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发展修改版_第1页
中国教育的发展修改版_第2页
中国教育的发展修改版_第3页
中国教育的发展修改版_第4页
中国教育的发展修改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概念第二部分教育的发展历史第三部分教育发展的大事记第四部分最新教育政策解读第一部分教育的概念一、词源学解释二、多元的“教育”定义三、现代“教育”的含义词源学解释甲骨文含义:在中国,甲骨文中的“教”的含义是成人手里拿着器械督促、惩戒孩子的学习行为;“育”像妇女养育孩子之行;而“学”的意思是孩子在一所房子里学习有关的知识。词源学解释西方的词源含义:在古希腊语种,“教育”一词与“教仆”有关,教仆是陪护奴隶主子弟上下学的奴隶的专称。在现代英语中,教育是“Education”,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Educare”是名词,其动词为“Educere”,前缀“e”有“出”的意思,而词根“ducere”则为“引导”,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意思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多元的“教育”定义《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中庸》:“修道之谓之教。”《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柏拉图:教育使个体身心得到圆满发展。卢梭:“教育应当依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赫尔巴特:“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用一个概念—道德—包括。”《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民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民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袁振国]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柳海民]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施行的、以发展受教育者的身心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现代“教育”的含义教育的发展历史孔子时代的教育封建社会时期的教育民国时期的教育新中国时期的教育1234改革开放后的教育5孔子时代的教育孔子时代的教育,是不定型的。即,没有专门的进行教育的场所,也没有给教育以私塾、学堂、学校这样的命名,更没有固定的学时。那就是一些想学习的人,慕名到有思想的人那里,由思想者对这些慕名而来的人随便在什么地方或场合,随便讲些什么的教育。封建社会时期的教育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教育的一大特点是,它纯粹是私塾先生和家长的个人行为,而国家和地方政府是不管教育的。不要说国家基本不办教育,而地方政权也基本对私塾教育不进行任何的管理和干预。因此,对那时的私塾教育来说,私塾先生具有完全的教育“自主权”的。教育的发展历史新中国时期的教育新中国一经成立,国家就把教育定位在了“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目标上。民国时期的教育中国的教育开始走上由国家兴办学校的新模式;教育的内容则吸收了西方的新思想和科学技术知识,并承袭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为教育的内容改革开放后的教育培养人才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的宗旨。教育的发展历史中国教育发展大事记1949年新中国教育建设起步1954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掀起第一次高潮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70年高考制度废除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1986年开始实行义务教育1995年211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985工程正式启动2006年111计划2008年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2009年珠峰计划和C9联盟2010年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发布。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5年启动双一流建设中国教育发展大事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宣布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在知识分子中进行思想与政治教育,有计划、有步骤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新中国教育建设起步。1949年12月23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明确了新中国教育的总方针是:教育应该是反映新中国的政治经济,作为巩固与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一种斗争工具的新教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基本方针。“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分别于1951年和1953年提出,1956年正式提出双百方针。双百方针1953年~1957年:学习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国民教育制度的原则

1958年~1965年:1958年开始抛弃苏联的教育模式,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体现中国人未来社会理想的教育模式。

1958年9月,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与当时“大跃进”的形势相配合,全国高校、中专校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迅猛增长。建国十七年知识厄运与制度悲剧

——"文革"十年

主要状况工人阶级的领导分散在农村学习反对"智育第一"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以科研、生产带动教学的“三结合”体制在社会运动中学习没有明确的入学标准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建立工农教师队伍。危害文革初期,全国中小学停课闹革命,正规的学校课程被打乱。中小学教科书“政治化”、“形式化”课程实施“政治化”、“实践化”(如“上山下乡”)在“革命教育”中,教师作用、课堂教学、书本知识、基础知识被极度贬损。学生的实践经验、实用知识、生产劳动和实地教学被极端地夸大。“文革”时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学校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文革时期老师被批斗那个“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狂热年代所发生的事example“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清华大学在批斗反动学术权威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图为文革中清华校门被砸。废止高考制度20C70年代招收不需要文化课考试的“工农兵学员”。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在军垦农场锻炼的北京大学生

广州知青去海南农村落户

“文革”中的学生“上山下乡”的知青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了中国教育的春风

1977年8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了有3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复出不久的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全国统一高考制度。高考制度的恢复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考制度的恢复,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据了解,恢复高考后的二十多年里,中国已经有1000多万名普通高校的本专科毕业生和近60万名研究生陆续走上工作岗位。恢复高考的第一次考试清华大学1977级新生在上课北京大学迎接1977级新生1977年,停止了11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新时期的教育总方针211工程(112所学校)“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211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整体条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部分。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211工程”正式启动。985工程(39所学校)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正式启动建设。“985工程”建设任务为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平台建设、条件支撑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五个方面;采取国家、共建部门(有关主管部委或地方政府)和高等学校三级管理方式,以高等学校自我管理为主;建设实行项目管理和绩效考评。实施“985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决策。1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旨在推进中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该项目从2006年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111计划”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从世界范围排名前100位的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该项目在范围为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国务院侨办、中科院等所属“211工程”和“985工程”的中央部属高校之中遴选珠峰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是国家为回应“钱学森之问”而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中国自己的学术大师。该计划由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于2009年启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原则的过程当中,教育部门对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做了筹备,选择了20所中国大学的数、理、化、信、生5个学科率先进行试点,力求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入选高校是国内11所高校开始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该计划将首先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5个基础学科开始试验,每年动态选拔特别优秀的学生,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新培养方式,构筑基础科学拔尖人才培养的专门通道,国家设立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聘请一流师资,包括聘用有关学科国外高水平教师、国内一流教师授课和担任导师;提供奖学金、国际交流、科研训练等经费;营造一流学术环境与氛围等,努力使受该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C9联盟九校联盟(C9)是中国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是国家首批985重点建设的9所一流大学。2009年10月启动,联盟成员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共9所高校。九校联盟形式类似于美国常春藤联盟、英国罗素大学集团、澳大利亚八校集团等,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被国际上称为中国常春藤盟校。联盟成立后展开了多项实质性活动,如互派交换生、召开研讨会、开展暑期夏令营等。双一流(DoubleFirst-r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