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文,完下面小题。(1)中国哲学智慧对人类永续发展可能作出更大贡献。(2)长期以来,在西方,人与神,心与物,此岸与彼岸,身体与心灵,主观与客观,价值与事实,理性与情感,统统被打成两橛。中国哲学则打破了彼此的隔阂,强调两者的互动互补。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人与超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绝对占有自然。中国哲学家强调整体的和谐和物我的相通。他们不仅把自然看作是一和谐的体系,不仅争取社会的和谐稳定,民族、文化间的共存互尊,人际关系的和谐化与秩序化,而且追求天、地、人、物、我之关系的和谐化。

(3)①儒家的“极高明而道中庸”,佛教的“平常心即道心”,人人皆可为尧舜,人人皆具佛性,是儒家与佛教的最高信仰。实际上,儒、道、佛与宋明理学都是要追求一种理想的高尚的社会,因此其共同点都在培育理想的人格境界,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

(4)②中国思想传统的道德精神并非只停留在社会精英层,相反通过教化,通过民间社会、宗教与文化的各种方式,如蒙学、家训、家礼、戏文、乡约、行规等,把以“仁爱”为中心的五常、四维、八德等价值渗透到老百姓的日用常行之中,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伦理。中国人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舍我其谁的抱负,乃至“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的做个人”,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

(5)③中国哲学特重理想社会的追求与现实社会的治理,具有系统的社会治理的智慧与制度。在礼、乐、政、刑相补充相调剂的治理社会的方略中,“礼”是带有宗教性、道德性的生活规范。在“礼”这种伦理秩序中,包含了人道精神、道德价值。古代有“一夫授田百亩”的诉求并转化为计口授田制,有养老制度与“移民就谷”等荒政,对灾民、鳏寡孤独与聋哑等残疾人都有救济与保护制度。礼乐文化不仅促进社会秩序化,而且有“谐万民”的作用,即促进社会的和谐化并提升百姓的文明水准。

(6)④中国哲学可以救治现代人的危机。它强调用物以“利用厚生”,但不能导致一种对自然的宰制、控御、破坏;它强调人文建构,批评迷信,但决不消解对“天”的敬畏和人所具有的宗教精神、终极的信念与信仰。中国哲学甚至主张人性、物性中均有神性,人必须尊重人、物,这不会导致宗教迷狂、排他性与宗教战争,而又有安身立命的终极关怀。中国哲学并不脱离生活世界、日用伦常,相反,恰恰在庸常的俗世生活中追寻精神的超越。外王事功、社会政事、科技发展,恰恰是人之精神生命的开展。因此,中国哲学精神完全可以与西学、与现代文明相配合,它可以弥补宗教、科技及现代性的偏弊,求得人文与宗教、与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发展。

(7)中国人文精神,尤其表现在人生智慧与境界上。儒家是德性与礼乐教化的智慧,通过修身实践的工夫,尽心知性而知天。道家是空灵、逍遥、放达的智慧,超越物欲,超越自我,强调得其自在,歌颂生命自我的超拔飞越,肯定物我之间的同体融合。佛家是解脱的、无执的智慧,启迪人们放下外在的追逐,消解心灵上的偏执,破开自己的囚笼,直悟生命的本真。有人说儒家是治世的,道家是治身的,佛家是治心的,其实三家都可用于治世、治身、治心,都具有调节性。

(8)“仁爱”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理念。孔子以“爱人”为“仁”,爱人、同情人、关切人,是“仁”的主旨。“忠”与“恕”接近于“仁”。“忠”是尽己之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推己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综合起来就叫忠恕之道或絜矩之道。“忠”“恕”是仁道的一体之两面。这不仅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仁道原则,推而广之,也是国家、民族、文化、宗教间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是人类与自然的普遍和谐之道。

(9)诸子百家、佛教禅宗与宋明理学,是我国主要的思想传统。吃透了这些思想传统,我们就可以一通百通。这些思想传统中有无限珍宝,尤其是在个人修身齐家、社会与国家治理、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有很多借鉴意义。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内在心灵的关系方面,在人类永续存在与发展的方面,人类一定要认真吸取先哲的智慧,切不可太过自我中心,自我膨胀。1.第(3)段加点词语“尧舜”在文中的含义是。2.“理想与现实贯通”一句话放在合适处是(见(3)(4)(5)(6)段开头处)A.①B.②C.③D.④3.以下论述中对中国哲学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A.中国哲学包含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B.儒释道三家可以综合地用来治世、治身和治心C.中国哲学思想是通过民间社会、日常生活伦理传播的。D.中国哲学的平衡、和谐可以救治现代人的危机。4.苏轼的《前赤壁赋》体现了中国哲学的智慧。请结合上文的一个角度加以阐释。5.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美好生活”这一人类共同的追求,不同伦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表达,尤其体现在古典时代哲学家的研究理论中。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也是最高的善;伊壁鸠鲁认为快乐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审慎的生活才能获得宁静、才能获得最高的善;斯多亚学派认为“按照自然生活”、按照理性生活,才能达到幸福。其共同特征是认为,幸福是与理性相一致的,理性内在于美好生活的普遍理想。中国文化同样传递着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尚书·洪范》中有“五福”的记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表达了一种整体性的幸福观。与上述古希腊哲学家对理性强调、对求真求知的强调不同,中国文化受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生命观影响,对美好生活的描述更强调求善求美,强调幸福的整体性和完备性。比如,强调天人一体。在中国哲学里,天是万物的生命本源,也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对此,儒家道家文献都多有论述,比如《易经》中提出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之道的作用在于“成万物”,将人与自然、人与最高道德本体的关系清楚展现出来。比如,强调德福一致。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德福一致,认为道德内在于幸福之中,美好生活同时也是道德的生活,因此即便“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圣人也能“不改其乐”。同时,因为道德带有利他性,这就要求人们不能只注重个人的幸福,个人的美好生活必然融入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发展之中,内圣外王的个人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由此趋于一致。这些特征,构成了中国文化所表达的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精准地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40年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千百年来的文化表达上升为国家发展的目标,锻造成民族复兴的支点,并逐渐赋予了其更加丰富更加现代化的内涵。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概括,对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定义,进一步彰显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体现了对“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系统性把握,对人民获得感的全面理解,由此也彰显出了中国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文化精神。(摘编自刘文嘉《美好生活的中国表达》)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人类有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西方不同的伦理学派表达不同且特征各异。B.中国文化对幸福生活有着永恒的追求,源于中国哲学“天人一体”的宇宙观。C.对于何谓美好生活,中西方不同的伦理学派虽有不同的表达侧重,但美好生活与理性的一致性则是其共同的话语。D.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表述,既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又注入了新的内涵。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对比论证突出,特别是将中国表达和世界表达对比,在论述中国表达时又着意于历史和当下的对比。B.文章在论述中国幸福观时,从“德福一致”的传统文化观点出发,借助道德的利他性特征,阐明了幸福的社会整体性特征。C.文章围绕“美好生活的中国表达”这一核心概念,由古希腊哲学而中国哲学,为现时的政治主张构建深广的思想背景。D.文章论据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厚重感,也体现了作者广阔的学术视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道德有利他性,所以应把个人幸福融入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发展中。B.作者认为,美好生活作为人类共同的超越性追求,既要求真求知,也应尽善尽美。C.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表述,既传承传统又立足现实,更指向人的丰富和全面。D.中外哲学家对美好生活都有深刻认知,可见美好生活是人类哲学的重要命题。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摘编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材料二作为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当时的中国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疫情隐瞒不报。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比较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应急设施。对于非典一类的新发传染病,彼时并无任何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依据。而且,许多医院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交叉感染严重。这些都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SARS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政策方面,2003年国家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此后又出台了一家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国家到乡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医疗救治方面,各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扩大医疗救治队伍等。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这一系列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摘编自《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材料三2009年,全球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并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使公众能够了解疫情,做好防控。此外,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仅87天,就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H1N1甲流疫苗。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积极应援非洲,同时采取国内疫情防范措施,取得了“零感染,零输入”的可喜成绩。这次疫情抗击还成为我国首次在卫生应急领域走出国门的成功案例。事实上,自非典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曾表示,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摘编自《抗击甲流:中国在行动》)材料四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面对疫情,党中央总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加强防疫工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创造了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蔓延,国际社会对此普遍给予肯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快速有力,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摘编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来自哪里》)1.下列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突然发生,人们事先难以准确把握某次事件发生的时间、方式、成因等情况,因此在应对时就往往会束手无策。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因复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战争等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对公众健康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广,某些传染病毒可能会无国界扩散,这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国际合作抗击埃博拉疫情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D.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这有利于把握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模、事态发展等信息,做好防控。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应对非典时,我国存在着部分地方政府瞒报疫情信息、缺乏新型传染病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等问题,这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B.2009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力的防控措施抗击甲型H1N1流感疫情,还成功研制生产了H1N1甲流疫苗,取得了抗击疫情的胜利。C.正是因为经历了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非洲埃博拉疫情三个重要阶段的洗礼,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D.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赞赏,这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我国疫情防控的肯定,也侧面显示出我国防控疫情能力的提升。3.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为什么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防控?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吕晚村先生行略先君讳留良,字庄生,号晚村。先君生而神异,颖悟绝人,读书三遍,辄不忘。八岁善属文,造语奇伟。时同邑孙子度先生为里中社,择交甚严,偶过书塾,见所为文,大惊曰:“此吾老友也,岂论年哉!”即拉与同游。先君垂髫据坐,下笔千言立就,芒彩四射。癸巳始出就试,为邑诸生。每试则冠军,声誉籍甚。诸先生以诗文相倡和,尝作诗,人莫测其所谓。至丙午岁,学使者以课士按禾。且就试矣,其夕造广文陈执斋先生寓,出前诗示之,告以将弃诸生去,且嘱其:“为我善全,无令剩几微遗憾。”执斋始愕眙不得应,既而闻其衷曲本末,乃起揖曰:“此真古人所难,但恨向日知君未识君耳。”先君不复入,于是归卧南阳村,与桐乡张考夫、盐官何商隐诸先生,及同志数人,共力发明洛闽之学,编辑朱子书,以嘉惠学者。庚申夏,郡守复欲以隐逸举,先君闻之,乃于枕上剪发,袭僧伽服曰:“如是,庶可以舍我矣。”寄清溪徐方虎先生曰:“弟此病日深,浮生无几,已削顶为僧,从此木叶蔽影,得苟延数年,完一两本无用之书,愿望足矣。”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筑室于吴兴埭溪之妙山,题曰“风雨庵”。先君幅巾挂杖,逍遥其间,惟四方问学之士,晨夕从游,有濂溪吟风弄月之意。先君幼素有咯血疾,辛亥以后,遇意有拂郁辄作。至庚申夏,方对客语,而郡札适至,喷噀满地,坐客咸愕然。自后病益剧。先君自知不起,尝叹曰:“吾今始得尺布裹头归矣,夫复何恨?但夙志欲补辑朱子近思录,倘不成则辜负此生耳。”于是手批目览犹矻矻不休,门人子侄苦请稍辍,以俟病间。先君毅然曰:“一息尚存,不敢不勉,况此时精神犹堪,收拾后此更何及耶?”虽发凡起例稍示端绪,然亦竟不能成也。易箦前三日,犹凭几改订书义,命不孝执笔,一字未安,则伫思商酌,其神明不乱如此。病革,呼不孝辈论以孝友大义而已。已而曰:“我此时鼻息间气有出无入矣。”言毕,叉手安寝长逝。此癸亥八月十有三日也。(选自《吕晚村先生文集》附录,有删节)(注)①禾:浙江嘉兴别称。②易箦:更换床席,指人将死。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笔千言立就就:完成B.学使者以课士按禾课:教授C.门人子侄苦请稍辍辍:停止D.犹凭几改订书义凭:靠着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指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文中指吕留良在乡试中考中秀才。B.丙午,是六十干支之一,文中用来纪年。在古代,干支除了用于纪年外,还用于纪月、纪日和纪时。C.濂溪,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号,世称其“濂溪先生”。文中借此表现吕留良过着像周敦颐一样的隐居生活。D.孝友,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文中吕留良病重还对子孙辈论述孝友的大义,表现他重视对后代的教育。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执斋始愕眙不得应,既而闻其衷曲本末,乃起揖曰:“此真古人所难,但恨向日知君未识君耳。”(2)先君毅然曰:“一息尚存,不敢不勉,况此时精神犹堪,收拾后此更何及耶?”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吕留良的品性特点。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听安万善吹觱篥①中歌(节选)李颀枯桑老柏寒飕飑,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②,黄云萧条白日暗。变调如闻杨柳③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注]①觱篥(bìlì),簧管古乐器,似唢呐,以竹为主,上开八孔,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汉代由西域传入,今巳失传。②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③杨柳:指古曲名《折杨柳》。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与《李凭箜篌引》一样都是古体诗,题目中的“歌”是诗体标志。B.前四句用不同的喻体描写了吹奏觱篥的曲调特点,将抽象的乐音具体化。C.诗人善于借曲写曲,用《渔阳掺》和《折杨柳》唤起读者对觱篥曲的联想。D.除夕之夜,诗人听到美妙的觱篥曲,悲从中来,流露出借酒浇愁的情绪。2.安万善吹觱篥的乐曲旋律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琵琶行》)(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3)____________,弃脂水也;_______,焚椒兰也。(杜牧《阿房宫赋》)(4)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5)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7、微写作《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六部经典名著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所熟知。请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00字左右。①有很多人喜欢外出旅行时带上书。如果外出旅行需要从这六本书里选择一本,你会带哪一本呢?请谈谈你的理由。要求结合书的内容或艺术特点等,言之有理。②某同学在名著阅读交流会上说:痛苦能让一个人变得坚强;痛苦也能让一个人变得脆弱。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其相关情节加以说明。香菱、贾探春(《红楼梦》)孙少平、田润叶(《平凡的世界》)华子良、刘思扬(《红岩》)桑地亚哥(《老人与海》)天保、傩送(《边城》)单四嫂子(《明天》)③这六部作品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的人物形象。请从这六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形象,以“,我看到了你灼热的心”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在横线上填写人物名字,结合书中的具体内容。8、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①中华民族有着英雄书写的悠久历史。远古时代,“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坚忍不拔和一心为民的品质与情怀;在现当代,英雄主义的书写被赋予极强的“唤醒”功能。请从《平凡的世界》《红岩》《呐喊》《边城》中选择一个英雄人物,谈谈他(她)的“唤醒”功能。要求:符合原著,表达清晰。②垃圾分类是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生活环境,节约使用资源。继上海之后,北京将于2020年5月1日大力推行垃圾分类。为助力此项措施的推行,请提出你的合理性建议。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③“逆行者”是指那些灾难来临之际逆着逃生的方向朝着灾难点儿进发的人们。不管是在扑灭四川凉山森林火灾时不幸殉职的多名消防战士,还是在疫情蔓延时临危受命的84岁的钟南山、73岁的李兰娟和那些不惧生死的白衣天使,他们都是和平年代的“最美逆行者”。请你为他们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诗歌。要求:感情真挚,语言流畅。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在2017年建社65周年之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计136册连环画套书合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读者领略四大名著的故事精华,为读者奉上一道重温名著经典,感受传统线描艺术的文化大餐。材料二:1986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西游记》,成为几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据统计,自2017年至今,仅片名包含“西游”二字的网络电影就有26部,但以歪曲、恶搞原著的居多,得到观众认可的极少。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用于班级团支部组织的“致敬经典,传承文化”专题讨论,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有理想/高尚的人格(境界)2.A3.C4.选一个角度:天人合一、物我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儒释道能治世、治身、治心;中国哲学追求精神的超越;结合《前赤壁赋》论述。5.首先总起提出“中国哲学智慧对人类永续发展可能做出更大贡献”/末段总结“人类一定要认真吸取先哲的智慧”;“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天人互动、天人合一;理想与现实贯通/“中国哲学特重理想社会的追求与现实社会的治理”;“人类与自然的普遍和谐之道”/与其他事物配合,求得和谐健康发展;人生智慧和境界;普遍和谐。【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仔细审题,明确考查要求,确定所考查的是哪些概念,然后把所考查的概念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分析。本题考查的概念所在的句子为“儒家的‘极高明而道中庸’,佛教的‘平常心即道心’,人人皆可为尧舜,人人皆具佛性,是儒家与佛教的最高信仰”,结合下文“儒、道、佛与宋明理学都是要追求一种理想的高尚的社会,因此其共同点都在培育理想的人格境界”,可确定,文中的“尧舜”指的是有理想,或指高尚的人格、境界。2.试题分析:此题要求找出适合放入“理想与现实贯通”一句话的位置,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然后分析句子含义,查看所给出的位置,找出与所给句子有关联的内容,确定答案。“理想与现实贯通”是一个分论点,①处在第(3)段,谈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②处在第(4)段,论述的是中国思想传统的道德精神并非只停留在社会精英层;③处在第(5)段,论述的是中国哲学特重理想社会的追求与现实社会的治理,具有系统的社会治理的智慧与制度;④处在第(6)段,论述的是中国哲学可以救治现代人的危机。可见,“理想与现实贯通”一句话应放在①处,答案应为A项。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一般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是哪些概念,然后阅读所给选项,在文中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比对分析,找出答案。C项,“通过民间社会、日常生活伦理传播的”不正确,原文说的是“中国思想传统的道德精神并非只停留在社会精英层,相反通过教化,通过民间社会、宗教与文化的各种方式,……渗透到老百姓的日用常行之中,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伦理”,可见,并非只是通过民间社会和日常生活伦理传播。故选C项。4.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拓展延伸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及写作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然后再明确观点,结合现实或文本进行分析。如本题问的是“苏轼的《前赤壁赋》体现了中国哲学的智慧。请结合上文的一个角度加以阐释”,考生就要先从文本中选取一个角度,明确自己的观点,文本中可选择的角度比较多,如天人合一,儒释道能治世、治身、治心,中国哲学追求精神的超越等,考生可选择自己理解比较透彻的一个来写。然后从苏轼的《前赤壁赋》中选择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论证,证明这个观点。注意论据与观点要相符,论述中要能够自圆其说。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5.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句子,划分文章层次,然后概括。本文第一段为总起,提出“中国哲学智慧对人类永续发展可能做出更大贡献”的观点;第二段为一层,写“中国哲学家强调整体的和谐和物我的相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第三段到第五段为一层,写“理想与现实贯通”,“中国哲学特重理想社会的追求与现实社会的治理”;第六段到第八段为一层,写人类与自然的普遍和谐之道,与其他事物配合,求得和谐健康发展;最后一段为总结,写“人类一定要认真吸取先哲的智慧”。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题目点拨】第4题考查分析文章行文思路,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考生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给文章划分层次,然后归纳概括。答题时注意抓中心句、转折句、过渡句、结论句、主旨句,表层次的序词。分析概括段内层次的步骤:逐层概括,注意语句转换。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组织答案时一般采用“先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的格式。注意语言简洁准确通顺。2、7.D8.A9.B【解题分析】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A项,“西方不同的伦理学派表达不同且特征各异”错误,缩小范围。由原文“对‘美好生活’这一人类共同的追求,不同伦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表达,尤其体现在古典时代哲学家的研究理论中”可知,原文只是说“不同伦理学流”,并不是“西方”不同的伦理学派。A错误。B项,“源于中国哲学‘天人一体’的宇宙观”错误,由原文“中国文化受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生命观影响,对美好生活的描述更强调求善求美,强调幸福的整体性和完备性”可知,中国文化对幸福生活有着永恒的追求,不只是源于“中国哲学‘天人一体’的宇宙观”,还有“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生命观影响”。B错误。C项,“中西方……但美好生活与理性的一致性则是其共同的话语”错误。原文说“不同伦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表达,尤其体现在古典时代哲学家的研究理论中……其共同特征是认为,幸福是与理性相一致的,理性内在于美好生活的普遍理想”,可见原文说的“共同特征”并非中西方的共同特征。C错误。故选D。8.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文章对比论证突出,……在论述中国表达时又着意于历史和当下的对比”错误,从文章三、四段来看,论述中国表达时,的确隐含着“历史表达”和“当下表达”,但着意的并非对比,而是传承和发展。故选A。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B项,“也应尽善尽美”偷换概念。原文是“对美好生活的描述更强调求善求美,强调幸福的整体性和完备性”,“求善求美”并不一定“尽善尽美”。故选B。【题目点拨】做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试题,要掌握大体的解题思路和步骤:7.先通读原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用铅笔标记重要符号的信息。这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在阅读中,通过把握文章的关键处,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的价值趋向。一般来说,论述类文章的标题、起始段落的中心句,开启几个重点主体段落的起始句,收束几个重点主体段落的收束句,全文总结性段落的总括句,往往直接表明了作者的价值取向。整体阅读时快速抓住这些语句,对于理清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或分论点,把握文章局部内容的内在关联,具有全局性的定向作用。8.审析题干,吃透选项。有了对全文的整体把握,不难迅速找准区域。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题干设置,限定了考生答题的内容,指示着思维的方向。我们在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时就要仔细地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按照要求吃透各选项的含意,根据上下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信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解答试题。但是有的选项涉及的信息不止一处,考生常常择其一点而丢掉其他。这就要求考生在实际阅读中要培养自己的“多点意识”,力求找准找全对应点,也就是答题的区间。9.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考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阅读题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亦即筛选,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7.在辨析过程中,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把题中每一选项的表述与文中相关内容仔细比较,看有无变化。从句式、陈述对象、句意侧重点、范围大小、程度轻重等方面辨析异同,认清命题者设题常用的干扰方法,避免误入陷阱。其中,有的变化可能是形式上的,其核心内容并无改变;有的变化是本质上的,如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等,其表述内容与原文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选项在文中找不到相关语句,这就需要仔细辨别其是无中生有还是合理分析。8.阅读题的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牢记:①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的语言形式。②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考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考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③弃含蓄为直接,弃分说为概括。④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9.要认真分析题干中的每一个词语的含义。如“意义”“解释”“作用”“原因”“证据”“主要的”“根本的”“属于”“不属于”等。特别注意文中某些虚词,如“可能、大概、也许、将会”等,甄别正误。3、1.A2.C3.①政府方面:态度重视,党中央总揽全局,各级政府组织落实,确保能迅速组织联防联控。②应急体系建设方面:非典后,我国在应急政策、医疗救治体系、信息通报、疫苗研制等方面加强建设,不断完善,为快速有效防控提供了政策、设施等方面的保障。③民众方面: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相互支援,积极应对,保证了各项措施能快速有效地开展落实。【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题干指定材料的内容,尤其是对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选项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下列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因此在应对时就往往会束手无策”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但不能由此推出“因此在应对时就往往会束手无策”的结论。选项属强加因果。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回归原文找到并找全选项对应的内容;最后对原文内容进行综合性分析,再与选项一一进行比对并作出判断。本题选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正是因为经历了……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说法有误。材料三中说“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承接关系,不是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故选C。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整体阅读并感知材料内容,确定答案涉及的信息,勾画出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最后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概括内容要点。首先,整体阅读文章可知,答案涉及内容主要集中在材料二、三、四中。然后,勾画出关键语句。材料二中“SARS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政策方面,……医疗救治方面,……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材料三中“此外,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材料四中“面对疫情,党中央总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最后,根据以上信息从政府领导、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全国人民的配合落实三方面概括。【题目点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4、1.B2.A3.(1)陈执斋起初惊讶地注视(他)没有答应,接着听说他内心隐秘事情的原委,于是起身作揖说:“这真是古人难以做到的事,只是遗憾先前知道你(名字)却没有认识你啊。”(2)先君果断地说:“(只要有)一口气还在,不敢不勤勉,何况现在(我的)精神还能忍受,暂停(著书的心思)后这又怎么能来得及(编完书)呢?”4.①淡泊名利;②治学严谨(勤勉刻苦);③严于律己。【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题中B项,“课:教授”错,“学使者以课士按禾”的意思是“督学使者因为考核士子的学业巡视浙江嘉兴”,“课”应译为“考核”。故选B。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文中指吕留良在乡试中考中秀才”错,乡试中考中的称为举人,秀才指府州、县学的生员,文中也未提及吕留良参加乡试考试。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题中重点字词:(1)始,起初;眙,注视;本末,原委;恨,遗憾;向日,先前。(2)毅然,果断;勉,勤勉;堪,忍受;收拾,暂停。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做此类题时,回归原文,按照题干要求,锁定答题区域,根据文本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与其的关系来分析人物形象,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归纳,语言要简洁准确。原文“庚申夏,郡守复欲以隐逸举,先君闻之,乃于枕上剪发,袭僧伽服曰:‘如是,庶可以舍我矣’”,意思是“庚申年夏天,郡守又想要以隐逸的方式荐举,先父听说这件事,于是在枕上剪去头发,套和尚的衣服在外面,说:‘像这样,大概可以放弃我了’”,可概括出“淡泊名利”;原文“于是手批目览犹矻矻不休,门人子侄苦请稍辍,以俟病间”“易箦前三日,犹凭几改订书义,命不孝执笔,一字未安,则伫思商酌”,意思是“是写批语看书还努力勤劳不止,门人子侄苦苦请求稍微停止,等病痊愈”“病重将死前三天,还靠着桌子修改订正书义,让我执笔,一字不满意,就沉思商量斟酌”,可概括出“治学严谨(勤勉刻苦)”;原文“先君毅然曰:‘一息尚存,不敢不勉,况此时精神犹堪,收拾后此更何及耶’”,意思是“先君果断地说:‘(只要有)一口气还在,不敢不勤勉,何况现在(我的)精神还能忍受,暂停(著书的心思)后这又怎么能来得及(编完书)呢’”,可概括出“严于律己”。【题目点拨】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先父讳名留良,字庄生,号晚村。先父生来神奇特异,聪慧理解力强超过一般人,读书读三遍,就过目不忘。八岁就擅长写文章,遣词造句奇特雄伟。当时同乡孙子度先生担任文社社长,挑选文人进入文社很是严格,偶然路过书塾,见到先父写的文章,大吃一惊说:“这是我的老友啊,怎能按年辈来论呢?”于是邀约相互交往。先父不束发两脚底和臀部着地坐着,落笔千言文立即就完成,文采斐然,光芒四射。癸巳年(顺治十年)才去参加考试,考中秀才。每次考试都是头名,名声很大。各位先生用诗文互相唱和,曾经写诗,人们不能揣测他的用意。到了丙午年,督学使者因为考核士子的学业巡视浙江嘉兴。将要考试,那一晚拜访教官陈执斋先生的住所,拿出以前所写的诗给他看,把将要放弃生员的事告诉他,并且嘱咐他说:“请为我妥善保全名节,不要让我留下些微的遗憾。”陈执斋起初惊讶地注视(他)没有答应,接着听说他内心隐秘事情的原委,于是起身作揖说:“这真是古人难以做到的事,只是遗憾先前知道你(名字)却没有认识你啊。”先父就不再进入考场,于是回到南阳村,和桐乡张考夫、盐官何商隐诸位先生,以及数位志同道合的人,共同致力阐发程朱理学,编辑朱子书籍,来施予恩惠给求学的人。庚申年夏天,郡守又想要以隐逸的方式荐举,先父听说这件事,于是在枕上剪去头发,套和尚的衣服在外面,说:“像这样,大概可以放弃我了。”传信给清溪徐方虎先生说:“我这病一天天重,虚无的生命没多久了,已经削发为僧了,从此以后归隐山林,能够苟活数年,完成一两本无用之书,就满足愿望了。”法号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在吴兴埭溪的妙水边建筑房屋,题名“风雨庵”。先父用全幅细绢裹头拄着手杖,在其间逍遥自得,只有四方求学的人,早晚随从求学,有濂溪先生歌咏风月的意趣。先父幼时一向有咯血的病,辛亥以后,遇到愤懑郁结之事就发作。至庚申年夏天,正与客人说话,而郡里的公文正好到了,喷血满地,满座的客人都惊愕不已。自此之后病情更加厉害。先父自知病不能愈,曾经叹息说:“我现在能够尺巾裹头归隐,又有什么遗憾呢?只是平素的志愿想要补缀辑录朱子的《近思录》,如果不能完成就辜负此生了。”于是写批语看书还努力勤劳不止,门人子侄苦苦请求稍微停止,等病痊愈。先君果断地说:“(只要有)一口气还在,不敢不勤勉,何况现在(我的)精神还能忍受,暂停(著书的心思)后这又怎么能来得及(编完书)呢?”虽然说明全书要旨拟定编写体例稍稍展示出头绪,但最终不能完成。病重将死前三天,还靠着桌子修改订正书义,让我执笔,一字不满意,就沉思商量斟酌,他的精神心思不紊乱到这种程度。病势危急,呼叫子孙辈论述孝顺父母兄弟友爱的大义之道。不久说:“我这时鼻息之间气息有进无出了。”说完,两手在胸前交叉安然逝去。这日癸亥年八月十三。5、1.D2.①前两句表现出曲调凄冷,声音多变②三、四句表现出变得高亢雄壮,洪亮激越③五、六句借渔阳掺表现了低沉压抑④七、八句写乐曲最后像折杨柳一样明快而热烈。【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D项,“诗人听到美妙的觱篥曲,悲从中来,流露出借酒浇愁的情绪”错误,最后两句“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写除夕夜高堂上明烛放光芒,喝杯美酒再欣赏一曲觱篥。除夕守岁,一年将尽,诗人不能不起韶光易逝、岁月蹉跎之感。故借美酒美曲排遣愁绪,体现诗人对音乐的喜爱,并非“悲从中来”,而是美酒美曲驱逐了因岁月而生的愁绪。故选D。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本题要求赏析觱篥乐曲的旋律变化。考生要细心解读文本,捕捉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音乐旋律的形容词、比喻词、场景词等加以揣摩,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前两句“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以风吹枯桑老柏沙沙响和九只雏凤鸣叫啾啾啼来描摹乐曲,体现了曲调的凄冷沧桑而富于变化。三、四句“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好似龙吟虎啸同时都爆发,又如万籁齐响秋天百泉汇,体现了曲调似龙吟虎啸般的高亢雄壮又激越。五、六句“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音乐忽然变作渔阳掺低沉悲壮,顿使白日转昏暗乌云翻飞,写出乐曲极度低沉之感。七、八句“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写音乐变得如同杨柳枝热闹欢快,如同上林苑繁花似锦,体现了乐曲的明快美好。【题目点拨】诗歌鉴赏客观题常常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6、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猿猱欲度愁攀援百步九折萦岩峦渭流涨腻烟斜雾横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石破天惊逗秋雨老鱼跳波瘦蛟舞【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呕哑嘲哳”“猱”“度”“萦”“腻”“悱”“蛟”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7、①假如我要乘坐游轮航行在太平洋上的话,我打算带着《老人与海》。海明威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在作品中表现了对人生、世界、社会的迷茫和彷徨。因为我对大海充满着憧憬与希冀,渴望通过这次“出海”,如老人一样,磨炼意志,锻炼“打渔”技巧,大海对于老人来说象征着茫茫的人生之路,没有方向,需要你自己去定位方向,老人航行了83天之后才打到一条大马林鱼,那种坚持,不放弃的执着让我敬佩,让我随着圣地亚哥一起出海吧,去寻找一个全新的自己!②我认为痛苦能让一个人变得脆弱。大佬天保和弟弟二佬傩送都深爱着翠翠,与哥哥商定用唱歌的方式去争取得到翠翠的爱情。当天保知道弟弟的心思后,内心无法在翠翠与弟弟之间做出选择。也不愿按照乡里的规矩,“来一次流血的挣扎”。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于是他选择了逃避,借口押船离开了家。结果船出事死去了。他的逃避其实就是他内心脆弱的表现。二佬十分难过,把哥哥的死归咎于翠翠家,与翠翠家产生了误会。这种误会其实是他内心脆弱的表现。③孙少平,我看到了你灼热的心。少平,你好,认识你是在原西县读高中的时候,你从广袤的黄土地上走来,一身农民后生的装束却掩盖不了精神高贵;你从荒原的街头走来,一卷揽工汉的铺盖却遮挡不住闯荡新生活的决心与智慧;你从大牙湾煤矿走来,满脸的煤渣勾勒出的是被生活磨得棱角分明的刚毅的面庞……我看到你灼热的心,那是不甘于平庸,不甘于精神的贫瘠的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热情期盼,这份激情与憧憬是贫困日子中最宝贵的支撑。【解题分析】

①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如写作范围、文体、主题、篇幅等。把握材料。大部分小作文为写作者提供了材料,要力求吃透材料,把握主旨,领悟内涵。这样才能使作文立意准、立意高。《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丰富的人物性格令我佩服,老人出海一连84天没有捕到鱼,惊叹老人的贫穷和无奈;老人不怨天尤人,毅然前往远海,敬佩老人的坚持与倔强;在那个时代,许多渔人不再用传统的方式捕鱼,效率大增,而老人依然使用几条钓索,一把鱼叉,让人思索他的固执与坚守。优秀作品中感召人心的人物总令人回味、思量。所以我要带着《老人与海》②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高效快速成文的关键:1.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如写作范围、文体、主题、篇幅等。2.把握材料。大部分小作文为写作者提供了材料,要力求吃透材料,把握主旨,领悟内涵。这样才能使作文立意准、立意高。3.内容要精练。《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痛苦能让一个人变得坚强;痛苦也能让一个人变得脆弱。我认为痛苦能让一个人变得脆弱。比如大佬天保和弟弟二佬。③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三选一,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发挥特长的空间。同时,该题具体具体提出了概括名著情节、呈现语言风格、展现象征思维等要求,从而强化了对考生能力的综合考察。针对这一作文题命题趋势,作为复习备考的学生,平时要加强对历史知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强化名著阅读,都是很有必要的。《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青年。生在农村,学习相当艰苦,忍饥挨冻,始终不放弃,反而更加勤奋。小说勾刻他的求学、成长、奋斗、成熟的经历,通过对其周遭社会环境的描写,按照史学家的方式记录了一个时代。从这一点上来看,一沙一世界,一个人即是一个环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的家庭、爱情、理想、朋友以及命运等等无不包涵在小说中。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从一个平凡的青年身上看到一个平凡的世界。他性格的成功,在于周遭环境及周围人物的扶持。孙少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题目点拨】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8、①孙少安从饥饿到企业家的挣扎,他所承受的痛苦和考验不仅仅存在于肉体之上,更多的还在于心灵上。平凡世界里的英雄,他们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过好自己的一生,他们真实又有些卑微,但他们却像天空中最闪耀的那颗星星一样照亮了整个天空。伟大诞生于平凡,抑或伟大本来就深埋在平凡中。他让我们回到善良、回归质朴、回归自强不息。他唤醒了中国千千万万平凡的人内心的火种,这是英雄之火,它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平凡的中国人。②第一,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加入普及垃圾分类和可循环利用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归类知识的宣传教育。第二,以街道和社区为单位,培训宣传人员,进行垃圾分类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可以专门为市民发放说明手册。第三,在中小学教育中,增加专门的垃圾分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这些学生回到家是很好的普及宣传员和监督员,将对家庭及周围人员进行教育,使得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③你,逆行的背影,牵动着多少颗心。伸出你那温暖的手,托起无数的生命。一纸请战书,满满的红手印,生死线上方显你的深情。84岁的钟南山,73岁的李兰娟,还有一群背影,我看不到他们真实的面目,只知道他们是新闻报道的书写者,他们是图片影像的记录者。他们为民生福祉急急奔走,为城市建设悉心戮力,为国家发展鼓劲呐喊。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的最美“逆行者”们,你们用一颗颗热忱的医者之心诠释了人性最无价的一面——担当、大爱。虽然你我素昧平生,但你已成为我心中的民族英雄。【解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①要求从《平凡的世界》《红岩》《呐喊》《边城》中选择一个英雄人物,谈谈他(她)的“唤醒”功能。“唤醒”功能,就是能够激起人们的某种情感,起到激励和推动作用。考生要选择一个最容易得到人们认可的“英雄”人物,简述他(她)的事迹,重点说说他(她)给人的启发或激励。比如,可以选择《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他是农村改革的先觉者,为此付出了很多,在他的带领下,农村改革如火如荼。这样的人物,敢想敢干,务实上进,无论在什么时代,都需要这样的英雄。②要求为即将到来的“垃圾分类”提出合理建议。这是考查考生结合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考查考生有条理的表达的能力。考生可按照一定思路思考,不如分类实施之前要先宣传,该如何宣传;实际操作可能遇到哪些问题,比如有人不懂分类的知识,那么该如何让人人都懂得这些知识;该如何引导、监督等。或者按照政府、社区、居民各自该做什么来思考。表达要有条理,可以用数字表述。③为“逆行者”写赞歌,这要求语言要抒情、深情,可以用排比、比喻等修辞增加感染力,可以罗列“逆行者”的事迹。当然最主要的是,要把他们的精神品质揭示出来,把他们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之美写出来。9、例文:中国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承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有着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华夏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然而这个古老、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系在传承上却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怎样解决好这个问题已成为整个国家的头等大事之一。针对传统文化传承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我们需要保持其原汁原味,而有人则认为我们应该融入流行。我个人认为,这两种说法都太片面,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对于不同方面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选用更适合其发展的方式来传承。笼统单一地说要保留原汁原味或者融入流行都比较偏激。因此,我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反过来,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能够都原汁原味地继承。因为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是不一样的,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理念或许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再者,传统文化也不一定都是优秀的。对于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但对于有些内容,我们需要剔除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总之,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根据其具体内容,选择更合理的传承方式。除此之外,我们还需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传统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解题分析】

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立意。首先分析材料,作文材料来源于媒体报道,命题时对媒体报道的有关内容做了适当的整合与提炼,以便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立意高远又贴近考生的实际,对他们的人生成长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体现了素养考查与思想教育的高度统一。试题在材料的选用方面下足了功夫,两则材料共同指向同一论题——如何致敬经典,传承什么文化。论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也能引导学生关注名著经典,传承传统优秀文化。材料一呈现的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四大名著连环画套书合集,让读者重温名著经典。材料二呈现的是歪曲、恶搞《西游记》的现象及观众的不认可。试题由两则材料构成,预留了较大的写作空间和足够的思辨探析空间,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找到可写的角度,有利于对考生进行思维能力和真实写作能力的考查。命题精心设计写作任务,力求科学合理地对考生的写作水平进行全面考查。本题的任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