌物,比如煎炸
烤烹调鱼肉等;超过300℃,则会大量产生致癌物,比如烹调肉类食品不当发生焦蝴时。所以.微波加热食物时间宜
短不宜长,操作微波炉时设置加热温度也不要过高。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物理学女教授戴尔:微波炉主要是加热食物中
的水,只要使用专用的微波炉餐具,并且水分没有蒸干,食物的温度就会低于100℃,不会产生致癌物质。国家家用
电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副主任张铁雁:家用微波炉微波的频率是2450兆赫,这种微波不能透入人体伤害内部器官和组
织,只能使皮肤和体表组织发热,只要不是持续长时间地辐射,一般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世界上微波炉普及率最高
的美国,90%以上的家庭在使用微波炉,全世界微波炉的年销量已达到3800万台,可是还没有一例因微波炉使用引起
微波辐射对人体伤害的报道。当然在微波炉停止工作前不能打开拿取食品。食品卫生监督部门专家:经检测分析,卷
心菜经微波炉烹饪以后,维生素C损耗率为4.76%,而传统烹饪方法导致损耗率为19.04%。另外,微波炉烹饪后,
食品中的矿物质、氨基酸的存有率也比其他烹饪方法高得多。如用微波炉烹饪蹄膀,八种必需氨基酸为微波加热前的
98.6%。所以,微波炉烹饪不会使食物的营养流失。
1.上述材料中,网友与专家的共同看法主要涉及“微波炉烹调食品”的哪些问题?请分点概括。
2.选文中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王大爷七十多岁,孤身一人在家,在外地工作的子女给他买了个微波炉,请你结合上面提供的材料,给王大爷提三
条使用建议(不必说明理由)。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佳造二题作文。
(1)题目:其实我知道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北京大学中文系2018年毕业典礼上,戴锦华老师在致辞中说:“也许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毕生之一课,是学会输
得起。输得起,是当年我步入高考考场时的自勉,也是我一生的功课。如果你们不甚成功,甚或落败,那么榆得起就
好。输得起,凭借的是一份自知,更是一份自信。”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本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B
【解析】
A项“掺杂”读作“chan”,“茏罩”写作“笼罩”;B项正确;C项“恣雎”写作“恣睢”;D项“戳破”读作
“chuO”,“辩伪去妄”写作“辨伪去妄”。
2、C
【解析】
A: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用在此处不符合文意。B:连篇累牍:牍指古代写字
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不符合语境。D: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不符合语境。故选C。
3、B
【解析】
B句“体会到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不是疑问句,所以不能用问号。
【点睛】
有些句子虽然使用了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哪里”等,或有疑问语气词“吗”、“呢”等,但全
都不是疑问句,句尾就不能用问号。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的正确使用与修改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
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地
使用标点。A项使用错误,“坐一坐”和“躺一躺”两个分句之间应该用逗号隔开。
5、(1)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2)醉翁之意不在酒(3)沉舟侧畔千帆过(4)会当凌绝顶(5)
留取丹心照汗青(6)断肠人在天涯(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
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
(1)——(6)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下句即可,要注意“愠”“畔”“绝”“汗”“涯”等
字的书写;(7)(8)属理解型默写题。此类题,要求根据语境联想诗文名句,其难度较大。解答此类题容易出的错误
有:对相应诗文缺乏理解;对相应诗文记忆不准确;没有注意相关细节。本题书写中要注意“君”“作”等字的正确
写法。
6、(1)示例一:我认为金圣叹评的好。鲁达的粗鲁可以理解为性急,是急侠仗义的表现,是他率真性格的反应。如酒
楼上,因金氏父女啼哭。打搅了饮酒兴致,便将碟儿、盏儿摔到楼板上。听到金氏妇女受辱怒火中烧,三拳打死镇关
西。店小二不放金氏父女,鲁智深大怒,一拳打的小二吐血。示例二:我赞同金圣叹的评价,史进的粗鲁是一种少年
任气。史进是家中独苗,父母娇生惯养,宠坏了,难免任性,从小不务正业,好使枪弄棒。当王进指出他的棒使得有
破绽,他便大发牌气,要和王进较量。输了后,虽爽快拜王进为师,却觉得是因为自己过去的师傅的原因,只是没奈
何而已。他任性鲁莽,却也可爱。
示例三:我同意金圣叹的说法,李逵的粗鲁是蛮,粗俗不堪。如见宋公明时,就问戴宗,这黑汉子是谁?上梁山时,说:
“便要造反,怕他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宋皇帝,宋江哥哥做小宋皇帝!语言粗俗。书中不止一次提到李透杀红了眼,
不问官军百姓都是尸横遍野。水浒中还提到李逵把人肉烤来吃。宋江要吃鲜鱼,李逵便去讨,却听说要鱼主人来了才
能卖,李逵便再次发怒,后来与张顺大打出手。
或(2)示例A贝多芬,与歌德一起散步遇到皇亲国戚时,不畏权责,敢于理论;精神备受折磨仍以顽强毅力创作《命运
交响由》:双耳失聪仍参加音乐指挥。B.列夫托尔斯泰他为摆脱贵族生活,离家出走反对谎言、反对暴力、抨击各种迷
信。C.米开朗琪罗,他一生从未间断周济穷人:尽管父亲和弟弟无止境地浪费他的血汗钱,但他从不抱怨,默默承受
家庭重担。
【解析】
(1)要求学生首先明确观点,写出一个能够表现其粗鲁的细节。要注意题目的总结,然后选择一个具体事例。例如,
“鲁达的粗鲁是性急”,那就要找出体现鲁达性急的事例,鲁达在潘家酒楼上听到金氏父女哭诉后,怒而起身立马要
去打死郑屠,这就是性急的体现。其他人物亦可照此分析。(2)要求学生首先根据图片,认识出名人。A是贝多芬;B
是托尔斯泰;C是米开朗琪罗。然后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最熟悉的一个写出他的两个相关的故事情节即可,注意语言
要简洁。
二、阅读
7、1.(1)尊敬,推崇(2)正好,恰好(3)对……感到惊讶(4)每年
2.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3.(1)(方山子)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
(2)但是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照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
4.文中的方山子与陶渊明最为相似。理由:他们都是隐士,陶渊明弃官归隐,方山子弃财富而独来穷山;他们都有超然世
俗之外的隐士情怀。陶渊明有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样理想社会的向往和憧憬,方山子
则有“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这样安贫乐道的精神。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
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
本题中的“宗”是古今异义词,“尊敬,推崇”的意思;“异”是意动用法,”对……感到惊讶”的意思。
2.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
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
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的意思是:(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
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据此,正确的句读是:稍壮/折节读书阍: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
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
到位。(1)句中的“车马(坐车骑马)、毁(损毁)、莫(没有)”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勋(功勋)、得(做)、
使(假如,假使)、显闻(显达闻名)”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4.试题分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方山子的特点,并与吴均、陶渊明、刘禹
锡三人进行对比,找出最为相似的人物分析作答。从人物的身份来看,文中的方山子与陶渊明最为相似。首先,方山
子与陶渊明可以称之为是隐士,陶渊明弃官归隐,而“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独来穷山中”,他们都有超然世俗之
外的隐士情怀;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可以看出陶渊明虽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
但却安然自得,这正是他安贪乐道的表现。而方山子则有“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这样安贫乐道的精神。
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
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
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
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
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驸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
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
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
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
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
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
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8、1.A
2.判断句这不是单单打猎啊,什么事都是这样的啊。
3.原因:“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奋力耕作富裕起来,然后买到好的
猎狗。)
启示:做事如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努力具备必要的条件;否则,美好的愿望就难以变为现实。(或人在遇到困难
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或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攻,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解析】
1.本题例句中的“而”是“表转折,却”;A项中的“而”是“表承接,然后”;BCD项中“而”是“表转折,却”。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重点语句的理解和翻译能力。文言文重点语句的翻译是一项综合能力,既要理解词汇、弄懂
语法、明确句式特点,又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表达通顺流畅。本句“……也”是判断句。翻译时注意重点词:
非独,不只;然,这样,如此。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与主旨的理解。阅读全文,了解故事大意,可以看出齐人最终成功的原因在于:”于是还疾耕,
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可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它主要是
启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自身努力,只有具备了成功的必要的条件,理想也就会成为现实。
【点睛】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愧对自己的家人,在外愧对自己相识的朋友。(他)
思考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他想得到一条好狗。想要得到好狗,可是家里没钱。于是别人对他说:“你
应该努力耕田劳作。”猎人说:“为什么?”别人不说。猎人自己思考,岂不是我努力耕作获得的钱就可以买好狗了
吗?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有了好狗之后他打猎的收获,常常超
过别人。不只是打猎如此,许多事情也都是这样。
9、1.(1)给……吃;(2)认为……奇特;(3)过错;(4)跑,逃跑
2.D
3.(1)这个橘子味道甜美,我想要装在怀里带给母亲(尝尝)。
(2)以往的日子我挨母亲杖打经常感到疼痛,现在母亲老了,没有力气了,不能打疼我,因此我(伤心地)哭泣。
4.第一则故事中,陆绩的孝表现在幼年就懂得有好东西要给母亲分享;第二则故事中,伯瑜的孝表现在为母亲的年老
体衰担心;第三则故事中,司马芝的孝表现在为照顾母亲而临危不惧、宁死不舍弃母亲。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
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
本题中的“奇”是意动用法,“认为……奇特”;“走”是古今异义词,“跑”的意思。
2.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题目中的“此孝子也,杀之不义”的“之”是“代词”。
ABC三项都是代词;D项“善哉,善哉,子之听夫”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据此,答案为D。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
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
到位。(1)句中的“是(这)、欲(想要)、遗(留给)”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痛(感到疼痛)、是以(所以,
因此)、泣(哭泣)”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内容概括作答。
(-)文可结合“是橘甘,欲怀而遗母”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二)文可结合“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
能痛,是以泣”这一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三)文可结合”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这一内容用自己
的话概括作答。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
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
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一】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他曾经担任过庐江太守,和袁术关系很好。又精通天文和历法。陆绩六岁时,
到九江去拜见袁术。袁术命令下人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把三个橘子藏在了胸怀,等到告别的时候,跪着向
袁术拜谢。不料这三个橘子从袖子里滚落到地上。袁术笑着说:“陆绩,你来别人家做客,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
这是为什么呢?”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这橘子很甜,我想带几个橘子回去给母亲吃。”袁术说:“陆郎,你那
么小就知道要孝敬父母,长大后必定是人才。”袁术认为陆绩十分与众不同,后来经常向别人称赞陆绩怀桔的美德。
【二】伯瑜犯了过错,他的母亲鞭打他,伯瑜哭了。母亲问:以前打你从未哭过,今天你哭,却是为何?伯瑜回答
说:以前我被打,(你打的有力)我要痛很久。现在母亲老了,没有力气打了,我都感觉不到痛啊,所以我哭啊。
【三】司马芝,年轻时是一个读书人,到荆州去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强盗.同行的人们都丢下年老体弱的
人逃走了,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强盗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道:“我的母亲年
纪很大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就拜托诸位了。”强盗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是不义的。”司马芝于是能免于被
杀,用小车把母亲推走了。
10、1.玻璃灯罩油灯城市灯盏
2.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我”经常观赏城市中由无数盏灯组成的夜光,引出下文“我”对童年、少年时陪伴“我”
的那盏小煤油灯下父母故事的回忆。
3.“渺小”“柔弱”都写的是油灯的特点,同时也指母亲的平凡;“明亮”指的是在昏暗中油灯所发出的光,更指在
艰苦岁月中母亲夜里做新鞋所蕴含的对“我”的爱。
4.认真、严谨、公道、善良。
5.①化用诗句,增添诗情画意,引人思考;②作为文章的感情线索贯穿全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③点明文章主
旨,抒发了作者对勤劳善良、正直慈爱、真诚奉献的父母的尊重和爱戴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解答时要紧紧抓住“'我'经历'灯'的主要过程”这一主线,纵观全文可知,文
章第②段主要记叙城市的夜光,即城市的灯盏,这是现在'‘我"经历的灯,接着引出对油灯的回忆。第④〜⑥段记叙
的是一盏煤油灯。第⑦〜⑨段记叙的是另一盏油灯(即一盏玻璃灯罩油灯)。第⑩段记叙上高中时学校有了电灯和自己
准备的小油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由此即可总结出答案。
2.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由“是的,不止一次”可知是对上文内容“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
泪来”的一个承接;“因为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结合后文,可知这句是对下文内容的一
个引出。据此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抓住关键词“渺小”“柔弱”“明亮”,理解其内涵;再结合母亲的人物形象“平凡、
勤劳、爱子女”来回答即可。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由第⑧段“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
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可以看出父亲做事的认真和
严谨;由“'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可
以看出父亲做人的公道和善良。由此概括即可。
5.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可从结构、内容、主旨等方面来进行分析。本文的标题是“灯如红豆”,首先明
确是来源于诗句;其次全文都围绕着“灯”来写,可从文章线索的角度来分析;最后结合文章情感和主旨,从这三方
面分条作答即可。
【点睛】
文章题目灯如红豆
全文线索灯
第一部分(第①〜③段):由城市迷人的夜光引出对油灯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④〜⑩段):具体记叙一盏煤油灯和一盏玻璃灯罩油灯的样子、作用及所赋予的象征意
层次划分
义,以及“我”上高中时小油灯带给“我”的温暖。
第三部分(第⑪段):“我”对油灯的怀念之情。
春节前母亲夜夜在煤油灯下赶做新衣或浆洗旧衣,做新鞋,父亲做了生产队会计后,在一盏小小的玻
主要内容璃灯罩油灯下认真工作,在高中时,油灯给了“我”无数的温暖,这小小的油灯和父母在“我”成长
的过程中产生了深刻影响。
母亲:渺小、柔弱、无私、勤劳;
人物形象
父亲:认真、严谨、公道、善良。
主题总结通过对油灯的回忆,表达了“我”对油灯的怀念及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11、1.(2)奶奶送我绿豆汤给我带来一份清凉。(3)奶奶阻止父亲骂我,坚信我也能变得优秀。
2.表现为奶奶借念经的名义去陪伴孤苦伶仃的周家幺爷爷,并悄悄地给予她物质上的帮助。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奶奶送我的绿豆汤和话语,给我带来清凉,给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奶奶如同“黑夜中的灯
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奶奶给我关爱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敬仰与感激之情。
4.(1)这孩子不是学习的料,无论上啥学都不会有出息。(2)就算这孩子天资不好,好好培养将来也会有用的(将来也可
以变得优秀)o
5.(1)信任敬佩之情(2)感激之情(3)怀念之情
6.“奶奶是个哲学家”,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奶奶的爱和怀念。农民身份的奶奶是一个普通(平凡)而富有人生(生活)
智慧的人。
【解析】
1.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
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
情节的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如10-13段写奶奶送我绿豆汤给我带来一份清凉。14-17段写奶奶阻止父亲骂我,
坚信我也能变得优秀。
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找到题干问题所在的位置,结合上下文分析。题干的问题出现在第8段,答题区间在8段
之前。结合“奶奶到底闲不住,她要忙的事不少,最顶要的是和周家幺爷爷一起烧香,念经。周家幺爷爷孤身一人,
虽是一介女辈,村中无论老少,均以‘周家幺爷爷'相称。和周家幺爷爷一样,奶奶其实一个字都不认识,但手一碰
到书,那些字酒醒一般,立马就活跃起来”分析,这是奶奶的“高格”。结合“我真是有些后知后觉了一一每次出门
前,除了经书,奶奶总还会悄悄地带上一点别的东西,比如一把挂面,或者几棵白菜”分析“每次出门前,除了经书,
奶奶总还会悄悄地带上一点别的东西,比如一把挂面,或者几棵白菜”,说的是奶奶的“低调”。
3.赏析文句。学生结合下文分析即可。“奶奶是这长夜至暗处亮起的一豆灯影”使用了典型的暗喻手法。结合“奶奶
常常将一碗绿豆汤递到我跟前,然后接过我手上的谷耙,接过我的活。笑容在奶奶脸上缓缓升起、定格,慈祥的目光
从我的眼眶洒进心间,宛如明月,让我感受到了从炎炎夏日坚硬躯壳里剥离出来的一份清凉”“比绿豆汤更能补充能
量的是奶奶盛在碗里的一句话:'你不怕苦,苦就会怕你'”得出:酷热难耐时,奶奶的绿豆汤为我带来一份清凉,
让我感受到关爱;超负荷的劳作让我对生活失去热情,而奶奶的话语给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奶奶给我关爱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敬仰与感激之情。
4.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上下文语境揣摩句子的言外之意。结合“当草纸停落在一个粪团旁,他的声音划伤了
我的耳朵:'一头猪。’”分析“一头猪吆到北京去了,回来还是一头猪!”得出:“我”不是学习的料,无论上啥
学,都不会有出息。结合“奶奶从猪圈里捡起了那张纸,捡起了我的人生。”分析“就算真是一头猪,膘也有厚有薄。”
得出:孩子天资不好,好好培养,将来也会有用的。
5.要求学生通读文本,把握文本中流露的对奶奶的情感即可。(1)结合“这句话在我后来的人生经验里并没有完全得
到印证,所幸余生还长,我愿意借用他们的全部,作为奶奶的论据”分析出此时的我对奶奶表现出的是信任敬佩之情。
(2)结合奶奶阻止父亲骂我并坚信我也能变得优秀的情节分析“奶奶从猪圈里捡起了那张纸,捡起了我的人生”一句,
流露出的是我的感激之情。(3)结合“没有一条路没有尽头。公元2018年2月27日12时16分,奶奶用永远的沉默
留下遗言”分析,“从此相对无语,从此天人永隔,我止不住失声痛哭”流露出是对奶奶浓浓的思念之情。
6.考查标题的深刻含意。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本文描述了一位身份是农民的,但是懂得
很多生活哲理的奶奶。农民是普通的或平凡的。但生活哲理是可以教育人或感化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奶奶是个
哲学家”这一标题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奶奶的怀念和赞美。
三、应用
12、1.微波加热食物会不会产生致癌物质(或对健康产生危害);微波加热的事物营养成分会不会严重流失;加热食
物时,微波的辐射会不会对人产生危害。
2.这段文字采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微波加热食物时间宜短不宜长,操作微波炉时设置加热温度也
不要过高,使说明更清楚具体。
3.微波炉加热食物时间宜短不宜长;操作微波炉时设置加热温度不要过高;使用专用的微波炉餐具;使用微波炉尽量
不要靠近,以免受到微波辐射;在微波停止工作前不能打开拿取食物。
【解析】
1.多个材料比较提取信息的方法:看这多个材料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或是围绕什么共同话题,从不同侧面阐述举例。
回答时必须要依靠准确的归纳和恰当的表达。做此题可以注意以下信息:“如果食物加热温度过高,超过120C,就
可能产生疑似致癌物”,“不会产生致癌物质",“只要不是持续长时间地辐射,一般不会对健康构成危害”,“如
用微波炉烹饪蹄膀,八种必需氨基酸为微波加热前的98.6%。所以,微波烹饪不会使食物的营养流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铝材销售协议
- 数码打印机购销协议
- 承建商合作项目协议
- 秋季开学典礼主题教师讲话稿7篇
- 电动码钉枪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化妆用防晒制剂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肚脐穿孔器械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安全剃刀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毕业典礼校长的致辞稿5篇
- 竞选组长简短演讲稿(9篇)
- 2024年公安智能外呼项目合同
- 河南省信阳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 GB/T 44570-2024塑料制品聚碳酸酯板材
- 中国航空协会:2024低空经济场景白皮书
- 2024年学校食堂管理工作计划(六篇)
- 体育赛事组织服务协议
- 天车工竞赛考核题
- 民办非企业单位理事会制度
- 临床输血的护理课件
- 民生银行在线测评真题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政专项测验100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