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复习策略_第1页
考研数学复习策略_第2页
考研数学复习策略_第3页
考研数学复习策略_第4页
考研数学复习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数学复习策略

复习资料

主要资料包括:陈文灯《考研数学复习指南》、陈文灯《考研数学模拟考场15套》、

李永乐《考研数学400题》。

帮助资料包括:相关教材(高数、线代、概率与统计)、陈文灯《数学题型集粹与

练习题集》、李永乐《历年考研数学真题解析》等等。

其中,主要复习资料是指需要一字不漏过一遍(或以上)的,帮助资料用于查阅

部分概念、专题解题思路等等。这些资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我将在后面的“复习过程”

中介绍。

辅导班

我只上了一个本校的辅导班,112学时,主要是基础学问讲解。感觉收获较大。

建议研友们在复习之初,自己已经看过一遍书之后再听课(至少自己看书的进度

领先于老师讲课进度),这样效果会好一些,可以确保自己在课堂上能听懂,避开成为抄

笔记的机器。

至于是否上其它辅导班,比如一些名家的辅导班,我个人觉得不太必要,不过需

要请大家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打算。

复习过程

预热阶段:在暑假及其以前,有空有爱好时看看书,目的在于预热,不在乎看进

去多少。但事实上,多多少少也能看进去一些。这段时间不必对自己要求太高,由于还有

不少时间。同时,我个人觉得,太早进入高强度复习状态,简洁造成后期的疲惫和厌倦,

影响复习应考的激情和精力。

基础复习阶段(一):这个阶段我是从9月1日进入的。这时已经进入了高强度的

复习阶段。这段时间我主要看陈文灯的《复习指南》。这是一本400余页的厚书。我对这

本书的评价是“博大精深”,不但总结了大纲要求的全部基础学问和概念,同时还汇合了

很多例题、习题,包括历年考研真题。因此在预热后踏踏实实地把这本书过一遍,对基础

学问和解题思路的把握、理解格外有好处。看这本书时需要留意:

1)对基础学问和概念肯定认真领悟和理解,假如有不懂的,必需借助帮助资料

搞清楚,做到这一点后方可看例题和习题。

2)对每道例题和习题,必需在看答案和解题思路前,自己先动手做一遍,然后

再对比书上的答案和解题思路总结和反省,好好把感受写在旁边。用不同记号对题目进行

标识。当时我主要分了三种状况:一是自己会做的,二是自己有正确思路,但不能完全写

出来,或者没有做对的,三是自己没有思路或思路错误的。做好这些标识,可以使自己后

续复习中更有针对性。

3)肯定要动笔做题。你自己可以做做试验,把一道题看懂了,觉得没有问题的

时候,试试自己能否背着书流畅地写下来。我信任大多数人是不能的。因此,我猛烈建议

在复习之初就养成动手的习惯,这是检验自己是否完全把握的唯一标准。

4)肯定要重视总结。看概念和学问要点的时候,要把一些重点词句划出来;对

于开头不太懂的,理解之后肯定也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做题时,对于前面讲的其次、三

种状况也肯定要登记自己当时为什么做不出来,今后看到何种典型题目,应当具备何种反

应和思路。

5)我刚才说过,陈文灯这本厚书博大精深,汇聚了很多难题,因此你第一遍复

习时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熬煎。这时候需要告知自己,这是正常现象。试想,假如你一

拿到这本书就很简洁地看下去,我觉得都没有复习的必要了。就我个人而言,尽管我在最

终的考试中取得了141分的成果,但在这个阶段仍旧感觉格外苦痛。这时候,肯定不能丢

失信念,肯定要坚持下来,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遇到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先放一放,有机

会可以通过请教老师、同学或者查阅资料搞懂。事实上,有些问题会在以后的复习中“恍

然大悟”。

基础复习阶段(二):这个阶段与第一阶段可以穿插进行。就我而言,我自己是从9

月底开头其次阶段的。这个阶段主要是利用辅导班的机会,对数学基础学问进行其次遍“扫

荡”。由于有了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辅导班时已经有了肯定的印象,因此基本上可以跟上

老师的节奏。课后,结合课堂笔记和陈文灯的《复习指南》,再次巩固。我觉得这两个过

程的交替进行,对大部分基础学问都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把握。

真题体验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体验真题的难度和解题思路。我在这个阶段只用了

不过1周的时间,缘由是大多数真题(尤其是大题)在陈文灯的《复习指南》中已经见过,

因此没有太大必要“真刀真枪”过一遍。对此,我主要是看看大题,对着时间做做小题,

感受一下。当时的体会和推断是,真题事实上并不难,只要细心、留意速度即可获得高分。

我在以上三个阶段的复习完成后(或许是11月中旬),消灭一个麻烦的问题,

我信任大家也会遇到。这就是:书上的东西大多能够理解,但东西太多,简洁忘,做题时

不易写出来;同时,我也感觉那本厚书,看了前面的后面的忘了,看了后面的前面的又忘

了。针对此种状况,我感觉唯有加强训练才能解决,于是进入了套题模拟阶段。这个阶段

中,每做一套模拟题,就可以把全部章节的重要内容复习一遍,尽管不能掩盖每个学问点,

但可以随机地复习到那些重要一点的学问。我觉得这样比一遍一遍地看厚书,一二个月轮

回一遍好得多。

套题模拟阶段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必需定时(3h/套),真刀真枪地模拟考场上的状况。不做套题你或许不能理

解,脑袋高强度地运转3个小时,还是格外耗费体力的。有人说,假如考研前没有足够的

训练,连续4科的考试很难坚持下来,即使“坐”下来了,也很难保证状态。记得我第一

次做完套题时,走路时都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的确是很累的。但熬炼多了,坐3个小时

也就成为一种习惯了。

2)必需在到点时停止答题,然后对比答案给自己打分。这样才能够更加清楚地

了解自己的状况,给自己压力。

3)每套模拟题完成后,支配足够的时间进行全面、系统、具体的总结,总结时

间通常会超过做题的时间,也就是超过3h。我曾经说过,总结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学问在

你大脑中有序地存储的过程。切忌草草看一遍答案,说声“原来如此”就结束了。假如这

样对待,我信任有的题目你遇到3遍也不肯定能够把握,最终的结果或许就是:你从考场

下来的时候,看到答案时也是那声“原来如此”,只不过可能再加上个“TMD”。

4)每做几套,也需要回头总结一下,自己在哪些学问点,哪些章节,哪种类型

的题目中简洁出问题,分析缘由,制订对策。必要时,可以借助帮助资料进行专题训练,

予以突破。

做到以上几点,我信任每做完一套题都会有较大的收获。

关于做套题的数量,应当依据自己各科实力分布和进展状况打算,并在复习过程

中适当调整。我当时给自己预备的是陈文灯的15套和李永乐的400题(10套),这个数量

本身就是比较多的,缘由是我对自己的数学功底不自信。但在套题的开头阶段,也就是做

李永乐的400题过程中,发觉做起来格外苦痛,小题(填空和选择)就要花八、九格外钟,

剩下一半左右时间做大题,有的不会做,有的知道思路,但写不出来,好不简洁遇到简洁

的,还要算错……;同时,结果也是比较糟糕的,10套题平均在70多分,高的也只有90

分左右。这种状况严峻打击了我的信念,如何是好呢?我觉得,既然做套题不行,咱偏要

做,否则考试时就死定了。于是,我又买了一本新的400题,依据原来的方法,按部就班,

完完整整地做了其次遍。这一遍的结果是平均120多。或许有人说,怎么做过的还不能得

满分啊?我的回答是,你来试试。这种现象更加能够说明,肯定要多动手,见过的,做过

的,都不肯定是你把握的。只有你拿起笔就能够流畅地写出来的东西,才是你真正把握了

的。

这一阶段过去后,也就是两本400题完成后,我自己感觉水平上来了一些,也自

信了一些。此时我又开头做陈文灯的15套,结果是平均110多,并且比较稳定了,小题耗

费时间或许保持在50分钟左右(最终考试时只用了34分钟)。此种结果我已经比较满足,

觉得自己正式考试可以抱120分的期望了(我知道真题比模拟题简洁一些)。

这里还想谈谈对两本套题的感受。李永乐的400题以常规题为主,而陈文灯的15

套会消灭一些“怪题”,平常很少见的。难度方面,感觉李永乐的整体上略微难一些(比

如一些填空题的运算量相当于一个大题),陈文灯的除“怪题”外要简洁一些。总之,我

觉得两本书都是格外不错的。假如研友们有时间,我觉得两本都有必要做一遍,假如时间

不够,建议好好做做李永乐的,对训练自己对常规题的思路更有挂念。

状态保持阶段:这个阶段与套题阶段是交叉的。此时已经到考研复习的最终一段时

间,在政治和专业课中投入的时间增加,数学复习时间相对削减。因此,这段时间内,做

套题的频率降低,但必需要做,至少保持1周1套,以保持好状态。同时,这个阶段也需

要好好去记忆一些东西,比如有些难记的公式,看书时标出的重点学问和留意事项等等。

这样可以避开在考场上丢掉一些不该丢掉的分数。

以上是我在数学复习中的一些经受和感受,下面再谈谈几条留意事项:

1)不要过分强调陈文灯《复习指南》:很多人都认为陈文灯的书很好,但有的

伴侣过分沉溺于其中,反复看若干遍,这是不行取的。我认为,《复习指南》只是用于基

础复习的工具,你在其中可以吸取很多东西,但它不能代替套题模拟,不能有效地训练你

的快速输出力量。此外,《复习指南》中很多内容偏难,过分纠缠于其中,会得不偿失。

2)不要过分强调历年真题:鉴于其它复习资料早已把历年真题收入其中(比如

陈文灯《复习指南》),因此你见到的历年真题,并非是第一次见到。假如你用来做套题

演练,结果给你的信息是不精确的,会误导你对自己的评判。假如不用来成套

模拟,成天“看”的话,也耽搁你太多的时间,影响你快速输出力量的训练。我有个伴侣,

学习格外好,但做套题少,花很多时间争辩真题,结果上考场很不适应,考分不到80分。

3)不要过分强调做题数量:做题,尤其是做套题,是训练考试速度和精确

度的有效手段,但假如过分强调数量,做完后不好好总结,只能事倍功半,除了训练速度

外,不能有效提高解题力量,从而不能有效提高解题精确度。因此,做套题后,

必需好好总结,这样才可能使你做过的题目成为你把握了的题目,否则,你现在会多少,

以后还是只会那么多。

4)不要过分强调难题、偏题:我一再强调,真正的考题并不困难,绝大多数(甚

至全部)都是常规题目。因此,我们在复习中需要提高的是常规题目的快速解题力量(就

是看到题目就有思路,就能快速地写出来;没有达到这种状态,即使你最终能够做出来,

也会耽搁别的题目的解题时间)。复习中过分追究难题、偏题,不但使你丢失信念,还会

铺张你贵重的复习时间,最终在考场上还不肯定用得上。

最终,给大家谈谈考场上的留意事项。

1)依据你平常做模拟题时的统计数字(如时间安排、各题型各部分命中率等等),

给自己制订一个方案,例如小题(填空、选择题)方案多少时间,大题先做什么,后做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